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应答效应机制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 一、填空题 1.细胞免疫效应作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_______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__________?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2.细胞免疫效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中初次免疫应答的潜伏期________,效价________,持续时间__ ______,抗体以________为主。 4.在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中再次免疫应答的潜伏期________,效价________,持续时间________,抗体以________为主。 5.特异性细胞免疫是指________细胞产生的免疫效应,包括_______细胞的直接杀伤和________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发挥的免疫作用。 6.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参与________免疫应答,?另一方面是参与________免疫应答。前者由________细胞来完成,后者由?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来完成。 7. 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阶段, 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阶段。 8. TD-Ag需要有_______细胞、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的协作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9. 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BCR)是_____,它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和该B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抗体特异性________。 10. Th细胞激活需双信号,其中信号1是由TCR与____________结合产生的,信号2是______________信号,如CD28与B7相互作用产生,B 细胞激活也需双信号,其中信号1?是由_______与抗原结合产生,信号2是由B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与激活的T细胞表面的CD40L结合产生。 11. CD4+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其中在介导DTH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免疫应答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和T细胞介导的两种类型。 13.抗原只诱导体液免疫应答。 14.抗原既诱导细胞免疫和又诱导体液免疫应答。 15.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等外周免疫器官。 16.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有,和。 17.T细胞应答的效应细胞是和。 18.T细胞双识别指的是、。 19.M 与Th细胞相互作用受限制性,Tc与靶细胞相互作用受限制性。 20.刺激T细胞转化的丝裂原是和。 21.T细胞的生长因子是。 22.IL-1主要由细胞产生。

移植排斥反应类型

移植排斥反应类型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1、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 在移植后数分-24小时发生 ABO血型抗体或抗Ⅰ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抗体引起 受者反复输血,妊娠或曾做过同种移植,其体内有可能存在这类抗体(IgM)。 超急排斥一旦发生,无有效方法治疗,终将导致移植失败 ABO及HLA 配型可预防超急排斥的发生。 2、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 急性排斥是排斥反应中最常见,在移植后数天-2周发生。 移植物病理:大量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体温度升高、移植物肿胀,疼痛,少尿(肾)、SCr增高,血小板减低,补体下降,进展迅速。 机制:CD4+Th1细胞介导迟发型反应;CTL直接杀伤表达同种异型抗原的移植物细胞;激活的巨噬细胞和NK细胞 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3、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 慢性排斥移植后数周-数年发生 临床过程,肾移植与慢性肾炎相似(进行性肾功能丧失) 主要病理特征是移植器官的毛细血管床内皮细胞增生,使动脉腔狭窄,并逐渐纤维化。 机制:免疫机制: 血管慢性排斥(Chronic vascular rejection)主要形式 1)CD4+T细胞通过间接途径识别血管内皮细胞表面HLA抗原而被活化,长期活化,Th1细胞可介导慢性迟发型超敏反应,Th2细胞参与B细胞抗体的产生2)急性排斥反复发作,引起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持续炎症损伤 非免疫机制 慢性排斥与组织器官退行性变有关 1)供者年龄过小或大 2)并发症:高血压、高血症、糖尿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3)移植物缺血时间过长 4)肾单位减少 5)肾血液动力学改变 6)免疫抑制剂: 药物损伤(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1.GVHR是由移植物中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宿主组织抗原所致的排斥反应, 发生后一般均难以逆转,不仅导致移植失败,还可能威胁受者生命。 2.形成条件:HLA型不符;移植物中足量的免疫细胞(成熟T细胞);受者免疫 无能或免疫极度低下。mH抗原相关 3.急性和慢性GVHR。GVHR主要见于骨髓移植后。脾、胸腺移植时,以及免疫 缺陷的新生儿接受输血时,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GVHR。 器官移植相关的免疫学问题 (一)诱导同种移植耐受 封闭同种反应性TCR 阻断共刺激信号 供者特异性输血(donor specific transfusion,DST) 过继输注Treg细胞 过继输注或诱导未成熟DC 定向调控Th细胞亚群分化 阻断效应细胞向移植物局部浸润 (二)排斥反应的特殊情况 免疫豁免区(immunologically privileged site):接受同种或异种组织器官移植而不发生或仅轻微排斥反应的机体解剖部位或区域 形成机制:缺少输入血管和淋巴管; 机体内存在特殊的屏障; 组织免疫原性弱; 免疫区高表达FasL(T细胞Fas)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目的: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1955 Thomas) 可能后果:HVGR和GVHR(主要) HLA遗传特征决定了筛选造血干细胞供者的策略 1)HLA具有高度多态性 2)HLA基因为单基因遗传(同胞兄弟姐妹) 临床应用: 1)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 2)遗传性血液病 3)经化疗或放疗的恶性实体肿瘤 4)先天性免疫缺陷和代谢失调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理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理 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08级生物科学 姓名:黄秀兰 学号:2 指导老师:吴小莉 【摘要】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免疫系统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三条途径分别是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替代)激活途径和凝集素(MBL)激活途径。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中由第三道防线所引起的免疫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他们两者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同时又相互协调发挥着作用,以协调机体保持一种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

