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屋盖结构论文: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及抗风设计研究

大跨屋盖结构论文: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及抗风设计研究
大跨屋盖结构论文: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及抗风设计研究

大跨屋盖结构论文: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及抗风设计研究

大跨屋盖结构论文: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及抗风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大跨屋盖结构一般是大型机场、车站或体育馆建筑的首选形式,而这类结构通常具有柔度大、阻尼小、质量轻等特点,风荷载成为作用在结构上的主要控制荷载,如何更精确的计算风荷载成为主导结构是否安全的最重要指标。由于大跨屋盖的结构形式不完全相同,规范中并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其风荷载数值,而提供的体形系数和风振系数还不能囊括所有的大跨形式,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的大跨结构做深入的抗风分析和研究。本文结合青岛火车站站房屋盖的大跨结构形式,运用其刚性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并建立有限元模型,从风压分布特性分析、风振系数的确定、静风荷载的加载等方面讨论结构对风荷载的响应,进而讨论结构的安全性。本文第二章详细分析了屋盖上不同分区的测点平均风压系数和脉动风压系数的分布情况,并选取典型测点进行分析,进而总结风压分布规律,得出了有关大跨度屋盖结构表面风压分布的一些具有共性的规律,得出各分区风压系数。本文第三章讨论了风致响应的计算方法。由风洞试验中得到的测点风压系数时程,经过一系列转换和修正,得到节点的脉动风荷载时程,通过对结构的前十阶振型的分析,讨论分区风振系数的取值,并最终得到屋盖整体的统一的风振系数。第四章分析了屋盖结构的静风响应,选取作用在结构上的两种不同的荷载,由前两章的数据经过比较和筛选,最确定结构上每榀组合钢在自重作用下和在自重与

静风组合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筛选最大应力和变形处与规范相关数值比较,最终确定结构的安全性。最后,对进一步的结构设计和分析提出建议,本文所得结论对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有参考意义,可作为相似结构设计的参考。

【英文摘要】It is generally the first choice for

large-scale airport, station and gymnasium to use long-span roof structures with high flexibility, low damping and mass. Wind loading is usually a dominated one acting on structures, so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judge the safety of structure under wind load accurately. However there is no general method of calculating wind load in the code because of configuration difference of long-span roof structures. In the other hand the shape coefficient and the gust response coefficient suggested by the code can’t embrace all forms of long-span structures, so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wind resistance character of different long-span structures in depth.Based on the stiff model of long-span structure in Qingdao railway station, wind tunnel test is carried out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ucture’s response for the wind and the structure’s safety by analyzing the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 confirming the gust response coefficient, and

exerting the static wind load.The second chapter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of mean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s and fluctuating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s in different areas of the roof, typical points for analyzing are selected, the regularity of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is summarized, and partition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s are obtained.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mputing method of wind responsive. After a series of conversion and amendment, the nodes’fluctuating wind load history-time can be gotten from the measured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 history-time, and the partition values of gust response coefficient are discussed by analyzing the first ten vibration modes, finally, the unified gust response coefficient of the whole roof is got, which is prepared for the next step of loading the static wind load.The fo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response for static wind load on the roof, two different loads loading on the structure are selected, and the former two chapters’data are chosen and screened, then the carrying capability and deformation for the combined steel column of each rank under the dead load only and combination of the dead load and the wind load are confirmed, the maximum stress and deformation are chosen to compare with the code, finally the structure’s safety is assessed.Finally,

the further structure design and analysis are suggested,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can be referred to the structure’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articularly for similar long-span roof structures.

【关键词】大跨屋盖结构风洞试验平均风压系数风振系数风荷载特性

【英文关键词】long-span roof structure wind tunnel test mean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 gust response coefficient wind load character

【目录】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及抗风设计研究摘要

6-7Abstract7第1章绪论11-211.1 选题背景11-131.2 基本理论13-201.2.1 近地风特性13-171.2.2 风荷载研究手段17-201.2.2.1 现场实测17-181.2.2.2 风洞试验18-191.2.2.3 数值模拟19-201.3 本文进行的工作20-21第2章大跨度屋盖结构风压分布特性分析

21-352.1 引言21-222.2 刚性模型风洞试验方法22-242.3 试验数据处理24-252.4 试验结果分析25-332.4.1 屋面轮廓形状对风压分布的影响25-272.4.2 典型测点的平均风压系数随风向角的变化

27-292.4.3 典型测点的脉动风压系数随风向角变化规律

29-302.4.4 风压系数的空间分布特点30-332.5 本章小结33-35第3章大跨度屋盖结构的风致振动特性研究35-523.1 引言35-373.2 结构风振响应的一般计算方法37-423.3 结构风振响应的时程分析

法42-433.4 青岛火车站站房屋盖的风振响应分析43-513.4.1 结构

有限元模型及动力特性43-493.4.2 风振系数计算分析49-513.5 本章小结51-52第4章大跨度屋盖结构的风荷载分布分析52-614.1 引言524.2 结构体系与分析模型52-554.2.1 结构体系52-534.2.2 结构分析模型53-544.2.3 节点静力风荷载的计算54-554.3 最不利风向角的确定55-574.4 大跨屋盖结构的静风效应57-604.5 本章小结60-61第5章结论与展望61-635.1 本文工作总结615.2 进一步工作展望61-63致谢63-64参考文献64-66

