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洪一乡革命斗争史
江西九江红色革命故事5分钟

江西九江红色革命故事5分钟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一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史上都有着显赫地位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实践中提出的。
然而,您可能不会想到,这一创造性的游击战争理论的提出,竟来自“山大王”的启示。
清末民初至革命根据地建立前,井冈山曾是土匪出没之处、绿林栖身之地。
1912年12月,驻湖南的粤军连长朱孔阳因不满上司克扣军饷,曾率部进入到井冈山做起了“山大王”,成为井冈山有名的一支绿林武装。
为对付官军的进剿,朱孔阳利用熟悉地形环境等有利条件,机动灵活地在莽莽群山中与官军周旋,使官军疲于奔命,对他奈何不得。
他有一句对付围剿的名言:“不需能打仗,只要会打圈。
”廖廖数语,蕴藏着极其朴素的游击战术道理。
井冈山根据地初创时期,敌强我弱,四面白色恐怖。
为了战胜强敌,扩大并巩固革命根据地,红军迫切需要制定一套适应对敌作战的战略战术。
为此,兼收并蓄的毛泽东注意从过去井冈山绿林武装的游击战术中吸取营养,学习优长,为我所用。
1927年12月,他对攻打茶陵的部队说:“战无常法,要善于根据敌我情况,在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原则下,抛掉旧的一套,来个战术思想的大转变。
”他还告诉大家:“从前,井冈山有个‘山大王’,叫朱聋子(朱孔阳绰号),和官兵打了多年交道,总结的‘打圈圈’是个好经验。
当然,土匪‘打圈圈’是消极的。
我们工农革命军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
打圈是为了避实击虚,歼灭敌人,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总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蚀本不干,这就是我们的战术原则。
”1928年5月,朱毛两军会师后,湘赣两省敌军向井冈山发动了第一次联合“会剿”。
红四军主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南下黄坳,直奔五斗江,迂回拿山,第一次攻克永新县城。
几天后,毛泽东召开干部会议,会上他广引古今中外战例,结合红军这次战法,再次谈到了战术问题,并首次正式提出了“十六字诀”,他说:“白军强大,红军弱小,我们以弱斗强,只能采用游击战术。
江西红色记忆

4
江西红色记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发生于1927年10月。在井 冈山,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井冈山位于吉安市,根据地的许多遗址如茨坪、大小五井、黄洋界等都保存完好,供游人 参观
中央苏区
2024/7/4
20XX
江西红色记忆
江西红色记忆 2024/7/4
目录
2
江西红色记忆
江西,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 文化遗产,其中红色文化是江西最重要的文 化之一。红色文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 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特殊历 史意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形态。 它包括了众多具有鲜明红色主题和丰富红色 元素的革命历史、革命文化、革命事迹和革 命精神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2024/7/4
7
江西红色记忆
该纪念塔位于南昌市中山路与象山路的交叉口,原为南昌火车站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以纪 念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塔的底部为八一南昌起义大型纪念馆,展示了八一南昌起义的背 景、历程、领导人和著名战役。而塔身则呈现出挺拔向上的英姿,高耸入云。这座塔不仅 是对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贡献的赞誉,也是对革命烈士英勇斗争的崇高敬意
方志敏纪念馆
2024/7/4
8
江西红色记忆
方志敏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 家、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方志敏而建立的
该馆位于南昌市湾里区罗亭镇老湾村燕子窠
馆内展示了方志敏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的大量图片、文字和实物资料等
纪念馆也收集、展示了一些有关方志敏及其战友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文物和资料等
典型供水工程案例(肇陈)

瑞昌市肇陈镇农饮集中供水工程典型供水工程案例1概述肇陈镇农饮集中供水工程位于瑞昌市西部边陲肇陈镇华坊村距市区56公里,供水范围为肇陈镇的八门村、万泉村、大林、建坪村、大禾塘村、华坊村等及农村中小学校,供水受益居民人口11800人,师生人数1241人。
