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旋移综合症
脊椎病理治疗学实训报告

一、引言脊椎病理治疗学是一门研究脊椎疾病病因、病理变化及其治疗方法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我参加了脊椎病理治疗学的实训课程。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与反思。
二、实训目的1. 了解脊椎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2. 掌握脊椎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提高临床操作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脊椎病因治疗学概述- 脊椎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病症- 脊椎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脊椎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2. 脊椎病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基础- 脊柱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脊柱的生理力学及生物力学- 脊柱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3. 脊椎病的病因、病机- 脊椎疾病的常见病因- 脊椎疾病的病理机制- 脊椎疾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4. 脊椎病诊疗进展- 脊椎疾病的诊断技术- 脊椎疾病的治疗方法- 脊椎疾病的预后及康复5. 脊椎病的影像学诊断- 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脊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影像学诊断的优势和局限性6. 三步定位诊断法- 神经定位诊断- 触诊、检查诊断定位法- X线颈椎照片定位诊断7. 颈椎、胸椎、腰椎正骨法- 颈椎正骨四步十法- 胸椎正骨法五法- 腰椎正骨法十法8. 骨盆旋移综合征-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讨论和总结2. 实践操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脊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学习 - 进行脊椎疾病的模拟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3. 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病例,总结诊治经验-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五、实训收获1. 专业知识- 深入了解了脊椎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掌握了脊椎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2. 临床技能- 提高了临床操作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学会了如何进行脊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3. 思维方法- 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六、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脊椎病理治疗学实训,我收获颇丰。
一例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骨盆旋移症

一例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骨盆旋移症
廖某某,男,47岁,湖南人,装修工人。
主诉:十多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臀部疼痛,伴右侧下肢放射痛。
曾在当地医院行腰椎MR检查,结果为:L5/S1腰椎间盘突出(右后侧),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部推拿及局部封闭治疗无效且渐行加重,遂前来求诊。
