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宏观经济学导论

01宏观经济学导论
01宏观经济学导论

01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重点提示:

本章需要重点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门学问。中国是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失业率、通货膨胀、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等经济问题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宏观经济学因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不同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经济学两大分支之一。经济学的另外一大分支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的决定和波动。它因以国民经济总体过程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最先提出“宏观经济学”一词。而在这之前,古典学派就早已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过研究与考察。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被认为是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分析的经济学文献。此后,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很少被分割开来进行考察。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它的出现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以收入和就业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此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分支学科。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

究投资、出口、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力影响和交叉渗透作用,研究失业现象时要考查失业因素并寻找解决失业问题的良性对策。这些都是十分令人关切的主要宏观经济学问题。第三,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问题。这里包括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中有规律性的围绕增长趋势路径的扩张和紧缩的形式。事实上,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失业均具有非常明显的周期。例如,在1981-1986年期间,美国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从10.4%下降到了1.9%。第四,开放经济问题,即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影响因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前人们只是观察到货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流动,现在则是资本、专利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流动。一个封闭的、对外没有交流的宏观经济模型已不再是现实,因此,各国经济之间处于一种广泛的联系之中,国际经济体系的变化都会影响一国宏观经济的运作。第五,宏观经济政策问题。经济运行不会一帆风顺,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所以,政府要制定并实施对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期达到调节经济运行的目的。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原来政府行政性调节的手段正在逐渐消失,而代之以与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政策手段。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早期的经济学理论十分综合,并没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例如,早期的古典学派学者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不仅研究了国民收入、国民财富、货币流通总量等问题,而且也研究了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价值和分配问题。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经济发展,宏观经济学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个体的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的总量,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厂商的生产行为,单个消费者或家庭的消费行为,及二者作为要素市场的供给双方对要素供求均衡实现的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经济总量决定、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它探索的是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第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要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解决资源利用问题。微观经济学把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作为既定的前提研

究如何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把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如何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第三,中心理论不同。由不同的研究对象与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定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各自的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与政策都是围绕价格机制展开。宏观经济学的中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有的分析与政策都是围绕国民收入的决定展开。第四,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是用个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例如,某种物品价格与数量的决定,单个居民户的消费量与单个企业的产量等。宏观经济学是用总量分析方法。总量是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包括个量的总和(所有居民户的消费总量或所有企业的投资总量)和平均量(如价格水平、利率等)。总量分析就是分析这些总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在微观经济学中基本上作为已知量的东西(即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产量),在宏观经济学中则作为其大小或数值有待确定的主要变量。在宏观经济学中作为已知量的东西(即产量、就业量和总支出量在各个产业和厂商的特定物品和劳务中的分配),在微观经济学中却都是变量。第五,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预期是理性的、经济主体决策的最大化,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第六,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等。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则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尽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这些不同,但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互相割裂,而是相互关联的。例如,都采用的都是实证分析方法,微观经济学先于宏观经济学产生,发展得比较成熟,因而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们单纯地割裂开来,事实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辅相成的。严格说来,只有一个“经济学”。在实践中,经济分析是不能在两个封闭的空间里分开进行的。在分析宏观经济的各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时,必须把可能影响到宏观经济变量的微观经济各个变量的变动考虑进去,反之也一样。在分析决定一国家物质利益的经济变动过程时,必须同时考虑到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个方面。从宏观经济学观点来看,假如一国生产中实际利用的资源总量配置的优劣是一定的话,那么这种资源总量越是接近于充分利用,该国的物质福利就越大。从微观经济学观点来看,假如资源总量的利用程度是一定的话,那么这种资源越是接近于最优配置,物质福利就越大。显而易见,从两种观点来看,基本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全体国民的最大限度的物质利益。同时,我们

应该注意到虽然宏观经济学是总体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个体经济学,但是,我们不能把宏观经济学的总量看成是微观经济学中个量的简单加总。由个量到总量(或由个体到总体)的转变过程中,会出现新的变化。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基本研究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法,其次还有边际分析法、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法、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模型分析法等。