本工程取水水源为位于水锻一库,水锻一库水质较好,因此可以作为该项目的水源。
该工程设计供水规模为2300m3/d。
主要建设内容为取水工程、输水工程、净水工程和配水工程等。
取水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潜水泵,输水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DN250mm的钢管,净水工程为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重力式无阀滤池、清水池,配水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铺设配水管道。
本项目总投资1030万元,工程建成后可以受益人口11800万人,新增供水人口3300万人。
2 工程概况2.1自然地理肇陈镇位于瑞昌市西部边陲,东界花园乡,南接乐园乡,北与洪一乡以石岭为界:西与湖北省阳新县洋港镇隔河相望,总面积54平方公里,镇境周围有横岭山:南有大山,西有大阳山,北有石山岭,形成中间一大盆地,聚居全镇80%的居民,地势海拔东高西低,三条小河均往西流,汇入八门河,经阳新富池入长江。
辖肇祥社区,八门、万泉、大林、建坪、大禾塘、华坊等6个行政村,一个林场,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万余人。
耕地面积1万余亩,山场面积4.3万余亩,山林面积1.7万余亩。
尽管肇陈距市区近60公里,镇却是“三肇线”、“肇乐线”、“肇洋线”、“肇洪线”四线的交接点,已形成以集镇为中心,辐射周边的镇村公路交通网。
当前肇陈建有苎麻、香椿、小山竹和特种水产四大基地,即以大林、万泉为主的5000亩优质苎麻基地,以麻廉山、大禾塘为主的3000亩香椿、杜仲基地,以大禾塘、水锻为主的5000亩小山竹基地,以水锻二库和水段一库、八门柯发明水产场为主的500亩特种水产基地。
肇陈镇作为瑞昌市三个边贸重镇之一,近年来,边贸经济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依托煤炭、大理石、木材、小山竹等丰富的资源,采煤业、竹木加工业、制砖业、大理石采掘加工业日益壮大;凭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民间流通组织日渐增多、强大,订单农业比例逐步增大。
岷山惨案发生前后

岷山惨案发生前后作者:桂孝树来源:《老友》2018年第05期岷山金盘村位于江西省九江县(今九江市柴桑区)西南,与德安、瑞昌毗邻,这里是赣北游击队的诞生地,是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领导赣北人民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和粉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据点,也是以岷山为中心包括九江、德安、瑞昌、星子、永修五县的革命根据地。
1927年8月1日,南昌八一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同年10月,参加星子暴动的部分队员在时任江西省委秘书的林修杰(与周恩来、陈毅同期留学法国)和徐上达、沈剑华等同志的率领下,辗转来到岷山,和正在这里开展工作的辛忠荩等同志会合,之后又转到了岷山最高峰金盆寺。
在金盆寺这座千年古刹内,林修杰主持召开了九江、德安、瑞昌、星子四县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以岷山为中心,逐渐向四周发展,开拓游击区域。
由于消息泄露,九江、德安、瑞昌反动组织联合纠集千余人,对金盆寺进行“围剿”,聚集在岷山的暴动队员凭借险要的地形,居高临下,接连打败了敌人数次围攻。
战斗进行了一天,由于寡不敌众,夜晚与会同志和暴动队员随即撤出了岷山。
第二天清晨,敌人重新拼凑力量,结果扑了个空,气急败坏的敌人点起一把火,金盆寺这座千年古刹化为了灰烬。
10月下旬,根据省委指示,赣北特委成立,富有军事经验的黄埔二期毕业生张源健被派来赣北组建赣北红军游击队。
12月26日,在岷山小阳朱家垅,赣北红军游击队正式成立,张源健任队长,李凌云为党代表,从此,赣北历史上第一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武装建立了。
它的建立,為扩大赣北武装斗争和红色区域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各县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从1927年12月赣北游击队的成立到1930年年初,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赣北红军游击队发展到800多人600余支枪。
红军游击队在斗争中成长壮大,开创了岷山根据地斗争的新局面。
1930年7月至12月,赣北红军游击队先后两次向中央红军输送骨干力量,第一批骨干300余人被编入红十五军第三团,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第二批连同家属1200余人,顶着漫天大雪,从金盘村经瑞昌九源北上湖北阳新,与湘、鄂、赣省红军会合,被改编为红三军第七、八团,不久第八团被扩编为红军第三师。
江西省的红色文化作文1000字

江西省的红色文化作文10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江西省的红色文化作文1000字篇1几十年前,粟裕将军在我们婺城区的银坑村扎根三年,留下了一段红色传奇。
