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资料搜集与分析
第二章 质性研究资料的收集

焦点团体访谈法
应用
探索问题
确定结果
描述经验
探讨敏感问题
鼓励参与
不宜用于个人叙事研究 不宜用于态度研究
焦点团体访谈法
访谈技巧
处理“冷场”技巧
处理“局面失控”技巧
询问技巧
焦点团体访谈法
评价
相对经济
可获得丰富详尽的资料
具有刺激被访谈者的回忆,彼此安心的作用
非结构化访谈
访谈
鼓励讲述
选择语言
理解意义
批判性倾听
梳理主题
非语言交流
焦点团体访谈法
定义
是访谈者把多名被访谈者安排在一起组成团队 ,同时访谈。鼓励并注意该团体的互动 类型
按访谈内容 综合性和专题性 按访谈目的 了解情况和研究问题 按访谈形式 各抒己见式 互相讨论式 争论式 按访谈问题 结构式 半结构式 非结构式
• 无法预测行为何时何地发生 • 有些事物的观察需要长时期观察 • 不适用于大范围或很多人的观察 • 只能做机遇选样 • 无法收集某些领域的资料,如性行为
• 无法观察过去
• 无法调查意见和态度 • 观察者的因素会影响观察
• 可能只观察到表面现象
第二节 观察法
实施原则
充分准备
严谨收集 减少误差 客观记录 严格步骤
应用
获取人们的观点、看法、思想、经历
常被用于现象学、民族志、女权主义等方法的资料收 集
半结构化访谈
特点
所需时间稍长,采用中等规模的样本
可使用结构化或无结构的访谈
设计封闭式和开放式混合问题的访谈指南
非结构化访谈
概念
是一种自然的、广泛的、自传式的、深度的、 叙述性的或不直接提问式的访谈 应用
质性研究方法与资料分析

采用归纳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 释,形成对研究问题的深入理解。
Part
02
质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访谈法
总结词
深入了解研究对象内心世界和经验
详细描述
访谈法是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观点、感受和经验。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 研究对象的主观感受和深层次的想法,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研究主题。
案例研究法
总结词
深入研究特定个案的详细过程和背景
VS
详细描述
案例研究法是对个别研究对象进行深入、 全面的研究,包括其背景、过程、结果等 方面。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特定 情境下的研究对象,并从中提炼出一般性 结论。
文本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文本内容理解其意义和主题
详细描述
文本分析法是对书面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包 括文章、日记、信件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 研究者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研究主题。
主观性强
质性研究依赖于研究者对资料的主观解读和分析, 因此其结果可能受到研究者个人观点、经验和背 景的影响。
耗时耗力
质性研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资料收集、 整理和分析,对研究者要求较高,且研究成果产 出较慢。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获取方式
研究者应以明确、易懂的语言获取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确保其充分理解并自愿参与。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某些特殊群体,如未成年人、智力障碍者等,研究者应特别关注其知情同意的能力, 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其权益。
保密原则
数据保护
研究者应对收集到的个人信息进 行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无关第
三方。
存储和传输安全
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第4章质性研究资料收集的方法

第四章资料收集的方法先介绍质性研究的抽样策略,再介绍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焦点团体)。
第一节质性研究的抽样策略样本的大小、代表性、人口的推论与普遍化等,常常成为重要的关注焦点。
一、应抽取什么样本我应抽多少人作为研究的对象?(样本数)我应选择什么人作为研究的样本?(样本类型)“看情况而定”。
巴顿(Patton)认为,(1)样本一般很少,只有n=1;(2)深度的“立意”抽样,着重信息丰富内涵;(3)从以往经验与理论视角出发抽样,称为“理论性抽样”或“目的性抽样”(非概率抽样),指按照设计的理论指导或目的进行抽样,以抽取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
第一,我应该抽多少人作为研究对象呢?(样本数)抽取是一个或数个样本,依研究者的需要决定。
个案研究与生活史,以典型一个或少数样本即能完成;大部分类型的研究,其样本数就比较多(8-11个);信息达到饱和为原则。
第二,我应该选择什么人作为研究对象呢?(样本类型)为了减少样本数,挑选综合样本,以取得最丰富的反应性的资料。
