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类教育学真题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1.教育的特质是()。
A.认识活动B.生存活动C.传递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B.霍尔C.利托尔诺D.华生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B.遗传C.环境D.社会活动7.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C.多因素论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8.“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情境性B.创造性C.示范性D.个别性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B.教书育人C.班主任工作D.教学1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A.法国的左拉B.英国的斯宾塞C.中国的孟子D.苏格拉底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1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1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2013年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2)

2013年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刻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要一个最契合题意)1.__是发明性思想的主导成分。
A.形象思想B.发散思想C.直觉思想D.惯例思想参阅答案:B一般以为,发明性思想的主导成分是发散思想。
2.依据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别展开阶段的研讨,威望与保持社会次序的道德阶段处于__。
A.后风俗水平B.风俗水平C.可逆水平D.前风俗水平参阅答案:B风俗水平包含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恪守法规取向阶段。
3.看到月亮的边上有一圈光晕,就推知即将刮风,这是__ A.感觉B.思想C.幻想D.错觉参阅答案:B思想能够进行推理,然后猜测未来。
4.教育心思学首要研讨的是校园教育中的__。
A.学生的学习B.教育办法C.校园环境D.学与教的规则参阅答案:D教育心思学是一门研讨校园情境中学与教的根本心思规则的科学。
5.教育心思学普遍以为西方榜首本《教育心思学》出书于__。
A.1903年B.1913年C.1914年D.1900年参阅答案:A1903年桑代克出书的《教育心思学》是西方榜首本以“教育心思学”命名的专著。
6.教师采纳的有用到达教育政策的全部活动方案叫__。
A.教育战略B.学习战略C.教育方案D.教育政策参阅答案:A教育战略指教师采纳的有用到达教育政策的全部活动方案。
7.彻悟说的重要代表人物是__。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苛勒参阅答案:D彻悟说是认知学习理论格局塔学派的代表观念之一,其重要代表人物是苛勒。
8.品格的中心是__。
A.才干B.智力C.性情D.气质参阅答案:C品格的中心是性情。
9.奥苏伯尔提出的解说忘记原因的理论是__。
A.痕迹阑珊说B.搅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参阅答案:C同化说由奥苏伯尔提出,他以为,忘记就其本质来说,是常识的安排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进程。
10.心情与道德构成进程阅历的第二阶段是__。
江苏教师证2013真题(小学教育心理学)

201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类)试卷一、选择题(20*1’=20分)1.能够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这样的教师处在教师成长的()。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长阶段2.7-11岁的儿童具有多维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等特点,按照皮亚杰的观点,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A.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中等强度动机的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且最佳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有较高的相关,这一现象称为()A.关系转换说B.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C.自我效能感理论D.耶克斯-多德森定律4.1903年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出版,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A.布鲁纳B.桑代克C.加涅D.奥苏泊尔5.在试误学习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反应后能够得到满意结果时,此联接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此联结就会减弱。
这是桑代克学习基本规律中的()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联结律6.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7.用来表达“是什么”、“为什么”一类问题的知识称为()A.陈述性知识B.操作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8.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A.课堂气氛B.群体规范C.凝聚力D.人际关系9.儿童在知道和认识了鸡、鸭、鹅等动物后学习“家禽”的概念,这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10.认为知识只是一种假设、一种解释,他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的学习理论是()A联结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D.构建主义学习理论11.关于关键期的意义问题上,下列陈述中比较符合事实的是()A.儿童一旦错过关键期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性B.儿童即使错过关键期也可以通过补偿学习获得充分和完全的发展C.儿童即使错过关键期仍有可能通过补偿学习获得一定的发展,只是难度要大一些D.不存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12.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属于()A.外部动机B.内部动机C.高尚动机D.低级动机13.一个学生将自己学习成绩好归结为自己聪明,聪明这一因素属于()A.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B. 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C. 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D. 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14.元认知知识包括()A.对任务、环境和学习策略及其使用的认识B.对学习者、环境和任务的认识C.对学习者、任务和学习策略及其使用的认识D.对学习者、环境和学习策略及其使用的认识15.在皮亚杰看来,6-8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同时他们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2013年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

2013年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刻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要一个最契合题意)1.人的生理老练以具有__才能为标志。
A.学习B.生殖C.发明D.考虑参考答案:B[解析]生理老练的标志是具有生殖才能。
2.贯穿于各项教育活动中、教导教育作业的底子准则是__。
A.教育规矩B.教育标准C.教育准则D.教育规则参考答案:C[解析]教育准则是依据教育意图和教育规则拟定的,因而是教育进程有必要遵从的准则。
3.教师作业的最大特征在于作业人物的__。
A.体系化B.专业化C.专门化D.多样化参考答案:D[解析]每个人要在社会中一起扮演许多人物,而作业人物是相对单一的,而教师这一作业却具有多种人物的特征。
4.杜威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__中。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参考答案:D[解析]见纲要对杜威的介绍。
5.“为人师表”是说教师有必要具有__。
A.专业知道B.专业心情C.专业技能D.专业质量参考答案:B[解析]所谓“为人师表”是说教师有必要具有做一个合格教师的专业心情。
6.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__。
A.课文B.习题C.目录D.图表参考答案:A[解析]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7.我国初次以法令办法明确规定“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准则”的文件是__。
