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形目植物
三七与田七的区别

三七与田七的区别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田七”这个词,也都基本了解它是一种草本植物。
而从医学角度上看,还可以把它当做是一种药材。
但“三七”你听说过吗?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常说的田七就是三七,但其中还是有所区别的。
现在就请专家带您去具体了解三七与田七的区别。
田七虽然很多人都听说过,甚至还有人使用过,但却有很少人了解田七这种植物的具体功效与作用。
而对于三七相信就更少人了解了。
那么,三七与田七是同一种植物吗?三七与田七的区别又是什么呢?三七又名田七,为伞形目五加科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
中药材三七是以其根部作为药用部分,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
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
田七和三七乃一种药也,三七为学名,田七为别名。
因枝分三枝,为七片,故称为“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换等,古时亦称昭参、血参、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参等。
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以根状茎和花及叶入药,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
入肝、胃、大肠经。
具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止血降压、止血、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乳痈。
无名肿毒。
毒虫螫伤等之功能。
为我国广西、云南特产,近年长江以南、广东也有很多县生产。
对于田七花以及三七花市场会混淆模糊。
那么,三七花和田七花的区别,怎么区别呢?田七花的叫法有山漆、三七花、金不换、血参、田三七花、田漆。
田七花和三七花的关系:三七花又叫田七花,民间史通常叫田七花,而现在通常叫三七花。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三七花和三七是一种植物的,花是开的花,三七是块根。
三七花或田七花的功效:止血,散淤,消肿,定痛。
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
具有镇静安神,抗炎镇痛,降血压等药理作用,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偏头痛,失眠等症。
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减肥,降血脂,降血压,消炎,止血,止痛,抗癌,养生抗衰,增强人提免疫力功能等功效。
红参的功效与作用红参的食用方法和禁忌

红参的功效与作用红参的食用方法和禁忌红参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下面为您介绍。
红参的形态特征与主要价值红参是中药的一种,属伞形目、五加科植物。
红参是人参的熟用品,有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效。
红参的加工方法是用人参经过浸润、清洗、分选、蒸制、晾晒、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
长8到18厘米。
表面棕红色,半透明,有大纵皱纹,环纹不明显,有枝根痕,根茎上部土黄色,顶端有芦碗,习称油盏头。
本品特征:质坚,体重且脆,气香,味微苦。
红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红参是参的熟用品,有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效。
食用价值红参是人参的熟制品,除具有补元气、补脾肺、生津安神的作用外,其药性更温,具有火大、劲足、功效强的特点,更长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益气摄血。
从保健强身角度来说,红参则是气血不足且偏阳虚者的补益佳品,凡出现经常怕冷、手脚不暖、眩晕倦怠、四肢乏力、易疲劳、气短喘促、时感胃中寒冷、长期腹泻、失眠多梦、阳痿尿频等表现,都可选用红参进补。
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①《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②《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③《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饮食须知还要注意的是,红参的温性常会使人体阳热的砝码加重,所以服用期间可能出现类似上火的症状,但只要及时停服,以上症状就能消失。
如体质虚弱,需长时间服用红参者,为防止副作用的产生,可以采取服用7天,停服2天的间歇用法。
食用方法。
人参介绍——精选推荐

