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住院患者也随之增多,外科属于高风险的科室,特别是老年外

科病人,因年龄增长导致的器官形态、功能老化的影响,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由于各脏器

的储备功能减低、应激能力差,使其抗病能力降低,轻者出现感染、切口愈合不佳,重者则

出现多器官的功能衰弱,形成病情的错综复杂,严重多变⑴。由于老年人反应迟钝。在外科

护理中还存在着更多的不安全因素,如坠床、跌倒、压疮等危险。围手术期处理就是为病人

手术做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⑵,本文从安全教育、心理护理、易发生意外环节的安全管理、

安全质控管理四个方面来阐述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

1.重视护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中之重,任何疏忽都会给患者和自身带来终身遗憾。安全管理是指

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⑶。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

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灭不安全因素,避

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而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我们坚持预防为主,创造安全的护理活动环境,抓好护理人员的“三基”理论与操作训练,要

求每个护理人员能够自觉履行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进行案例分析、定期组织讨论护理安全问题,提出护理安全操作的具体措施,使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

规范化,做到各项护理安全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的落实。

2.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活动与护理。

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点⑴是记忆力差,反应慢,辨别力迟缓,灵敏度降低,多年形成的行为

习惯导致固执刻板。老年外科多是起病急、疼痛突出,在病人缺少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要承

受病痛折磨,致使病人视手术为“生死关口”,产生恐惧、焦虑比接受其他治疗时更为严重,

甚至“死亡的魔影”会在病人意识中缠绕,求生的欲望,会让病人对医疗人员产生依赖的心理

状态,希望技术高超的医生为其做手术,希望耐心的护士能在手术前后给予精湛的护理,以

减轻手术带来的痛苦。所以我们要及时观察,从关怀和鼓励出发,给予恰当的言语和安慰的

口气,对病人作适当的解释,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专科医师的技术水平以及预后,

使病人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因家庭亲情是无法替代的。

3.抓好易发生意外的重点环节,做好手术前后的安全管理。

3.1 做好夜间安全防范管理

3.1.1 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夜间安全问题,如坠床、跌倒、猝死等,对每位新入院的患者进

行护理风险评估。对有既往史的患者提高风险等级,在床尾挂一条绿色的安全标志,把请护

仪按键放在病人易拿到的地方,以便于病人有事求助时使用,必要时使用床栏和设“小心堕床和跌倒”警示标志,并与病人家属沟通,提出防范措施,予以落实,并详细护理记录。

3.1.2 加强巡视询问其所需。老年人大部分有夜尿,起床时体力困难或晚上走往卫生间太

匆忙,频繁的夜尿容易跌倒。所以对反应迟钝、有体位性低血压或用安眠药的老年人及高龄

老人,嘱其夜间尽量不要上厕所⑷。故床边准备好便器,如必须下床或上厕所,一定要有人

陪伴。保证地面没有障碍物,晚上使用地灯或者床头灯照明。

3.1.3 注重观察病情。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的下降,常患有各种疾病,研究表明6~12

点时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的高发时间,此时血压最高,容易猝死⑸。所以需要提醒患

者这一期间避免体育锻炼。对白天有诱因发生的患者,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夜间也应

加强对病情的观察。患者的不适主诉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观察脉搏、心率。一旦发生,及

时发现,及时抢救,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2 加强患者自身安全管理的宣传

老年人往往不服老,高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出于不愿意麻烦别人的心理,喜欢自己动手,对这样的老人要做好说服工作,让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及时阻

止不安全的行为

3.3 预防并发症的管理

3.3.1预估患者对手术耐受力

手术前要对病人的全身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查出可能影响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包括心

理和营养状态,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以及免疫系统等,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⑵。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在术前予以纠正,术中和术后加以预防。

