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月相(1)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月相》公开课课件1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月相》公开课课件1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月相》公开课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三节《月相》。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月相的概念、月相的形成原因、月相变化规律及月相与潮汐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月相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宇宙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月相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月相图、地球仪、月球仪。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月相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相变化现象,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月相的概念,讲解月相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月球仪,了解月相变化规律。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月相变化规律的应用,如月相与潮汐的关系。

4.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月相变化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月相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月相的概念2. 月相形成原因3. 月相变化规律1) 月相变化周期2) 月相变化顺序4. 月相与潮汐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请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

(2) 请说明月相与潮汐的关系。

2. 答案:(1) 月相变化规律: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一个周期为29.53天。

月相变化顺序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2) 月相与潮汐关系:月相变化影响潮汐,新月和满月时潮汐现象最为明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天文现象,如日食、流星雨等,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七下科学月相

七下科学月相

七下科学月相简介月相是指地球上观测到的月亮的外观形态的变化。

月亮的外观会随着月球绕地球一周的运动而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月相变化。

月相是月亮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活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月相的原理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迹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之间的相对关系所导致的。

月球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约为27.3天,地球绕太阳一周所用的时间约为365.25天。

当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处于一条直线上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形成一个直角时,我们看到的是半月;而当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时,我们看到的是新月。

由于这种相对关系的变化,月相也会随之不断变化。

月相的类型根据月相的不同形态,我们可以将月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新月新月是指月球在地球的背面,太阳照射到月球背面的一侧,因此我们无法看到月亮。

新月时,太阳和月球几乎在同一方向上,它们的距离也最近。

上弦月上弦月是指月球的一半被太阳的光照亮,我们看到的是月球的右半侧。

上弦月时,太阳和月球之间的夹角约为90度。

满月满月是指月球的整个表面都被太阳的光照亮,我们看到的是完整的圆盘状月亮。

满月时,太阳、地球和月球处于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

下弦月下弦月是指月球的一半被太阳的光照亮,我们看到的是月球的左半侧。

下弦月时,太阳和月球之间的夹角约为90度,与上弦月相反。

细弯月细弯月是指月球的一小部分被太阳的光照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细弯形状的月亮。

微弯月微弯月是指月球的一极小部分被太阳的光照亮,我们几乎看不到月亮的形状。

微弯月通常出现在新月和新月之间,即在新月和新月之间的几天内。

月相的变化过程月相的变化是一个循环过程,通常一个循环为一个月(满月到下一个满月的时间)。

在一个月的循环中,月相会从新月逐渐变为满月,然后再逐渐变为新月。

这个循环被称为月相的周期。

月相的变化过程如下:1.新月:月亮不可见。

2.细弯月:月亮的一小部分可见,形状为弧形。

七年级下科学《月相》优质公开课1

七年级下科学《月相》优质公开课1

5在、西月(侧相)变的化天规空律,而的且应是用月:亮的西(侧)半边亮。
十五、 “你上观上 测上到西小西球,的光亮部分下的下形下状东和东下”面的哪一种月球圆缺形态相似?把观察记录中的字母填入下面相应的括号中。
满月 新月 初一 重钱阳江节 观:潮日最期著名__的__有_一__线__潮_。、十字潮、回头潮。
二十二、二十三
2、月相变化: 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视形状在不断地变化着。
3、月相变化成因: ① 月球自转同时绕地球公转运动 ② 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 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4、月相变化规律: ① 四个特殊的月相
新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② 月相变化周期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 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E→A→G→B→F→C→H→D→E
蔚为壮观”。钱江潮是在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和 在西(侧)的天空,而且是月亮的西(侧)半边亮。
查一查农历一个月有多少天?算一算一个公历 朝灯,把球置于观察
杭州湾喇叭口河口地形的作用下形成的。在农历 春 节:日期 __________;
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各种圆缺形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下下下东东”
春 节:日期 __________;
半圆 亮面朝西
出现时间 初一
初七、八
满月 下弦月
大致在一条直 线上(地居中)
大致成直角
圆形 十五、六
半圆 亮面朝东
廿二、三
判断正误:
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走不到 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 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相》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相》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相》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体与宇宙”中的第二节“月相”。

本节主要讲述月相的成因、变化规律和观测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能解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月相变化。

2. 学会使用望远镜等观测工具观察月相,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月相的成因、变化规律和观测方法。

难点:月相成因的理解和月相变化规律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月球仪、月相图、望远镜等。

