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激素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性激素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性激素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性激素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不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近年来,关于性激素与抑郁症之间关系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研究揭示了性激素与抑郁症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睾酮,它们在男性和女性的身体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雌激素水平下降与抑郁症发生的风险增加有关。

这一现象在女性更为明显,尤其是在更年期期间。

雌激素的下降可能导致神经递质的紊乱,从而促进抑郁症的发生。

此外,睾酮水平的下降也可能与男性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性激素的变化与抑郁症的症状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抑郁症状的强度会有所变化。

在排卵期和月经前,雌激素水平高峰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加重。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患有抑郁症的女性在更年期期间,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会增加。

此外,性激素的治疗在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中被广泛研究。

一些学者认为,雌激素的补充治疗可以降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并改善已有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一项研究发现,雌激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更年期患者的抑郁症状。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睾酮的补充治疗对男性抑郁症的改善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支持性激素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但仍有一些研究结果相互矛盾,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此外,性激素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还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年龄、性别、个体差异等。

因此,今后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性激素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明确其机制和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性激素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雌激素和睾酮的水平变化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性激素的补充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然而,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这种关系,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激素对心理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激素对心理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激素对心理学影响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激素对心理学影响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于人体内部的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中激素在人类行为、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从激素的基础知识出发,探讨激素对心理学的影响,并且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激素的基础知识激素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的一种调节物质,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向靶细胞传递信号,促进人体内部的协调性。

在人体中,有许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睾酮、雌激素、孕激素等等。

它们的分泌顺序和分泌量往往取决于人体的生理状态。

例如,男性的睾酮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则相对较高。

二、激素和心理学的关系众所周知,激素对身体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但是,许多人还对激素是否会影响人类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质疑。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激素确实会影响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1. 学习和记忆能力在过去的研究中,科学家已经发现,雌激素对女性的记忆和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在受孕时记忆转换速度明显变快,而与相同传统浓度的雌激素早期治疗相比,这种记忆增强效果要更加显著。

2. 情感状态和行为睾酮是男性最常见的性激素之一。

在男性的情感行为中,睾酮非常重要。

一项研究发现,睾酮对男性的冠状动脉导管扫描有很大的影响。

而且,一些研究还发现睾酮可以在男性头盖骨的右侧区域上产生更多的扫描效果,这表明了与男性能力准备和应对压力有关的注意力竞争中睾酮水平的重要性。

3. 支配抑郁症的激素抑郁症可能会有不同的物质基础。

一些研究发现,当女性体内的孕激素水平下降时,会出现轻度的、过渡性的抑郁症状。

然而,另外一些研究却发现孕激素可能对抑郁症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这意味着孕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只是抑郁症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完全解释抑郁症的原因。

三、未来的研究方向尽管目前我们对于激素对心理学的影响有了一些深入的认识,但是未来的研究还有很多需要探讨。

例如,未来可以探究激素与正常心理状态的关系。

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然而,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生物学检测方法来诊断和治疗抑郁症。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寻找抑郁症生物标志物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本文将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介绍现有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及其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活跃的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isol)释放被认为与抑郁症发展密切相关。

大量的实验室和临床观察显示,抑郁患者具有高水平的血液或尿液中cortisol含量,这成为一个重要的先兆指标。

另外,异常增强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也被报道与抑郁状态相关联。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评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非常有效的指标之一,在一些被广泛接受且可靠的研究中发现HRV异常与抑郁症风险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第二部分: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参与了身体对抗感染和应激的过程,也与抑郁症的发展紧密相关。

炎症细胞因子(inflammatory cytokines)在患者中高度表达,并且已被证实与抑郁症的发生、持续及治疗反应水平有关。

特别是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是其中最常见的一个,其浓度升高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和神经退化有关。

第三部分:脑成像技术脑成像技术在抑郁症生物标志物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被广泛应用于探索抑郁患者大脑区域活动变化。

改变区域包括前额叶皮质、扣带回、扣带节以及杏仁核等,这些区域参与情绪过程调节和记忆等认知功能,因此进一步验证了它们与抑郁症的相关性。

另外,结构性脑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也有助于发现抑郁症生物标志物。

临床分析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分析

临床分析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分析

临床分析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分析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症状。

为了诊断和治疗抑郁症,临床上常常需要通过血清生化指标来辅助判断患者的病情。

本文将对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在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一、神经递质相关指标分析神经递质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清中的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丙二醛等指标可以反映神经递质的代谢水平。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血清中谷氨酸、天冬氨酸水平较高,丙二醛水平较低,与正常人群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指标的改变提示了抑郁症患者神经递质紊乱的可能性,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二、炎症因子相关指标分析炎症反应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血清中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明显升高。

这些炎症因子的增加可能与抑郁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检测有助于判定抑郁症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预测治疗效果。

