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华跟赤潮
水华与赤潮

2、赤潮与水华
一、赤潮和水华的区别
区别Βιβλιοθήκη 主要生物发生地 颜色赤潮
浮游生物
海洋 红色、黄色、 绿色、褐色
水华
藻类 蓝藻、绿藻、硅藻 淡水水域 江河湖
蓝色、绿色、 暗褐色
什么是水华?什么是赤潮?
水华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而引起水体变色的 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
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
养化的一种特征。
二、赤潮和水华的危害
1、破坏生态平衡
2、严重破坏景观 3、破坏渔业和水产养殖 4、危害人体健康
三、发生赤潮和水华的原因
1、主要原因——人类活动
2、重要原因——生物因素
第四单元 合理利用资源 1 珍惜每一寸土地
三、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飞来的山峰
小鸟的悲哀
写生归来
逐草之羊 小草的哀求
议一议, 我们怎样利用土地资源
农民
土地专家
环保人士
政府官员
保护土地资源
乡村干部
任选一个角色,从角色的心理需求 提出建议,说出理由。
1、种植粮食、蔬菜瓜果,为人类提供食物;
2、栽种树木,为人类提供木材;
3、生长牧草,提供放牧牲畜的场所,
提供肉、奶、皮毛等畜产品;
4、用来建房、筑路等等。
耕 地
林地
林地
建筑用地
牧草地
建筑用地
二、土地资源的类型
耕地 林地 牧草地 建筑用地 非农业用地 农业用地
赤潮水华防治措施

赤潮水华防治措施背景介绍赤潮,又称赤潮水华,是一种由海洋中某些有害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的现象。
这些藻类会释放出有害的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赤潮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赤潮水华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赤潮水华的影响赤潮水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赤潮会削弱光合作用,降低水中的氧气含量,导致其他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其次,赤潮水华释放出的毒素会杀死海洋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此外,赤潮还会对渔业、旅游业等人类活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赤潮水华防治措施为了解决赤潮水华问题,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赤潮水华防治措施。
1. 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减少赤潮水华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可以减少赤潮水华的发生。
此外,加强污水处理工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也是水质管理的重要方向。
2. 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通过引入或增加一些天敌物种来控制赤潮水华的繁殖。
例如,引入捕食性的动物来减少藻类的数量,或者使用特殊的微生物来控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这种方法在一些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通过物理手段来减少赤潮水华的发生。
例如,在赤潮发生的水域设置屏障,阻止有害藻类的扩散。
另外,也可以利用超声波、高温等方法来杀死有害藻类。
4.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通过投放化学物质来抑制赤潮水华的发生。
例如,投放一些抗生素或杀藻剂来控制有害藻类的繁殖。
然而,化学防治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谨慎使用。
5. 水域管理水域管理是通过严格的监管和管理来控制赤潮水华的发生。
例如,对水域进行划定和管理,设立禁渔区和保护区,限制渔业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发展。
此外,加强对水域的巡查和执法也是水域管理的重要环节。
结论赤潮水华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解决赤潮水华的关键在于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水质管理、生物控制、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水域管理等都是有效的手段。
赤潮与水华

赤潮与水华漫谈杨香涛(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江苏扬中221200)1998年3月下旬香港沿海海域和广东珠江口一带海域发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海水泛红色、棕色或绿色,腥臭难闻,海水中的鱼、虾等动物大量死亡,当地沿海各大养殖场损失惨重。
据《经济日报》1998年5月3日报到,此次事件,香港渔民损失近1亿港币,广东养殖的珍贵鱼类死亡超过300吨,经济损失超过4000万元……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怎样发生的?有没有防治的办法?一、赤潮和水华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赤潮,赤潮实际上主要是海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在湖泊、水库、内海、河口等地区的水体,因水流缓慢,停留时间长,既适宜于植物营养元素(主要是氮、磷等元素)的积聚,又适于水生植物的繁殖,当水中这些植物营养物质积聚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水体过分肥沃,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种现象就称为水体的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如果水生动物如鱼类、虾类等消耗浮游生物的速度赶不上藻类的繁殖速度,水中的藻类就会越积越多,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出红色、棕色或绿色等,这种现象发生在海洋上就称为赤潮,发生在江河、湖泊中就称为水华。
赤潮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水体污染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产生水体富营养的主要原因。
据研究表明,藻类等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需要25~30种元素,其中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碳、氮、磷等元素,碳在自然中存在量多而且易得,而水中氮、磷的含量却较少,因此氮、磷通常是水生植物生长、繁殖的制约因素。
而水体污染通常是引起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升高的主要因素。
(1)工业废水污染。
这些工业废水中的氮、磷含量相当高。
(2)生活废水污染。
人们日常生活如淘米、洗菜、洗衣、洗澡、排泄物冲洗的生活污水中都含有较多氮、磷,特别是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使生活污水的含磷量很高。
因为合成洗涤剂中含有焦磷酸四钠Na4P2O7或三聚磷酸五钠Na5P3O10(STPP)。
水华与赤潮ppt课件

什么是赤潮?