来诊时由家人搀扶,歪臀跛行,痛苦表情,现不能平卧,腰前屈功能受限,前屈时出现右侧下肢放射性麻痛,站立弯腰试验(+),坐位弯腰试验(+),但是活动幅度较站立弯腰时明显增大;触诊检查:腰部骨突及软组织无压痛和叩击痛,软组织无紧张或肿胀,右侧骶髂关节处肿胀明显,压痛(+++),骶三角两腰右长左短;患侧直腿抬高试验(+),约上能抬45°即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
进一步做直腿抬高:术者一手保持患者患侧下肢直腿上抬,同时一手从前向后按压同侧髂前上棘,边压边抬,一直抬高到90°,没有出现坐骨神经牵拉或刺激症状。
基本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高度怀疑骨盆旋移症,嘱补照骨盆正位片。
诊断:骨盆旋移症
治疗:1 抖针局部治疗
2 骨盆复位(主要手法按骶搬髂法)
结果:首次治疗后,能平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能自如行走,弯腰时仍有下肢麻痛感,但程度减轻。
第二次来诊时患处肿胀已经明显消散,治疗三次症状基本缓解,嘱其回家休息。
分析:触诊腰部骨突及软组织无异常,而右侧骶髂部异常征象典型,故即使腰椎MR报告有腰椎间盘突出,我们在诊断时也不能过于盲从,尤其是做按压髂部的同时做直腿抬高试验时症状缓解,就更进一步明确病位在骨盆不在腰部。
所以,此病人的诊断舍弃了腰椎MR报告来确诊。
屈髋肌肌力不平衡与骨盆旋移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理论 [ 1 ] ,以骨 盆为功能单位 来研究其 病理变化 ,而不局 限与
单一关节 同时将骨盆 的病 理变化放 回到 “ 腰、盆 、髋 ”共轭
系统 及 “ 、蝶、枕 ”共 轭系统 中分析、 阐释 ,使 大家 对该 指导其长呼吸,或与其 轻声交谈 ,以分散其 注意力,以取得 骶 病 的认识 更全面 、更 接近本质 [ 2 ] 。国内学者也 已重视骨盆旋 患者 积极配合。医生 双手方 向不 同,将使髂骨 既向下又 向前 松解 ”手法,用力宜 轻,因左下 移综合征 , 在脊柱病因学理论 的指导下 p 龙层花 、 , 钟士元 I ] 旋而达松动错位 目的,此谓 “ 4 - 5 - 下 患者翻身,体位 同前 ,医生站其前侧 , 通 过三维坐标对骨盆 旋移的类型做了较 为实用的研究 ,结合 肢短,故 重复 2 3 ; 双手放 置其髂嵴上方,前 方牵抖 冲压 时医生双手用较强 的推 祖国医学总结出简便 、实用 的三步定位诊 断方 法。笔者在临 力,将髂骨 既向下又 向后旋而复位 目的,此谓 “ 复位 ”手法, 用力要重, 重复 3 5 患者改为俯 卧位 , ~ 下' 作双下肢牵抖 2 3  ̄] 不平衡问题 ,而且 经手 法矫治骨盆 旋移后屈髋肌肌力不平衡 此谓 “ 整理”手法,推拿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脸色 、神态、 明显改善。现将 6 0例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呼吸、脉搏 ,以免发生意外 [7 61 -。 1 资 料 与 方法 床诊疗中发现诸 多骨盆 旋移综合征患者存在双侧屈髋肌肌力 1 一 般资 料 . 1 2 1 年 l 月 -0 2年 6 01 1 21 月本 院骨 伤科 确诊
在腰 部上下对 轩,皮肤 与电极板之 间空气 间隙 2c m,患 者有 温热 感觉,每次腰部治疗 1 ~0mi,1 触,1 52 n 次 0 d为一疗程 。 1 . D 用 T P照射腰 部 2 i,距 离及 温度适宜 ,可 .3 3 T P D 0mn
骨盆旋移综合症

⾻盆旋移综合症⾻盆旋移综合症1、概论⾻盆旋移综合症在我国临床上尚未展开研究和建⽴诊断标准。
我院以往诊断为骶髂关节损伤或关节滑膜嵌顿。
魏征在研究脊椎病因学说中,明确提出了脊椎病的基础病因和诱发病因的理论,重点研究并总结出脊椎退变与椎间关节错位的关系和类型。
在此理论指导下,我院脊椎相关疾病研究所1986年开始进⾏⾻盆旋移综合症的研究。
澳门黎秉衡总结他1991年-1992年真挚400例脊椎病⼈中,诊断为腰椎间盘病变45例,其中检出髂⾻旋移者20例,其他原因腰骶痛者40例中有18例,可见本症的发病率是较⾼的。
⾹港黄杰深⼊研究本症20余年,多次在全国医学会上报告《⾻盆紊乱与其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腰-盆-髋整体学说,是欧美整脊治疗的理论基础。
法国Kapandji作较深⼊研究,其著作提出脊柱侧弯与旋转的复合运动,认为脊椎间没有纯粹的侧弯运动或纯粹的旋转运动;fryette指出,髂翼沿趾⾻联合做轴⼼旋转运动,并使两侧趾⾻间呈相反⽅向做上下、强后滑移;Sr Fred Mitchell⾸先提出腰-盆-髋⼯扼系统学说。
因此,⾻盆旋移综合症在我国外已有较完整的⾥理论和诊断治疗⽅法。
我所研究⾮⼿术了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中,并发骶髂关节损伤和⾻盆旋移综合症者约占40%,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并发⾻盆旋移综合症者只按腰突症治疗(包括⼿术和⾮⼿术)疗效差这⼀难题,该为两症同治,能取得显著或痊愈的效果,⾻盆旋移综合症的真确诊治,是这类疑难病例取得疗效的关键。
故本⽂重点讲述我们对⾻盆旋移综合症的诊治⽅法。
2、治脊了法治疗⾻盆旋移综合症的作⽤机制。
