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阳豪气晚明大家陈淳书法集赏

合集下载

陈淳题画书法介评

陈淳题画书法介评

陈淳题画书法介评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下》2022年第03期摘要:本文对较少为学界关注的陈淳题跋的书体、款式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探析题跋书法在其绘画中的重要作用,阐明陈淳题跋书法对当下艺术创作的重要启发。

关键词:陈淳;题跋;书体;款式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相结合,诗指的是题画诗,书便是指的书法。

清代画家方薰说:“题款图画,始自苏、米,至元明遂多,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

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后世乃为滥觞。

”[1]37自宋、元之后,文人画逐渐兴盛,画上题款现象变得普遍。

题款不仅可以补充画面的意境,同时也给书法艺术留下了丰富的表现空间,成为画面构图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

题跋书体的选择和款式的排列布置方式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征,陈淳也不例外。

陈淳(1483-1544)生于明代中期,字道复,号白阳、白阳山人,江苏苏州人,在诗词、经学、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在陈淳传世的作品中,题跋是较为独特的一个门类。

题跋兼有诗文、绘画以及书法创作,将文人画的书画结合进行了继承和大胆创新,在形式与内容、诗情与画意等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陈淳题跋的书体题跋的书体往往根据画面内容和风格来选择。

清代画家郑绩说:“至山石苍劲,宜款劲书;林木秀致,当题秀字。

意笔用草,工笔用楷。

此又在画法精通、书法纯熟者,方能作此。

”[2]39现代画家潘天寿言:“工整重色的人物、山水、花卉,宜于题写工致的小楷,须整齐而有法则。

如不长于工整的小楷,题写小篆书或小隶书亦可。

写意的着色山水、花卉,及人物,宜于题写稍大的行楷或草书,须随意得宜,自然而有矩度。

”[3]一般情况下,水墨写意画应以行、草题款,工笔画则应以楷、隶、篆等较为细致工整的书体题款,款书应与笔法相统一,与画面相一致。

从陈淳传世的作品来看,在绘画中题跋书法最多的是立轴式作品与长卷作品,主要有楷、篆、行、草四体,其中最为出色的是行、草书。

明代陈淳《写生草书诗卷》欣赏

明代陈淳《写生草书诗卷》欣赏

明代陈淳《写生草书诗卷》欣赏
陈淳《写生草书诗卷》纸本
纵34.9厘米,橫428.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卷亦书亦画的长卷,画为花卉写生小稿,其后为狂草诗卷。

这种形式本身就是创新,明代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书法的创新,都是从画家开始的,画家创作的草书往往是跨越时代和颠覆传统。

陈淳、徐渭就是如此。

陈淳是晚明狂草大家,开启晚明个性书法的先声。

该帖写于1538年(五十五岁),传说是醉后所书,每行一字至三字,笔墨放纵,运笔提顿扭转,左倾右倒,或节制或奔放,如醉歌狂舞,癫狂而不失法度,纵横驰骋又不泥传统。

论明代花鸟画家陈淳的绘画艺术特色

论明代花鸟画家陈淳的绘画艺术特色

论明代花鸟画家陈淳的绘画艺术特色作者:朱小华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年第09期摘要:明代花鸟画家陈淳初师文徵明,后志学于沈周,其花鸟画讲求笔墨纵横,携神而生,开大写意之风,推动了中国花鸟画由小写意到大写意的发展过程,在明代花鸟画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开创作用,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明代;陈淳;大写意;淡墨散逸中国文人画意识在宋代经由文人们的参与介入后,文人思想性的绘画可谓占据中国画的半边江山,到了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更是为文人绘画精神注入了新的解构形式。

这种文人思想的影响在花鸟画的题材当中也体现的极为明显,到了明代之时,沈周的花鸟画成为了其时典型的代表,而后又出现了陈淳、徐渭等更具写意风格和特色的花鸟画家,这些都成为了中国花鸟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中早于徐渭的陈淳更是在明代花鸟画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开创作用,有着深刻的影响。