3.3.2对有吸烟史者应在术前2-3周必须戒烟。

3.3.3肺炎的预防

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应鼓励其做呼吸运动的训练,可增加肺通气量和提

高排痰能力。术后由于切口疼痛,限制了病人咳嗽,要指导和鼓励病人做出有效咳嗽,定时

翻身,必要时叩背,助于痰液咳出,预防肺炎。

3.3.4口腔炎、腮腺炎的预防⑴

术后老人的机体抵抗能力相对减弱,易于并发各种感染。口腔是细菌易于积聚的地方,老年

人牙齿脱落、松动的多见,为病灶村北的条件,从而产发齿龈炎、腮腺炎。因此术后的口腔

护理极为重要,对卧床、禁食病人,要定时用盐水擦洗、洗漱,可清除口臭,改变细菌生存

条件,预防感染。

3.3.5压疮的预防

老年人血运缓慢,皮肤营养差,由于骨突出部位受压,已出现皮肤破损或压疮,故要1~2

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必要时用50%酒精揉摸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保持床褥平整,清洁,使病人感觉安全,舒适。

3.3.6预防切口裂开

老年人的细胞老化引起核酸和酶的功能退化,影响蛋白质合成,易造成切口愈合缓慢,如遇

咳嗽、用力大便等使腹压增高的动作,就更易出现切口裂开。所以当咳嗽时指导患者用双手

按压切口,避免震动引起的疼痛或缝线断裂;待肠胃功能恢复后,进食从清淡流食开始,逐

渐过渡半流质→普食,以少食多餐为宜,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富营养化易消化饮食,以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利于机体康复,促进切口愈合。

3.4术后管道的护理

根据手术方式往往术后留置各种管道,我们经常要检查放置的引流管有无脱落、阻塞、扭曲

等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其引流效能,防止脱落,引流袋置低位引流,防止逆行感染,并应记录、观察引流物的量和颜色。

3.5做好抢救物品的管理

老年人多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应激能力差,在经受手术打击的情况下,可使不稳定的内环境

出现转化,病情很易发生变化,故要做好抢救物品的管理,做到专人、定点定量放置、标签

醒目、定期检查维修,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便于应及时使用,确保病人及时得到抢救。

4加强安全质控管理

安全护理不但是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理道德的基本要求,要求护士随时用这种高度的责

任感,指导一切护理活动。建立护理安全监督机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或随机检查,利

用下病房巡视治疗护理接触患者机会,随时随地检查,耐心听取病人主诉,满足病人的合理

需要,同时了解护理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分析,及时解决,及时总

结经验教训。安全护理防范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形成过程,鼓励和培养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倡导护士在频繁工作中互相提醒、相互监督,对各项工作多一次关注,多问一句,唤起有意

注意;对病人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温暖的微笑,一道关心的目光到细心的观察,周到的服务,无不体现对老年病人的关爱,从各个方面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学增主编.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18-221

[2]吴在德,吴肈汉主编.外科学.第6版,2005:137

[3]史自强,马水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4]彭成亮,周玉洁.住院老年患者的安全问题.使用全科医学,2005,(2):142

[5]那开宪,刘风奎.冠心病猝死病发时间规律.中国急救医学.1991,11(1):41

[6]席淑华,周立,张晓萍.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控制网络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4,29(3):196-19,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是目前医疗行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制度。手术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行为,而围手术期管理正是为了避免手术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而设定的管理制度。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的相关内容。 一、的目的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手术是一项涉及到生命安全的医疗行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设立的初衷就是要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同时,也针对手术后的恢复和治疗,确保患者能够快速恢复并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二、围手术期管理的内容 围手术期管理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的管理以及术后的护理和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术前准备

