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监测技术标准
国标 噪音标准 a计权

国标噪音标准 a计权
国标噪音标准A计权是指根据国家标准对噪音进行测量和评估时所采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和评价指标。
A计权是一种按慢时特性加权的测量方法,其目的是更好地反映人类听觉对不同频率的敏感度。
国标噪音标准A计权是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知特性设计的,它使用A滤波器
对不同频率的噪音进行加权。
在A计权下,人耳对低频噪音相对不敏感,而对高
频噪音较为敏感。
通过采用A计权,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人类在特定环境中可能受
到的噪音干扰程度。
国标噪音标准A计权广泛应用于噪音监测领域,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噪音监测中。
例如,根据国标噪音标准A计权,可以评估工厂、建筑工地、道路交通等场所产
生的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此外,A计权还被用于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以保护公众免受噪音污染的侵害。
按照国标噪音标准A计权进行噪音测量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设备和技术。
通过使用A滤波器,可以将不同频率的噪音进行加权,从而得到相对准确的噪音测量
结果。
总之,国标噪音标准A计权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评估噪音的方法和指标。
它采用
A滤波器对不同频率的噪音进行加权,以更好地反映人类对噪音的感知特性。
国标噪音标准A计权在噪音监测和保护公众免受噪音污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监测测量计划制定、现场调查方法、监测点位设置、室内低频噪声测量方法、监测数据处理与评价、资料整编和监测质量保证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引起的室内低频噪声污染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的条款。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785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3241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GB/T15173声校准器GB/T17181积分平均声级计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倍频带声压级soundpressurelevelinoctave采用符合GB/T3241规定的倍频程滤波器所测量的频带声压级。
本标准规定的噪声频谱分析时使用的倍频带中心频率为31.5Hz、63Hz、125Hz、250Hz、500Hz,其频率覆盖范围为22Hz~707Hz。
3.2低频噪声LowFrequencyNoise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于低频噪声的频率范围的认定不尽相同,我国《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和《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规定固定设备结构传播的低频噪声范围规定为31.5~500Hz。
3.3噪声评价数noiseratingnumber(NR)是一种噪声评价方法,它通过一系列频谱曲线(NR噪声评价曲线)来反映不同声级和频率的噪声对人造成的听力损失、语言干扰或烦恼的程度。
曲线的NR值等于中心频率为1000赫的倍频程声压级的分贝整数。
为了弥补A声级在评价室内低频噪声污染方面的不足,本标准引入噪声评2价数NR。
4现场监测测量条件4.1测量仪器4.1.1声级计与滤波器测量仪器性能应符合GB3785和GB/T17181对1型声级计的要求且符合国际电工协会(IEC61260)Class1标准;噪声频谱分析滤波器性能应符合GB/T3241中对滤波器的要求,具备实时频谱分析功能,测量范围应满足所测量噪声的需要。
iso45001 工厂设备噪声要求

iso45001 工厂设备噪声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ISO45001是一种国际标准,旨在帮助组织确保其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并实现持续改进。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工厂设备噪声的管理和控制。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和工具可能产生噪音,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影响。
工厂设备噪声是指由机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声音,其强度取决于设备类型、工作条件和环境等因素。
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员工听力下降、睡眠障碍、心理压力增加等健康问题。
ISO45001规定了工厂设备噪声的管理要求,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根据ISO45001标准,组织应当对工厂设备噪声进行评估和监测。
评估应包括对设备产生的噪音水平进行测量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
监测则是持续对噪声水平进行跟踪,确保符合规定的限值要求。
通过评估和监测,组织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工厂设备噪声问题,降低员工受到的影响。
组织应采取措施控制和降低工厂设备噪声。
这包括选用低噪音设备、优化工艺流程、改善设备维护等措施,以减少噪音产生。
在无法完全消除噪音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声音隔离、防护设备等工程控制手段,将噪音暴露水平降低到安全范围内。
组织还应为员工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和耳罩,以减少受到噪音伤害的风险。
ISO45001还要求组织进行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
员工应该了解工厂设备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学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
组织应定期组织培训和宣讲活动,提高员工对工厂设备噪声管理的重视和参与度。
ISO45001要求组织建立有效的监控和改进机制。
组织应当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检查工厂设备噪声管理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根据反馈意见和监测数据,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不断改进和提升噪声管理水平。
