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17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特征研究
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变化趋势分析

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变化趋势分析作者:单璐璐朱丹宋若宁雷紫茜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9期摘要鉴于台风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台风的研究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台风路径预报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始终受到各国政府部门和气象业务单位的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在当今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台风路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本文基于台风最佳路径资料和大尺度环流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变化趋势进行初步探讨,并分析其相应的可能物理解释,以期有助于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长期气候预测,为国家防台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台风路径;变化趋势;海温;大尺度环流;西北太平洋中图分类号 P45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9-0228-03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活动最频繁的海域,平均每年约有27次,约占全球台风生成总数的1/3。
台风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其活动过程中,常伴随有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严重威胁着东亚大陆沿岸及岛屿上居民的生命财产,为此台风预报也是我国气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而其中的台风路径最为重要和基本。
本文将初步探讨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变化趋势,了解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变化的影响因子。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大尺度环流将会变化,而热带气旋活动也可能发生变化,气候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变化也是当前国际热带气旋气候学界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
但近30年来,台风气候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
王继志[1]对1884—1979年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活动规律进行气候统计分析;陈敏等[2]对1949—1996年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强度分布、年际变化、路径类型、季节变化和台风源地的特点进行了气候学分析;Chan等[3]对1959—1994年台风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年际变化特征;雷小途等[4]对1949—1998年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纬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李英等[5]则对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工作,已基本描述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特征,其中包括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的台风源地、年际变化、季节分布以及登陆中国的台风的强度分布和路径类型等。
夏季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的敏感性因子

动不 同时间尺度变化 ;另外 ,他们对西北太平洋 暖池热状态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做了详细的研
三个热力变量( 海洋热能 、低层大气的相对湿度 、
湿不 稳 定 度) 三个 动 力 变量 ( 氏力 、垂直 风 切 和 柯
收稿 日期: 2 1-41 ; 订 日期 :2 1-21 0 10.6 修 0 10-8
气 旋 和 台风 活动 的季 节 、年 际 和年代 际时 间尺度
变化的研究回顾 ,指 出造成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
不 同 时 间 尺 度 变 化 的 主要 影 响机 制 有 低 频 振 荡
[
、
季 风 槽 【 西 传 赤 道 波 动 [ 、E O 和 和 4 1 NS [
Q OE现 象 等 ,这 些 系统 主 要通 过 改变 西 北太 平 B ] 洋上 空 的环 流 ,而 影 响到 西北 太平 洋 热带 气旋 活
中图分类号:P4 44
究 ,指 出暖池 次表 层 海温 与 生成 的 台风个 数具 有
1 引
言
显 著 相 关 [ 。林 惠 娟 等 [认 为 西 北 太 平 洋 暖 池 引 9 1 (2 1 0。 1 10 5 E, 0~2 N) 0。 和赤道 中东 太 平洋 海域 (8 ~9 w ,1 S~5。 的海表 温 度也 与热 1 0o 0。 0。 N)
洋关键 区涡度 因子年 际变化 的来 源和表征 台风生成 数的优越 性 ,发现关键 区涡度因子年际变化与南方 涛动 、 南极涛动和澳洲东部高度场 的年 际变化有关 , 体现了南半球两大系统和 E O对 WNP T N 的影 响 ; NS SY 涡度 因
子与 WNP T S YN 的显著相关 区与 台风生成源地集 中区一致 , 表征台风年际变化有 明显 的优越性 。这些 特性对
西太平洋台风最大风速与闪电活动特征

西太平洋台风最大风速与闪电活动特征杨宁;张其林【摘要】Based on the lightning data by the World Wide Lightning Location Network(WWLLN) and the typhoon data from Typhoon Institute of Shanghai Meteorological Bureau, the paper presents the lightning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ghtning frequency and the maximum winds of 55 typhoons occurring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during 2005 and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o-ver the west Pacific, there are three distinct lightning flash regions in mature typhoons. One significant maximum in the eyewall regions about 20-40 km away from the center;the other two are located in outer rainbands (280-340 km and 440-580 km from the center). Most typhoons have lightning activ-ity peaks before the maximum winds. The lag times ranges from 0 to 24 hours and the average lag times is 26.6 h. Therefore, the frequency of lightning activity is, to some degree, an indicator for the typhoon intensity development within 24 h.%利用全球闪电定位网(World WideLightning Location Network,WWWLLN)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所提供的台风路径数据,统计分析了2005--2010年在西太平洋洋面上发生的55次台风过程中闪电活动特征及闪电频数与最大风速的相关性。
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年代际变化及与PDO的关系