[学士]西安某工程桩基础及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B方案) 毕业论文16399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西安万达商业广场Ⅲ区 桩基础及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B方案) 院、系:建筑工程 学科专业:土木工程 学生:刘丽 学号: 040702129 指导教师:赵敏 2008年6月

前言 前言 大学四年的时间是短暂的,学习的东西也是有限的。我们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是关于建筑基础和有关地质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只有打好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为我们日后进行设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准备。而毕业设计就给了我们一个将大学四年所基本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本次,我所设计的是西安万达商业广场III区的桩基础及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通过此次设计,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和建筑规范,更为可贵的是让我培养了一种做事认真负责,做事有理有据的态度。毕业设计与我们之前所做的学期课程设计不同,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具体工程设计的全部过程。毕业设计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的显著特点。因而对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具有其他环节无法替代的重要重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与总结。同时,通过毕业设计还让我掌握了关于基础和支护设计的一些方法和思路。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我还学会了使用本专业的绘图软件,如CAD、天正等,使自己的制图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毕业设计是我们专业培养计划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让我更好的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知识,能较快的适应工作环境,解决具体的土木过程设计问题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搞好本次设计,能够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大跨度结构的抗风设计

大跨度结构的抗风设计 摘要:大跨度结构设计中风荷载是控制荷载之一。由于其在风荷载和结构特性方面的复杂性,至今还没有建立像高层建筑那样有效的风荷载分析方法。本文回顾总结国内外大跨度结构抗风设计方法,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分析这种结构的破坏形式及有关的抗风措施。 关键字:风荷载,风压分布,风振响应,风洞试验,抗风措施 Abstract: the big span structure design stroke is one of the load load control. For the wind load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ity, so far no set up like that effective high-rise building wind load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up big span structure wind design method,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rther analyses the structure, the destroy form of wind resistance and relevant measures. Key word: wind loading,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s, wind vibration response, wind tunnel test, wind measures 1. 引言 借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契机,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修建大跨度体育馆(场)的热潮,出现了像“鸟巢”、“水立方”等跨度大、建筑新颖、结构复杂的建筑物。DavenPort[1]曾经说过,如果没有风,结构尤其是大型结构的设计将会容易很多,造价也会低很多。这些大跨度结构受力复杂,质量较轻、阻尼较小,处于湍流度高的低矮大气边界层中,其风致动力响应较为明显,很多时候已经不能单纯地依据规范进行设计,特别是这些结构的抗风设计几乎是无据可依。这时,大跨度空间结构的抗风设计成为衡量结构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2大跨度结构抗风设计基本方法 建筑结构的抗风研究是个系统工程[2],在大跨度结构的抗风研究中,风工程研究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外形迥异的建筑形式中归纳出结构表面风压分布的规律,解释风压分布的机理,通过结构风致响应的分析获得等效静风荷载。 图2.1结构抗风研究的主要流程

土木工程框架结构设计毕业论文

土木工程框架结构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前言 (1) 第1章设计资料 (2) 1.1工程概况 (2) 1.2设计标高 (2) 1.3气象资料 (2) 1.4工程地质资料 (2) 1.5抗震烈度 (2) 1.6墙身做法 (2) 1.7门窗做法 (2) 1.8所用材料 (2) 第2章荷载计算 (5) 3.1恒载计算 (5) 3.1.1 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5) 3.1.2 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5) 3.1.3 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6) 3.1.4 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6) 3.2活荷载计算 (7) 3.2.1 屋面活荷载 (7) 3.2.2 楼面活荷载 (8) 3.3风荷载计算 (8) 3.4地震作用计算 (9) 3.4.1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9) 3.4.2 框架刚度计算 (11) 3.4.3 结构基本周期的计算 (12) 3.4.4 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13) 3.4.5 横向框架弹性变形验算 (13) 第3章力计算 (15)

4.1恒荷载作用下的力计算 (15) 4.2活荷载作用下的力计算 (18) 4.3风荷载作用下的力计算 (21) 4.4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力分析 (23) 第4章力组合 (27) 第5章截面设计 (28) 6.1梁的配筋计算 (28) 6.1.1 边跨梁配筋计算 (28) 6.1.2 中跨梁配筋计算 (29) 6.2框架柱配筋计算 (29) 6.2.1 框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计算 (29) 6.2.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2) 第6章楼板设计与计算 (37) 7.1屋面板计算 (37) 7.1.1 荷载计算 (37) 7.1.2 按弹性理论计算 (37) 7.2楼面板计算 (38) 7.2.1 荷载计算 (38) 7.2.2 按弹性理论计算 (38) 7.2.3 截面设计 (39) 第7章楼梯设计 (41) 8.1梯段板计算 (41) 8.1.1 荷载计算 (41) 8.1.2 截面设计 (41) 8.2平台板计算 (42) 8.2.1 荷载计算 (42) 8.2.2 截面设计 (42) 8.3平台梁计算 (42) 8.3.1 荷载计算 (42) 8.3.2 力计算 (43) 8.3.3 截面计算 (43)

荷载与结构设论文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 浅谈中心点法和设计验算点法的基本思 路及优缺点 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班级: 土111-6班 姓名: 杨昌云 学号:201159501640 任课教师:逯静洲 2013 年 4 月30 日