ISO45001的目标是实现“持续改进”的理念,通过不断优化噪声管理措施,确保员工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ISO45001对工厂设备噪声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帮助组织建立健全的噪声管理体系,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篇一: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监测测量计划制定、现场调查方法、监测点位设置、室内低频噪声测量方法、监测数据处理与评价、资料整编和监测质量保证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引起的室内低频噪声污染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的条款。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785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3241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GB/T15173声校准器GB/T17181积分平均声级计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倍频带声压级soundpressurelevelinoctave采用符合GB/T3241规定的倍频程滤波器所测量的频带声压级。
本标准规定的噪声频谱分析时使用的倍频带中心频率为31.5Hz、63Hz、125Hz、250Hz、500Hz,其频率覆盖范围为22Hz~707Hz。
3.2低频噪声LowFrequencyNoise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于低频噪声的频率范围的认定不尽相同,我国《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和《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规定固定设备结构传播的低频噪声范围规定为31.5~500Hz。
3.3噪声评价数noiseratingnumber(NR)是一种噪声评价方法,它通过一系列频谱曲线(NR噪声评价曲线)来反映不同声级和频率的噪声对人造成的听力损失、语言干扰或烦恼的程度。
曲线的NR值等于中心频率为1000赫的倍频程声压级的分贝整数。
为了弥补A声级在评价室内低频噪声污染方面的不足,本标准引入噪声评2价数NR。
4现场监测测量条件4.1测量仪器4.1.1声级计与滤波器测量仪器性能应符合GB3785和GB/T17181对1型声级计的要求且符合国际电工协会(IEC61260)Class1标准;噪声频谱分析滤波器性能应符合GB/T3241中对滤波器的要求,具备实时频谱分析功能,测量范围应满足所测量噪声的需要。
HJ 707-2014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707-2014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Noise MonitoringStructure-borne Indoor Noise From Associated Facilities(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4-10-30发布2015-01-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目次前言 (I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测量仪器及测量条件 (2)5现场调查与监测 (3)6背景噪声修正 (4)7监测结果评价 (4)8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附录A(资料性附录)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监测记录表 (5)附录B(资料性附录)室内低频噪声影响与固定设备噪声结构传播的关系判定 (8)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范《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中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的监测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监测的仪器、现场调查方法、监测方法、监测数据评价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4年10月3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监测的仪器、现场调查方法、监测方法、监测数据评价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规定的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引起的室内噪声的监测。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环境噪声无处不在。
从繁忙的交通要道到热闹的商业街区,从工厂车间的机器轰鸣到居民区的邻里喧哗,噪声已经成为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环境噪声,准确、科学的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环境噪声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环境噪声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掌握环境噪声的状况,评估噪声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为制定噪声控制措施和环境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噪声超标的区域和时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善,保障公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秩序。
意义方面,首先,它有助于保护人们的听力健康。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问题。
其次,良好的噪声环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学习质量。
安静舒适的环境能够让人更加专注和集中精力。
此外,有效的噪声监测还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形象。
二、环境噪声监测的基本要求在进行环境噪声监测时,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需要遵循。
监测设备的选择和校准至关重要。
应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符合国家标准的噪声监测仪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点位的设置要具有代表性。
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如噪声源的分布、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等,合理选择监测点位,使其能够反映出监测区域的总体噪声水平。
监测时间和频率的确定要科学合理。
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类型的区域,如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监测时间和频率应有所不同。
例如,在居民区,夜间的监测可能更为重要;而在工业区,工作日的监测则更具代表性。
同时,监测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测仪器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严格按照监测规范进行工作,确保监测过程的规范性和数据的质量。
三、环境噪声监测的方法和技术目前,常用的环境噪声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定点监测和移动监测。
定点监测是在固定的监测点位上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监测。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特定区域的长期噪声状况进行监测,能够获取较为稳定和全面的数据。
