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原因分析的常用工具图汇编
合集下载
QC原因分析的常用工具图课件

学习交流PPT
7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明确目的及语言数据的来源
2.记录下收集到的语言数据
3.将各语言数据抄写至卡片上,确认 描述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并删除相同 内4.依容据的各卡语片言数据的亲和性(即有亲 近感,所表述内容类似)将卡片分组 放5.将置各组卡片所表达的关键语以简洁 的文字表述出来,完成“亲和卡”
使用时机: 1.认清事实 2.打破现状
6.如各“亲和卡”间有亲和性,则可重复 “5”中的操作。最后用一个标题来汇整 各“亲和卡”中的内容,完成亲和图
学点习击交流进PP入T 注意事项
9
1. 卡片上语言的描述应尽可能清晰简练。 2. 当绘制亲和图时有离群的卡片出现,可先放置一边,待亲和图完成后再
确认该卡片的处理方法(参见错误范例1)
连6.统接计起卡来片进出箭头的个数,进一个
箭头计“+1” 出一个箭头计“-1”,将结
果7.对记卡录片在进各行张分卡类片上
箭头只进不出是问题
箭头只出不进是主因
使用时机:
箭头有进有出是中间因素
出多于进的中间因素是关键中间因素
1.理清众多影响因素的因果关8平.对系均关分联=图的结果进行判读。计算出
2.找出重点改善对象 点击进入注意事项
箭头数/卡片数(计算结果需向上求 学习交流PPT整)。各卡片中分数为负值(即主因
11
导航视窗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学习交流PPT
12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2.分析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学习交流PPT
13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原因分析的常用工具图PPT课件

确认该卡片的处理方法(参见错误范例1)
错误范例 1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点击进入注意事项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2.分析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3.重新组织语言后抄写至卡片上
4.用箭头表示出各张卡片之间的关系,如:由于 “喝太多碳酸饮料”导致“喝太少白开水”,所 以箭头就是由前者指向后者
3.重新组织语言后抄写至卡片上
4.用箭头表示出各张卡片之间的关系,如:由于 “喝太多碳酸饮料”导致“喝太少白开水”,所 以箭头就是由前者指向后者
5.依照步骤“4” 将各卡片之间的相关性连接起 来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2.分析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3.重新组织语言后抄写至卡片上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2.分析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3.重新组织语言后抄写至卡片上
4.用箭头表示出各张卡片之间的关系,如:由于 “喝太多碳酸饮料”导致“喝太少白开水”,所 以箭头就是由前者指向后者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2.分析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5.依照步骤“4” 将各卡片之间的相关性连接起 来 6.统计卡片进出箭头的个数,进一个箭头计“+1” 出一个箭头计“-1”,将结果记录在各张卡片上
7.对卡片进行分类 箭头只进不出是问题 箭头只出不进是主因 箭头有进有出是中间因素 出多于进的中间因素是关键中间因素
8.对关联图的结果进行判读。计算出平均分= 箭头数/卡片数(计算结果需向上求整)。各卡 片中分数为负值(即主因与关键中间因素)且绝 对值大于平均分的,选定为主要影响因素
错误范例 1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点击进入注意事项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2.分析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3.重新组织语言后抄写至卡片上
4.用箭头表示出各张卡片之间的关系,如:由于 “喝太多碳酸饮料”导致“喝太少白开水”,所 以箭头就是由前者指向后者
3.重新组织语言后抄写至卡片上
4.用箭头表示出各张卡片之间的关系,如:由于 “喝太多碳酸饮料”导致“喝太少白开水”,所 以箭头就是由前者指向后者
