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植物-伞形科
双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植物的分类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其中之一是基于植物的叶子类型来进行分类。
根据叶子类型,植物可以分为两大类: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介绍双子叶植物以及它们的一些特征和重要性。
双子叶植物,顾名思义,就是拥有两片叶子的植物。
这两片叶子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通过裂解由一个原始的胚芽分裂而来。
与单子叶植物相比,双子叶植物的叶子通常较宽,形状也更加多样化。
他们的叶子通常具有明显的中脉和更大的表面积,这使得它们能够更高效地光合作用。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叶子都可以分为叶柄和叶片两部分。
叶柄连接叶片与植物的主体,起到支持和输送水分和营养的作用,而叶片则是主要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
双子叶植物在植物界中是最大的一个群体,约占所有植物的80%以上。
它们可以分布在各种环境中,从寒冷的极地到炎热的沙漠,从湿润的热带雨林到干旱的草原。
许多粮食作物如小麦、大米、玉米等也属于双子叶植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与单子叶植物相比,双子叶植物的进化历史更为复杂。
双子叶植物在陆地上首次出现约4亿年前,然后迅速成为主导性的植物群体。
这一进化历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特征和适应性。
例如,双子叶植物通过形成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维管束系统实现了更加复杂的组织结构。
这使得双子叶植物能够更好地支持自己的重量、输送水分和养分,并适应更加丰富和多样的环境。
双子叶植物的繁殖方式也比较多样化。
一部分双子叶植物通过花的结构进行有性繁殖。
它们的花通常包括花瓣、雄蕊和雌蕊等结构,能够吸引昆虫等传粉者来传播花粉和进行授粉。
而另一部分双子叶植物通过无性繁殖方式进行繁殖,如茎的分枝、根茎和地下茎等。
这种无性繁殖方式使得植物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繁衍和扩大种群。
双子叶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还担当着氧气供应、水循环、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双子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并吸收和固定大量的碳元素。
伞形科植物的形态特征

伞形科植物的形态特征
1、伞形科植物是单叶互生的,主要的叶形有分裂或多裂,少数叶片有膜质,而且它开出来的花朵花序为伞形的,像西芹、香菜、莳萝都属于伞形科植物,需要栽植在阳光下,南方地区分布的比较广泛,北方地区也有少数分布。
2、伞形科植物的不同特征
伞形科植物都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主要是单叶互生的,叶形有分裂或多裂,而且叶柄的基部有叶鞘,叶面有绒毛,还有少数伞形科植物的叶片上有膜质。
伞形科植物的茎部会散发出芳香,当开花时花序为伞形的,像西芹、香菜、莳萝、葛缕子等都可以称为伞形科植物,平时可以将这些植物与其它食物一起吃,能增加食物的口感。
通常情况下伞形科植物分布在北温带、亚热带或热带地区,喜欢生长在阳光下,这也是伞形科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我国南方较为广泛,北方也有少数分布。
伞形科植物大多都不耐寒,平时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伞形科植物摆放在有阳光的环境下,并需要给伞形科植物追施肥料,可使伞形科植物能生长的更好。
被子植物-五加科、伞形科

15.2.2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五加科、伞形科)请输入您需要的文字请输入您需要的文字请输入您需要的文字请输入您需要的文字请输入您需要的文字请输入您需要的文字请输入您需要的文字请输入您需要的文字9、五加科Araliaceae木本、藤本或多年生草本。
叶多互生,常掌状复叶、羽状复叶或单叶。
花两性,稀单性或杂性,辐射对称,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
花萼小,5,花瓣5、10,分离;雄蕊与花瓣同数,互生,稀为花瓣的两倍或更多;花盘位于子房顶部,子房下位,心皮1~15,合生,常2~5室,每室1胚珠,浆果或核果。
本科约80属,900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
我国23属160余种,已知药用近100种,除新疆各地均分布。
本科大多含有皂苷类、黄酮及香豆素类,其中以富含三萜皂苷为特点。
1、人参Panax ginsengC.A.Meyer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芦头)结节状;主根粗状,掌状复叶,小叶常5。
根滋补强壮、生津安神。
2、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掌状复叶,小叶3-7。
根(三七、田七)活血散瘀、止血、止痛。
3、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 落叶灌木,茎枝直立,密生细针状刺。
五出掌状复叶,叶下面脉密生黄褐色毛。
伞形花序生于茎顶。
分布于东北华北。
根、根状茎、茎皮入药,有人参样作用。
刺楸楤木草本,常含挥发油而具香气。
