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粗蛋白质GBT6432-94

合集下载

中国饲料行业检测方法标准

中国饲料行业检测方法标准
饲料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邻苯二胺荧光法
62
GB/T 17817-2010
饲料中维生素A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63
GB/T 17818-2010
饲料中维生素D3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64
GB/T 17819-1999
维生素预混料中维生素B12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65
GB/T 18246-2000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饲料中盐酸不溶灰分的测定
119
GB/T 23743-2009
饲料中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检验Baird-parker琼脂培养基计数法
120
GB/T 23744-2009
饲料中36种农药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121
GB/T 23873-2009
饲料中马杜霉素铵的测定
122
GB/T 23874-2009
114
GB/T 23385-2009
饲料中氨苄青霉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115
GB/T 23710-2009
饲料中甜菜碱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116
GB/T 23737-2009
饲料中游离刀豆氨酸的测定离子交换色谱法
117
GB/T 23741-2009
饲料中4种巴比妥类药物的测定
118
GB/T 23742-2009
饲料中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的测定
89
GB/T 20806-2006
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测定
90
GB/T 21033-2007
饲料中免疫球蛋白IgG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91
GB/T 21036-2007
饲料中盐酸多巴胺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饲料常规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2008

饲料常规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2008

一、GBT 6432-94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6、滴定 • 盐酸标准溶液有效期 • 滴定管是否有效 • 滴定终点判定一致 7、记录数据,出具结果 • 滴定一个,记录一个,与 样品对应起来 • 读数注意有效数字, 0.01ml
8、结果的要求: 重复性要求 CP>25%,允许相对偏差 1% 10% < CP<25%,允许 相对偏差2% CP< 10% ,允许相对偏 差3%
实验通则
3、记录 4、试剂 • 不论使用什么方式 • 注意所用试剂的种 记录,要做到及时、 类、浓度、有效期 准确 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 数字要写得清楚, • 要做到准备充分、 不要随意涂改 经常检查、并按要 求更换
一、GBT 6432-94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1、样品:过40目筛 2、称样量:称取0.5-1.0 克(含氮量5-80mg) • 按含氮量来算:见附 表1 3、催化剂: • 0.4克五水硫酸铜+6克 硫酸钾(钠) • (5毫升双氧水) • 12毫升浓硫酸
64%鱼粉 43%豆粕 36%菜粕 14%米糠 8%玉米
附表1
0.0007 -0.1250 g 0.0116 -0.1860 g 0.0139 -0.2222 g 0.0357 -0.5714 g 0.0625 -1.0000 g
一、GBT 6432-94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4、消化 • 360~410℃,2h以上。实 际,按仪器说明书建议, 420 ℃,1h。 • 泡沫:没有明显的证据显 示,对结果的偏差有影响。 在加硫酸(双氧水)时尽 量把消化管壁上的冲下去, 以避免泡沫携带试样附着 在管壁。实在很多时,可 滴加正辛醇2-3滴以消泡。 5、蒸馏 • 首先检查蒸馏装置的外观, 连接是否正常,有无明显 缺陷 • 加指示剂后硼酸吸收液的 颜色 • 空白的测定 <0.2ml(0.1mol/L HCl) • 硫酸铵检验结果 21.21±0.1 • 蒸馏液的颜色变化 • 吸收液大概的量的变化

蛋鸡饲料主要营养成分配比

蛋鸡饲料主要营养成分配比

DB61/T 246—2009陕西省地方标准3 要求3.1 感官指标粉状物,色泽一致,无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味、异臭。

3.2 水分不大于12%。

3.3 加工质量指标3.3.1 成品粒度全部通过2.80mm分析筛,1.50mm分析筛筛上物不大于10%。

3.3.2 混合均匀度混合应均匀,经测试其均匀度之变异系数(CV)不大于10%。

3.4 卫生指标应符合GB 13078之规定。

3.5 营养成分指标应符合表1、表2之规定。

氨基酸、矿物元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指标应符合农业部第1224号公告要求。

表1 蛋用鸡产蛋期浓缩饲料主要营养成分指标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总磷%,≥赖氨酸%,≥钙% 食盐% 蛋氨酸%28.0 13.0 38.0 1.0 1.6 8.0~14.0 0.6~2.6 0.629.0 13.0 38.0 1.0 1.6 8.0~14.0 0.6~2.6 0.630.0 12.0 38.0 1.0 1.5 8.0~14.0 0.6~2.6 0.631.0 10.0 38.0 1.0 1.5 8.0~14.0 0.6~2.6 0.632.0 10.0 38.0 1.0 1.5 8.0~14.0 0.6~2.6 0.6表2 蛋用鸡产蛋期浓缩饲料主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VA VD3VE VB2铜铁锰锌IU/kg IU/kg IU/kg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5000 5000 27 10 26 200 200 200注: 当使用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时,浓缩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值可以相应降低,并在饲料标签上注明使用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的产品名称及其添加量。