5.依照步骤“4” 将各卡片之间的相关性连接起 来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2.分析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3.重新组织语言后抄写至卡片上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2.分析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3.重新组织语言后抄写至卡片上
4.用箭头表示出各张卡片之间的关系,如:由于 “喝太多碳酸饮料”导致“喝太少白开水”,所 以箭头就是由前者指向后者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2.分析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5.依照步骤“4” 将各卡片之间的相关性连接起 来 6.统计卡片进出箭头的个数,进一个箭头计“+1” 出一个箭头计“-1”,将结果记录在各张卡片上
7.对卡片进行分类 箭头只进不出是问题 箭头只出不进是主因 箭头有进有出是中间因素 出多于进的中间因素是关键中间因素
8.对关联图的结果进行判读。计算出平均分= 箭头数/卡片数(计算结果需向上求整)。各卡 片中分数为负值(即主因与关键中间因素)且绝 对值大于平均分的,选定为主要影响因素
19种QC统计工具精讲案例-简易图表

19种QC统计工具精讲案例-简易图表
19种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常用统计方法
简易图表
包括折线图、柱状图、饼分图、雷达图等常用工具。
(一)范围:部门、专业室和班组(所有范围)
(二)作用:有利于数据间形象直观的互相比较、分析和评价。
各种图表均有相应的作用。
(三)推荐:查找短板、原因分析、措施制定、效果对比、巩固提高。
(四)方法:
1.折线图
折线图也叫波动图。
它常用来表示质量特性数据随着时间推移而波动的状况。
折线图可以显示随时间(根据常用比例设置)而变化的连续数据,因此非常适用于显示在相等间隔下数据的趋势。
在折线图中,类别数据沿水平轴均匀分布,所有值数据沿垂直轴均匀分布。
折线图适宜表现数据的变化趋势。
2.柱状图
柱状图,也称条图、长条图、条状图,是一种以长方形的长度为变量的表达图形的统计报告图,由一系列高度不等的纵向条纹表示数据分布的情况,用来比较两个或以上的价值(不同时间或者不同条件),通常只有一类变量,适用于用于较小的数据集分析。
柱状图亦可横向排列,或用多维方式表达。
QC小组常用图表汇总(共16张)

示例:晶振损坏统计
常用于以下阶段 • 选择课题
• 现状调查
• 确定要因
按不同的地区 按不同的环境 ……
晶振损坏情况统计
时间 使用数 损坏数
2006年5月 5000
300
损坏率 6.0%
晶振损坏情况分类统计(按供应商)
时间 供应商 使用数 损坏数 损坏率
2006年5月
甲供应商 乙供应商
3000 2000
MS127 MS125 MS104R
96.68% 97.00% 88.42%
97.14% 97.89% 88.20%
98.73% 98.32% 92.58%
97.33% 97.77% 93.31%
97.84% 97.25% 89.80%
97.42% 97.66% 88.15%
97.52% 97.58% 89.97%
20360 31.48
53.00 84.48
电性能不合格 浸锡不良 磁芯破损 其他不良
3
磁芯破损
7474
11.56
96.04
4
其他不良
2561
3.96
100.00
由排列图可知(kě zhī)影响MS104R系列产 品合格率的主要缺陷是“电性能不合格”
第8页,共16页。
5、因果(yīnguǒ)图(鱼骨图)应用
双圈测试模式
软件系统
电桥与测试机联机
机械控制系统 测量控制系统
硬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
第2页,共16页。
2、 关联图应用
原因分析
根据现状调查可知,问题症结在于“电感量偏高”和“电感量偏低”,我们选用了关联(guānlián)图进行原因分析, 如下图如示:
QC老七种工具ppt课件

精选版课件ppt
20
QC七大手法
UCL、CL和CLC统称为控制限,它们是互相 平行的。若控制图中的描点落在控制限之外 或描点在控制限之间的排列不随机,则表明 过程异常。世界上第一张控制图是美国休哈 特(W.A.Shewhart)在1924年提出的不合格率 (P)控制图。
精选版课件ppt
21
QC七大手法
❖ 推行SPC能保证实现全过程预防。
精选版课件ppt
29
QC七大手法
6、3σ(西格玛)原则 UCL=μ+3σ
CL=μ CLC=μ+3σ 式中:μ、σ为总体参数。 规范限不能用作控制限,规范限用于区分合 格与不合格。控制限则用于区分偶然波动与 异常波动;二者不能混淆。
精选版课件ppt
30
QC七大手法
306 302 309 307 307 305 317 310 309 316
314 311 305 303 305 316 315 311 309 312
