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及其药物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运动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运动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运动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焦虑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3.6%~28.8%,抑郁症总患病人数为3.5亿,占世界人口4.4%。

老年焦虑症患病率为28%,抑郁症患病率为2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焦虑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老年人的第二大致残原因,预计到2030年将上升至世界疾病负担首位。

目前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物理治疗等。

尽管药物可以有效缓解部分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但由于老年人共病比例高,常存在多重用药,很多老年人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头痛、烦躁等,并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容易增加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

心理干预的不良反应少,但患者对心理干预的接受度较低,同时,心理干预疗程较长,很多患者不能坚持。

因此,老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并不充分。

目前仅有1/3的老年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得到了有效缓解,进一步寻求安全有效的针对老年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研究发现,长期规律锻炼的老年患者比不锻炼者患焦虑抑郁症的概率要低,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在此类人群中也更为明显。

运动锻炼作为改善老年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治疗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对运动疗法干预老年焦虑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运动疗法的概念运动指"有计划、有组织和重复的身体活动,以改善或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等类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运动的全球健康协议声明指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周应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或75 min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2 d以上的抗阻运动。

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主要通过监测心率来划分,低强度为心率低于55%最大心率(HRmax),中等强度为心率范围55%~74%HRmax,高强度为心率范围75%~90%HRmax,极高强度为心率大于90%HRmax。

其中HRmax =220-年龄(岁)。

MECT_治疗重度抑郁症相关研究进展

MECT_治疗重度抑郁症相关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3), 4448-4453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3638MECT 治疗重度抑郁症相关研究进展张晓燕,黄永清*内蒙古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收稿日期:2023年2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16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24日摘要 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世界上最常见、高致残性的精神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随着精神医学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MECT)在精神障碍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MECT 治疗重度抑郁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本文就MECT 治疗重度抑郁症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关键词抑郁症,重度抑郁症,MECT ,进展Progress in MECT Treatment for Major DepressionXiaoyan Zhang, Yongqing Huang *College of Mental Health,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Received: Feb. 21st , 2023; accepted: Mar. 16th , 2023; published: Mar. 24th , 2023Abstract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highly disabling mental diseases in the world. At presen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drug therapy, psychological therapy, physical therapy, etc.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sychia-tric treatment methods,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MECT)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MECT for MDD is widely recognized clinically, an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related to MECT for MDD.*通讯作者。

抑郁症的新药研发进展

抑郁症的新药研发进展

抑郁症的新药研发进展近年来,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抑郁症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而新药的研发也逐渐成为解决抑郁症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重点讨论抑郁症的新药研发进展,包括药物研发的方向、关键技术和研究成果等方面。

一、药物研发的方向针对抑郁症治疗的药物研发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药物研发心理药物是目前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抗抑郁药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对抑郁症病因和机制研究的深入,针对特定受体和神经递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逐渐出现。

例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问世,极大地改善了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未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索其他神经递质的调节机制,并寻找更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2. 神经调控技术除了药物治疗外,神经调控技术也成为抑郁症研究的热点之一。

例如,经颅磁刺激(TMS)和深部脑刺激(DBS)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

这些技术通过电磁脉冲或电流刺激大脑特定区域,改变神经元兴奋性,以达到缓解抑郁症症状的目的。

未来,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3. 新药靶点的探索除已有的药物研发方向外,研究人员还在不断探索新的药物靶点。

例如,炎症反应被发现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抗炎药物可能成为未来的治疗重点之一。

此外,新型的抑郁症治疗药物靶点如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和硫脲受体等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关键技术的突破在抑郁症新药研发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突破如下:1.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抑郁症新药研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从大量的临床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辅助药物筛选与设计。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模拟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药效,加速药效评价的进程。

2. 基因组学研究近年来,基因组学研究成为了抑郁症新药研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变异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相关。

药理学对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药理学对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药理学对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体验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悲伤、焦虑等症状。

长期不治疗抑郁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其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幸运的是,药物治疗是抑郁症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药理学正是研究药物如何产生治疗效果的学科。

本文将系统地探讨药理学对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一、SSRI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 是当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

SSRI类药物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增加神经元之间的5-羟色胺水平,达到抗抑郁的效果。

近年来,SSRI类药物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有新的药物问世,还有一些关于其机制的重要发现。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SSRI类药物可通过促进神经生成、影响海马神经环路等多种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此外,针对不同个体的药物反应差异,一些研究中的遗传学发现也为个体化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SNRI类药物选择性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erotonin and Noradrenaline Reuptake Inhibitor,SNRI) 是另一类常用的抗抑郁药。

