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天的雨》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秋天的雨》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秋天美景的赞美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背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朗读、默读、背诵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学生分享自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秋天有哪些特点?四、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背诵课文,提高记忆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用法。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秋天的美景?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2.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段描写秋天的文字?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的结构,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整体布局。
2.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提高写作能力。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课文的结构创作一篇赞美秋天的文章?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5篇)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准备:及辅助活动:赛诗会四、教学过程:(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联系课文)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
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
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5、存疑:“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光点()凝望()惊奇()封闭()4、抄词: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云絮呵欠(五)学习第一段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2、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3、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
新课标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授课教案五篇

新课标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授课教案五篇教学工作是教师按照确定的教学目的和必须的教学规律,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潜力的过程。
无论教师的知识经验多么丰富,若不进行备教案就难以将课本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骄傲吧,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读课文,从中感受中国地质队员的拳拳爱国心和献身精神。
3. 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以及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 用简洁语言说说课文大意。
2. 学习科学家为科学,为祖国,为人民勇于探索,甘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课前预习,查找有关南极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南极风光,引入课题。
谈话导入(出示课件)神秘的南极不仅美丽,而且还蕴藏着许多矿藏资源。
这些深藏的资源等待我们的科考队员去发掘它。
让我们随着科学考察队员的足迹到南极去看一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师要求大家做到以下几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
2运用自己学过的批读方式,写出自己的感受。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检查自学情况1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感受。
2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加深感悟1 “我”考察的文森峰是什么样的地方?找出有关语句。
出示课件:重点语句生细细品读(1)文森峰,没有人烟,没有生命,人称“死亡地带”。
那里山势险峻,海拔高度为5140米。
(2)即使夏季,气温都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因而终年被冰雪覆盖。
2 读后讨论:既然是考察,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文森峰”这个死亡地带?(南极环境恶劣考察队员的工作条件艰难等衬托作用)3思考:全文围绕哪个中心词来写?(骄傲)4那么,谁骄傲?祖国为什么而骄傲?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反馈。
(1)“我”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的女科学家。
(2)“我”在艰难环境里,以事业为重,以理想为荣。
(3)“我”克服困难发现铁矿战友们登上文森峰。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1.通过歌曲学习,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指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接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3.理解《摇篮曲》的曲式构造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学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比照法。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 播放舒伯特《摇篮曲》。
师:这首曲子长不长?师:这样一首不长,甚至可以说是比拟短小精练的乐曲,居然能卖到4万法郎,大家想不想知道它的名字和来历?2.播放视频《舒伯特摇篮曲的来历》。
3.师:是啊,正是因为这首曲子好听而又简单,才被千家万户所知晓。
当我们还是小宝宝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就经常摇着摇篮,哄我们入睡,如今,我们就跟随音乐一起,轻轻抱起你们的双手,哄你们手中的小宝宝入睡吧。
二、学习歌曲《摇篮曲》。
1.初听,跟随歌曲一起做律动,感受歌曲的宁静,温顺。
2.师:视频中出现的小宝宝们,他们是几胞胎啊?(三胞胎)。
师:刚刚摇的时候,大家摇得真棒!那么,谁知道哄小宝宝入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轻轻地,渐渐地,温顺地)。
师:而且,我们的嘴里,还要轻轻地念些什么,来帮助小宝宝入睡,刚刚的歌曲中是怎么来哄小宝宝入睡的呢?(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3.师:如今,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老师的伴奏,一起轻轻地,渐渐地,温顺地,来哄这三个小宝宝入睡吧。
4.师电子琴伴奏旋律,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注意部分词语念法上节奏的纠正。
5.大家念得真好!我们的宝宝已经睡着了,它睡着的时候,也会想着它的爸爸妈妈刚刚为它哼唱的旋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到宝宝的梦境中,看看它终究梦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旋律)。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作者特地准备了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鉴戒学习!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存语言。
2.知道课文内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顺手推舟的聪明才智。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知道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顺手推舟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情势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围魏救赵、所向无敌、势如破竹、危在旦夕、成竹在胸、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惶恐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网罗密布、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
(一支具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无敌、势如破竹到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产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挑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试着扼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全。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
第二部分:田、孙商量,直取大梁(3~8段)。
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
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认读生字。
全册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全册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黄昏的特点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及交流,让学生得到思维训练,培养想象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体会联想和想象的异同,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感受文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区分二者之间的差距.作者如何准确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写黄昏的美景.【课时安排】2课时.【相关资料】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黄昏》原载《太白》半月刊第1卷第5期,于1934年11月20日出版.在散文《黄昏》中,作者用象征性的写法,借客观自然景物来抒写主观思想情感,寄寓深刻的含意.所谓象征性的写法,是指借某一事物来象征另一事物,或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象征某一抽象的概念或某种思想情绪.在象征者与被象征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散文近似诗歌,往往是景情并茂,写景中蕴含着深厚而复杂的情感.茅盾对大海的观察极其精细,描绘十分传神,并使用了许多拟人手法和形声词.茅盾先生那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黄昏》,词句是金色的,文采是斐扬的,但感情却是沉重的.如果不知道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那风雨如磐的社会环境,不知道白色恐怖的残忍,就无法体验出散文中的个中滋味,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一切一切,夕阳都喷上了一口血焰".设计方案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你还读过他的哪些作品2,教师相机介绍作者的生平资料.二,初读课文,解题1,"黄昏"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表示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的是哪里的黄昏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2,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3,师生交流不理解的问题.4,学习生字.