中文学名人参拉丁学名PanaxginsengC.A.Mey.科五加科别称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族人参族界植物界属人参属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分布区域吉林,辽宁,黑龙江目伞形目基本信息中文学名:人参中文别名:亚洲参二名法:Panax ginseng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目:伞形目Apiales科:五加科Araliaceae属:人参属Panax种:人参P. ginseng分布:吉林长白山脉、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湖北物种介绍濒危物种。
人参为第三纪孑遗植物,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约40~50cm,轮生掌状复叶。
初夏开黄绿色小花,伞顶花序单个顶生,果实呈扁圆形。
也是珍贵的中药材,是“东北三宝”之一,在中国药用历史悠久。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采挖,资源枯竭,人参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以山西五加科“上党参”为代表的中原产区即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东西部等地的人参早已绝灭。
目前东北参也处于濒临绝灭的边缘,因此,保护本种的自然资源有其重要的意义。
人参已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长白山等自然保护区已进行保护。
其它分布区也应加强保护,严禁采挖,使人参资源逐渐恢复和增加。
东北三省已广泛栽培,近来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引种。
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它与三七、西洋参等著名药用植物是近亲。
野生人参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它伯热、怕旱怕晒,要求土壤疏松、肥沃、空气湿润凉爽,所以多生长在长白山海拔500~1000米的针叶、阔叶混交林里。
每年七八月正是人参开花季节,紫白色的花朵结出鲜红色的浆果,十分引人喜爱。
野山参在深山里生长很慢,60~100年的山参,其根往镑也只有几十克重。
1989年,抚松县农民在长白山采到一棵“参王”重305克,估计已在地下生长了500年。
红菜头

红菜头胡萝卜资料学名/拉丁语:Daucus carota英语名字:carrot科属分类域:真核域Eukarya界:植物界lantae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sida目:伞形目Aiales科:伞形科Aiaceae属:胡萝卜属Daucus种:胡萝卜D.carota“红菜头”事实上是潮汕话的直接翻译。
“红菜头”原意是胡萝卜由于长得像菜头又是红颜色所以聪明的汕头人就称之为“红菜头”!简介胡萝卜(Daucus carrot)又称红萝卜或甘荀是伞形科胡萝卜属二年生草本植物。
以肉质根作蔬菜食用。
原产亚洲西南部阿富汗为最早演化中心栽培历史在2000年以上。
胡萝卜(Daucus carota)繖形科(Aiaceae)草本植物学名为Daucus carota通常两年生直根可食。
常见品种中根呈球状或锥状橘黄色、白色、黄色或紫色。
原产阿富汗及邻近国家。
野胡萝卜已成为分布于欧洲、美国和其他温带国家的杂草。
地中海地区早在西前就已栽培胡萝卜在中国和西北欧不迟于13世纪现栽培于整个温带地区。
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20世纪时人们认识了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的营养价值而提高了胡萝卜的身价。
胡萝卜喜凉爽至温和的气候条件在温暖地区不宜于夏季种植。
要求深而肥沃的疏松土壤。
用现代化机械稀疏条播可免去疏苗工序。
一般在第一个生长季节长叶叶为二回复叶细裂直立丛生。
在近冰点的低温下休眠後生出高大而分枝的花茎。
复繖形花序顶生花极小白色或淡粉色。
果实为小而带刺的双悬果每半含一粒种子。
新鲜胡萝卜甜脆皮平滑而无污斑。
亮橘黄色表示胡萝卜素含量高。
可凉拌或烹食。
公10世纪从伊朗引入欧洲大陆15世纪见于英国发展成欧洲生态型。
16世纪传入美国。
约在13世纪胡萝卜从伊朗引入中国发展成中国生态型。
并于16世纪从中国传入。
胡萝卜为三回羽状全裂叶丛生于短缩茎上。
顶端各着生一复伞形花序。
异花传粉。
双悬果肉质根有长筒、短筒、长圆锥及短圆锥等不同形状黄、橙、橙红、紫等不同颜色。
铜钱草