浅谈中心点法和设计验算点法的基本思路及优缺点 土111-6班 杨昌云 201159501640 【摘要】: 可靠度是对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通常我们都是采用结构的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度。中心点法和验算点法是用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来描述其的分布特性,并在运算时采用线性化的近似手段估算可靠指标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准确的解释了结构的可靠性,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关键词】: 中心点法、验算点法、基本思路、优缺点 中心点法与验算点法是根据概率来计算结构可靠度的方法,是通过对正态变量与非正态变量的分析,计算出结构的可靠指标,它们也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基本理论。以下就是对中心点法与验算点法的介绍。 一、中心点法 不考虑随机变量的实际分布,假定它服从正态或者对数正态分布,导出有关的结构构件可靠度的解析表达式,进行分析和计算。由于分析时采用了泰勒级数在平均值处(即中心点)展开,故简称为中心点法。 1、中心点法的基本思路: (1)、两个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模式 假定抗力R 和荷载效应S 相互独立,且均服从正态分布,则结构的功能函数Z=R-S 亦服从正态分布。按可靠指标的定义有β= z z σμ=22S R S R σσμμ+-。 可靠指标与失效概率关系可由失效概率的定义作标准正态变换求得,由于结构的功能函数Z=R-S 服从正态分布,则失效概率可写成dZ e Z Z f S R Z P P Z Z Z Z Z f )(210 21d )()0(σμσπ--∞ -∞ -? ? == <-==。 引入标准正态变量代入公式得)(2122 1Z Z t f dt e P Z Z σμπ σμ- Φ== ? - ∞ --。 化为标准正态函数形式为)()(11ββΦ=-Φ-=-=f s P P 。 (2)、两个对数正态分布随机变量模式 假定抗力R 和荷载效应S 相互独立且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这时结构功能函数可以写成Z=lnR-lnS=ln S R 。依据概率论可求出Z μ和Z σ,即S R Z ln ln μμμ-=, 2 ln 2ln S R Z σσσ+=。 由可靠指标β的定义有2ln 2ln ln ln S R S R Z Z σσμμσμβ+-== 。此时β是lnR 、lnS 的统计参数函数,实际很难 确定,为此,应将lnR 、lnS 换算成R 、S 的统计参数。 由对数正态分布性质可知,当X 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时有2 ln ln 2 1ln X X X σμμ- =,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工程设计框架结构(八)

第十二章独立基础设计 本设计采用柱下独立阶梯基础,下面对③轴线边柱的基础进行设计。 12.1基础设计资料 房屋震害调查统计资料表明,建造于一般土质天然地基上的房屋,遭遇地震时。极少 有因地基承载力不足或较大沉陷导致上部结构破坏。因此,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下述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①砌体房屋; ②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一般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和8层、高 度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以及与其基础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③规范中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本设计为5层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为19.5m,属于第二中类别,故不进行基础抗震承 载力验算. 基础混凝土为C30,f16.7 c 2 N/mm, 2 f1.57N/mm;垫层混凝土为C15,100 t 厚,两侧各伸出100mm;钢筋采用HRB335级, 2 f300N/mm,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为 y 50mm厚。 12.2基础设计 12.2.1确定基础埋深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设计室外地坪至基础底面的距离,且基础埋置深度应在冰冻线以下200mm。本设计所在的场地的土层条件,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以下9.55-11m,土壤冻结深 度在室外地坪以下1.3m。综上所述,则基础埋置深度d=1.75m。 12.2.2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尺寸 一.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选取边柱计算柱底一组最不利内力组合: M16.266.0322.29kNm k N1718.27373.232091.5kN k V k (16.266.0332.5112.06)4.913.64kN 基础梁尺寸:bh300mm400mm 则,纵向传给基础的竖向力为: N 纵 0.30.49.00.6259.00.64.90.680.42.72.422.35

大跨度屋盖结构

一、桁架 桁架应用极广,适用跨度范围(6—60m)非常大。以受力特点可分为: 平面桁架、立体桁架、空腹桁架。通常所指的桁架全是平面桁架,只在强调其与立体桁架或空腹桁架有所区别时,才称之为平面桁架。文艺复兴时期,改进完善了木桁架,解决了空间屋顶结构的问题;10 世纪工业大发展,因工业、交通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跨度。出现了各种钢屋架采用桁架。 (一)桁架的基本特点 1.平面——外荷与支座反力都作用在全部桁架杆件轴线所在的平面内; 2.几何不变——桁架的杆件按三角形法则构成; 3.铰接——杆件相交的节点,计算按铰接考虑,木杆件的节点非常接近铰 接;钢桁架或钢筋混凝土桁架的节点非铰接、实属于刚架,其杆件除轴向力外,还存在弯矩,会产生应力但很小,依靠节点构造措施能解决,故一般仍按结点铰接考虑; 4,轴向受力——结点既是铰接,故各杆件(弦杆、竖杆、斜杆)均受轴向力,这是 材尽其用的有效途径。 (二)桁架的合理形式 选择桁架形式的出发点是受力合理,能充分发挥材力,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桁架杆件虽然是轴向受力,但桁架总体仍摆脱不了弯曲的控制,在节点竖向荷载作用下,其上弦受压、下弦受拉,主要抵抗弯矩,而腹杆则主要抵抗剪力。由力分析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受力最合理,结点构造最简单,用料最经济,自重最轻巧,施工也可行的是多边形或弧形桁架,因其上弦非直线,制作较复杂,仅适用于较大跨度的情况。一般为便于构造与制作,上下弦各采用等截面杆件,其截面按最大内力决定,故内力较小的节问,材料未尽其用;为充分发挥材力,应尽量使弦杆各节点内力值接近。为进一步改进多边形桁架,使其上弦制作方便些,可作成折线形上弦的桁架,其高度变化接近于抛物线,这样适用于中、大跨(l>18m),但其制作

