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福州船政博物馆观后感小学生作文

福州船政博物馆观后感今天,我们来到了福州船政博物馆,船政学堂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在福州船政局内设立的培养海军人才的学府。
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座巨大的雕像,这就是林则徐雕像,他面带微笑,慈祥地望着远方,好像在想着当年他销烟的情景。
再往里走,就看见一艘巨大的船——铁胁船,这艘船是仿照“黄鹄号”建造的,它长135米,宽6米,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船。
再往里走,就看见一间间小屋子,里面摆着许多当时船政局的用品。
其中有一个小屋子里放着许多雕像,有林则徐和外国人在一起的样子,有中国人以前穿的衣服……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大船模,它长165米,宽22米,是按原比例做的,上面有许多精美的东西。
再走进去就看到一个大屏幕在播放着一只大船在水上航行的样子。
接着我们参观了二楼,二楼有一个图书馆和一个展览馆。
展览馆里有很多展品,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只金色的鸟站在一只大船上的一件展品。
它栩栩如生地站在那里,好像在给人们表演水上芭蕾。
还有一只展品是当年林则徐用的烟具,它非常精致美丽。
三楼是关于船政学堂的教室模型和学堂里的一些东西。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艘大船的模型,它非常精致美丽。
这艘船的每一个角落都刻着精美的花纹,好像是一个皇宫一样美丽。
还有一件展品非常精致小巧,是一块怀表,它上面刻着精美的花纹和两个小人儿。
最后我们来到了四楼,四楼是一个展览馆。
里面有许多蜡像人物和场景。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林则徐教学生造船”这个蜡像场景中的人物和场景。
这个场景中有一个老师在教学生造船的情景,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造船的样子非常慈祥可亲。
还有一个场景是“学生造出一艘好船”的情景,只见一个学生兴奋地举起一艘自己造好的小船在空中挥舞着的样子非常可爱有趣。
还有许多蜡像人物和场景都非常逼真生动有趣。
通过这次参观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当年林则徐在船政局造了许多船;还办了学堂;培养了许多海军人才;还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今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了;如今的中国强大起来了!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船政观后感

中国船政博物馆观后感博物馆是历史与现代的衔接处。
通过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地方在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所经历过的事。
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为了抵抗外敌,中国人奋起的一幕幕。
博物馆里的任何东西都是见证。
2013年11月16日,中国船政博物馆一行,让我受益匪浅。
中国船政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一船政为主题的颇具现代风格的博物馆。
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勇于创新、虚心好学等的传统文化神韵。
一、励志进取通过“船政概览”、船政衙门景观、依次以洋务运动兴起背景,介绍左宗棠、沈葆桢创立船政之艰辛的展板,历史的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帝国主义以坚船利炮敲开了清廷闭关自守的大门,迫使中国与其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海权日衰,国将不国,有识之士纷纷奋起图强。
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主张“师敌之长技而制敌”。
魏源受林则徐委托编撰的《海国图志》进一步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提出了制造船械、聘请夷人、设水师科等设想。
闽浙总督左宗棠深受他们的影响,决心实践“师夷制夷”以自强。
他认为,“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
”同治五年(1866年)6月,左宗棠上《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折中写道:“臣愚以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海关之税旺,一时之费,数世之利也。
”(《左宗棠全集》书牍卷七)为此,他决心整理水师,在马尾设局造船,培养人才。
在民族遭受灾难的时候,他们励志进取,向西方学习。
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少年强则中国强。
作为一个大学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励志进取。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怀揣着满心的好奇与期待,走进了马尾船政博物馆。
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一踏入博物馆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便扑面而来。
但与我想象中不同的是,这里并没有那种让人感到压抑的沉重,反而是透过那些陈列的展品,传递出了一种坚韧与拼搏的力量。