【关键词】免疫系统免疫免疫效应补体激活途径 在季节变迁之际,在南雁北飞之际,有人会被风一吹就凉了,有人却铁骨铜皮毫不介意天气冷暖。有些人感冒一两天就好,有些人却要折腾好久。众所周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生理免疫、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的功能,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悄悄导致作用效果的不一样呢,或者,在我们的身体里,那个叫做免疫系统的问题在如何工作呢?以下我们一起来做以下探究。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那么什么又叫免疫?所谓“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人体共有三道免疫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造成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损伤。 超敏反应与正常免疫应答的区别在于是机体在识别和排除抗原的同时,还给机体造成机能障碍或病理损伤,将损伤一面称之为超敏反应,属于病理免疫,又称变态反应 根据Gell 和Coombs,把超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I型:过敏反应 Ⅱ型:抗体介导的细胞毒反应 Ⅲ型:免疫复合物反应 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 第一节I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 由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释放大量过敏介质而造成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过敏介质诱发的临床表现时间极短,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 始动因素:IgE 作用机制:肥大细胞膜上的FcεR结合IgE类抗体,经过交联作用,激活了肥大细胞,促使其脱颗粒,释放出多种类型的过敏介质。 一、IgE和肥大细胞的活化 (一)IgE及其类别转换 IgE分子的免疫生物学特性:通过其高亲和力受体FcεRI首先和细胞及组织结合,然后再识别和结合抗原。 表达FcεRI的细胞: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活化的嗜酸粒细胞 Ig类别转换: NK1.1CD4+T cell DC2(树突细胞) Th2 cell IL-4 Th0 cell 低浓度抗原(应变原作用特点之一) IgE IL-4, IL-3 B cell (二)IgE介导的信号转导 FcεRI:由四条肽链组成:α、β及两条γ链。 α链:胞膜外两个IgSF结构域:识别IgEFc段 β链:四次跨膜结构域,N、C端在膜内 胞内有ITAM,参与细胞活化信号的胞内转导γ链:同源二聚体 IgE和两个以上FcεRI分子的α链交联:引起受体及相关跨膜分子的聚合,致Src家族PTK 成员(Lyn)相互磷酸化而激活 肥大细胞还有蛋白酪氨酸激酶Btk的参与。 (三)肥大细胞活化的调节 1、CD23(FcεRⅢ):低亲和力IgE受体,负向调节IgE合成。 2、FcγRⅡ-B:负反馈调节,机制未明 3、GIF:糖基化抑制因子 4、GEF:糖基化增强因子 二、肥大细胞与过敏介质 (一)肥大细胞类型

