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_常晨光

合集下载

解读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分析

解读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分析

解读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分析杨方【摘要】功能语言学认为,人际语法隐喻是表达人际意义的一种手段,它由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构成.人际语法隐喻通过合理地调配语法资源,使交际参与者有效地实现语言交流的目的.辨认、解释和分析人际语法隐喻,有助于语篇的理解.【期刊名称】《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30)001【总页数】4页(P72-75)【关键词】人际语法隐喻;语气隐喻;情态隐喻;语篇分析【作者】杨方【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3关于语法隐喻,人们有各种研究和界定方法,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对此研究起步早,成果多。

韩礼德[1]在谈到功能语法的范围和目的时明确指出,建立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语篇分析。

他同时指出语篇分析有两个不同的层次。

一个层次是语篇分析有助于理解语篇,通过语篇的语言学分析说明语篇通过什么方式和为什么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它要表达的意思;另一个层次是语篇分析有助于评价一个语篇,通过语篇的语言学分析说明为什么该语篇有效地达到了它的目的,或没有达到它的目的,在哪些方面它是成功的,在哪些方面是失败的或者是不成功的。

而要达到这一较高层次,不但需要分析语篇本身,还要分析该语篇的语境。

语境则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及语篇和语境之间的系统关系。

为了达到语篇分析的较高层次即评价性层次,分析对比同一类语言体裁,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从而以此为尺度语篇是语篇分析较为常用的方法。

同时,我们认为分析对比源语篇和它的相应译文即目的语篇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好方法。

韩礼德把语言分为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1]。

而每一个元功能又包含若干个不同的系统。

因此,语篇分析可以从这三个元功能同时入手作全面的分析,也可以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只从某一元功能的某一系统出发作局部的分析。

分析英语广告中的人际语法隐喻及其功能

分析英语广告中的人际语法隐喻及其功能

分析英语广告中的人际语法隐喻及其功能摘要:对语法隐喻的概念及分类进行介绍,对几那么英语广告语篇中的人际语法隐喻做以分析,探求其在广告语篇中的运作机制及踊跃的劝说作用。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语法隐喻;英语广告系统功能语言学以为,语言是一个由音系层(phonology)、辞汇语法层(lexicogrammar)和话语意义层(discourse semantic)三层次符号系统。

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象征和被象征、或说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

具体地说,音系层是辞汇语法层的表现,而辞汇语法层又是话语意义层的表现。

表现方式大致有两种:(1)一致式(congruent form),即无标记形式;(2)非一致式(incongruent form),即有标记形式,也确实是咱们所说的隐喻式(metaphoricalform)。

简单地说,确实是所利用的表达式背离了客观世界的局势状况,即韩礼德所说的“表达意义的—个变体”[1]。

而这种“变异”的表达方式恰正是语言求新求异的表现,这种不符合交际期望的表达方式促令人们试探语言表层下的各类意义。

而广告作为商家打响名声的语言利器,就必需独树一帜,令人印象深刻。

因此,本文旨在结合语法隐喻理论与广告实践,简单分析英语广告中的人际语法隐喻及其功能。

一、语法隐喻参照系统功能语法所提出的语言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韩礼德以为语法隐喻可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及人际语法隐喻,但现在韩礼德并无涉及与语篇功能相对应的语篇语法隐喻,而是只采纳了“语篇的浓缩”一笔带过。

直到1992才由Martin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语篇隐喻”[2]的概念,他以为,“时刻和结果的逻辑关系能够通过各类关联手腕做隐喻的表现”,除此之外,“语法隐喻通过展开一个语篇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成为组篇的工具”。

他为此提出“隐喻性主位”和“隐喻性新信息”两种语篇隐喻的论点。

随后韩礼德在从头划分的13类语法隐喻中提到了三种连接成份的隐喻,别离是连接成份向个体、性质和进程的转变,这与马丁的“语篇隐喻”有了一些重叠的地方。

英语中的语法隐喻与语篇分析

英语中的语法隐喻与语篇分析

第卷第期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42 Vol.14 No.2年月20046Journal of Luoyang Technology College June 2004韩礼德在年的《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Halliday)1985专门讨论了语法隐喻的问题朱永生,。

韩礼德指出,(1994)语法隐喻不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而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

同时,隐喻是意义的变体,而语言是隐喻表达的文化符号系统。

因此,隐喻并不局限于词语,也具体体现在语言的句法结构——语法里。

句法层面的隐喻被称为语法隐喻,如“:”和“The years saw the changes of the small city.The sixth”张维鼎,。

韩礼德day saw their arrival in Beijing(2002)认为语法隐喻主要见之于概念元功能和人际元功能,且元功能是三分的,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语法隐喻主要体现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方面,由此可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