(一)总量分析法

总量是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状态的经济变量:一是个量的总和。例如,国民收入是构成整个经济各单位收入的总和,总投资是指全社会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的总和,总消费是指参与经济活动各单位消费的总和。二是平均量或比例量。例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与劳务的平均水平并以某时期的基期计算的百分比。总量分析法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例如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及物价水平的变动规律的分析等,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总量分析主要是一种动态分析,因为它主要研究总量指标的变动规律。同时,也包括静态分析,因为总量分析包括考察同一时期内各总量指标的相互关系,如投资额、消费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等。

(二)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是打开经济决策王国的钥匙。可以认为边际分析法与管理决策优化密切相关。

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如果组织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那么当追加的收入和追加的支出相等时,这一目标就能达到。

边际分析法(marginal analysis)的数学原理很简单。对于离散(discrete)情形,边际值(marginal value)为因变量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对于连续(continuous)情形,边际值为因变量关于某自变量的导数值。所以边际的含义本身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说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

变量的改变量。

(三)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法

均衡是物理学中的名词。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外力的作用,这两种力量恰好相等时,该物体由于受力相等而处于静止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均衡。19世纪末的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中,指经济学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分析是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关系,说明均衡的实现及其变动。均衡分析偏重于数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能单纯用有关变量之间的均衡与不均衡来加以解释,而主张以历史的、制度的、社会的因素作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即使是量的分析,非均衡分析也不是强调各种力量相等时的均衡状态,而是强调各种力量不相等时的非均衡状态。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中运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均衡分析。

(四)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法

一个理论或理论体系,从分析方法的角度分类,可以区分为运用静态分析方法的静态经济学和采用动态分析方法的动态经济学。同均衡与失衡一样,静态学与动态学也是从机械力学借用来的术语。静态学所涉及的是所研究的事物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及其所需具备的条件,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学则涉及事物的运动,事物在运动中所经历的具体过程。

经济分析中的静态是指有关的经济变量,如商品的生产量、消费量和价格等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它一般是与均衡分析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着重说明什么是均衡状态和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而不管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和取得均衡所需要的时间。

比较静态分析是一种比较不同均衡状态的经济分析方法。它是考察或比较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时均衡状态所发生的变化。通过比较新旧均衡点可以推测已知因素变化对未来经济的影响。但是,比较静态均衡并不讨论从既有的均衡状态过波到新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也不能从中得知从一个均衡点过渡到另一个均衡点要用多少时间。比较静态均衡注意的不是均衡状态的变化本身,而是变化后的均衡位置。比较静态分析,是对静态函数在两个(或几个)均衡状态下的对比分析。

动态均衡分析是把时间作为一个基本因素加以考察,对经济体系运动和变化过程进行研究。与静态均衡分析不同的是动态均衡分析主要是通过引进时间因素,探讨一定条件下经济体系前后的变化和调整的动态过程,而不是探讨决定均衡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概论习题(练习题4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练习题(第四部分,下篇第4-6章)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p.175 2、转移支付p.176 3、政府购买p.176 4、财政赤字p.176 5、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p.178 6、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p.178 7、货币政策p.179 8、货币供给p.180 9、货币需求p.181 10、公开市场业务p.182 11、IS曲线p.187 12、LM曲线p.189 13、封闭经济p.200 14、开放经济p.200 15、国际收支p.201 二、单项选择 1~5:, D A B C C 21~23: B C B. 1、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D )。 A.筹集资金;B.政府支出;C.政府税收;D.政府支出与税收 2、政府支出中政府购买的增加可以(A)。 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增加消费;D.减少消费 3、在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政策是(B)。 A.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政府税收;B.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 C.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税收;D.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 4、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C)来进行的。 A.政府支出;B.政府税收;C.发行公债;D.发行股票 5、政府公债由政府财政部发行,主要卖给(C)。 A.社会公众;B.厂商;C.中央银行;D.商业银行 ,6~10:A C B C C , 6、商业银行贷款的增加意味着银行(A)。 A.活期存款的增加;B.活期存款的减少;C.储蓄存款的增加;D.储蓄存款的减少 7、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C)的调节来调节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A.再贴现率;B.法定准备率;C.货币供给量;D.货币需求量 8、货币供给量增加,债券价格和利息率的变动分别是(B)。