•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 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 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 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赤潮又称红 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 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 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 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 单细胞植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 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水华现象目前现状
• 目前,水华现象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 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水华现象发生都很频繁。 • 首先,水华现象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 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 的生存。 • 其次,有些水华现象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 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 水华现象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 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 再次是大量水华现象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 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 贝类的大量死亡。
• 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死, 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 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 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 由赤潮引发的赤潮毒素统称贝毒,目前确定有10 余种贝毒其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 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贝毒中毒症 状为:初期唇舌麻木,发展到四肢麻木,并伴有头晕、 恶心、胸闷、站立不稳、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 昏迷,呼吸困难。赤潮毒素引起人体中毒事件在世界 沿海地区时有发生。据统计,全世界因赤潮毒素的贝 类中毒事件约300多起,死亡300多人。
水华与赤潮学习教案

水华与赤潮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海洋生物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详细内容涉及赤潮与水华的概念、成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
重点分析当前我国赤潮与水华频发的原因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危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赤潮与水华的定义、成因、类型及分布特点;2. 掌握赤潮与水华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3. 学会分析赤潮与水华的防治措施,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赤潮与水华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难点:赤潮与水华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赤潮与水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图片展示、问题引导、讨论交流。
2. 新课内容讲解:1) 赤潮与水华的概念及成因;2) 赤潮与水华的类型及分布特点;3) 赤潮与水华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4) 赤潮与水华的防治措施。
3. 例题讲解:1) 某海域赤潮发生的成因分析;2) 水华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
4. 随堂练习:1) 判断题:关于赤潮与水华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2) 选择题:赤潮与水华的类型及分布特点。
教学环节:练习、讲解、反馈。
2) 拓展延伸:赤潮与水华的全球分布及发展趋势。
六、板书设计1. 赤潮与水华2. 内容:1) 概念及成因;2) 类型及分布特点;3) 影响及防治措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论述赤潮与水华的成因及影响;2) 分析我国某海域赤潮与水华的防治措施。