2. 学具:月相观察记录表、月球仪、月相图、望远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亮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相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观测月相:教师组织学生使用望远镜观察月亮,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的变化。

6.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月相的成因:1. 地球自转:使地球不断改变相对于太阳的位置2. 地球公转:使地球不断改变相对于月亮的位置3. 光的反射:太阳光照射到月亮上,反射到地球上月相的变化规律:1. 新月: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侧朝向地球2. 蛾眉月: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侧倾斜朝向地球3. 上弦月: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侧朝向地球4. 满月: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侧完全朝向地球5. 下弦月: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侧倾斜朝向地球6. 残月: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侧远离地球七、作业设计1. 观察并记录本月月亮的变化,画出月相图。

2. 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月相,使学生了解了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辅导。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十二讲:月相的变化知识梳理及练习(附答案)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十二讲:月相的变化知识梳理及练习(附答案)

第十二讲:月相的变化一、知识梳理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原因: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2、3、月相变化规律:注:①记忆口诀:上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

下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

4、月相与农历: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新月);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接近上弦月);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接近上弦月);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满月);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满月)5、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二、例题与变式【例题】1.月相是指()A月球的形状 B月球表面的起伏状况C月球的面貌 D我们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2.月相变化的原因是()(1)月球本身并不发光(2)月球是一个球体(3)月球绕地球运动(4)月球位置相对于太阳的变化A1,2 B2,3 C3,4 D1,3【变式训练】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______,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的月相是_________写出下列我国传统节日的月相:春节是____,中秋节是_______,元宵节是_________农历一个月一般为__________天三、随堂练习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月球在太阳的南侧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3. 图5—1所示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四种月相,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①④②③D.③①④②5.(1)月球公转到图中点时,农历十五,此时可能发生(天文现象)。

七年级科学下册4.4月相教案:探究月亮的运动与月相变化

七年级科学下册4.4月相教案:探究月亮的运动与月相变化

七年级科学下册4.4月相教案:探究月亮的运动与月相变化月亮作为夜空中最美丽的景象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赞美和探索的对象。

月相变化也一直吸引着我们的注意,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这是因为月亮的运动规律所决定的。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从月亮运动的规律出发,来探究月相变化的原理。

一、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绕地球运动,沿逆时针方向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27.3天,我们称之为一个月。

同时,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一个地球年是365天。

在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月球绕地球运动,月相变化的周期并不是27.3天,而是29.5天。

我们还需要了解到,在月亮环绕地球的过程中,月球始终保持着自转和公转的同步。

所谓同步,就是说月球的公转周期正好等于自转周期。

每当月球公转一周,也就是27.3天,自转周期也刚好是27.3天。

这就相当于月球的一面始终面向地球,我们从地球上所看到的月亮的形态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二、月相变化的原理月相的变化与月亮的运动轨迹、太阳光线的照射角度和我们地球上观察的角度等因素有关。

从地球上观察月亮的状态,我们可以发现,月相的变化可以分为满月、新月、上弦月和下弦月四个状态。

1.新月新月时,我们看不到月球,因为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光线直射在月球背面。

此时,月球背面被阳光照亮,而月球面对着地球的那一侧是黑暗的。

2.上弦月当月球与地球、太阳成直角时,我们看到月亮左半部分亮,右半部分暗,这就是上弦月的状态。

3.满月当月球与地球、太阳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我们可以看到月球的正面全部被阳光照亮,这就是满月的状态。

4.下弦月下弦月与上弦月刚好相反,当月球、地球和太阳成直角时,我们看到的是右半边亮,左半部分暗。

当我们了解了月球的运动规律和月相变化的原理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同时,我们也可以应用这些知识来观察天体物理,并且更好地了解宇宙和世界的奥秘。

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月相》精彩教案5 浙教版

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月相》精彩教案5 浙教版

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月相》精彩教案5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第3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三节《月相》。

详细内容包括:月相的定义、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相与潮汐的关系以及月相观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月相的概念,掌握月相变化的原因。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月相现象,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3. 增进学生对地球与月球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激发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及其与潮汐的关系。

教学重点:月相的概念、月相观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月球仪、手电筒、月相卡片。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地球仪、月球仪和手电筒模拟月相变化,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1)什么是月相?(2)月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月相与潮汐有什么关系?3. 知识讲解(1)月相的概念(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自转及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月相与潮汐:月相变化影响潮汐大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观察记录表,并绘制月相变化图。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月相变化的原因及其与潮汐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月相的概念2. 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自转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3. 月相与潮汐的关系4. 月相观测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分析月相变化与潮汐的关系。