HJ 707-2014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注意点

HJ 707-2014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注意点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范《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中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的监测工作,环保部制定了标准HJ 707-2014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
该标准规定了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监测的仪器、现场调查方法、监测方法、监测数据评价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的技术要求。
以下简述标准实施过程的注意点。
1、对仪器的要求:1.1、测试仪器要符合GB/T 3785.1对1级声级计的要求,噪声频谱分析要符合GB/T 3241对滤波器的要求,没有明确精度等级,但强调了要实时分析(注:老式扫频频谱由于测量速度的问题不能适用于环境噪声的测量),滤波器现都内置在仪器内部,因此需要使用1级精度仪器。
其他要求按GB 12348,GB 22337执行。
满足要求的声级计有AWA6228+系列,AWA6291系列。
1.2、校准器要求符合GB/T 15173对1型声校准器的要求,并要求校准器的校准设定频率点至少有一点落在22~707Hz之间(注:中心频率点31.5Hz-500Hz),可以选择AWA6223F多频校准器,22~707Hz之间包含三个点。
以往校准的频率要求都是1000Hz,只能对中高频进行校准,低频是否准确难以保证,现在HJ 707对其进行补充。
其他要求按GB 12348,GB 22337执行。
2、监测方法:2.1、可疑声源可识别时。
2.1.1、布点:1~3个测点,要包括房间中间点和可能受影响最大的点;测点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0.5m以上,距离地面0.5~1.2m;关窗;关闭其他房间内声源;排除人为干扰。
2.1.2、监测项目:LAeq ,5个低频点,背景噪声,夜间有非稳态需LAmax。
2.1.3、监测时段:分昼夜二个时段,要覆盖声源最大排放时段。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将整个城市建成区划 分成多个等大的正方 形网格,整个城市建
在每一个网格的中心 布设1 个监测点位。 或将监测点位移到距
测点位置要 符合GB3096 中测点选择
置
成区有效网格总数应
离中心点最近的可测
一般户外的
多于100 个。
量位置。 不宜测量:水面、 要求。
禁区、马路车道。
一般户外的要求:
测 量 时
每个监测点位测 量10 min 的等效
评
夜间
40 45 50 55 55 60
价
各功能区按监测点次分别统计昼间、夜间达标率。
0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 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2 类声环境功 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 区域。3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 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4 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 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 类和4b 类两种类型。4a 类为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 道两侧区域;4b 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夜间平均等效声级(Ln)≤58.0 58.1-60.0 60.1-62.0 62.1-64.0 >64.0
测
对应评价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差
评
价
功能区声环境监测
选择能反映各类功能区声环 境质量特征的监测点1 至 若干个,进行长期定点监测 ,每次测量的位置、高度应 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LSZD—2005 №:
噪音监测技术标准
(第一版)
2010年8月11日发布 2010年8月12日实施起草人: 石磊审核人: 范庆宝批准人: 张伟
起草日期: 2010.8.8 审核日期: 2010.8.10 批准日期: 2010.8.11
噪音监测技术标准
1目的
严格操作,减少监测过程中的操作误差,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
2 适用范围
鲁南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3术语
3.1 极性:指电池的正或负极
3.2 声级计:噪音测量设备
4引用标准
4.1 GB 1234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4.2 WS/T 69-1996 《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
5技术要求
5.1 测点选择:
5.1.1 作业场所:测点应在工人工作地点
5.1.1.1 若作业场所内,声场分布均匀,工作地点很多,一般选3-5点。
5.1.1.2若作业场所为起伏噪声,根据声级起伏幅度或变化规率相近的原则来划分声级区,每个区域内,选择1个测点。
5.1.2厂界:测点选在法定厂界外1米,高度1.2米以上的噪声敏感处。
5.2 测量前准备:
从携带箱中取出声级计,推开背面电池盖板,按电池盒内所标极性放入三节一号电池,推回盖板,从小方盒中取出传声器,并旋到声级计头部,使长六边形开关置“电池检查”位置,约过30秒钟后指示灯发红色微光,由电表指示检查电力,电表指针应指示在红线范围内。
(如低于红线表示电力不足,应更换电池)。
将开关放在“快”或“慢”,仪器即能正常工作。
5.3 校正:使用声级校准器校正:
5.3.1 被校仪器接通电源,量程开关置于“90”,“计权网络”开关放在A计权位置。
5.3.2将被校仪器的传声器塞入藕合箱开口。
5.3.3 按下声级校准器的按键开关,调节被测仪器的灵敏度,使指示值与产生的声压级相同。
5.3.4 声级校准器声压级为94,则将仪器指示值调到93.4dB(A)。
5.4声级计使用:
两手平握声级计两侧,并稍离人体,传声器指向被测声源。
使“计权网络”开关放在“A”位置,透明旋钮(输出衰减器)顺时针旋到底,调节“输入衰减器”透明旋纽,使电表有适当偏转,有透明旋钮二条红线所指量程和读数,即获得被测声级。
电表阻尼根据需要选用“快”
“慢”,一般如果指针摆动较大,超过4应选用“慢”阻尼。
5.5 噪声测量:
5.5.1 设备噪声:
以机器的半高度为准,但离地面不小与0.5米,测点应远离其它设备或墙等反射面。
5.5.2车间内噪声测量:
测量车间内噪声,传声器应至少离地面1.5米高度,测量工人接触的噪声强度时,传声器应在操作区人耳位置处测定A声级,并将传声器按水平方向放置。
5.5.3 厂界噪声测量:
传声器置于法定厂界外1米,高度1.2米以上的噪声敏感处,并将传声器按水平方向放置。
6 注意事项:
6.1 在不知道被测声级多大时,必须把衰减器放到最大位置,(即120)然后再逐步旋至被测声级需要的衰减档。
6.2 测量时,测量人员的身体离声级计尽量远些,防止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6.3 测量时,尽量避免高温、高湿、强电磁场,地面和墙面反射等因素影响。
7 相关记录
7.1 LSZD-0824《噪声测定结果统计表》
7.2 LSZD-0825《厂界噪声测定表
7.3 LSZD-0827《噪声测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