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语文课堂活力 张扬学生个性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课堂 让个性飞扬

语文课堂,让个性飞扬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理念的重大突破,是一次新的飞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求教师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更应关注到学生个性的培养,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高翔的天空,他们思想尽情展示的舞台,他们才智纵横驰骋的原野,更是他们个性异彩纷呈的大地。
人们都说,生活有多宽广,语文课堂就有多宽广。
在课堂中,我曾采集李白、杜甫、苏东坡,鲁迅、冰心、朱自清点滴故事;在课堂中,我热情地导游——带学生漫游长江,领略那“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雄奇和壮丽,展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情怀;带学生登上黄山极顶,去观赏那日出的辉煌,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胸襟;带学生瞻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体会大自然的博大与崇高。
一名同学,一个元素,一个世界。
他们有的熠熠闪光,有的暗淡失色,有的蓬勃沸腾,有的偃息平静……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
我一直在努力让教室成为孩子们幸福的殿堂,让课堂成为学生们发展个性的舞台!在阅读教学中,我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条件和机会,也时常有意而巧妙地去引导,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个性化阅读。
一、激发内心情感,让课堂呈现精彩情感似一股温柔扑面的春风,似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
课堂上,教师眼笑眉开,学生就会燕舞莺歌;教师柔情似水,学生就会情深似海。
有了情感的碰撞,就会有同品共享的学习愉悦,就会有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就会有放飞灵性的课堂欢歌。
在教《鼎湖山听泉》这课时,鼎湖山那清澈的泉水、如天籁般的泉声,使学生们无不为之惊叹,无不被她深深吸引! 引导学生感受鼎湖山的泉声美,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到的,想象中的景象,有的学生能流畅的表述,但多数学生读了感受到了,也想到了,可是表达的效果并不佳。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允许不同的交流方式呢?愿意口述的可以口述;想通过感情朗读的也可以;根据鼎湖山的风光设置一个旅游情景,让学生当一回导游或实地摄制记者;写一首稚嫩甚至不算诗的小诗;画一幅比课文更美的图,这些不都可以吗?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而个性化的交流方式则激活了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他们选择其一,自由演绎,让个性尽情展现,潜能从容释放,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焕发语文课堂活力让小学生的个性飞扬

焕发语文课堂活力让小学生的个性飞扬语文课堂的活力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如何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展现和发扬,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多种手段和策略来激发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个性,让他们在学习中焕发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为了让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扬,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比较明显,有的学生喜欢文字表达,有的学生喜欢图画表达,有的学生喜欢集体活动,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在满足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来激发他们的个性。
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太愿意开口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表达,进而逐渐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师还可以设立一些学生主持的课堂,让学生们轮流担任课堂小老师,自己上课并讲解一些知识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语文课堂的活力还可以通过增加游戏元素和竞赛机制来实现。
小学生喜欢游戏和竞赛,通过将游戏和竞赛融入语文学习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可以设计一些语文知识竞赛,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参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语文游戏,如课堂问答、造句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为了让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扬,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小学生正在接受基础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提供一些创新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可以组织学生写一篇自己的短小说或小诗,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情感。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用不同的句式、修辞手法等,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焕发语文课堂活力让小学生的个性飞扬

焕发语文课堂活力让小学生的个性飞扬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品格、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焕发活力,让他们的个性飞扬起来,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使小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展现。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学生的个性也包含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
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材来吸引学生,并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进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个性特点会在课堂中得到展现和发展。
语文课堂的评价方式也应注重发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了解学生发展情况和个性特点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重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特长,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检查学生作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对于文笔流畅的学生,可以更加注重其表达的情感和细节;对于逻辑思维强的学生,可以更加注重其论证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通过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进步,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个性表现。
语文课堂应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
个性的展示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展示,还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语文知识竞赛、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特点。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名著的改编剧、文化展览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学校和家庭也应共同努力,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和社团,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领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家长可以在家庭中鼓励、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
让语文课堂生机盎然,使学生个性飞扬论文

让语文课堂生机盎然,使学生个性飞扬《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课标为我们勾画了语文教学极富魅力的课堂新境界。
我们应创设一个平等、轻松、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发挥、倾情挥洒,使学生的个性飞扬起来,使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让学生在轻松中长进,让思想在无形中渗透,让知识在心中扎根。
新课程下我们应扬起“生命课堂”的旗帜,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耕出一方适宜的土壤,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充盈孩子们参与和智慧的声音,让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浓浓的绿意。
一、生命课堂是饱含情感的课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依然是情。
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入选语文课本的多数文章,文质兼美,通篇跳动着作者的脉博,字字是真善美的音符,句句是作者的心血。
教师要做个有情人,会歌,会笑,会赞,会泣,通过潜心备课,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心随着作者一起跳动,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
这样,教师才能以动情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传达作者的情思,感染学生,从而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学生的情感才会迸发。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怀着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伴随着舒缓柔美的乐曲,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整个教室弥漫着一种感伤凄楚的情境氛围。
我的声音哽咽了,我的嗓音沙哑了,而此时我发现,有的同学凝思静想,有的同学眼眶湿润……看得出,学生的情感已被充分煽动起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自然地调动起来了。
在这情感的酝酿和蓄积之后去分析课文、提示中心,一切都显得驾轻就熟。
可见教师的情会直接感染和打动学生,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得以情感的升华。
二、生命课堂是体现互动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
焕发语文课堂活力让小学生的个性飞扬

