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以X市为例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以X市为例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社会综合体,处于资源、人口、环境三大要素的中心地位。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严峻,因此,开展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研究以X市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赋权和评价计算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重要的劳动对象,被称为“财富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土地的质量的差异性、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等特殊的固有属性使其处于环境、资源、人口三大要素的中心地位。
因此,关于如何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的研究,自可持续理论应用于土地领域诞生伊始便一直是土地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X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标准参照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中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评价标准并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划分为不可持续利用阶段、弱可持续利用阶段、中可持续利用阶段和强可持续利用阶段4个等级,具体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标准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综合评价分值不可持续利用阶段<0.35弱可持续利用阶段0.35~0.6中可持续利用阶段0.6~0.85强可持续利用阶段>0.85(二)评价计算的结果经过标准化、赋权计算和综合评价分值计算,得出研究区各年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分值与各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分值,如下列表所示,X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在2013年-2022年间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从2013年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数0.06334提升到2022年的0.827211,从土地资源严重不可持续利用阶段步入到中等可持续利用阶段。
各准则层方面,因为所选用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所以经济可行性因其在2013年综合评价分值为0,在2013年-2018年这一区间增速较快,2018年-2022年增速放缓,增幅只有87%;而社会可接受性子系统在2018-2022年这一区间较上一时间序列增量更多,在图上表现为一次函数的系数更大;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综合评价分值先增后降,2022年综合评价分值低于2018年,降幅达32.5%。
福建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近年来 , 于城 市 建设 用 地 集 约利 用 专题 的研 生作 用 的因素 和 因子 作 为评价 指 标 , 立建 设 用地 关 建 表 ) 究 不多 , 且这 些研 究 较 多 的是 从 城市 土 地 资源 集 集约 利用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1 。根 据 影 响 建设 用 并
K yw rs b i —p ad cm oiv v ut nm dl f jryidxs ss m o t s eu la o a a o ; a i h e o d : u du l l ; o psi ea ao oe o o t n ee ;yt fne i ti t nel t n al c i n te l i ma i e I n v iz i v u i n y — t ea h r es F j nPoic r cypo s; ui rv e r c a n
Poic n s a r r etrs T e eu s hw a te eeo ebi —pl dsvn n tnie s peetdt s r n eadi m j e c e. h sl o s hth vl fh ul u igadi es e rsne ea— v t9 o p f u r ts t l t d n a a n vu h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内涵和发展方向综述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一、节约集约用地衍化为城市用地评价的过程(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念的提出和升华针对我国人多地少、耕地保护任务日益加剧的基本国情,2005年,党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
节约集约用地首次作为国家要求被提出。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这一提法与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称为“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明确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土地管理来实现的发展方向。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
同年下半年,中央对节约集约用地相继作出一系列重要的指示:一是“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土地资源保障”;二是“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各类建设少占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三是“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在做好数量管控的同时,加强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
2012年初,中央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的指示,已将节约集约用地从土地管理的现实手段,变为国家战略。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健全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同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
至此,节约集约用地从理念的提出,已经升华为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高度。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研究和制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理念提出和升华后,国家层面研究和制定了相关政策对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要实行强化节约和集约用地政策。
乡村振兴用地要素保障案例

乡村振兴用地要素保障案例一、土地确权乡村振兴的第一步就是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
例如,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府通过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为农民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农民在土地经营权益上享有稳定的收益。
二、土地集约利用乡村振兴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例如,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积极推行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灌溉设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田产出。
三、农村土地流转乡村振兴需要通过土地流转来实现农村资源的集中利用。
例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用土地流转的方式,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土地资源,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四、土地扶持政策乡村振兴需要制定土地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
例如,山东省潍坊市通过实施土地扶持政策,给予农民土地流转补贴和产业扶持资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农村土地美化乡村振兴需要通过美化农村土地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例如,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通过修缮农村住房外立面、改善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公园等措施,美化农村土地环境,提升农民居住环境。
六、土地生态保护乡村振兴需要保护农村土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例如,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通过推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保护农村土地的生态环境。
七、土地规划管理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对农村土地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通过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规划农村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用途,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八、土地信息公开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对农村土地信息的公开,提高农民对土地利用情况的了解和参与度。
例如,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建立农村土地信息公示平台,及时公开土地承包、流转等信息,提高农民对土地利用的知情能力。
九、土地产权保护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对农村土地产权的保护,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侵犯。
例如,河北省平山县通过建立土地产权交易中心,保护农民土地产权,提高土地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基准地价分类修正综合法在综合用地地价评估中的应用