今日,研学的我们再度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再续这红色的经典传奇!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校车绕着河流,顺着山势,在山中盘旋而上。
一路,我们仰望山顶,美得让我炫目的是那紧紧依偎着山顶,仿佛触手可及的蓝天。
不知不觉中,在各式各样叫不出名字的山花散发出馥郁的的香气中,身着红军服的我们已经步入了银坑村。
走了没多久,大家便在大礼堂前停了下来。
这是一座白墙黑瓦的房子,身上充满了岁月的印记,古朴的气息散发出来,使人感到有一种神圣而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庄严感。
礼堂的大门正中写着“工农红军大会堂”几个大字,周围是两只和平鸽,嘴里衔着橄榄叶,代表着和平和幸福;上方是一颗巨大的红五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推门进去,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地方竟是如此之大,能容纳上千人吧!放眼望去,前方是一排整整齐齐的椅子,再往前便是一个大舞台,舞台两侧贴着历届农村春节晚会的剧照,周边是一色的红柱子,头顶是结实的木架子,一串串红灯笼整齐地排列着,显得既喜庆又肃穆,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山村里文化礼堂,但这布局,这气派绝不会亚于大城市里的歌剧院!借用礼堂的大舞台,我们开始了文艺表演,精彩的节目,热情的观众,把研学活动推向了高潮。
望着下面三百余名“红军”,我们仿佛看见了当年红军们跋山涉水,穿过一道道险阻难关,来到这里的场景。
他们头顶戴着红军帽,身穿红军服,意气风发,雄赳赳气昂昂,正向我们走来,他们军帽上的红星,闪着光芒,闪着希望,闪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在古朴沧桑中,在欢歌笑语中,在礼堂里,我们与红军同行!我们是红军,是小红军,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白墙黑瓦下,闪闪红星永远璀璨!永远流芳百世!江西省的红色文化作文1000字篇2红色文化就像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江西大地之上,熠熠生辉。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为江西拥有如此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而感到无比自豪。
新余人民革命斗争史概述

红色苏区新余革命斗争史说新余地处江西中西部,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土地革命时期,扼湘赣与湘鄂赣之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更为突出。
☆ 1857年至1861年,新余农民配合洪秀全太平军多次攻破县城。
☆ 1900年后的10年时间,新余反封建反地主阶级黑暗统治的民间组织——“洪江会”,曾发展到数千人。
☆ 1926年9月,北伐军由湘入赣,开辟江西战场。
9月13日至16日,我党在北伐军第二、第三军担任军、师级领导职务的李富春、朱克靖、肖劲光等指挥北伐军与顽守在仰天岗一带的北洋军阀邓如琢部两师一旅血战三昼夜,敌军大败东逃。
此役,北伐军2000余人为国捐躯,新余有1000多农民参战,200余人英勇牺牲。
☆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新余的工农革命运动遭受镇压。
从此,革命斗争的重心转移到袁河以南的九龙山地区,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苏区革命斗争。
7月,分宜苑坑田心村建立了中共田心支部,刘辉煌任书记。
10月,新余九龙棕形里建立了中共花桥支部,罗日光任书记,这是新余最早的两个农村党支部。
同时,新余沙汾游击队和分(宜)安(福)边界游击队相继成立。
1929年5月,分宜县田心乡苏维埃政府成立。
1930年春,新余发生了花桥、下保、太子庙等一系列农民武装暴动。
☆ 1930年上半年,新余县和分宜县创建了六个红色区,各区先后都建立了中共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工农武装和群众组织。
4月至5月,先后成立了中共分宜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和中共新余县委、县苏维埃政府。
☆ 1930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一方面军进驻袁水流域,分兵新余各地,城乡出现了革命高潮。
10月25日至30日,毛泽东在罗坊陈家闹主持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委行委联席会议,史称“罗坊会议”。
会议于26日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与一方面军及江西党的任务》决议案,30日,决定了“诱敌深入”作战方针,11月1日,发布了红军东渡赣江的命令。
在罗坊会议期间,毛泽东找来了从兴国送来当红军的八位农民召开调查会,后写下了《兴国调查》一文。
江西九江红色革命的火种

江西九江红色革命的火种江西九江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的地区,诞生了众多勇敢的革命烈士,为中共的成立和中国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片红土地上,燃起了红色的火种,点燃了整个革命的蓬勃力量。