陈淳,字道复、复甫,号白阳山人,据明代王穉登在其著作《吴郡丹青志》中记载:“(陈淳)天才秀发,下笔超异,画山水师米南宫、王叔明、黄子久。

不为效颦学步,为萧散闲逸之趣,宛然在目,尤妙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豪,而疏斜历乱,偏其反而咄咄逼真,倾动群类。

”可见在当时陈淳是师法多家却又能具闲逸之趣,倾动群类的。

陈淳的父亲与文徵明之辈私交甚好,故而陈淳得以在文氏门下学习,成为“吴门画派”的一员,但其并不是一味在文派的绘画中学习,而是直追师祖沈周,进而在日渐学习和钻研的基础上,其造诣更是有出蓝之风范,超过了其师文徵明,成为吴派著名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在花鸟画的创作上,其开拓了文人花鸟绘画的新风格,成为花鸟画发展史上又一次创新之举。

陈淳画风简练,极具文人书画之情怀,现存世代表作有《杂花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墨花钓艇图》等。

王世贞《艺苑卮言》中说到文徵明曾对陈淳的艺术做出过评价:“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

”虽然文氏的评价中不免有些对陈淳的不满之意,但陈淳在艺术上的成就确是无法否认的,在突破文氏严谨规整的绘画创作态度后,其在写意风格上的突破确实是最直接最有成就的探索,这也成就了陈淳在其花鸟画方面上有价值的艺术特色。

明清画人录|陈淳:墨中飞将军,白阳山人的戏墨人生,独具风采

明清画人录|陈淳:墨中飞将军,白阳山人的戏墨人生,独具风采

明清画人录|陈淳:墨中飞将军,白阳山人的戏墨人生,独具风采【之二十八】陈淳半隐半世的一生,无意于仕途,有志于翰墨,在承前启后中独辟蹊径独标新格,狂野肆意的狂草书法惊若游龙,而水墨写意的山水和花鸟之作更是从心所欲,充满一派萧散闲逸的天趣,彰显着独特的个性魅力,在明代艺术史上留下了不一样的翩翩风采。

清代叶衍兰绘《陈道复像》陈淳(1483年—1544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

在绘画史上,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

《花鸟果蔬册》吴门另类,卓然超群陈淳出生在苏州一个名门望族,堪称钟鼎之家书香之族。

祖父陈璚诗文俱佳,官至南京左副都御史,且与当时名噪一时的吴门画派中王鏊、吴宽、史鉴、沈周等人交从甚密,家藏书画颇为客观。

而其父陈钥景观一生未致仕,但却精研阴阳方术,与文征明交情深厚,有通家之好,相交甚笃。

这样的家庭背景,注定在起跑线上就领先同侪中人一个身位。

《秋菊有佳色》陈淳自小除了家学渊源深厚之外,而且师从文征明成为其入室弟子。

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他与生俱来的天分,陈淳很快便“器业日进,凡经学、古文词章、书法、篆籀、画、诗咸臻其妙”,在苏州这片诗文风流之地以后学之身而跻身当时的顶级名流圈。

优渥的家庭环境使陈淳的天性得到了自由的发挥,而此时的文征明的言传身教,在加上深受沈周的笔墨影响,此时的陈淳在书画技艺上沿袭着文、沈的法度而规行矩步,但在他内心深处却时时有着放飞自我的梦想。

中年之后,加上父亲的去世,生活环境迥然大变,而此时他的授业恩师文征明北上京城入翰林院任侍诏之职。

物是人非的现实下,陈淳的为人风格和书画风格双双在张扬个性的道路上狂飙突进,以逆风飞扬的姿态回归到自我本心。

《竹兰湖石》其实,从艺术角度而言,这未尝不是一种迷途知返幡然醒悟的幸运。

否则,亦步亦趋的陈淳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吴门画派吴门书派中的一名佼佼者而已。

绝意仕途的陈淳走上了放逸不羁的自由抒发性灵之路。

明代陈淳作品欣赏(一)