而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理论框架。

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的研究作为此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某些语篇中,研究语法隐喻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语篇。

概念语法隐喻与语法分析1概念语法隐喻是指人们在表达意义的时候,没有选择与现实相近的一致式语法结构,而选择曲折地反映显示情况的隐喻式语法结构。

概念语法隐喻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时、体、态的有意错位和名词化。

这两种表现形式都与语篇类型密切相关。

时、体、态的有意错位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用一般现在式表示过去的动作,并常常与以下三种语篇有着密切的关系:新闻标题或对人物、作品的评价,利用有意错位使(1)语篇具有生动的真实感觉。

例如:① General Secretary Meets American Delegation.② Dickens portrays the world in a realistic way.描绘客观规律、科学事实、客观存在或引用著作、(2)谚语、格言等直接引语。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语法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文体中。

其中,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尤为常见,它在构建科技英语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名词化语法隐喻及其在科技英语中的语篇衔接功能。

名词化语法隐喻是指通过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来表达动词或形容词的含义,从而使语言更加简洁、客观、专业。

在科技英语中,由于需要描述复杂的概念和过程,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尤为常见。

构建语义关系: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可以用来构建语义关系,使语篇中的句子之间更加连贯。

例如,使用名词化的动词短语“施行手术”可以简洁地表达“做手术”的含义,使句子之间的更加紧密。

提升信息密度:名词化语法隐喻还可以提高语篇的信息密度。

通过将复杂的动作或状态抽象为名词,科技英语可以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例如,“执行任务”这个名词化短语可以简洁地表达“完成任务”的含义,大大提高了信息密度。

增强客观性: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可以增强科技英语的客观性。

通过将主观感受或动作转化为客观的名词,名词化语法隐喻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提高表达效率: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语法隐喻的使用可以提高表达效率。

使用名词化的短语可以减少冗余的表述,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进行实验”这个短语就比用“做实验”更加简洁高效。

名词化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构建语义关系、提升信息密度、增强客观性,还可以提高表达效率。

对于科技英语的学习者和使用者来说,理解并掌握名词化语法隐喻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翻译研究中,语法隐喻一直是一个备受的话题。

语法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通过改变语法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义和语用功能。

在翻译过程中,语法隐喻为译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转换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语法隐喻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语法隐喻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改变语法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英语人际意义的情态隐喻探究

英语人际意义的情态隐喻探究
2008年 5 月 第5卷 第5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ay.2008 Vol.5 No.5
英语人际意义的情态隐喻四川 南充 637002)
二 、情 态 隐 喻 的 语 法 表 现 形 式 (1)情 态 隐 喻 可 以 由 小 句 表 现 。 (a)Mike is probably angry. (b) Mike must be angry. (c)I believe Mike is angry. (d)It is likely that Mike is angry. 例(a)和例( b) 与其隐喻变体例 (c)和例(d)表达的意 义 是 一 致的。含有情态成分的句( a) 与句( b) 变成了不含情态成份的 小句 Mike is angry。而 I believe 和 It is likely 则变成了情态成 份, 它们并不是命题本身, 在语义上起支配作用的实际上是 Mike is angry。这一点可由英语的 附 加 问 句(tag question)的 形 式 中 得 到 验 证 , 如 在 I believe Mike is angry, 附 加 问 句 不 能 用 don’t I ?而应该用 isn’t he? 不 对 主 句 设 问 , 原 因 在 于 它 们 并 不 是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表 示 命 题 的 小 句 , I believe 实 际 上 在 整 个 句子中只起到一定的情态作用, 相当于语气附加成分或一个 语气状语。换言之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情态意义, 在语法层 上 形 成 了 一 个 隐 喻 结 构 ( 朱 永 生 , 严 世 清 , 2001) 。 类 似 的 还 有: I think /expect he can do it himself 在此句中, 发话人的主 句结构 I think /expect 似乎是有关自己的命题, 但从功能角度 考虑, 真正的命题应该是“he can do it himself”。如果加上附加 问 句 , 我 们 便 可 以 看 的 很 清 楚 : I think /expect he can do it himself, can’t he? (2) 情态隐喻可以情态物化结构表现 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 There is likelihood that… There is a certainty that… There is a regularity that… 以上句子将情态意义建构成使人难以质疑的 “事物”, 从 而掩盖了情态的来源, 使之具有显性客观取向, 从而形成隐喻 结构。 ( a) He will apply for Cambridge University ( b) 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 he will apply for Cambridge University 句(a)与其隐喻变体( b) 意义一致, 但采用(b)这样的结构消 除 了 发 话 人 明 显 的 “介 入 性 ”, 使 其 独 立 于 发 话 人 之 外 , 使 受 话人感到发话人是依赖客观事实的可能性而来说出这个句子

