小学音乐一年上册《龙咚锵》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音乐-第6单元《龙咚锵》教案

其次,我们将通过歌曲《龙咚锵》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乐理知识。学生将学习如何辨别不同的音符和节奏,如何正确地节奏和唱名。
最后,我们将通过小组合作、音乐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协作能力。
动作2:双手上举,左脚向前踏出,右脚跟随,重复两次。
动作3:双手放下,左脚向前踏出,右脚跟随,重复两次。
动作4:双手向后摆动,左脚向前踏出,右脚跟随,重复两次。
答案: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例题4:
请根据《龙咚锵》的旋律和节奏,填写完整的歌词。
答案:
龙咚锵,龙咚锵,龙咚锵咚锵咚锵|龙咚锵,龙咚锵,龙咚锵咚锵咚锵
例题5:
请根据《龙咚锵》的旋律和节奏,填写完整的舞蹈动作。
答案:
动作1:双手叉腰,左脚向前踏出,右脚跟随,重复两次。
一年级上册音乐-第6单元《龙咚锵》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一年级上册音乐-第6单元《龙咚锵》教案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一年级上册音乐课程,第6单元《龙咚锵》教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歌曲《龙咚锵》的学唱、理解和表达,以及对音乐节奏和乐理知识的初步掌握。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龙咚锵》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龙咚锵》教学目标和《龙咚锵》重难点。
小学音乐人音一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过新年龙咚锵教案

《龙咚锵》教学设计雷晓玲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龙咚锵》,体验过年的愉快心情。
2.认识民族打击乐器堂鼓、小擦,能掌握其奏姿,引导学生探索奏法,并能为歌曲简单伴奏。
3.通过欣赏和学唱,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和器乐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1.通过感受、体验、探索、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感受过新年热闹的音乐情景,能用欢快的声音表达歌曲。
教学难点:探索“龙咚锵”声音的组成及为歌曲伴奏。
教学工具:堂鼓、小擦、电子琴、筷子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生问好!“小朋友们好!你好。
你好,雷老师你好!”师:“时间过得可真快,新年就要到了,你们喜不喜欢过新年?过新年的时候你们最喜欢做什么呢? "(挂灯笼,拜年,吃饺子,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贴对联,唱歌跳舞)师:(出示扭秧歌的图片)“同学们,看!他们在做什么呢?〃(跳舞)师:对,他们在扭秧歌,这是在北方很流行的舞蹈,我们也来一起试试吧!(老师简单教十字步,播放《龙咚锵》律动)2.听着这么热闹的歌曲,大家想不想学?那老师今天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龙咚锵》。
二、学唱歌曲.老师有节奏的教读歌词。
(第一遍学生跟老师默读;第二遍老师教读(讲解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第三遍跟老师拍手有节奏朗读歌词;第四遍合着音乐跟老师齐读歌词)。
1.老师范唱歌曲。
师:听着同学们这么有节奏的朗诵歌词,老师好想唱出来啊,你们同意吗?老师范唱。
2.再跟着老师听一遍,听完了告诉我你们是什么心情?(欢快愉快).老师弹琴学生用“la”哼唱歌曲。
3.学生加入歌词演唱歌曲。
4.用歌词接龙的方式演唱歌曲。
5.老师弹琴加快速度演唱歌曲。
6.跟歌曲伴奏演唱歌曲,加上律动(拍手,筷子)。
7.师:同学们把龙咚龙咚锵这句还是掌握不好,没关系,接下来老师请两位新朋友来帮助我们这两句歌词,好不好?生:好。
三、深入歌曲1.接下来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出示堂鼓)2,请学生敲一敲堂鼓,感受堂鼓音色。
龙咚锵教学设计

龙咚锵教学设计第一篇:龙咚锵教学设计《龙咚锵》教学设计一、教材1、教材:歌曲《龙咚锵》选自人音版第一册音乐教材第十课。
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龙咚锵》;认识“锣、鼓、钹”三种打击乐,并为歌曲伴奏。
3、教材分析:歌曲《龙咚锵》是一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过年歌曲,节奏、旋律、歌词多次重复,使歌曲显得简单通俗,加上歌声与锣鼓声的交替,使过年的气氛更加热烈、欢快,抒发了小朋友敲锣打鼓庆新年的欢乐心情。
4、学情分析: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物新鲜好奇、模仿性强,他们还喜欢“自己动手、发现探索问题”。
而且,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接触了几种打击乐器,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节奏类型,为本课的认识、探究、实践打下了基础。
根据歌曲本身的特点,结合学校特色和一年级孩子实际,再考虑到新课程标准的部分要求,本人设计了这堂综合性的课例。
5、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龙咚锵》,体验过年的愉快心情。
(2)认识民族打击乐锣、鼓、钹,能掌握其奏姿,引导学生探索奏法,并能为歌曲简单伴奏。
6、教学重点:(1)通过感受、体验、探索、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感受过新年热闹的音乐情景,能用欢快的声音表达歌曲。
难点:探索“龙咚锵”声音的组成及为歌曲伴奏。
7、教学准备:课件、视频、教学光盘、打击乐等。
四、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身体音阶歌、节奏练习(一)介绍锣、鼓、钹三种民族打击乐。
设计意图:重在认识乐器,掌握奏姿,探索奏法,解决难点,为歌曲伴奏作铺垫。
1、听音色猜谜,感受鼓的音色。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民乐中的几件乐器。
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猜一猜:是谁来到了我们中间?(咚-鼓)2、认识“鼓”,多媒体出示“鼓”的放大图片。
1)现在,谁想和鼓交朋友?(指名上来敲击,探索不同的奏法)。
2)鼓发出了怎样的声音?用嘴巴模仿(咚)。
3)鼓的节奏练习。
“咚”—鼓的说话声多么清脆?谁能让鼓说一句话?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敲。
从“咚-咚咚—咚咚咚咚(龙咚龙咚)3、学习“锣”,掌握正确的奏姿。
龙咚锵(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一年级上册

1.理论介绍:《龙咚锵》是一首富有节奏感的歌曲,它包含了基本的音乐节奏元素。节奏是音乐的核心,能够让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龙咚锵》这首歌曲,来感受它的节奏特点,并观察它是如何在不同的节日庆典中被应用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中的“龙咚锵”节奏型和正确的音准。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节奏。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从学生的分享来看,他们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我考虑在以后的课堂中,提供一些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学会歌曲中的节奏,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学唱歌曲,注意音准、音色和音量的控制,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4.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5.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节奏和动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龙咚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一年级上册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歌曲背后的文化意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融入音乐文化的元素,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丰富的文化背景。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创作节奏时,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创作过程中,成员之间的协作还不够默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在小组中更好地分工合作。