在手术进行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病史询问,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相关的病史信息。同时,医生还需 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化验,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术。在术前准备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手术的操作流程进行详细的安排 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手术过程中的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护和管理,确保 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必要的安全措施。具体包括: (1)手术室的准备:手术室需要进行全面的消毒和准备,确 保环境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2)麻醉管理:对于需要麻醉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 麻醉评估和麻醉方案制定,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手术监护: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护,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手术区域的消毒和隔离等措施,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3、术后的护理 在手术结束后,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护理和管理,确保患者能够快速恢复并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具体包括: (1)术后的监测:在手术结束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测,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病情的观察,确保患者能够快速恢复。 (2)护理管理:在术后的护理管理中,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和管理,包括伤口的处理、药物治疗等,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恢复。 三、的重要性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住院患者也随之增多,外科属于高风险的科室,特别是老年外 科病人,因年龄增长导致的器官形态、功能老化的影响,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由于各脏器 的储备功能减低、应激能力差,使其抗病能力降低,轻者出现感染、切口愈合不佳,重者则 出现多器官的功能衰弱,形成病情的错综复杂,严重多变⑴。由于老年人反应迟钝。在外科 护理中还存在着更多的不安全因素,如坠床、跌倒、压疮等危险。围手术期处理就是为病人 手术做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⑵,本文从安全教育、心理护理、易发生意外环节的安全管理、 安全质控管理四个方面来阐述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 1.重视护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中之重,任何疏忽都会给患者和自身带来终身遗憾。安全管理是指 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⑶。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 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灭不安全因素,避 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而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我们坚持预防为主,创造安全的护理活动环境,抓好护理人员的“三基”理论与操作训练,要 求每个护理人员能够自觉履行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进行案例分析、定期组织讨论护理安全问题,提出护理安全操作的具体措施,使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 规范化,做到各项护理安全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的落实。 2.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活动与护理。 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点⑴是记忆力差,反应慢,辨别力迟缓,灵敏度降低,多年形成的行为 习惯导致固执刻板。老年外科多是起病急、疼痛突出,在病人缺少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要承 受病痛折磨,致使病人视手术为“生死关口”,产生恐惧、焦虑比接受其他治疗时更为严重, 甚至“死亡的魔影”会在病人意识中缠绕,求生的欲望,会让病人对医疗人员产生依赖的心理 状态,希望技术高超的医生为其做手术,希望耐心的护士能在手术前后给予精湛的护理,以 减轻手术带来的痛苦。所以我们要及时观察,从关怀和鼓励出发,给予恰当的言语和安慰的 口气,对病人作适当的解释,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专科医师的技术水平以及预后, 使病人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因家庭亲情是无法替代的。 3.抓好易发生意外的重点环节,做好手术前后的安全管理。 3.1 做好夜间安全防范管理 3.1.1 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夜间安全问题,如坠床、跌倒、猝死等,对每位新入院的患者进 行护理风险评估。对有既往史的患者提高风险等级,在床尾挂一条绿色的安全标志,把请护 仪按键放在病人易拿到的地方,以便于病人有事求助时使用,必要时使用床栏和设“小心堕床和跌倒”警示标志,并与病人家属沟通,提出防范措施,予以落实,并详细护理记录。 3.1.2 加强巡视询问其所需。老年人大部分有夜尿,起床时体力困难或晚上走往卫生间太 匆忙,频繁的夜尿容易跌倒。所以对反应迟钝、有体位性低血压或用安眠药的老年人及高龄 老人,嘱其夜间尽量不要上厕所⑷。故床边准备好便器,如必须下床或上厕所,一定要有人 陪伴。保证地面没有障碍物,晚上使用地灯或者床头灯照明。 3.1.3 注重观察病情。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的下降,常患有各种疾病,研究表明6~12 点时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的高发时间,此时血压最高,容易猝死⑸。所以需要提醒患 者这一期间避免体育锻炼。对白天有诱因发生的患者,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夜间也应 加强对病情的观察。患者的不适主诉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观察脉搏、心率。一旦发生,及 时发现,及时抢救,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2 加强患者自身安全管理的宣传

关于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关于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患者因为身体机能逐渐退化,患有多种慢性病,抵抗力下 降等原因,围手术期护理是很重要的一环。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老 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相关知识。 一、围手术期前的准备 老年患者因为年龄大、体弱多病,对手术前的准备要求高一些。围手术期前的准备包括: 1. 健康状况评估 对于老年患者,医生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了 解其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确定手术方案和手术风险。 2. 术前准备 老年患者的身体比较脆弱,手术前需要进行各种检查,了解身 体机能和病情,作出相应的处理。同时需要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如禁食、禁水等。 3. 药物处理 老年患者通常患有多种疾病,因此需要对其使用的药物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二、围手术期的护理 1. 术后观察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手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 发症,如感染、出血、血压升高或下降等。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 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 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手术后需要注意饮食,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方 案有助于促进康复。同时需要避免过食、overnight等。 3. 神经系统护理 老年患者手术后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认知障碍、失忆、失眠等。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细心的康复护理,让患者恢复正 常的神经系统功能。 4. 营养护理 老年患者手术后需要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的饮食配合适当 的营养补充剂,有助于加速伤口愈合,提高免疫力。 5. 活动护理 老年患者手术后需要适量的康复运动,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肌肉活力恢复,加速康复。 三、围手术期后的护理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后需要密切观察,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 发现问题并处理。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睡眠护理

