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碱生产实用实用工艺及流程
烧碱生产工艺流程

烧碱生产工艺流程
《烧碱生产工艺流程》
烧碱,又称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制造、纺织工业、造纸业、化肥生产等多个领域。
烧碱的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原料准备:烧碱的主要原料是氯化钠(食盐),此外还需要对氯化钠进行预处理,如研磨、干燥等。
2. 电解制备:将预处理后的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然后将溶液注入电解槽中。
在电解槽中,通过电解过程,将氯化钠分解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3. 离子交换膜法:通过离子交换膜法对氢氧化钠的浓缩和纯化,使其达到工业级标准。
4. 除杂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进行处理,以保证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5. 包装和贮存:对生产好的烧碱进行包装和贮存,准备发往市场。
整个烧碱生产工艺流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操作参数,以确保产品质量。
同时,还需要重视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员工造成伤害。
通过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企业可以提高烧碱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烧碱是一个关键的工业原料,其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将对工业生产产生积极的影响。
烧碱生产工艺流程图

烧碱生产工艺流程图
烧碱,也叫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化肥等行业。
下面是烧碱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烧碱生产工艺流程图
烧碱的生产从盐湖提取出原料盐,经过多步骤的处理和反应,最终得到纯碱产品。
以下是烧碱的生产工艺流程:
第一步:提取原料
原料是盐湖中的盐矿,例如天然盐或海水中的氯化钠。
原料经过提取工艺,得到含有氯化钠的溶液。
第二步:精制溶液
含有氯化钠的溶液经过过滤、沉淀、除杂等多步处理,使溶液中的杂质得到除去,得到精制溶液。
第三步:电解产氯
精制溶液进入电解槽,经过电解反应,产生氯气和氢气。
氯气收集后可作为化工原料使用。
第四步:氢氧化钠反应
生成的氢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氢氧化钠反应槽中,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反应产生的水也参与反应,氯离子与氢氧根结合生成氯化钠。
第五步:氯化钠回收
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通过离心分离,氯化钠固体通过蒸发结晶工艺进行分离回收,得到固体的氯化钠。
第六步:干燥和烧制
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的氯化钠进行干燥处理,去除水分。
随后,在高温下对氯化钠进行烧制,生成烧碱的氧化钠。
此过程称为烧结。
第七步:烧碱成品
烧结得到的氧化钠进一步处理,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烧碱成品。
成品常以颗粒、粉末或固体形式出售。
以上流程描述了烧碱的生产工艺,每个步骤都需要精密的操作和控制,以确保生产出质量稳定的烧碱产品。
同时,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确保生产的环境友好和员工的安全。
烧碱工艺简介

烧碱生产工艺简介建厂伊始,我公司采用从日本旭化成高电密自然循环复极式电解槽及相关工艺,装置运行状况优良,被日本旭化成公司评为中日合作示范工厂。
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技术是近年来投入运行的节能型电解技术,国家已开始大规模推广,我公司已在新建四期装置上使用,现有装置也要进行零极距技术改造,进一步降低顿碱电耗和生产成本。