72 3
热
带 气
象
学
报
量。
2 资料 和方法
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一般是指菲律宾及其
以东 洋面 为源 地生 成 的 台风 ,在西 行过 程 中 ,突 然转 向向北或 东北 方 向移 动 ,然后 在 我 国东部 沿
本 文 在 对 北 上 台风 特 征 分 析 时 采 用 趋 势 分 析 ,滑动 t检 验及 滑 动相 关 分 析 ,在研 究 北上 台
风与海温相关关系时采用相关分析方法。
3 北上 台风年代际变化特征
31 北 上 台风个 数 趋势 变化 分析 . 图 1 15— 2 0年 北 上 台风 个 数 逐 年 变 化 为 91 08 趋势 ,可看 出近 5年 来北 上 台风个 数 呈现 明显 减 8
海 、朝鲜半岛或 日 本登陆的台风。
特征及其 与 P DO的关系 。结果表明东亚盛夏北上转 向台风个数存在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 ,并在 17 9 8年前 后 发生突变 。东亚盛夏北 上转向台风个数与 P O 关系密切 ,两 者呈 反位相关 系。P D DO位 相转变后影响北上 台 风 的海温关键 区由赤 道中东太平洋和西风漂流带区域变为黑潮 区域 ,并且北上 台风个数 与各海温关键区存在 时滞相关 。在 P DO不 同位相的年代 际背景下 ,西太 副高位置的变化是北上 台风个数年代 际变化 的原 因之一 。 关 键 词 :东亚盛夏北上转 向台风 ;年 代际变化 ;太平洋海温 ;P D预测 提 供科 学依 据 。
平洋生成台风频数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存在反相
收稿 日期 : 2 0—11:修订 日期 :2 1—02 0 91.8 0 01.8
资助 项 目:中 国气 象局 新 技术 推广 项 目“ 气候 变 暖对 东北 重大 气 候灾 害影 响 及预 测研 究”( ma 2 0ml )资 助 c t 08 g 8 通讯 作 者 : 菲 ,女 ,辽 宁 省人 ,助 理 李 翻里师 ,研究 方 向:短 期气 候 预测 。Emalle9 O 13 o - i i i1@ 6 . m :f c
夏季副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大气涡旋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2 1 资 料及 研究 范 围 .
本 文使用 1 8 - 2 0 9 5 0 2年 夏 季 6 7 8月 欧洲 中 ,, 期 天 气 预 报 中 心 ( CMWF)的 再 分 析 资 料 E
收 稿 日期 : 0 70 — 5 修 订 日期 : 0 70 - 5 2 0 — 20 ; 2 0 — 80 。
中图 分 类 号 : 7 2 5 P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2 34 9 ( 0 8 0 — 0 00 0 5 — 1 3 2 0 ) 20 2 — 6
l 引言
涡 旋是 大气 环 流 系统 的一个 重 要 成 员 , 涡旋 对
结 构 和活动 的研 究 历 来 受 到 人 们 的 重视 。B rye ar t
代 刊 , 罗哲 贤 ,李 春 虎。 ,余 晖 ,滕 代 高
(. 1 国家 气 象 中心 , 京 1 0 8 ; . 京 信 息 工 程 大 学 遥 感 学 院 , 苏 南 京 20 4 ;. 东 省 气 象 局 , 东 济 南 北 00 1 2南 江 10 4 3 山 山 2 00 ;.上 海 台风 研 究 所 , 海 2 0 3 ;5 5004 上 0 0 0 .浙 江 省 气 象 局 , 江 杭 州 3 O 1 ) 浙 1O 7
洋 区域 三种 涡旋 的平 均 空 间分 布 特 征 ; 5节 分 析 第 三种类 型 涡旋个 体 强 度 的 年 际变 化 特 点 ; 6节 是 第 结 论 和讨论 。
弱; 西太平 洋爆 发性 气 旋 主要 发 生 在 日本 以东 及 以
南洋 面上 , 具有 连续 爆发 性特 征 。Ke ta.3 出 ye 1[ 提 3
摘要 :应用 18 - 2 0 95 0 2年夏季欧 洲 中期天 气预报 中心 ( C E MWF 的 4 ) 0a再分 析 资料 , 步分 析 了副 初 热带西北太平 洋 区域 温 带气旋 、 热带 气旋和 高 空冷 涡三种 涡旋 的 三维结构 及 其 时空分 布特 征 。结果
船长气象练习题试题及答案