明代陈淳作品欣赏(一)

明代陈淳作品欣赏(一)明代陈淳作品欣赏(一)陈淳,1483年生,1544年逝世(另一种说法是1482—153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

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

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

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

他能诗文,擅书法,尤精绘画。

陈淳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

陈氏少年作画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自立门户。

陈淳从师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

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一花半叶,却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

陈淳中年以后间作山水,技法学米友仁、高克恭,多以江南风景为题材,手法简练,极具文人生活情趣,文徵明曾微笑着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

”存世作品有《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罨画图》等。

其子陈括继承父风、擅花卉。

他绘山水,效法米友仁、高克恭,水墨淋漓,颇得氤氲之气。

他的泼墨之功,往往见于画烟云之中。

在写意花卉方面,陈淳独得玄门,笔法挥洒自如,富有疏朗轻健的风姿,用墨设色,则如徐沁所谓“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王世贞在《州续稿》中说:“胜国(元朝)以来,写花卉者无如吾吴郡,而吴郡自沈启南(周)后,无如陈道确,陆叔平(治)”。

近代画家如蒲华、吴昌硕,齐白石等,在诗文题书画中,都对陈淳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明万历年间即有人曾评价过陈淳在花卉方面的造诣和声誉都超过了文征明,成为继沈周之后的吴门大家。

明清以来画家,尤其在花鸟画方面,受他的影响很深。

他与徐渭齐名,人称“青藤,白阳”。

现存的陈淳作品大部分均在博物馆收藏,民间甚少得见。

溽暑花卉图立轴水墨设色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此图花繁叶茂,姹紫嫣红;怪石嶙峋,空灵苍秀;其后池塘莲荷,清碧如玉,如清风拂来,幽香四溢。

国画名家陈淳介绍

国画名家陈淳介绍

名称:陈淳行书《言箴》立轴材质、形制:尺寸:150.5×35.5cm创作年代:介绍:释文: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

款识:右《言箴》,白阳山人道复书。

钤印:白阳山人鉴藏印:鄂庐鉴藏题签:陈白阳行书轴,文彝轩藏本,松窗题。

钤印:里堂备注:奚旭旧藏,褚德彝题签。

奚鄂庐(1880-1918),名光旭,一作奚旭,号鄂铭、鄂庐,室名小冬花。

江苏江阴人,为富而仁,立身高洁,富收藏,精鉴别。

与当时书画名家友善,其用印多为张楫如、褚德彝、赵叔孺所刻。

褚德彝,近代篆刻家、考古家。

原名德仪,为避宣统皇帝讳更名德彝。

字松窗、守隅等,号礼堂,又称里堂,别号汉威、舟枕山民等。

浙江余杭人。

工书法,书宗初唐四大书家之一褚遂良(世称褚河南),得其渊源,隶书学汉时礼器碑,功力极深。

精篆刻,初学浙派章法,后精研秦汉印,所作挺秀苍劲。

篆文侧款,短峭入古,风韵别致。

著有《松窗遗印》、《金石学续录》、《竹人录续》等。

名称:陈淳草书扇面尺寸:19×50cm介绍:题识:道复书。

钤印:白阳山人陈淳为祝允明之后狂草书风的名家,故后人将他和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并称为吴中“四大书家”。