2. 答案:1) 赤潮与水华的成因及影响:赤潮与水华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水温、盐度等环境因素适宜,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而形成的一种生态现象。
它们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破坏水生生态平衡、降低水质、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危害人类健康等。
水华和赤潮

水华和赤潮随着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加强,环保意识也深入到学生心中。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对于水华和赤潮的形成与危害一般只说会造成水体缺氧,学生常会感到难以完全理解。
因为根据他们己有的知识,藻类作为光合自养生物,是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应是能大量生产氧气,供水生生物所需,为何会在藻类大量繁殖后却造成水体缺氧而造成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呢?笔者对此作以下分析;1.何为水华与赤潮水华(water bloom,又称水花 water flower),是指在富营养化的淡水中,由于以原核生物蓝藻为主大量繁殖所致(当然也伴有少量真核的绿藻等)。
主要的蓝藻有铜绿微藻、水花微囊藻、水花束丝藻、水花鱼腥藻等,它们的细胞内含叶绿素和蓝色素等,大量繁殖使水体变蓝或形成其它颜色,并带有腥味或霉味。
赤潮(red tide),又称红潮,则是指在富营养化的海水中,由于甲藻、硅藻等真核藻类的大量急剧繁殖(当然也有少量蓝藻、原核动物等),聚集漂浮于海面,使水体呈现红色或褐色等,形成非常壮观的景象,主要发生在近海。
赤潮的颜色是由形成赤潮占优势的赤潮生物种类的颜色决定的,如以夜光藻、红色中缢虫等为主形成的赤潮呈红色,而绿色鞭毛藻为优势种时为绿色,硅藻占优势则呈褐色,若蓝藻门的毛丝藻等大量分布时海水则为棕黄色。
赤潮在古代就已有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有“河里的水都变作血了,河里的鱼死了,河也腥臭了,……”的描述,达尔文1832年描述了智利外海的赤潮现象。
据记载我国于1932年在浙江镇海、定海的近海水域发生了赤潮,之后于1952年和1962年则先后报导在黄河口、福建平潭岛水域发生过赤潮。
2.水华与赤潮的形成原因水华与赤潮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其主要原因。
所谓富营养化,简单地说就是水体中有丰富的养分,其主要来源是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尤其是大量的N、P等元素入水。
藻类体内有机质中含有的元素有一定的比例:C∶H∶O∶N∶P=43.7∶6.2∶24.8∶7.7∶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每生成100g细胞有机质(干重),就要消耗52.4gC、9.29gN和1.2gP。
水华与赤潮的防控

水华与赤潮的防控
主讲人:陈加齐 10水1
水华的治理
• 物理方法 • 化学方法 •边氮肥和磷 肥排放量大的工厂、农业生产以及生活污 水的排放 二、生物法 三、换水、清塘、晒塘 四、科学、合理施肥;谨慎使用药物 五、其他方面:水流扰动、合理利用光照、 控制温度等等
赤潮的预防
• • • • • 控制污水入海量,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建立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加强赤潮监测 加强赤潮预报模式的研究,开展赤潮的预报 服务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搞好社会教育和宣传
物理方法
• 沉藻
利用除藻机收集水藻,通过去除水藻中的气泡, 并将其打碎,破坏其浮游功能,处理后的水藻会逐渐 沉入水底,或被鱼类吞食。
• 捞藻
水库水华多发生在流速很缓的支流、库湾,在 水华程度尚不严重的情况下,采用人工和机械捞藻
• 换注新水
•返回
化学方法
灭藻制剂: 用硫酸铜或灭藻制剂,进行局部用药 可以起到一定的除藻效果。
•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频繁使用化学制剂等容易破坏养殖水体中生态系 统种群结构,况且制剂本身有一定毒性,容易破坏养殖水体 的生态集,营养盐比例严重失衡
• 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见效慢,还可能导致新的生态失衡
不管采取什么治理藻类暴发, 不管采取什么治理藻类暴发,关键是要在养殖水 体中建立一个良性的生态平衡系统。 体中建立一个良性的生态平衡系统。需要付出大量 的人力、物力、 的人力、物力、财力
我们能做些什么?
• 停止使用含磷等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洗 涤剂 • 加大水华与赤潮的预防宣传,提高周边民 众的环境意识 • 化肥的合理使用意识 • 监督、举报,争做优秀市民
[课外阅读]水华和赤潮
![[课外阅读]水华和赤潮](https://img.taocdn.com/s3/m/a9ceda595a8102d277a22f17.png)
[课外阅读]水华和赤潮随着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加强,环保意识也深入到学生心中。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对于水华和赤潮的形成与危害一般只说会造成水体缺氧,学生常会感到难以完全理解。
因为根据他们己有的知识,藻类作为光合自养生物,是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应是能大量生产氧气,供水生生物所需,为何会在藻类大量繁殖后却造成水体缺氧而造成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呢?笔者对此作以下分析;1何为水华与赤潮水华赤潮赤潮在古代就已有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有“河里的水都变作血了,河里的鱼死了,河也腥臭了,……”的描述,达尔文(waterbloom,又称水花waterflower),是指在富营养化的淡水中,由于以原核生物蓝藻为主大量繁殖所致(当然也伴有少量真核的绿藻等)。