茎中空,表面具纵棱,叶互生或基生,多为一至多回三出复叶或羽状复叶;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花小,两性或杂性,多辐射对称,伞形或复伞形花序;萼齿5或不明显;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2心皮,2室,每室1胚珠;花柱2,基部往往膨大成盘状或短圆状的花柱基。
双悬果。
本科约270属,2800种,广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约95属,600种。
已知药用230种,分布全国。
本科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香豆素、三萜皂甙、生物碱及黄酮类化合物。
双子叶植物-伞形科-PPT课件

2019/3/4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7
一、重要药用属及植物
当归属(Angelica):当归、杭白芷 柴胡属(Bupleurum):北柴胡、狭 叶柴胡 藁本属(Ligusticum):川芎、藁本 防风属(Saposhnikovia):防风 珊瑚菜属(Glehnia):珊瑚菜(北沙参)
2019/3/4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8
蛇床属(nidium):蛇床 羌活属(Notopterygium):羌活 前胡属(Peucedanum):白花前胡 茴香属(Foeniculum) :小茴香 本科药用植物还有:明党参、积雪草、 元妥(香菜)等。
2019/3/4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9
二、主要生药
当归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柴胡 Radix Bupleuri
2019/3/4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20
2019/3/4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21
2019/3/4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22
[粉末特征] 淡黄棕色 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壁稍厚,表面(切 向壁)有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 油室及油管碎片时可察见,含挥发油滴。 梯纹及网纹导管多见,并有具缘纹孔、 螺纹导管。 有木栓细胞、淀粉粒,偶见纤维。
2019/3/4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15
叶
2019/3/4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复伞形花序
16
[性状] 根头(归头)及主根(归身)粗短,略成圆 柱形;下端有2~10多条扭曲的侧根(归 尾)。 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不规则纵皱 纹,主根具横纹,顶端残留鳞片状叶鞘 残基。
2019/3/4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2019/3/4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伞形科药材的主要特征

伞形科药材的主要特征伞形科药材的主要特征伞形科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植物,其包括了许多常见的中药材,如黄芪、党参、白术等。
这些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及世界各地,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从植物形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介绍伞形科药材的主要特征。
一、植物形态伞形科植物大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有少数为灌木或乔木。
其叶子大多为复叶,由许多小叶组成。
花序为伞状或圆锥状,花小而密集。
果实一般为瘦果或坚果。
1. 黄芪黄芪是伞形科中最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其根茎呈长圆柱形,表面呈淡黄色或淡棕色。
黄芪根内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皂苷类化合物等。
2. 党参党参是一种常见的滋补中药材,其根呈长圆柱形,表面呈棕色或淡黄色。
党参根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多糖、皂苷、氨基酸等。
3. 白术白术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根茎呈长圆柱形,表面呈灰白色或浅棕色。
白术根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
二、化学成分伞形科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
伞形科植物主要含有以下几类化学成分:1. 多糖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是伞形科草本植物中最常见的活性成分之一。
这些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抗肿瘤等作用。
2. 皂苷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是伞形科草本植物中另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
