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有三宝精气神

合集下载

养生三宝是什么

养生三宝是什么

养生三宝是什么老子曰: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此其皆可得而知也。

……人自离母腹,三元真气,日可生发,后为情欲所蔽,不知保养,斫丧者多,于是古圣传授救人修补之法,呼吸吐纳,存神运想,闭息按摩。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养生,主要养的就是人的“精气神”。

古代养生家遵循正确的修炼方法,往往能够获得健康和高寿。

中医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亦死”的说法,可见“精气神”是生命存亡的关键所在,只要保持精足、气充、神全,自然会祛病延年。

清代医家尤乘就认为,“人除了精气神,再也没有别的了”。

精气神对人这么重要,那么,如何调养人的“精气神”呢?一、人体之精与饮食密切相关人体的精和我们的饮食有密切的关系。

人所吃水谷经过胃肠等器官的一系列运化活动,使水谷变成了精、气、血、津液,无营养价值者为糟粕,下行被排出体外。

有营养价值者上行,经过三焦的作用变为血液,从手太阴肺经进入五脏,五脏得到血液的滋养,通过经络流注到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维系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就像大地有土1和水能生长万物一样。

血液可以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提供身体生长所需的各种精微物质,也称之为“精血”。

人的五脏六腑都从胃纳之水谷中获得营养和功能,如果一个人的吸收能力强,则气血旺盛、筋骨坚强、健壮有力。

但是,人的饮食往往容易失节,饮食失节最易损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自然精血无以化生,四肢百骸无营血滋养,体弱气虚不能温养肌肤,抵御病邪,易为贼风邪气所伤,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此外,人体之精还包括先天肾精。

古代医家强调应该保护肾之精华,除了药饵、食补、导引等养生方法外,在房事方面还应做到“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即快乐而有节制,不纵欲,则能让人心情舒畅、血脉调和、寿命长久。

需要强调的是,适度的欲望是合理的。

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在于圣人在对待欲望问题上能够做到适度,且方法得当。

面对欲望,他们既不压制,更不会放纵,而是“利性则取”“害性则舍”,做到取舍得当、恰如其分。

中医养生之人生三宝“精、气、神”

中医养生之人生三宝“精、气、神”

中医养生之人生三宝“精、气、神”人生三宝“精”如果根据中医教材来给大家分析“人生三宝”恐怕要写篇万余字的“经文”也未必能说个明白。

原因在于医书专业性太强、曲高和寡、古味儿浓,这样不仅读者辛苦,笔者也苦。

其实作为养生爱好者,我们只需对这“人生三宝”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便足够了。

相信大家有了这些认识就会对生命有更深一步的体察。

精气神人的生命活动于脏腑中进行,于精气神中体现。

生与死的最大区别,莫过于生者存有精气神,而死者了无生气。

因此,精、气、神三要素格外受到中医养生的重视,并将它们称为“人生三宝”。

下面我们就从“精”开始谈起。

“吃红枣补血”、“喝酸梅汤生津”,补血、生津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便是围绕“精”所展开的。

所谓精,如血、髓、津液等皆为精,它们是构成人的形体并供养全身的精微物质。

《内经·素问篇》有言:“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虽然只是片面的列举了血对肝、足、掌、指的作用,但由此,“精”对人体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了。

这里想给大家讲一个我身边的案例,以此说明“精”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那一年我侄儿十六岁,我见到他时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印象中,我那侄儿相貌堂堂、一表人才、青春焕发、活力无限,而眼前的少年却是头发稀疏、面容憔悴、眼神无光、沉默寡言。

看到他孤零零地坐在沙发上,我心里格外酸楚。

后来我与他进行了多次沟通,终于明白其中的原由。

这孩子从小自尊心就极强,后来在学校里受到些不科学的引导,造成了极端的心态。

他总以为世上最荣耀之事莫过于考试拿第一,稍微低了别人几分就觉得是莫大耻辱。

因此他对自己也特别“狠”,每晚挑灯夜读,每日睡眠时间不足四小时。

过度用脑则伤心血,睡眠不足则使人体虚。

如若双管齐下日复一日,轻则大损五脏,重则危及生命。

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掉头发,正所谓“发乃血之余”,心血耗竭必然导致毛发脱落。

这种“用心”图的是一个“考高分”的虚名,付出的却是宝贵的健康。

最令人担心的是在他走过这段旅程时会痛心疾首,他是否会怨恨这个学校,怨恨这个社会,他是否会愤怒地呐喊“:还我美好青春!”对于教育的失误究竟责任在谁我们权且不论,青少年需要的是更多的关爱与科学的引导。