船长气象练习题试题及答案1. ()下列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单选题] *A.气象航线是建立在气候统计基础上的,是前人宝贵经验的总结B.在气象航线上航行时时处处都是顺风、顺浪C.在气象航线上一定不会遇到恶劣天气D.目前,气象航线还不能完全取代气候航线,很多时候还要参考气候资料(正确答案)2. ()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单选题] *A.在锋附近气温连续变化B.在锋附近天气发生剧烈变化(正确答案)C.在锋附近天气变化很小D.在锋附近气压连续变化3. ()锋与高空等压面相交区称为锋区,在等压面图上表现为: [单选题] *A.低压槽B.等压线密集区C.等温线密集区(正确答案)D.高压脊4. ()长江口附近海面雾的最盛期在: [单选题] *A.2~3月B.4~6月(正确答案)C.6~7月D.12~1月5. ()下列哪条不是冬季来自北美大陆和美国东部沿岸的北大西洋温带气旋移动的主要路径? [单选题] *A.先自西向东,后向东北B.先自西向东,后向西北(正确答案)C.先向南,后向东北D.向东北6. ()在什么情况下,易发生蒸汽雾? [单选题] *A.水面温度远高于气温(正确答案)B.水面温度远低于气温C.水面温度与气温相等D.水面温度稍低于气温7. ()北太平洋上的主要雾区位于: [单选题] *A.菲律宾以东洋面B.20°~30°N之间大洋中部洋面C.台湾以东洋面D.日本北海道至阿留申群岛附近海面(正确答案)8. ()在西北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特别显著的年份,它的强度和位置表现为: [单选题] *A.副高弱、位置偏北、偏西B.副高强、位置偏南、偏东C.副高强、位置偏北、偏西(正确答案)D.副高弱、位置偏南、偏东9. ()寒潮冷锋过境前,通常我国东部沿海的天气特征是: [单选题] *A.微弱的偏北风,相对较温暖B.多吹偏南风,相对较温暖(正确答案)C.强劲的偏北风,相对较寒冷D.多吹偏南风,相对较寒冷10. ()在500hPa天气图上,副高脊线呈东西走向,而且副高强大稳定,位于副高南侧的台风将: [单选题] *A.静止不动B.转向西北移动然后向东北移动C.向西北移动D.向西移动(正确答案)11. ()冷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的层结特征和能见度是: [单选题] *A.层结不稳定、能见度好(正确答案)B.层结稳定、能见度好C.层结不稳定、能见度差D.层结稳定、能见度差12. ()冬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特点为: [单选题] *A.强度弱、位置偏北、范围小B.强度强、位置偏南、范围大C.强度弱、位置偏北、范围大D.强度弱、位置偏南、范围小(正确答案)13. ()热带气旋与温带气旋相比较,在结构方面: [单选题] *A.两者均由1个气团组成B.前者由1个气团、后者由2~3个气团组成(正确答案)C.两者均由2~3个气团组成D.前者由2~3个气团、后者由1个气团组成14. ()船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气象信息:①利用船载气象传真机接收气象传真图;②通过访问互联网站;③利用NAVTEX接收机;④通过GMDSS的EGC功能;⑤船舶在近岸或港口附近作业时,也可以收听收看当地广播电视传播的气象信息 [单选题] *A.①②③④⑤(正确答案)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15. ()当高空环流较弱或有双台风影响时,南海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为: [单选题] *A.西行或倒抛物线型B.西行或抛物线型C.打转、路径无规律(正确答案)D.西南行或抛物线型16. ()在卫星云图上,台风的云系表现为: [单选题] *A.白色的漩涡状云系(正确答案)B.黑色的漩涡状云系C.灰色的漩涡状云系D.长条状的白色云带17. ()当高空环流较弱或有双台风影响时,南海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为: [单选题] *A.西行或倒抛物线型B.西行或抛物线型C.打转、路径无规律(正确答案)D.西南行或抛物线型18. ()在北太平洋副高的哪一侧出现偏北冷气流、大气层结稳定,大洋上有时出现层云或雾? [单选题] *A.副高北侧B.副高南侧C.副高东侧(正确答案)D.副高西侧19. ()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发生热带气旋最多的月份是: [单选题] *A.6、7月B.7、8月C.5、10月(正确答案)D.8、9月20. ()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发生热带气旋最多的月份是: [单选题] *A.6、7月B.7、8月C.5、10月(正确答案)D.8、9月21. ()在锋面天气中,遇到何种锋时,其降水持续时间最长? [单选题] *A.暖锋B.冷锋C.静止锋(正确答案)D.锢囚锋22. ()在高空天气图中,数值为152线代表什么图上的什么线? [单选题] *A.700hPa图上1520位势米等高线B.地面图上1152hPa等压线C.700hPa图上152位势米等高线D.850hPa图上1520位势米等高线(正确答案)23. ()热带气旋形成过程中,要使低层扰动迅速发展,在低层______流场的上空要有______流场。
1951—2015年进入东海的台风频数及登陆点的变化

