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析的方法

合集下载

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

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

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

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

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

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

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分为:(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2)比较结构百分比(3)比较财务比率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

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

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

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

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

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

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成本分析基本方法

成本分析基本方法

成本分析基本方法成本分析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在进行成本分析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

首先,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

它通过比较成本和效益的关系,来评估一个项目或决策的可行性。

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我们需要将项目的成本与其带来的效益进行对比,以确定项目是否值得投资。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在决策时更加客观地评估投资回报率,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其次,差异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

差异分析是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来找出成本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通过差异分析,企业可以及时发现成本偏差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另外,成本构成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构成分析是通过对成本进行分类和分解,来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和比重,从而找出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通过成本构成分析,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底哪些方面的成本占比较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最后,趋势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是通过对成本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来预测未来成本的变化趋势,为企业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趋势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成本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和预测。

综上所述,成本分析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掌握一些基本的成本分析方法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差异分析、成本构成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从而保持竞争优势。

希望本文介绍的成本分析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方法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是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成本评估和分析,并制定适当的成本控制措施。

它是实施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对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进行评估,为项目的决策和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方法。

1.成本预测方法成本预测方法是通过对施工项目所需的资源和工作量进行量化和估算,从而预测项目的成本。

常用的成本预测方法有如下几种:(1)基于历史数据的成本预测方法:通过对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确定项目成本的范围和变化趋势;(2)基于工作量的成本预测方法:根据项目的工作量和工程量,结合资源使用情况,计算项目的成本;(3)基于专家判断的成本预测方法:依靠经验丰富的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和预测,得出合理的成本估算结果。

2.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方法是对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手段。

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有如下几种:(1)预算控制法:通过制定详细的项目预算,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2)目标成本管理法:在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阶段,根据项目目标和限制条件,制定适当的目标成本,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控制;(3)绩效管理法:通过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项目成本进行持续监控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4)风险管理法:通过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控制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减少项目成本的波动。

3.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是对施工项目的成本与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方法。

它通过比较项目的成本与效益,判断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常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有如下几种:(1)投资回收期法:通过计算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投资风险;(2)净现值法:通过计算项目的净现值,评估项目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判断项目的经济效益;(3)内部回报率法:通过计算项目的内部回报率,确定项目的收益率和回报能力;(4)成本效益比法:通过计算项目的成本效益比,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和效益水平。

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用于评估和理解企业的成本结构,并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成本分析方法:
1. 差异成本分析:差异成本分析是比较不同决策方案之间的成本差异。

它通过计算不同决策方案之间的成本差异,帮助管理者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方案。

2. 边际成本分析:边际成本是指生产或其他经济活动中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或产出所增加的总成本。

边际成本分析的目的是帮助管理者确定最佳产量或产出水平,使总成本最小化。

3. 固定成本分析:固定成本是指与生产或其他经济活动的产量或产出无关的成本。

固定成本分析的目的是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固定成本结构,并考虑如何降低固定成本。

4. 变动成本分析:变动成本是指与产量或产出成正比的成本。

变动成本分析的目的是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变动成本结构,并考虑如何降低变动成本。

5. 整体成本分析:整体成本分析是将所有成本项目考虑在内的综合分析。

它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整体成本结构,并制定全面的成本控制策略。

通过运用这些成本分析方法,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企业的成本,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评估决策或项目价值的方法,通过比较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来确定最终的可行性和优先级。

它在许多领域和行业中非常常见,如经济学、工程、环境科学、医疗保健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方法一:净现值法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NPV)是一种常见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未来的成本和效益转换为现值,计算出项目的净现值,以确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计算公式如下:NPV = Σ (现值效益 - 现值成本)如果净现值大于零,表示项目具有正向的经济效益;如果净现值小于零,则意味着项目的效益无法弥补成本,可能不具备经济可行性。

方法二:内部回报率法内部回报率法(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也是一种常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它通过计算项目的内部回报率,即使得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来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计算公式如下:Σ [现值效益 / (1 + IRR)^n] - Σ [现值成本 / (1 + IRR)^n] = 0IRR是使上述方程成立的折现率。

如果IRR大于预期的最低折现率,项目被视为经济可行的。

方法三:成本效益比法成本效益比法(Cost-Benefit Ratio)是另一种常见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它通过计算项目的成本效益比,确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计算公式如下:成本效益比= Σ 现值效益/ Σ 现值成本如果成本效益比大于1,表示项目具有经济效益;如果小于1,则项目效益无法弥补成本,可能不具备经济可行性。