烧碱生产系统包括一次盐水精制、电解、氯氢处理、氯化氢合成、高压液氯和蒸发固碱六个工序。
以下是各工序工艺流程介绍:1、一次盐水精制:本工序利用预处理器和凯膜过滤器为中心设备,采用热水化盐、空气吹出、膜过滤等物理方法和烧碱—纯碱化学沉淀方法相结合达到盐水精制的目的,最终得到含盐305g/l,可溶性钙镁杂质不大于4mg/l,悬浮物不大于1mg/l的合格一次盐水,供给电解使用。
同时,通过淡盐水外送纯碱生产系统并补充生产水以及膜法除硝装置来避免硫酸根富集,稳定生产。
其主要工艺为60℃左右、310g/L浓度的粗盐水,加入过量烧碱溶液,使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其反应为Mg2++2OH-=Mg(OH)2↓随后混有氢氧化镁沉淀的粗盐水先加压溶气,再进入预处理器泄压析气,氢氧化镁沉淀作为空气析出的凝结核积聚空气小气泡,比重减小,与氯化铁絮凝剂作用后,其上升为浮泥从顶部排出;大颗粒氢氧化镁和原盐中的泥沙等下沉为底泥排出;随后澄清液进入后反应槽,与过量纯碱溶液发生反应,残余少量氢氧化镁被生成的碳酸钙沉淀共沉,其反应方程式为Ca2++CO32-=CaCO3↓沉淀颗粒通过凯膜过滤器一次性滤出,得到60℃、310g/L,钙镁离子浓度总和小于4mg/L 的合格一次盐水。
2、电解:电解工序是烧碱生产的核心,主要设备是电解槽、螯合树脂塔和真空脱氯塔。
在工艺上,一次盐水含钙镁离子浓度不能满足电解要求,需将合格一次盐水送入串联运行的螯合树脂塔,通过离子交换除去重金属离子,得到钙镁离子浓度总和小于0.02mg/L的二次精制盐水,送入电解槽阳极室通电电解;在电解槽阳极室,精盐水中的Cl-放电生成氯气,水合Na+穿过离子膜进入阴极室;同时,阴极室内的稀烧碱液中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氢氧根与进来的Na+结合生成烧碱。
烧碱的工艺流程

烧碱的工艺流程
《烧碱的工艺流程》
烧碱,又称钠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肥皂、造纸和玻璃等工业中。
烧碱的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电解盐水来实现。
下面将介绍烧碱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盐水(氯化钠溶液)作为原料通过预处理设备净化去除杂质。
然后,经过预处理的盐水送入电解槽,电解槽内填充阳极和阴极,通入直流电流。
在电解槽中,氯离子在阳极处氧化成氯气释放,水在阴极处还原成氢气释放,同时在阳极产生氢氧化钠溶液。
接下来,通过电解槽与离子交换膜将产生的氢氧化钠溶液分离出来,并送入蒸发器进行蒸发浓缩。
在蒸发器内,利用蒸汽或余热将氢氧化钠溶液蒸发浓缩成浓缩液。
浓缩液再送入蒸发结晶器,通过结晶器内的结晶槽进行结晶处理,使得氢氧化钠结晶成固体。
结晶出来的固体氢氧化钠通过离心机脱水,最终得到成品的烧碱。
整个工艺流程中,还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精准控制和监测,以确保生产操作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另外,在生产中还需要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加强安全管理和环保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烧碱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盐水预处理、电解制碱、蒸发浓缩和结晶分离等多个环节,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将氯化钠
转化为氢氧化钠,最终得到烧碱成品。
这一工艺流程在整个化工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多个行业提供了必需的原料。
年产5万吨烧碱工艺流程初步设计

烧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化工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年产5万吨烧碱的工艺流程进行初步设计。
1.原料准备:烧碱的主要原料为氯化钠(NaCl),在工艺流程中需要对氯化钠进行预处理。
首先,氯化钠进入破碎机进行破碎,然后进入磨粉机进行细磨,得到颗粒度合适的氯化钠。