(完整版)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参考资料 基础设计

第九章基础设计 9.1概述 基础是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F11,P164]。在整个工程中,基础部分的工程量大、造价高、工期长,同时,由于基础承托着上部结构的全部重量和外部作用力,又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一旦出事补救并非容易[F13,P2]。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到基础设计的重要性。 基础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F11,P187][F27,P511] ⒈基础的型式、构造和尺寸应能适应上部结构的需要,符合使用要求; ⒉基底压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或桩基承载力,基础总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应控制在允许值范围内; ⒊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9.1.1基础选型 基础结构的型式很多[F13,P1],选择哪一种基础型式,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上部结构的特点及荷载大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条件、场地和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认真比较,不可机器套用。概括地说,要在保证安全和使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施工周期较短及经济的方案。[F14,P326]地基-基础-上部结构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因此基础设计一定要考虑它们三者共同工作和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当上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较差、地基软弱、不均匀时,基础刚度应适当加强;而上部结构刚度和整体性较好,地基较均匀,也不特别软弱时,基础的刚度要求可适当放宽。[F14,P326]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型式主要有筏板基础、箱形基础和桩基础。

筏板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较好、无地下室或地下室使用空间要求灵活的房屋。箱形基础刚度大,整体性好,适用于软弱地基上的荷载大、对不均匀沉降或防水要求较高的情况。当基底以下持力层有足够的承载力[F13,P210],并且地基沉降计算范围内土层的压缩性较低[F13,P76],易满足沉降计算要求时,宜优先选用浅基础。当地基土质较差,采用上述各类基础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不经济时,宜采用桩基础。表9-1[F21,P265]列出了我国部分高层建筑的基础型式。 我国部分高层建筑基础现状表表9-1

土木工程专业设计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 二.设计资料与设计依据- 1 - (一)基本条件- 1 - (二)设计依据- 1 - 三.建筑设计- 1 - (一)办公区- 1 - (二)大厅部分- 2 - 四.结构设计- 2 - (一)结构布置- 2 - (二)荷载计算- 5 - (三)内力分析- 12 - (四)内力组合- 22 - (五)截面设计- 24 - (六)框架部分板配筋计算- 36 - (七)楼梯设计- 39 - (八)檩条设计- 41 - (九)牛腿设计- 42 - (十)柱的吊装验算- 43 - (十一)抗风柱设计- 45 - (十二)基础设计- 47 - 致谢- 54 - 参考文献- 55 -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大学土木馆结构试验室,包括实验大厅与办公楼两部分,总建筑面积5232.49㎡,主要建筑功能为结构试验与办公,设有150kN 中级制A2级桥式吊车。总长48m ,厂房跨度15m ,室内外高差600mm 。 二.设计资料与设计依据 (一)基本条件 1、气象条件 基本风压0.55kN/m 2,基本雪压为0.4 kN/m 2。 2、设计标高 室内设计标高±0.000m,与绝对标高相当,室内外高差0.6m. 3、地质条件 地下水埋深0.3-1.5m ,各土层为:杂填土平均厚度1.36m ,主要成分为碎 石.坡积土;粉质粘土平均厚度1.57m ,含水量28.9%-13.0=w ,比重 2.74-2.7=s G ,重度19.6kN/m -18.8=γ,塑性指数4.185.8-=I p ,液性指数0.69--0.68=I ,承载力标准值为kPa f k 100=;中砂 平均厚度2.7m ,承载力标准值为kPa f k 85=;淤泥质粉土平均厚度7.86m ,塑性指数 9.102.6-=I p ,液性指数2.222.1-=I ,承载力标准值为kPa f k 60=;粘土在地面下13.02m ,塑性指数9.253.10-=I p ,液性指数33.031.0--=I 4、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g ,属第一组 (二)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建筑做法说明(DBJT14-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6、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三.建筑设计 (一)办公区 1、屋面做法 现浇楼板上铺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檐口处厚30mm ,2%自檐口向中间找坡, 102水泥砂浆找平层厚20mm ,二毡三油防水层,撒绿豆砂保护。 2、楼面做法 楼板顶面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5mm 厚1:2水泥砂浆加“107”胶水着 色粉面层,楼板底面为15mm 厚纸筋面石灰抹底,涂料两度。 3、墙面做法 墙身为粉煤灰砌块,用M5混合砂浆砌筑,内粉刷为混合砂浆底,纸筋灰面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柳炳康)思考题解答

