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写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3月多媒体授课资料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4: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3.出示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把15条小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条。 15÷5=3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5等于3)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 3) 三、巩固练习。 1.分饼干。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

除法竖式的含义

第三单元《四边形》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了解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复习过程: 一、复习四边形的特征 (1)准备不同形状的图形,分一分。 问:到目前,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请按要求把下面的图形分一分。 四边形有:()平行四边行有:() 长方形:()正方形行有:() 能说说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各自得特征吗? 四边形(四条直边、四个角、封闭图形),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2)画一画。 请拿出方格纸,在上面分别画一个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看看谁画得漂亮。注意平行四边形的画法(描点、连线)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试一试) 能说说你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吗?(摸一摸) 围成平面图形的四条边的总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P41 概念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你认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可以怎么计算?为什么?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练一练,巩固提高。 (1)做47页第1题 算一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在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优化简捷的一种方法。即(9+6)×2. (2)变式练习,不直接告诉长宽的,例如: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周长。 (3)教材122页第8题。125页第7题。P48 第6题。 四、估计 1、不用格尺你能画一个八厘米长的线段吗? 方法:用指头宽1厘米为标准。用一拃为标准。 2、练习:46页1、2、3 题,47页2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复习,你对这单元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第4课时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同学们,15个扣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15÷3=5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同学们好!我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我。 思考问题: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请你用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一)汇报交流 分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样分的? 我们能把刚才分竹笋的情况和结果也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除法算式:20÷4=5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算式:20 ÷ 4 = 5 被除数除数商 (四)深化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同学们!如果我想把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盘。 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中深化除法算式的理解 1. 分一分,填一填。 ○○○○○○○○○○○○ 每份2个,分成了()份。 每份3个,分成了()份。 每份6个,分成了()份。 2. 读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0÷5=2 15÷3=5 18÷2=9 48÷8=6 56÷7=8 28÷4=7 3. 圈一圈,填一填。 24里面有()个4。 20里面有()个5。 四、课堂作业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设计 古井镇古井小学赵长结 2017.02.1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4页例5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经历操作平均分的过程中,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探索平均分的过程中,能语言描述平均分,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培养初步表述能力,思维能力。 3.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 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课件出示: 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个。 算式:读作: 15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个。 算式:读作: 二、激发兴趣,引入问题 师:同学们真厉害,连动物园里的饲养员叔叔也知道了你们很聪明,所以想请你们帮帮他,给小熊猫们分竹笋,你们愿意吗?我们先来数一数,看看今天饲养员叔叔为熊猫们准备了多少个竹笋? 课件出示竹笋图,学生数。 然后课件出示4个盘子图。 你们能把这20个竹笋,每4个放在一盘,看看每个盘里可以放几个竹笋吗?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教学例5。 1.动手操作,语言表述,明确含义。 小组通过画、连、圈、摆等方式体会平均分。 各组展示操作过程,并表述含义。 师小结: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 )盘。 2.算式表示,深化除法,认识名称。 师:上面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算式表示成? 生展示算式互相说算式含义。(板书:20÷4=5)

师:“÷”表示什么? 生:平均分。 师: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20除以4等于5。 师:我们知道了算式的含义,那么除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减法算式一样,各个部分都有一个名字,你们想知道吗? 课件展示: 20 ÷ 4 = 5 ↓↓↓ 被除数除数商 三、及时巩固,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做一做”。 第1题,师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 (1)先让学生按要求动手摆一摆。 (2)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份2个,除号后面写2;可以分成6份,等号后面写6。 读除法算式:12除以2等于6。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把12按照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6份。 师: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第2题,学生独立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四、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小测(略) 六、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 )盘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0 ÷ 4 = 5 ↓↓↓ 被除数除数商 七、教学反思:

认识除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除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知道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3、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可以用除法计算,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列出除法算式,并且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复习旧知。 1、谈话。 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时节,今天我们一起到梅花山公园去游玩,好吗?

那我们去售票处买票吧。 今天我们来得可真巧,公园正在搞园庆活动呢,谁来读一读公告栏里的信息? (请学生读一读) 你想免费乘坐观光缆车吗?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去答题吧! 2、复习题。 (1)8块饼干,每4块放一盘,可以放()盘。 (2)9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只兔。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交流方法: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分法。 3、小结。 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一份来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一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 平均分) 谈话: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乘观光缆车吧,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结合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例题。 (1 )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主体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请学生说说: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再点击出示: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辆。)

除法各部分名称

除法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能够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实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5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3、作业:练习三6、7题。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最新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20名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智力水平层次不齐,可分为三个等级:智力水平好新知识接受快,运用较灵活占三分之一;智力水平一般,新知识需巩固后才能接受,运用知识较死板占三分之一; 智力水平较差,新知识反复讲解巩固才勉强接受,运用知识就更别提了占三分之一。思想积极要求上进但不能持久,有倦怠情况。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际生活中懂得人人平等,有福同分同享,平均分配的原则。 教学重难点: 除法的含义,怎样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及教学过程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幻灯片①)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分东西的情况,比如爸爸妈妈给我们分糖等等。现在老师就手头的这些东西(竹笋),请同学上来给老师按要求分一分。 1.(幻灯片②)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上台演示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演示订正: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6份等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复习板书+、—、×)那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种新的符号——除法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幻灯片③)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乘、除法的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乘、除法解答。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7×5=()9×6=()()×4=32 35÷5=()54÷6=()32÷()=8 35÷7=()54÷9=()()÷4=8 2、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