与SSRI类药物不同,SNRI类药物不仅能够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还能够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SNRI类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独特性。

其中,与去甲肾上腺素相关的作用主要与情绪调节有关。

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加可以增强脑内的注意力、警觉性和记忆功能,从而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三、其他抗抑郁药物除了SSRI和SNRI类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抗抑郁药物也在临床中被使用。

这些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四环类抗抑郁药物、MAO抑制剂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指导使用。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抑郁症现状与挑战1.1 抑郁症的全球流行趋势哎,说起抑郁症啊,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压力山大,抑郁症患者是越来越多了。

根据最新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64亿人受抑郁症困扰,约占全球人口的4%。

而且,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疾病负担之一。

你看,这多吓人!1.2 现有治疗方法的局限性现在的常规治疗方法呢,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但这些方法啊,副作用大不说,疗效还参差不齐。

有些人吃了抗抑郁药,效果不错,但更多的人呢,要么没效果,要么就是副作用明显,比如口干、失眠、性功能障碍啥的。

而且,心理治疗需要的时间又长,费用也不低,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所以说,咱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

二、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独特优势2.1 整体调节与辨证论治说到中药啊,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不像西药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药啊,它是通过调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来治病的。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抑郁症的表现也不一样,中药呢,就能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症状来配药,做到“量身定制”。

这样一来,治疗效果当然就更好啦。

2.2 天然成分与较少副作用还有啊,中药大多是天然药材,跟那些化学成分的西药比起来,副作用可就小多啦。

当然啦,中药也不是完全没有副作用,但相对来说,它们更温和一些。

而且,中药的疗效啊,有时候是慢慢显现出来的,不会像西药那样“立竿见影”,但一旦起效,就比较稳定,不容易复发。

三、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理论研究进展3.1 中药复方的研究与应用在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中啊,复方的应用可是个热门话题。

科学家们发现,把几种中药组合在一起用,比单用一种中药效果更好。

这些复方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抗抑郁的效果。

而且,中药复方还能减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副作用的风险。

3.2 活性成分的提取与作用机制探索除了复方研究外,科学家们还在努力提取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并探索它们的作用机制。

阿立哌唑增效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研究

阿立哌唑增效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研究

阿立哌唑增效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老年抑郁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其他慢性疾病的症状,甚至导致自杀。

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因为难治性老年抑郁症往往对传统抗抑郁药物反应不佳,甚至出现药物耐受性。

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对难治性老年抑郁症具有重要意义。

阿立哌唑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物,它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来发挥抗抑郁作用。

与传统的抗抑郁药物相比,阿立哌唑具有更快的起效时间和更好的耐受性,尤其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立哌唑在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中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

研究对象为60岁以上的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患者,共计100名。

所有患者均符合难治性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并且在过去对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效。

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阿立哌唑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为12周,观察指标包括抑郁症状的缓解程度、生活质量的改善、药物耐受性等。

还对两组患者进行脑电图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监测,以了解阿立哌唑的神经生理机制和药物代谢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阿立哌唑治疗组在12周后的患者抑郁症状明显缓解,缓解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阿立哌唑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各项生活功能指标均有所提升。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阿立哌唑组的药物耐受性更好,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且更轻微。

脑电图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监测结果显示,阿立哌唑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生理功能,且在体内代谢稳定可靠。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知,阿立哌唑在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药物耐受性。

其快速起效、改善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的特点使其成为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重要选择。

由于样本量有限且研究周期较短,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长周期的临床研究以验证阿立哌唑在治疗难治性老年抑郁症中的疗效和药物耐受性。

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

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

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们对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取得了一些药物研究方面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以及目前的几种主要药物研究进展。

一、抑郁症的生物化学机制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物化学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多种神经递质的异常调节有关。

1. 5-羟色胺(5-HT)系统异常5-HT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调节情绪、认知、睡眠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抑郁症患者的脑内5-HT水平往往较低,5-HT的代谢产物也异常增加,表明5-HT系统存在功能紊乱。

2. 平衡神经递质的失调神经递质的平衡是维持人体神经功能正常的重要前提。

在抑郁症患者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激活性神经递质的水平降低,而谷氨酸、谷氨酸神经元的活动则显著增加,导致神经递质的平衡失调。