人有三宝“精、气、神”;心有三宝“性、心、身”

人有三宝“精、气、神”;心有三宝“性、心、身”

人有三宝“精、气、神”;心有三宝“性、心、身”人类要健康,就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必须遵守天道可为。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心有三宝:性、心、身;家有三宝:丑妻、薄田、破棉袄。

成功有三宝:天时、地利、人和。

说话有三宝:请、谢谢、对不起。

处世有三宝:谦虚、礼让、赞美。

修养有三宝:淡定、仁慈、自省。

家庭有三宝:互爱、温暖、和谐。

为人有三宝:真实、善良、宽容。

处事有三宝: 认真,负责、担当。

快乐有三宝:微笑、知足、感恩。

三宝是一个汉语词语,史书中的三宝,出处一:《六韬·六守》,“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

’”此以农、工、商为国之三宝。

出处二:《史记·赵世家》,“ 代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

”出处三: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夫剑产於越,珠产江汉,玉产昆山,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

”此三宝分别以马、犬、玉或剑、珠、玉,为物之三宝。

【扩展】:一、佛有三宝:佛、法、僧。

二、大自然有三宝:阳光、空气、水。

三、说话有三宝:请、谢谢、对不起。

四、处世有三宝:谦虚、礼貌、赞叹。

五、修养有三宝:安静、慈祥、沉稳。

六、家庭有三宝:欢喜、幽默、体贴。

七、客厅有三宝:书橱、盆花、壁画。

八、齐家有三宝:和气、和乐、和平。

九、饮食有三宝:均衡、节制、感恩。

十、健康有三宝:多动、少欲、气和。

十一、睡眠有三宝:能放下、不妄想、吉祥卧。

十二、旅行有三宝:喜乐、多见、简单。

十三、理财有三宝:资产规划、结构合理、保证刚需。

十四、护理有三宝:同体慈悲、喜悦乐观、医术正确。

十五、医生有三宝:医能、医德、医通。

十六、商人有三宝:品质、质量、信誉。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三星者,福禄寿。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

人生有三宝——精、气、神精化气,气生神,...

人生有三宝——精、气、神精化气,气生神,...

人生有三宝——精、气、神精化气,气生神,...
人生有三宝——精、气、神
精化气,气生神,神御形,精是气形神的基础。

1精化气
肾气由肾精所化,又分为肾阴肾阳两部分:肾阴具有宁静和滋润、濡养的作用;肾阳具有推动、温煦、振奋的作用。

肾阴、肾阳对立统一,相反相成,平衡协调,则肾气冲和。

肾阳为脏腑阳气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推动和激发脏腑的各种功能,温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肾阳充盛,脏腑形体官窍得以温煦,各种功能旺盛,精神振奋。

若肾阳虚衰,推动温煦作用减退,则脏腑功能减退,精神不振,发为虚寒性疾病。

肾阴为脏腑阴液之本,“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宁静和抑制脏腑的各种功能,滋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肾阴充足,脏腑形体官窍得以滋润,其功能健旺而不止于过亢,精神内守。

若肾阴不足,抑制、宁静、滋润功能减退,则致脏腑功能虚性亢奋,精神虚性躁动,发为虚热性病证。

2气生神
精生脑髓,精足则脑髓充而神旺。

肾精充盛,则表现为意志坚定,情绪稳定,有毅力,对外界事物有较强的分析、识别判断和记忆能力,表现出足智多谋和反应灵敏,活动敏捷有力。

若肾精不足,则表现出意志消沉,情感淡漠,对外界事物分析、识别、记忆能力下降,精神萎靡不振,神情呆滞,行动迟钝,健忘痴呆。

3神御形
人的形体和精神活动具有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

“形神合一”是“形神共养”养生原则的理论依据。

形神共养,神为首务,神明则形安。

神为生命的主宰,宜于清净内守,而不宜躁动妄耗。

保持神气清净,加强精神修养,使寿命得以延长。

养生3宝

养生3宝

养生三宝:精、气、神『存精,养气,守神』精、气、神本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含有元素的意思。

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体活动的根本。

在古代讲究养生的人,都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如人们常说的:『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

』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则,尤其是当精、气、神逐渐衰退变化,人已步人老年的时候就更应该珍惜此『三宝』。