主要的蓝藻有铜绿微藻、水花微囊藻、水花束丝藻、水花鱼腥藻等,它们的细胞内含叶绿素和蓝色素等,大量繁殖使水体变蓝或形成其它颜色,并带有腥味或霉味。
(redtide),又称红潮,则是指在富营养化的海水中,由于甲藻、硅藻等真核藻类的大量急剧繁殖(当然也有少量蓝藻、原核动物等),聚集漂浮于海面,使水体呈现红色或褐色等,形成非常壮观的景象,主要发生在近海。
赤潮的颜色是由形成赤潮占优势的赤潮生物种类的颜色决定的,如以夜光藻、红色中缢虫等为主形成的赤潮呈红色,而绿色鞭毛藻为优势种时为绿色,硅藻占优势则呈褐色,若蓝藻门的毛丝藻等大量分布时海水则为棕黄色。
1832年描述了智利外海的赤潮现象。
据记载我国于1932年在浙江镇海、定海的近海水域发生了赤潮,之后于1952年和1962年则先后报导在黄河口、福建平潭岛水域发生过赤潮。
2水华与赤潮的形成原因水华与赤潮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其主要原因。
所谓富营养化,简单地说就是水体中有丰富的养分,其主要来源是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尤其是大量的一般认为富营养化的标准是水体中当然,水华和赤潮的发生还与环境等因素有关,主要有水温、盐度、日照、降雨、风浪等水文和气象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链状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 catenella)甲
藻,可产生麻痹性贝毒 (PSP)。
水华与赤潮– 赤潮毒素
赤潮毒素被统称为贝毒,赤潮对人体健 康的影响主要是毒素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 作用,导致人体的中毒甚至死亡。
赤潮毒素(贝毒)
麻痹性贝毒(PSP)( 海洋藻类形成,存在于软体贝类 中) 腹泻性贝毒(DSP)(症状较轻微) 神经性贝毒(NSP)( 主要由短裸甲藻产生 ) 西加鱼毒(Ciguatera)(藻类分泌,鱼体内氧化作用转化) 健忘症的毒素(ASP)(由一种神经毒性氨基酸软骨藻酸引起)
2.物理化学措施 这类方法包括用化学药剂杀藻和凝聚沉 降等。使用杀藻剂可杀死藻类。藻类被杀 死后,死藻应及时捞出,或者再投加适当 的化学药品,将藻类腐烂分解释放出的磷 酸盐沉降。对那些溶解性营养物质如正磷 酸盐等,采用往水体中投加化学物质使其 生成沉淀而沉降。脱氮的物理化学方法有 氨汽提法、沸石法和折点加氯法等。
以上毒素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不是由贝类自身产生, 而是其它海洋微生物在贝类中积存形成。
水华与赤潮的危害
• • • •
恶化水体 降低水体的透明度 消耗水体的溶解氧 向水体中释放有毒物质
水华赤潮发生机理
• 富营养化是水华与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富营养化 (eutrophication)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 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 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 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在养殖过程中,人工投 喂大量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池内残存饵料严重污 染了养殖水质.另一方面,由于每天带有大量残饵、 粪便的排换水排入水体中,加快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为水华、赤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物环境.
水华的科学治理
• 控制外源营养物质的输入 • 减少内源营养物质的负荷
1.工程措施 2.物理化学措施 3.生物措施
筒胞藻毒素 Cylindrospermopsin
肝脏
Cylindrospermopsis
( Sivonen and Jones, 1999)
水华与赤潮– 微囊藻毒素
(6)
D-Glu
COOH
(7) Mdha
CH3 N O
(5) Adda
OCH3
NH
H3C O O CH2
NH
(1) D-Ala
O
NH CH3 CH3 O NH O
微囊藻毒素的急性毒性
• 巴西透析事件:
1996年2月,131名患者在巴西Caruaru透析中心接受了 常规透析治疗。8个月后,在出现急性肝衰竭的100名患者 中,共有76人死亡,其中52人被归因于透析水中的微囊藻 毒素。
• 巴西透析事件是一个特殊案例,也是惟一一起被确认的由
微囊藻毒素污染引起的致命中毒事件。一般情况下,微囊 藻毒素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饮用水和水产品,少部 分通过水上娱乐活动或口服受到污染的蓝藻类保健品。
无官方指导值,建议指导值 3.0 µg L-1 无官方指导值,澳大利亚建议指导值 3.0 µg g-1
(Svreck and Smith 2004, Xie 2007)
赤 潮 (red tide)
2010年8月大梅沙 我国赤潮的高发区为:渤海湾、大连湾、长江口、福建沿海、广东和香港海域。
海洋赤潮藻类
毒素危险评价和含量标准-蓝藻毒素
毒素 组织或国家 最大可接受浓度
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in
世界卫生组织(WHO) 1.0 µg L-1
澳大利亚 加拿大 新西兰 中国 美国俄勒冈州 1.3 µg L-1 1.5 µg L-1 1.0 µg L-1 1.0 µg L-1 1.0 µg g-1
鱼腥藻毒素-a Anatoxin-a 石房蛤毒素Saxitoxin
中国淡水水华爆发状况