3. 炎症反应的激活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反应对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抑郁症患者中,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浓度显著升高。

炎症反应的激活会导致神经递质调节和损害神经元的功能。

二、药物对抑郁症的研究进展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神经递质,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1.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SSRIs是目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它通过抑制5-HT的再摄取而增加脑内5-HT浓度。

常见的SSRIs有帕罗西汀、舍曲林等。

它们通常副作用较轻、耐受性好,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

2. 三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5-HT的再摄取来缓解抑郁症状。

这类药物有阿米替林、去甲噻嗪等,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副作用较多,使用较为有限。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研究进展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研究进展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研究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医学界通过不断研究探索,取得了一些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方面的进展。

本文将对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总结。

一、传统抗抑郁药物1.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是最早应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之一。

这类药物通过增加大脑内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浓度来改善患者情绪状态。

但是,这类药物存在副作用较多的问题,例如口干、便秘、心动过速等。

2.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MAOIs能够阻止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大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水平。

然而,MAOIs在使用时需要遵守严格的饮食限制,并且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头痛等。

3.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SSRIs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类别。

它们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从而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浓度。

相较于其他抗抑郁药物,SSRIs不仅疗效较好,并且副作用较少。

二、新型抗抑郁药物1. 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SNRIs是一种针对两种重要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同时起效的药物。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SNRIs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情绪和活力水平,并减轻焦虑和睡眠障碍等相关症状。

2. 加杂给药方案一些学者尝试使用多种药物联合给药来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联合使用SSRIs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olanzapine可以加快症状缓解速度,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

3. 电击治疗(ECT)电击治疗是一种通过传递电流刺激大脑来改善抑郁症状的方法。

虽然ECT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其副作用较大,如记忆损伤等,所以目前主要用于对抗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严重抑郁症患者。

三、新颖的抑郁症药物1. 真菌及酵母制剂近年来,一些真菌及酵母制剂被发现具有改善抑郁症的功效。

这类制剂可以通过与肠道微生物互动,调节肠道菌群,从而对抑郁产生正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抑郁症及其药物研究进展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精神卫生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其中老年抑郁和老年痴呆最常见。

老年人的众多躯体症状与抑郁心理交织在一起,不易被察觉和及时治疗,因此后果也较为严重。

现就其病因学及药物治疗进展介绍如下。

1 定义广义的老年抑郁是指发生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含青年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见之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

严格而狭义的老年抑郁症特指老年期(≥60岁)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

2 病因学2.1 生物因素老年抑郁症的遗传倾向较早年发病的抑郁症小,但其他生物易感因素比较明显,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功能减弱;正常睡眠和生物周期出现紊乱;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等中枢神经递质功能不足,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增高;部分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抑郁症状患者存在器质性脑损害。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扫描(CT)、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SPECT)的临床应用,人们发现抑郁症与某些脑功能损害有关。

晚发性抑郁症患者存在脑室皱缩、脑容量明显减小和白质致密度降低,通常涉及到额叶、颞叶及前顶叶皮层。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大脑血流量和大脑代谢率降低。

尸体解剖研究则证实了患者神经元细胞胞体的大小及厚度减小,眶额皮质的神经胶质密度降低。

老年抑郁症患者经常伴有血管性病变和大脑额前区基底核损伤。

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抑郁症患者在额叶/皮质下存在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比其他脑区大得多。

大脑前额纹状体的功能障碍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失能症状(如精神运动性迟滞)有关。

左海马或右海马容量小于或等于3 mL者大部分存在抑郁症状,故海马功能失调在抑郁症尤其是老年抑郁症病因中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杏仁核、扣带回等边缘系统也是已发现的与老年抑郁有关的大脑区域。

老年抑郁可能是以往未提及的脑梗死的静止期症状,其发生与血管改变有关。

抑郁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血清胆固醇值则相应减少,低胆固醇者的抑郁程度较正常、边缘、高胆固醇者严重,尤其是大于65岁的年龄组,提示老年抑郁的发生与低血清胆固醇可能存在生物学上的因果关系。

2.2 心理因素老年抑郁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及其产生的心理压力是常见的重要诱因,起“扳机”作用。