英语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建构

英语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建构

英语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建构英语人际语法隐喻与语篇建构一、概述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增加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

功能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从传统的词语修辞方式延伸至语法的隐喻方式,提出了语法隐喻理论。

语法隐喻指概念在词汇语法层的隐喻化表达方式,与之相对的是一致式。

韩礼德主要从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方面对语法隐喻进行了探讨[1]。

概念语法隐喻主要表现为及物性隐喻,即过程类型的转化。

人际语法隐喻涉及情态意义和评价意义的表达。

两种隐喻形式都广泛存在于语言中,并以变化的句法形式反映人类经验和概念结构,为语篇的建构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文章重点探讨人际语法隐喻的语篇建构功能,关于概念语法隐喻的语篇建构功能将另行撰文论述。

二、人际语法隐喻语言不仅可以表达说话者的亲身经验和心理活动,还具有反映说话者身份、态度以及他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等功能。

语言的这一功能称作“人际功能”。

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不是一一对应,除了一致式之外,人际语法隐喻也是实现“人际功能”的有效手段。

人际语法隐喻包括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两部分。

(一)情态隐喻情态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副词体现,还可以通过其他语言形式实现。

如例 1:(1)Probably that pudding never will be cooked.(2)I don't believe that pudding ever will be cooked.例 1(1)中的情态意义由副词 Probably 和 never 体现,是一致式的表达形式;而该情态意义在例1(2)中,由小句I don'tbelieve 体现,虽然该小句的语法成分齐全,但在功能上体现的是情态语义。

体现情态意义的小句相当于一个语气状语,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同一情态意义,在语法层上形成一个隐喻结构。

[2]情态可分为两种类型:情态化和意态化。

情态化包括可能性和经常性,意态化包括义务和意愿。

韩礼德认为[1],情态意义的体现形式由情态取向决定。

商务英语中的情态表达及其人际功能

商务英语中的情态表达及其人际功能

商务英语中的情态表达及其人际功能情态表达在商务英语中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商业活动的各个领域和交易过程的各个环节。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建构的系统功能语法可以引导我们对具体语境中的语言使用进行客观描述,从而选择得体的语言表达模式;同时,该功能语法也有利于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以及各种文体的语言运用,进而更好地明白和掌握其中的规律。

本文通过对商务英语,如商务谈判英语、公函英语和契约英语中的情态表达进行功能语法分析,着重探讨商务英语中情态表达的多重人际功能。

一、情态的定义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

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它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发挥多种功能。

以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派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其中人际功能是指语言体现各种人际关系的功能,主要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体现。

情态系统是表达说话者对事物的判断或评价的语义系统。

作为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情态系统所表达的意义是从说话者本人角度对其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

情态具有“归一性”,也就是说它所涵盖的意义领域是介于“是”与“不是”两极之间。

[1]广义的情态指表达命题的情态和表达提议的情态。

当语言用以交流信息时,小句以命题的形式出现。

情态意义的归一性表现为断言和否定,也就是从可能性或经常性的角度看这个信息的可靠性,韩礼德称之为情态化。

而当语言用以交流物品和服务时,小句则以提议的形式出现,其情态意义的归一性表现为规定或禁止,也就是表达说话人对于交换最终成功的自信程度,这种情态被韩礼德称为意态化。

[1](P89) 二、商务英语中的情态表达韩礼德把情态系统划分为情态化和意态化。

情态化可以由语气中的限定性情态助动词、情态副词来表达,或由两者一起来体现。

意态化一般由语气中的限定性情态动词、被动谓体动词或谓体形容词来体现,也可以由语气副词与限定性情态动词一起来表达。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

MING RI FENG SHANG287社 会 视 野文|周 雪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摘要:“语法隐喻”这一概念是由韩礼德在1976年首次提出的,提出以来语法隐喻成为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

语法隐喻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占据了基础地位,它是语义层与词汇语法层的重要联结方式。

本文首先介绍了经典语法隐喻理论,然后阐述了语法隐喻的发展阶段,希望对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的学习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发展一、引言语法隐喻一词最早是由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的,即“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经常发生在语法层面”并且他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大类。

国内也有一些语言学家或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语法隐喻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例如:朱永生和严世清阐述了语法隐喻理论的根据,他们还揭示了当代隐喻研究的意义以及贡献(朱永生,严世清,2000);胡壮麟也对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的一些框架的不彻底性提出讨论(胡壮麟,2000);常晨光也对韩礼德提出的人际语法隐喻进行再分析(常晨光,2001)。