A.《教师资格法令》B.《教师资格确定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法令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参考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0条明确规定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准则,这是我国初次以法令办法对教师资格准则作出的明确规定。
8.小明写了保证书,决计做到上课不再迟到。
但是冬季天一冷,小明迟迟不愿钻出被窝,致使又迟到了。
因而,对小明的教育应从进步其__水平下手。
A.道德毅力B.道德知道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A[解析]小明之所以没能按保证书的许诺去做,是因为他缺少刚强的毅力力,因而教育应从磨炼其道德毅力下手。
2013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11、人格的核心是 ( )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12、人工智能是属于( )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 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 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 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18、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
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陌生人焦虑(遇见陌生人,婴儿就会哭闹或者畏缩于母亲身上的现象)
D、分离焦虑
6、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7、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8、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 )
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
B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9、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 )
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 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19、人格的核心是 ( )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201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真题

201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学类)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从一门规范学科建立的角度来说,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斯宾塞的《教育论》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我国的小学萌芽于()。
A.殷周时代B.战国时代C.春秋时代D.西汉3、对义务教育的另一种恰当称谓是()。
A.基础教育B.免费教育C.强迫教育D普及教育.4、教师与父母对儿童活动的及时评价以及言行的潜移默化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的()。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思维能力D.自我意识5、不仅人的机体能发展程序受到生长规律的制约,而且“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到成长规律支配”。
主张上述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格赛尔B.费洛伊德C.威尔逊D.维果茨基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识发展是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顺序而发展的。
这一规律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7、教师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成绩,私拆学生的信件和日记,这侵害了学生的()。
A.身心健康权B.隐私权C.受教育权D.名誉权和荣誉权8、师生关系包括了在教学上、人格上和社会道德上的相互关系。
师生在道德上的关系是()。
A.授受关系B.平等关系C.相互促进关系D.朋友关系9、为加强学生文学、艺术鉴赏等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教育而设置的课程属于()。
A.基础型课程B.拓展性课程C.研究性课程D.科目本位课程10、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课程设计的表现形式有()。
A.课程计划、教育大纲和教科书B.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学周安排C.课程设置、学科顺序和课时分配D.教学大纲、教科书和课时分配11、为突出基础教育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加强小学课程的()。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2013年上半年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2013年上半年(总分:150.02,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______。
∙ A.传授知识∙ B.依法执教∙ C.教书育人∙ D.培养能力(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我国小学低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性质上属于______。
∙ A.校本课程∙ B.活动型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3.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______。
∙ A.洛克∙ B.卢梭∙ C.裴斯泰洛奇∙ D.杜威(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其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甚至要摆脱社会影响。
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爱弥儿》中有充分体现。
其他较著名的教育思想代表和理论有:①夸美纽斯——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②康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并得到自我完善;③裴斯泰洛齐——教育应该是有机的,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都得到发展,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的人;④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
4.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______。
∙ A.实习作业法∙ B.实践探究法∙ C.实验教学法∙ D.实物演示法(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最全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6套)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D.促进短时记忆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
A.教师B.学校C.国家D.企业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
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B.愤:愤怒。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4.疏导原则就是()原则。
A.导向性B.因材施教C.循循善诱D.有的放矢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建立班集体B.评定学生操行C.抓好学生学习D.组织学生活动6.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
A.观察B.判断C.反思D.分析7.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
A.工作日记B.客观题C.等级评价量表D.行为检查单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9.()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目的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
A.《理想国》B.《学记》C.《政治学》D.《大学》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
”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A.殷周时代B.秦代C.唐代D.明代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春期14.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1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洁性D.交往性1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学类)