宏观经济学试卷01-02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2001—2002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2002年7月2日(2 小时) 学号专业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把字母填入括号中,并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2分, 共20 分) 1.在横轴为Y(收入),纵轴为C(消费)的坐标上, 若短期消费函数C = c (Y) 位于45 度线上方,其经济含义为..................................................() a. APC = 1 b. APC >1 c. APC <1 d. 以上答案全不正确 理由—— 2.若消费函数C=a+bY, 则边际储蓄倾向MPS可以表示为........................() a. 1-b b. (ΔY-ΔC)/ΔY c. 1-MPC d. 以上答案全都正确 理由—— 3.政府购买乘数K I可以表示为..............................................() a. 1 /(1-MPC) b. 1 /(1-b) c. 1 /(MPS) d. 以上答案全都正确 理由—— 4.所谓“凯恩斯陷井”一般产生于债券价格的.................................() a. 高位区 b. 低位区 c. 中位区 d. 无法判断 理由—— 5.政府增税400亿用于投资,边际消费倾向为,GDP的变动为............. ..() a. 增加1200亿 b. 减少1200亿 c. 增加400亿 d. 减少400亿 理由—— 6.如果某一经济状态处于IS曲线的左边,则该经济状态均衡发展的趋势为... ......() a. 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 利率下降,收入减少 c. 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d. 利率下降,收入增加 理由—— 7.在下列IS-LM模型中,货币政策效果最明显的是.................. ...... ....() a. IS曲线斜率较大,LM曲线斜率较大 b. IS曲线斜率较小,LM曲线斜率较小 c. IS曲线斜率较小,LM曲线斜率较大 d. IS曲线斜率较大,LM曲线斜率较小 理由—— 8.在下列IS-LM模型中,财政政策效果最明显的是................... ... ... ...() a. IS曲线斜率较大,LM曲线斜率较大 b. IS曲线斜率较小,LM曲线斜率较小 c. IS曲线斜率较小,LM曲线斜率较大 d. IS曲线斜率较大,LM曲线斜率较小 理由—— 9.如果物价水平不变,利率水平提高则............................. ... ... ...() a. AD曲线左移 b. AS曲线左移 c. AD曲线右移 d. AS曲线右移 理由—— 10.如果混合型通货膨胀先由需求拉动引起,继而引发成本推动,再引发新一轮需求拉动; 则其在AD-AS模型中的路径为............................. ... ... ... ....()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一篇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宏观问题,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的研究来说明一国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宏观经济学围绕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展开:①提高经济增长;②降低失业率;③降低通货膨胀率;④平衡国际收支。四大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四大目标中,经济增长是主要的基础性目标。 2.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宏观经济学一般研究四个层次的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 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供给理论、总需求理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2)宏观经济模型 主要包括各个流派建立的基本模型及其数理形式,如长期模型、短期模型、模型的扩展、开放经济模型等。 (3)宏观经济问题 包括在总量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运行中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的三大宏观经济问题:通货问题、经济周期问题、失业问题。 (4)宏观经济政策 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经济政策效应、宏观经济政策运用。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三个角度 ①如何衡量宏观经济——衡量是认识的基础。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

01宏观经济学导论

01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重点提示: 本章需要重点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门学问。中国是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失业率、通货膨胀、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等经济问题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宏观经济学因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不同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经济学两大分支之一。经济学的另外一大分支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的决定和波动。它因以国民经济总体过程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最先提出“宏观经济学”一词。而在这之前,古典学派就早已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过研究与考察。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被认为是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分析的经济学文献。此后,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很少被分割开来进行考察。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它的出现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以收入和就业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此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分支学科。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