肾移植后不同免疫抑制剂抗排斥反应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肾移植后不同免疫抑制剂抗排斥反应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发表时间:2016-07-16T14:31:53.8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作者:孙东曲青山 [导读]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不同免疫抑制剂的抗排斥反应临床价值。 1.新乡医学院附属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 450003;2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 450003 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后不同免疫抑制剂的抗排斥反应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5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首次肾移植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他克莫司+麦考酚钠+泼尼松,对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的肾功能、存活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肾存活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麦考酚钠是一种有效的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同吗替麦考酚酯相比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其生命安全。 关键词:肾移植;免疫抑制剂;抗排斥反应 肾移植术后患者均需长期接受抗排斥反应治疗,其中免疫抑制剂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研究指出,免疫抑制剂会造成患者出现肝脏、骨髓副作用,不利于患者术后顺利恢复[1]。本次研究为探讨麦考酚钠在肾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随机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此类患者6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5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首次肾移植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3例,21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分布为22~53岁,平均为37.6±8.8岁;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为(1 2.3± 3.2)%,淋巴细胞毒试验(6.2±1.1)%;观察组33例,23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分布为21~55岁,平均为38.2±8.5岁;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为(12.5±3.4)%,淋巴细胞毒试验(6.4±1.3)%。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其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3d的甲泼尼龙500mg冲击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麦考酚钠+泼尼松+他克莫司进行治疗:他克莫司起始剂量设定为0.1mg/kg.d,根据患者的血药浓度进行调整;麦考酚钠起始剂量为720mg/d(60kg以下)或1080g/d(60kg以上),于治疗开始后第4d给予患者泼尼松口服,起始剂量为40mg/d,之后每隔2d减低5mg,直至15mg/d,维持治疗3~6个月,之后泼尼松剂量下降为5~10mg/d。对照组患者采用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他克莫司进行治疗:泼尼松及他克莫司用法同观察组,吗替麦考酚酯起始剂量为1.0g/d(60kg以下者)或1.5g/d(60kg以上者)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内的肾功能变化情况、肾存活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其药物不良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对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对其进行X2检验,所有数据分析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8.0中进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功能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肾存活率均为100%。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月时其血肌酐水平为131.3±20.5μmol/L,对照组为9.8±16.2μmol/L;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月时其血肌酐水平为128.6±19.4μmol/L,对照组为101.3±11.7μmol/L,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12个月时其血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 不良反应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急性排斥反应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所引起的肝脏和骨髓副作用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在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后,需降低剂量或停止用药,易引发急性排斥反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 麦考酚钠是一种麦考酚酸肠溶钠盐剂型,通过对鸟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进行抑制,进而对淋巴细胞的增殖造成阻碍,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2]。为进一步提高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大量研究均对不同免疫抑制剂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3]。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内其肾存活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同相关报道中的结论基本一致,表明在麦考酚钠同吗替麦考酚酯均是有效的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 周华[4]等研究指出,同吗替麦考酚酯相比,麦考酚钠主要在胃部得到释放,而前者则为小肠,从而可有效降低肠胃所受刺激,并促进患者在抗排斥治疗期间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降低。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麦考酚钠替代吗替麦考酚酯进行抗排斥治疗,可有效降低肾移植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但是,由于麦考酚钠和吗替麦考酚酯的释放产物均为麦考酚酸,且暴露水平基本相同,因此二者除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抑制和肾存活率方面作用相当外,对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肝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并无明显差异(P>0.05)。需要注意的是,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其血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姚志勇等报道中并未观察到类似现象,可能同入选样本范围有关,建议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麦考酚钠是一种有效的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同吗替麦考酚酯相比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提

免疫应答与超敏反应

免疫应答与超敏反应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八、九章免疫应答和超敏反应 【学习建议】 第八章内容介绍了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免疫应答的类型、应答产生过程及其免疫效应。也简单介绍了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第九章介绍了超敏反应的主要类型和常见临床疾病。学习这两章应掌握 1.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包括超敏反应的概念和主要类型;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1)TD抗原诱导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和抗体产生的规律。(2)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和特点。3.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发生机制。熟悉临床常见的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及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以及免疫耐受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 【知识结构图】 1.: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

2.: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的活化、增殖,分化为和浆细胞。3.:效应T细胞产生的和浆细胞产生抗体介导的。 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 (二) (三) 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 (二) 四、超敏反应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一)抗体的负反馈调节 (二)免疫细胞的负反馈调节 【概念简释】 1.: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变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的生理过程。主要包括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识别后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以及最终产生免疫效应以排除抗原性异物或产生耐受()。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正常免疫应答可保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异常免疫应答(自身免疫和)也可造成病理性损伤和生理功能紊乱。 2.:动物第一次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其特征是:(1)产生应答的潜伏期相对较长。(2)抗体效价低,维持时间短。(3)以IgM类抗体为主,IgG出现较晚。为低亲和力抗体。 3.:机体对曾经接触过的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其特征是:(1)产生应答的潜伏期明显缩短。(2)抗体效价高,维持时间长。(3)以IgM和IgG几乎同时产生,为高亲和力抗体。 4.:又称或过敏反应,是机体对曾经接触过的某种抗原再次接触时所表现的异常增高的免疫应答,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