微量元素含量的上限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 试验方法4.1 感官指标感官评定。

4.2 成品粒度的测定按GB/T 5917.1执行。

4.3 混合均匀度的测定按GB/T 5918执行。

4.4 粗蛋白质的测定按GB/T 6432执行。

饲料7项常规检测要注意的问题

饲料7项常规检测要注意的问题

饲料7项常规检测要注意的问题1 饲料中水分含量测定需要注意的问题饲料是由水分和干物质组成的,水分含量是饲料品质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饲料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采用直接干燥法,依据GB/T6435—86进行饲料中水分的测定,适用于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但不适用于做饲料的奶制品及动物油、植物油中的水分测定。

1.1仪器和设备应满足的要求①分样筛的孔径为0.45 mm(40目)。

孔径过大不利于水分蒸发,孔径过小、样本过轻,不利于操作且使样本易于被氧化。

②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 1 g,以适应小量采样的要求。

③控热式恒温烘箱,可控温度应包括(105±2)℃范围,以防止温度过高或达不到干燥温度。

④称样皿应为玻璃或铝质,一般采用铝质较好,不宜破碎;称样皿直径应为40 mm以上,高度在25 mm以下,以利于水分蒸发,不宜过高或过细。

⑤干燥器中的干燥剂用硅胶为好,因为变色硅胶颜色变化明显,有利于判断其吸附水的程度。

1.2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取风干样用植物样品粉碎机粉碎,过40目试验筛,注意过筛时一定要将样品全部过筛并混合均匀。

②在烘箱中干燥时,称样皿应敞开盖子且与盖子一起干燥。

③称样皿应预先在烘箱中烘1 h,冷却称重再烘,直到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000 5 g。

注意冷却的时间应尽可能保持一致。

④称量样品时,要戴细纱手套或脱脂薄纱手套,禁止直接用手操作,以免造成偶然误差,且手套不能带离天平室。

在用半自动天平称量时,应先加大砝码后加小砝码。

添加样品时,如若操作不慎,将样品撒在了托盘上,应将样品用毛刷刷掉,再重新称量。

⑤要注意干燥剂的颜色(含钴,干燥时呈蓝色)变化,当吸水过多(变棕或白色)时,应放在烘箱中烘干(烘干条件:135℃,2~3 h),使之转变为脱水干燥色以后再用。

⑥恒温箱内的温度分布往往不均匀,所以需要预先在恒温箱内摆满一层相同的试样,观察测定值的变化幅度,找出可以使用的位置。

⑦恒温箱内温度高,操作时应带白色手套。

食品中蛋白行业标准

食品中蛋白行业标准

常规蛋白产品开发标准
一、感官性状
采用目视、鼻嗅方法检测,必要时夹杂物按GB/T 14698规定的方法检测。

例如:
4.1.1 性状
本品呈粉状或颗粒状、无发霉、结块、虫蛀。

4.1.2 气味
本品具有本制品固有气味、无腐败变质气味
4.1.3 色泽
本品呈淡黄色至黄褐色、色泽均匀
4.1.4 夹杂物
本品不含砂石等杂质;不得掺人非蛋白氮等物质,若加人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在饲料标签上做相应的说明。

二、GB/T 6432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GB/T 6432-1994
,egv ISO 5983:1979)
1、蛋白含量的测定
2、总含氮量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
3、氨基酸态氮Cn值的测定:甲醛滴定法
4、蛋白含量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
5、蛋白质分子量测定
SEC-HPLC分析(高效凝胶色谱法)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
超滤膜透过测定小分子肽
SDS-PAGE电泳
6、氨基酸组分分析
三、GB/T 6433 粗脂肪测定方法(GB/T 6433-1994,egv ISO 5983:1979)
四、GB/T 6434 粗纤维测定方法(GB/T 6434-1994,egv ISO 5983:1979)
五、GB/T 6435 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6435-1986,neq ISO 6496:1983)
六、GB/T 6438 粗灰分的测定方法(GB/T 6438-1992,idt ISO 5984:1978)。