一、血溅九江:第一声枪响九江红色革命的火种点燃于1927年秋天。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了一次重要的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然而,在这个残酷的时代,国共矛盾激化,国民党发动了一系列针对共产党的清洗行动。
九江成为了第一声枪响的地方。
1927年11月13日,九江贺龙部一声枪响,发动了第一次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激励了无数革命者奋起抗争。
二、瑞金:红色圣地的诞生九江的红色革命力量逐渐扩大,而瑞金成为了红色革命的中心。
瑞金周边的山区地形复杂,是革命者为躲避国民党追捕而选择的理想根据地。
在这片红土高原上,红军开展了一系列游击战,取得了重大的战略胜利。
1931年,中共中央决定将革命根据地设在瑞金,这成为了瑞金成为红色圣地的起点。
在瑞金,红军战士们与当地农民结成了紧密的血肉联盟,发展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三、井冈山:红色政权的基石在瑞金的基础上,九江革命的火种燃烧得更加旺盛。
而井冈山的夺取则成为九江红色革命的里程碑。
井冈山地处九江、湖南、福建三省交界,地形险要,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
在这里,毛泽东带领红军开展了一系列战斗,击败了国民党的多次进攻。
1931年11月,红军攻克了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政权,开创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新篇章。
四、斗争与胜利:红军强渡九江红军的胜利并没有让国民党放弃对九江的进攻。
1934年,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九江成为了红军突围的关键地区。
红军壮烈地与国民党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成功地强渡九江,继续长征的征程。
这是九江红色革命的又一次壮举,也是革命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动体现。
五、红色文化的遗产:九江红色旅游区九江红色革命的火种不仅点燃了当时的斗争,也照亮了今天的发展。
记者调查应怎样践行“四力”——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找到家乡第一个党支部》采写回顾

2023/10下实践与创新成功解读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参与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成长的大好机会。
各级新闻媒体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意识,在调查研究中不断增强“四力”(眼力、脚力、脑力、笔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在转作风改文风中推出精品力作。
在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系列报道《找到家乡第一个党支部》获得重大主题类二等奖。
该作品是笔者和创作团队历时八个多月,行程数万里,采访上千人而形成的。
笔者围绕这个系列报道的采写过程,探讨新时代下新闻工作者在调查中如何践行“四力”发挥优势,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报道。
擦亮眼睛,练就发现问题的“眼力”“眼力”是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时对问题的发现力、辨别力、判断力。
“眼力”是新闻工作者专业素养的外化,表现为对新闻的敏感度和发现力。
新闻工作者要有一双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发现问题、报道问题的“火眼金睛”。
问题意识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问题意识强否、能否抓住关键问题,将决定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效。
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彰显权威性和引导力,展现深度与厚度,体现党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实践证明,重大主题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中心工作、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等,找准题材,深入挖掘,增加新闻深度和厚度,才能有效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才能切实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引导力。