四、教学流程
《龙咚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一们将要学习的是《龙咚锵》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节日庆典或者看表演时,有没有听到过热闹的鼓声和镲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龙咚锵》这首歌曲的节奏奥秘。
小学一年级音乐上(第六单元迎新春:唱歌龙咚锵)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音乐上(第六单元迎新春:唱歌龙咚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音乐上》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迎新春”,其中的歌曲《龙咚锵》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易学的歌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新春的喜庆气氛。
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龙咚锵》,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但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各有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龙咚锵》,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新春的喜庆气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4.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龙咚锵》,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氛围。
2.情境教学法:创设新春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节日的喜庆气氛。
3.分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龙咚锵》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的新春素材,如图片、道具等。
3.准备教学课件和黑板。
4.准备音乐器材,如钢琴、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龙咚锵》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是新春吗?新春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些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新春的了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新春素材,如图片、道具等,引导学生感受新春的喜庆气氛。
同时,简要介绍歌曲《龙咚锵》的背景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龙咚锵》,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小学音乐隆咚锵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材来源: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通过学唱歌曲《隆咚锵》,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欢快气氛,体验过年的喜庆氛围。
2. 引导学生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打击乐器的运用,让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共同创造美。
教学重点:1. 学唱歌曲《隆咚锵》,感受歌曲中的欢快气氛。
2. 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进行简单的合奏。
教学难点:1. 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 学生在合奏中保持节奏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隆咚锵》歌曲、图片、打击乐器(鼓、锣、钹等)。
2. 学生准备:过年的物品(如春联、灯笼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过年物品,引导学生回忆过年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过年的习俗,为歌曲《隆咚锵》的学唱做好铺垫。
二、学唱歌曲1. 教师播放歌曲《隆咚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纠正学生的音准。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三、打击乐器的演奏1. 教师介绍打击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方法,让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特点。
2. 学生分组,教师分配打击乐器,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奏。
3. 学生进行合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四、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合作。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进行即兴演奏,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五、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音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唱歌曲《隆咚锵》,让学生感受了过年的喜庆氛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实践能力。
在打击乐器的演奏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学会了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唱歌《龙咚锵》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唱歌《龙咚锵》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龙咚锵》这首歌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2. 学会用自然的音色、准确的节奏演唱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3. 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龙咚锵》,了解歌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运用自然的音色演唱。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龙咚锵》乐谱,相关文化背景资料。