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指标分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抑郁症的发生和病情有重要影响。

神经营养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抑郁症患者中通常显著减少。

BDNF的降低与抑郁症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因此,测定抑郁症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可以为诊断抑郁症和评估疾病的进展提供重要依据。

四、性激素水平分析性激素在抑郁症的发生和进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雌激素在女性患者中的水平下降与抑郁症的发生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而在男性患者中,睾酮水平的下降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和病情有关。

通过测定抑郁症患者血清中性激素的水平,可以了解患者的内分泌状态,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有益信息。

总结起来,临床通过分析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可以判断患者的神经递质代谢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和性激素水平等,从而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女性荷尔蒙与抑郁症的连结生理因素的影响

女性荷尔蒙与抑郁症的连结生理因素的影响

女性荷尔蒙与抑郁症的连结生理因素的影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而女性在患抑郁症方面的比例要高于男性。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女性荷尔蒙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女性荷尔蒙在抑郁症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女性荷尔蒙与抑郁症之间的连结以及其中的生理因素。

一、雌激素与抑郁症之间的连结雌激素是女性体内主要的性激素之一,它在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发现,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女性抑郁症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例如,在生理周期中的雌激素水平波动可能会导致某些女性在月经前或生育后出现情绪低落、疲劳等抑郁症状。

此外,雌激素还参与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如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

这些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在抑郁症患者中普遍存在。

因此,雌激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并间接导致抑郁症的发展。

二、孕激素与抑郁症之间的连结孕激素在女性怀孕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研究发现,孕期和产后的孕激素水平波动可能与产后抑郁症的发展有关。

产后抑郁症是许多新妈妈面临的常见问题,具有严重的影响。

研究显示,孕激素水平的下降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孕前和孕期的孕激素水平较高,但在分娩后会急剧下降。

这种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抑郁症的发展相关,尽管具体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另外,孕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也可能与抑郁症有关。

如催产素等孕激素在产后期间被认为是提高母亲与婴儿情感联系的重要激素。

因此,对孕激素的变化敏感的女性可能更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

三、甲状腺激素与抑郁症之间的连结甲状腺激素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物质,它参与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能量平衡。

研究显示,甲状腺激素的异常水平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腺激素水平过低的表现,也是抑郁症的一种常见原因。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往往出现疲劳、意志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抑郁症状。

此外,研究还发现,甲状腺激素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也可能与抑郁症的发展有关。

男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分析

男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分析

抑 郁 症 组 治 疗 前 与 对 照组 的 血 清 性 激 素 水 平 比较 见 表
I 。抑郁症组治疗前 、 的 【清性 激素 水平 比较见 表 2 后 】 f 【 。抑
郁 症 组 治 疗 后 与 对 照 组 的 血 清 性 激 素 水 平 比 较 见 表 3 抑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表 3 抑郁症组治疗 后与对 照组的血清性激素水平 比较 ( ±
吴 梁 安
表2 抑郁症组治疗前、 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后的 ±
11 一 般 资料 .
抑 郁 症 组 为 20 03年 1 至 20 月 06年 1 在 2月
本院心身科住 院男性患者 3 例 , 符合 中国精神 障碍分类 0 均 与诊断标准( C D一3抑郁发作 诊断标准 , CM ) 由两名丰治医师 同时诊断。排除有严重 心 、 、 内分 泌疾 患 及其他 精神 肝 肾、
素 ( E 能 低 下 假 说 和 多 巴胺 能 低 下 假 说 。肝 者 主 要 有 下 丘 N)
㈣Ⅲ粥 脑 一 体 一肾 上 腺 ( f ) 活动 过 度 、 丘 脑 一垂 体 一甲状 垂 m矧 H) 轴 A 下 腺 轴 ( P ) 动异 常 E H T活 。近 年 来 在 杏 仁 核 、 马 、 斑 、 海 蓝 中缝
维普资讯
浙江临床医学 20 08年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月第 1 卷 第 1 0 期

5 ・ 3
男性 抑 郁 症 患 者 治 疗 前 后 性 激 素水 平 分 析
方 泽忠
抑郁 症 患 者 存 在 神 经 内 分 泌 功 能 异 常 , 要 反 映 了单 主 胺 类 神 经 递 质 系 统 功 能 的 异 常 。 是 否 存 在 下 丘 脑 一垂 体 一 性腺轴功能失调 , 目前 报 道 结 论 不 一 致 。 由 于 女 性 性 激 素 水 平 受 月 经 周期 的 影 响 , 者 研 究 男性 抑 郁 症 患 者 性 激 素 作 的 水 平 变 化 及其 与 临 床特 征 的关 系 , 报 道 如 下 。 现

雌激素受体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穆道周1,胡桂芳2,陈雷3,张彤4△摘要:雌激素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发挥抗抑郁作用。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和G 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 )。