2020年底的一天,《找到家乡第一个党支部》主创人员又一次看到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率常委们参观中共上海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的画面时,脑海中忽然灵光一闪,江西的第一个党支部在哪?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了,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必要回到最初的起点,去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
这样,我们党才能走好下一个100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江西正好有100个县市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昌市洪一乡革命斗争史
瑞昌市洪一乡是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
这里是大革命时期赣北农民运动的活跃地区,也是土地革命时期瑞昌西部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和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6年,瑞昌党组织和土地革命时期瑞昌西部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革命先驱者,洪一麦良谈仁存在九江第六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回乡利用开办夜校,走亲访友等形式,积极做宣传发动工作,动员群众向封建军阀、贪官污吏、地主豪绅进行斗争。
1926年12月,瑞昌县临时党部成立,下设麦良等7个区党部,谈仁存负责麦良区党部的工作,麦良区党部和乌石街党部成为组织和动员农民群众向封建地主进攻的指挥部。
谈仁存还在麦良办起了济华小学,既为贫苦农民提供了念书上学的场所,又成为革命宣传活动的阵地。
随着北伐战争的时局推进,由广东、湖南开始的农民运动迅速向全国各地发展。
谈仁存在麦良地区组织了16个农民协会,带领农民斗地主、烧田契、分粮食,革命斗争热火朝天。
正为瑞昌农民运动胜利发展之际,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汪精卫分别发动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面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谈仁存、温纺桥等党、团员团结各界进步人士发动工农群众向国民党右派进行反击,纷纷举行集会、张贴标语,声讨蒋介石军事独裁和镇压工农革命的罪行,并遵照中共九江地委的指示,在县城城隍庙门前主持召开全县反帝讨蒋群众大会,参加大会的各界群众1000多人。
但由于反革命势力强大,瑞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就此失败,革命转入低潮。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鄂东南地区各级党组织不断恢复和建立。
7月,谈仁存再次回到家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1928年12月,谈仁存等在麦良水龙召开会议成立中共麦良小组,由谈仁存任组长,隶属中共阳新龙燕区洋港支部。
1929年5月,在麦良党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中共阳瑞特支,舒汉官任书记,谈仁存任宣传委员。
特支下辖三个党支部,八个党小组,管辖范围包括瑞昌洪一的麦良、何凤翔、和山、湖上垴、双港、大块地等地,特支隶属阳新县委。
洋港会议后,特支成员分别深入乡村,秘密发展党员,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债会,成立赤卫队,并迅速发展到1000余人,12月中共阳瑞特支领导麦良地区赤卫队击溃了徐源民团对麦良的“清乡”,不久又一鼓作气打垮了麦良地区的徐意大民团和谈职臣民团。
1930年1月由总队长李灿、党代表何长工率领的红五纵队来到麦良地区,领导群众开展年关斗争,取得了年关斗争的重大胜利,1930年3月,中共瑞阳边特支改为中共瑞阳边特区委,谈仁存任副书记,不久瑞边特区苏维埃政府在阳新下磨成立,后迁至洪一石壁,故又称石壁区苏维埃政府。
1930年11月,中共瑞昌县委成立,县委机关先设在阳新的下磨后迁到洪一的大块地。
1931年11月,瑞昌县苏维埃政府在洪一大块地成立,隶属鄂东南特委,这里成为瑞昌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发祥地。
县委、县苏的成立,标志着瑞昌西部苏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加强白区工作”和“发展苏区”的指示精神,县委、县苏派遣大批干部,深入白区组织发动群众,不断扩大苏区范围,不断壮大人民武装力量,为日后红军粉碎国民党反革命力量“围剿”提
供了强力支持。
为了解放瑞昌人民,叶剑英、李灿、何长工、程子华、郭子明、邹之漠、邹国才、徐彦刚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们曾先后率领所属部队在瑞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许多彪炳瑞昌史册的典型事例,大批洪一儿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据统计,洪一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