老年患者外科手术中围手术期术前评估护理-术中管理和术后护理措施

老年患者外科手术中围手术期术前评估护理,术中管理和术后护理措施由于生理功能下降、器官衰竭,老年患者常伴有慢性疾病、老年综合征等临床问题,因此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临床问题,例如患者的术前状态,手术风险,以及术后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并通过跨学科团队的参与进行综合评估,提供全面、个体化的持续护理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1.术前评估及护理对策 1.1.一般健康评估。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抗压能力有所下降。因此,老年患者的术前评估必不可少。一般健康状况的评估内容包括表现状况、营养状况和虚弱。最重要的指标是表现状况。 1.1.1表现状况评估。表现状况即:通过患者的体力来确定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和对治疗的耐受性。 1.1.2营养状况评估。老年人营养不良往往会导致手术耐受性下降,增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老年患者应根据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术前营养评估。 1.1.3虚弱评估。虚弱是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减弱的一种特殊状态,表现为生理机能下降导致的脆弱性增加和应激能力下降。 1.2.精神状态评估 1.2.1认知功能评估。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增加。术前有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因此,应重视老年患者术前认知功能的评估。

1.2.2焦虑/抑郁评估。术前焦虑/抑郁可导致术后疼痛加重、认知障碍、并发症增加和死亡,还与术后长期生活质量下降有关。因此,有必要在术前评估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非精神科医生可以根据焦虑和抑郁量表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对于有问题的患者,要积极采取相关干预措施。 1.2.3谵妄评估。谵妄是一种急性暂时性脑功能障碍,以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水平改变和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常见于老年患者。谵妄通常会导致一系列不良临床结果,包括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康复延迟、身体和认知功能下降,甚至死亡 1.3.伴发基础疾病的术前准备 1.3.1心血管疾病护理心血管事件是最危险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急诊手术和大中型手术操作容易诱发和加重各种心脏事件。术前心电图提示有心绞痛或心肌供血不足的患者应使用极化液体治疗一周以上,并酌情使用血管扩张剂。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血压接近正常范围。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应使用利多卡因、美西律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并遵从改善冠状动脉灌注和增加心肌供氧的治疗。 1.3.2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手术前至少2周应禁烟,急性和慢性肺部感染必须彻底控制。患者应接受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并在手术前3-5天进行体位引流,以将痰量限制在最低水平,应该练习深呼吸和咳嗽,并接受胸部治疗以改善肺部通气。 1.3.3脑血管疾病护理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外周血管疾病、高血压、房颤、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手术类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卒中发生率最高)。

提高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水平减少手术风险

提高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水平减少手术风 险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已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然而,手术带来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为了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管 理水平,减少手术风险,医疗机构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术前准备、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管理等方面。 1.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是保证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首先,医疗机 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检查制度,确保手术前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其次,术前必须充分沟通,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十分重要,医生需 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目的、风险和后果,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了解 和信任。此外,患者的病史、手术风险评估结果等资料也应进行充分 记录。 2. 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是术前、术中和术后全过程的护理保证,其目的是减 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在术前,护士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 为手术准备好所需材料和器械,并确保手术间的清洁和准备工作。术中,护士需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及时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与医生 保持沟通,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护士需要及时为患者提供舒 适的环境和疼痛的缓解,观察手术切口的恢复情况。 3. 术后管理