一方面老年人由于心理防卫及适应能力下降,对躯体疾病及精神挫折的耐受力日趋减退,一旦遭遇生活事件便不易重建内环境稳定;另一方面,老年人遭遇各种各样负性生活事件的机会越来越多,如重病、外伤、家庭纠纷、丧偶等,这些都会使老年人产生或加重孤独、寂寞、无用之感,而心境沮丧则是抑郁的根源。

2.3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老年抑郁症病因中似乎不占主要位置,载脂蛋白 E(Apo E)ε4等位基因与老年抑郁患者的海马容量减小密切相关。

另外,老年抑郁与阿尔茨海默病(AD)关系密切,在症状学特征、病理、生理或解剖上都可能有类似于AD的变化,而这些特征和变化又与Atm E基因密切相关,所以,Apo E基因仍有可能是老年抑郁症的潜在病因。

Apo E E4既是AD的危险因子,也是有认知功能缺损或精神病性症状的老年抑郁症及晚发性老年抑郁症的危险因子。

这支持了ε4频率的升高对人体致病的作用具有普遍性的观点。

3 诊断依据老年抑郁症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对其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将极大地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老年抑郁症仍无特异性诊断手段,因为其他精神障碍(如恶劣心境、适应障碍、躯体疾病或药物依赖所致心境障碍、睡眠障碍、疑病症甚至精神病)均可以有抑郁表现,但可通过某些关键症状(食欲减退、睡眠减少、缺乏活力和兴趣丧失不突出,而躯体主诉则较明显等,进行识别。

老年抑郁症患者常自责自罪,不善于表达目前的抑郁心境(隐匿性抑郁症),因此在对老年人作出抑郁症诊断时,尤其是在他们否认有抑郁情绪时,需要谨慎地询问其对生活是否满意、对未来是否充满希望、是否感觉自身还有价值、是否觉得自己孤苦无助等,以便了解其是否存在偏见、主动性如何、是否有顾虑等。

约65%的老年抑郁症有疑病症状。

老年抑郁症更多的是具有精神病性症状(妄想)的抑郁。

4 临床特点老年抑郁症除具有抑郁症的“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行为动作减少)症状外,还表现为症状的不典型,即情绪异常和躯体主诉呈混合状态。

患者有阳性家族史的并不多见,但认知功能损害、脑萎缩、深层的白质改变程度均较年轻人严重,复发率、躯体伴发疾病率和死亡率也较高。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明显区别在于:1)躯体症状较突出,如食欲不振、失眠、浑身无力、头痛等,抑郁情绪往往为缺乏器质性病因的躯体症状所掩盖,称为“隐匿性抑郁症”。

2)疑病,虽然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但患者却疑虑重重,对各种轻度躯体疾病过分担心,怀疑“长脑瘤”、“卒中”、“半身不遂”及“肠道梗塞”等,焦虑抑郁情绪有增无减。

3)激越症状,严重的抑郁症表现为异常的搓手顿足、坐卧不安、拒饮拒食和终日惶恐不安,患者妄想症状比较多见,如罪恶妄想、被害妄想以及嫉妒妄想等。

4)认知功能障碍和“假性痴呆”,有些患者伴有痴呆综合征,在抑郁症状消除后可全部或部分得到控制。

5)白杀危险大,老年抑郁症导致的自杀危险率比其他年龄组大得多,且白杀成功率高。

国外资料显示,大于65岁的男性白种人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且这些自杀患者往往是在重性抑郁的首次发作时自杀性,其抑郁症状还未引起注意.更未得到有效的治疗。

5 常见并发症老年抑郁症常有某些脑异常,如脑室扩大、脑萎缩、白质增厚等,将导致全脑皮层血流减慢、脑代谢降低。

老年抑郁症若合并血管性疾病,常伴有大脑基底神经节和大脑前额叶的损害。

卒中发作的老年患者可伴发抑郁症。

脑血管疾病可诱发老年期抑郁综合征,并使有些患者的临床表现更加明显或顽固化。

基底节、左半球损害,尤其是额极损害容易出现应激后抑郁症。

皮质和腔隙性脑梗死伴发最多的是抑郁症。

帕金森病可伴发抑郁症。

心境和运动的关系很复杂。

帕金森病可能被诊为原发性抑郁症,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的抑郁症也可能不被识别,要完全依据临床表现区别抑郁是与原发的运动功能障碍相还是与原发的抑郁症相关很困难。