精气神,作为人类生命的要素,其观点很早就出现在先秦著作中。

《老子》、《庄子》、《管子》、《孟子》、《黄帝内经》等,皆论及精气神,并阐述了『养气』、『存精』、『守神』等养生之道。

『养备而动时,则天下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下能使之全。

』『精气神·养生三宝』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专注于亚健康养生人群,生命不止·尊贵护理,系统养生,健康长寿·标本兼顾、内外兼修、平衡阴阳、和谐健康·中医中草药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精气神·释义三宝』精:根本!(『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养生之本,在于固本培元,以求阴阳平衡,生命有序,以健康长寿!气:动力!(『人之生,气之聚也』《庄子·知北游》)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充养人体的一种无形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和功能!神:精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神是生命健康的外在表现!『道法自然,精气神』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为人身之『三宝』,精气神三者相互作用,是保持和恢复人体健康、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和功能,为养生长寿之根本。

精,是构成生命之体的始基,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有『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之说。

人的“精、气、神”是怎么一回事

人的“精、气、神”是怎么一回事

人的“精、气、神”是怎么一回事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这是一句老人们经常说的话,日常中我们也经常说一个人看起来精气神怎么样,这三个字放到一起也可以,因为本来就是一回事儿,那么今天要分开说。

教科书中讲,在人体中,精指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的有形元素,常呈固体或液体状态。

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物质。

神,是气运动变化。

从哲学角度讲,气是对世界本源的探索,世界上的一切,从微观上讲,都是由精微物质构成的,比如基本粒子。

当人们关注形态结构时所观察到的即为物质的有形状态;当人们关注机能变化时所观察到的即为物质的无形状态。

“形者,生之舍也”,如果一个人先天发育不好,体弱多病,中医常认为是先天之精亏虚造成,这是与后天之精相对而言,说明“精”是伴随着人医生的物质,而且可以有新陈代谢,精构成形体,如果一个人先天可能会个子矮小,通过后天也是可以调整的。

“气者,生之充也”,气的概念贯穿着整个中华文明,中医也极为重视气的理论,王充《论衡》:“天地气合,万物自生。

”张载《正蒙·太和篇》:“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

”气分阴阳,提示质与能的统一,以及万物由气所化的原理。

生命的维持全赖于气,它是一切组织活动的营养所系。

“神者,生之制也”,《周易·系辞上》说:“阴阳不测谓之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荀子·礼论》说:“列星随旋,明暗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

从中医角度讲,神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

中医诊断,要从“粗守形”的视其外应的“诊”,进入“上守神”的以知其内藏神气的“断”。

中医的疗效观,要从“粗守形”的针药治其外的“疗”,上升为“上守神”的神气应乎中的“效”。

中医诊疗思想的特色优势在于:从“形而外”的环境变量线性因果论,进入到“形而内”的“生化之宇”主体自我实现决定论;从“形而下”的物质基础追求,上升为“形而上”的“神气应乎中”的主体开放的自组演化调节功能的目标动力学。

人身的三宝是精、气、神。精足则神气皆足。我们都靠将之维持而活着

人身的三宝是精、气、神。精足则神气皆足。我们都靠将之维持而活着

人身的三宝是精、气、神。

精足则神气皆足。

我们都靠将之维持而活着1、中医认识1.1精气神三宝人身的三宝是精、气、神。

精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的,气则是在乎与手相握时既能感觉出的冷或暖。

神就是我们的心神、脑神。

一般人的心神要看眼睛,神一失,则眼睛呆若木鸡。

有神的人,眼睛非常灵活。

而神藏在气之中,气藏在精之中。

精足则神气皆足。

我们都靠将之维持而活着。

走路做事要靠精,将眼皮合着或打开看东西也要靠精。

因为所有的动作、思想都要出力。

所以人年纪大了,精力枯竭,即使只是您将眼皮睁开,将嘴巴打开,将手指伸开,也不容易,往往要花很久的时间。

反之,精气充足的人,神力就充足。

神力就是理智。

人想东想西,计划东计划西,都要借助于神力。

所以,一般精气常泄的人,智力就比较差,不管是少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皆是如此。

除了智力之外,全身的活力全靠精,所以有精在身,可以耐眠;可以长途跋涉,可以耐寒耐热又耐饥,出任何力都充裕有余。

如果损精、损气、损神,人则无法做事、思想,如同车子没有汽油,开不动。

因此,有许多人行房完或者手Yin后,需立刻吃饭或吃点东西,否则受不了。

因为精气一失,身体就虚亏撑不下去。

若是精气不失,就是三个钟头不吃饭也无所谓。

总之,精气可以应用万千,人一到老年,精气一失,也如石头一般,一件坏事也做不出来。

所以精为至宝,宜守宜藏,并且用在善行之上。

1.2保肾气祖国中医认为肾为生命之本,禀受先天父母的元气即藏于肾。

肾气足则五脏六腑功能协调,容面光泽红润,精力充沛,抵抗力强,不易生病,肾气虚则反之。

为了便于理解,举个例子说明。

古人认为天人和一,现代医学也证明了人的生理结构、活动规律和大自然极其相似。

例如,由于人们滥砍滥伐,造成森林覆盖面越来越小,森林失去了调节的能力。

因此这些年不是旱就是涝,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部分地区发生泥石流,长江、黄河的河道两边出现塌方,尤其是近几年,一些城市出现沙尘暴,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