2.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歌曲《龙咚锵》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a. 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掌握节奏和音准。
b.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能力。
c. 集体演唱,检查学习效果。
3. 欣赏与讨论:a. 播放歌曲《龙咚锵》,让学生欣赏。
b.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特点,如节奏、旋律等。
c. 讲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4. 总结与拓展: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龙咚锵》的重要性和价值。
b.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多欣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歌曲《龙咚锵》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2. 学生对歌曲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传承。
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正确的演唱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歌曲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歌曲《龙咚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a. 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掌握节奏和音准。
b.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能力。
c. 集体演唱,检查学习效果。
3. 欣赏与讨论:a. 播放歌曲《龙咚锵》,让学生欣赏。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唱歌《龙咚锵》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唱歌《龙咚锵》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龙咚锵》这首歌曲,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龙咚锵》这首歌曲。
2. 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节的发音。
2. 歌曲节奏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响设备。
3. 歌曲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节日有什么特点吗?”(喜庆、热闹)3. 引入今天要学习的歌曲《龙咚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喜庆氛围。
二、学唱歌曲(10分钟)1. 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发音准确,尤其是歌曲中的“咚锵”等特殊音节。
2. 分句教唱,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
3. 引导学生跟唱,注意歌曲的节奏。
三、理解歌曲(5分钟)1. 讲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如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等。
2. 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喜庆氛围,感受音乐的感染力。
四、练习演唱(5分钟)1. 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2.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龙咚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学唱歌曲时,对一些特殊音节的发音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对歌曲节奏的把握也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的音乐基础训练,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活动(10分钟)1.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打击乐器,如锣、鼓、钹等,根据歌曲《龙咚锵》的节奏进行打击乐表演。
2.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打击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龙咚锵》教案设计
谁表现的好老师就叫谁上来,好吗?游戏的名字就叫“模仿秀”谁模仿的认真,模仿的准确,就有资格和小敲打招呼。
请听游戏的规则:请同学们把你的小拳头攥起来做两根小鼓棰,双腿并好做鼓面来模仿老师敲出来的节奏,听听谁敲的最准确。
老师把要敲的节奏型出示在大屏幕上了,请同学们先看第一条。
(出示节奏图片)
师:师找同学前面来模仿并给予评价与表扬。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呀?这个小堂鼓也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就是锣。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这几幅图片就是锣的图片,今天老师也把锣这种打击乐器带来了,请同学们敲一敲。
(老师先示范,同学们敲时,老师要给予指导,比如手腕要甩起来、线不要抓的太紧等。
)
师:下面,我们让这两个小伙伴来配合敲打一下好吗?师出示节奏图片。
师请小助手来示范一下。
生:学生认真的进行
模仿。
学生随教师手打节
拍,口读节奏。
通过小游戏节奏的模
仿既能吸引孩子们的
注意力又能顺其自然
的过渡到本课重难点
节奏的学习。
生:认真观看。
通过探索的方法使学生认识锣,了解并创造锣的敲击方法。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师用拍手的的形式给学生做示范。
师:敲起小鼓
师:来了一群小鼓队(师生敲节奏)小鼓队它走近了(敲节奏)小鼓队它走远
了(敲节奏)小鼓队
它不见了(敲节奏)生:一起来模仿。
引导学生敲出不同的音量,感受音的强弱。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认
识了锣鼓,那谁知道
在什么时候人们会敲
锣打鼓呢?
师:过年时人们
会敲锣打鼓,还会放
鞭炮、贴春联,你知
道这是为什么吗?
师:敲锣打鼓为
过年增添了热闹的氛
围。
生:元宵节、开业、
结婚、过年等等。
学生讲一些自己的想
法。
通过此问题的设计,
使学生感受到只有喜
庆快乐的日子,人们
才会敲锣打鼓,从而
为歌曲演唱时的情绪
作了铺垫。
同时引入
“年”。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
了音乐课的综合性与
多元性。
师:今天老师给
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过
年的歌曲《龙咚锵》,
请同学们听听这首歌
曲里有锣鼓发出龙咚
锵的歌词吗?
学生静静地听,感受
歌曲。
音乐是让学生感受
的,因此在学习歌曲
之前的体验是很有必
要的。
视听结合的方法充分
调动了孩子的各种感
三、歌曲新授
师:再放歌曲范
唱,教师在第一段的
旋律中用锣鼓打节
奏。
第二段时用手来
模仿节奏为歌曲伴
奏。
师:请同学们跟着
老师一起为歌曲伴奏
好吗?
生:听一听老师是如
何为歌曲伴奏的。
生进一步模仿。
生增加了对音乐的关
注。
生:听歌曲范唱
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进行节奏与旋律的学习。
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旋律的视唱。
训练同学们的听觉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最后祝同学们
身体健康、天天快乐!
谢谢!再见。
歌曲《龙咚锵》教学设计
济南市汇英小学
刘吉鹏
2014年3月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