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海燕》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4海燕》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4 海燕》一. 教材分析《海燕》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的一篇散文。
这篇课文以描绘海燕的威武、雄壮、矫健、美丽为主线,表现了海燕崇高的精神品质和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领略到动物世界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散文的鉴赏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由于课文的篇幅较长,内容较为丰富,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郑振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海燕的英勇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长,内容丰富,学生理解上有难度。
2.针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海燕的图片或音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海燕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海燕的威武形象。
3.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海燕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海燕的英勇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课海燕 复习要点

04 海燕复习要点
一、重点字词
高傲海鸥飞窜(cuàn)蠢笨熄灭胆怯(qiè)
翡(fěi)翠蜿蜒(wān yán)号(háo)叫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呻吟:人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二、文学常识
《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散文诗。
高尔基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着。
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这篇散文诗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刻画英勇善战、搏击风浪、敢于冲击黑暗的海燕的战士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来的强烈愿望,热情讴歌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四、知识点
1、象征手法
文章中以自然现象隐喻革命,用自然景物及动物象征革命中的各种人物形象,描写巧妙,引人深思。
其中乌云象征沙皇的反动统治,大海象征广大群众,海燕象征革
命的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则象征形形色色的害怕革命的人,暴风雨象征推翻沙皇发动政权的革命运动。
2、多种修辞并用,艺术形象突出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使海燕等各种艺术形象生动鲜活,具有感染力。
3、有力的对比和烘托
文章以海燕为主要歌颂对象,但却花了大篇幅去写海燕飞翔的环境,同样环境下其他动物的反应,其实都是在与海燕的勇敢斗争做对比。
尤其是恶劣的环境,胆怯的人们,烘托了严肃恐怖的氛围,突出了海燕的勇敢。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知识点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知识点,是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海燕是一种灵巧的飞鸟,它的形态独特,翱翔于蓝天之上,代表着自由与飞翔。
同样,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也如海燕一般,丰富多样,展翅高飞。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些语文海燕知识点。
一、修辞手法:修辞是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写作的灵魂。
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情感,更具表现力。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涉及到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
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比较来突出某种特点,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夸张则是夸大其词,以加强表达效果。
排比则是通过列举同类事物,以增加修辞效果。
反问则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更有魅力。
二、古文阅读:古文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瑰宝,也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多篇古文作品,如《江雪》、《卜算子·黄州》等。
阅读古文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培养修养,还可以学习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通过学习古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三、写景描写:写景是语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文学中的一项重要技巧。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写景描写,如《春晓》、《渔家傲·秋思》等。
通过学习这些写景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增长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写景描写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四、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如《登鹳雀楼》、《岳阳楼记》等。
通过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同时,学习古诗词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正式写作语言,是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阅读文言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增强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部编九下语文《海燕》课堂笔记

海燕1.文章以时间为序,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明确: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时,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2.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
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是自然现象。
因此“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旨在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唱赞歌。
3.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句子,体会和品味其形象给人带来的美感。
明确:(1)“黑色的闪电”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让人体会到海燕的矫健、勇猛之美,“闪电”使人眼前闪出亮光,看到光明。
(2)“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掷地有声,这是海燕的战斗宣言,体现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是全诗豪壮之美的最高点。
(3)海鸥的“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的“呻吟、吓坏”、企鹅的“胆怯、躲藏”与文中海燕的“高傲地飞翔、勇敢的叫喊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之美;写大海,写风、云、雷、电,是渲染一种激烈的斗争环境,烘托出海燕形象的高大之美。
4.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明确:“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坚强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
5.精读第三个场面,探究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明确:“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2020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4 海燕