生长习性与繁殖方式
• 性喜温暖潮湿,栽培处以半日照或遮阴处为佳, 忌阳光直射,栽培土不拘,以松软排水良好的 栽培土为佳,或用水直接栽培,最适水温2228度,耐阴、耐湿,稍耐旱,适应性强,生性 强健,种植容易,繁殖迅速,水陆两栖皆可 • 以播种法或分株扦插法繁殖为主,多在每年35月进行,栽培容易,保持栽培土湿润,约1-2 周即可发根,亦可采用播种法进行育苗。
铜钱草
中文学名:中华天胡荽亚 拉丁学名:Hydrocotyle chinensis (Dunn) Craib 别称:地弹花、铜钱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命名者及年代(Dunn) Craib,1911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伞形目 科:伞形科 亚科:天胡荽亚科 属:天胡荽属 种:中华天胡荽
学名:中华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荽
• 中华天胡荽(学名:Hydrocotyle chinensis (Dunn) Craib),原名 铜钱草 [1] ,多年生匍匐草木,直立部分高8-37厘米,除托叶、 苞片、花柄无毛外,余均被疏或密而反曲的柔毛,毛白色或紫 色,有时在叶背具紫色疣基的毛,茎节着土后易生须根。叶片 薄,圆肾形,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掌状5-7浅裂;裂片阔 卵形或近三角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锐锯齿或钝齿,基部心形; 叶柄长4-23厘米;托叶膜质,卵圆形或阔卵形。伞形花序单生 于节上,腋生或与叶对生,花序梗通常长过叶柄;小伞形花序 有花25-50,花柄长2-7毫米;小总苞片膜质,卵状披针形。花 在蕾期草绿色,开放后白色;花瓣膜质,顶端短尖,有淡黄色 至紫褐色的腺点。果实近圆形,基部心形或截形,两侧扁压, 黄色或紫红色。花果期5-11月。 • 产中国湖南、四川、云南。生长在河沟边及阴湿的路旁草地; 海拔1060-29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蒙自。全草入药,镇痛、 清热、利湿,治腹痛、小便不利、湿疹等。
植物分类2

杜英
酢浆草目 杜英科 杜英属 单叶互生,叶形为长 椭圆状披针形,钝锯齿缘,表面平滑无毛,羽状脉; 总状花序为淡绿色、腋生 花瓣5枚,前端呈撕裂 状,雄蕊多数;果实为椭圆形褐果,两端锐形,种 子很坚硬。
蔷薇目 桑科 葎草属 葎草
多年生茎蔓草本植物。 株长1~5米,雌雄异 株,通常群生,茎和 叶柄上有细倒钩,叶 片呈掌状,茎喜缠绕 其它植物生长。此植 物耐寒,抗旱,喜肥、 喜光。3、4月间出苗, 雄株7月中、下旬开花, 花序圆锥状,花被5, 绿色。雌株8月上、中 旬开花,花序为穗状。 9月中、下旬成熟。嫩 茎和叶可做食草动物 饲料。可入药。
紫 藤
蔷薇目 豆亚目 豆科 紫藤属 一回奇数羽状 复叶互生,小叶对生,有小叶7-13枚,卵状椭 圆形,先端长渐尖或突尖,叶表无毛或稍有毛, 叶背具疏毛或近无毛,小叶柄被疏毛,侧生总 状花序,呈下垂状,总花梗、小花梗及花萼密 被柔毛,花紫色或深紫色,花瓣基部有爪,近 爪处有2个胼胝体
紫荆
为豆科紫荆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 干挺直丛生,早春季节先于叶开花, 花形似蝶,盛开时花朵繁多,成团簇 状,紧贴枝干,满树都是花,不仅枝 条上能着花,而且老干上也能开花, 给人以繁花似锦的感觉;
构 骨
葎草
乌敛梅
葡萄科 茎: 茎幼嫩部分带紫色且有稀疏短毛,卷须为二分 叉 叶: 叶光滑,掌状复叶,排列成鸟足状,枝条上与叶子对对生 的卷须,可以轻易的缠住其他植物或人造物,卷须还会变成弹簧状, 以减轻拉扯时的伤害程度 花: 花绿白色,花瓣4片,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
葛 藤
蔷薇目、豆科、葛属的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又名野葛。块根肥厚,富含淀粉,全株 有黄色长硬毛。茎长10余米,常铺于地面或缠于它物而向上生长。总状花序腋生,长 20厘米;花蓝紫色或紫色;花萼钟状,荚属 叶形较长,叶倒披针形、长圆状倒披针或倒卵状匙形,长2-4厘 米,先端钝尖或微凹,基部窄楔形;中脉两面隆起,干后侧脉显著,与中脉成45-50度交 角,下面中脉被白色钟乳体;叶柄长1-2毫米,疏被柔毛。树皮灰褐色,有深纵裂纹。花 密集成球状,总梗长约2.5毫米;雄花近无梗;柱头面不下延。果卵圆形,长约7毫米;花 柱长1.5-2毫米。
红参