陈淳自幼饱学,对于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都有相当造诣,书画学于文徵明。

其书法以行草书成就最高,早期小字行草风格接近于文徵明,用笔精细;后期一变为率意纵横,草书的抒情性得到极大的发挥,诗文书画均有明显个性,自立门户。

他是明朝书法由中期向后期转变的一个关键性人物。

这幅作品笔墨放纵,运笔提顿扭转,左倾右倒,或节制或奔放,如醉歌狂舞,纵横争折,线条与墨色交织成不断变动的画面,极富律动的美感。

介绍:题识:同治二年春月莫九善征持赠能静居记。

钤印:烈文私印、赵氏惠甫题跋:光绪二十七年正月七日。

药龛大和尚属题赋诗请正。

竞比停云出一头,五湖老懒早归休。

明陈淳《牡丹诗画卷》鉴赏

明陈淳《牡丹诗画卷》鉴赏

明陈淳《牡丹诗画卷》鉴赏
陈淳(1483-1544),字道复,号白阳山人,明中期苏州人,出身名门,青年时从文徵明学诗文画,称入室弟子。

然生性疏狂,个性倔强,书画皆不愿为师门所囿。

好作花卉,参宋元写生,活泼生动,不离矩矱。

后力究沈石田画,得其苍沉妍冶之趣复一变为简约豪纵,遂开水墨大写意一派。

又善书,初得乃师文氏笔法,继力追祝允明之狂恣、米襄阳之雄畅,跌宕排奡,纵横沉酣,自成一家。

《牡丹诗画图》卷,即是其漫兴抒情,集诗、书、画于一卷的大雅之作。

此卷首段为画,作设色湖石牡丹,湖石用笔抑扬顿挫、一波三折,流畅活泼一气呵成。

其后以勾花点叶法写牡丹,在奋笔一挥之
间,其高底疏密,掩映盼顾之态,临风浥露之情,皆在着意不着意之间尽得神韵。

陈淳的书法艺术

陈淳的书法艺术

之 ,初若率易尔 , 然寓规矩于放逸中 。 后进 多效之 ,殊不能仿佛也 , 颠张醉素 ,皆平生 学力到处 ,岂谓倾侧横恣便似之邪。放出来 , 凭借突 出的才情成为文 门弟子中的佼佼者 。
消沉而追 尚玄学 ,生活上也开始放纵 , 与文 门严谨的学风渐渐疏远 了。随后不久 , 他便
晋游唐 , 守 而勿失 ”原则的拓展和延伸 。同 样也是他的书法风格与时风 、 元人 皆不相类
的根本原因所在。
效地 引进 了画法 和使用 了特殊 的材料 有很 大关 系。周天球曾云 :“ 陈淳 书法画笔 , 自
颓然若 女妇 ,可 近也 。此非道 复之 书与染
邪。 ”
陈淳 晚期 行草 书风格 的诞 生与 陈淳有
征 明学 习诗 、书 、画 ,加之其 才华出众 , 青 年时便崭露头角 , 受到 师长 的青 睐与同辈 的 赞赏 。 正德十一年 ( 公元 1 5 1 6 年) , 陈钥去世 。 陈淳 时年三 十四岁 。陈淳在丧父之后 , 情绪
于他的绘画。另外 ,陈淳在工具上也有独到
三、陈淳书法的成就与影响
陈淳作为吴门书派的新一代 , 一方面继
承了吴门前贤的优秀传统 , 另一 方面又不甘 于步他们的后尘 , 而是寻找新的突破 口。 在
这个 问题上 ,陈淳是非常清醒的。他 曾有过 这样 的思考 :“ 道本无滞 , 人 自泥之 ,苟会
以诸生的资格贡人太学 ,当太 学卒业后 , 又
拒绝 做官 的机会 而南 返苏 州过着 啸傲 山林
的选择 。 如彭年所云 “ 白阳不喜 鼠鬏、兔颖
诸豪健笔 , 特取羊毛小笔最圆熟者 , 烂 漫书
道体 , 行止何 疑。勿谓轻疾 ,勿谓重迟 , 刻
的隐居生活 ,在湖光山色之中吟诗作画 , 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阳豪气——晚明大家陈淳书法集赏晚明大家——陈淳书法集赏陈淳(1483-1544)字道复,后以字行,别字复甫,自号白阳山人。

长洲人。

陈淳自幼饱学,对于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都有相当造诣。

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

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

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

他能诗文,擅书法,尤精绘画。

陈淳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

陈氏少年作画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自立门户。

陈淳从师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

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一花半叶,却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

陈淳中年以后间作山水,技法学米友仁、高克恭,多以江南风景为题材,手法简练,极具文人生活情趣,文徵明曾微笑着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