方法四: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用于评估项目结果对关键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通过调整关键因素的值,比如成本、效益或折现率,观察净现值、IRR或成本效益比的变化,从而了解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方法五:边际成本效益分析边际成本效益分析(Marginal Cost-Benefit Analysis)是一种常用于决策分析的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方法引言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是施工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有助于企业了解项目的成本结构和成本变化情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方法,包括效用成本分析、差异成本分析和趋势分析。

一、效用成本分析效用成本分析是一种通过衡量不同决策方案的效益和成本,从而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

施工项目中,可以通过效用成本分析来评估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成本,并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最优资源配置方案。

效用成本分析的步骤如下:1.确定评估指标:在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中,可以将成本、效益、时间等作为评估指标,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所需的评估指标。

2.收集数据:收集与评估指标相关的数据,包括成本数据、效益数据和时间数据等。

3.计算成本和效益: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每种资源的成本和效益。

4.制定方案: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选择最优的资源配置方案。

效用成本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源,提高施工项目的效益和效率。

二、差异成本分析差异成本分析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决策方案之间的成本差异,衡量决策方案的优劣的方法。

在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中,可以使用差异成本分析来评估各种成本差异的影响,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资源配置方案。

差异成本分析的步骤如下:1.确定基准:选择一个基准方案作为比较对象,并将其作为标准。

2.收集数据:收集与基准方案和其他方案相关的成本数据。

3.计算差异:计算每种资源与基准方案之间的成本差异。

4.分析结果: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并评估对项目的影响。

5.调整方案: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资源配置方案,选择最优的方案。

差异成本分析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各种决策方案的成本差异,帮助企业选取最经济的资源配置方案。

三、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成本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成本的方法。

在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中,可以使用趋势分析来预测项目的成本变化,以便合理安排预算和资源。

趋势分析的步骤如下:1.收集历史数据:收集项目过去的成本数据,并按时间顺序进行整理。

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方法有直接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

1、直接比较法。

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

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

2、因素分析法。

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利用各个因素的计划与实际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

产品总成本分析方法

产品总成本分析方法

产品总成本分析方法产品总成本分析方法是对一个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全面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产品的总成本进行详细的分解和计算,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产品的成本结构,从而优化产品的定价、控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产品总成本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材料成本分析: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生产产品直接所消耗的原材料成本。

对于一个产品而言,需要确定它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并计算出其消耗量和成本。

通过直接材料成本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产品的原材料消耗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原材料成本。

2. 直接人工成本分析: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生产产品所需要的直接劳动力成本。

对于一个产品而言,需要确定它所需要的直接劳动力数量和时长,并计算出直接人工成本。

通过直接人工成本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产品的劳动力使用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工成本。

3. 制造间接费用分析:制造间接费用是指与产品相关的间接成本,如工厂折旧、设备维护、工厂管理人员工资等。

对于一个产品而言,需要确定它所占用的制造间接费用,并计算出其成本。

通过制造间接费用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各项间接费用的分布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制造成本。

4. 销售和分销成本分析:销售和分销成本是指与产品销售和分销相关的成本,如广告费用、销售人员工资、物流费用等。

对于一个产品而言,需要确定它所占用的销售和分销成本,并计算出其成本。

通过销售和分销成本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成本,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销售效率,减少销售成本。

5. 管理和一般行政费用分析:管理和一般行政费用是指与产品生产和销售无直接关系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设备费用、办公场地租金等。

对于一个产品而言,需要确定它所占用的管理和一般行政费用,并计算出其成本。

通过管理和一般行政费用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产品的管理和行政成本,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管理成本。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成本分析,还可以对其他与产品相关的成本进行分析,如研发成本、质量成本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成本分析的方法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

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

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

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

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例1〗北乐公司1999年末进行成本分析时,编制的对比成本分析表如下:成本对比分析表品成本降低幅度较大。

对于A产品应找出成本超支的原因,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

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

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

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

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

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

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

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

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分析时的替代顺序。

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

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4)计算替代指标。

其方法是以基期数为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因素,逐步顺序地替换。

每次用实际数替换基数指标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

每次替换后,实际数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就可以得出几个指标。

在替换时要注意替换顺序,应采取连环的方式,不能间断,否则,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就不能与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异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5)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其方法是将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结果与这一因素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其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6)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设某项经济指标N是由A、B、C三个因素组成的。