这些皂苷类化合物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3. 挥发油挥发油是伞形科草本植物中含量较高的一类化学成分。
这些挥发油具有镇痛、消炎和抗菌等作用。
三、药理作用伞形科草本植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调节伞形科草本植物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抵抗力。
2. 抗氧化伞形科草本植物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和皂苷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3. 降血压、降血脂伞形科草本植物中的皂苷类化合物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4. 抗肿瘤伞形科草本植物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
双子叶植物纲各目(精)

木兰目(MagnoliaIes)双子叶植物——木兰木本。
花单生或为聚伞花序,花托显著,花常两性,花部螺旋状排列至轮状排列;花被多为3基数;雄蕊6至多数,偶3;心皮,多数离生或少至1个。
胚乳丰富,胚小。
花粉单孔、无孔或双孔。
本目包含木兰科、番荔枝科(Annonaceae)、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等10科。
樟目(Laurales)木本,常有油细胞。
单叶全缘。
虫媒花,常集成不明显的聚伞花序或总状花序,花3基数; 花被离生,同形;雄蕊5至多数,偶3,轮状或螺旋状排列,花药与花丝常能明显区分;雌蕊1至多数心皮,合生,胚珠1一2个,仅1个成熟。
内胚乳有或无。
本目包括樟科、蜡梅科(Calycanthaceae)、莲叶桐科(Hernandiaceae)等8科。
胡椒目(Piperales)草本或木本。
茎内维管束分散,似单子叶植物。
单叶全缘,有油细胞,常含辛辣味,有托叶。
花小,无花被,生于苞腋,密集成穗状花序;雄芯1--10;心皮分离或结合;种子有胚乳,胚小。
多产热带。
本目包括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三白草科(Saururaceae)和胡椒科3科。
睡莲目(Nymphaeales)水生草本,室内维管束分散。
花常两性,单生子叶腋;花部3至多数,心皮常多数,子房上位或下位,每室有1至多数胚珠。
坚果。
本目包括莲科、睡莲科、莼菜科(Cabombacea)、金鱼藻科(Ceratophyllace)等5科。
毛茛目(Ranales)草本或木质藤本。
花两性至单性,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异被或单被,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或定数而与花瓣对生;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或轮生;种子具丰富的胚乳。
本目包括毛茛科、小檗科(Berberidaceae)、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木通科(Lardizabal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清风藤科(Sabiaceae)等8科。
双子叶生药习题答案2

双子叶植物生药I(蓼科、毛茛科、木兰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自测题:一、名词解释1. 星点:2. 云锦花纹:3. 过桥杆:二、填空题1.蓼科植物多为,单叶互生,茎节处常具膜质。
花两性,花,常宿存。
果为或,常包于内。
2.毛茛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是:草本或藤本,单叶或复叶,通常无。
雄蕊和心皮多数,,排列在花托上。
果为或。
3.木兰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为木本,稀为藤本,体内常具而有香气。
单叶互生,节上有明显。
花被,雄蕊和雌蕊多数分离,排列在花托上。
果为或。
4.十字花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是:草本,单叶互生,花序为,花冠,雄蕊,雌蕊二心皮,侧膜胎座,具,果为。
5.罂粟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是:草本,体内常含或。
果为,裂或裂。
6.去尽外皮的大黄表面颜色为,大黄气,味,嚼之有感,并使唾液。
7.大黄根茎髓部较,有环列或散在。
8.黄连为科植物、和的干燥根茎。
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为。
9.味连根茎显微特征为:皮层,可见;中柱鞘;维管束型,断续,髓部。
10.黄连细粉1g,加甲醇10,置水浴上加热至沸腾,放冷。
取上清液5滴,加稀盐酸1与漂白粉少量,显色。
11白芍为科的。
主产于省、省。
功效为,,。
12.将下列植物学名译成中文名,并写出其所属的科名及药用部位名1.2.3.4.5.6.三、选择题(一)单选题1.药材横断面可见“星点”的是( )A.大黄的根茎B.大黄的根C.何首乌的根茎D.何首乌的根2.韧皮部外侧组织中散有异型维管束,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此药材是( )A.大黄B. 何首乌C.商陆D.牛膝3.黄连断面在紫外灯下木质部显( )A.天蓝色荧光B.紫色荧光C.金黄色荧光D.红棕色荧光4.大黄髓部的“星点”为异型维管束,其类型为( )A.外木型维管束B.外韧型维管束C.周木型维管束D.周韧型维管束5.五味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为( )A.木脂素类B.有机酸类C.挥发油D.脂肪酸6.厚朴的主产地是( )A.四川、湖北、浙江B.山西、山东C.吉林、辽宁D.甘肃、青海7.取黄连细粉1g,加甲醇10,置水浴上加热至沸腾,放冷,取上清液5滴,加稀盐酸1与漂白粉少许,显樱红色。