排斥反应的免疫检验

排斥反应发生时,受者体内的免疫应答将发生一系列变化,检测机体免疫状态可诊断或推测排斥反应的发生。一、体液免疫水平检测相关免疫指标包括:AB0血型、其他血型和HLA抗体,以及抗供者组织细胞抗体、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冷凝集素抗体等。测定方法可以根据相应抗原的特性,采取各种交叉配型、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试验等。二、细胞免疫水平检测包括参与细胞免疫的有关细胞数量、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 1.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类的计数:测定T细胞总数、CD4+亚群、CD8+亚群及CD4+T/CD8+T比值。在急性移植排斥反应临床症状出现前1~5天,CD4+T/CD8+T、细胞比值可升高至1.2以上,而此比值小于1.08时则怀疑有感染的可能。 2.4hT细胞转化试验是检测受者致敏T细胞的一种方法。该法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经培养直接加入3H-TdR,置C02培养箱温育4小时,是一项预报急性排斥反应危象较为满意的试验。 3.NK细胞活性测定:大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造成受者机体NK细胞活性的抑制,但在急性排斥反应时明显升高。 4.细胞因子的测定:IL-1、IL-2、IL4、IL-6、IFN-7和slL-2R等的检测,已作为监测移植排斥反应的常用项目。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均可升高。应用免疫标记法检测受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时只能对接受移植物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仅作参考。血清肌酐值和IL-2R若同时增高,则对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有诊断意义。骨髓移植中发生的GVHR是移植排斥反应的特殊类型。临床实验室可采用有限稀释分析法,计数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泌IL-2的特异性T细胞比值。此比值≥1/10万,判断为有发生GVHR的可能;若小于此比值,则提示不发生GVHR.该法为单向MLC,但又不同于一般的MLC.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有限稀释法稀释成单个细胞,然后在体外两次接受受者细胞的刺激,即供者外周血稀释后与20Gy放射性照射的受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混合培养l4小时,洗去上清液后再加入40Gy放射性照射的经EB病毒转化的宿主B细胞(该细胞本身并不产生IL-2,但对供者T细胞具有更强的刺激和诱生IL-2之作用),经24小时培养后,取上清液测IL-2活性。 5.粘附分子及其配体的检测:粘附分子及其配体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诸如ELAM-1、VCAM、ICAM和HLA分子等。 三、补体水平的检测在移植物遭受排斥时,补体成分的消耗增加,含量减少。血清总补体和单个补体成分活性或补体的裂解产物,如C3a、C3b、C3d等的测定,对于了解补体的活性很有帮助。检测方法有:免疫电泳、免疫标记技术等。检测凝血系统、纤溶系统、激肽系统活性,也有助于补体活性水平的判断。四、急性时相反应物质的检测C反应蛋白(CRP)、IL-1、IL-6、TNF-a以及HSP等炎症分子,在发生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同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时CRP升高,移植后发生细菌或真菌感染时CRP增高更为显著。在肝、肾移植中,CRP的动态测定结果与器官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且比白细胞计数或发烧更敏感。CRP的测定尚未作常规项目,但外科创伤、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以及感染等的关系,正被认可。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中文译版)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 Marie Wahren-Herlenius, Thomas D?rner 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医学系,M Wahren-Herlenius教授; 德国,柏林,查尔特-柏林医科大学,DRFZ,CC12 医学系,T D?rner教授; 通讯作者: Thomas D?rner教授, 德国,查尔特-柏林医科大学, 柏林10117。 thomas.doerner@charite.de 这是一系列关于自身免疫性风湿症三篇论文中的第三篇。 《柳叶刀》2013;382:819-31 翻译by 刘伊凡环境刺激基因易感个体后,会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和皮肌炎等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精确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然而什么因素决定哪些器官参与其中尚不明确。最近,遗传易感性的相关研究表明,环境诱导通过与疾病相关多态性的细胞通路起作用。机体的耐受性被破坏后,包括树突细胞在内的固有组织会提供一个决定性的微环境,它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并进一步激活适应性免疫。由固有免疫细胞产生的干扰素-1激活B细胞和T细胞,在系统性自身免疫中起着核心作用。反过来,B细胞衍生的自身抗体刺激树突细胞并产生干扰素-1。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组成的正反馈循环。新的疗法能够实时准确地靶向几条重要的自身免疫途径。 1 概述 免疫系统进化而有抵抗入侵病原并辅助组织受损后修复的功能。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的调节病原识别和避免自我攻击的平衡机制被破坏。此外,炎症的控制缺失,在没有明显的感染时连续的免疫激活发生,并随着疾病的爆发与沉寂显示出不同的幅度。适应性免疫提供的免疫记忆仍然是关注的中心,然而固有免疫在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发病机理中的角色目前也在紧张研究中。相关研究表明遗传危险性位点在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中是共有的,因此发病机制可能相似。然而,依然检测到个体疾病的特异性位点,说明存在不同的免疫病致病通路。同卵双胞胎中20%--30%的一致性水平强调了与宿主基因作用的环境因素对我们认识自身免疫有重要作用。 目前有两种关于系统性自身免疫炎症的假说。第一种,固有和适应性免疫之