饲料中基本营养成分测定标准

饲料中基本营养成分测定标准

实际上,100多年来世界各国一直沿用的是由德国科学家Hennberg和Stohman所创立的Weende饲料分析体系。

该分析体系是把饲料分成6种组分来分析测定:①水分(干物质);②粗灰分(矿物质);②粗蛋白(N x 6.25);④粗脂肪(乙醚浸出物)⑤粗纤维;⑧无氮浸出物(NFE,计算值)。

这种饲料分析体系显然是饲料的概略分析(Feed Proximate Analysis) ,但也是最基本的饲料成分分析。

按照GB10648-1999 饲料标签的规定:蛋白质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复合顶混料等饲料都要把水分、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做为保证值项目进行标注。

饲料组成成分的分析对饲料组成成分的分析是研究营养物质的利用,评价饲料营养价值最基础的工作。

饲料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矿物质和维生素。

概略养分分析法把饲料组成成分分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CP)、粗脂肪或乙醚浸出物(EE)、粗纤维(CF)和无氮浸出物(NEF)。

(一)水分饲料中的水分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水和结合水。

饲料分析中经常测定总水分,采用干燥失重的方法。

对于不同饲料,干燥的方法应考虑其理化性质而有所区别。

尽管饲料中的水分营养价值不大,但是测定饲料中的水分可得出饲料干物质的含量,这与饲料的能量含量密切相关,因此水分的测定意义重大。

本方法依据GB6435—86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它适用于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水分含量的测定,但不适用于做饲料的奶制品、动植物油中的水分测定。

1.方法原理试样在(105±2)℃烘箱内和常压条件下烘干至恒重的质量为水分。

2.仪器设备(1)植物样品粉碎机或研钵;(2)试验筛:孔径0.42mm(40目)(3)分析天平:分度值0.0001g;(4)称量皿:玻璃或铝质,直径40mm、高25mm(5)电热式恒温烘箱:控制±2℃;(6)干燥器:变色硅胶干燥剂3.样品的制备(1)选取有代表性的原始样品不少于1000g。

(完整版)饲料检验结果判定允许误差的计算

(完整版)饲料检验结果判定允许误差的计算

饲料检验结果判定允许误差的计算允许偏差与允许误差是饲料检测活动中经常运用的重要概念,直接关系着饲料检测工作的质量。

实际工作中,很多人由于概念不清,容易将二者混淆或误用,因此,往往成为饲料定量分析中交流和讨论的焦点。

本文结合学习和工作的体会,着重谈谈二者之间的区别、联系和应用,便于在今后工作中准确理解、把握和正确应用。

1 关于偏差与误差偏差和误差是评价饲料检测结果的两种相关的方法。

1.1 偏差偏差通常用来表示同一饲料样本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分为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用于评价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偏差大就是精密度低,偏差小就是精密度高。

偏差的大小主要受人员操作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1.2 误差误差通常用来表示检测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用于评价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即误差越小,检测结果越准确。

误差的大小主要受检验仪器设备、分析方法、试剂、人员操作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2 允许偏差与允许误差的区别2.1 允许偏差允许偏差是指检测方法本身的精密度(主要是重复性),即同一饲料样本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允许偏差。

包括允许绝对偏差和允许相对偏差,是评价检测结果好坏(重复性)的主要依据。

我国现行的各项饲料检验方法标准中对于重复性已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2.2 允许误差允许误差是在饲料质量检测时,相应的质量指标与检测结果的允许误差值。

包括允许绝对误差和允许相对误差,是依据检测结果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最后允许裁量。

国家标准GB/T 18823-2002《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就是供饲料质量监督检测部门和饲料生产企业对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及单一饲料质量检测结果(包括营养成分、卫生指标等)判定是否合格时使用的依据。

任何产品检测结果总有一定的误差,只有检测结果超出(低于或高于)标准所规定允许误差范围,才能判定该产品确实不合格。

2.3 二者不同点允许偏差不同于允许误差。

由于误差多数情况下是指检测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它应该是一个确定的值,但由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真值是不知道的,所以真误差也无法准确知道。