2. 答案:月相变化记录表、月相与潮汐关系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月相的概念、变化原因及观测方法。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月相与农业生产、航海、天文观测等方面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知识讲解中的月相变化原因4. 小组讨论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使用地球仪、月球仪和手电筒等教具,形象直观地展示月相变化过程。

七年级科学下册 4.4《月相》课件1浙教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

七年级科学下册 4.4《月相》课件1浙教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

12/7/2021
这张照片肯定是24点以后
拍的,所以是早晨不是黄昏。 第十页,共十五页。
12/7/2021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月相 和时间的关系 (yuèxiàng)
上半月的各月相都是在白天升起,晚上 落下。而下半月的各月相在晚上升起,白天 落下。
因此上半月的月相黄昏日落后可见,下 半月的月相日出黎明前方能见到。
E.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残月)
F.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满月)
G.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满月)
H.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 12/7/2021
第十三页,共十五页。
共潮生。
(满月)
阅读(yuèdú) 钱江潮
12/7/2021
第十四页,共十五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4.4 月相。4.4 月相。2、月球(yuèqiú)绕地球运动,使日、。月相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把日 落时我们在天空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到的月相及名称天如图中的空圆和方框中。Ps: 数字表示月亮升起
4.4
月相(yuèxiàng)
月相:月球(yuèqiú)的各种圆缺形
12/7/2021

第一页,共十五页。
D
E
F
月相(yuèxiàng)形 成
12/7/2021
C
B
A
阳 光
H G
用铅笔(qiānbǐ)涂黑看到的阴影部分
第二页,共十五页。
AB CD E F GHA
新月(xīn峨yuè嵋) 月 上弦月 凸月 满月(mǎn凸yu月è) 下弦月 峨眉月 新月
满月
凸月
下弦月 娥眉月
农历
初一(chū yī) ( 初三朔、)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17
h
4
h
5
请你归纳:月相是怎么形成的?
1、月球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 2、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 月内有规律的变动。
h
6
月相变化有规律吗?
h
7
h
8
月相的变化规律
农历初一:日、月、地三者一线——新月(朔)
农历初七、初八——上弦月
农历十五、十六:日、地、月三者一线—— 满月(望)
农历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月
第5节 月相
h
1
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古诗?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你知道这首涉诗及的天
文现象吗?
h
2
你能简单描述一个月中月亮 的变化吗?
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h
3
月球和地球一样不会发光, 太阳总是把半个月球照亮,那么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却有圆缺 的变化呢?
3、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 初一 ,满 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 十五,十六 ,初 七、初八为 上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为 下弦月。
h
15
4、月相变化的顺序正确的是( A ) A、新月、上弦、满月、下弦 B、满月、上弦、新月、下弦 C、新月、下弦、满月、上弦 D、满月、下弦、新月、下弦
h
16
小结
月相的变化规律
h
11
利用月相可以做点什么呢?
利用月相可以大致判断当天农历的时间 (上上西,下下东)。农历一个月有29 天或30天,每年与阳历约相差11天,因 此通过19年安排7个闰月加以协调。
h
12
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
13
让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在地球-月球系统中,地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是月
球对它的引力,二是地球自转、绕日公转和绕地月系中心转
潮。因为地球相对于月球自转一周为24小时50分,这段时间
内,某一海区就要经过向着月球和背着月球各一次出现两次
高潮,它们间隔12小时以上,发生在白天的为“潮”,另一
次发生在夜晚称为“汐”,这便是潮汐的由来。
h
14
练习:
1、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做 月相 。
2、每个月朔为农历的 初一 ,望为 十五,十六 。
从新月 满月 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 个周期(29.53天),称为朔望月。
h
9
月相有变化,但平时看到 月面面貌却没有什么变化,也 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面貌对 着地球,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 球背面的。你能设计一个实验 解释这一现象吗?
h
10
想一想:月相变化与农历有什么 关系?
我们现在有哪些节日是根据农历确 定的?
动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个力结合产生合力,就称为
“月球引潮力”。在它的作用下导致海水运动形成潮汐。在
向着月球的地方,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大于离心力,引力起主
导作用,此时出现高潮;在背月的地方,离心力大于地球的
引力,离心力起主导作用,也形成高潮。因此在高潮带之间
的广阔海域,由于海水流向高潮区,水面下降,相对出现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