宏观经济学第1章习题及答案教程文件

13章宏观经济问题与理论争论 一、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失业率经济增长经济周期 卢卡斯楔奥肯缺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 汇率萨伊定律凯恩斯革命 二、判断题(正确的标“T”,错误的标“F”) 1.经济学根据研究的方法不同,可以划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 3.宏观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作为微观经济学补充的经济学理论。() 4.在1936年以凯恩斯发表《通论》之前,经济学上并不存在宏观经济理论。() 5.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6.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经济问题是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问题。() 7.一国的经济增长总是呈现出波动性。() 8.宏观经济学研究考察国民经济作为整体的功能。() 9.“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看得见的手”指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0.宏观经济学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 11.宏观经济状况影响和制约着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 12.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总产出的增长。() 13.经济增长意味着一国将来有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供人们消费 14.一国稀缺资源中最容易被闲置的是劳动力资源。() 15.劳动力就是一国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成年人的总数。() 16.失业率是失业数量占就业数量的比率。() 17.一个社会总会存在失业。() 18.充分就业意味着人人都有工作。() 19.如果汽油或计算机的价格上升了,经济就一定经历着通货膨胀。() 20.如果平均物价水平上升一倍,那么,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一半。() 21.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1宏观经济学_公式总结

《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1 P21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在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暂住国外的本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公民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价值) 即:GNP=GDP+NFP 2 P22 国内生产净值NNP 。 即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之后的产值。公式为 NNP=GNP-D 3 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 4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5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各种所得税 6 p23 价格指数=某一年度的名义变量值/实际变量值 7 p25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A 支出法 GDP=C+I+G+NX (其中NX表示净出口) B p26 收入法 GDP=要素收入+间接税=工资+利息+利润+地租+间接税 C 增值法 GDP=各部门的增加值的和 8 p29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经济恒等式1)简单的两部门(只包括生产和消费)经济恒等式:C+S=Y=C+I 或S=I 2)三部门的经济恒等式:政府的 作用I+G=S+T 即I=S+T-G。其中 T-G是政府的储蓄。T>G时,差额为预 算盈余,T1)APC=C/Y 边际消费倾向MPC=ΔC/ΔYd 14平均储蓄倾向APS=S/Yd 边际储蓄倾向 MPS=ΔS/ΔYd =1-b 储蓄函数:S=Yd-C=-a+(1-b) Yd 15 p42 APC+ APS=S/Yd +C/Yd=1 MPS+MPC=ΔC/ΔYd+ΔS/ΔYd=1 16 p47使用消费函数Y=a+I/1-b 17储蓄函数Y=1/S(I-So)=(1/1-b)/(a+I) 18 p30投资乘数K=ΔY/ΔI=1/1-b 19 p31 Yd=Y-T+Tr 其中T表示税收,Tr转移支付 20 p52政府的收入来源于税收: A定量税收:T=To B.比例税T=To+tY 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的购买支出G和 转移支付T. 21 p52(1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均衡收 入:Y=C+I+G I+G=S+T