1951—2015年进入东海的台风频数及登陆点的变化作者:陆晓婕董昌明李刚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18年第04期摘要利用日本气象厅提供的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佳路径观测资料,选取东海海区为研究范围,统计处理1951—2015年台风各要素资料,研究进入东海海区的台风频数、台风登陆点位置、台风频数及登陆点位置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及ENSO 的关系、影响台风生成和移动的因素等。
结果表明:1)每年的7—9月为东海海区的台风高发季,其中8月最高,登陆台风也有相似趋势。
2)进入东海海域的台风频数存在较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
当PDO处于暖位相时,台风频数较小且有上升趋势,反之亦然。
El Nio 年进入东海海区的台风频数较常年减少,反之亦然。
Nio34指数与台风频数整体上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2且通过90%置信度检验。
3)进入东海海域的台风登陆点纬度变化较大,处于24~36°N之间,且有年代际变化特征。
当PDO处于暖(冷)位相时,台风登陆点偏北(偏南)且有向北(南)移动的趋势。
而登陆点纬度与ENSO的关系较为复杂。
4)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是引起台风频数及登陆点位置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PDO处于冷位相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且副高中心向东向北方向移动,导致进入东海的台风频数偏多,且台风登陆点偏北,反之亦然。
关键词东海;台风频数;登陆点;PDO;ENSO热带气旋每年在各大洋的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均会生成,其中受影响最大的3个海区分别为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和孟加拉湾地区(陈联寿和孟智勇,2001)。
全球每年大约有30个热带气旋在西太平洋形成。
受该地区副热带高压、赤道辐合带、东风波等的影响,生成于此的热带气旋中很大一部分会影响东亚和东南亚等国(陈瑞闪,2002;周伟灿等,2015),其中部分热带气旋将会登陆,给这些受影响的国家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辐合带的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热带气旋的影响

究指出南海夏季风槽的异常不是偶然的,与大气
收 稿 日期 :2 0 1 1 - 0 5 . 1 7 ;修 订 日期 :2 0 1 2 . 1 1 - 2 8
资 助项 目:公益 性行业 ( 气象 )科研专 项 ( G YH Y 2 0 1 0 0 6 0 2 1 );国家 自然基金 国际( 地区) 合作与交 流项 目 ( 4 0 9 2 1 1 6 0 3 7 9 );国家 自然基金 青年
件 非常 有利 于 T C在 I T C Z 中产 生 。G r a y [ B 】 、陈
而 由于资 料 的短缺 ,关 于 I T C Z的年 际尺 度上
变化的研究较少。 目 前, 关于南太平洋热带辐合
带( S o u t h P a c i i f c C o n v e r g e n c e Z o n e ,简称 S P C Z ) 、
’ ]
。
相关背景场的差异。 西北 太平 洋 地 区是全球 热 带气 旋( T r o p i c a l C y c l o n e ,简称 T C ) 产生最活跃 的地区之一 ,约有 1 / 3的 T C在此生成【 ¨ 1 。热带辐合带是赤道西 风与偏东信风的辐合 区,它伴随的大尺度环流条
文章编号 :1 0 0 4 - 4 9 6 5 ( 2 0 1 3 ) 0 2 - 0 1 9 8 — 0 9
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辐合带的强度变化特征 及 其对热 带气旋 的影 响
曹西 1 , 2 ,陈光华 ,黄荣辉 ,陈文
( 1 .中 国科学 院 大气物 理 研究 所季 风研 究 中心 ,北 京 1 0 0 0 2 9 ;2 .中国科 学 院大学 ,北京 1 0 0 0 4 9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生成位置
台风生成位置表征了台风形成环境的主要特征,生成位置与海表温度、水汽输送情况紧密相关,对台风源地的研究能够较直观明显地看出夏季台风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无论从夏季还
2.2 巅峰强度
巅峰强度是衡量台风强度的重要指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台风破坏力的大小。
对巅峰强度的分析和比较能够体现出夏季台风的特征和发展情况。
1998—2017年间,夏季台风平均巅峰风速为36.0m/s,而全年台风的平均巅峰风速为37.5m/s。
夏季2.3 登陆位置及强度
登陆位置及强度和我国防汛防灾工作直接相关,是研究的重中之重,良好的预报和防范工作可以显著减少台风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1998—2017年共有136个台风登陆我国,总计181次登陆,其中夏季有89个登陆台风,总计119次登陆。
在夏季台风中,6月登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