伞形科蔬菜

伞形科蔬菜伞形目—伞形科真核生物域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目伞形科伞形科(学名:Apiaceae)是伞形目下的一科,是一类具有伞形花序的植物。
花小型,具有五片花瓣。
这些排列成伞状的花序,称为伞形花序。
伞形科这一名称是因为其花序为伞形之故。
此科下包含有孜然、香芹、香菜、茴香、胡萝卜、莳萝、葛缕子、当归、白芷、独活、毒芹、明日叶等植物。
此科约有280属和2500种,分布在北温带、亚热带或热带的高山上。
中国大约有90属、500多种,全国均有分布。
伞形科包括很多日常食用的蔬菜和调料。
1.植物学史1672年,R·莫里森首次根据果实的特征将伞形科植物划分为9属165种。
C·von·林奈在他的《植物种志》中(1753年)记载45属,特别以总苞与小总苞的存在与否作为鉴别特征。
1898年,O·德鲁德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将伞形科分为天胡荽亚科(Hydrocotyloideae)、变豆菜亚科(Saniculoideae)和芹亚科(Apioideae)3个科。
这个系统为世界学者广泛应用。
2.形态特征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很少是矮小的灌木(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根通常直生,肉质而粗,有时为圆锥形或有分枝自根颈斜出,很少根成束、圆柱形或棒形。
茎直立或匍匐上升,通常圆形,稍有棱和槽,或有钝棱,空心或有髓。
叶互生,叶片通常分裂或多裂,1回掌状分裂或1-4回羽状分裂的复叶,或1-2回三出式羽状分裂的复叶,很少为单叶;叶柄的基部有叶鞘,通常无托叶,稀为膜质。
花小,两性或杂性,成顶生或腋生的复伞形花序或单伞形花序,很少为头状花序;伞形花序的基部有总苞片,全缘、齿裂、很少羽状分裂;小伞形花序的基部有小总苞片,全缘或很少羽状分裂;花萼与子房贴生,萼齿5或无;花瓣5,在花蕾时呈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基部窄狭,有时成爪或内卷成小囊,顶端钝圆或有内折的小舌片或顶端延长如细线;雄蕊5,与花瓣互生。
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一个倒悬的胚珠,顶部有盘状或短圆锥状的花柱基;花柱2,直立或外曲,柱头头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23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24
[化学成分] ➢主要为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 ➢挥发油含量达0.4%,其中正丁烯酜内 酯有特殊香气;藁本内酯在油中含量约 45%,为油中主要成分,均为抗胆碱 (解痉) 有效成分。 ➢水溶性成分中有阿魏酸、丁二酸、烟 酸等,其中阿魏酸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 用。
17
➢质较柔软,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 皮部有多数棕色油点(油室、油管)及裂 隙,形成层环棕色,木部色较淡,射线 细密。 ➢香气浓郁特异,味甘、辛、微苦。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18
当归性状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19
[显微特征] 侧根横切面 ➢木栓层由数层木栓细胞组成。 ➢皮层窄,有少数油室。韧皮部宽广, 多裂隙,韧皮射线稍弯曲;有多数分泌 腔散在,呈类圆形。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射线宽达10多列细胞;导管单 个或数个成束,作放射状排列;木薄壁 细胞较射线细胞为小。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6
第二节 伞形科的主要生药
一、重要药用属及植物 二、主要生药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7
一、重要药用属及植物
➢当归属(Angelica):当归、杭白芷 ➢柴胡属(Bupleurum):北柴胡、狭 叶柴胡 ➢藁本属(Ligusticum):川芎、藁本 ➢防风属(Saposhnikovia):防风 ➢珊瑚菜属(Glehnia):珊瑚菜(北沙参)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20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21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2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粉末特征] 淡黄棕色 ➢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壁稍厚,表面(切 向壁)有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 ➢油室及油管碎片时可察见,含挥发油滴。 ➢梯纹及网纹导管多见,并有具缘纹孔、 螺纹导管。 ➢有木栓细胞、淀粉粒,偶见纤维。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11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12