三者在雌激素的抗抑郁作用中发挥不同的效应,其中GPER 可能与雌激素的快速抗抑郁作用有关。

深入了解雌激素受体的不同效应对于寻找治疗抑郁症的新靶点,充分发挥雌激素的抗抑郁作用,最大程度减少其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受体,雌激素;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抑郁症;综述;G 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中图分类号:R749.42文献标志码:ADOI :10.11958/20181496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trogen receptor and depressionMU Dao-zhou 1,HU Gui-fang 2,CHEN Lei 3,ZHANG Tong 4△1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2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Jining First People ’s Hospital,Jining 272011,China;3the First Department of Mental Rehabilitation,Yankuang Group General Hospital;4Department of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zhangtongzhongyi@Abstract:Estrogen exerts antidepressant effects mainly through estrogen receptors.Presently,estrogen receptor α(ERα),estrogen receptor β(ERβ)and 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GPER)have been studied a lot.The three kinds of estrogen receptors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s,and GPER may be related to the rapid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estrogen.It is important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estrogen receptors in order to find new targets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fully play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estrogen and reduce side effects.Key words:receptors,estrogen;estrogen receptor α;estrogen receptor β;depressive disorder;review;G-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作者单位:1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邮编272011),2康复医学科;3山东省邹城市兖矿集团总医院精神康复一科;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作者简介:穆道周(1976),女,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志病的研究△通讯作者E-mail:zhangtongzhongyi@抑郁症患者存在雌激素水平的异常波动,雌激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笔者之前已作相关介绍[1]。

男性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性激素水平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观察

男性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性激素水平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观察
与 T H水平呈 负相关 的结 果L 。抑郁状 态与 甲状腺 功能 减 S 1 ] 退之 间有共发性 , 甲减症 只导 致抑郁 状态 而与其他 精神 障碍
元 相 关 性 J 。
[ 2 李鹤展 , 2 贾福军 .甲状 腺激 素与 抑郁症 研究进 展 [ ] J. 国外医学 ・ 精神病学分册 ,0 3 3 ( ) 2 . 2 0 ,0 1 :1 [ ] 杨剑虹 , 3 性激素与抑郁 症关 系的研 究进展 [ ] J .浙江 临 床医学杂志 ,0 8 1 ( ) 13 . 20 ,0 8 :12 [ ] 邱连虎 , 4 韩 [] 李 5 [] 陈 6 波 .甲状腺功 能异 常患者 的性激素水平变 化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0 9 3 (0 :2 3 2 o ,4 1 )2 9 . 强, 亢万虎 , 崴 , . 王 等 抑郁症患者血清 甲状腺 激 珏, 肖泽萍 , 林治光 , . 等 抑郁症 的生化病理机 制探 [ 收稿 日期 :0 1 1 0 编校 : 2 1 —1 — 4 徐强 ] 素水平变异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0 4 2 ( )4 4 20 ,5 5 ;9 .
mae t e r sin Co cu i n T yo dh r o e d s r e sa d s x a o o e d s r e se iti lsw t e r s in S x a o o e l sw h d p so . n l so h r i o i e m n io d r e u h r n io r xs mae h d p e s . e u h r n n l m d n i o l m c a g s mo e s n f a ti le p t n swi l h r i o o e d s r e . h n ei r i i c n n ma a e t t yo d h r n io r g i i lt m d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性激素
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而在产后、经前期、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又是女性情绪障碍的高发期。

老年男性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抑郁症发病的这种性别差异及某个年龄段的聚集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抑郁症患者性腺功能的研究兴趣。

本文就性激素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性激素和女性抑郁症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女性抑郁症(包括重症抑郁和心境恶劣)的患病率高达8%,为男性的近2倍,这种差异自青少年之初始,一直持续到绝经时止[1],提示抑郁症可能与女性激素的异常相关联。

研究表明,在产后、经前期及围绝经期等性激素水平变化迅速的阶段,妇女患抑郁症的比例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国外大约2%~10%的妇女在黄体期满足dsm-ⅳ中黄体期烦闷障碍(pmdd)的诊断标准,而且女性抑郁患者的病情在经前期恶化;妊娠妇女20%有抑郁症状,10%可以诊断为重性抑郁,产后12个月内,10%的妇女会患抑郁,前4个月发生率最高[2]。

绝经前期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45~49岁的妇女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及自杀率比同龄男性高,80%的绝经期妇女有心境紊乱。

绝经后抑郁发生率是否上升存有争论。

青春期也是女性抑郁的高发时期,angold等[3]认为,青春期发病率迅速升高的原因应归于雄激素与雌激素的变化,而在性激素水平相对稳定的成年期、儿童期及绝经期以后女性抑郁的患病率相对较低。