一、选择题(20*2)
1. 从一门规范学科建立的角度来说,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
A. 卢梭的《爱弥尔》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斯宾塞的《教育论》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 我国的小学萌芽于()
A. 殷周时代
B. 战国时代
C. 春秋时代
D. 西汉
3. 对义务教育的另一种恰当称谓是()
A. 基础教育
B. 免费教育
C. 强迫教育
D. 普及教育
4. 教师与父母对儿童活动的及时评价以及言行的潜移默化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的( )
A. 观察能力
B. 记忆能力
C. 思维能力
D. 自我意识
5. 不仅人的机体机能发展程序受到生长规律的制约,而且“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支配”。
主张上述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 格塞尔
B. 弗洛伊德
C. 威尔逊
D. 维果茨基
6.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是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顺序而发展的。
这一规律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顺序性
B. 个别差异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7. 教师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成绩,私拆学生的信件和日记,这侵害了学生的()
A. 身心健康权
B. 隐私权
C. 受教育权
D.名誉权和荣誉权
8. 师生关系包括了在教学上、人格上和社会道德上的相互关系。
师生在道德上的关系是()
A. 授受关系
B. 平等关系
C. 相互促进关系
D. 朋友关系
9. 为加强学生文学、艺术鉴赏等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教育而设置的课程属于()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科目本位课程
10.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课程设计的表现形式有()
A. 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B. 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学周安排
C. 课程设置、学科顺序和课时分配
D. 教学大纲、教科书和课时分配
11. 为突出基础教育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加强小学课程的()
A. 弹性
B. 实践性
C. 综合性
D. 适应性
12 儿童的思维沿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的趋势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多用实物、标本、实验、参观、图片、图表、模型、试听多媒体等,这是体现了教学的()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13. 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检查。
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复式教学
B. 小组教学法
C. 道尔顿制
D. 班级授课制
14. 通过出少量的论述题,要求学生系统回答,以测定他们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这种测验属于()
A. 客观性测验
B. 论文式测验
C. 问题情境测验
D. 标准化测验
15. 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三个部分构成。
下列关于小学德育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政治教育是基础,思想和道德教育是目标
B. 思想教育是基础,政治和道德教育是目标
C. 道德教育是基础,政治教育是目标
D. 道德教育是基础,政治和思想教育是目标
16. 我国小学班主任经常要召开的是班级晨会和周会。
晨会、周会属于()
A. 常规班会
B. 生活会
C. 主题班会
D. 自主班会
17. 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确定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主要依据是()
A. 学生的兴趣、爱好
B. 学校的师资力量
C. 学校的课堂教学任务
D. 学校的社区环境
18. 小学科学课程的老师以科学研究课题为项目,组织了五年级的十几名学生,形成一个科学探索团队,经常开展活动。
这样的活动属于()
A. 群众性活动
B. 小组活动
C. 个人活动
D. 社会公益活动
19. 要发展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正确的道德准则与方法抵制各种非道德思想和行为污染侵蚀的能力,使他们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道德现象中,逐渐学会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这就特别要求培养学生的()
A. 道德意识
B. 道德评价能力
C. 自我调控能力
D. 自我教育能力
20. 小学生犯了错误后,面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常常痛哭流涕,表示下次再也不犯这个错误了,但没过多久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从德育过程的特点来说,这是因为()
A.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B.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C. 德育过程是一个多钟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 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填空题(10*2)
1.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2. 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3.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的管理体制。
4. 使个体发展得以实现,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是。
5.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维护和保障了儿童的
地位。
6.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教师被列为类别。
7. 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社会、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
8. 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课程。
9.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两种。
10. 学校工作只有一个中心环节,学校坚持以的原则,教育质量就能提高,反之,教育质量就必然下降。
三、简答题(4*5)
1. 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2. 简述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认识的特殊性。
3. 简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内涵及其实施要求。
4. 简述开展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1*10)
1. 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有哪些?请谈谈你的理解。
五、案例分析题(1*10)
1. 先阅读案例,然后回答问题
小雨是某小学五年级学生。
她活泼好动,有些贪玩,常常会忘记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从三年级开始,她的学习成绩开始逐步下降,对学习慢慢地失去了兴趣,有比较强的厌学情绪,有时候还在课堂上搞些恶作剧,这让老师们非常生气。
一开始,班主任张老师非常耐心地和她谈话,关心和鼓励她,每次谈话之后小雨就下决心努力学习,表现会好一些,但是要不了多久就故态复萌,甚至变得更加“嚣张”,公开和老师“对着干”。
张老师经常听到任课老师对小雨的种种“投诉”和抱怨,也逐渐地对小雨失去了信心,将小雨的座位调至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
上课时,只要小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老师们就对她没有什么要求。
小雨在班级中逐渐地被孤立起来,在后来的学习中,小雨的成绩更是一落千丈,问题行为也越来越多。
请结合班级管理中有关于个别教育的理论,分析小雨的心理特点,并给班主任张老师提出建议。
201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学类)参考答案
一、选择: DACDA ABCBA CACBD AABBB
二、填空:1. 学校系统 2. 杜威 3. 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4. 个体的实践活动 5. 社会权利主体 6. 专业、技术人员 7. 知识 8. 学校 9.螺旋式 10. 教学为主
三、简答:1. P64-66 2. P95-96 3. P135-136 4. P166-167
四、论述: P35-36
五、案例分析:P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