”存世作品有《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罨画图》等。

其子陈括继承父风、擅花卉。

书工行草,圆润清媚,率意纵笔,稳健老成,是晚明狂草大家。

陈淳作品传世较多,国内几大博物馆多有收藏,流传海外的也不少。

陈淳书法集赏陈淳《草书七言诗轴》纸本纵154.6厘米横6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望湖亭上好春光,儘许游人醉夕阳。

亦欲扁舟垂钓去,竹林留我且徜徉。

”“春日田舍有怀石湖之胜。

道復。

”鈐“白阳山中人”(白文正方)。

鑑藏印:“屺瞻墨缘”(朱文正方)、“曾在朱屺瞻家”(朱文正方)。

此书点画浑厚,笔力老练劲挺,起收之笔以及转折之处皆沉著有力。

整篇佈局与气势深得祝允明草书神韵。

徐渭曾云“道復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

曾经朱屺瞻收藏。

陈淳《草书岑参七律立轴》纸本纵181.8厘米横71.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释文: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右岑嘉州和贾诗道复书钤“白阳山人”(白文正方)、“陈氏道復”(白文正方)。

本轴书法多以中锋运笔,使转圆润,偶有偏锋鉤拒,刚柔互济,书势飞动雄杰,结体疏放恢张,欹侧多姿,颇有米芾书法的意致。

儘管本轴未署年款,但根据行笔老练劲挺及“道復”签款形式分析,大抵呈现出陈淳晚年书法风貌。

陈淳《游白莲寺五言诗扇面》草书南京博物院藏《五绝扇面》草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陈淳《白阳山诗》(局部)纸本行书29×393.5cm 天津博物馆藏此帖圆润清媚,率意纵笔,稳健老成,是陈淳晚年之作。

陈淳《书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册》纸本草书30.1×48.2cm×3 嘉靖十九年(1540)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以下第十五開)十日畫一水。

五日畫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

王宰始肯留真蹟。

壯哉崑崙方壼圖。

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東。

赤岸水與銀河通。

中(以下第十六開)有雲氣隨飛龍。

舟人漁子入浦漵。

山木盡亞洪濤風。

尤工遠勢古莫比。

只尺應須論萬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

剪取吳淞半江水。

(以下第十七開)款。

庚子(西元一五四0年)秋孟望後。

偶得素冊。

作墨染十四幅。

尚欲寄(寄字點去)繼興。

以時事適擾。

遂中止。

乃檢少陵之作。

曳之冊末。

復志此數語。

以寄社中一笑。

道復復甫。

简介:此件为明陈淳画山水册,共17开,其中15-17为书法。

陈淳《致研山老弟尺牍》纸本草书26.7×23.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春來陰雨。

不得一造。

怏怏。

舊有逋負。

未能卽償。

媿媿。

早晚措置來也。

幸寬假一二。

外拙畫二帋。

送新秀才。

聊致期望之意。

正廿二日。

道復頓首。

研山老弟足下。

餘素。

陈淳《致道深四弟尺牍》纸本草书23.9×27.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八房三郎納婦在此。

略略周旋。

惜乎不能全備。

有同志者。

幸原此情。

茲因馬清送請書。

乘便草草。

勿罪閒聒。

呵呵。

廿五日。

道復頓首。

道深四弟仁厚。

謹空。

陈淳《草书诗》纸本。

纵34.9公分,橫428.1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陈淳是晚明狂草大家,开启晚明个性书法的先声。

该帖写于1538年(五十五岁),传说是醉后所书,好像作画一般,每行一字至三字,笔墨放纵,运笔提顿扭转,左倾右倒,或节制或奔放,如醉歌狂舞,纵橫争折,线条与墨色交织成不断变动的画面,极富律动的美感。

陈淳《草书五言诗笺》纸本草书26×2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治平寺中送張虛菴春元會試。