免疫应答复习整理

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性异物刺激,使体内相应的免疫细胞对该特异性抗原表位进行识别,同时自身发生活化、增殖,分化为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从而有效地发挥免疫效应,最终将抗原破坏和(或)清除的全过程,使机体免疫系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 免疫反应:是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的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今是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 免疫应答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也称天然免疫,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CD细胞,肥大细胞,NKT细胞,B1细胞,γδT细胞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再感染开始的前96h内未经克隆扩增分化即迅速发挥免疫效应,其作用广泛,不针对特定抗原,因此对机体早期感染的控制意义重大。固有免疫应答还可以通过活化的巨噬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通过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T,B细胞对相应的抗原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高度特异性,维持时间也特长。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征:特异性,排他性,多样性,记忆性,转移性,耐受性,获得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类具有高度多基因性和多态性的基因群,其表达大产物称为MHC分子。 MHC分子的主要免疫学功能是作为抗原识别分子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 人类MHC分子被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其编码基因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其基因表达产物为HLA分子。 经典的HLA分子可分为两类:HLA I类分子和HLA II类分子。 HLA I类分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HLAII类分子仅分布于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APC及活化T细胞表面。在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中的作用:HLAI类分子识别并呈递的主要是内源性抗原肽,通过与辅助受体CD8结合,对CTL的识别起限制性作用。HLAII类分子识别并呈递的主要是外源性抗原肽,通过与辅助受体CD4结合,对Th对的识别起限制性作用。 抗原呈递: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未经抗原呈递细胞加工处理过的天然抗原,所以必须依赖于抗原呈递细胞将天然抗原加工处理为抗原肽后,表达于细胞表面,由MHC呈递给T细胞供其识别。 外源性抗原并非仅指非己抗原,而是包括所有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抗原,如细菌,寄生虫,自身细胞和某些组织 内源性抗原并非仅指自身抗原,是指存在于细胞内,须进行加工处理的抗原,包括病原感染的靶细胞和癌基因突变所致的肿瘤细胞。 外源性抗原多肽:长度为12~20个氨基酸大小的多肽片段是外源性抗原与MHC-II 类分子相应部位结合并被呈递供CD4+T细胞识别的片段,被称为~ T细胞活化的必备条件:双识别,双信号。第一信号来自TCR与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识别和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前已述及。第二信号来自于APC与T细胞表面表达的协同刺激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即相应的协同刺激分子之间得到结合,又称为协同刺激信号。 T细胞介导的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主要有两类细胞:一类是CD4+T细胞,另一类是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 TH1型CD4+T细胞的作用:参与迟法型超敏反应,对巨噬细胞的作用,对其他细胞的作用。 CD4+T细胞效应:CD4+T细胞根据其发挥的免疫效应可分为CD4+T辅助细胞Th,调节性T细胞

移植免疫考试题

移植免疫考试题

————————————————————————————————作者:————————————————————————————————日期:

第三十四章移植免疫学及检验 Chapter 34 Transplantation Immunity and Immunoassay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移植免疫的有关概念、预防及减轻移植排斥反应的措施;熟悉: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及类型;了解: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 二、教学内容 1。按供者和受者间关系分类,按移植物来源的移植分类。 2。移植排斥反应:移植抗原,排斥反应的类型。 3。预防排斥反应的免疫措施:移植物预处理,组织配型,交叉配型,免疫抑制,免疫耐受。 4.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供者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监测,非供者特异性免疫学指标的监测。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和供受者间高度相关的指标是 A.年龄差距 B.ABO血型配合程度 C.血缘关系; D.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合程度 E.组织特异性抗原配合程度 2.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哪种排斥最严重? A.急性排斥 B.超急排斥 C.亚急性排斥 D.慢性排斥 E.以上均不是 3.超急排斥主要的排斥因素 A.移植物供血不足 B.中性粒细胞浸润 C.ABO血型抗体 D.T DTH细胞 E.抗体增强 4.临床PRA值高的肾移植易产生超急性排斥反应,一般作为可否移植界线的PRA值为 A.10% B.20% C.30%~40% D.50% E.80% 5.在临床开展最多、效果最好的器官移植 A.心脏移植 B. 肝脏移植 C. 脾脏移植 D.肺移植 E.肾脏移植 6.临床对组织配型要求最为严格的器官移植 A.心脏移植 B. 肝脏移植 C. 骨髓移植 D.肺移植 E.肾脏移植 7.临床上进行的器官移植主要是 A. 细胞移植 B. 自体移植 C. 同种同基因移植 D. 异种移植 E. 同种异基因移植 8.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主要见于 A.心脏移植 B. 肝脏移植 C. 骨髓移植 D.肺移植 E.肾脏移植 9.通过激活补体参与移植排斥的主要抗体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10.移植排斥反应主要介导的细胞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NK细胞 E.粒细胞 11.异种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是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细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Ⅰ型超敏反应 E.迟发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 12.肾移植组织配型中,HLA- 位点的相容性对移植后果影响最大。