2.1 ⾻盆旋移综合症的病因、病理:病因多由⾻盆诸关节发⽣扭伤、挫伤,引发关节错位所致,关节错位与关节功能紊乱不同,错位不能⾃⾏还原,错位⽐半脱位轻,⽬前因缺乏X线诊断标准,故极易漏诊。
临床发病部位:1、骶髂关节,2、腰骶关节,3、趾⾻联合,4、腰椎间盘突出症兵法⾻盆旋移综合症,5、⾻盆旋移综合症致脊柱变形侧弯,引发颈椎、胸椎、腰椎部分椎间不稳致脊椎多部位发病,6、继发性髋、膝关节劳损性⾻关节病。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骨盆旋移征74例临床观察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骨盆旋移征74例临床观察宣守松;陶善平;段希栋;汪健;罗永宝;周丽艳;丁金磊【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2(034)012【总页数】3页(P1845-1847)【关键词】骨盆;手法,骨科;手法,整骨【作者】宣守松;陶善平;段希栋;汪健;罗永宝;周丽艳;丁金磊【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上海嘉定201800;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上海嘉定201800;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上海嘉定201800;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上海嘉定201800;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上海嘉定201800;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上海嘉定201800;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上海嘉定20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605;R244.1骨盆旋移征是指骨盆由于体位、负荷和重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错位,压迫、牵拉、刺激了骨盆内的血管和神经,使相应的肌肉、韧带发生张力及功能改变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
骨盆旋移征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骶髂关节炎等病症极为相似,易发生误诊。
2009-10—2011-10,我院推拿科采用脊椎微调手法治疗骨盆旋移征74例,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全部74例均为我院推拿科门诊患者,男29例,女45例;年龄18~60岁,平均(23.00±0.68)岁;病程2 d~6个月,平均(1.00±0.12)个月;单纯髂骨移位32例,单纯骶骨移位13例,复合移位29例。
1.2 诊断标准1.2.1 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为下腰痛或臀部疼痛,翻身起坐和改变体位时疼痛加剧,歪臀跛行,两下肢假性不等长,部分患者可出现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症,如下腹部坠胀、尿频尿急及痛经等。
1.2.2 临床体征[1]①骨盆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的变化:主要观察髂后上棘、髂后下棘、髂嵴、躯体角、臀纹、臀沟等标志。
骨盆不正的分类和特点

骨盆不正的分类和特点一、骨盆不正的分类骨盆不正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哦。
1. 前倾型这种类型就像是骨盆在向前弯腰似的。
从外观上看呢,肚子会比较突出,就像有个小肚腩一直收不回去一样。
而且臀部看起来是往上翘的,不过这可不是那种健康的翘臀哦。
这是因为骨盆前倾的时候,身体的重心也往前移了,就会让我们的腰部承受更多的压力。
时间长了,腰部会经常酸痛,就像有个小恶魔在腰间捣乱一样。
2. 后倾型骨盆后倾的话呢,整个人看起来就有点“萎靡不振”的感觉。
臀部会向后缩,而腹部却往前凸,和前倾型有点相反。
这时候腰部的曲线就不那么明显了,整个人的体态就没有那么优美啦。
而且这种骨盆状态会让我们的背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就好像它们一直在被拉着一样,背部就会容易疼呢。
3. 侧倾型想象一下骨盆向一侧歪了,就像一座小房子有点倾斜了。
这样的话,身体的两侧就会不平衡。
可能一边的肩膀会比另一边高一点,走路的时候也会感觉有点别扭,就像机器人的零件没组装好一样。
而且一侧的腰部和臀部受到的压力也不一样,可能一边会经常觉得酸累,而另一边却没什么感觉呢。
4. 旋转型这个就比较复杂啦,骨盆就像一个调皮的小陀螺,发生了旋转。