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的意义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教师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2种算法,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 3,4和12在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 分组讨论:根据上面乘法算式和各部分的联系看,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乘法的意义。) 教师归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教学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提问: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什么?(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什么?(积)(教师板书) 2、教学除法的意义

2021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2.3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C卷

2021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2.3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15÷5读作() A . 15除5 B . 5除以15 C . 15除以5或5除15 2. (2分)除数是3,被除数是18,商是6。正确的列式是() A . 18÷6=3 B . 3×6=18 C . 6×3=18 D . 18÷3=6 3. (2分)把14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2。正确的列式是() A . 2×7=14 B . 14÷2=7 C . 14÷7=2 D . 7×2=14 二、判断题 (共3题;共6分) 4. (2分)判断对错:12÷6=2,表示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

5. (2分) (2019三下·卢龙期中) 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 6. (2分) (2019三下·增城期中) 被除数的末尾没有0,商的末尾一定没有0。() 三、填空题 (共4题;共15分) 7. (4分)除数是8,被除数是40,商是________,写成算式是________。 8. (4分) (2019二下·金寨期中) 35÷7=________,读作________,被除数是________,除数是________,商是________,表示把________平均分成________份,每份是________。还表示35里面有________个________。 9. (3分)把________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________个; 算式:________。. 10. (4分)有24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4份。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0分) 11. (5分)列式计算。 (1)除数是4,被除数是24,商是多少? (2) 18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4) 15里面有几个5? 12. (5分)写出除法算式。 被除数是15,除数是5,商是3。 □○□=□ 13. (5分) (2019二下·云南期中) 按照算式圈一圈。 10÷2=5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设计 设计者:刘锦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5和练习三的有关练习。 教材分析: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认识了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以学生喜欢的卡通画面人手,从熊猫平均分竹笋的活动中用“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的实例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把新知的教学置人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 学情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含义及名部分名称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及各部分名称及关系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部分的内容特别重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理解除法的含义,同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形成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深对除法各部分名称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列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7+58=85 82-30=52 8×9=72 2.谈话:这些算式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同样的,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除法算式,每一部分也有它们自己的名称。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精品教案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读法、写法和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要分的灯泡有几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灯座2个灯泡,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除法的意义——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

除法的意义——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表示的过程,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体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设计: 一、分苹果,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出示题目: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8个苹果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3)师生合作分苹果. 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课件。学生的汇报可

归纳为:先把苹果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以此类推直到分完.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4个. ④师生小结:8个苹果,分在2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4个.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2.结合例题,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2)教师问学生“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要分的苹果是几个?(8个).把“8”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8÷). ②把8平均分成几份?(2份)把“2”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2) ③每份是几?(是4),教师把“4”写在等号后面(板书:4) 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8÷2=4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8÷2=4”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2等于4(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2.doc

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2 水中救援一、教学内容:56——59页 二、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 四、学具准备:数学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 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5÷3= (条) 小练习: 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 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提出问题: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 (只) 小练习: 1、14个橘子,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个。 2、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 (四)、拓展练习 59页自主练习4 教学反思: 学生在计算方面没有掌握技巧,不能熟练地利用口诀来求商。2017-09-18 水中救援一、教学内容:56——59页 二、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 四、学具准备:数学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 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5÷3= (条) 小练习: 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 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优质教案.doc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 案 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个竹笋和4个篮子。再出示题目:把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小结:把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教师:像这样把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教师:“把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个)把写在除号的前面。②把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

÷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 学互相说一说。⑤教师:÷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除以4等于3。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提问:一 2019-05-14 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个竹笋和4个篮子。再出示题目:把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小结:把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教师:像这样把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认识教案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圆片和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八个圆片平均分,每人分2个,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 2、要求仔细观察,老师分的过程,从中得出除法算式。(8÷2=4)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小熊晶晶为了招待好朋友,一大早去挖竹笋,共挖了20个,打算每位朋友分4个,请问小熊共邀请了几位朋友? 2、请同学两人一组用带来的小棒代替竹笋,在桌子上摆摆。(发现每堆4个,可以分成5份) 3、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呢? 20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一份,就是每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分成5份就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其中,20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 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分的圆片总数都一样,只是每份数在变化,因而导致份数也在发生变化。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对除法算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认识了组成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还对它的意义也进行了认识。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它们! 五、教学反思 上完本节课后,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在本节课一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演示8个圆片应怎样分时,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我的分的过程只是让参与的同学明白,而大多数同学则没有看到或没看明白。其次,在上课过程中我自己讲授的时间过多,没有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机会。导致学生听的很乏味,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本节的知识点是讲了很多,但学生的收益却很少。下节课,应注意从这些方面下功夫。

M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M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科书第18页的例4及练习三第1~3题)备课 时间 2014-2-17 三维 目标⒈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 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法 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 准备例题图片。 主要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分完一轮,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可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二、新授 ⒈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⒉出示教科书第18页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该怎样列式? ⑴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⑵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⑶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⑷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⑸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⑹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⒊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科书第18页的例4及练习三第1~3题)备课 时间 2014-2-17 三维 目标⒈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 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法 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 准备例题图片。 主要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

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分完一轮,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可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二、新授 ⒈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⒉出示教科书第18页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该怎样列式? ⑴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⑵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⑶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⑷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