课文探究精读
3.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 吧!’”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
点拨:“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之前一触即发的革命形 势,这场革命风暴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是扫除一切障碍,使民族获 得新生的契机。所以“海燕”和苦难深重的被压迫人民对革命充满 了渴望。海燕作为“信使”的极度兴奋渴望之情,预示着黑暗的沙皇 统治行将崩溃,一场人民革命即将到来。
组词 恐吓 组词: 号码
基础积累巧记
二、重要词语
1.苍茫: 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2. 争鸣 :比喻在学术上进行争辩。文中的意思是比声音的高
低。
3.呻吟:
4.胆怯: 5. 敏感 6. 蜿蜒
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胆小;缺少勇气。 :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蛇类爬行的样子;(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
课文探究精读
2.本文的“海燕”“暴风雨”“大海”“海鸥”“海鸭”“企鹅”“乌云”“闪电” 等事物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点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 驱;“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之前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 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广大人 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象征害怕革命会破 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写海鸥“呻 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 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地飞翔”、欢乐地“叫喊”形成 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乌云”“闪 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写它们的猖 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4 海燕
【最新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海 燕》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4 海 燕
生难字
飞窜(cuàn)
呻吟(shēn yín) 掠(lüè)起
蜿蜒(wān yán) 胆怯(qiè)
翅(ch ì) 膀 翡(fěi)翠
火yàn(焰) chǔn(蠢)笨
多音字 xi à(吓唬) 语境记忆法:歹徒的恐吓(h è)吓(xi à)唬不了他。
吓
h è(恐吓)
hu ǎng (一晃)
晃
hu àng (晃动)
c áng (躲藏)
藏
z àng (宝藏)
形近字 ⎩⎨⎧蜿(wān )蜿蜒婉(wǎn )婉转碗(wǎn )饭碗惋(wǎn )惋惜
语境记忆法:望着村前蜿(w ān)蜒盘旋的小道,投资商委婉(w ǎn)地表达了
惋(w ǎn)惜之情。
⎩⎨⎧掠(lüè
)掠过晾(liàng )晾干惊(jīng )惊心动魄
重点词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
文中指闪电的影子像火蛇一样在大海里游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海燕》教学课件(含同步教案和习题)

大海波浪 ——广大人民群众 的力量
波浪一边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 去迎接那雷声。
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 鸣。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 自己的深渊里。
海 鸥 ——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 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
海 鸭 革命和不革命者
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 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 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5.下列句中破折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 . 来 到 孔 子 的 故 乡 —— 曲 阜 , 游 客 都 要 游 览 “ 三 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B.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 在大海上飞窜…… C.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 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D.他气得连声说:“好,好——算我没说。”
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找出文中相应的描 写,并指出各自的象征意义。
海 燕 ——英勇善战、大智大勇 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地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 云…… 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 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 乐而号叫!
海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授课人:
2021/11/12
肆 课
堂
小
结 ,
课
课
堂 练
堂
习
, 拓
小
展
延 伸
结
。
目录
Contents
叁 细
读
感
悟 ,
品
品
味 语
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4《海燕》课件