01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重点提示: 本章需要重点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门学问。中国是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失业率、通货膨胀、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等经济问题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宏观经济学因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不同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经济学两大分支之一。经济学的另外一大分支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的决定和波动。它因以国民经济总体过程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 年最先提出“宏观经济学”一词。而在这之前,古典学派就早已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过研究与考察。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被认为是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分析的经济学文献。此后,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很少被分割开来进行考察。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它的出现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以收入和就业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此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分支学科。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的英文是“ macro”,原意是“大”。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因此,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整体的经济行为,它关注国民经济的繁荣与衰退,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产出水平及其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国际收支和汇率变动。宏观经济学在考察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考察构成经济周期的短期波动。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从本章开始,将阐述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而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状况和结果又是通过一系列国民收入总量指标来反映的。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众多总量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以这些指标的核算为内容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便构成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掌握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了解宏观经济学中两派之争。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在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现实经济中,许多产品难以区分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故常运用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因为各生产阶段上增加价值之和等于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品──劳务,在社会的三种产业中,第一、第二产业提供物质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第三产业提供的是劳务,虽然劳务无形,但却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第三产业所提供的劳务价值也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之中。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的最终产品的行业不仅包括农业、工业、及建筑业,还应包括流通部门、服务部门、社会发展部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和社会福利事业等)以及社会公务部门。 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因此,那些只是为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生产的非商品性产品,以及其它没有通过市场买卖而直接进入消费过程的商品,由于没有市场价格,也就不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1、支出法 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时期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之和。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数量,用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支出法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为: GNP=Q1P1+Q2P2+…+QnPn 统计上,用于购买最终产品的全部支出可分为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四项。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品、非耐用品、住房租金、劳务支出(如医疗、旅游等);但建筑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而归入固定资产投资中。 投资支出是指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如厂房和住宅建筑、机器设备以及存货。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本投资是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9)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生产总值、国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一国境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

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3、试分析GDP的消涨指数、CPI和PPI的联系和区别。 答:联系:(1)GDP 消涨指数,是指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最新宏观经济学习题1

宏观经济学习题1 一、计算题 1、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及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单位:亿美元 净投资 125 净出口 15 储蓄 25 资本折旧 50 政府转移支付 120 企业间接税 75 政府购买 200 社会保险金 130 个人消费支出 500 公司未分配利润 100 公司所得税 50 个人所得税 80 (1)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500+(125+50)+200+15 =890(亿美元) (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 =890-75 =840(亿美元) (3)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 =840-75 =765(亿美元)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政府转移支付 =765-100-50-130+120 =605(亿美元)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05-80 =525(亿美元) 2、假定一个国家只生产三种水果:苹果、橘子和香蕉。在几年前的某一年(基年),这三种产品生产的数量和价格为: 水果名称产量价格 苹果 3 000 公斤 20 元/公斤 橘子 6 000 公斤 30 元/公斤 苹果 3 000 公斤 20 元/公斤