术后管理是保证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术后,医护人员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同时,要加 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告知患者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处 理方法,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为了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手术风险,医疗机构 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制度,规范手术流程,减少手术的风险。 (2)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技术和操作水平。 (3)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为手术提供更精确、更安全的 条件。 (4)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排解紧张情绪,增加手术的 成功率。 (5)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 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 总之,提高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水平,减少手术风险是一项重要 的工作。通过术前准备、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有 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质量。医疗机 构应不断加强管理水平,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技能水平,为患者提 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手术服务。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一)术前安全管理 1、术前准备:病房护士按医嘱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指导患者饮食、呼吸功能、肢体功能、体位、床上排泄的训练,并进行心理疏导。做好身份标识,配合医师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 2、术前访视:除急诊手术外,手术室护士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手术流程等,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并根据访视情况制定手术护理计划,遇有特殊情况须及时向护士长报告。 3、术前患者交接:手术室护士须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进行患者身份核查,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杜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4、术前物品准备:手术室根据手术类别,准备手术器械、设备、药品等,并保证其处于安全使用状态。 5、人员准备:手术室护士长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手术风险和难易程度,合理安排人员,保证安全。 6、手术间安排:手术室护士须按照手术切口种类安排手术间,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手术时间,保证手术间合适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度。 (二)术中安全管理 1、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核对确认患者身份,填写《手术安全核查单》。 2、严格执行手术物品清点流程,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后、术毕共同查对手术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数目无误并准确记录,术中如有添加及时记录。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预防医院感染。术中所用无菌物品及植入物标签规范粘贴于手术清点单。 4、认真执行手术患者体位管理技术规范,正确安置患者的麻醉、手术体位,

防止压疮和神经损伤,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正确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坠床或坠车。 5、认真核对术中使用药物、血液制品,防止用药、输血错误。严格执行《手术标本管理制度及送检流程》,严防手术标本错误及丢失。 6、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完整书写护理记录。 (三)术后安全管理 1、手术器械:分类放入回收转运容器,填写交接单,由专人与供应室清点交接,按照规范清洗、消毒、灭菌后发放给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严格执行《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2、布类敷料:打包放入专用回收转运容器中,由洗衣房收回进行清洗、消毒,送供应室打包、灭菌后发放。 3、术后环境:按手术室管理规范进行清洁、消毒,连台手术环境消毒须符合规定并进行登记。 4、术后复苏:根据患者手术和麻醉方式,采取适当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和麻醉恢复过程,确保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5、术后患者转运: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人员护送患者返回病房或监护室,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运送途中注意安全,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通畅、牢固。 6、术后护理:病区护士须严格执行手术患者用药、输血以及预防感染相关制度及流程。按照术后护理常规采取正确卧位,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静脉通路、伤口敷料、引流等,根据需要给予床档保护和保护性约束,协助床上翻身、叩背,预防术后并发症,并做好记录。 7、术后康复训练:病区护士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饮食,给予术后康复训练指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八)术后随访:手术室护士须在患者术后1-3 天,对患者进行术后访视,了解患者术后康复、切口愈合情况,征求患者意见等,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工作,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是临床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等各个环节。良好的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首先,病人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心电图、胸部CT等常规检查。医生需要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确定手术方案,并充分告知患者手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其次,围手术期的休息和饮食也非常重要。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保证身体充满能量。在饮食方面,应该遵守术前饮食的规定,以免术中出现呕吐或其他消化问题。 手术中是最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因为手术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最大。手术中首先需要保证手术区域的消毒工作,护士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手术污染。其次,需要监测麻醉效果及器械的运行状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如出血过多、心跳异常等,需要立即通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手术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手术区域的保温、通风、湿度等条件,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

手术后是恢复期,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护理。首先,需要加强患者的营养补给,以促进伤口愈合和病人康复。其次,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另外,还需要对伤口进行处理和换药,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的实施,医务人员之间的密切协作是非常必要的。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和护士进行沟通,明确手术的步骤和细节。在手术中,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各项工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手术后,医生和护士需要一起制定患者的恢复计划和后续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对于手术的成败及病人的康复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积极配合,并不断完善和改进,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为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确保术中患者安全及术后康复,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规范和制度。 一、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 (一)术前安全管理规范 1、手术医生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掌握手术指针、及时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择期手术通知单须于手术前一天上午10∶0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手术通知单术前30分钟送至手术室,并标明“急”字,以利于手术室合理安排手术。 2、病房护士应做好皮肤准备:备皮一般在术前一天进行,范围需要大于预定的切口范围,避免损伤皮肤。 3、胃肠道准备:①禁食禁饮: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小时开始禁止饮水。肠道手术前3天起进少渣饮食,术前1天改流食。②灌肠:除急诊手术病人严禁灌肠外,普通病人于术前晚常规用0.1%~0.2%肥皂水灌肠一次或使用开赛露,肠道手术时需清洁肠腔。③放置胃管或肠管,一般在术日晨放置。④排便练习。 4、呼吸道准备:主要措施是戒烟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训练。 5、根据医嘱留置尿管。 6、指导、帮助病人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做好手术的心理准备。 7、术前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注意有无异常。取下发夹,假牙及身上饰品等。 8、准备术中特殊用药、X-线光片等,与手术室护士认真进行交、接。 9、手术室护士术前一天到病房作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参加手术的人员及安全告知等,并

