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6滑梯里的奥秘教案
《滑梯里的奥秘》说课

2
推荐【教学内容】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P81-83第六单元第三节:滑梯里的奥秘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与质疑验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学生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多数学生有滑滑梯的经历,在生活中感受过摩擦力;同时通过前两节内容:“走进游乐场”“蹦床里的奥秘”学生认识了一部分力,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后记】
通过对滑梯等学生常见的游乐器材的体验,同时,我又让学生把
手放在桌子上感受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初步概念。
又通过猜想、设
计实验、分组探究,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设计滑梯模型,用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在滑梯上滑动,滑下
的速度不同,让学生猜想什么原因?使有的人滑动快有的人滑动慢
呢,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呢?
小组分组讨论,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设计实验。
为了巩固新知,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我设计“坐式拔河”应用
摩擦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
又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摩擦力,为下节课的巧控摩擦做铺垫。
本节课
使我感到在教学细节上还需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苦
练基本功。
《滑梯里的奥秘》教学设计

《滑梯里的奥秘》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大象版五年级《科学》/大象出版社2017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主题:《滑梯里的奥秘》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教学课时:1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科学知识:2.科学探究:3.科学态度: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二、教材分析《滑梯里的奧秘》是第六单元《开心游乐场》的第三课。
学生已经对重力、摩擦力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弹力也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本课教材从学生熟知的滑梯游戏导入,设计了“在不同表面(桌面、玻璃、毛巾)拉动物体”和“拉动不同质量物体”两个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作用,引出摩擦力的描述性概念。
学生的各种猜想,在实验中将进行验证,引导学生归纳“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它们的压力有关”。
再通过“坐式拔河”比赛,进一步认识摩擦力的科学规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本课所需要建立的科学概念有:第一,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碍滑动的力,叫作摩擦力。
第二,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第三,摩擦力的大小与它们的压力有关。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滑梯并不陌生,在平时玩的过程当中对摩擦力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前面《走进游乐场》《蹦床里的学问》两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有关力的知识,学会了测量力的大小,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因此,本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不同猜想,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问题、验证猜想。
学习目标1.通过用手滑动桌面,感知摩檫力。
2.能利用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合理解释摩檫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难点:有序操作摩擦力大小的探究实验。
学习准备1.分组材料:玻璃板、毛巾、方形盒子、钩码、测力计、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课件。
评价任务:1.认识摩擦力的概念与产生原因。
科学五年级上册《滑梯里的奥秘》公开课教案

科学五年级上册《滑梯里的奥秘》公开课教案1.通过实际的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明白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
2.思考如何控制摩擦力的大小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3.在实验中学会正确地测量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数据的测量和结论。
科学态度:1.对摩擦力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与各种科学活动,知道摩擦力增大与减小对生活的影响。
2.爱科学、用科学,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并把课堂知识学以致用,让生活处处有惊喜。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快乐游乐场”的第三课时《滑梯里的奥秘》,是一节科学探究课。
教材以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施加的压力大小有关系,很好的体现了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三.学情调查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学生都玩过滑梯,有真实、丰富的经验,在生活中感受过摩擦力;同时通过前两节内容:“走进游乐场”“蹦床里的奥秘”学生认识了一部分力,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参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送审稿)对《快乐游乐场》单元的要求及以上的思考和调查,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了解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2.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科学结论,使学生明白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在生活中掌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在实验中学会正确地测量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数据的测量和结论。
4.对摩擦力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与各种科学活动,知道摩擦力增大与减小对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形成的原因,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1、设计试验方法,透过实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了解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施加的压力大小有关。
2、思考如何巧控摩擦力的大小,为生活提供便利。
3. 滑梯里的奥秘-大象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 滑梯里的奥秘-大象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了解滑梯的原理和构造;3.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积极参与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清晰呈现物理规律,带领学生了解滑梯的原理和构造;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发现滑梯的奥妙和应用;3.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1.通过探究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滑梯是如何应用重力所得的速度,加速度等概念;2.通过探究滑梯的构造及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滑梯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3.对学生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四、教学方式1.了解重力原理;2.探究滑梯的构造,分析滑梯的原理;3.进行实验,比对不同滑梯的差异;4.小组探究,提问和总结;5.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滑梯并进行测试,进行实践学习。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1. 了解重力原理在教室内,教师通过实例简单解释重力的概念,并与学生交流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滑梯的构造,分析滑梯的原理向学生介绍滑梯的构造和原理,让学生自己梳理主要构成部分,并思考和预测这些部分的作用和作用方式。
3. 进行实验,比对不同滑梯的差异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实际体验滑梯的不同搭配所带来的速度差异和速度升高规律的探究。
4. 小组探究,提问和总结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滑梯的奥秘,提出问题并进行总结。
5.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滑梯并进行测试,进行实践学习五至七人一组,自己亲手动手制作滑梯,并进行测试,加深学生对于滑梯原理的深入理解。
六、教学辅助手段白板、投影仪、绳索、塑料桶等。
七、教学评价方式1.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2.提出问题和总结评价;3.实验操作和总结报告的口头和书面评价。
八、板书设计1.重力概念;2.滑梯的构造和原理;3.小组探究提出问题;4.制作滑梯过程。
五年级科学上册 6.3《滑梯里的奥秘》教案 大象版