橘子 6 000 公斤 30 元/公斤 香蕉 8 000 公斤 40 元/公斤 在当年这三种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为: 水果名称产量价格 苹果 4 000 公斤 30 元/公斤 橘子 14 000 公斤 20 元/公斤 香蕉 32 000 公斤 50 元/公斤 求: (1)这个经济基年和当年的名义GDP 和实际GDP。 基年: 名义GDP=实际GDP=3000×2+6000×3+8000×4=56000元 当年: 名义GDP=4000×3+14000×2+32000×5=200000元 实际GDP=4000×2+14000×3+32000×4=178000元 (2)这个经济从基年到目前名义GDP 增长了多少?实际GDP 增长了多少? 名义GDP增长:(200000-56000)÷56000×100%=257% 实际GDP增长:(178000-56000)÷56000×100%=218% (3)计算GDP 消胀指数和固定权数价格指数(以基年的产量为标准)。 GDP消胀指数=200000/178000=1.12 CPI=(3000×3+6000×2+8000×5)/(3000×2+6000×3+8000×4) =1.09 3、如果在一国的经济当中,自发性消费a=250,边际消费倾向c=0.75,I=500,政府购买G=500。(单位:亿美元)求: (1)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储蓄是多少?投资乘数是多少?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6000,国民收入将如何变化。为什 么? 1、Y=C+I+G,C=a+cY,代入数据,收入Y=5000,消费C=4000,储蓄S=I=500,k=1/(1-c)=4 2、I=1250-50R,I=-a+(1-c)Y=-250+0.25Y ∴1250-50R=-250+0.25Y, IS曲线:Y=6000-200R LM曲线:L=0. 5Y-100R=(M/P)=1000/P=1000,(P=1) 即Y=2000+200R Y=6000-200R=Y=2000+200R,∴R=10 二、分析题 下面这些交易活动能否包含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为什么? a.一个消费者在饭店用餐向饭店支付的餐费; b.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房屋;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第一章导言 一、名词解释: *供给法则、*收入——消费曲线、*需求交叉弹性、*经济学中的“均衡”的含义、*供求规律、*边际储蓄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商品的均衡价格、*比较静态分析、*需求弹性、稀缺、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需求、需求量、需求法则、供给弹性、蛛网周期 二、单选: 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 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3、一个经济体系必须作出的基本选择()。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4、下列哪个陈述不属于实证分析范畴的()。 A、1990年的海湾危机引起石油价格上升,并导致了汽油消费的饿下降 B、“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拉开了中国居民收入的贫富差距 C、穷人应该不纳税 D、美国经济比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更快 5、经济均衡是指()。 A、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经济行为或经济状态不在改变 B、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这种状态都将处于稳定状态 C、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并不会发生 D、规范分析中才使用的范畴 7、市场的出现要求()。 A、某一产品的买卖双方可以彼此交流信息 B、买卖双方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货来实现交换 C、政府必须介入并对双方的活动予以调整 D、上述答案均不正确 8、如果商品市场存在过剩,那么()。 A、现行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B、消费者愿意按照现行价格购买的商品量多于可以销售的商品量; C、按照现行价格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01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分,共15分) 1、资本黄金分割律: 2.有效需求 3.粘性价格 4.边际消费倾向 5.通货膨胀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哪一项不应记入GDP?( ) A.购买一辆当年生产的自行车 B.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政府订购一批军火2.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植为0.6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必是( ) A.2.5 B.1.6 C.5 D.4 4.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 B.3/4 C.4/5 D.1 5.实际利率与储蓄之间的关系为()。 A.实际利率上升将导致储蓄上升 B.实际利率上升将导致储蓄下降 C.实际利率上升可能导致储蓄上升也可能导致储蓄下降 D.实际利率上升,不会导致储蓄有任何改变,两者没有任何关系6.如果银行想把存款中的10%作为准备金,居民户和企业想把存款中的20%作为现金持有,则货币乘数是() A.2.8 B.3.3 C.4 D.10 7.自发投资增加12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向右移动12亿美元 B.向左移动12亿美元 C.右移动支出乘数乘以12亿美元 D.左移动支出乘数乘以12亿美元 8.如果IS方程为Y=KrA-KeDr(Ke为支出乘数),则IS曲线斜率变小的原因是() A.Ke变大和d变大 B.Ke变小和d变大 C.Ke变大和d变小 D.Ke变小和d也变小 9.若LM方程为Y=750+2000R,当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候利率和收入为() A.R=10% Y=750 B.R=10% Y=800 C。R=10% Y=950 D.R=10% Y=900 10.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D.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概论

第三章 1.假设实际货币供给量用m 表示,货币需求用L =ky -hr 表示。 (1)求LM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 曲线的斜率表达式。 (2)当k=0.2,h=10、k=0.2,h=20和k=0.1,h=10时,LM 曲 线的斜率值。 (3)当k 变小时,LM 曲线的斜率如何变化,h 增大时,LM 曲线的斜率任何变化。 (4)当k =0.2,h =0时,LM 曲线如何变化。 解:(1)LM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为:h m y h k r hr ky m -=-=或者, 有图 LM 曲线的斜率表达式为:h k (2)当k=0.2,h=10时,LM 曲线的斜率:02.010 2.0==h k 当k=0.2,h=20时,LM 曲线的斜率:01.0202.0==h k 当k=0.1,h=10, LM 曲线的斜率:01.0101.0==h k (3)当k 变小时,LM 曲线的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 h 增大时,LM 曲线的斜率也变小,其曲线也越平坦。 (4)当k=0.2,h=时,LM 曲线为m=0.2y,即y =5m 。此时, LM 曲线为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h =0,表明货币需求与利 率变化无关,这正好是LM 曲线的古典区域的情况。