(陈能汪等 2010)
深圳的水华
(2011.10.宝安料坑蓝藻水华)
深圳的水华
(2011.10.丰泽湖隐藻和甲藻水华)
水华与赤潮-相关藻类
形成水华的藻类:包括蓝藻,绿藻,硅藻, 甲藻,隐藻等,产生危害的主要为蓝藻水 华
螺旋藻
Spirulina
束丝藻
Aphanizomenon
控制外源营养物质的输入
1。控制氮、磷对湖泊的继续输入。可采取实施洗涤 剂禁磷;实施截污工程或引排污染源;强化水域 的综合整治;根据水环境中氮磷容量,实施总量 控制。 2。制定和完善水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应 严格加强管理,对那些效益不好且污染严重的企 业坚决予以关闭,对新建项目严格把关。 3。发展生态农业,有效控制农业的污染。在农业区 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改进施肥方式,合理种植 农作物,推广新型复合肥等措施控制化肥的使用 量。
鱼腥藻
Anabaena
微囊藻
Microcystis
形成水华的蓝藻
属
丝状 Filamentous
固氮
科
目
鱼腥藻 Anabaena 项圈藻 Anabaenopsis 束丝藻 Aphanizomenon 节球藻 Nodularia
拟柱胞藻 Cylindrospermopsis 胶刺藻 Gloeotrichia 颤藻 Oscillatoria 螺旋藻 Spirulina 非丝状 Non-filamentous 微囊藻 Microcystis 束球藻 Gomphosphaeria 腔球藻 Coelosphaerium
• 海洋原甲藻 (Prorocentrum micans)甲藻,
无毒
深圳海域的赤潮藻种类
• 米氏裸甲藻 (Gymnodinium mikimotoi )甲
藻,可产生麻痹性贝毒(PSP)
深圳海域的赤潮藻种类
• •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view of cysts of the toxic alga Alexandrium tamarense. (Photo by D. Wall, WHOI)
藻类学 Phycology
专题1: 水华与赤潮
主讲人: 陈辉蓉
计划中的专题
• 水华与赤潮 • 藻类与污水处理 • 藻类固沙技术 • 藻类与生物能源 • 藻类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 藻类基因工程
水华与赤潮
• • • • •
什么是水华与赤潮? 水华赤潮有关的藻类 危害性主要在哪些方面? 产生的原因? 现有的治理手段
鱼腥藻毒素-a Anatoxin-a
石房蛤毒素Saxitoxin (PSPs) 节球藻毒素Nodularin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
神经
神经 肝脏 肝脏
Anabaena
Anabaena, Cylindrospermopsis Nodularia Microcystis, Anabaena Nostoc,Planktothrix
赤潮的科学治理
1.物理方法 回收法 2.化学方法 ①化学药品杀除法 ②有机除藻剂治理法 3.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
回收法.用配备有吸水泵、离心分离机、凝聚槽、 混合槽等装置的赤潮回收专用船进行赤潮生物回收. 其方法是用吸水泵将赤潮生物大量聚集的海水抽吸 到船上,加凝聚剂,加压过滤或离心分离.或者抽取富含 赤潮生物的海水,加入相当量的磁铁矿(FeO),进行搅 拌,通过电磁过滤,吸取吸附在磁铁矿上的赤潮生物,经 离心分离,一次可除去80%的赤潮生物.日本曾进行过 几次大规模的海上试验,效果良好.
+ + + +
+ + ? -
念珠藻科 念珠藻科 念珠藻科 念珠藻科
念珠藻科 胶须藻科 颤藻科 颤藻科 色球藻科
念珠藻目
色球藻目
(adapted from Oliver and Ganf 2000)
水华与赤潮 – 水华蓝藻毒素
毒素
鱼腥藻毒素Anatoxin
靶器官
神经
产毒蓝藻
Anabaena, Planktothrix
俞顺章等人进行的实验表明,在小鼠中转入乙肝病毒X基因,再引 入黄曲霉素和微囊藻毒素,在这三个因素的复合作用下,约有一半的 小鼠发生了肝癌。他们随后开展的、长达10年以上的人群对照研究也 得出结论,沟塘水中以微囊藻毒素为代表的藻类毒素可能是部分东南 沿海地区肝癌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Yu, S.-Z. 1989. Drinking water and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rimary Liver Cancer, Z.Y. Tang, M.C. Wu and S.S. Xia, Ed. China Academic Publishers, New York, NY. p. 30-37
3.生物措施 (1)种植沉水植被。沉水植被可以吸收固定水体的氮、磷等营 养物质,同时可以澄清水质,并且还能为其它水生生物提 供多样化的环境,提高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水体的 生态平衡。 (2)实施生物操控。一是减少水体N、P富集量,二是增强捕 食蓝藻的强度。因此可以向水体中放养食鱼性鱼类,通过 摄食降低以浮游动物为食的小型鱼类的生物量,小型鱼类 的生物量的降低引起浮游动物生物量的上升,再通过浮游 动物的摄食降低水体中浮游藻类、细菌、有机物的量。 (3)生态修复。主要采取人工湿地的方法。在合适的地域上水 处理系统可去除营养元素和降解有机物,处理后的水再回 用于农业和流入湖泊水体。湿地植物能大量吸收氮、磷等 营养盐;土壤可以吸附磷,从而减缓了水体富营养化的进 程。
• 赤潮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原生动物,细菌
等; • 我国赤潮生物除原生动物的红色中缢虫外 均为浮游植物(藻类); • 有毒有害赤潮藻类以甲藻居多;
深圳海域的赤潮藻种类
• 球状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金藻。具游泳单细胞
和群体胶质囊两种生活形态,能产生溶血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