308 307 304 318 317 309 320 314 310 318
精选版课件ppt
13
QC七大手法
设置组界进行统计:
组
组界
中心值
1
精选版课件ppt
28
QC七大手法
3σ控制原则下平均只占2.7%左右,主要是由 异因造成)。故在统计控制状态下生产的不 合格品最少,生产最经济。
⑶在统计控制状态下,过程的变异最小。
❖ 所谓的控制都要以某个标准为基准,一旦偏 离这个基准,就要尽快加以纠正,使之保持 这个基准。SPC(统计过程控制)就是以统 计控制状态(稳态)作为基准的。
精选版课件ppt
32
QC七大手法
程调整到稳态后,才能延长控制图的控制限 作为控制用控制图,这就是控制用控制图阶 段。故日本有句名言:“始于控制图,终于 控制图”。所谓“始于控制图”是指对过程 的分析从应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分析开始; 所谓“终于控制图”是指对过程的分析结束, 最终建立控制用控制图。
QC七种工具(96页)

○○
▲
▲
▲
D
△
△
●
●
●
□
○:表面擦伤;△:砂眼;:▲:尺寸不良;●:外形异常;□:其它
○○○○ ○○
○○
○○○○○
▲▲
●
○○
○○
△
○○
○
△
△△
●●
Ⅱ
2019/12/29
CATARCTR
35
缺陷位置检查表
2019/12/29
CATARCTR
36
控制图
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 记录,评估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统 计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 的图。
合
计
2019/12/29
CATARCTR
频数 15
1 2 4 6 9 11 8 7 3 2 1 1
55
33
2019/12/29
不 合 格 项 检 查
表
CATARCTR
34
缺陷原因检查表
Ⅰ
设 备
操 作 者
星期一 上午 下午
星期二 上午 下午
星期三 上午 下午
星期四 上午 下午
星期五 上午 下午
○○
2019/12/29
CATARCTR
32
工序分布检查表
上公差限 8.300
下公差限
偏差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5
10
╳ ╳╳ ╳╳╳╳ ╳╳╳╳╳╳ ╳╳╳╳╳╳╳╳╳ ╳╳╳╳╳╳╳╳╳╳╳ ╳╳╳╳╳╳╳╳ ╳╳╳╳╳╳╳ ╳╳╳ ╳╳ ╳ ╳
明确衡量过程的特性值 收集数据 计算极差 数据分组 作频数分布表 画直方图 在图上记录有关资料
QC七大工具ppt课件

31
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m)
常见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1)确定的质量问题或质量特性笼统不具体, 针对性不强 (2)原因分析展开不充分,只是依靠少数人 “闭门造车” (3)画法不规范 (4)一个质量特性画一张图,不要将多个质量 特性画在一张图上。
32
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m)
1 故障停车
2
异响
3
漏雨
4 油漆不亮
合计
频数 110 40 30
3 183
频率% 累计频数 累计频率%
26
五、直方图(Histogram)
定义:直方图是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整理,从而分析和掌 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的一种方 法。
用途:常用于分析质量原因,测量工序能力,估计工序 不合格品率等。
质量改进七工具
检查表(Data collection form) 分层法(Stratification) 散布图(Scatter) 排列图(Pareto) 直方图(Histogram) 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m) 控制图(Control Chart)
1
一、检查表(Worksheet)
23
20
17
16
1.2
1
0.8
15
0.6
0.4
0.2
0
0
0
0
擦伤
砂眼 尺寸不合格
断裂
弯曲
其他
改进效果
尺寸不合格 砂眼 擦伤 断裂 弯曲 其他
24
排列图(Pareto)
举例
25
排列图(Pareto)
练习:联系工作实际或根据下列数据画排列图
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m)
常见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1)确定的质量问题或质量特性笼统不具体, 针对性不强 (2)原因分析展开不充分,只是依靠少数人 “闭门造车” (3)画法不规范 (4)一个质量特性画一张图,不要将多个质量 特性画在一张图上。
32
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m)