2.溶解过程:将细磨后的氯化钠与热水按一定比例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溶解。
在溶解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使氯化钠充分溶解。
3.离子交换过程:将溶解后的氯化钠溶液通过离子交换柱进行处理,将其中的杂质离子去除。
离子交换柱采用合成树脂作为离子交换剂,其中的阴离子交换剂可以去除溶液中的硫酸根、硝酸根等阴离子,阳离子交换剂可以去除溶液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阳离子。
4.炉膛烧结:将经离子交换处理后的溶液送入炉膛进行烧结。
炉膛是一个高温反应室,内部温度可达到800-1200摄氏度。
在炉膛内,溶液中的氯化钠经过加热和高温反应,逐渐析出氢氧化钠(NaOH)和氯气(Cl2)。
5.粉碱处理:将炉膛中产生的氢氧化钠和氯气通过冷凝器进行冷却和分离。
冷却后的氢氧化钠进行湿式粉碱处理,即将其与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得到水合碱浆。
6.碱液净化:将水合碱浆进一步进行沉淀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颗粒和悬浮物,得到纯净的烧碱溶液。
7.浓缩和脱水:将净化后的烧碱溶液进行浓缩,使其浓度达到一定的标准。
然后,利用蒸发器进行脱水,使烧碱溶液中的水分含量降低至要求的水平。
8.精制和再结晶:经过脱水后的烧碱溶液需要进行精制和再结晶工艺,以提高烧碱的纯度和质量。
主要包括溶液的过滤、除杂、浓缩和结晶等工序。
9.产品包装和储存:精制和再结晶后的烧碱经过干燥和包装,得到成品烧碱,并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以防止吸湿和分解。
以上为年产5万吨烧碱的初步工艺流程设计。
这个设计仅为一个参考,具体的工艺参数和设备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另外,在工艺流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和质量指标,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5万吨烧碱工艺流程初步设计

5万吨烧碱工艺流程初步设计初步设计:5万吨烧碱工艺流程1.原料准备阶段:-选用国内产的氯化钠为原料。
-使用盐井、盐湖进行开采,以保证原料供应的充足性和稳定性。
-将氯化钠送入原料仓储区,进行储存和预处理。
2.确定工艺流程:-采用氯化钠电解法制备烧碱。
-利用电解槽进行电解,将氯化钠分解为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设计合理的电解槽结构,包括阳极和阴极的材料选择、电流密度等参数的确定。
-通过电解槽的排放口分别收集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3.氯气的处理:-将收集到的氯气送入氯碱厂进行二次加工利用。
-进行氯碱化工产品的生产,如氯乙烯、聚氯乙烯等。
4.氢气的处理:-将收集到的氢气经过净化处理,去除杂质。
-利用氢气进行燃烧发电,提供烧碱工艺流程所需的能源。
-还可以将氢气用于合成氨、加氢裂化等其他化工过程中。
5.氢氧化钠的处理:-将收集到的氢氧化钠液体进行蒸发浓缩,提高浓度。
-利用蒸发浓缩后的氢氧化钠液体进行干燥和粉碎,得到固体烧碱产品。
-进行烧碱产品的包装、质检等工序,并送往市场。
6.废水处理:-电解槽排出的废洗涤液和冷却水要经过处理后进行回用。
-利用蒸馏、沉淀、过滤和离子交换等工艺进行废水处理。
-处理后的废水可以用于冷却和洗涤等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7.装置及设备:-设计电解槽结构,包括阴极和阳极的材料选择、电流密度等参数。
-选用高效的电解槽设备,确保电解过程稳定和高效,提高产量。
-配置蒸发浓缩设备、干燥设备、粉碎设备等,保证烧碱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设计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蒸馏、沉淀、过滤和离子交换等设备。
以上是5万吨烧碱工艺流程初步设计的概述,具体的设计参数和装置安装布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识别和设计。
烧碱的工艺流程

烧碱的工艺流程烧碱的工艺流程烧碱,也被称为氢氧化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工原料。