2.10 屋面活荷载有哪些种类?如何取值? 房屋建筑的屋面分为上人屋面和不上人屋面,上人屋面应考虑可能出现的人群聚集,活荷载取值较大;不上人屋面仅考虑施工或维修荷载,活荷载取值较小。 屋面设有屋顶花园时,尚应考虑花池砌筑、苗圃土壤等重量。屋面设有直升机停机坪时,则应考虑直升机总重引起的局部荷载和飞机起降时的动力效应。 机械、冶金、水泥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排灰产生,易在厂房及邻近建筑屋面形成积灰荷载,设计时也应加以考虑。 4.1. 基本风压是如何定义的?影响风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基本风压是在规定的标准条件下得到的,基本风压值是在空旷平坦的地面上,离地面10m高,重现期为50年的10min平均最大风速。 影响风压的主要因素有: (1)风速随高度而变化,离地表越近,摩擦力越大,因而风速越小。 (2)与地貌粗糙程度有关,地面粗糙程度高,风能消耗多、风速则低。 (3)与风速时距风有关,常取某一规定时间内的平均风速作为计算标准。 (4)与最大风速重现期有关,风有着它的自然周期,一般取年最大风速记录值为统计样本,对于一般结构,重现期为50年;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结构,重现期应适当提高。 当实测风速高度、时距、重现期不符合标准条件时可进行基本风压换算。 4.13. 工程设计中如何考虑脉动风对结构的影响? 对于高耸构筑物和高层建筑等柔性结构,风压脉动引起的动力反应较为显著,必须考虑结构风振影响。《荷载规范》要求,对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s的工程结构,如房屋、屋盖及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高柔房屋,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的顺风向风振。 结构风振影响可通过风振系数计算:,式中脉动增大系数可由随机振动理论导出,此时脉动风输入达文波特(Davenport)建议的风谱密度经验公式,也可查表确定。结构振型系数可根据结构动力学方法计算,也可采用近似公式或查表确定。脉动影响系数v主要反应风压脉动相关性对结构的影响,可通过随机振动理论分析得到,为方便设计人员进行工程设计,已制成表格,供直接查用。 4.14. 结构横向风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建筑物或构筑物受到风力作用时,横风向也能发生风振。横风向风振是由不稳定的空气动力作用造成的,它与结构截面形状和雷诺数有关。对于圆形截面,当雷诺数在某一范围内时,流体从圆柱体后分离的旋涡将交替脱落,形成卡门涡列,若旋涡脱落频率接近结构横向自振频率时会引起结构涡激共振。 4.16. 什么情况下要考虑结构横风向风振效应?如何进行横风向风振验算? 应根据雷诺数Re的不同情况进行横风向风振验算。当雷诺数增加到Re≥3.5×106,风速进入跨临界范围时,出现规则的周期性旋涡脱落,一旦旋涡脱落频率与结构横向自振频率接近,结构将发生强烈涡激共振,有可能导致结构损坏,危及结构的安全性,必须进行横向风振验算。 跨临界强风共振引起在z高处振型j的等效风荷载可由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计算系数;--在z高处结构的j振型系数;--第j振型的阻尼比。 横风向风振主要考虑的是共振影响,因而可与结构不同振型发生共振效应。对跨临界的

建筑结构抗风设计

体育场网架屋盖结构风振浅析 XXX (学校,南京,210016) 摘要:伴随着的材料科学发展和土木工程施工工艺的进步,新建的体育场看台多用外形美观、结构新颖的大跨度柔性结构方向发展,这不仅满足了结构使用功能的需要,同时也给观众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大跨度网架屋盖结构在风荷载下会受到强大的吸力,并引起柔性屋面的振动。本文简要介绍了大跨结构表面风压分布特征,风致破坏机理和风洞试验在大跨屋盖结构的应用。 关键词:大跨网架屋盖结构;风致破坏;风洞试验 A Brief Analysis of Study on Wind Induced Dynamic Response of Long Span Grid Roof Structures XXX ( Colleg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stands of stadium are often covered with long—span flexible roof structures with beautiful shapes and new structural systems.It not noly meets the function of use,but also provide the audience with good view.When wind flows around roofs,the airflow will be separated to form a high suction zone,and the flexible roofs will suffer from wind—induced buffeting response.The article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issue Key words:Long-span grid structures;wind damage;wind tunnel test 引言 风灾是自然灾害的主要灾种之一,虽然其作用幅度比一般地震荷载小,但其作用频度却比地震荷载高得多。随着结构规模的增加,风荷载变得越来越重要,以至于最后成为结构设计中控制性荷载,近年来,国内外建造了大量的重大工程建筑结构,在这些重大工程的设计中,强风作用下结构的风荷载往往决定着结构的安全性能。典型的实例是大跨度网架屋盖结构,此类结构不断出现在体育场馆、机场、文体活动中心和展览馆等大型公共建筑中。国内著名的大悬挑屋盖体育场有上海虹口足球场、青岛体育中心、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以及台州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等,国外实例有意大利罗马体育场、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主体育场、加拿大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等。此类建筑造价颇高,作为公共建筑,社会效益显著,多为当地标志性建筑。 此类体育场屋盖具有质量轻、跨度大、柔性大、阻尼小、自振频率低的特点,而且这类结构往往比较低矮,在大气边界层中处于风速变化大、湍流度高的区域,再加上屋顶形状多不规则,绕流和空气动力作用十分复杂,风在体育场内形成了一个大的三维空间的非定常湍流场,体育场内风流动的机理很复杂,所以这种大跨屋盖对风荷载十分敏感。风荷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论文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火灾爆炸事故 及预防措施 余进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城市建设系土木工程61203) 摘要:在建筑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中,火灾事故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施工人员群死群伤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这几年随着基建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建筑施工火灾事故的发生也日益频繁。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防范也越来越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相应配套的公共、居住、生产等标志性建筑越来越多,建筑工地也随之增加,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与现代建筑中,建筑施工现场出现了大量的火灾隐患,如不加以监督整改,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烧毁未建成建筑物和其周围建筑物,而且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施工现场火灾爆炸先天性火灾焊割烟头点敷设着火三角形 0 序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工地成为当前城