中国人的精、气、神

中国人的精、气、神

中国人的精、气、神导语人有“三宝”,即精、气、神。

精气神乃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人要:精满、气足、神旺。

只有养足了精气神,人体才会健康发展,少生疾病。

老当益壮话肾精中国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冬日里下了一场大雪,商朝末代君王纣王和妲己在鹿台上观赏雪景。

忽然看到西门外,一个老人和一个年轻人正在过河。

老人在冰冷的河水中光脚走得很快,一点也不怕冷;而那个年轻人却哆哆嗦嗦,不敢前进。

纣王于是问妲己:“奇怪,怎么会有这种事?”妲己说:“陛下不知,老者不怕冷,那是因为他是父母年轻精血正旺之时所生,肾精充足,体质健壮,因此虽已年老,但遇到寒冷的天气,还是能够抵抗。

至于那个年轻人怕冷,是因为他的父母生他时已经过了壮年,气血不足,他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先天之精就很弱,虽然年轻,身体却已衰弱,还不如那个老人,因此遇到寒冷就先害怕了。

”纣王不信,于是命人把老少两人带了过来,结果证明确实像妲己所说的那样。

中国古人认为,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精,是维系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精微物质。

所以《黄帝内经》中有:“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从来源上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指中医理论中的“肾”所藏的生殖之精。

此精得之于父母,是构成人体、使人具有生命活力的原始物质。

因它来源于先天,并有繁殖后代的作用,所以称为“先天之精”或“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人们日常摄入的饮食水谷,即饮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变成为有营养的精微物质,这些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中,营养五脏,灌溉六腑,维持人体日常的生命活动,保证人体继续生长发育。

这种水谷之精微是由脾胃与其他脏腑协作所化生,故称其为“后天之精”,叉称为“脏腑之精”。

后天之精输布到全身,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包含血、津液等物质。

后天之精同时又能滋养先天的生殖之精。

中医认为,人体的心、肝、脾、肺、肾都可以藏精,但统归于肾,所以肾能主藏全身之精,是生命之源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身有三宝精气神
国医在线2016-01-16 08:58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主要靠精气神,称为人生三宝。

自然界中,天地人各有三宝。

所谓天有三宝,日月星:星辰宇宙天体,转移岁月,替交寒暑,能化育生生不息之机。

所谓地有三宝,水火风,地三宝是乘天气而生万物。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机相和,由水火风来产生万物,没有天气下降来左右它也不行。

天属阳,地属阴,阴阳不能相合,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样光靠地本身不行,必须有天气下降。

人身三宝,精气神;依靠精气神转来维持我们的生命。

精气神的转化,必须法天法地,即依靠天地自然法则的作用,才能转化生身,光依靠本身精气神,不能生存。

大家对这句话会感到奇怪,认为人有精气神三宝,为什么不能够生存,不可理解。

没有宇宙的自然法则,没有动静关系,人就无法生存。

所以说我们的生命要依靠大自然的帮助,互相起作用,才能够转化自身,才能够生存下去。

譬如宇宙间没有空气,没有氧气,人就无法生存。

所以说必须法天则地,依靠自然法则人才能够生存。

一、精为气之母,气为精用,神为气之形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古人对精气神的调摄极为重视。

精气神三者各有性能,说起来分为三个,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体。

精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气是物质活动的一种功能,也就是人体生命的动力。

神是功能活动的一个具体表现。

三者关系是:精为气之母,元精化生元气;气为精之用,精是体气是用;神为气之形,辟如一个人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神气十足,一见面就看出身体很好。

神是外在表现,是精气神集中的功能表现。

精气神相互关系,精伤则神无所守。

如病的时间长了,说话语无伦次,动作也无标准,神经不听指挥,这就是精气虚亏,神无所守。

还有年纪大的人,说话语无伦次,物体在西边他说在东边,我们说这个人老糊涂了,也是神不守
舍。

精气神关系非常密切,怎么办积精方可存神。

只有把精集中起来,神志才能清晰,精神才能饱满。

精虚则无气,如果一个人精虚,它就化不也气来,人就衰弱了,说话没力气,营养不良,肌肉萎缩,这种病不论找哪一个国家的专家,不论服什么药物均无治。

这种病人偏偏练了真气运行法,病情就会有好转。

人无气则死,精气神三位一体,存则俱存,因此精脱者死,失神者也死。

所以精气神是人体存亡的关键所在。

二、何谓精、气、神
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承受于先天,与生俱来,是父母给的,是生命的起源物质,父精母血,人靠精气才能生存。