基准地价分类修正综合法在综合用地地价评估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9-11T15:36:41.578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瞿骥[导读] 摘要:针对当下基准地价分类修正综合法在综合用地地价评估时出现的结果与其他方式结果存在较大差别的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评估方法、评估步骤以及评估原则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湖北置帮房地资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针对当下基准地价分类修正综合法在综合用地地价评估时出现的结果与其他方式结果存在较大差别的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评估方法、评估步骤以及评估原则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基准地价分类修正综合法;综合用地;地价评估;应用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土地资源逐渐稀缺,如何运用有限的土地发挥其最大效益成为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共识,因此,土地的综合利用也应运而生。
将基准地价分类修正综合法应用于综合用地地价评估中具有其合理性以及必然性,这也体现了土地用途正在朝着多元化以及立体空间化发展。
一、基准地价分类修正综合法在综合用地地价评估中的应用问题根据《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的要求,“综合用地评估宜采用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和剩余法估价”。
但是由于商住综合用地交易案例较少且各宗地个体情况差异较大,在相邻地区较难找到同类型比较案例,所以市场比较法实际操作较困难,测算结果可信度一般。
而采用收益还原法和剩余法评估需收集的数据繁多,且数据的准确性对价格影响较大,估价师完成项目需花费较大精力。
因此在评估实践中很多估价师采用了基准地价分类修正综合法来进行估价,不过从评估结果来看,基准地价分类修正综合法评估的结果与其他方法评估的结果有较大差别,部分结果与实际明显不符。
咎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采用的修正方法不合理造成的。
在估价实践中获得可信度较高的结果还有很多问题要注意。
福建省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21 年 1 01 0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科 学 教 育 版 )
Ju n l f i n iest (ce c o ra Chf gUnv ri sin e& e u ain o e y d ct ) o
V0I3 No 1 _ .0 Oc . Ol t2 1
图书馆 、 实验科研 用房等 建筑 用地 , 次系统 、 首 全面 地建立 用地控制指标体系 , 从根本上解决 了教育用地 指标不合理 、 用地无定额 的问题 , 防止教育项 目圈地行 为, 高学 校建设 提
地 征收、 供地审批手续。建设项 目凡未列入 劁 拨用地 目录》
范 围 的 , 律采 用 有偿 使 用 方 式 供 地 。 一 二是 控 制 经 营性 房地 产 用 地 一 次 性 出让 面积 。 在 全 国 率 先 建 立 实 施 宗 地 出 让 面积 限 额 制 度 , 政 府 于 2 0 省 0 6年 下
实行差别地 价政策 , 实行 工业项 目的产 业类型 、 用地 定额 、
建筑容积 率与地价相挂钩的办法 。第一, 对符合 国家产业政 策、 于我 省鼓励发展 、 属 列入省重点建设计划或产业调 整振
兴 规 划 且 用 地 节 约 集 约 的 重 大 项 目, 行 优 惠 的 地 价 政 策 , 实
一
1 80一
项 目节 约集约用地水平 。
( ) 强土 地 资 源 市 场 化 配 置 三 加
一
先组织开发应用 ” 建省建设用地供应备案 与在线监控系 福
统 ”现改名为“ ( 福建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 与监 管系统 " , ) 并
是全面 实施工业用 地招 拍挂制度 。按照 国务院关于
建立实施 了旨在加强土地批后监管的各项工作制度:
TOD理念在我国城市的适用性分析——以福州市为例

TOD理念在我国城市的适用性分析——以福州市为例冯枫【摘要】作为一种需求抑制型或者需求诱导型的交通供给和土地开发策略,TOD理论强调土地的综合利用以及集约化发展,其本质在于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引导城市合理空间布局的形成,实现土地利用与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国内关于TOD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在对国外案例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应用的陈述,真正接受TOD理念并加以成功应用的城市为数甚少。
本文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旨在深刻剖析TOD理念内涵,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和外部环境,以福州市为例,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对于TOD理念在实践条件、实施目的上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TOD理论在我国城市实践的适应性。
【关键词】TOD理念;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福州1前言近年来经济持续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郊区化和汽车化势头的加强,导致在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引起了很大的混乱。
传统交通方式向汽车化出行的逐渐转变,使得各种交通问题和城市用地矛盾凸现出来,从而引发了低效的土地使用以及交通拥挤等各种问题。
我国优先发展紧凑型城市、实现资源节约型增长以及公交优先的国策有利于依托公共交通方式实现城市的扩展。
道路规划和布局、轨道交通模式以及快速公交系统对于城市的结构和发展模式具有深远的导向作用,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为了实现土地开发利用与公共交通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城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有必要及时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城市30余年TOD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展开国内大城市公交导向型开发的深入研究。
以福州为例,作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省府城市之一,福州市和其他许多城市一样,也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边界不断扩展。
规划和决策者已经认识到城市的无序蔓延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试图探求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之间平衡互动的机理,为福州的交通建设及城市发展谋求出路。
2TOD模式理念内涵及特征剖析2.1TOD概念及TOD理念内涵TOD,简称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策略,其创始人是美国设计师Peter Calthorpe,该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
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区域差异评价——以福建省为例

指 标 的选 取 考 虑
注
:
城 镇建设 用 地
=
城 市 建设 用 地
+
建制 镇 用 地
+
独立
工
矿 用地
。
l》1 6
维普资讯
特 策__ 别 埘■ i ■
人 地 关 系 : 取 了 6个 指 标 , 过 地 均 人 口承 载 量 来 反 映 选 通
人 地 关 系 。承 载 量 越 大 , 明人 地 关 系 的集 约 化 水 平 越 高 。 说 经济 效益 : 地 利 J 是 否 高 效 应 该 反 映 在 经 济 效 益 、 会 土 E f j 社
,
。
但 以 往 城 乡建 设 用 地 现 状 分 析 是
、
从 不 同角度 分别 展 开 各 个 指标 体 系只 能 反 映城 乡建设用 地 区 域 差 异 的某
一
方 面 尚欠 缺 综 合 性 较 强 能 够 对 城 乡 建
,
、 。
设 用 地 的 区 域 差 异 进 行 整 体 评 价 的 指标 体 系
三
方 面 对 城 乡建 设 用 地 利 用 的 区 域 差
建 省 为例 对 模 型 加 以 应 用的评 价
,
以 福
建省 为 例 进 行 了 应 用
。
1
1
.
指 标 体 系的 构 建
1
关 键 词 :城 乡建设 用 地 ;区 域 差 异 ; 标 体 系 ; 建 省 指 福
原则
。
①静 态 评 价 与 动 态 评 价 相 结 合 的 原 则
就 是 通 过 对 相 关 的指 标 进 行 数 学 变 换 , 以 消 除 指 标 间 的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