我最先看到的,是一艘按比例缩小的木质帆船模型。
那精致的工艺,让我仿佛能看到当年工匠们在船坞中挥汗如雨的身影。
船身上的每一块木板,每一根绳索,都像是在讲述着它们自己的故事。
我凑近去看,那木板上的纹理清晰可见,仿佛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绳索虽然已经不再有当年的张力,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曾经所承受的风风雨雨。
继续往前走,一幅巨大的壁画吸引了我的目光。
壁画上描绘的是当年船政学堂的场景,一群年轻的学子们,正围坐在一起,专注地听着老师的讲解。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我不禁在想,在那个年代,他们能够有这样的觉悟和追求,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些当年船政工人使用过的工具。
有锈迹斑斑的铁锤,有磨损严重的锯子,还有那已经弯曲变形的螺丝刀。
这些工具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当我想到它们曾经在那些能工巧匠的手中,打造出一艘艘坚固的舰船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工人,他紧握着铁锤,一下又一下地敲打着铁块,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流下,他却毫不在意,只是专注地完成着自己手头的工作。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船舱的区域。
这里还原了当年船员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景。
狭窄的床铺,简单的餐具,还有那堆积如山的航海图。
我试着坐在那张床上,感受着船员们在漫长的航海途中的艰辛。
可以想象,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他们就是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了国家的航海事业默默奉献。
在博物馆的一角,有一个巨大的屏幕,播放着关于马尾船政发展历程的纪录片。
我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
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后来的逐渐壮大,再到经历挫折后的重新崛起,马尾船政的发展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前阵子,我去了一趟马尾船政博物馆,这一趟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深呐!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
但咱先不说那些宏观的历史意义,就单说我在馆里看到的那些实实在在的展品,都足够让我在心里“哇塞”个不停。
我看到了一艘按比例缩小的木质战船模型,那精致的做工,仿佛能让我看到当年工匠们在船坞里挥汗如雨的情景。
每一块木板,每一根桅杆,都被打磨得恰到好处。
我凑近了仔细瞧,那船身上的木纹都清晰可见,就好像这艘船刚刚从海里航行归来,还带着海风的气息和战斗的痕迹。
还有那些古老的航海图,纸张都已经泛黄了,上面的线条和标记却依然清晰。
我盯着那些图,想象着当年的航海家们是如何凭借着这些简单却又无比重要的图纸,在茫茫大海上找到方向,开辟出一条条新的航线。
他们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啊,毕竟在那个时候,大海对于人类来说,还是充满了未知和危险的神秘领域。
在一个展柜里,陈列着一排锈迹斑斑的铁锚。
它们安静地躺在那里,却好像在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波涛汹涌。
我能想象到,在狂风巨浪中,这些铁锚是船只唯一的依靠,它们深深地扎进海底,稳住船只,让船员们在颠簸中感受到一丝安全感。
如今,它们虽然已经退役,但那种坚韧和力量的象征永远不会消失。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面墙上挂满了老照片。
这些照片里的人物,有的穿着笔挺的制服,眼神坚定;有的则是在船坞里忙碌着,脸上沾满了油污。
他们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小人物,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才有了中国船政的发展和辉煌。
看着他们的照片,我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其中有一张照片特别吸引我,那是一群年轻的学徒站在一艘新造的轮船前,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我不禁想,他们当时是不是在梦想着有一天能够驾驶着这艘船,驶向远方,为国家争光?也许他们中的有些人在后来的航行中遭遇了危险,甚至失去了生命,但在那一刻,他们的心中一定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在另一个展厅里,摆放着一些当年船政学堂使用过的教材和教具。
中国船政博物馆观后感3000字

中国船政博物馆观后感3000字中国船政博物馆观后感近日,我前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中国船政博物馆参观,并且有了一番难忘的观影和阅读体验。
中国船政博物馆是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不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同时也通过电影、书籍、演出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造船的历史和文化。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观后感。
目前中国船政博物馆中展示了两本关于造船的书籍,分别是《等上门来的造船术》和《水法胜纪》。