1 故障停车
2
异响
3
漏雨
4 油漆不亮
合计
频数 110 40 30
3 183
频率% 累计频数 累计频率%
26
五、直方图(Histogram)
定义:直方图是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整理,从而分析和掌 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的一种方 法。
用途:常用于分析质量原因,测量工序能力,估计工序 不合格品率等。
质量改进七工具
检查表(Data collection form) 分层法(Stratification) 散布图(Scatter) 排列图(Pareto) 直方图(Histogram) 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m) 控制图(Control Chart)
1
一、检查表(Worksheet)
23
20
17
16
1.2
1
0.8
15
0.6
0.4
0.2
0
0
0
0
擦伤
砂眼 尺寸不合格
断裂
弯曲
其他
改进效果
尺寸不合格 砂眼 擦伤 断裂 弯曲 其他
24
排列图(Pareto)
举例
25
排列图(Pareto)
练习:联系工作实际或根据下列数据画排列图
QC七种工具及使用方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以点的形式 绘制在坐标系上,其中横轴 表示一个变量,纵轴表示另 一个变量。
观察散布图上的点分布情况 ,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 在关联性,如果点分布比较 集中,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 在较强的关联性,如果点分 布比较分散,则说明两个变 量之间关联性较弱。
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 关系,可以通过回归分析等 方法进一步确定它们之间的 关系。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直方图分析产品质量检测数 据的分布情况,识别异常值和改进方向。
市场调研
在市场调研中,通过直方图分析消费者对产品或 服务的评价分布,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偏好。
3
数据分析
在数据分析中,通过直方图分析各种数据的分布 情况,如销售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帮助企业 了解市场和用户行为。
THANKS FOR WATCHING
05
散布图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散布图是一种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 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的方法。
VS
特点
能够直观地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通过观察散布图上的点分布情况,可以 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是 否需要进一步分析。
使用方法
收集数据
绘制散布图
分析关联性
判断线性关系
收集需要分析的两个变量的 数据,例如,产品的尺寸和 重量。
收集数据
收集有关产品质量的数据,并按照影响程度进行排序。
制作图表
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柏拉图图表,展示各因素对整 体质量的影响程度。
分析原因
针对关键因素,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 决措施。
适用场景
质量改进
当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且问题集 中在少数关键因素上时,可以使 用柏拉图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卡片上语言的描述应尽可能清晰简练。 2. 应尽可能详细的连接出卡片之间的关系。 3. 使用关连图选择要因时,应清晰的展现评分过程。
优良范例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明确检讨的问题,记录在左边。如果有限制条 件,记录在问题的下面
2.由问题分析“一次因”,依次列于问题的右侧, 并用箭头连接
3.从“一次因”进行展开,进而分析“二次 因”(可使用三Why法进行思考)。依次列于“一 次因”的右侧并用箭头连接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2.分析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3.重新组织语言后抄写至卡片上