它主要用于玻璃、纺织、皮革、制药以及石油等行业。
下面将介绍一下烧碱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原料的准备。
烧碱的主要原料是盐类,通常使用氯化钠作为主要原料。
其他常用的原料有碳酸钠、硅酸盐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净化和粉碎处理,以确保纯度和颗粒大小的要求。
其次,溶解过程。
首先,在设备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并加热,形成一定温度的溶液。
然后,将粉碎好的原料逐步添加到溶液中,并边搅拌边继续加热。
在这个过程中,溶液中的固体会逐渐溶解,形成一种浓度逐渐增加的溶液。
在溶解过程中,需要控制加热温度和搅拌速度,以确保原料能够充分溶解并保证溶液的均匀性。
同时,还需监测溶液的浓度,确保符合生产要求。
第三,过滤和纯化。
当溶液中的固体完全溶解后,需要通过过滤和纯化过程,将溶液中的杂质去除,得到纯净的烧碱溶液。
通常使用滤纸、滤饼等材料进行过滤,将悬浮物和杂质分离出来。
然后,将过滤后的溶液进行蒸发。
在设备中,通过不断加热,将溶液中的水分逐渐蒸发,使溶液变得浓缩。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蒸发速度,以避免产生结晶或溢出。
最后,结晶和干燥。
当溶液浓缩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结晶现象。
结晶是将溶液中的烧碱分离出来,形成固体颗粒的过程。
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溶液的浓缩度来控制结晶的品质和颗粒大小。
结晶后,烧碱还需要进行干燥。
干燥是将结晶得到的湿烧碱去除水分,使其达到一定的含水率。
通常使用热风干燥或真空干燥等方法进行。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最终可以得到纯度较高、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烧碱产品。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操作,确保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另外,还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做好废水处理和废气治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结起来,烧碱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溶解过程、过滤和纯化、蒸发、结晶和干燥等环节。
只有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条件和操作,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烧碱产品。
同时,环境保护也是生产过程中要重视的问题,需要做好废水处理和废气治理工作。
烧碱生产工艺详解

烧碱生产工艺详解我国烧碱(氢氧化钠)行业起源于1929年上海天元电化厂的成立,烧碱生产工艺包括苛化法和电解法两种。
其中,苛化法即纯碱苛化法,电解法又可分为水银法、隔膜法、离子交换膜法。
目前,离子交换膜电解法是烧碱行业主流的生产工艺。
起初苛化法在国内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2000年以后,电解法逐步取代苛化法成为主要的生产方法。
目前,国内在产的烧碱企业都使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法。
一、烧碱苛化法生产工艺苛化法制烧碱以纯碱为原料,主要依靠天然碱矿资源,生产成本较低,经济效益高。
不过,由于我国碱矿资源有限、苛化法产量较小,国家政策予以限制,2000年前后,我国企业全面淘汰该生产工艺。
苛化法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其反应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
苛化法主要有三个生产步骤:第一步是苛化,第二步是蒸发,第三步是盐析。
在苛化阶段,苛化槽中需配置纯碱溶液,加入生石灰,不断搅拌发生苛化反应,而后过滤得到清卤液。