这两本书在详细介绍造船过程中的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也在探讨了许多关于古代船政制度的方面。
在中华历史上的船政制度很有特色,通过这两本书,我了解到了船政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运营方式。
其中,《等上门来的造船术》主要介绍了作者黄智深以及他所接受的华西船政学堂的情况。
同时,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制船方面的知识,如如何选材、设计制造、安装配件等等。
而《水法胜纪》则是介绍了明代水利工程领域的技术和知识,这本书可以作为对中国水利工程发展的一次总结。
除了书籍之外,博物馆也配置了一些关于造船的电影和演出,其中最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电影《船政宝石》。
这部电影主要是通过展示福州古代造船的历史及其保护的意义。
同时,电影中还详细介绍了船的建造和修配工艺和技术,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影片中展现出来的角色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商人、战场英雄,而是通过一群普通造船工匠的日常工作、生活和追求,展现了福州船政文化的真实情感。
在这些工匠眼里,造船之道不仅是凭着千辛万苦探索出来的技术,而且更是他们引以为豪、信仰的一种文化。
在电影中,台词“打造出一条条好船之外,我们传承的,还有一种信念”,让我非常有感触。
这句话不仅是普通工匠对于造船信仰的准确概括,更展示了中国古代造船文化和体系中匠人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除了电影之外,博物馆内还有展示厅,其中有很多传统造船的工具和用品,如型板、圆位等等。
在这里,我更真实地领略到了古代造船工艺的繁琐和精细,这些工具和用品反映了当时古代中国的科技实力和文化精神。
2024年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2篇)

2024年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____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乙班张彩情61____3139____年____月____日星期六,我们跟随老师来到____马尾船政博物馆。
在这之前,我对中国的船政可以说是了解的微乎其微,但走进船政博物馆,那种感觉,那种历史遗留下来的碎片,却把那一幕幕的过去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风云巨变的十九世纪,风雨飘摇的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之变局,面对数千年未遇之强敌,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轰响中警醒。
船政的诞生,寄托着民族复兴的希冀,带来了蓝色的梦想与祈望。
然而,清廷的____和历史的局限,船政虽经一番艰苦创业,最终还是从辉煌走向衰落。
孕育中的海军梦、强国梦,伴随着那块沉重的黄龙旗的坠落而破灭。
巍巍罗星塔,滔滔马--____水,见证着一个复国强兵梦的悲壮演绎,一段血与火铸就的荣辱历程……古老的昨天艰难离去,船政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天,船政文化已成为____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历史骄傲,它激励人们重振雄风,与时俱进,共同致力于中华的崛起。
在参观完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后,我才知道造船仅仅是船政的一小部分,切身感受了船政文化的博大精深。
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中国近代船政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的五层楼博物馆,为我们展示了船政的简介,船政概要、发展,船政科教发展历程,船政的产业发展以及海军基地。
走进船政文化博物馆,历史一幕幕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各大战争中出现的巡舰的模型把仿佛我们带回了激烈残酷的战争当中,震撼之余,我也明白了如今的和平社会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船政学堂的课程表、学生的笔记本以及各种船政科技令我看到了前人的决心和努力。
环顾自己四周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不禁感慨:先辈们在过去简陋的设施环境中尚且能够奋发图强,我们难道不应当向那些伟人看齐,奋发向上,充实自我,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回报那些先去的烈士们。
我带着沉重的心情走出来,荣辱交加。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马尾船政博物馆,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是一座展示中国古代海事文化的重要博物馆。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博物馆,给我的观后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马尾船政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的建筑,建筑外观融合了中西方的设计风格,犹如一艘巨大的船在海洋中矗立。
走进博物馆内部,展品丰富多样,从展示中国古代船舶模型的船舶馆,到展示航海历史的历史馆,无一不让人感受到中国古代航海的辉煌与深远影响。
在船舶馆中,我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船舶模型,包括贸易船、战船、渔船等等。
这些模型造型精细,细节处理入微,仿佛使我穿越时光,亲眼见证了古代航海的壮丽场景。