4.用箭头表示出各张卡片之间的关系,如:由于 “喝太多碳酸饮料”导致“喝太少白开水”,所 以箭头就是由前者指向后者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2.分析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点击进入注意事项
导航视窗
1.明确目的及语言数据的来源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明确目的及语言数据的来源 2.记录下收集到的语言数据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明确目的及语言数据的来源
2.记录下收集到的语言数据
3.将各语言数据抄写至卡片上,确认描述的准确 性和简洁性,并删除相同内容的卡片
确认该卡片的处理方法(参见错误范例1)
错误范例 1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点击进入注意事项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2.分析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3.重新组织语言后抄写至卡片上
4.用箭头表示出各张卡片之间的关系,如:由于 “喝太多碳酸饮料”导致“喝太少白开水”,所 以箭头就是由前者指向后者
4.依照“3”的做法,进而检讨“三次因”“四 次因”……一直检讨至不可展开为止
5.整理系统图中的语言描述,确认描述的准确性 不会存在歧义
6.重新确认“问题”到“因”之间的关系。可依 据“因为有XXX影响因素的存在,所以才造成 XXX的问题”的方式进行检查
点击进入注意事项
导航视窗
1.明确检讨的问题,记录在左边。如果有限制条 件,记录在问题的下面
QC原因分析的常用工具图
亲和图 GO
依据语言的亲近性,将 收集到的各语言数据作 整理,将问题的方向明 确化。
关连图 GO
按照因果关系用箭头连 接各影响因素,进而了 解其中何为主因,何为 问题。
矩阵图 GO
通过对矩阵图中各交点的 判读,进而了解项目之间 相关性的有无及其相关联 的程度。
系统图 GO
以目的-手段的逻辑,将 要达成的目的或分析的 问题,用分支法作系统 性展开,进而寻找对策 或构成要素。
3.重新组织语言后抄写至卡片上
4.用箭头表示出各张卡片之间的关系,如:由于 “喝太多碳酸饮料”导致“喝太少白开水”,所 以箭头就是由前者指向后者
5.依照步骤“4” 将各卡片之间的相关性连接起 来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2.分析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3.重新组织语言后抄写至卡片上
4.依照“3”的做法,进而检讨“三次因”“四 次因”……一直检讨至不可展开为止
5.整理系统图中的语言描述,确认描述的准确性 不会存在歧义
6.重新确认“问题”到“因”之间的关系。可依 据“因为有XXX影响因素的存在,所以才造成 XXX的问题”的方式进行检查
点击进入注意事项
1. 当绘制完成系统图后,反向的确认尤为重要,因为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目的的能 否达成。
5.依照步骤“4” 将各卡片之间的相关性连接起 来 6.统计卡片进出箭头的个数,进一个箭头计“+1” 出一个箭头计“-1”,将结果记录在各张卡片上
7.对卡片进行分类 箭头只进不出是问题 箭头只出不进是主因 箭头有进有出是中间因素 出多于进的中间因素是关键中间因素
8.对关联图的结果进行判读。计算出平均分= 箭头数/卡片数(计算结果需向上求整)。各卡 片中分数为负值(即主因与关键中间因素)且绝 对值大于平均分的,选定为主要影响因素
选 用 对 照 表
返回首页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明确目的,即为何制作矩阵图
2.列出各项目之内容
3.依据“矩阵图选用对照表”,根据项目的个数 选择矩阵图的形式
4.绘制矩阵图,并将各项目内容填入图表当中
返回首页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明确目的,即为何制作矩阵图 2.列出各项目之内容
3.依据“矩阵图选用对照表”,根据项目的个数 选择矩阵图的形式 4.绘制矩阵图,并将各项目内容填入图表当中 5.建立评价基准,及对应的符号
5.依照步骤“4” 将各卡片之间的相关性连接起 来 6.统计卡片进出箭头的个数,进一个箭头计“+1” 出一个箭头计“-1”,将结果记录在各张卡片上
7.对卡片进行分类 箭头只进不出是问题 箭头只出不进是主因 箭头有进有出是中间因素 出多于进的中间因素是关键中间因素
8.对关联图的结果进行判读。计算出平均分= 箭头数/卡片数(计算结果需向上求整)。各卡 片中分数为负值(即主因与关键中间因素)且绝 对值大于平均分的,选定为主要影响因素