2 .假定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 c =100 +0.8y ,投资i =150 一 6r ,名义货币供给 M =250 ,价 格水平P =1,货币需求L =0.2y + 100-4r 。 ( 1 )求IS 和 LM 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 和收入。 950y 10r r 20750y 301250LM IS LM IS 2r 20750y 250r 4100y 2.0LM 30125061508.0100IS i y 1=,均衡收入=均衡利率+=方程而得知,即 和求解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曲线相交于一点,该曲线和场同时均衡时,)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即=-曲线为:由货币供求相等可得,即曲线为可知+=)由解:(????-=+-=-++=r y r y r y y c ,收入增加多少? 政府支出Δg=10时就业?(4)当增加政府支出才能实现充分=465,应增加多少 充分就业收入y ?如果 0.15时,y是多少斜率。(3)当r 程。(2)IS曲线的(1)推导IS曲线方TR=0。T=20+0.2y,600r,g=50,,i=125 100+0.75y 3.假设某经济中c=f d =-25 2.5*10g *k y 10g 4165 .240k y g 5.22.0175.011t 111k 40425465y 465y 42515.01500650y 15.03000667.01500 1IS 2150065050 600125)2.020(75.01001g g g f ==?????--??=-=+-+--+=++==时,收入增加=)当(===要增加政府支出故要实现充分就业,需,=) (-=)-(-=这时,政府支出乘数, ==,缺口=若, =-=时,)(=曲线的斜率为)(曲线方程 所以,)解:(βr IS r y r y y g i c y 的利率和收入。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曲线;(2)产品市场(1)IS曲线和LM : 供给m=700,试求实际货币 62.5r+200,-=0.25y 800,货币需求为L 50r,政府购买g=-i=900,投资函数为 0.25 = ,税率t y t) 一 (1 8 . 0 = c 函数为4.假定某经济中消费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9)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就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得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得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与宏观得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得研究就是整个国民经济得经济行为,微观研究得就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就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就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 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就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得研究方法就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得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与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 行为主体得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与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与企业并不就是作为分散决策得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就是最为一个统一得行动得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与企业作为个别得选者行为加总,研究她们总体得选择行为,这就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得主要治理对象就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得主要治理对象就是: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就是GDP与GNP?它们之间得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就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就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得全部最终产品与

服务得价值总与。GNP就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得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得价值总与。两者得差别:(1)GDP就是个地域概念而GNP就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得就是一国公民得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就是从国内还就是从国外获取得;GDP衡量得就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得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就是本国公民还就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与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得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与实际GDP得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得经济增长状况就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就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得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就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得价格为标准得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与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得区别就是计算时使用得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得经济水平面,实际GDP得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得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得变化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得物质产量得变化。实际GDP得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得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得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得经济增长状况就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 曼昆 ch01

CHAPTER 1 1. Choices must be made in the use of resources a.because they are in finite supply. b.because they are in finite demand. c.only if the resources are nonrenewable. d.because they are in infinite supply. ANSWER: a because they are in finite supply. TYPE: M KEY1: D SECTION: 1 OBJECTIVE: 1 RANDOM: Y 2. The cost to an airline of letting its employees fly at no charge a.is zero. b.will depend on the value employees place upon travel. c.is greater during the Christmas holidays than most other times. d.depends on the alternatives open to the employees. ANSWER: C is greater during the Christmas holidays than most other times. TYPE: M KEY1: C SECTION: 1 OBJECTIVE: 2 RANDOM: Y 3. 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are aimed at mak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in an economy more a.efficient. b.inefficient. c.equitable. d.inequitabl e. ANSWER: c equitable TYPE: M KEY1: C SECTION: 1 OBJECTIVE: 2 RANDOM: Y 4.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building an additional parking lot at your school is a.the cost of concrete, labor, etc. used to build the lot.