我总是被那些巨大的战船深深吸引,它们高大的桅杆和帆篷散发出的凛冽气息,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它们曾经的威武与荣耀。
历史馆中的展品更是引人入胜。
我看到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航海历史的文物和图片,了解到中国古代航海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航海史的影响。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壁画展示,巨大的壁画上绘制了郑和七下西洋的路线图,展示了郑和船队的庞大规模和对世界航海的贡献。
这令我更加骄傲和敬佩我们伟大的祖先们。
在观展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福建马尾船政制度的历史。
这一制度在中国古代船舶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规范了船舶的建造和维护,还在航海活动中起到了保护和管理的作用。
通过展示和解说,我对这一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航海活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除了丰富的展品和陈列,马尾船政博物馆还提供了多种互动体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古代航海的艰辛和壮丽。
比如,我参与了一场模拟航海的体验活动,通过操控船舶模型,亲身感受了航海的风雨飘摇,深刻理解了古代航海者的勇气和智慧。
总的来说,参观马尾船政博物馆是一次充满知识和情感的旅程。
通过参观,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航海文化的伟大与博大精深。
这座博物馆不仅让我对中国古代航海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伟大历史感到无比自豪。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400字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400字第一篇:《船政往事》那天,阳光正好,我和几个小伙伴相约去了马尾船政博物馆。
一进大门,就被那艘按比例缩小的“扬武”号模型吸引了。
我围着它转了好几圈,想象着当年它在海上乘风破浪的样子,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
博物馆里头,每一件展品都好像在诉说着一段历史。
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老照片,看着那些穿着军装的先辈们,感觉他们离我们很近又很远。
特别是看到林则徐和沈葆桢的照片时,脑海里浮现出他们为了国家富强而奋斗的画面,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敬佩。
走着走着,就到了模拟船舱的地方。
我钻进去,坐在舵手的位置上,假装自己是指挥官,指挥着整艘船前进。
小伙伴们在一旁笑得前俯后仰,说我要是真当了船长,船肯定开到菜市场去了。
玩笑归玩笑,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那份责任和荣耀。
参观完博物馆,走在回去的路上,我还在想,那些先辈们为了国家做了那么多,我们这一代人也不能落后。
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有限,但至少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好好学习,将来也能为国家做贡献。
第二篇:《穿越时空的对话》周末,我跟爸妈一起去了马尾船政博物馆。
说起来,这是我第一次踏入这样的地方,心里挺忐忑的,不知道会看到些什么。
刚进门,就被那巨大的船模给震住了,爸妈说这是当年的战舰模型,看着真威风。
随着讲解员的步伐,我们来到了一个展室,里面挂满了黑白老照片。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有的讲述着海上的战斗,有的记录了造船厂工人们辛勤工作的瞬间。
听着讲解员的解说,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与那些英勇的先辈们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船政学堂的部分。
原来,那时候的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
我站在那些泛黄的课本前,想着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学习条件,心里充满了感激。
如果不是前辈们的努力,可能我们现在的生活还会落后很多。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没说话,脑子里全是今天看到的一切。
我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战场,对于我们来说,那就是好好学习,不断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梦,船政魂,阳光人”,寻找并品味属于我们的船政情。
2013年11月2日,星期六,我们班响应了学院的号召参观了福州马尾船政博物馆。
我们参观点分为两个点,第一是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第二是与之为邻的“昭公祠”。
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中国近代船政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的五层楼博物馆,在每一层为我概述船政的各方面内容。
从一到五曾一次为我们展示了船政的简介,船政概要、发展,船政科教发展历程,船政的产业发展以及海军基地。
中国近代船政的起因是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联系在一起的。