在蒸发阶段,制作合格的清卤液依次进行中浓蒸发和高浓蒸发,去除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钠杂质,获得高浓度氢氧化钠。
在盐析阶段,高浓液进一步析出晶体、过滤,送入冷析桶,达标后的产品用间歇沉淀槽进行沉淀,即可得到片碱。
二、烧碱电解法生产工艺根据电解槽结构、电极材料和隔膜材料的不同,电解法可以分为水银法、隔膜法和离子交换膜法。
目前,离子交换膜电解法是我国烧碱生产的主流工艺,其化学反应式是2NaCl+2H2O = 2NaOH+Cl2↑+H2↑。
1、水银电解法水银电解法是通过生产钠汞齐来使氯气分开,得到烧碱的方法。
其电解槽由电解室和解汞室组成,该工艺的优点是电解槽流出溶液产物中氢氧化钠浓度较高,其质量分数可高达50%,无需蒸发增浓;产品质量高,含盐低,但是由于该工艺能耗高,且水银是有害物质,该工艺目前已基本被淘汰。
2、隔膜电解法隔膜电解法是利用多孔渗透性的石棉隔膜作为隔层,以石墨为阳极、铁为阴极,把阳极产生的氯气与阴极产生的氢氧化钠和氢气分开,获得烧碱的一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注意保存烧碱(学名氢氧化钠)是可溶性的强碱。
纯碱(学名碳酸钠)实际上是个盐,由于它在水中发生水解作用而使溶液呈碱性,再由于它和烧碱有某些相似的性质,所以它与烧碱并列,在工业上叫做“两碱”。
烧碱和纯碱都易溶于水,呈强碱性,都能提供Na+离子。
这些性质使它们被广泛地用于制肥皂、纺织、印染、漂白、造纸、精制石油、冶金及其他化学工业等各部门中。
普通肥皂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一般是用油脂在略为过量的烧碱作用下进行皂化而制得的。
如果直接用脂肪酸作原料,也可以用纯碱来代替烧碱制肥皂。
印染、纺织工业上,也要用大量碱液去除棉纱、羊毛等上面的油脂。
生产人造纤维也需要烧碱或纯碱。
例如,制粘胶纤维首先要用18~20%烧碱溶液(或纯碱溶液)去浸渍纤维素,使它成为碱纤维素,然后将碱纤维素干燥、粉碎,再加最后用稀碱液把磺酸盐溶解,便得到粘胶液。
再经过滤、抽真空(去气泡),就可用以抽丝了。
精制石油也要用烧碱。
为了除去石油馏分中的胶质,一般在石油馏分中加浓硫酸以使胶质成为酸渣而析出。
经过酸洗后,石油里还含有酚、环烷酸等酸性杂质以及多余的硫酸,必须用烧碱溶液洗涤,再经水洗,才能得到精制的石油产品。
在造纸工业中,首先要用化学方法处理,将含有纤维素的原料(如木材)与化学药剂蒸煮制成纸浆。
所谓碱法制浆就是用烧碱或纯碱溶液作为蒸煮液来除去原料中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和树脂等,并中和其中的有机酸,这样就把纤维素分离出来。
在冶金工业中,往往要把矿石中的有效成分转变成可溶性的钠盐,以便除去其中不溶性的杂质,因此,常需要加入纯碱(它又是助熔剂),有时也用烧碱。
例如,在铝的冶炼过程中,所用的冰晶石的制备和铝土矿的处理,都要用到纯碱和烧碱。
又如冶炼钨时,也是首先将精矿和纯碱焙烧成可溶的钨酸钠后,再经酸析、脱水、还原等过程而制得粉末状钨的。
在化学工业中,制金属钠、电解水都要用烧碱。
许多无机盐的生产,特别是制备一些钠盐(如硼砂、硅酸钠、磷酸钠、重铬酸钠、亚硫酸钠等等)都要用到烧碱或纯碱。
合成染料、药物以及有机中间体等也要用到烧碱或纯碱。
烧碱生产工艺片碱即片状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一种别名,氢氧化钠在工业上被称作工业碱、烧碱、苛性碱等,按存在形态可分为液碱、片碱、固碱、粒碱。
其中片碱、固碱、粒碱是固体氢氧化钠的三种形态。
如下图,依次是片碱固碱粒碱:1.碱液从32%浓缩至61% ,这个阶段在降膜蒸发器中进行。
加热源采用中压蒸汽及二次蒸汽,并在真空下蒸发。
2.61%碱液再通过降膜浓缩器,以熔融盐为热载体,在常压下将碱液浓缩成熔融碱,再经片碱机制成片状固碱(传说中的熔盐法)。
质量分数为32%的离子膜法烧碱经Ⅰ效蒸发器(真空、二次蒸汽)浓缩到47% ,经碱泵并与Ⅱ效蒸发器的蒸汽冷凝水换热后,进入Ⅱ效蒸发器进一步浓缩至61%,并由碱泵将61%碱打入最终浓缩器, 用熔盐加热浓缩至98% ~99% ,再经片碱机制成片状固体烧碱。
自电厂来的1 MPa的饱和蒸汽进入Ⅰ效蒸发器,冷凝液与Ⅰ效碱换热后进入循环水池,作为软水的补充, Ⅱ效产生的二次蒸汽与终浓缩产生的二次蒸汽进入Ⅰ效蒸发器作为热源,蒸发32%碱液。
415~430 ℃的熔盐由熔盐泵送入熔盐炉经加热后进入最终浓缩器,作为热源将碱蒸发至98% ~99% ,并最终回至熔盐罐,循环使用。
熔盐炉系统是一个密闭循环加热的系统,通过燃炉上方点火头用天然气加热内外盘管使熔盐升温,熔盐通过泵周而复始地在系统中循环,由于和外界隔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熔盐的分解变质。