排斥反应种类及发生机制-临床医学检验考试

排斥反应种类及发生机制-临床医学检验考试 移植排斥反应是反映由移植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所致的移植物 功能丧失或受者的机体损害的一种免疫损伤。主要原因是供受体间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排斥反应有两种基本类型: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临床上多见是前者;根据发生的机制、时间、速度和临床表现,HVGR又可分为3种类型:超急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 超急排斥反应发生在移植物与受者血管接通的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坏死性血管炎表现,移植物功能丧失,患者有全身症状。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受者体内存有抗供者移植物的预存抗体,与抗原结合,激活补体和凝血系统,导致血管内凝血。常见于下列情况:①AB0 血型不符;②由于多次妊娠或反复输血等使受者体内存在抗HLA抗体;③移植物保存或处理不当等其他原因。超急排斥发生迅速,反应强烈,不可逆转;需立即切除移植物,否则会导致受者死亡。如果事先认真进行AB0基至Rh血型检查和交叉配合试验,多可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是排斥反应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生在移植后数周到l年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发生迅速,临床表现多有发热、移植部位胀痛和移植器官功能减退等;病理特点是移植物实质和小血管

壁上有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间质水肿与血管损害,后期在大动脉壁上有急性纤维素样炎症。急性排斥出现得早晚和反应的轻重与供一受者HLA相容程度有直接的关系,相容性高则反应发生晚、症状轻、有些可迟至移植后2年才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过及时恰当的免疫抑制治疗多可缓解。 急性排斥反应又分为两种。急性体液排斥反应:抗体激活补体,并有CD4+T细胞参与,导致急性血管炎。急性细胞排斥反应: CD8+CT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CD4+T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导致急性间质炎。 三、慢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发生于移植后数月甚至数年之后,表现为进行性移植器官的功能减退直至丧失;病理特点是血管壁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有时伴有血管硬化性改变。其机制可能为急性排斥细胞坏死的延续;炎性细胞相关的慢性炎症;抗体和细胞介导的内皮损伤;管壁增厚和间质纤维化。本型反应虽然进展缓慢,但用免疫抑制治疗无明显的临床效果。以上属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多发生于同种骨髓移植者,也可见于脾、胸腺和小肠移植中;此时患者的免疫状态极度低下,而移植物中丰富的免疫活性细胞则将受者细胞视为非己抗原,对其发生免疫应答;移植物的T细胞在受者淋巴组织中增殖并产生一系列损伤性效应。GVHR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急性型多见,多发生

中国心脏移植免疫抑制治疗及排斥反应诊疗规范(2019版)

一一DOI:10.3877/cma.j.issn.1674 ̄3903.2019.01.004 一一通信作者:黄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huangjie@fuwai.com)?郑哲(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zhengzhe@fuwai.com) 诊疗规范 中国心脏移植免疫抑制治疗及排斥反应诊疗规范(2019版)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摘要?一心脏移植免疫抑制治疗包括诱导二维持和抗排斥反应治疗?如何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制定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仍是这一领域的难题?排斥反应是心脏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涉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治疗原则主要取决于组织学证实的排斥反应级别和心功能损害程度?为进一步规范心脏移植免疫抑制治疗及排斥反应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心脏移植专家?总结相关国内外最新进展?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从免疫诱导治疗二维持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二排斥反应的识别以及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制订中国心脏移植免疫抑制治疗及排斥反应诊疗规范(2019版)? 一一?关键词?一心脏移植?诱导治疗?维持免疫抑制治疗?目标浓度?急性排斥反应?细胞排斥反应?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心内膜心肌活检 1 心脏移植免疫抑制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包括诱导二维持和抗排斥反应治疗?免疫诱导治疗目的是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风险最高时提供高强度免疫抑制?维持免疫抑制治疗的目标是使受者适应异体器官?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感染和肿瘤的发生风险?虽然各移植中心免疫抑制剂的选择二用量和联合用药方案各不相同?但是基本方案大同小异?不同个体免疫抑制剂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明显差异?需根据移植受者的不同特征和危险因素采用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如何优化心脏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使其在保证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之间取得平衡?一直是该领域的巨大挑战? 1.1一抗体诱导治疗 心脏移植免疫诱导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发生率?减少合并肾功能不全受者排斥反应的发生?并使术后早期无糖皮质激素或较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的维持免疫抑制方案成为可能?据国际心肺移植协会(TheInternationalSocietyofHeartandLungTransplantation?ISHLT)统计?2009年至2016年全球52.6%的心脏移植受者应用抗体制剂进行免疫诱导治疗?其中30.0%应用IL ̄2受体拮抗剂?21.9%应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ntithymocyteimmunoglobulin?ATG)或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而接受免疫诱导治疗的受者10年生存率并无显著优势[1]?目前认为?致死性排斥反应风险高的年轻受者以及非裔二HLA严重不匹配二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较高和应用心室辅助装置支持的受者?最可能从心脏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获益[2]?近年来?IL ̄2受体拮抗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脏移植?主要由于其在减少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同时并未增加感染的发生风险?中国心脏移植注册系统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中国大陆心脏移植免疫诱导治疗比例>90%?几乎全部应用IL ̄2受体拮抗剂?国外开展的评估巴利昔单抗应用于心脏移植安全性的随机二对照二双盲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不良反应和感染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治疗组术后首次发生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的时间较安慰剂组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采用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的214例心脏移植受者术后60d内接受心内膜心肌活检(endomyocardialbiopsy?EMB)?结果显示?3a级细胞排斥反应发生率仅1.0%[4]?加拿大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200μmol/L)的心脏移植受者应用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可延迟环孢素使用时间且不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率?同时有助于保护肾功能[5]? 注射20mg巴利昔单抗后?30min内血药浓度峰