市中最常见的作业场所。建筑工地是一个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的施工场地。施工现场存在火灾隐患多、出入人员杂乱人为潜在火险因素多的特点。极易发生建筑工地火灾,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认真研究火灾发生机理,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事故,是每位消防工作者和安全工作者面临的课题。通过分析对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各种因素及逻辑关系做出全面阐述,并根据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找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该类事故的发生。为施工现场的消防管理和监督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为该类事故的安全评价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1 建筑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类型 1.1 焊割火灾事故 在焊割火灾事故中,危害性最严重的是容器焊割爆燃事故,往往导致作业人员当场死亡,严重的甚至引起整个厂房或生产系统爆炸,造成灾难性后果。如油罐、液化石油气罐、天然气管道等的焊割作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可能造成部分容器与作业场所周围存在的爆炸性混合物浓度过高,一旦遇明火,将引起爆燃。 2000年5月,浙江温岭市某公司在对一已严重腐蚀的油罐进行动火检修,由于未对油罐进行置换和清洗,油罐内的残油和空气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在焊接过程中焊接火花引发油罐爆炸,造成6人死亡,2人受伤。在焊割作业前未认真检查作业周边环境,清除易燃品,又未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焊接作业时产生的焊渣引燃易燃物,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工程设计框架结构

第八章截面设计 框架梁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 构造要求 为保证梁有足够的受弯承载力,以耗散地震能量,防止脆断,其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下表规定的数值。同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框架梁的两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纵向受压钢筋和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的比值除应按计算确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0.5 A A≥ s s 二、三级抗震等级'/0.3 A A≥ s s 这是因为梁端配置一定数量的受压钢筋可减小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提高梁端塑性铰的延性。 框架梁中箍筋构造要求: 为保证在竖向荷载级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端的塑性铰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也为了增加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以保证梁铰型延性机构

的实现,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下表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 表 抗震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注:d 为纵筋直径,b h 为梁高。 ⑵.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节点边缘50mm 以内; ⑶.梁箍筋加密区内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 ⑷. 沿全长箍筋的配筋率SV ρ应符合下列规定: 二级抗震等级 0.28/SV t yv f f ρ≥ ⑸.非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 当考虑地震作用时,结构构件的截面设计采用下式: RE R S γ≤

式中:S —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R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 RE 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在截面配筋时,组合表中的内力与地震力组合,均应乘以RE γ后,在与静力的内力进行比较,挑选出最不利的内力进行配筋。本设计以首层AB 跨为例说明横向框架梁的设计过程。 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根据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确定梁上部和下部的纵向受力钢筋用量。 设计时,先根据跨间最大正弯矩值计算下部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因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按T 形截面计算,然后将一部分钢筋伸入支座,作为支座截面承受负弯矩时的受压钢筋,按双筋矩形截面计算上部受拉钢筋。 框架梁混凝土采用C35,c 16.7f =2kN /m , 1.57t f =2kN /m ,其截面尺寸为b ×h=300×600,采用双排筋,取60mm s d =,2300N mm y f =。 图 梁的截面选取图 从梁的内力组合表中分别选出AB 跨跨间截面的最不利内力。 0.75384.74288.56kN m RE A M γ=?=? 0.75291.76288.56kN m RE B M γ=?=?

建筑结构抗风设计

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建筑的高度也飞速增高,而且建筑体型越来越复杂。高楼引来“风速杀手”。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鳞次栉比而引发峡谷效应,使城市街道风速加大,以致危及行人和行车安全。这种峡谷效应还表现在某些高楼部分外墙表面因风速过大产生巨大负压,玻璃幕墙或大墙板块会像雪崩一样脱落,高档门窗等也常常会发生突然崩塌、坠落伤人事故。所以,建筑高度的增高和复杂的体型使得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我们要明白风对建筑的危害机理才能更好地进行抗风设计。风是紊乱的随机现象。风对建筑物的作用十分复杂,规范中关于风荷载值的确定适用于大多数体型较规则、高度不太大的单幢高层建筑。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测体型复杂、高柔建筑物风作用的计算方法;摩天大楼可能造成很强的地面风,对行人和商店有很大影响;当附近还有别的高层建筑时,群体效应对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的通道也会造成危害。风对建筑物表面的作用力大小,与建筑物体型、高度、建筑物所处位置、结构特性有关。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台风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 损失十分惨重。城市各类建筑物的损坏与倒塌是风灾直接损失的主要组成部分,快速预测和评估城市建筑物遭受风灾后的损伤情况,对城市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也是目前土木工程领域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些比较成功的抗风设计的实例。 197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443m高(加上天线达500m)110层的西尔斯大楼成为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412m,110层)只能让位,退居第二。大楼由9个标准方形钢筒体(22.9mx22.9m)组成。该结构由SOM设计.建筑师为FazlurKahn。建造到52层减少2个简体.到67层再减少2个简体.到92层再

工程结构论文

工程结构论文 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管理工作摘要:土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部分之一,能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促使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所以,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式关系着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命脉。 关键词:土建;结构;安全管理 一、引语 土建结构的安全性是防止破坏倒塌能力,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决定于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水准及结构的正确使用有关,与土建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合理设置及运用相互关联。另外,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有些建筑企业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种种问题,例如管理不严格,规章制度不执行,施工无计划,操作无标准;工人纪律松弛,生产效率低,材料、工具设备乱丢乱放,浪费惊人;现场环境“脏、乱、差”。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 二、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现状