这会让我们的脊柱也跟着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脊柱侧弯的情况哦。
身体的肌肉受力就变得很不均匀,有的肌肉会过度紧张,有的却很松弛。
从外面看,身体的线条就不那么直了,可能会有点弯弯扭扭的,就像扭着身子在走路一样。
二、骨盆不正的特点1. 对体态的影响不管是哪种骨盆不正,对体态的影响都很大呢。
整个人看起来就没有那种挺拔、舒展的感觉了。
站着的时候不像一棵笔直的树,而是像一棵被风吹歪了的小树苗。
走路的时候姿势也不好看,没有那种轻盈自信的步伐,就像拖着脚走路一样。
而且长期的骨盆不正还会让我们的身高看起来变矮了呢,就像身体被压缩了一点,本来可以很高挑的,结果被骨盆不正这个小坏蛋给影响了。
2. 对身体肌肉的影响骨盆不正会让我们身体的肌肉群发生很大的变化。
龙氏正骨—骨盆旋移综合征

龙氏正骨—骨盆旋移综合征龙氏正骨—骨盆旋移综合征在以腰、骶部痛为主的腰腿痛患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综合征者最多,单纯骨盆旋移症次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少。
骨盆旋移症受损的相关部位,常见的有:1. 骶髂关节错位2. 腰骶关节错位3. 并发耻骨联合错位4.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综合征5. 骨盆旋移症导致脊柱力学失衡,使脊椎(颈、胸、腰椎)多关节功能紊乱。
6. 骨盆旋移症继发性的髋关节、膝关节或踝关节,因力学失衡,发展为劳损性骨关节病。
骨盆关节错位的类型:1.骶椎的旋转式错位——发生在骶髂关节时,可见“阴阳脚”,发生在腰骶关节时,触诊L5/S1棘突呈旋转式错位征。
2.骶椎的侧摆式错位——“长短脚”3.腰骶关节滑脱式错位(骶椎点头或仰头)——向前滑脱式错位者,俯卧触诊腰骶部成角凹陷压痛;若此时仰卧位双足均为“阳脚”,可能为骨盆分离,耻骨联合变宽。
——向后滑脱式错位者,俯卧触诊腰骶部呈平坦或后突,有叩击痛。
4.混合式错位。
主治法——正骨推拿法1. 腰骶关节错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症者。
摇腿揉腰法——侧卧搬按法——牵抖冲压法——双向分压法或直接冲压法。
2. 骶髂关节错位——侧卧牵抖冲压法(主治“长短脚”,兼治“阴阳脚”)——屈髋屈膝旋髋按压法(用于骶髂关节旋转式错位)——俯卧牵抖冲压法(用于骶椎“点头、仰头”的滑脱式错位)龙氏正骨骶椎正骨手法操作要领1.按骶扳髂法:适用于骶椎向后髂骨前旋的骶髂关节旋转式错位者。
患者侧卧位,贴床一侧下肢屈髋屈膝,离床—侧下肢向后伸直,术者立于其后,一手抓扶其髂前上棘部,另一手掌掌根于其骶椎中部,嘱患者放松腰臀部,术者用爆发力,双手同时一推一拉进行扳按,可重复2~4次。
此法亦可于俯卧位进行。
2.提臀撞正法:适用于骶椎向后骶椎点头的滑脱式错位者。
患者仰卧,双下肢并拢伸直,术者站于其足部床上,双手同时握住其双踝部,将其双髋屈曲90°从床上提起,使其臀部离床约10cm,急速放下,使骶椎在床上发生撞击,先轻,而后可加大撞击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盆旋移综合征康复治疗中的护理干预

骨盆旋移。经常锻炼腰背肌 , 预防腰 椎间 盘突 出症 合并 骨盆
旋移综合征 。 13 3 心理干预 .. 因为腰椎 问盘 突出症合 并骨 盆旋移 综合
级 】 , 3 , 级 1 , 阳脚 、 6例 2级 例 1 例 阴 长短腿 4 例 。两组 患 0
者 的年龄 、 性别及功 能级 别 比较 , 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陈昕 杨 素 萍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盆旋移综 合征康复治疗 中护理干 预的作用 。方 法 对 8 O例患者 干预组患者 4 例 , ( 治疗有效 3 , 中显效 3 例 ; 】 7例 其 3 对照组 4 例 中有效 2 例 , O 5 显效 1 例 , 5
护理 干预 可以提 高康复治疗效 果。
同时引起这 两个部位 的损伤 ; 可以是 由于腰椎 间 盘突 出后 也
脊柱侧弯 , 为减轻疼 痛长 期 固定 一 侧 睡眠 , 走路 时 健侧 下肢
承重 , 盆旋移( 骨 这时腰椎 间盘突 出症 是原发 , 骨盆 旋移是继 发) 亦可能原有慢性骶 髂关 节损 伤 ( 复损 伤 , ; 重 长期单 脚持 重站立 、 姿固定一侧 , 睡 长期 绕腿久 坐或妇 女产后 和更 年期 、
屈膝旋髋按压法 , 侧卧牵抖冲压法适 用于骶髂 关节 混合式 错 位 。屈髋屈膝旋髋按 压法 : 用 于骶 髂关 节旋 转式 错位 。 适 护士在手法治疗 时应指 导患 者均 匀 呼吸 , 身放 松 , 全 勿用 力
与医生对抗 。
合征的发病率 是较高 的。发病 机 制可 以是 由于急 性扭 挫伤
数资料采用 检验 。 两组患者经过 3 0d的治疗 , 复过程 3个 月 , 康 评估 功能 级别 ; 结果显示 护理 干预组患者有 3 7例 有效 , 中显效 有 3 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