样本条件:生活时间比较长、了解该文化内部的实情、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反思能力、性格比较外向、善于表达自己的人。
关键信息提供者(Key-informant)二、如何抽取样本在质性研究的抽样中,除了“立意”原则之外,研究者为了符合不同的“研究目的”,也可以产生不同的抽样策略。
质性研究抽样策略的类型(15类)来源:Kuzel,1992(一)根据样本的特性进行抽样1、极端或偏差性个案抽样(极端反常)不具有“代表性”,但对这种独特现象的揭示有可能比一个典型现象更加具有说服力。
在质性研究的不同分支里,常人方法学经常使用这种抽样方法。
通过当地人“反常”现象的反应,可以知道他们对“正常”现象的定义及行为表现。
《当受虐待的妇女杀人时》2、强度抽样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与强度的个案进行研究。
但是这些个案并不一定是非常极端或不同寻常的。
3、最大差异抽样(异质)被抽取的样本所产生的研究结果将最大限度地覆盖研究现象中各种不同的情况。
质性研究资料分析技巧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质性研究资料分析技巧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1)写备忘录。
备忘录又称分析报告,它包括描述型、方法型、分析型、理论型等类型,分析型备忘录是最常见的。
(2)写日记、总结和内容摘要。
写日记可用来反省自己在观察或访谈中的一些活动。
写总结与内容摘要的目的在于将质性研究资料浓缩,表现出资料的中心内容或思想。
(3)画图表。
质性资料分析中常用的图表有网络图、等级分布图、矩阵图、曲线图、报表、认知图、因果关系图、决策模型等。
(4)交流。
交流是指与同事、朋友、家人、其他研究者交谈与阅读有关的文献或资料。
质性研究资料搜集与分析

❖在觀察時,觀察者的體驗、感受、想法、與 他人互動、對事的反應,將列入實地觀察資 料外的其他來源資料中。
❖觀察法特別適用於探索性及描述性的研究目
的。
7
觀察法進行步驟
❖問題界定 ❖取樣(抽樣)方式 ❖決定以何種角色切入觀察場域 ❖蒐集及紀錄資料:以書面資料呈現,應包括
紀錄日期、時間、地點、重要參與者地位、 角色、行為,或以流水帳方式將觀察的內容 、談話、行為舉止及相關事物以日誌方式紀 錄。 ❖整理觀察結果及建立檔案。 ❖分析資料及解釋資料:請見5.6資料分析。 8
;發問的歷程從較廣泛性問題提問,再逐漸縮小
的特定核心主題上;由訪問者設定事件發生經歷
的二個時點,由受訪者談這段時間發生的活動、
感覺的描述。
16
對c.以行為語言來暗示受訪者該段訪談該結束了。
深度集體訪談法
❖這種做法是強調團體成員間的互動與即興方式作答, 是多向交流的方式與(個人式)的深度焦點訪談,是以 一問一答方式不同。
譯碼和分類的歷程。
22
內容分析的模式5W1H
23
執行內容分析的做法
❖對每一頁編上頁碼的內容,將文字資料中的 每一句、每一段、每一篇,或觀察到的場景 所得到的「關鍵字」或「關鍵認知」,予以 特定概念化表示並加以命名。
❖將確定的概念、名稱及其簡單意思,寫在標 籤上,貼在該頁(出處)的固定處,以方便查閱 。
標準化開放訪談:事先已確定訪談中統一使用的 詢問問題、字句組合、順序,適合質性研究。
封閉式固定反應的訪談:適合量化研究。
其中引導訪談、標準化開放訪談稱之為(個人 式)「焦點訪談」。
11
深度焦點訪談(續)
❖深度焦點訪談:
「深度」指超越人們普通常識解釋及對其他文化 形成的理解,而更進一步去探索「潛藏」於表層 觀點下所隱含的意義,捕捉及表達對人們活動、 事件、文化的多元觀點。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质性研究是一种以描述、解释和理解现象为目的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内在意义,了解人们的行为和想法。
在进行质性研究时,研究者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获得全面的研究结果。
下面将介绍质性研究的五种常用方法。
首先,访谈是一种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
通过面对面或电话等方式与受访者进行深入的交流,研究者可以获取他们的观点、经验和看法。
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也可以是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这取决于研究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
通过访谈,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受访者的内心世界,获取丰富的数据。
其次,焦点小组讨论是另一种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
在焦点小组讨论中,研究者邀请一组受访者一起进行讨论,通过集体交流和互动,获取他们的共同观点和看法。
焦点小组讨论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受访者之间的共识和分歧,了解他们的集体意识和文化背景。
第三,观察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研究者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受访者的行为、环境和互动,获取真实的数据。
观察可以是参与式的,也可以是非参与式的,取决于研究者的角色和目的。
通过观察,研究者可以获取客观的信息,了解受访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表现。