学习导航
1. 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和文章的写作背 景;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学习 2. 把握海燕的形象,领会文中的象征手法, 目标 理解文章主题。
3. 培养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和远大 抱负。
【高频考点】——考点透视
理解事物的象征意义: 把握海燕的形象,领会文中的象征手法,理解文章主题。
(2)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常见形象的一 些象征义,以供解答具体题目借鉴。如松柏象征坚 贞,竹象征气节,梅象征坚强不屈等。
(3)要准确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 思想感情,并且深入分析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和作者 的艺术构思。
课文梳理
【整体感知】——结构图解
(2)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常见形象的一些象征义,以供解答具体题目借鉴。
【解析】“这”指的是“搜集史料”还是“鉴定和运 用史料”,指代不明确,可将“这方面”改为“前者 上”或“后者上”。
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最
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 觉和艺术享受。剪纸历史悠久,是在中国农村流传 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 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现代剪 纸内容更加丰富,高楼、立交桥、工作、舞蹈、娇 花戏蝶、猛浪清涟,自然与生活种种皆能化入纸中, 有更加丰富的想象与寓意。
达标训练
【基础过关】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cāng máng( 苍茫 )的大海上,狂风卷集
着乌云。 (2)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gāo
ào( 高傲 )地飞翔。 (3)hǎi ōu( 海鸥 )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
着。 (4)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fēi cuàn( 飞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海燕》知识点一、写作背景
海燕是一种海鸟,外形像燕,常在海面上游泳和掠飞。
在俄文中,“海燕”有“暴风雨的预言者”的意思。
作者以“海燕”为题,点明了文章赞美的对象。
本文写于俄国1905年革命前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
当时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
作者敏锐地预感到时代的风云变幻,创造出了“海燕”形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革命者。
二、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列宁曾称赞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其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
翡翠:一种珍贵的玉石,颜色多样,以绿色最为常见。
苍cāng茫máng: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海鸥ōu:鸟,头和颈部褐色,翅膀外缘白色,内缘灰色,躯干白色,爪黑色。
常成群在海上或内陆河流附近飞翔。
飞窜cuàn:飞逐,追逐。
蠢chǔn笨:笨拙;不灵便。
熄xī灭:停止燃烧。
二、主题概述
本文通过对暴风雨到来之前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深刻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并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6段):暴风雨孕育之时,在狂风卷集着乌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的来临,而其他一些动物却仓皇逃窜。
第二部分(第7-11段):暴风雨逼近之时,乌云直压海面,海燕奋勇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第三部分(第12-16):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四、思考探究
1.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全篇在内容结构上层层推进,前后呼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以暴风雨逐渐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海燕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海燕的形象随着这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
2.课文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和企鹅?
海鸥在飞窜,十分恐惧;海鸭在呻吟,吓得掩藏了起来;企鹅非常胆怯,躲藏在悬崖底下。
通过对比,突出海燕勇敢搏击、藐视恶劣环境的英雄气概,使海燕的形象更鲜明。
3.作者为什么在对三种海鸟作了无情的揭露后,又转换语气热情赞扬海燕?
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与开头呼应,可以让海鸥、海鸭、企鹅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另一个是承上启下,原来大海苍茫一片,这时已经“泛起白沫”,由于背景的变化,画面也就变化了,这样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二段。
4.在这险恶的环境中,海燕的表现是什么样的?
海燕不畏强暴,它飞舞着,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它面对猖狂的反动势力充满信心地大笑,还大声号叫,它为暴风雨的迫近而欢乐,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革命是必胜的。
作者用了“敏感的精灵”“早就听出”“深信”等词语来描写海燕,不仅让我们从外在形象上了解了海燕,而且使我们从思想上感受到了海燕这一形象的高大、可敬。
5.文章的末尾,为什么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
“暴风雨”象征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蓄势待发,这场革命风暴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是扫除一切障碍、使民族获得新生的契机。
所以“海燕”和苦难深重的被压迫人民对革命充满了渴望。
6.“——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海燕作为“信使”的极度兴奋喜悦之情,预示着黑暗的沙皇统治行将崩溃,一场人民革命行将到来,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智慧和对时代历史剧变的敏锐的预见性。
②“——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祈使句的形式鼓舞人心,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作者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
这也是革命者对人民群众的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一场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
这两句话是对时代精神的传神写照和高度概括。
7.本文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
海燕——象征坚强无畏、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
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
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第二部分写海燕与狂风巨浪生死搏斗的激战场面,是以壮阔的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正是为了烘托海燕发出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
8.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①具有强烈抒情性的语言。
作为散文诗,《海燕》的语句不分行,但它精练、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
例如“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短短一句,以“叫喊”写声,以“黑色的闪电”写形,以“飞翔”“穿过乌云”“掠起波浪的飞沫”一连串行动写海燕的快速敏捷,句中较多的停顿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琅琅上口。
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如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期盼、呼唤革命的风暴,又是对人民的战斗召唤。
②运用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③语言形象、生动、准确。
表现海燕飞翔时的速度和姿态是“像黑色的闪电”,形象鲜明;刻画海燕动作变化,开始“直冲”,后来“穿过”,突出更加勇猛、矫健的形象;表现海燕的声音、神态的词语有“叫喊”“大笑”“号叫”等,突出了海燕对胜利充满信心。
相反,刻画其他海鸟形象时使用的词语则充满贬义色彩,如“呻吟”“蠢笨”“胆怯”“躲藏”等,生动地揭示了这些害怕革命的人的丑恶嘴脸。
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题
略
第二题
见“思考探究”第7题。
第三题
见“思考探究”第3题和第7题。
第四题
1.比喻和拟人。
“黑色的闪电”准确传神地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形象地写出了海燕藐视一切反动势力的精神风貌。
2.拟人。
“呻吟”“吓坏”等词语形象地刻画出海鸭畏惧革命,贪生怕死的内心世界。
3.拟人和比喻。
“紧紧抱起”“恶狠狠”“甩”“摔”赋予狂风人的动作和性格,突出狂风的肆虐和破坏力巨大;“大块的翡翠”比喻海浪,形象贴切。
4.反复。
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了革命风暴已近在眼前,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第五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