GB 6432 饲料粗蛋白

GB 6432 饲料粗蛋白

主腼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单一饲料。
引用标准
GB6 01 化学试剂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原理
凯 氏法 测 定试样中的含氮量,即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硫酸破坏有机物,使含氮物转化成硫酸钱。加入 强碱进行蒸馏使氨逸出,用砚酸吸收后,再用酸滴定,测出氮含量,将结果乘以换算系数 6.25 ,计算出粗
7.,.3 滴定
Gs/'r 6432一 94
用 7.1.2.1或 7.1.2.2法蒸馏后的吸收液立即用 。.1m ol/L(4.6.1 )或 0.02 m ol/l.(4.6. 2 )盐酸标 准溶液滴定,溶液由蓝绿色变成灰红色为终点。
7.2 推 荐法 7.2.1 试样 的消煮
称取 。 .5 - lg 试样(含氮量 5^80m g)准确至。.00 02g ,放入消化管中,加2片消化片(仪器自备) 或 6.4 g 混合催化剂(4.2),12m l硫酸(4.1),于420℃下在消煮炉上消化1h。取出放凉后加入30m l
蛋 白含量 。
4 试剂
4.1 硫酸(GB 625):化学纯 ,含量为 98% ,无氮。
4.2 混合催化剂:0.4 g 硫酸铜,5个结晶水(GB6 65),6g 硫酸钾(HG3-920)或硫酸钠(HG3-908),
均为化学纯 ,磨碎混匀。 4.3 氢氧化钠(GB6 29):化学纯,40%水溶液(M/V)o 4.4 硼酸(GB6 28):化学纯,2%水溶液(MY ). 4.5 混合指示剂:甲基红(HG3-958)0.1 %乙醇溶液,澳甲酚绿(HG 3-1220)0.5% 乙醉溶液,两溶液 等体积混合,在阴凉处保存期为三个月。 4.6 盐酸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法标定,按 GB 601制备。 4.6. 1 0.1 m ol/L盐酸(HCl)标准溶液:8.3m L盐酸(GB6 22),分析纯,注入 1O OOMI蒸馏水中。 4.6.2 0.02m ol/L盐酸(HCl)标准溶液:1.67m l,盐酸(GB6 22),分析纯,注入 1O OOml蒸馏水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粗蛋白质的测定方法(GB/T6432-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单一饲料。

2 引用范围
GB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3 原理
凯氏法测定试样中的含氮量,即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硫酸破坏有机物,使含氮物转化成硫酸铵。

假如强碱进行蒸馏使氨逸出,用硼酸吸收,再用酸滴定,测出氮含量,将结果乘以换算系数6.25,计算出粗蛋白含量。

4 试剂
4.1 硫酸(GB 625):化学纯,含量为98%,无氮。

4.2 混合催化剂:0.4g 硫酸铜,5个结晶水(GB 665),6g硫酸钾(HG 3-920)或硫酸钠(HG 3-908),均为化学纯,磨碎混匀。

4.3 氢氧化钠(GB 629):化学纯,40%水溶液(M/V)。

4.4 硼酸(GB 628):化学纯,2%水溶液(M/V)。

4.5 混合指示剂:甲基红(HG 3-958)0.1%乙醇溶液,溴甲酚绿(HG 3-1220)0.5乙醇溶液,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在阴凉处保存期为三个月。

4.6 盐酸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法标定,按GB 601制备。

4.6.1 0.1mol/L盐酸(HCl)标准溶液:8.3mL盐酸(GB 622),分析纯,注入1000mL蒸馏水中。

4.6.2 0.02mol/L盐酸(HCl)标准溶液:1.67mL盐酸(GB 622),分析纯,注入1000mL 蒸馏水中。

4.7 蔗糖(HG 3-1001):分析纯。

4.8硫酸铵(GB1396):分析纯,干燥。

4.9 硼酸吸收液:1%硼酸水溶液1000mL,加入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0mL,0.1%甲基红乙醇溶液7mL,4%氢氧化钠水溶液0.5mL,混合,置于阴凉处保存期为一个月(全自动程序用)。

5 仪器设备
5.1 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5.2 分样筛:孔径0.45mm(40目)。

5.3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5.4 消煮炉或电炉。

5.5 滴定管:酸式,10、25mL。

5.6 凯氏烧瓶:250mL。

5.7 凯氏定氮装置:常量直接蒸馏式或半微量水蒸馏式。

5.8 锥形瓶:150、250mL。

5.9 容量瓶:100mL。

5.10 消煮管:250mL。

5.11 定氮仪:以凯氏原理制造的各类型半自动、全自动蛋白质测定仪。

6 试样的选取和制备。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粉碎后全部通过40目筛,装于密封容器中,防止试样成分的变化。

7 分析步骤
7.1 仲裁法
7.1.1 试样的消煮
称取试样0.5~1g(含氮量5~80mg)准确至0.0002g,放入凯氏烧瓶(5.6)中,加入6.4g混合催化剂(5.4),与试样混合均匀,再加入12mL硫酸(4.1)和两粒玻璃珠,将凯氏烧瓶(5.6)置于电炉(5.4)上加热,开始小火,待样品焦化,泡沫消失后,再加强火力(360~410℃)直至呈透明的蓝绿色,然后再继续加热,至少2h。