当帝国主义以坚船利炮敲开了清廷闭关自守的大门,迫使其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后,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奋起图强。
这其中包括了林则徐,魏源,沈葆祯,左宗棠等爱国人士。
林则徐更是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走进船政文化博物馆,历史一幕幕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各大战争中出现的巡舰的模型把仿佛我们带回了激烈残酷的战争当中,震撼之余,我也明白了如今的和平社会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船政学堂的课程表、学生的笔记本以及各种船政科技令我看到了前人的决心和努力。
环顾自己四周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不禁感慨:先辈们在过去简陋的设施环境中尚且能够奋发图强,我们难道不应当向那些伟人看齐,奋发向上,充实自我,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回报那些先去的烈士们。
我带着沉重的心情走出马江海战纪念馆,荣辱交加。
为中国船政有那样的先辈们、有那样的灿烂文化而感到骄傲,同时也为那无辜的牺牲而感到惋惜与心痛
从第一步踏入博物馆的第一眼的开始,我就被其宏伟的其实所折服。
里面也汇集了来自各所高校,以及慕名而来的游客们。
我们跟随着解说员的步伐,开始了船政之旅。
一楼陈列着两架大炮,锈迹斑斑,彰显着它悠久的历史,让人不禁遐想着当时激烈的战况。
紧随大部队上到了二楼。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扇古朴的红漆大门,大气又不失其气概,游客们纷纷忍不住上前与之合影留恋。
再往里前进,两尊2米多高的雕像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仰望着这两尊雕像,我进入了深深的惘思当中。
夹杂着对他们的崇敬,以及他们为了中国船政事业而劳心劳力的佩服,我想起了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更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为中国的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哪怕只是在很小的方面。
再往上的观赏中,这种强烈的意识愈演愈烈。
我们不仅目睹了船政博物馆其馆藏丰富,让我们可以一饱眼福,而且还见识了在清政府腐败的年代,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打造了像“哈尔滨”号,“和平号”等,也留下了各类宝贵的书籍。
更有水上飞机模型,古人蜡像,烈士遗物,外国士兵模型等等。
观赏完船政后,走出大门的那一刻,感觉像是刚坐着时光机从林则徐那一年代亲身经历回来一般,里面的一切还历历在目。
感受了他们的伟大,为中国船政事业付出的那种热情,我似乎看到了船政事业将蓬勃发展,迎来它的曙光。
参观完船政博物馆,紧接着又走入了“昭公祠”。
“昭公祠”又名马江海战纪念馆。
马江海战纪念馆和船政博物馆建筑群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公祠”环山而建,其巍峨的走势让人流连忘返。
不仅有完好保留的关押犯人的监狱,水牢,还遗留着古时的一些建筑群,让我们前进的步伐停了下来。
福州中法马江海战烈士墓和昭忠祠位于马尾山东南麓。
1884年8月23日,法国侵华舰队突袭福建水师,挑起中法马江海战。
由于清政府软弱,使得福建水师仓促应战,官兵796人牺牲,打捞烈士400多具遗体,分冢安葬于马限山麓。
两年后,墓东建“昭忠神祠”,1920年重建墓园,合9冢为一丘,并成立了马江海城纪念馆。
惋惜与心痛在马江海战纪念馆内,系统地介绍了1840年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利用“船坚炮利”远渡东来,对我国进行侵略的情况。
为了反对侵略,使中国走上民主、富强、独立的道路,左宗棠、沈葆桢两公惨淡经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当时中国唯一的一所船政学堂,为我国第一代造船工业的兴起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亲临船政文化博物馆和马江海战纪念馆,让历史更贴切的一幕幕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各个历史战争中出巡的巡舰仿佛可以把我们拉回体验当时激烈残酷的战争当中,联系现今的我们,则让我们懂得如今的太平盛世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来回报那些仙逝的烈士们。
整个流程下来,我感觉是荣辱交错在一起的。
为船政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骄傲,同时也为那些无辜的失败而感到惋惜与心痛。
此次的马尾文化的学习,让我跟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历史,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更在各位烈士伟人的身上理会到自己肩上的担子,现在我们暂且先不说要为社会作出多大的贡献牺牲,我们应当从最基本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做起,成就最出色的自己,才有回馈社会,忠心报国之词。
发奋学习,努力奋斗,薪火相传,让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不会留下遗憾,这是我们的任务!
作为90后的一份子,如何让我们国家的船政事业发扬光大,如何让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领略到不一样的具有中国色彩的船政文化,是我们作为莘莘学子应该思考,乃至实践的一大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