导航视窗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2.分析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确认检讨的现象,拟定讨论的问题 2.分析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3.重新组织语言后抄写至卡片上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明确目的及语言数据的来源
2.记录下收集到的语言数据
3.将各语言数据抄写至卡片上,确认描述的准确 性和简洁性,并删除相同内容的卡片
4.依据各语言数据的亲和性(即有亲近感,所表 述内容类似)将卡片分组放置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明确目的及语言数据的来源
2.记录下收集到的语言数据
点击进入注意事项
导航视窗
1.明确目的,即为何制作矩阵图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明确目的,即为何制作矩阵图 2.列出各项目之内容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明确目的,即为何制作矩阵图
2.列出各项目之内容
3.依据“矩阵图选用对照表”,根据项目的个数 选择矩阵图的形式
矩 阵 图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明确目的及语言数据的来源
2.记录下收集到的语言数据
3.将各语言数据抄写至卡片上,确认描述的准确 性和简洁性,并删除相同内容的卡片
4.依据各语言数据的亲和性(即有亲近感,所表 述内容类似将卡片分组放置
5.将各组卡片所表达的关键语以简洁的文字表述 出来,完成“亲和卡”
6.如各“亲和卡”间有亲和性,则可重复“5” 中的操作。最后用一个标题来汇整各“亲和卡” 中的内容,完成亲和图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明确目的,即为何制作矩阵图 2.列出各项目之内容 3.依据“矩阵图选用对照表”,根据项目的个数 选择矩阵图的形式 4.绘制矩阵图,并将各项目内容填入图表当中 5.建立评价基准,及对应的符号 6.根据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在表格中填入符号
点击进入注意事项
使用矩阵图时,由于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故评分过程尤为重要。如未备注评 分方法将视为工具错误(参见错误范例1)
错误范例 1
??
2.分析可能造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
3.重新组织语言后抄写至卡片上
4.用箭头表示出各张卡片之间的关系,如:由于 “喝太多碳酸饮料”导致“喝太少白开水”,所 以箭头就是由前者指向后者
5.依照步骤“4” 将各卡片之间的相关性连接起 来 6.统计卡片进出箭头的个数,进一个箭头计“+1” 出一个箭头计“-1”,将结果记录在各张卡片上
4.依照“3”的做法,进而检讨“三次因”“四 次因”……一直检讨至不可展开为止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明确检讨的问题,记录在左边。如果有限制条 件,记录在问题的下面
2.由问题分析“一次因”,依次列于问题的右侧, 并用箭头连接
3.从“一次因”进行展开,进而分析“二次 因”(可使用三Why法进行思考)。依次列于“一 次因”的右侧并用箭头连接
4.依据各语言数据的亲和性(即有亲近感,所表 述内容类似)将卡片分组放置
5.将各组卡片所表达的关键语以简洁的文字表述 出来,完成“亲和卡”
6.如各“亲和卡”间有亲和性,则可重复“5” 中的操作。最后用一个标题来汇整各“亲和卡” 中的内容,完成亲和图
点击进入注意事项
1. 卡片上语言的描述应尽可能清晰简练。 2. 当绘制亲和图时有离群的卡片出现,可先放置一边,待亲和图完成后再
3.从“一次因”进行展开,进而分析“二次 因”(可使用三Why法进行思考)。依次列于“一 次因”的右侧并用箭头连接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明确检讨的问题,记录在左边。如果有限制条 件,记录在问题的下面
2.由问题分析“一次因”,依次列于问题的右侧, 并用箭头连接
3.从“一次因”进行展开,进而分析“二次 因”(可使用三Why法进行思考)。依次列于“一 次因”的右侧并用箭头连接
3.将各语言数据抄写至卡片上,确认描述的准确 性和简洁性,并删除相同内容的卡片
4.依据各语言数据的亲和性(即有亲近感,所表 述内容类似)将卡片分组放置
5.将各组卡片所表达的关键语以简洁的文字表述 出来,完成“亲和卡”
导航视窗
点击这里开始演示
1.明确目的及语言数据的来源
2.记录下收集到的语言数据
3.将各语言数据抄写至卡片上,确认描述的准确 性和简洁性,并删除相同内容的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