《滑梯里的奥秘》教学目标: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或即将产生运动时,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就是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对科学产生兴趣,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摩擦力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理解生活中利用摩擦力的现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播放游乐场声音,从而引出滑梯,进而进入本节课的课题摩擦力。
2、讨论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快慢的关系3、(1)张开双手,提问:此时有摩擦力产生吗?为什么?小结:产生摩擦力必须是有接触的两个物体。
(2)两手合在一起,有摩擦力产生吗?为什么?小结:运动的物体接触面才会产生摩擦力(3)用劲搓手,但是手没有动。
有摩擦力产生吗?为什么?(4)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小结:看来没有运动就没有摩擦力的产生,适应研究摩擦力就离不开运动。
4、讨论:你见过的产生摩擦力的现象有哪些?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摩擦力,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合作探究,动手操作1、摩擦力有方向吗?学生小组内讨论,全班汇报得出:摩擦力有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运动时需克服摩擦力。
2、由老师引导学生做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的实验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同学生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由学生回答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四. 板书设计滑梯里的奥秘1.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或即将产生运动时,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就是摩擦力。
2.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a物体接触面的粗擦程度b物体的压力1。
科学五年级上册《滑梯里的奥秘》公开课教案

科学五年级上册《滑梯里的奥秘》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量和运动规律。
2.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滑梯滑行的奥秘。
3.能够在活动游戏中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地球的吸引力2.物体的运动规律3.滑梯滑行的原理重点:掌握物理原理,解释滑梯滑行的奥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1.教师展示一张滑梯图片,让学生回忆滑梯的使用场景。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滑梯这种游乐器?滑梯的物理原理是什么?2. 知识点讲解(20分钟)1.地球的吸引力:介绍地球的吸引力原理,让学生体会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量。
2.物体的运动规律:介绍牛顿三定律,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3.滑梯滑行的原理:介绍滑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滑梯滑行的原理。
3. 实验探究(30分钟)1.设计实验:在课堂上搭建一个小型滑梯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猜测和实验滑梯的滑行速度和距离。
2.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理解滑梯滑行的物理原理。
4. 游戏活动(20分钟)1.带领学生在滑梯上进行游戏活动,观察和体验滑梯的滑行过程,并边玩边解释滑梯滑行的物理原理。
2.让学生自由组合或分组,结合课堂知识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5. 总结归纳(10分钟)1.总结滑梯的物理原理,问学生滑梯对于地球的吸引力以及物体运动规律的应用等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再次强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2.发放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物理原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课堂实验结果和学生的回答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3.学生课后作业的提交情况以及作业质量。
六、教学资料1.滑梯图片。
2.滑梯实验器材等相关物资。
3.课件和参考书籍。
科学五年级上册滑梯里的奥秘公开课教案

科学五年级上册《滑梯里的奥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滑梯里的奥秘》【教材来源】大象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XX年6月第1版【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六单元第81~85页【主题】滑梯里的奥秘【课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授课者】韩音歌/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第一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课程标准(XX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科学知识: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了解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2.明确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是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探究能力:1.通过实际的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明白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
2.思考如何控制摩擦力的大小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3.在实验中学会正确地测量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数据的测量和结论。
科学态度:1.对摩擦力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与各种科学活动,知道摩擦力增大与减小对生活的影响。
2.爱科学、用科学,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并把课堂知识学以致用,让生活处处有惊喜。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快乐游乐场”的第三课时《滑梯里的奥秘》,是一节科学探究课。
教材以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施加的压力大小有关系,很好的体现了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三.学情调查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学生都玩过滑梯,有真实、丰富的经验,在生活中感受过摩擦力;同时通过前两节内容:“走进游乐场”“蹦床里的奥秘”学生认识了一部分力,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参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送审稿)对《快乐游乐场》单元的要求及以上的思考和调查,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了解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2.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科学结论,使学生明白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在生活中掌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滑梯里的奥秘》教学设计

