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马背上的民族
幼儿园大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社会)

幼儿园大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社会)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马背上的民族(如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2. 培养幼儿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马背上的民族的简介:民族分布、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
2. 马背上的民族的生活习俗:居住环境、饮食、服饰、节日等。
3. 马背上的民族的传统文化:草原文化、马术文化、音乐舞蹈等。
三、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马背上的民族的基本信息。
2. 培养幼儿对马背上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并表达对马背上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的看法。
2. 如何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马背上的民族的特色。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文化用品等。
2. 环境:创设一个宽敞、舒适的活动空间,准备一些马背上的民族的元素,如蒙古包模型、民族服饰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马背上的民族,引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信息的学习:讲解马背上的民族的简介,让幼儿了解民族的基本情况。
3. 生活习俗的学习:讲解马背上的民族的生活习俗,让幼儿了解民族的生活方式。
4. 传统文化的学习:讲解马背上的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幼儿了解民族的文化特色。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表达对马背上的民族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幼儿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幼儿对马背上的民族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的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八、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马背上的民族的主题活动,如蒙古包体验、马术表演等。
2. 邀请马背上的民族的专家或代表来园进行文化交流。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思考如何更好地让幼儿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
十、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马背上的民族的资料、视频等。
马背上的民族教案

马背上的民族教案
社会:马背上的民族
核心目标:
了解蒙古族、藏族等民族的民俗风情,知道他们擅长骑马和打猎。
相关目标:
初步感受祖国是个大家庭,有许多的民族。
一、欣赏赛马音乐。
提问:听这段音乐,你觉得人们在干什幺?
二、观看赛马录像。
1.提问:他们在干什幺?是哪个民族的人?
2.提问:他们为什幺要赛马?
三、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1.出示蒙古族生活的图片。
提问:为什幺蒙古族爱骑马?
2.师:蒙古族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游牧民族,他们骑在马背上,以放牛、放羊为生,哪里的草丰富,就骑着马带着蒙古包到那里安家,马儿就是他们最好的交通工具和伙伴。
四、了解藏族的民俗风情。
1.出示藏族生活的图片。
提问: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出示“布达拉宫”图片,了解藏族的民俗风情。
大班社会《马背上的民族》

大班社会活动:马背上的民族备课人:茆志凤备课时间:2010年11月2日上课时间:年月日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祖国是个大家庭,有许多的民族。
2、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知道他们擅长骑马和打猎。
活动准备:课件《马背上的民族》和播放课件的相关设备。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老师:今天,我遇见了一位小导游,他想要带你们去参观他美丽的家乡,你们想不想去啊?(想)播放课件画面一: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现一个可以动的蒙古族小男孩的形象)嗨,大四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你们能猜出我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吗?(蒙古族)恭喜你,答对了。
今天,我就是你们的导游,向你们介绍我生活的家乡和我们的民族。
2、观看赛马的图片师:好,现在我们就和小导游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画面二:师:你们看,小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个什么地方啊?出示画面:美丽的草原图,上面有赛马画面。
幼儿回答师:对了,这就是蒙古小导游的家乡,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播放《赛马》的音乐小导游: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啊?请你们通过这个音乐猜一猜我的蒙古族伙伴们在干什么?师:有哪个小朋友猜出来了,请你告诉小导游,看你猜的对不对?请几个幼儿站在座位上回答这个问题。
师:刚才的几个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跟着小导游去看一看吧。
幼儿回答。
师:哦,原来他们是在赛马。
你们看那些蒙古族的小朋友多勇敢啊。
小导游告诉我,蒙古族生活在大草原上,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骑马,因此,别看他们的年纪很小,骑马的技术是非常的好。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用弓箭打猎。
请部分幼儿模仿赛马的动作。
3、了解蒙古族的民族风情(1)展示蒙古族生活的画面小导游:刚刚带你们参观过蒙古族最有特色的赛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看一看我们蒙古族的家。
播放蒙古包的画面:师: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呀?请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不要给与评价师:对了,这就是蒙古族小朋友的家,叫蒙古包,是蒙古族的家。
你们知道为什么蒙古族爱骑马吗?为什么要住在蒙古包里吗?先请幼儿回答,然后小导游再进行讲解。
蒙古族风土人情