7.1.2 氨的蒸馏(蒸馏步骤的检验见附录)
7.1.2.1 常量蒸馏法
将试样消煮液(7.1.1)冷却,加入60~100mL蒸馏水,摇匀,冷却。

将蒸馏装置(5.7)的冷凝管末端浸入装有25mL硼酸(4.4)吸收液和2滴混合指示剂(4.5)的锥形瓶内。

然后小心地向凯氏烧瓶(5.6)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4.3),轻轻摇动凯氏烧瓶(5.6)使溶液混匀后再加热蒸馏,直至流出液体体积为100mL。

降下锥形瓶,使冷凝管末端离开液面,继续蒸馏1~2min,并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末端,洗液均需流入锥形瓶内,然后停止蒸馏。

7.1.2.2 半微量蒸馏法
将试样消煮液(7.1.1)冷却,加入20mL蒸馏水,转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试样分解液。

将半微量蒸馏装置(5.7)的冷凝管末端浸入装有20mL 硼酸(4.4)吸收液和2滴混合指示剂(4.5)的锥形瓶(5.8)内。

蒸汽发生器(5.7)的水中应加入甲基红指示剂数滴,硫酸数滴,在蒸馏过程中保持此溶液为橙红色,否则需补加硫酸。

准确移取试样分解液10~20mL注入蒸馏装置的(5.7)反应室中,用少量蒸馏水冲洗进样入口,塞好入口玻璃塞,再加10mL氢氧化钠(4.3),小心提起玻璃塞之之流入反应室,将玻璃塞塞好,且在入口处加水密封,防止漏气。

蒸馏4min降下锥形瓶(5.8)使冷凝管末端离开吸收液面,再蒸馏1min,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末端,洗液均流入锥形瓶内,然后停止蒸馏。

注:7.1.2.1和7.1.2.2蒸馏法测定结果相近可任选一种。

附录:蒸馏步骤的检验
精确称取0.2g硫酸铵(4.8),代替试样,按7.1.2或7.2.2步骤进行操作,测的硫酸铵含氮量为21.19±0.2%,否则应检查加碱、蒸馏和滴定各步骤是否正确。

7.1.3 滴定
用7.1.2.1或7.1.2.2法蒸馏后的吸收液立即用0.1mol/L(4.6.1)或0.02mol/L(4.6.2)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红色为终点。

7.2 推荐法
7.2.1 称取0.5~1g试样(含氮量5~80mg)准确至0.0002g,放入消化管中,加2片消化片(仪器自备)或6.4g混合催化剂(4.2),12mL硫酸(4.1),于420℃下在消煮炉上消化1h。

取出放凉后加入30mL蒸馏水。

7.2.2 氨的蒸馏
采用全自动定氮仪(5.11)时,按仪器本身常量程序进行测定。

采用半自动定氮仪(5.11)时,将带消化液的管子插在蒸馏装置上,以25mL硼酸(4.4)为吸收液,加入2滴混合指示剂(4.5),蒸馏装置的末端要浸入装有吸收液的锥形瓶内,然后向消煮管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4.3)进行蒸馏。

蒸馏时间以吸收液体积达到100mL时为宜。

降下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末端,洗液均需流入锥形瓶内。

7.2.3 滴定
用0.1mol/L的标准盐酸溶液(4.6.1)滴定吸收液,溶液颜色由蓝绿色变成灰红色为终点。

8 空白测定
称取蔗糖0.5g代替试样,按第七章进行空白测定,消耗0.1mol/L盐酸标准溶液(4.6.1)的体积不得超过0.2mL。

消耗0.02mol/L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得超过0.3mL。

9 分析结果的表述
9.1 计算见下式:
粗蛋白质(%)= (V2-V1)×C×0.0140×6.25×V×100/m×V'
式中:V2--滴定试样时所需标准盐酸溶液体积,mL;
V1--滴定空白所需标准盐酸溶液体积,mL;
C--盐酸标准溶液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V--试样分解液总体积,mL;
V'--试样分解液蒸馏用体积,m/L;
0.0140--每毫克当量氮的克数;
6.25--氮换算成蛋白质的平均系数。

9.2 重复性
每个试样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当粗蛋白含量在25%以上时,允许相对偏差为1%。

当粗蛋白含量在10%~25%之间时,允许相对偏差为2%。

当粗蛋白含量在10%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为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