填写护理访视记录。特殊情况报告护士长。 10、手术室护士根据普通、特殊手术要求准备、检查手术用物、设备、药品等,保证其安全、适用状态。 11、手术室护士须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配合医师、麻师三方进行核查,准确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12、手术室与病房交、接的护士认真填写《病区与手术室病人交接登记本》,杜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13、护士长按照手术切口种类合理安排手术间。依据手术专科、风险性和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手术护士。 (二)术中安全管理规范 1、手术护士配合医师、麻师三方进行术中病人核查,准确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风险评估表》和《手术清点单》。 2、严格执行《手术患者体位管理制度》,正确安置病人的麻醉、手术体位,防止压疮和神经损伤。 3、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口头医嘱执行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院感管理制度》等。 4、严格实施安全防范措施,正确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坠床。正确使用电极片,防止电灼伤。正确使用防褥垫,预防压疮等。 5、术中所用无菌物品及植入物标签、灭菌指示卡均应规范粘贴于手术清点单背面。 6、规范使用预防性抗菌药:术前30分钟至2小时进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须追加使用抗菌药。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一、术前护理 (一)评估及告知:评估患者病情及护理相关风险,进行心理指导,告知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二)特殊检查:对此类患者做好健康指导,有观察记录。 (三)术前准备:依据医嘱落实术前准备。 (四)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需要访视患者,评估患者病情及手术安全风险,介绍手术相关事项,做好心理支持,有记录。 (五)手术当日,病房护士与手术室人员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做好患者、病历、药物等交接并记录。 (六)手术室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做好手术安排。器械护士根据手术方式和手术要求做好器械、物品、敷料、植入物等准备,与巡回护士共同核查无菌物品灭菌标识,确保正确无误,并记录。 二、术中护理 (一)患者入手术间,对照病历、患者腕带再次核查患者信息、手术部位及标识,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规范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安置胃管、尿管等。 (二)根据手术恰当安置手术体位,正确约束,评估压疮、管道、电刀使用等危险因素,落实预防措施,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做好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

前、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的核查,确保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正确无误,并及时规范记录。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娴熟配合手术。 (五)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入量、出血、受压部位及静脉通道情况,遵医嘱正确及时实施输血、用药等治疗,做好术中保暖、压疮预防等安全护理,并记录。 (六)清点并记录手术中添加的物品及器械,器械材料合格标识张贴规范。 (七)正确处理手术标本,规范标识,术后及时送检,做好记录。 三、术后护理 (一)评估及交接:手术结束后评估患者病情,巡回护士、麻醉医师等护送患者到PACU/ICU/病房,与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病情、术中情况、用药、输血、引流管、皮肤及物品等交接,记录并双签名。病区护士根据评估情况制定术后护理计划。 (二)正确安置患者体位,妥善固定各种管道,标识清楚,保持引流通畅。 (三)遵医嘱正确实施药物等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及治疗反应。 (四)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正确及时处理。 (五)动态评估患者病情、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及压疮、跌倒、导管脱落等安全风险,采取防范措施,防范不良事件,预防并发

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安全和风险管理

医疗服务具有专业性、复杂性、相互依赖性、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在手术治疗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由于手术治疗对于病人不可避免的损伤和较高的风险,手术患者的安全问题倍受关注. 一、安全与风险 (一)相关名词解释 在进行安全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学习前,先对有关名词进行解释: 1。风险:实际情况与预期的结果向不好的方向偏离,有可能导致损失或者伤害,是无法把握和不能确定的. 2. 病人安全: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必要措施来避免或者预防病人在诊疗过程中的不良结果或者意外伤害,包括预防错误、偏差与意外。 3. 围手术期:指手术病人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为围手术期。 围手术期病人的风险是多环节、多方面的,是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围手术期的风险进行必要的防范。 (二)风险防范要求 风险防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目标,与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2. 护理人员必须遵循护理工作安全要求,以病人安全为中心,把握住院病人围手术期各个环节,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3。在护理操作中,要将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始终贯彻在护理各项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中.