蒙古族现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主 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 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 蒙 古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 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 生人 也要问好。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 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 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 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 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献 哈达也是蒙古人
腾格尔
彭丽媛 齐峰
悲壮豪迈的
赞美 雄壮的 深情怀念的
嘎达梅林的故事
❖ 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蒙古族传奇英雄嘎达梅 林,为了保护草原与牧民,争取自由与幸福, 奋起反抗达尔罕王公勾结腐朽的民国政府以 “放垦”为名出卖草原,勇敢进行武装起义, 最终为了草原牧民的幸福生活而献出了自己 年轻生命,化为一首永世流传的美丽歌曲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
不同歌唱家演唱的Biblioteka 达梅林对歌曲的 情绪处理的一项高贵礼节 。
马头琴图片
马头琴的来历
❖ 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 和与奶奶相依为命,在一个夜晚无意中发现小白马,就把它 带回家养着。小白马和苏和感情深厚,还为他保护羊群。一 次王爷以赛马嫁女。苏和赢得比赛,因其身份低贱,被要求 留下白马而取金钱。苏和不肯,被打伤而返。 王爷因白马而 设宴,骑白马,却被抛下而伤。王爷命部下射死白马。白马 受多处箭伤,跑回苏和家,死于苏和面前。苏和梦中闻白马 言,用其筋骨做琴而使主人不再寂寞。苏和醒后,以其骨、 筋、尾做琴。 每当他拉琴时,想起对王爷的仇恨时,琴声低 沉;回忆起乘马疾驰时,琴声优美。从此,马头琴便成了草 原上牧民的安慰,他们一听到这美妙的琴声,便会忘掉一天 的疲劳,久久不愿离去。
马背上的民族是指哪个民族

马背上的民族是指哪个民族
蒙古民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誉称。
如果说北方草原是蒙古人的历史摇篮,那么矫健的蒙古马就是蒙古人创造历史文化的主要工具。
马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在民族的成长发展中的确是太重要了。
因此,从古至今,蒙古族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对马都有着特殊的感情。
在蒙古族的生产劳动、行军作战、社会生活、祭祀习俗和文学艺术中,几乎都伴随着马的踪影,听得到马蹄的声音。
由此,就自然而然地在民族生活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马文化。
知识百科之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蹈
风
的独特性。例如东部的科尔沁与西部的卫拉
格
特等。
• 统一性:肩部松弛、臂部强劲、手腕
蒙 古
灵活、挺腰拔背。
族
舞
蹈
• 独特性: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歌
特
舞艺术与民族文化的紧密联系。
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歌舞都具有
鲜明的独特性和地域性。丰富的舞蹈语言和独特
少
数
的舞蹈风格都承载其悠久的历史、古老的生活习
间联系,观察舞蹈体态特征。
• 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有蒙古族长
动
调音乐特征。
作
与
旋
• 动作舒展流畅,意境与旋律高度契合。 律
• 挺腰拔背
平手 附手位
基礼
• 沉肩抬颌 跨前端手 旁平手位 斜前上位 踏步
本仪 体组
态合
• 身体微微后仰
音牧
乐区
强弱
强弱
强弱
强弱
节风
2/4 X X | X X |,少数民族歌舞既是蕴藏丰
族
歌
富的中华艺术宝库,也是我国人类学、社会学、
舞
民俗学上极具研究价值的珍贵资料。
谢 谢 观 看
马 背 上 的 民 族
“蒙古”一词最早记录于《后唐书》 马
和《契丹国志》中。即“永恒之火” 也被称为“马背民族”。
蒙 古 族
背 上 的 民
族
• 蒙古族歌舞不光具有马背民族的所有特质, 蒙
而且蒙古族也是一个崇尚礼仪的民族。
古
族
歌
• 蒙古族歌舞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和牧区。 舞
壹
礼 仪 与 体 态 探究歌曲旋律与舞蹈动作之
贰
牧 区 风 格 思考舞蹈所表现的内容,探
幼儿园大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社会)