所以《灵枢·本脏》篇这样说:“与生俱来,谓之精”。

万物化生须从精始,没有精就没有生命。

这个精是先天之精,是元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命发育成长的过程又不断消耗元精。

后天之精,就是呼吸摄取氧气,饮食摄取养料,氧气和养料随血液输到全身,被细胞摄取,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热和能,人们叫他生命能量,是人体生命活动物质基础,也是生命的源泉,这个东西中医叫做真气。

我们知道了真气是怎么回事,那么补充后天之精靠什么靠真气。

用后天之精来补充先天之精。

神即神态、知觉、运动等生命活动的主宰,也叫元神,西医叫做大脑的本能力量,是主宰一切的,又是内脏功能的集中表现。

神的表现就靠全身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生理活动过和产生的能量,也就是真气。

这种表现形式就是前面所说的“神气十足”、“神采奕奕”等现象。

这里是要说清一个问题:先天之精化育生身。

在人未出生之前,它所产生神是什么呢是一种生长发育
的能量和功能,那就是先天之精,可以化育生身。

后天之精是呼吸摄取的氧气(阳精),饮食摄取的养料(阴精)。

后天之精化气化神。

饮地阴以养血,吸天阳以养气,后天之精先化生真气。

真气在哪里化生呢是细胞摄取之后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

第一步功是化气,化气之后供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运用,真气输送到哪个脏腑就对哪个脏腑起作用,在脏腑起作用的过程中以产生了精微物质,这个精微物质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连毛发等都有,这个真气就带有各脏腑的性质。

练气功“五气朝元”都归肾上,这时候才是真正补充先天之精的东西。

非得通过后天之精才能补充先天之精。

所以说后天之精是化气化神,先天之精化育生身。

真气是人体活动的动力,五脏六腑必须想方设法培补真气。

真气怎样才能通布全身呢就是依靠人身上如蜘蛛网似的经络。

经络是真气运行的通道。

经络运送真气,真气借着经络遍布全身,发挥他的能量作用,来维持人的生理活动。

真气运行应该是有动力的,光讲路线不行,那么动力是什么呢动力就是呼吸运动,光讲呼吸不行,要说呼吸运动。

呼吸是机械式的运动,依靠胸胁的胀缩、伸长达成呼吸,就是靠一呼一吸的运动形式推动真气循经运动。

经络是身体各组织间拼凑起来的隧道,《内经》称为经隧,有气则开,无气则闭,用解剖或其它方法都无法找到,人死了经络就不存在。

经络问题要从练功中来寻找,这样一找就找到。

我们还可以用精密仪器,如经络测定仪来测试,测量练功中电效应、热效应等。

练功每一过程测试结果都非常明显。

练功的人很容易找到经络,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必须认真苦练才行。

三、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1.气能生精摄精:只有全身脏腑之气充足,功能正常,才可以运化吸收饮食水谷之精微,于是五脏六腑之精充盈,流注于肾而藏之。

因而,精的化生依赖于气的充盛。

2.精能化气:精为气化生的本源,精足则人身之气得以充盛,分布到各脏腑经络,则各脏腑经络之气亦充足;各脏之精充足则各脏之气化生充沛,自能推动和调控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故精足则气旺,精亏则气衰。

临床中,精虚及失精患者常常同时见到气虚的病理表现。

3.精气化神:精盈则神明,精亏则神疲,故《内经》倡导“积精全神”以养生。

气充则神明,气虚则神衰,故称气为“神之母”。

总之,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而精与气,以至包括血,津液等都是产生神的物质基
础。

这些人体的基本物质属于人的形体,形体是第一性的,是根本。

神寓于形体之中,脱离形体的神是不存在的。

4.神驭精气:明•汪绮石《理虚元鉴》说:“夫心主血而藏神者也,肾主志而藏精者也。

以先天生成之体质论,则精生气,气生神;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

”人体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及精气血等物质的新陈代谢,都必须受神的调控和主宰。

形是神之宅,但是神乃形之主,神安则精固气畅,神荡则精失气衰。

故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说。

精神意识活动对形体健康的反作用这一辩证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作者简介
王家绍:助教,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主讲《推拿学》,《中医学概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