当前,我国的结构设计规范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并且已经给近年建成的土建工程带来众多隐患。其中之一就是不顾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需要,在现代化建设中,固守过去备战、备荒年代里的工程结构设计在安全性和耐久性上的低标准,用来打造现代化的土建工程。 结构的安全性无疑最为重要,它的失效就是建筑物的塌毁,家破人亡;结构的耐久性是结构能够抵抗环境作用的能力,如雨水、冰冻、空气等正常大气作用和接触含有盐、酸等有害化学物质的水、土和大气污染的侵蚀作用,它的失效就是结构使用寿命的终结。 客观形势的主要变化有:结构的造价在整个建筑物中所占的比例愈来愈低,对于大城市内的高档房,甚至可忽略不计;也许最重要的变化是,房屋建筑多已成为商品,老百姓买房总是希望房子结实点好。我国结构设计规范对房屋建筑的楼板能够承受的使用荷载要求,在解放后一降再降,从50年代末的大跃进至今,按我国设计规范规定的每平方米楼板在考虑了安全裕度以后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对商场、戏院等公共场所的楼板只有欧美等国家要求的60%左右,对办公室、宿舍等只有国外的45%(在2000年后提高到62%),尤其是房屋中的公用楼梯、通道以及阳台等有可能在紧急情况下出现极度拥挤和需要逃生救援等场所的楼板,与国外相差达1倍以上。又如公共场所的栏杆,人员拥挤时能承受的水平方向推力低到只有国外要求的1/3。 三、土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大跨屋盖结构

第3章大跨屋盖结构 3.1结构形式 大跨钢结构按几何形状、组成方法、结构材科及受力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平面结构体系和空间结构体系两大类。属于平而结构体系的有:梁式结构(平而桁架、空间桁架),平面刚架和拱式结构。属于空间结构体系的有:平板网架结构,网壳结构,大部分悬索结构,斜拉结构,张拉整体纠构等。 平板网架是由杆件按一定规律组成的结构,大多数为高次超静意结构。网架具有多向传力的性能,空间刚度大,整体性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既适用于大跨度建筑,也适用于中小跨度的房屋,能覆盖各种形状的平面。 网壳是由杆件按一定规律组成的曲面结构.分单层及双层两大类。网壳可设计成各种曲面,能充分满足建筑外形及功能方面的要求。网壳结构主要承受压力,稳定问题比较突出。跨度较大时,不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杆件和节点的几何偏差,曲面偏离等初始缺陷对网壳内力和整体稳定影响较大。 悬索结构为一系列高强度钢索按一定规律组成的一种张力结构。不同的支承结构形式和钢索布置可适用各种平面形状和建筑造型的要求。钢索承受拉力,能充分利用钢材强度,因而悬索结构自重轻,可以较经济地跨越很大跨度。悬索屋盖为柔性结构体系,设计时应注意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屋盖结构在风,地震作用下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3.2网架的形式 网架按弦杆层数不同可分为双层网架和三层网架。双层网架是出上弦、下弦和腹杆组成的空间结构(图3-1),是最常用的网架形式。三层网架是由上弦、中弦、下弦、上腹杆和下腹杆组成的空间结构(图3-2),其特点是增加网架高度,减小弦杆内力,减小网格尺寸和腹杆长度。当网架跨度较大时,三层网架用钢量比双层网架用钢量省。但由于节点和杆件数量增多,尤其是中层节点所连杆件较多,使构造复杂,造价有所提高。 3.2.1 网架结构的几何不变性分析 网架为一空间铰接杆系结构,杆件布置必须保证不出现结构几何可变性。 网架结构几何不变的必要条件是: m W J =r - 3≤ - 式中J——网架的节点数; m——网架的杆件数; r——支座约束链杆数,r≥6。 当0 W>网架为几何可变体系; W=网架无多余杆件,如杆件布置合理,为静定结构; W<网架有多余杆件,如杆件布置合理,为超静定结构。 网架结构几何不变的充分条件一般可通过对结构的总刚度矩阵进行检查来判断。满足下来条件之一者,该网架结构为几何可变体系: (1)引入边界条件后,总刚度矩阵[]K中对角线上出现零元素,则与之对应的节点为几何可变; (2)引入边界条件后,总刚度矩阵0 K=,该矩阵奇异,结构为几何可变。 3.2.2 双层网架的常用形式

某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

某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Ⅳ ABSTRACT·Ⅴ 1前言 2 建筑设计 2.1 设计基本资料··2 2.1.1工程概况··2 2.1.2 地质、水文、气象资料··2 2.2 建筑设计说明·3 2.2.1 设计概要·3 2.2.2 建筑立面剖面设计··4 2.2.3 抗震设计·4 2.2.4 防火设计·5 2.2.5细部构造总说明·5 2.3 建筑细部具体构造做法·6 2.3.1 屋面做法·6 2.3.2楼面做法·6 2.3.3 墙面做法·7 2.3.4 散水做法·7 3 结构设计 3.1结构的选型及布置·8 3.1.1 结构的选型··8 3.1.2 柱网布置··8 3.1.3 初选构件尺寸··9 3.2荷载统计··9