本文主要对语法隐喻的发展进行详细阐述,并就语法隐喻的一些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

二、语法隐喻的发展“语法隐喻”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韩礼德1976年发表的论文《反语言》中,而语法隐喻的发展事实上历经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是语法隐喻的萌芽阶段,以韩礼德的《反语言》和《英汉语中的语法隐喻》这两篇论文为代表作。

在《反语言》中,韩礼德认为“反语言”是日常语言的一种隐喻形式,并且隐喻可以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出现,如语音隐喻、语法隐喻、以及语义隐喻,语法隐喻可以进一步分为词法、词汇和句法隐喻三种。

韩礼德还指出,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就是语法隐喻,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大部分是隐喻性的。

但此时的这些理论观点还未成熟,缺乏具体的论证。

随后,在1984年的《英汉语中的语法隐喻》这一论文中,韩礼德开始解决上面阐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常晨光(1966—),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收稿日期:2000-12-122001年第7期总第147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 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2001,№7Serial №147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常晨光(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摘 要:本文首先扼要介绍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中的人际纯理功能,然后重点分析人际语法隐喻中的两个主要类型: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并探讨人际语法隐喻研究在语篇分析中的作用。

关键词:人际语法隐喻;语气隐喻;情态隐喻;语篇分析 A bstract :T his paper start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of the clause in Halliday an F unctio nal G rammar ,and then focuses o n the discussion of the tw o majo r ty pes of interperso nal metaphors ,i .e .metaphors of mood and metaphors of modality .Implications for text analy sis are also outlined .Key words :interperso nal metapho rs ,metaphors of mood ,me taphors of modality ,tex t analysis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1)07-0006-03 韩礼德(Halliday ,1994)认为隐喻是意义表达的“变异”,不仅仅局限于词汇层,也常常出现在语法层。

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也包含了词汇隐喻。

Halliday (1994:343)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类。

有些功能语言学者认为,语法隐喻还应包括语篇隐喻。

(Thompson ,1996;胡壮麟,2000)本文将重点分析英语中表达人际意义的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的语法隐喻形式,并探讨人际语法隐喻研究在语篇分析中的作用。

1.人际功能功能语言学认为,一个小句表达了3种既有联系但又不尽相同的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其中,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使用语言与别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表达自己对事物的主观判断或评价,试探或改变别人的看法,等等。

在小句中,人际功能主要是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的。

语气系统所表达的是小句中的互动,它使小句成为一个交际行为。

Halliday (1994:68-9)认为,根据交际过程中言语角色和交换物的不同,可以归纳出4个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陈述、命令、提问。

除“提供”功能没有典型的语气来体现以外,体现“陈述”功能的一般是陈述语气,体现“提问”功能的是疑问语气,体现“命令”功能的是祈使语气。

英语小句的语气由主语和限定成分构成。

语气成分具有明确的语义功能,其中,主语是命题中的重要成分,是肯定或否定一个命题的基点,是对命题(或提议)的有效或成功负责的成分。

限定成分的作用是限定命题,使其成为可议论的概念。

情态系统表达的是说话者的判断或评价,也是人际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语义上说,它所体现的是介于归一性中肯定和否定两极之间的意义。

广义的情态系统包括情态化和意态化。

情态化和意态化的区分同样与言语角色和交换物的不同有关系。

当交换物是信息时,小句以命题的形式出现,情态指的是从可能性或经常性的角度看这个信息的可靠性如何。

当交换物是物品和服务时,小句则以提议的形式出现,情态指的是说话人对交换最终成功的自信程度。

在“命令”中,这关系到受话者执行命令的义务或责任;而在“提供”中,则涉及说话者实施某行为的倾向或意愿的程度。

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情态意义,Halliday (1994:89)称前者为情态化,后者为意态化。

情态化可以由语气中的限定性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来表达,或由两者一起来体现。

意态化一般由语气中的限定性情态动词、被动谓体动词或谓体形容词来体现,也可以由语气副词与限定性情态动词一起来表达。

对情态类型及其典型体现的总结详见Halliday (1994:91)或胡壮麟等(1989:122),这里不再赘述。

2.人际语法隐喻功能语言学是这样看待形式与意义的关系的:形式是意义的体现,意义来自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形式和意义之间并不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一种形式可以表示一种以上的意义,一种意义也可由两种或更多的形式体现。