4. 护士要主动加强与病人的沟通,积极参预科室管理和做好病人的安全教育,贯彻一切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三)国际病人安全目标 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在国际病人安全目标中提到以下 6 项安全: 1. 正确确认病人身份; 2。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交流; 3。促进高危性药物的安全管理; 4。保证正确的病人、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操作/手术; 5。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6. 降低病人跌倒/坠床导致伤害的风险。 (四) 2022-2022 年版中国医院协会(CHA )患者安全目标 2022- 2022 年版中国医院协会将患者的安全目标制定为十个标准,在国际病人安全标准的基础上细化了相应的条款: 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 提高用药安全。 3。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4。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5。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6. 建立临床实验室“危(wei)险值”报告制度。 7.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8.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最新版)医院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是指自确定手术开始至手术后机体功能基本恢复的一段时期,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 一、术前安全管理 (一)需要手术的患者,医师按照手术适应证要求,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综合评估。准备输血的患者,检查血型及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类型(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 (二)手术前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须亲自查看患者,掌握患者的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和麻醉方式。肿瘤手术应以病理诊断为决定手术方式的依据。 (三)根据手术分级和患者病情,确定参加术前讨论的人员及内容。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需有手术医师参加。讨论内容包括患者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临床诊断、拟施行的手术方式、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等。对术前讨论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并记录在病历中。 重大手术、特殊患者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由科主任主持术前讨论,制订手术方案。依照手术分级管理要求确定有相关手术资质的医师,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资质授权的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担任手术医师,并上报医疗管理部门备案。, (四)为每位手术患者制订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手术治疗计划记录于病历的术前小结中,包括术前诊断、拟施行的手术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根据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进行手术前的各项准备。 (五)手术医师应在术前履行手术告知义务,向患者及家属、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患者病情、手术指征、手术风险、麻醉风险、可能的并发症、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自付费项目及其他可供选择的诊疗方法等,征得同意并由患者或授权委托人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根据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需要调整手术方式的,手术前向患者直系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征得患方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手术前向患者、直系亲属、授权委托人说明使用血液与血液制品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其他可选择方法等,征得患方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履行手术知情同意应在术前24小时内完成。知情同意书应由手术医师先签署,然后由患者或直系亲属、授权委托人签署。遇紧急手术或急救患者不能签字,患者家属或授权委托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 (六)通过病房护士和手术室护士的交接、腕带识别等方式,准确核对患者的身份、拟行手术和手术部位,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 (七)对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一、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 (一)术前安全管理 1、手术医生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时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除急诊手术可当天送手术通知单或电话通知手术室外,择期手术应提前1-3天与手术室电脑预约。 2、病房护士按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3、术前访视:除急诊急救手术外,手术室麻醉师及护士应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区作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参加手术的人员、进行麻醉风险及安全告知等,并认真填写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和手术室护理访视记录(在患者的护理记录单上进行记录)。特殊情况须及时与主管医生或手术科室主任或护士长联系,并及时向麻醉科主任或手术室护士长汇报。 4、术前物品准备:麻醉科、手术室须根据日常手术开展的种类,准备手术用物、设备、药品等,并保证其随时处于安全适用状态。特殊手术,应按手术通知单提前作好准备。 5、人员准备:手术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须严格执行依法执业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合理安排参加手术人员。 6、手术间的安排:手术室护士须按照手术切口种类安排手术间,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手术时间顺序。根据季节、环境温度,调节手术间温湿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防止患者着凉。 7、麻醉科、手术室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认真落实手术病人身份核查措施,认真填写《病区与手术室病人交接登记本》,严格杜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的执行情况。 (二)术中安全管理 1、参加手术人员须认真实施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程序,认真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准确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手术安全核查表》和《手术清点单》。 2、严格执行《手术患者体位管理制度》,正确安置病人的麻醉、手术体位,防止压疮和神经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 规定和制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为切实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手术管理,根据《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卫生部、湖北省卫生厅有关医疗规章制度,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术前管理: 1. 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1V、梅毒抗体)。 2. 手术前质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 3. 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处备案。 4. 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处备案。 5. 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