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鸟类体内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发育场所分别为( ) A.骨髓胸腺 B.胸腺骨髓 C.腔上囊胸腺 D.胸腺腔上囊 ?下列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并具有分裂能力的是( ) A.巨噬细胞 B.效应B淋巴细胞 C.辅助性T细胞 D.致敏B淋巴细胞 ?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分子的细胞是( ) A.巨噬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浆细胞 ?下列关于人体内MHC的说法,错误的是() A.MHC不能被自身的白细胞识别 B.除同卵双胞胎以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 C.MHC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 D.MHC的本质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 ) A.都能产生抗体 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1)巨噬细胞(2)辅助性T细胞(3)B淋巴细胞(4)记忆细胞(5)效应B细胞(6)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A.(1)(2)(3)(4)(5)(6) B.(2)(3)(4)(5)(6) C.(2)(3)(4)(6) D.(2)(5)(6) ?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的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抗体的分泌体现了质膜的结构特点 B.效应B细胞(又称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分子,最终全部分布到血液中 C.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合成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也就是相对应的抗体分子 D.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每一个抗体分子可以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人体特异性反应过程中的细胞免疫中不会发生的是( ) A.巨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 B.细胞毒性T细胞膜的受体直接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C.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多种蛋白质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 D.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上存在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 ?[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病毒甲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乙会产生相应抗体,可预防该肿瘤病,该抗体( ) A.可由记忆B淋巴细胞分泌 B.可裂解病毒甲 C.主要存在于组织液中

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人与细菌大战体液免疫情景 一、准备 分别写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淋巴因子、抗体、抗原、细菌的各种纸片;分别写有第一次免疫反应和第二次免疫反应的标志牌。12名学生演员和参与人员根据设计剧本进行排练。 二、过程设计 1.第一次免疫反应 人:“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细菌无处不在。这时,一个细菌正靠近我们的身体,它通过了人类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现在它正在攻击我们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我是吞噬细胞,我每天在人体的体液中巡查,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忽然发现入侵的细菌,冲向前)“你是何方妖怪?” 细菌:“别管我是谁,为了生存,我必须侵袭人类。” 吞噬细胞:“露出你的真面目吧!”吞噬细胞和细菌纠缠在一起,细菌的外衣被吞噬细胞扒掉,露出了抗原。接着吞噬细胞将细菌拽向T细胞,对T细胞说:“他已经原形毕露了,赶紧想办法处理掉。” T细胞对抗原说:“你不是我的菜,让我赶紧给我兄弟发信号,让他来收拾你。”并大喊:“分泌淋巴因子。”迅速将标有淋巴因子的纸条递到了B细胞手中。 B细胞看了看淋巴因子,说:“主人有危险,紧急行动变身!”随即变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记忆细胞仔细地观察抗原,说:“我是记忆细胞,我一定要牢牢地记住你。” 浆细胞:“我是浆细胞,我的任务是分泌抗体,杀灭抗原。” 抗体:“接下来看我的了。” 吞噬细胞:“让我来清理战场吧。”随即将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沉淀吞噬 处理掉。 2.第二次免疫反应 过了一会,同样的抗原又侵入人体。说:“上次我的兄弟被消灭了,这次我要报仇。” 记忆细胞跑上前去:“看我的超人变身。”增殖和变身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浆细胞大喊:“分泌抗体,杀灭抗原。” 抗体:“又该我们战斗了,看我们的。” 吞噬细胞:“又一场激烈的战斗结束了,又该我来清理战场了。” 将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沉淀吞噬处理掉。