红参文章目录*一、红参的概述*二、红参的功效与作用*三、红参的分类*四、红参的药方选录*五、红参的服用方法*六、红参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红参的概述1、红参的概述红参是中药的一种,属伞形目、五加科植物。
红参是人参的熟用品,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效。
红参的加工方法是用人参经过浸润、清洗、分选、蒸制、晾晒、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
红参环纹不明显,有枝根痕,根茎上部土黄色,顶端有芦碗,习称“油盏头”。
质坚,体重且脆,气香,味微苦。
红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2、红参的别名圆参。
3、红参的性状形态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0cm,直径1~2cm。
表面半透明,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上部有断续的不明显环纹;下部有2~3条扭曲交叉的支根,并带弯曲的须根或仅具须根残迹。
根茎(芦头)长1~2cm,上有数个凹窝状茎痕(芦碗),有的带有1~2条完整或折断的不定根。
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
气微香而特异,味甘、微苦。
4、红参的性味归经性味甘、微苦,温。
归脾、肺、心经。
5、红参的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C.A.Mey.的栽培品(习称“圆参”)经蒸制后的干燥根。
秋季采挖,洗净,蒸制后,干燥。
6、红参的产地分布东北三省已广泛栽培,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引种。
红参的功效与作用1、红参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红参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G-Rh2,Panaxytriol,maltol等。
G-Rh2、Panaxytriol有抑制癌细胞增长的作用,maltol俱有抗氧化作用。
2、红参的功效作用 2.1、红参具有大补元气,益血,养心安神的作用。
2.2、红参能调节神经、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促进机体物质代谢及蛋白质和RNA,DNA的合成。
2.3、红参能提高脑、体力活动能力和免疫功能,增强、抗疲劳、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益心复脉、安神生津、补肺健脾。
伞形目的花程式

伞形目的花程式摘要:1.伞形目的定义和特点2.花程式的发展和应用3.伞形目的花程式示例及解析4.如何利用伞形目的花程式进行植物分类和研究5.伞形目的花程式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正文:伞形目的花程式是植物学中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和分类伞形科植物。
伞形科植物具有许多共同特点,如花瓣排列成伞状,花序呈头状,果实为角果等。
在自然界中,伞形目的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很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花程式的发展和应用可以追溯到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首次提出花程式概念。
此后,花程式在植物分类和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伞形目的花程式是根据植物的花部特征,如花瓣、花萼、雄蕊、雌蕊等形态和数量进行分类的。
通过花程式,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和区分不同种类的伞形科植物。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伞形目的花程式示例及解析。
以胡萝卜为例,其花程式为:A∞,G∞,C∞。
其中,A代表花瓣,G代表雄蕊,C代表雌蕊。
∞表示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数量众多。
根据这个花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到胡萝卜的花瓣、雄蕊和雌蕊都具有无限的数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花部特征。
如何利用伞形目的花程式进行植物分类和研究呢?首先,我们需要对植物的花部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如花瓣、花萼、雄蕊、雌蕊的形态、颜色、数量等。
然后,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将植物归入相应的花程式类别。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的花程式,分析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趋势。
伞形目的花程式不仅在植物分类和研究中有重要作用,还在园林绿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伞形科植物的花程式进行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进行园林设计和绿化。
例如,伞形科植物中的某些种类具有美丽的花朵和独特的形态,可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另一些种类具有抗病、抗虫等特点,可作为生态防护林带植物。
总之,伞形目的花程式是植物学中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