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6. 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二)手术当日管理: 1. 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 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 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3. 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 4. 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 5. 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处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6. 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效期,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7. 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质量管理

遂川县人民医院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质量管理规范 护理部 2016年12月

目录 1、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2、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及应急预 案 3、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评估表 4、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一、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㈠、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3.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手术前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 5.遵医嘱进行术前药物皮试、配血、备皮等。 6.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 7.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防止或减轻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8.保持病室干净整洁、空气新鲜,减少噪音,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9.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适应排便方式的改变。 10.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 11.术前一日通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离开病房,等待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的术前签字和手术室护士的访视。 12.术前一日患者因手术紧张而睡眠不佳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

13.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前晚8时加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有体温发热或女患者月经来潮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14.嘱患者夜间零时开始禁食水。 手术当日护理 1.术日晨协助患者更衣,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交给家属保管,带腕带。 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与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按手术交接单做好交接。 4.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安全核查和消毒隔离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严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术后护理 1.做好术后护理评估,内容: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生命体征情况;疼痛及症状管理、切口引流情况;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安全管理。 2.向医师及麻醉师了解手术中病人的情况。 3.术后病人的搬移:尽量平稳,减少振动,注意保护伤口、引流管、输液管,防止滑脱或受污染。 4.卧位:麻醉未清醒者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需平卧6小时,当病人麻醉恢复,血压平稳,腹部手术后一般可取半卧位,头颈部及胸部手术后取半卧位或坐位。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大全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大全 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病人安全。同时应及时报告麻醉医师、护士等团队成员,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5、手术结束后,术者应填写手术记录单,详细记录手术 过程和手术结果,并在病历中注明手术结束时间。同时,应将手术标本送至病理科检查,并在病历中注明送检情况。 6、手术室内所有医疗废弃物应分类收集,按规定进行处理。 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手术风险,制定相应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措施,保障病人安全。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病人年龄、基础疾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等因素。评估结果应及时记录在病历中,并在手术前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进行告知,征得其同意。 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核对手术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关键信息,防止手术差错和意外发生。核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

床号、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核查应在手术开始前进行,由手术团队成员共同完成,记录在手术记录单中。 四、___手术分级管理规范 为规范手术管理,保障病人安全,___制定了手术分级管 理规范。根据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由不同职称的医师执行。同时,对于重大手术、致残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要进行术前讨论,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确保手术安全。 五、手术患者识别标识制度 手术患者识别标识制度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手术患者身份准确无误,防止手术差错和意外发生。制度要求在手术前将患者的身份信息标识在腕带上,并在手术部位进行标记。标识和标记应准确无误,避免混淆和错误。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我院建立了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二、手术风险评估应在手术前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部位等因素。评估结果应作为手术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应及时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告知手术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便患者和家属做出知情同意决策。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规定大全

临床医师学习材料汇编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汇编 医务科 二0一三年十月 目录 一、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四、于都县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 五、手术患者识别标识制度 一、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一术前管理: 1、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主刀医师应作出对原发病及并存病的正确、完整的术前诊断,以及手术风险的评估; 2、手术前一天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并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

人授权代理人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等;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报告医务科,并在病历详细记录; 3、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手术二级以上,含二级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致残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必要时邀请麻醉、护理等人员参加,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科审批; 4、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科审批; 5、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 6、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二手术当日管理: 1、医护人员要认真履行手术核查制度,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 2、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3、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术中所有医务人员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工作,不能闲谈与病情、手术无关的话题,不能使用私人通讯工具; 4、手术过程中如有意外发生或遇有疑难问题时,主刀医师必须当机立断,控制危情,必要时立即请上级医师到场解决,或邀请术中紧急会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