如帕金森病的运动徐缓和面具脸表现的动作缓慢,类似抑郁症的症状,通常还被描述为精神活力不足、情感不活跃,这种现象可在正接受治疗的伴帕金森病的抑郁症患者身上观察到。

抗帕金森病药物能使运动功能障碍缓解,但不能使心境改善。

电抽搐治疗能够治疗帕金森病的抑郁情绪和精神病性症状,一般在心境改善之前其运动障碍就已逐渐改善。

痴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AD患者有重性抑郁症表现。

一些患抑郁症的老年人在抑郁症部分或全部缓解后可出现痴呆综合征,诸如“假性痴呆”、“抑郁性痴呆”、“具可逆性痴呆的抑郁”等名词常用以描述这种暂时性的认知障碍综合征。

在抑郁症缓解后仅有部分认知功能改善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通常处于痴呆的早期阶段,抑郁综合征的重叠会加重认知障碍症状。

许多抑郁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还可以与内科和神经科疾病的表现重叠,如失眠、疲乏、激越和精神活力阻滞都可由内科疾病和痴呆引起。

情感淡漠可以是额叶综合征的一种表现,也可被错认为是抑郁症的阻滞特征。

情感淡漠还可存在于各种不同的内科疾病和精神障碍,包括帕金森病、澹妄、痴呆和精神分裂症、淡漠型甲状腺功能亢进。

情感淡漠有时很难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情感平淡、思维贫乏、孤僻、退缩)相区别。

6 药物治疗6.1 针对临床特点合理选择药物老年人最基本的生理改变是适应能力降低,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躯体疾病与躯体性精神症状重叠,加上其治疗效果及预后较中青年患者差,因此药物选择尤为重要。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理想的抗抑郁药物应无心脏效应和体位性血压降低效应,镇静作用少,对记忆力和体力无损害。

抗抑郁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症状、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状况的改善,降低医疗保健费用,降低死亡率。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对老年抑郁或重性老年抑郁症有效。

老年人对TCA的治疗反应和毒性反应均较敏感,TCA引起的便秘、口干使老年人难以忍受,严重的还会引起肠梗阻、进食减少;TCA 的中枢抗胆碱能不良反应还将导致记忆下降和注意减退,甚至引起谵妄;另外,TCA的直立性低血压、镇静和心脏毒性对老年人来说也是致命的。

TCA的代表药物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因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现已不大用于治疗老年抑郁症。

MAOI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直立性低血压,可导致老年人跌倒、头部外伤或骨折。

MAGI 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合用可导致恶性5-羟色胺综合征。

MAGI 与某些食物和老年人常服药物之间存在着可能危及生命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服用MAOI者必须禁食含酪胺的食物(如奶酪),禁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如安非他明及含有去甲麻黄素、伪麻黄素的药物),否则会出现高血压危象,甚至会中风致死。

SSRI是目前治疗老年抑郁症优先选择的药物,由于其大剂量时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剂量调整范围小,故有很好的依从性。

与TCA不同,SSRI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很小,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很弱,不损害认知功能。

老年人使用SSRI的不良反应有过度抗利尿激素分泌作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心动过缓。

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女性,在使用SSRI时有可能出现暂时的、轻度的和无症状的低血钠。

老年人使用SSRI会出现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包括肌张力增高和静坐不能,这会加重特发性帕金森症的运动障碍。

SSRI 的代表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氟伏沙明。

目前,以氟西汀为代表的SSRI已逐渐替代了以阿米替林为代表的TCA,原因是:其对5-HT再摄取部位有特殊亲和力,对肾上腺素能受体、胆碱能受体和组织胺受体的亲和力弱,因而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与TCA相当;因为其副作用轻微,且恢复较快,患者耐受性好,治疗依从性高,尤其适用于老年抑郁患者,而TCA在胆碱能和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很重,影响依从性。

因此,S SRI可作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和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1)等是较新的抗抑郁药物,如文拉法辛、米塔扎平、布普品等。

以米塔扎平为代表的SNRI通过增强NA能递质系统,增加5-HT介导的5-HT能递质系统的神经传导而产生临床效果,各自作用的受体不同,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同。

由于SSRI对NA受体、胆碱能受体、阿片受体、苯二氮卓类受体等的影响都很小,其不良反应主要与5-HT有关且较轻,可自行消失,故易被患者所接受,尤其适用于体弱的老年人,可作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一线临床用药。

另外SNRI因阻断5-HT2和5-HT3受体,可减轻胃肠道的反应,且避免了对性功能的影响,故易被老年男性患者所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