第四,文件分析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文件和资料,研究者可以了解受访者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文件分析可以包括文本分析、档案分析、图片分析等,通过对文件和资料的细致研究,研究者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和数据。
最后,个案研究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个别案例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可以了解个案的特点、经验和情境。
个案研究可以是单个案例的研究,也可以是多个案例的比较研究,通过对个案的深入了解,研究者可以获取丰富的细节和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质性研究有许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获得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第三章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MAXQDA是一套先进的专业文本分析工具,也是专业 质化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软件,能协助研究者有效 地执行定性资料分析和诠释文本,对图像、视频以 及PDF文档等同样有强大的分析功能,它也可以对 定性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因此亦可以用于混合方法 研究。
---英国哲学家培根
目录
❖ 一、制定资料的管理方案 ❖ 二、转录文本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
❖ 制定资料的管理方案
▪ 对资料有一个系统的档案管理,方便研究者对研究过 程中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储存、取用及保护,避免发生 文本资料的混乱。
• 制作索引
– 资料的类型 – 资料提供者信息 – 收集资料时间 – 研究者个人信息 – 资料的排列序号
第一节 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
❖ 阅读文本资料时所记录下来的memo实例
▪ 备忘录
这位妇女描述了她的“疼痛体验”,即她的疼痛产生和消除过程 是如何。她的话语所反映的是她的自我经验,没有任何对疼痛的客观 测量。我可以看到在她的描述中提到了她的疼痛的“强度”、“部位 ”、“持续时间”。我注意到“疼痛的消除或者缓解”是在晚上她感 到身体暖和的时候,她很犹豫是否要吃止痛药物。她所说的“疼痛特 别厉害”可以反映她“疼痛强度”的一个方面,她所提到的“疼痛的 部位”就是她的“手部关节”,“疼痛持续时间”即她所告诉我的“ 一整天”。“疼痛的缓解或者消除”可能就是在“她身上暖暖和和” 的时候。从她的话语中可见,她没有在“疼痛期间”使用止痛药物。 她所描述的疼痛特点和减缓疼痛的方法都是她“疼痛体验”的一部分 ,是非常个体化的。
▪ 浸入原始资料 ▪ 设计分类纲要与编码 ▪ 资料的深入分析
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

登录是资料分析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是一
个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
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
(陈向明,2000:279)
登录
资料分析的步骤
登录 思考单位 登录可以从不同的思考单位入手(即从资料的意义内容入手)
阅读原始资料
寻找本土概念
登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建立编码
资料分析的步骤
资料分析的步骤
一、阅读原始资料
1. “投降”的态度 向原始资料“投降” ①暂时悬置研究者的前设和价值判断 ②让资料自己说话 向阅读资料时的感觉和体悟“投降” 在阅读材料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思想上和情绪上的反应,而这些反应是理解资料的一个有效的来源。我们只有深切体会自己对材料的分析,才有可能了解自己是如何理解资料的。 陈向明例子
波格丹和比克兰(1982:157-162)
1)场景/情景 2)被研究者对事情的定义 3)被研究者看问题的角度 4)被研究者看待人和事的方式 5)有关事情的过程 6)活动 7)事件 8)策略 9.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 10)研究者使用的方法 11)研究者事先设定的编码系统
思考单位(J.罗夫兰和 L.罗夫兰的9类思考单位)
登录
人际交往、社会系统中的人机关系、社会成员之间的邂逅相遇; 群体及其适应社会环境的功能; 居住地、居住地的边界领域及其维持生命的功能; 社会世界;⑨生活方式
资料分析的步骤
登录 设码 码号(code):资料分析中最基础的意义单位,是资料分析大厦中最小的砖瓦。 寻找码号:一个标准是有关词语或内容出现的频率。在资料中反复出现的某些现象,形成了一定的模式,那么这些现象往往是资料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被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需要进行重点登录。 用数字或符号表示码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引導訪談、標準化開放訪談稱之為(個人 式)「焦點訪談」。