在生产中初次加热熔盐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熔盐熔点在143 ℃左右,所有熔盐管线应有蒸汽伴热,最好同时采用电伴热,以防止熔盐在管线中凝固。
( 2)在熔盐梯度升温过程中,要仔细检查熔盐阀的伴热,熔盐在整个系统中进行大循环时,尤其注意小循环回流阀不能关死,必须回转一圈,以防止熔盐阀结死。
( 3)由于熔盐为混合物,密度不很均匀,而且初次加热熔化,熔盐中的水分含量较高,因此在熔盐循环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泵的电流,如果泵电流波动较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应立即停泵检查,找出问题原因。
正常情况下,泵的电流会有波动,但波动的范围不大,随着熔盐温度的升高,泵电流会逐渐降低且趋于平稳。
片碱为基本化工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合成洗涤及肥皂、粘胶纤维、人造丝及绵织品等轻纺工业方面,农药、染料、橡胶和化学工业方面、石油钻探,精炼石油油脂和提炼焦油的石油工业,以及国防工业、机械工业、木材加工、冶金工业,医药工业及城市建设等方面。
还用于制造化学品、纸张、肥皂和洗涤剂、人造丝和玻璃纸,加工铝矾土制氧化铝,还用于纺织品的丝光处,水处理等。
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图解析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来源:【中国化工网】2010-6-4 字体大小:[ 大中小 ] -当化学反应涉及酸碱等物质时,ph值往往是反应过程中一个主要的工艺变量。
离子膜烧碱研究报告显示:量溶液的ph值时,在实验室一般采用酸碱指示法,在工业过程中,则采用电位滴定法。
在用离子膜电解生产烧碱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盐水淡化之前,在制作离子膜烧碱时,ph值的测量是很重要的。
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图解析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1、离子膜电解工艺流程以原盐为原料,从离子膜电解槽流出的淡盐水经过脱氯塔,脱去氯气,进入盐水饱和槽制成饱和盐水;而后在反应器中再加入naoh、na2co3及baci2等;从反应器出来的盐水进入澄清槽澄清。
但是从澄清槽出来的一次盐水还有一些悬浮物,这对盐水二次精制的螯合树脂塔将产生不良影响(一般要求盐水中的悬浮物少于1mg/l)。
因此,盐水需要经过过滤,再经过螯合树脂塔,除去其中的钙、镁等金属离子,加到离子膜电解槽的阳极室;与此同时,纯水和液碱一同进入阴极室。
通入直流电后,在阳极室产生氯气和淡盐水,经过分离器分离。
氯气输送到氯气总管;淡盐水中naci含量一般为200-220g/l,经脱氯塔去盐水饱和槽。
在电解槽的阴极室产生氢气和30-35%的液碱,同样也经过分离器。
氢气输送到氢气总管;30-35%的液碱可以作为商品出售,也可以送到蒸发装置,使之浓缩到50%。
a、过滤盐水的ph值控制及orp测量为了保证进电解槽盐水ph值的稳定,有的工艺采用在过滤盐水中加入一定量盐酸的方法,将过滤盐水的ph值控制在100.5。
盐水orp的值反应盐水中游离氯的含量。
为了防止游离氯进入螯合树脂塔,在过滤盐水管路中,设置了orp检测装置。
根据orp的高低,决定亚硫酸钠的加入量。
b、淡盐水ph值控制及orp测量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淡盐水,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氯。
这部分游离氯对设备、管道的腐蚀非常严重,必须清除。
根据次氯酸在低ph值情况下,有利于向氯气脱析方向转变这一特性,在淡盐水中加入一定量盐酸,使它的ph值控制在1.25~1.5之间,以利于去除游离氯。
淡盐水经真空脱氯或空气吹除,再加亚硫酸钠,以进一步去除游离氯。
2、ph值测量的重要性本装置的物料分析主要有酸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浓度以及钙、镁离子含量。
这些参数在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精盐水的酸碱度。