(黄国文1999)DOI :10.13458/j .cn ki .f latt .002258在人际意义的表达上出现的语法隐喻现象就充分地反映了这种观点。

无论是在语气还是在情态的表达方式上,除一致性体现外,都可能出现语法隐喻现象。

因此,人际语法隐喻主要可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

2.1语气隐喻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言语功能一般都有典型的语气体现。

但事实上,言语功能与语气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决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一种言语功能可以由不同的语气来体现,例如:(1)You should come here at once.(2)Could y ou come here a t once?(3)Come here at once!这三个句子从语义上说都可以表达“命令”功能。

例(3)直接用祈使语气,是“命令”功能的一致性体现。

例(1)和例(2)则分别由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来体现“命令”功能。

反之,一种语气也可以体现一种以上的言语功能,例如,陈述语气在不同的语境下也可以体现“提问”或“命令”功能。

(4)I w onder if you have the time.(5)So y ou are from France?(6)I w ouldn't take the job if I w ere you.(7)We don't put those glasses in the dishwasher.我们把这类语气变异现象,即从一种语气域向另一种语气域的转移,称为语气隐喻。

语气隐喻所体现的是言语功能的变异。

显然,在语气隐喻中,语法范畴和语义特征已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种语气同时体现了两种或多种言语功能。

隐喻体现的效果是两种言语功能的结合,如例(4)和例(5)是用作提问的陈述式,即所谓queclarative。

在这两个例子中,陈述语气体现“提问”功能就是陈述意义和疑问意义的结合。

因此,语气隐喻在语义层面上扩展了言语功能。

2.2情态隐喻在情态意义的表达上,同样会出现隐喻体现形式。

Hall-iday(1994:357)指出,决定每一种情态意义如何体现的是情态的取向系统。

情态取向可分为4种:明确主观、非明确主观、明确客观和非明确客观。

情态取向不同,情态的各种类型就会出现不同的体现形式。

以情态化可能性这一种情态类型为例,就可能出现下面4种不同的体现形式:(8)I think John is ill.(明确主观)(9)Jo hn must be ill.(非明确主观)(10)John is probably ill.(非明确客观)(11)I t's likely that Jo hn is ill.(明确客观)在例(8)和例(11)中,对情态化可能性的情态判断都被建构为一个小句,因此情态意义是以命题的形式来表达的,这在语法层上就形成了一个比喻结构。

在情态化可能性的明确主观形式中,这个体现情态的小句常表达一个认知型心理过程(如I think,I reckon,I believe等),其效果是使说话者明确对判断或断言负责。

而在情态化可能性的明确客观形式中,体现情态的则是一个关系过程的小句(如it's like-ly,it is cer tain,it is probable等),目的在于使说话者的断言似乎不再是一种个人观点,而是一个固有特征,从而隐藏了情态来源,使人难以提出质疑。

然而,在这两个例子中,尽管情态意义都被装扮成命题以小句的形式来表达,在语法上处于主导地位,但它们显然不是命题本身。

如在例(8)中,在语义上起支配作用的实际上是被投射句Jo hn is ill,而不是投射句I think。

这可以通过英语的附加疑问句来证实:I think John is ill,isn't he?而不是:*I think John is ill,don't I?同样,在例(11)中,在语义上起主导地位的也是John is ill,而不是it's likely。

可见,体现情态意义的小句在例(8)和例(11)中所起的作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语气状语,因此,它又可以与其他语气状语一起使用,同时出现在一个小句中,如:(12)I think M ary must certainly have realized this.(13)It is certain that M ary must definitely have realized this.我们可以这样划分这两个句子:I thinkIt's certain thatM aryM arymustmustcertainl ydefinitel yhave real izedhave real izedthisthis 语气状语主语限定成分语气状语谓体补语语气剩余部分由此可见,情态化可能性的明确主观形式和明确客观形式都是隐喻性的。

这在其他的情态类型中也是如此。

Halliday(1994:358)曾列表总结各种情态类型及其在不同情态取向选择下的体现。

在4种情态类型中,除情态化可能性的隐喻体现外,有明确主观情态形式的还有意态化义务。

在这两个情态类型中,体现情态意义的小句一般都表达一个心理过程,以强调说话者看法的主观性。

而在明确客观情态形式中,体现情态意义的小句常表达一个修饰型的关系过程。

这样情态就被装扮成了一个具有某种属性的命题,使说话者的判断或断言客观化。

又如:(14)It's usual fo r T om to come late.(经常性)(15)It's expected that John goes.(义务)(16)It'd be lovely to have some tea now.(意愿)其实,除Halliday表中所列举的隐喻体现外,明确主观的情态形式也可能是一个表达认知状态或情感的修饰型的关系过程小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