11
深度焦點訪談(續)
深度焦點訪談:
「深度」指超越人們普通常識解釋及對其他文化 形成的理解,而更進一步去探索「潛藏」於表層 觀點下所隱含的意義,捕捉及表達對人們活動、 事件、文化的多元觀點。 深度焦點訪談:研究者和資訊提供者之間有其特 定目的(焦點)的訪談,會話的焦點在於資訊提供者 對自己、生活、經驗的感受,而他(她)自己的話語 來表達,研究者(訪問者)像是採礦者又是旅人。
第5章 質性研究資料蒐集與分析
授課教師:
行銷研究:企業研究方法實務應用.呂長民 著.前程文化 出版
1學Biblioteka 重點觀察法與其應用 深度焦點訪談 深度集體訪談 質性研究使用的抽樣方法 質性資料分析 檢視資性假設的技巧
2
觀察法及其應用
觀察法其理念是以眼睛、口、鼻與皮膚等身 體感官從人們的行為語言,來感受、理解其 認識世界、認識事物的心理活動。 觀察法可依參與的涉入程度分成完全參與觀 察、部分參與觀察與旁觀觀察三大類。 觀察法特別適合探索性、描述性研究。 觀察法常利用科技工具來協助研究,如使用 錄音設備(錄音筆、錄音機…)、攝影機等。
10
深度焦點訪談
(個人式)的人員訪談可分成四大類,分別為
非正式會談訪談:適合質性研究,但事後分析困 難。 引導訪談:訪談主題與「綱要」形式已明白事先 訂出,適合質性研究。 標準化開放訪談:事先已確定訪談中統一使用的 詢問問題、字句組合、順序,適合質性研究。 封閉式固定反應的訪談:適合量化研究。
5. Develop prototypes of solutions
Tangible representation or role play/simulation of ideas
9
Use of Empathic Design At Intel
Success rate based on engineers’ idea only 20%
8
5 Steps in Empathic Design (Cont.)
3. Reflection and Analysis
Identify all customers’ possibl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4. Brainstorm for Solutions
Transform observations into ideas
4
應用
同感設計(觀察消費者使用產品或服務的種種 現象,經分析理解後,進而將觀察分析結果 應用於新產品開發的技術) (請見5.2同感設計)
5
6
Empathic Design
Because users may be unable to articulate their needs, this technique focuses on observations of customer behavior to develop a deep understanding the user’s environment. Types of insights
3
觀察法進行步驟
問題界定 取樣(抽樣)方式 決定以何種角色切入觀察場域 蒐集及紀錄資料:以書面資料呈現,應包括 紀錄日期、時間、地點、重要參與者地位、 角色、行為,或以流水帳方式將觀察的內容 、談話、行為舉止及相關事物以日誌方式紀 錄。 整理觀察結果及建立檔案。 分析資料及解釋資料:請見5.6資料分析。
Example: video phone
Team of 8 design ethnographers to find how technology can help solve user problems
Salmon industry Business owners Teenagers
12
深度焦點訪談(續)
焦點訪談涉及實務問題
訪談前研究者準備:訪問員心態、性格、提問 內容規劃。 如何開始訪談:如何讓資訊提供者(受訪者)消除 戒心,敞開心胸接納訪問者(研究者)。 訪談內容的擬訂。
13
深度焦點訪談(續)
其訪談內容的擬訂,可分成下列三大類:
描述性提問:受訪者對某人、事、地點、人物, 詮釋自己經驗行為、意見、價值觀、情緒反應。
訪談歷程的引導與結束
下列三類問題需要被釐清、被引導
受訪者出現回答遲疑、無法回答、不願回答狀態 受訪者回應失焦、偏離主題 受訪者滔滔不絕,侃侃而談,而無法結束
對a.問題對策:研究者要能察顏觀色,運用同理心去理解 受訪者,以轉換題意、更簡要提問、追問技巧去克服。 對b.回應失焦:宜以轉換或轉移方式連結到主題;發問的 歷程從較廣泛性問題提問,再逐漸縮小的特定核心主題上 ;由訪問者設定事件發生經歷的二個時點,由受訪者談這 段時間發生的活動、感覺的描述。 對c.以行為語言來暗示受訪者該段訪談該結束了。
• 如顧客在甲餐廳所見所聞
結構性提問:目的在於發現受訪者如何架構或組 織他們的知識。
• 如甲餐廳服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如何透過實作來培育。
類比式提問:讓訪問者能從自己認知的世界出發 ,來進行情境或事件的比較,及討論上述狀態的 意義。
• 如甲餐廳的經理人員在工作場合與其在求學階段所學的 14 專業知識有何差異?
Triggers of Use Unarticulated user needs/coping strategies New useage situations Customization Intangible Attributes
7
5 Steps in Empathic Design
1. Observation
Who should be observed? Who should do the observing? What behavior should be observed?
2. Capture the Data
Less focus on words/text; more on visual, auditory, and other sensory cues Via photos, 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