幼儿园大班教案-马背上的民族(社会)一、教学目标:1. 了解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 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蒙古袍、头饰、蒙古靴等。
2. 蒙古族的生活方式:蒙古包、骑马、射箭等。
3. 蒙古族的节日习俗:那达慕大会、草原音乐节等。
三、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蒙古袍、蒙古包、骑马等。
2. 视频素材:蒙古族的生活场景、节日庆典等。
3. 制作蒙古族文化手册,介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蒙古袍的图片,引发幼儿对蒙古族的兴趣。
2. 观看蒙古族生活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方式。
3. 教师讲解蒙古族的传统服饰、生活方式和节日习俗。
4.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探讨蒙古族的特色文化,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5.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模拟蒙古族的生活场景,如骑马、射箭等。
6. 总结:让幼儿表达对蒙古族文化的感受,并学会尊重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阅有关蒙古族的资料,了解更多信息。
2. 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蒙古族文化手工作品,如蒙古包、蒙古袍等。
3. 培养幼儿每天阅读有关民族文化的书籍,拓宽知识面。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蒙古族文化的兴趣。
2. 评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骑马、射箭等,检验他们对蒙古族生活方式的理解。
3. 收集幼儿的作业作品,评估他们对蒙古族文化的了解和家长的参与程度。
七、教学延伸:1. 邀请蒙古族的家长或专业人士来园进行蒙古族文化讲座,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蒙古族文化。
2. 组织一次蒙古族文化主题的班会,让幼儿展示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3. 开展蒙古族文化体验活动,如蒙古包体验、骑马体验等,让幼儿亲身体验蒙古族的生活方式。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中,要尊重蒙古族的文化,避免误导幼儿。
2. 在实践活动环节,要注意幼儿的安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大班社会马背上的民族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马背上的民族教学反思一、引言马背上的民族教学是指在马场等场地上,利用马匹作为教学载体,将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等内容融入到马术教学中,让孩子们在乐趣中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
本文将围绕大班社会课程中的“马背上的民族教学”展开探讨和反思。
二、教学目标1.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等内容;2.掌握基本的骑马技能;3.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4.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教学准备1.场地:室内或室外均可,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孩子们进行骑马活动;2.器材:马匹、鞍具、缰绳等;3.人员:专业的骑手指导孩子们进行骑马活动。
四、教学步骤1.引导孩子们了解少数民族文化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特点等,让他们感受到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
2.介绍马匹基本知识向孩子们介绍马的种类、习性、饲养方法等,让他们了解马匹的基本知识。
3.学习基本骑马技能通过专业骑手的指导,让孩子们学习如何正确地上下马、握缰绳、掌握平衡等基本技能。
4.进行民族文化体验活动在骑马过程中,向孩子们介绍一些与少数民族相关的历史故事、传统节日等,让他们了解和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
5.团队合作活动通过组织小组比赛等形式,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让他们体验到团队协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6.总结活动经验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孩子们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总结自己在其中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并分享自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设计不够丰富。
在进行民族文化体验活动时,可以增加一些手工制作等环节,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民族文化。
2.教学资源不够充分。
在进行骑马活动时,需要有足够的场地和马匹等器材,这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学校来说可能会存在困难。
3.安全问题需要重视。
骑马活动涉及到孩子们的身体安全,需要专业骑手的指导和保护措施,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
六、总结“马背上的民族教学”是一种新颖、有趣、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社会:马背上的民族
目标:
1、初步感受祖国是个大家庭,有许多的民族。
2、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知道他们擅长骑马和打猎。
准备:
课件《马背上的民族》、《赛马》音乐和播放课件的相关设备
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老师:今天,我想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啊?
播放课件画面一:出现大草原的画面。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
二、欣赏《赛马》音乐。
1、师:草原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呢?我们来听一段音乐。
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师:哦,原来他们是在赛马。
请幼儿模仿赛马的动作。
2、播放画面二:赛马的画面。
这就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3、了解蒙古族的分布情况。
出现蒙古族的分布图。
三、了解蒙古族的民族风情
1、展示蒙古族生活的画面
你们知道蒙古族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吗?
播放蒙古包的画面:
师: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呀?
请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不要给与评价
师:对了,这就是蒙古族小朋友的家,叫蒙古包,是蒙古族的家。
你们知道为什么蒙古族爱骑马吗?为什么要住在蒙古包里吗?请幼儿大胆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播放课件,老师讲解:我们蒙古族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游牧民族,我们骑在马背上,以放牛、养羊为主,哪里的草丰富,我们就骑着马带着蒙古包到哪里安家,马儿是我们在最好的交通工具和伙伴。
2、展示蒙古族的服饰
师:你们知道蒙古族的服装和我们的服装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讲解:蒙古族的服饰是蒙古袍。
为什么要这样穿呢?是因为在我们骑马放牧时能护膝防寒,晚上能当被盖;长长的袖筒冬天可护手持缰,夏天可防蚊叮咬;宽宽的腰带在我们骑马时可保持腰板的挺直和稳定。
夏天的蒙古袍薄一点,冬天的蒙古袍厚一点。
师:原来蒙古族的服装是根据他们的生活来设计的。
3、蒙古族的美食。
你们知道蒙古族的人们吃什么吗?羊肉、牛肉、羊奶、牛奶等。
4、展示蒙古族的活动
播放相关画面:射箭、赛马、马术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
5、了解其他擅长骑马的民族。
其实除了蒙古族,还有一些民族也是马背上的民族。
让我们先来猜一猜他们都是哪些民族的。
藏族:我们是藏族的小朋友,我们生活在西藏,那里有著名藏教圣地——布达拉宫,我们的民族主要以放牧为主,因此我们擅长骑马射箭,我们的藏族歌舞也很有特色。
鄂温克族:我们鄂温克族有的和蒙古族一样过着游牧、住蒙古包的生活,擅长骑马;有的居住在森林里,住在撮罗子里,擅长狩猎。
哈萨克族:我们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游牧生活,我们居住的地方是一种轻便而又易于支撑和拆的毡房。
我们很善于骑马,每逢过节的时候我们都要进行赛马的游戏。
教师小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大家庭,有56个民族。
蒙古族、藏族、鄂温克族、哈萨克族等是马背上的民族。
6、结束活动。
播放乐曲《赛马》,幼儿和老师一起模仿骑马的动作,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