宏观经济学练习1

宏观经济学练习一 一、单选题 1.家庭和厂商在()市场上相互作用。 A.要素、产品和商品 B.要素、产品和资本 C.产品、资本和货币 D.要素、资本和货币 2.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3. “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 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5.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地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6. 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件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 7. 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民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8. 下列项目中,()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9. 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 A、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助 C、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D、政府给公务员增加薪水 10.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11.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 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 000元时,其消费为 6 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 A、2/3 B、3/4 C、4/5 D、1 12.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是()。 A、大于1的正数 B、小于1的正数 C、零 D、等于1 14.一般的家庭是按如下方式从收入中支出消费的() A、当收入增加时,收入中的消费支出比例增大 B、除了很低的收入水平外,各收入水平中的消费支出比例是相同的 C、各收入水平中的消费支出比例是相同的 D、当收入增加时,收入中消费支出比例是减小的 15.投资乘数的公式表明()。 A、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小 B、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 C、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D、边际消费倾向始终大于1 16. 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和税收乘数KT的关系是()。 A、KG>KT>KR B、KT > KR > KG C、KR> KG > KT D、KG > KR > KT 17.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水平增加()。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18.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二、计算题1.国民经济核算: 1、设某国某年国民收入经济数据如下(单位为亿元),个人租金收入为1 000,折旧费为6 000,雇员报酬为30 000,个人消费支出为30 000,间接税为4 000,个人所得税为3 000,私人总投资为10 000,产品与劳务出口为7 000,政府购买支出为10 000,产品与劳务进口6 000,

宏观经济学1~7章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1.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1.最早给宏观经济学下定义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马歇尔 C、夏皮罗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中讲到的商品总产量是()。 A、恩格尔系数 B、基尼系数 C、戴尔指数 D、GDP 3.下列关于宏观经济学说法错误的是()。 A、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B、采用个体分析的方法 C、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各种总量关系 D、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变化规律 4.CPI其实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的价格。(√) 1.2合成谬误和市场非出清 1.下列关于合成谬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谬误中,每个人个体其实都是非理性的 B、合成谬误中,总体等同于个体的叠加 C、合成谬误是微观经济学中的理论 D、合成谬误是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 2.现实生活中,银行挤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经济崩溃 B、货币大量贬值 C、社会谣言传言 D、银行经营不善 3.银行挤兑过程中,每个人其实是采取了一种理性的举动。(√) 4.微观经济学认为,市场总能找到供应和需求的平衡点,从而导致市场出清。(√) 1.3市场失灵和国家干预 1.宏观经济学的发端是凯恩斯的著作()。 A、《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货币改革论》 D、《论概率》 2.属于宏观经济学观点的是()。 A、需求和供给能达到均衡而促使市场出清

B、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干预 C、市场组织应当是自由放任的 D、市场应当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严格对立的,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4.从个体理性的角度来说,经济危机中大量牛奶滞销的最佳处理方式是尽快倒掉。(√) 1.4经济危机与反危机 1.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增加的速率会()。 A、增加 B、降低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2.不属于凯恩斯支出的经济危机产生的三大规律的是()。 A、产量边际成本递减规律 B、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C、投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D、灵活偏好与流动性陷阱 3.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会()。 A、增加 B、降低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4.宏观经济学中讲的储蓄不仅仅指存入银行的收入,而是指超出消费部分的收入。(√) 1.5反经济危机政策解读 1.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度过的方式是以()为主导展开了大量的工程。 A、个人 B、社会 C、政府 D、资本家 2.凯恩斯的反危机政策不包括()。 A、发放钞票 B、深矿埋金 C、挖沟填沟 D、抑制消费 3.阿尔弗里德·马歇尔认为经济完全能够依靠经济的自我均衡而平稳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