以及钙、镁离子的浓度,直接关系到离子膜的工作状态和寿命,也是产量和产品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
为此,一定要保证各台分析仪的测量精确度及可靠性。
3、应用难点上海氯碱化工有限公司电化厂四车间离子膜电解生产烧碱中,淡盐水要根据其ph值加亚硫酸钠,因此该ph值的测量和控制对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该装置共有两台ph计:脱氯前为301信号,脱氯后为303信号。
原2套ph计在引进时采用某日本厂商的产品,由于ph电极的性能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实际需要,从开车起一直不能投入使用,故弃置不用,只能靠车间分析室不断取样得到数据。
这样做,不但时效性差,而且分析误差大,不能对亚硫酸钠进行自动加料控制。
而人工加料控制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ph值难以得到稳定的控制,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过去ph电极用得不好的原因有:(1) 301信号测量点由于cio4-离子含量较高,达700-800mg/l。
由于cio4-离子会和kci反应生成不溶性的化合物,而氯化银电极会进一步与溴化物、碘化物、氰化物特别是硫化物反应,生成胱氨酸或半胱氨酸。
由于硫化银在隔膜上会生成黑色沉淀,由此导致响应时间增加和电极电位的重复性变差(直接导致ph测量误差),同时也使隔膜阻抗增加好几倍。
(2) 测量点ph值很低,一般在1.9左右,由于ph值在2以下和12以上时均难以测量,因此测量误差大。
在强酸介质中,由凝胶层吸收的酸分子导致凝胶层中氢离子活度的增加。
故在很低的ph值下,会产生酸度误差,即产生虚假的高ph值。
(3) 测量点温度较高,一般在90c左右。
这不仅对ph电极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为90c的高温会大大缩短ph电极的寿命),而且,如果取样后在分析室测ph值,由于同样的介质在不同温度下的ph值是不同的,用分析室测得的ph值来控制流程中亚硫酸钠的加入量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4) 测量点在泵的出口,压力波动大,这样会加速电极反渗透,影响ph电极电位的正常建立,缩短电极寿命。
(5)被测介质腐蚀性强。
二、梅特勒-托利多的在线ph检测系统针对上述原因,梅特勒-托利多公司为用户选用了由ha465-50-90-t-s7电极、inflow764-22/-56护套组成的测量系统,成功地解决了在线测量的要求。
1、电极这种电极采用了双盐桥结构,选用viscolyt参比电解液(一种含高分子粘度的参比溶液),并采用三陶瓷隔膜。
ph值的测量范围为0~14,温度范围为0-130c。
这种ph电极的特点为:(1) viscolyt参比电解液不会和被测介质发生化学反应,使参比液与被测溶液隔开;而双盐桥结构也可隔离游离氯对参比电极电位的干扰,保证参比电极电位的稳定。
(2) 三陶瓷隔膜适当加快了参比电解液的流速,确保电解液外流稳定,使读数更加精确。
(3) 在使用时保持正压2bar左右,既可防止氯气影响电极电位,又可限制被测介质的反渗透。
2、护套护套用来保护电极不受外界冲击,并将电极固定在测量点上。
由于常用的护套材料不锈钢无法抵挡氯气等物质的腐蚀,因此选用了了溶性聚四氟乙烯制成测量室的护套inflow764-22/-56。
3、变送器针对在化工/石化行业中的危险区域使用的防爆要求,可使用本安型的变送器2100/2xh或2220x。
三、应用效果原来使用的电极寿命仅为一星期,而使用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的ha465双盐桥电极后,两年来仅换过三支电极。
梅特勒-托利多产品的应用保证了测量精确度,使亚硫酸钠自动加料控制得以实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了工人的维护工作量,因此得到用户的好评。
离子膜法制烧碱的生产工艺综述离子膜法制烧碱是烧碱生产工艺的常用制法之一,但是在目前烧碱生产工艺中所见的比例并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必须仔细的熟悉一下子膜法制烧碱的工艺特点1.离子膜法碱液蒸发的特点1.1流程简单,简化设备,易于操作由于离子膜碱液仅含有极微量的盐,所以,在其整个蒸发浓缩过程中,即使是生产99%的固碱,也无须除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