《滑梯里的奥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滑梯里的奥秘》通过玩滑梯场景引出话题:滑的快慢与摩擦力的问题。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对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有许多不同的猜想,让学生进一步练习使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来分别探究与摩擦力有关的各个因素,从而建构起摩擦力的概念模型。
教材又设计了“坐式拔河”活动,让学生检验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凸显二级目标。
学情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多数学生有滑滑梯的经历,在生活中感受过摩擦力;同时通过前两节内容:“走进游乐场”“蹦床里的奥秘”学生认识了一部分力,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学习目标1.通过对滑梯等学生常见的游乐器材的体验,知道摩擦力的初步概念。
2.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设计实验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评价任务1.认识摩擦力的概念与产生原因。
2.能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教学准备木块、相同尺寸的木板两块、毛巾或布、测力计、量杯、水、绳子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出示课件:滑梯设计意图滑梯模型的引入,能快速引起玩滑梯经验的回忆,交流摩擦力产生的方法、现象、过程。
二、猜想假设1.感受摩擦力演示:用摩擦力不同的物体在滑梯模型上滑动(板书:摩擦力)总结摩擦力定义出示课件研究问题一: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光滑的关系?研究问题二:摩擦力与物体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学生猜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
【设计意图】学生自身感受摩擦力,交流摩擦力,从摩擦力产生的过程有全面体验,同时产生“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的“经验性认识”或猜想。
三、实验验证课件出示实验步骤①测出一盒钩码在桌面上的摩擦力;②测出一盒钩码在布上的摩擦力;③测出一盒钩码在砂纸上的摩擦力,然后对测出的数据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滑梯里的奥秘
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浅显力学知识—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它们之间的压力有关。
(2)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分析、综合
能力;在实验中发现其规律的思维能力。
(3)启发学生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3学生分析:因为学生平时都玩过滑滑梯,对此游戏比较熟悉,本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摩擦力。
4、实施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1)学生亲身体验活动
(2)学生进行猜想,提问
(3)通过实验验证
(4)进行分析总结
(5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交流
教学案例:
1、重点难点:
能过交流玩滑滑梯的感受,说出自已对滑梯里的科学道理的理解、疑惑和猜想。
2、教法、学法:
实验法,实践活动法、讨论法
3、教学资源:
木板、毛巾、白布、测力计、秒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玩过滑梯吗?你有什么感受?(你能具体说说怎样刺激吗?)
2、小熊欢欢也很喜欢玩滑梯,让我们来看看它玩得怎么样,好吗?(课件:小熊从平矮的滑梯滑下,说:真没劲!小熊从高高
的滑梯滑下,栽了一个跟头,说:太危险了!)小熊的感受为什么会跟我们的不一样呢?(生试说)
师小结:看来,滑梯中有着很多的科学道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滑梯的奥秘。
(板书课题)
二、引导观察,进行猜想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个小朋友滑“滑梯”的情景。
(课件)
为什么有的人滑得快,有的人滑慢?(学生猜测一下)
什么是摩擦力呢?(师讲解)我们在滑滑梯时,滑梯就给了我们一个摩擦力。
2、那你们来猜一猜,怎么样才能滑得更快呢?(猜一猜)
3、学生个别发言。
(师问:你认为会有什么情况?[这个想法不错]你的猜想是什么?[这个猜想也很好]你猜想到了什么?[这也是个不错的想法]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重量、表面的光滑度、坡度。
4、小结:大家都是爱思考的好孩子!一下子猜想了好几种情况。
第二课时
一、动手实验,自主探索
1、那么,要比较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有何不同?可以用什么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2、认识实验器材。
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些实验器材,你们看,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自己说,不认识的老师介绍)
3、讨论实验方法。
(1)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怎么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
(课件:议一议)
(2)哪一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4、进行自主探索。
(1)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课件:做一做)并把实验的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上。
这张表上还有一些小小的建议,请同学们自己看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看记录表)
(2)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综合分析,形成结论
1、交流。
下面请各小组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课件:说一说)[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你描述得真好……其他小组验证的结果跟他们一
样吗?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展示课件。
(课件:三个结论的动画)
2、小结: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发现了物体越重,摩擦力就越大。
(板书)
3、汇报新发现。
你们还有新的发现吗?(物体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它们之间的压力有关。
)看来关于力学的知识还有很多,同学们今后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第三课时
一、知识运用,拓展延伸
摩擦力无处不在,既可恨,又可爱。
需要是,人们设法增大它,不需要时,人们就设法减小它。
增大摩擦力的例子:(课件演示)
减小摩擦力的例子:(课件演示)
小结:滑梯设计得科学合理,小熊玩得多开心啊!看来,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就能学到很多知识,还能利用科学来为我们服务。
1、谈一谈: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应用了滑梯的科
学?(课件随机展示激流勇进、滑雪、滑旱冰、滑板、高空飞车、
冲浪快艇、过山车等。
)
二、创造设计,激发思维
看了这么多好玩的项目,现在,老师请同学们也来做一回设计师。
(课件:请你来做设计师: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你认为最理想的滑梯或其他玩具……)[播放音乐]
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点评。
三、总结谈话,鼓励进取
本节课同学们不仅发现了滑梯的科学,还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问题。
老师预祝同学们都能成为伟大的设计师和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