这些现象使人们想到雌激素是否可以抗抑郁。

目前有较多研究提示,性激素可能通过5-羟色胺(5-ht)及其相关系统参与抑郁症的起病。

患者体内5-h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5-ht功能活动降低与抑郁症患者的多项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雌激素可以调节很多神经递质系统,包括多巴胺(da)、5-ht、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谷氨酸系统,实验室证据证明雌激素能促进神经元萌芽,促进大脑胆碱能活性,降低大脑淀粉样蛋白浓度,增加5-ht突触后膜的活性和ne的再摄取,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

muck-seler等[4]使用荧光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发现抑郁症患者血小板5-ht浓度明显低于健康人,表明抑郁症与5-ht转运紊乱相关。

雌二醇有调节5-ht受体mrna的潜在作用,但雌激素和哪种特异性5-ht受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还未证明。

maggi等认为在所有的已知神经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上都出现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现象,雌激素除选择性控制脑核团的分化、繁殖、性行为外,还影响抑郁及alzheimer病的表现。

shively等[5]对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神经受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猿猴的性腺功能的研究表明,性激素在5-ht代谢、合成及再生成上有复杂的生理功能,在促使5-ht释放及受体活性上也有生物作用,这一系统调节着认知功能和情感。

5-ht1a受体突触后脱敏可能是改善抑郁症状的基础,动物实验显示应用雌二醇可诱导5-ht1a受体突触后脱敏。

carrasco等[6]的动物实验证明雌二醇的应用引起下丘脑室旁核的rgsz1蛋白的剂量依赖性增量调节,raap等[7]发现雌激素显著降低催产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酮对5-ht1a受体激动剂的反应强度,且这种激素反应的削弱伴有下丘脑gz、gi1和gi3蛋白水平的明显下降,gz蛋白调节5-ht的释放和5-ht对催乳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的促进作用,rgsz1是gz蛋白信号转导的负调节子。

这些提示雌激素可能通过对rgsz1蛋白的增量调节引起5-ht1a受体突触后脱敏,进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osterlund等[8]的动物试验发现,行卵巢切除术的大鼠可出现5-ht1结合、5-ht2a结合和表达、5-ht转运子结合点和表达的降低,更重要的是给卵巢切除术的大鼠用雌激素治疗可逆转这些改变;而长期给予雌激素可导致5-ht1受体和α受体数目减少,5-ht2受体亲和力升高。

雌二醇和血清素系统的这种相互作用增加了女性周期中情感性障碍的易感性,并为临床雌二醇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卵巢激素在5-ht神经系统的作用位点不但影响5-ht神经元,而且影响5-ht 传入和传出神经元。

这样,包含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神经元信息就有可能影响心境、认知、疼痛和其它许多功能。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情绪障碍的影响: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
体在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雌激素受体(e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广泛表达于与情感刺激加工相关的脑区域,如海马、杏仁核、下丘脑、额皮质和脊核。

已鉴定出了两种雌激素受体α和β,并有各自的基因,分别位于第6号和第14号染色体的长臂上。

jones等的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部分情感障碍和产褥期精神障碍有关。

kravitz 等[9]的研究发现,由于人种不同,非裔美国人、拉丁美洲人、高加索及中国、日本等妇女雌激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也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可能导致各个人种情绪障碍和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erα基因多态性可以调节α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已经证明erα多态性与阿尔海茨默病、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和健康的青少年男性有关。

有关erα多态性与抑郁的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台湾一项研究发现,女性严重抑郁症患者的pvuii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和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提示在女性中erα多态可能增加严重抑郁症的易感性[10],而malacara等的研究显示erα基因型和绝经后情绪症状无关。

er α多态性和抑郁的相关性未有明确结论,较早的报道双相障碍和14号染色体上erα基因所在的区域有一定联系。

催乳素(prl):prl为一种垂体前叶激素,在对精神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研究中发现,它能影响da的活动并改变da受体的敏感性。

prl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漏斗结节神经元的直接抑制性调节,prl也通过对下丘脑的短距离反馈回路抑制自身的释放。

给人注射左旋色氨酸可使prl明显升高,提示5-ht系统积极参与了对prl释放的调节。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人可有prl水平下降,及prl日夜节律的改变。

月经过少、泌乳和各种原因的prl分泌过高都可有抑郁、精力不足、焦虑、对应激的耐受能力减低等表现。

通过治疗血清prl下降后,上述症状可获改善。

睾酮:睾酮是最活跃的雄性激素, rohr认为女性抑郁之所以双倍于男性的原因就在于女性体内激素失衡,处于围绝经期及绝经期的抑郁及认知功能改变与体内睾酮过高或过低有关,即体内睾酮的失衡,过多或过少的睾酮均可以引起抑郁症状,过高可引起抑郁、反社会行为、物质滥用;过低则产生抑郁、精力缺乏、性功能下降、性交困难、自我低估、注意力不能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