君豈好遊者。

吳山千里過。

道心方外得。

民瘼海濱多。

姓字傳金殿。

忠言獻玉坡。

春風治平寺。

億爾正鳴珂。

道復稿。

陈淳《致前江先生尺牍》纸本草书23.4×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久違且失禮。

罪甚罪甚。

茲欲奉造。

緣糧事要緊。

不免多方區處。

只在旦晚圖一敘也。

所有田糧差誤事。

須用明白。

特遣人詣堂下。

幸照察不具。

眷生陳衜復頓首。

前江先生尊親丈。

简介:明·陈淳书。

纸本。

行书。

凡九行,共六十七字。

23.4×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十九)。

陈淳《五言诗扇面》草书15.4×47.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小小生金屋。

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寶髻。

石竹繡羅衣。

每出深宮裡。

常隨步輦歸。

只愁歌舞散。

化作彩雲飛。

道復。

陈淳《五言诗扇面》草书17.2×51.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樂事亦多違。

春猶戀褐衣。

敝園花發早。

荒徑客來稀。

縱有登山屐。

難開覓句扉。

王喬如可見。

直欲與同歸。

道復。

陈淳《草书千字文册》纸本草书32×16.5cm×17页嘉靖十七年(1538)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北山堂捐赠)释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嘉靖戊戌春日白阳山人道复复甫书于五湖田舍。

陈淳《宋之问秋莲赋》纸本辽宁博物馆藏释文:(前缺:若夫西城秘掖,北禁仙流,见白露之先降,悲红蕖之已秋。

昔之菡)萏齐秀,芳敷竞发,君门闭兮九重,兵卫俨兮千列。

绿叶青枝,缘沟覆池,映连旗以摇艳,辉长剑兮陆离。

疏兮裂,交流兮相沃,四绕兮丹禁,三匝兮承明。

晓而望之,若霓裳宛转朝玉京;夕而察之,若霞标灼她虎赤城。

既如秦女艳日兮凤鸣,又如洛妃拾翠兮鸿惊,足使瑶草罢色,芳树无情。

复道兮诘曲,离宫兮相属,飞阁兮周庐,金铺兮璧除。

君之驾兮旖旎,莲之叶兮扶疏,万乘顾兮驻彩骑,六宫喜兮停罗裾。

仰仙游而德泽,纵元览而神虚,岂与夫溪涧兮沼,自生兮自死,海圻兮江沱,万里兮烟波。

泛汉女,游湘娥,佩鸣玉,戏清涡,中流欲渡兮木兰楫,幽泉一曲兮采莲歌。

江南兮岘北,汀洲兮不极,既有芳兮莎城,长无依兮水国。

岂知移植天泉,飘香列仙,娇紫台之月露,含玉宇之风烟。

杂葩兮照烛,众彩兮相宣,乌翡翠兮舟青翰,树珊瑚兮林碧鲜。

夫其生也。

春风昼荡,烁日相煎,夭桃尽兮李灭,出大堤兮艳欲然。

夫其谢也,秋灰度,金气腾天,宫槐疏兮井桐变,摇寒波兮风飒然。

归根息艳兮八九月,乘化无穷兮千万年,越人望兮长已矣,郑女采兮无由缘。

何深蒂之能固?何香之独全?别有待制扬雄,悲秋宋玉,夏之来兮玩早红,秋之暮兮悲馀绿。

礼盛燕台,人非楚材,雾图兮兰为阁,金银酒兮莲作杯。

落英兮徘徊,风转兮衰颓,入黄扉兮洒锦石,萦白苹兮覆绿苔。

寒暑茫茫兮代谢,故叶新花兮往来,何秋日之可哀?托芙蓉以为媒。

右宋之问秋莲赋癸卯秋日漫书并作小图于白阳山居之风木堂道复记陈淳《杜甫秋兴八首》(局部) 纸本草书34.9×1056.2cm。

甲辰(154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凡一百二十三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四百六十八字。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四),载入台湾《故宫书画录》卷一。

释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右杜少陵作。

甲辰春日。

白陽山人道復書。

陈淳《致东浦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