[采制]秋末采挖移栽当年的根,除去地 上茎、细小须根和泥土,晾至半干后, 捆成小把,上栅,用烟火慢慢熏干。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13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14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特异香气。 ➢主根粗短,有支根。 ➢茎直立。叶互生,二至三回奇数羽状 复叶,叶柄基部膨大成鞘状抱茎,紫褐 色;复伞形花序顶生,伞辐9~13,不 等长;花白色。 ➢双悬果椭圆形。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27
妇
归头—根上端—补血;
人
归身—主根—养血; 归尾—支根—破血;
要 药
全归—全体—和血、调血
血 剂
➢宋代陈承谓“服时能使气血各有所归,
恐圣人立当归之名”
➢明代李时珍“当归调血为妇人之要药,
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28
柴胡 Radix Bupleuri (英) Chinese Thorowax Root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25
[药理作用] ➢①对心血管作用 ➢②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③促进造血作用 ➢④调节子宫作用 ➢⑤机体保护作用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26
[功效] ➢性温,味甘、辛。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用于治疗血虚眩晕、月经不调、经闭 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痈疽疮 疡、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病症。 ➢用量:4.5~9g。
特征: ➢草本,常含挥发油而有香气。 ➢茎中空,表面有纵棱。 ➢叶互生或基生,多为一至多回三出复 叶或羽状分裂;叶柄基部膨大成鞘状。 ➢花小,两性,多辐射对称,集成复伞 形花序或单伞形花序;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5
➢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2心皮合 生,2室,每室胚珠1;花柱2。 ➢果实是一种分果,称为双悬果。 本科植物主要含有: ➢挥发油、香豆素、三萜皂苷、生物碱 黄酮等
➢当归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柴胡 Radix Bupleuri ➢川芎 Rhizoma Chuanxiong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10
当归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英) Chinese Angelica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 [产地]栽培品,主产于甘肃(岷县)、 武都、淳县、成县、两当、舟曲、文县 等地以及云南,销全国并出口,四川、 陕西、湖北亦产。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8
➢蛇床属(nidium):蛇床 ➢羌活属(Notopterygium):羌活 ➢前胡属(Peucedanum):白花前胡 ➢茴香属(Foeniculum) :小茴香 本科药用植物还有:明党参、积雪草、 元妥(香菜)等。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9
二、主要生药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15
叶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复伞形花序 16
[性状] ➢根头(归头)及主根(归身)粗短,略成圆 柱形;下端有2~10多条扭曲的侧根(归 尾)。 ➢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不规则纵皱 纹,主根具横纹,顶端残留鳞片状叶鞘 残基。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1
伞形科 Umbelliferae
第一节 伞形科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伞形科的主要生药
第一节 伞形科的主要特征
花程式:♂♀*K5,0C5A5G(2:2) 花图式: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3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4
第一节 伞形科的主要特征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 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狭叶柴 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 前者习称“北柴胡”(硬柴胡),后者习 称“南柴胡”(红柴胡)。 [采制] 春、秋季采挖根,晒干。
2020/2/2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29
[产地] ➢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陕 西;南柴胡主产于东北、华中地区。 [植物形态] 北柴胡 ➢多年生草本。主根较粗,坚硬,有少 数黑褐色侧根。 ➢茎上部多分枝,略呈“之”字形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