在分析时,若是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则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计划指标N0=A0×B0×C0实际指标N1=A1×B1×C1分析对象为N1-N0的差额。

采用因素分析法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时,各项计划指标、实际指标及替代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计划指标N0=A0×B0×C0-----------(1)第一次替代N2=A1×B0×C0-----------(2)第二次替代N3=A1×B1×C0-----------(3)实际指标N1=A1×B1×C1-----------(4)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数额按下式计算:由于A因素变动的影响=(2)-(1)=N2-N0由于B因素变动的影响=(3)-(2)=N3-N2由于C因素变动的影响=(4)-(3)=N1-N3将上述三个项目相加,即为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它与分析对象应相等。

〖例2〗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本月份产量及其他有关材料费用的资料如下。

产量及其他有关资料根据因素分析法的替代原则,材料费用三个因素的替代顺序为产量、单耗、单价。

各因素变动对甲产品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降低8 000的测定结果如下:计划材料费用=250×48×9=108 000(元)-----(1)第一次替代=200×48×9=86 400(元)--------(2)第二次替代=200×50×9=90 000(元)--------(3)实际材料费用=200×50×10=100 000(元)----(4)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降低8 000元的影响程度如下:由于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86400-108000=-21600(元)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的影响=(3)-(2)=90000-86400=3600(元)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4)-(3)=100000-90000=10000(元)三个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21600+3600+10000=-8000(元)上述分析计算时,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简化的形式,即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以上述经济指标N为例,采用差额计算法时的计算公式如下:由于A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A0)×B0×C0由于B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B0)×C0由于C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C1-C0)〖例3〗以例2材料费用的分析资料为基础,采用差额计算法的结果如下:由于产量增加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250)×48×9=-21600(元)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48)×9=3600(元)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10-9)=10000(元)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600+3600+10000=-8000(元)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但采用差额计算法显然要比第一种方法简化多了。

3.相关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个指标时,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企业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 在这些指标体系中,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受其影响的相关指标也会发生变化。

如将利润指标与产品销售成本相比较,计算出成本利润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

再如,产品产量的变化,会引起成本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相关分析法找出相关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从而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

第二节产品成本分析一、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可分别按产品别分析和按成本项目分析。

1.按产品别分析按产品别分析是指按每种产品的成本所进行的分析。

在按产品别进行分析时,应计算如下几个指标,即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和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每种产品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

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成本降低额=按实际产量计算的实际成本-按实际产量计算的计划成本成本降低额成本降低率=----------------------------×100%按实际产量计算的计划成本〖例4〗方达公司本年度生产三种产品,有关产量及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产量及单位成本资料甲产品成本降低额=100×1900-100×2000=-10000- 10000甲产品成本降低率=----------------×100%=-5%100×20000其余指标计算方法同上,据此可编成如下“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表”: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按成本项目分析是指将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全部商品产品的实际总成本与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实际产量计划总成本相比较, 计算每个成本项目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对总成本的影响,其计算公式如下:某成本项目实际成本该成本项目该成本项目按实际产比计划成本降低额 = 实际成本 - 量计算的计划成本某成本项目实际成本该成本项目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额比计划成本降低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该成本项目按实际产量计算的计划成本某成本项目降低额该成本项目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额对总成本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按实际产量计算的全部商品产品计划成本〖例5〗某企业有关商品产品各成本项目资料如下(见表10-5),要求根据表中资料按成本项目分析计算企业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结果如下: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上表中数字计算过程如下:直接材料项目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额=564340-588000=-23660(元)-23660直接材料项目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率=--------------×100%=-4.02%588000-23660直接材料项目降低额对总成本的影响=------------×100%=-2.4143%980000其余各项目的计算方法同上。

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所谓可比产品是指企业过去生产过并且有着完整的成本资料的产品。

计算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检查企业成本降低工作的成绩,由于具有可比性,因而,考核其降低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比产品成本分析包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变动的原因两个方面。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所需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可比产品成本实际上年实际本年实际实际降低额 = ∑产量×(单位成本 - 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单实际产量按本年实际单= 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 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可比产品成本计划上年实际本年计划计划降低额=∑产量×(单位成本 - 单位成本)=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计划产量按本年计划单单位成本计算总成本 - 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实际降低率 =-------------------------------------------×100%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降低率 =--------------------------------------------×100%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分析对象: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各因素变动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 主要有产品单位成本、产品品种构成、产品产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