焕发语文课堂活力让小学生的个性飞扬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也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小学生的个性,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让他们的个性飞扬,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言文字文化素养的过程。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文字学习的关键期,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成绩。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小学生的个性飞扬,并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要让小学生的个性飞扬,语文课堂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与学生个性相契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和见解。
可以设计有趣的语文游戏和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他们才会愿意主动学习,发挥个性特长,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
要让小学生的个性飞扬,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修养。
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和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阅读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名家名著,领略文学的魅力,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写作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课外活动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比赛和活动,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让他们的个性在比赛和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只有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们才能在语文学习中发挥个性特长,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
焕发语文课堂活力让小学生的个性飞扬

焕发语文课堂活力让小学生的个性飞扬1. 引言1.1 引子在小学生的语文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展现和发挥,是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是打开学生心扉的关键。
只有让学生对语文感到兴趣和热爱,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才能让他们的个性得到更好地展现。
正文中我们将会探讨如何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放松心情,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注重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特长和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只有在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也是焕活语文课堂活力的关键所在。
通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得到提升和成长。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小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展现和飞扬,同时也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引子】1.2 背景介绍小学生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学习群体。
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个性。
有的学生喜欢朗读诗歌,有的喜欢写作文,有的喜欢讲故事,有的喜欢表演戏剧等等。
这些不同的个性特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也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传授和死记硬背,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发掘和尊重。
这种模式下的语文课堂往往显得单调乏味,缺乏活力,让学生的个性无法得到充分展现和发挥。
如何让小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探讨如何通过培养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注重个性发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来实现小学生个性的飞扬和焕发语文课堂活力。
【内容结束】2. 正文2.1 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热情是语文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诗歌、歌曲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语文课焕发生机与活力论文:打破传统,让语文课焕发生机与活力

语文课焕发生机与活力论文:打破传统,让语文课焕发生机与活力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将语文仅仅当作知识来教而不是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观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此来看,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努力建设充满生机而富有活力的课程”。
那么如何打破传统,使语文课焕发生机与活力呢?一、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让教材充满生机与活力对于学生来说,语文课本既不会说话也不会动,只是纸质的教科书而已。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简笔画等,想方设法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起来;还可以利用幻灯机、投影器、录音机或多媒体等电教器材,让教学内容有声有色,变得“生动”起来。
如在教《苏州园林》这一说明文时,考虑到说明文是着重给人知识的一种文体,没有记叙文中的丰富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于是,我把学生带进多媒体教室中,先给学生播放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领略苏州园林的美,接着利用大屏幕放映苏州园林中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鱼戏莲叶间”“各种花树及古老的藤萝”“花墙和廊子”等一幅幅图画,当时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兴致很高,教与学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可以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旺盛的求知欲,开启智力,培养创新能力。
另外,教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条规律,靠“听觉”理解教材,不如从“视觉”上理解得迅速、清楚;而从“视觉”获取的知识,又不如“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共同活动得来的知识准确持久。
不难想象,既然多种感官同时使用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现实多彩的环境、绘声绘色的语言、即时的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尽可能地让学生教、学、做合一,看、听、说、做、想同时进行,使得对所学知识留下长效的不忘的印象。
二、培养兴趣,唤起自信,让学生充满生机与活力兴趣是一个人坚持不懈地完成某项任务的动力,也是最好的学习与思维的动因。
初中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周口商水县周口中英文学校初中部:张连记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在剖解式的讲析文本,台上昭昭,台下昏昏,结果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
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成为语文教师的一个共同的难题。
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
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舞台变得精彩?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焕发活力,充满激情?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微笑进课堂,贴近学生心灵“不会微笑的老师,不会是一个好老师。
”想上一堂好课,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微笑,微笑能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能够拉近师生彼此之间的距离,能够让学生敢于走进教师的心灵。
这样,你便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你的语文课堂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课堂上,如果学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你的语文课堂便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活力。
给学生以更多的微笑,也就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信,给了他们更多的学习选择权,以至学生会相信老师不会轻易否定他们,更不会批评他们。
这样,学生就找到了张扬个性的空间。
何愁语文课堂没有活力与激情?二、让语言的魅力贯穿精彩的课堂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
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教学要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没有教师教学语言的魅力,是难以实现的。
很难设想,没有美妙的旋律,能产生动听的音乐。
也很难设想,一个教学语言贫乏的教师能上出富有魅力的课。
成功的课堂教学,无不得力于有魅力的语言。
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锤炼好课堂的语言,要把语言学家的准确,数学家的严密,哲学家的深邃,演说家的雄辩,艺术家的情感集于一身。
讲起课来不仅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而且生动优美、风趣幽默,再加上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学生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与其说在学习语文知识,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焕发语文课堂活力张扬学生个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
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
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
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
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
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
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
教学注入生机。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
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
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
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
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
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
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教师在日
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
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
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
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
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
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
”“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
由此喜欢上语文
老师,
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