重点区分:躁和燥,溶和熔.四,作业:1,写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读词语,导入新课.1,出示书后词语.2,齐读课题.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写了黄昏时哪些景物(1)哪几个自然段着重描写了海浪重点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试着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2)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风(3)还写了什么 (夕阳和海鸥)2,画出文章中作者想象的部分.3,默读画出的部分,你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4,学生交流有关的句子.5,组织讨论:(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三,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眼中不一样的黄昏.四,试着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五,作业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设计方案二第一课时一,揭题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题目2,说一说自己看到的黄昏的景色什么样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关注书中标有拼音的字,把字音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2,教师指导朗读:(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3,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不理解的词语.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说一说,课文写了哪里的黄昏四,作业1,写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课文写了哪里的黄昏2,课文中哪处的描写,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二,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1,看来,作者笔下海上的黄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就回到课文中,请你再来默读课文,把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画出来.2,逐段交流:重点体会和指导朗读:(1)挤到沙滩边,啵嘶!队伍解散,喷着愤怒的白沫.这是作者看到的吗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2)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3)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4)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三,从课文描写的景物和想象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小组交流.2,交流讨论.四,作业写一写自己眼中的黄昏.表达板块教学提示:本板块收纳了《野草》,《琥珀》,《荔枝图序》三篇文章.《野草》引用了两个故事来说明草的力量,同时告诉我们,生命力是世间最顽强最神奇的力量.《琥珀》一文向读者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要认真领会科学家的推理猜想方式.《荔枝图序》是一篇咏物小品,是作者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注意学习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事物.学习介绍事物的顺序.并努力将介绍性文章写的生动,有趣全册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全册)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生字造句目标- 研究并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词- 能够正确运用生字词造句教学内容和步骤1. 复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 引导学生逐个研究本单元的生字词,并帮助他们理解每个生字词的意义。
3. 给学生示范如何运用生字词造句,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造句子。
4. 学生互相交流并纠正彼此的句子,帮助他们互相提高。
5. 教师总结本课的研究成果,并给予学生反馈。
第二单元:诗歌欣赏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和分析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一首诗歌,并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2. 分析诗歌的韵律、押韵、词汇和意象,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3.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和表演,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诗歌的表演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单元:文章写作目标-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研究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教学内容和步骤1. 研究文章的结构,如开头、中间和结尾,并分析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
2.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话题,并帮助他们构思文章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3. 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构思,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4. 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和反馈进行文章写作,并互相交流修改文章。
5. 学生朗读和分享自己的文章,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价。
以上是《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全册)》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帮到您。
2024年全册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全册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字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语言表达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日常应用文和简单作文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加深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材中的重点课文及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
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如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
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个别生僻字词的掌握和正确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注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做简要笔记。
利用辅助教学资源,如字典、网络等,自主解决生词难句问题。
3.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学成果,探讨课文中的疑难点。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深入讨论。
4. 展示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形成多元互动的学习氛围。
5. 巩固拓展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布置相关练习题和课外阅读材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能力。
6. 作业布置与反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布置适量作业。
及时批改作业,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
一起看看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查阅!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
3.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
教学准备
搜集带有趣味故事的对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对联。
我们对对联并不陌生,前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对联有关的*《茶酒联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读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做好标记。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3.出示生字词拼读。
4.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5.读准“悬”“赐”“吩咐”等词语。
6.齐读课文。
(二)练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生仔细听,强调读准字音。
2.学生试读课文
①自读;
②教读节奏(生个读,点评)——读准节奏
③生自由读——读出味道(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④生竞读;点评。
三、复述课文,锻炼口语表达。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内先练习讲一讲,看看谁讲故事语言流畅,有条理。
3.试着用3——5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再试着用1——2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发挥才智,探究对联的妙处。
(一)读了这则对联,你想到了什么?
(二)这个办法是怎样帮助了富商的?
(三)从这则故事中,你觉得富商是怎样一个人?
(四)猜测一下,这个学者长什么样子?可能有着怎样的经历?
五、搜集这样与对联相关的小故事,开一个“故事交流会”。
六、布置作业:背诵“积累”中提供的对联。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
3.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
教学准备
搜集带有趣味故事的对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学习基础知识。
1. 吩咐(fu):口头指派或命令。
“咐”为生字,注意读音为轻声。
2.“顾”、“悬”、“赐”让学生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二、分层次指导朗读。
1.根据*“趣”的特点,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要根据商人和学者各自的特点读出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情感。
3. 重点要指导怎样朗读这副对联,要根据三字对、四字对的特点,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
4.要根据对联的内容,读出情趣来。
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1.了解内容,理清商人请人题上联,和学者巧对下联的经过。
2.理清这个过程还应注意两个方面,由于悬挂了上联,商人的生意才由“人不多”到“红火起来”;商人由“夸下海口”到“绝无戏言”,这个过程都与“对联”密切相关。
3.反复读,品味这副对联的妙处何在?
从内容上看,上联下联内容完整,浑然一体。
“为名忙,为利忙”,自然“劳心苦,劳力苦”;“忙里偷闲”、“苦中寻乐”自然是“饮杯茶去”、“拿壶酒来”为妙!人生的经历、人生的态度自然蕴含其中。
4.思考与交流。
问题一“茶酒联趣”趣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