3.2.1 竖向荷载计算··9 3.2.2 水平荷载计算··16 3.3 力分析·19 3.3.1 恒荷载作用下的力计算··19 3.3.2 活荷载作用下的力计算·28 3.3.3 风荷载作用下的力计算··38 3.3.4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力计算··42 3.4 力组合·· 50 3.4.1 荷载组合·50 3.4.2框架梁的力组合·51 3.4.3 框架柱的力组合·55 3.5 梁、柱截面设计·60 3.5.1 框架梁截面设计·60 3.5.2 挑梁设计·66 3.5.3 框架柱的截面设计·68 3.6 板的设计·80 3.6.1 双向板的设计·80 3.6.2 单向板的设计·84 3.7 基础设计·86 3.7.1 桩的设计·86 3.7.2 承台设计·92 3.8 楼梯的设计·96 4施工组织设计 4.1编制说明··100 4.1.1编制依据··100 4.1.2 编制围·100 4.2工程概况·100 4.2.1 工程特点··100 4.2.2工程概况··100 4.3 施工总平面布置·101

结构抗风抗震感想

结构抗风抗震感想 结构抗风抗震是个庞大的学科,但最主要的是桥梁抗风与抗震,桥梁抗风抗震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有着一定的发展历史,长期的发展历程。整个世界每天都在改变,而桥梁抗风抗震也随科学的进步而发展。力学的发现,材料的更新,不断有更多的科学技术引入桥梁中。以前只能建在小的地方的桥,现在不仅可以建各种类型的大跨度桥,更要追求美观,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科学,推动了桥梁抗风抗震的发展,使其更加完美的融入结构抗风抗震中。 结构抗风抗震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的桥梁抗风抗震将在人们的桥梁建设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这是一门需要心平气和和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的专业。因为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根线条要把桥梁的每一处结构清楚的反映出来。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做什么事情都只是浮在表面上,对任何一座桥梁的结构,对要从事的事业便不可能有一个清晰、准确和深刻的认识,这自然是不行的。从事这个行业,可能没有挑灯夜战的勇气,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只会被同行所淘汰。这是一个需要责任感和爱心的行业。要有一颗负责的心——我一人之命在我手,千万人之命在我手。既然选择了桥梁抗风抗震建设,就应该踏踏实实的肩负起这个责任。这更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行业。金字塔,壮观吧;长城,雄伟吧......但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追求,今天的我们或许还用那种最古老的办法来造这同样的桥梁建筑。设计一座桥梁的结构是很繁,但是这都是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涤荡,经过不断的积累,不断改良,不断创新所得到的。而且这样的追求,绝不局限于过去。试想,如果设计一座桥梁能够像计算一加一等于二一样简单而易于掌握,那何了而不为呢?因此,桥梁抗风抗震大师总是在不断的求索中。一个最简单的结构,最少的耗费,最大的功用。选择研究桥梁抗风抗震,选择了一条踏实勤奋,不断创新,追求完美的道路。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地球空间已经不仅仅单纯从数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从速度上也提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快速,有一定抗风险能力。这就需要对桥梁进行必要的加固。如果说桥梁主体工程构成了桥梁的骨架,那么装饰后的桥梁抗风减震则成了有血有肉的有机体,最终以丰富的,完善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最佳的桥梁抗风抗震应该充分体现各种材料的有关特性,结合现有的施工技术,最有效的手法,来达到构思所要表达的效果。桥梁设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XXXXXXXXX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宿舍楼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或争论焦点) 我选的毕业设计类型为XX市易联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职工宿舍楼的设计,选用这种具有强代表性、高实用性、中下档次的宿舍楼为我设计题目,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1、宿舍楼建筑是工民建中,数量较多,又非常有代表性的建筑,宿舍楼的设计中需要的知识涵盖了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所有设置的学科知识。 2、低档次宿舍楼的用料比较常规,结构规整,计算比较简单而易于计算。 3、这是我第一次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工程的设计,在知识上有许多地方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在实践方面又毫无实践经验。 综合以上三方面因素考虑,为了既能达到工程实际的要求,又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多的得到应用,我特意把本次宿舍楼的设计定为中小企业的实际工程。这样,只要通过努力,我相信以自己现有的能力,我一定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根据业主的相关要求,本拟建工程为想XX市易联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职工宿舍楼,预设计总建筑面积为6141.4m2,层数为6层的框架结构宿舍楼。本工程的±0.000 标高由现场确定,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我在在设计中将主要会用到先前学习过的《工程图学》、《工程CAD》、《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砼与砌体结构设计原理》、《结构抗震》、《高层建筑结构》这几门课程的知识,须完成的建筑和结构一系列的设计图纸。主要的图纸任务如下:建筑部分图纸:

(1)、建筑------总说明、建筑设计说明、图纸目录、门窗表 (2)、建筑------底层平面图(1:100) (3)、建筑------标准层平面图(1:100) (4)、建筑------顶层平面图(1:100) (5)、建筑------剖面图(1: 100) (6)、建筑------楼梯平面图、剖面图(1:100) (7)、建筑------立面图(1:100) (8)、建筑------详图 结构部分图纸(含基础): (1)、结构------结构设计总说明 (2)、地基基础(复合地基)-----设计施工说明、桩位图、剖面图(1:100) (3)、地基基础(深基础)------设计施工说明、配筋施工图、桩位布置图、承台配筋图。(1:100) (4)、结构------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 (5)、结构------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 (6)、结构------某榀框架配筋图(1:50) (7)、结构------楼梯结构图(1:50) (8)、结构------连续梁、雨篷、檐沟等构件配筋图(1:50) 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教学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我们从理论学习向工作实践过渡的必要阶段。在此次毕业设计中,我们会综合地运用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进行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通过系统的演练和有针对性的答辩,这次设计能让我们受到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