病理学理论指导:移植排斥反应病理

在临床上,肾移植,肝移植,心脏移植等器官移植的外科技术已经成熟,但让外来的移植器官在受者体内永久存活是医学免疫学一大难题,这是由于同种异体组织或器官移植时,受者的免疫系统常对被移植物产生排斥反应。 移植排斥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免疫学现象,除单卵双生外,两个个体具有完全相同的HLA系统的组织配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选择供者和受者配型尽可能接近是异体组织器官移值成功的关键。 移植排斥反应按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不同,可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受体在移植后数分钟至24小时对移植物发生迅速而剧烈的排斥反应称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可发生在移植后数天,也可发生于数月后,慢性排斥反应可发生在数年内。 一、排斥反应的机理 同种异体组织器官移植时,供体和受体间的HLA抗原差异大小,决定着排斥反应严重程度。排斥反应中,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及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均起重要作用。 二、排斥反应的病变 依据排斥反应的形态变化及发病机制,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 1.超急性排斥反应 发生在移植后的几分钟或几小时,其发生与受者已有供者特异性HCA抗体存在,或供者与受者的ABO血型不符有关。移植器官迅速转变为暗红色,并伴有出血坏死,呈花斑状,体积肿大,质地柔软,组织学检查广泛的小血管炎伴血栓形成,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有IgG、IgM和补体存在。 2.急性排斥反应 较常见,未经免疫抑制治疗时,可在数天内发生,经免疫抑制治疗时,可在数月甚至数年后发生,可分为细胞型排斥反应和血管型排斥反应。 细胞型排斥反应:表现为移植器官内,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淋巴多为CD4+或CD8+T细胞。细胞型急性肾移植排斥反应 血管型排斥反应:主要表现为细小动脉的坏死性血管炎。细小动脉的坏死性血管炎3.慢性排斥反应 常是反复急性排斥反应的积累,突出病变是血管内膜纤维化,伴有移植器官的实质细胞萎缩及间质纤维化慢性炎细胞浸润。

移植免疫考试题

第三十四章移植免疫学及检验 Chapter 34 Transplantation Immunity and Immunoassay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移植免疫的有关概念、预防及减轻移植排斥反应的措施;熟悉: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及类型;了解: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 二、教学内容 1。按供者和受者间关系分类,按移植物来源的移植分类。 2。移植排斥反应:移植抗原,排斥反应的类型。 3。预防排斥反应的免疫措施:移植物预处理,组织配型,交叉配型,免疫抑制,免疫耐受。 4.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供者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监测,非供者特异性免疫学指标的监测。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和供受者间高度相关的指标是 A.年龄差距血型配合程度 C.血缘关系; D.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合程度 E.组织特异性抗原配合程度 2.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哪种排斥最严重? A.急性排斥 B.超急排斥 C.亚急性排斥 D.慢性排斥 E.以上均不是 3.超急排斥主要的排斥因素 A.移植物供血不足 B.中性粒细胞浸润 C.ABO血型抗体 D.T DTH细胞 E.抗体增强 4.临床PRA值高的肾移植易产生超急性排斥反应,一般作为可否移植界线的PRA值为 % % %~40% % % 5.在临床开展最多、效果最好的器官移植 A.心脏移植 B. 肝脏移植 C. 脾脏移植 D.肺移植 E.肾脏移植 6.临床对组织配型要求最为严格的器官移植 A.心脏移植 B. 肝脏移植 C. 骨髓移植 D.肺移植 E.肾脏移植 7.临床上进行的器官移植主要是 A. 细胞移植 B. 自体移植 C. 同种同基因移植 D. 异种移植 E. 同种异基因移植 8.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主要见于 A.心脏移植 B. 肝脏移植 C. 骨髓移植 D.肺移植 E.肾脏移植 9.通过激活补体参与移植排斥的主要抗体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10.移植排斥反应主要介导的细胞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NK细胞 E.粒细胞 11.异种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是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细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Ⅰ型超敏反应 E.迟发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 12.肾移植组织配型中,HLA- 位点的相容性对移植后果影响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