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纪录片配音的技巧与方法
电视专题纪录片配音技巧把控

知道 夏宇缺少右手 , 懂事的小班长 自
越 受到感 动 ,逐 步感受 到来 自同学 的尊 们 完善 广播剧创作思想的重要视角 。 口 重, 为他与 同学间 的感 情加 深 , 增添 了一
重重理 由。 ( 作者单位: 安徽广播电视台 )
作聪 明地悄悄 替他做值 日, 惹得夏宇 因为
的分析应该是一个悲 苦的故事 , 所 以一 开
摄 像记者进 入现场 , 获取 现场刺 激 , 最好 是 参与拍摄 采访 。 第二, 在无 法达成 到达 现场的情况下 , 就要在拿到稿子前反 复浏 览素材画面 , 通 过画面原有 的同期声 了解
大 致 的 内 容 和 人 物 个 性 化 的形 象 。 然 后再
现为主 的节 目形式 ,其配音尤 其 “ 纪 录
片” 题 材 的播 音类 型 , 不 同于广 播播 音 , 也不 同于 电视 时政 新闻的播音 , 它 比广播 新闻播音 的语 言更加灵活 、更赋予变化 , 比电视 新 闻片 的配音更 加具有 艺术 的美 感, 语言处 理 的技巧性 强 , 表达 的语态 形 式更加 的多样 丰富。 那么 在从 事电视播音 的工作 中, 面对经常要碰 到的专题片和纪 录片播音 时 , 我们该如何 应对把控从新 闻 播音 向纪 录片播音转变 的技巧 和方式 呢?
电视 纪 录 片 时 , 如果 只 注 重 播 读 的字 词 是
通过解说 的稿件 , 反复备 稿 , 使 心 中的前 期形象感受与稿件相融合 , 再造 当时 真实 的情感 和景象 ! 这里要 注意 的是 , 配音 员
强 r。
四、 运用情景再现带 “ 我” 入 画图
在播 音创 作中 , “ 情景再现 ” 是至关 重要 的内容 , 而在 电视纪录片解说 中能够 正确运 用 , 不但 能使 纪录片解说 有声语言 准确到位 ,还 能给解 说语 言增添许 多生 气, 使其变得有声有 色 , 不再枯燥 。 在解说
浅析纪录片配音的技巧与方法

浅析纪录片配音的技巧与方法摘要:本文讲述了纪录片的定义、发展历程、表现手法以及艺术魅力,然后分别从这纪录片的叙事作用、情感表达与表意功能剖析解说地位之高的主要成因,分析了纪录片配音作为“二度创作”的重要意义,紧接着进一步探究当前影片创作领域的发展与变化,最后对其未来发展作出美好展望。
关键词:发展历程;二度创作;配音;情感表达纪录片解说其实是配音的一个类型,在我们平时的配音范畴,大致可以分为影视类、广播广告类、解说类和工业用声等类型,而纪录片配音作为其中的一项,主要是与纪录片视频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对纪录片内容进行讲解,让受众更好的感受到画面中传递的信息。
那么对于纪录片来讲,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在声音与画面的和谐配合的过程中,达到让受众最大程度的了解所传递信息。
从经典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来讲,在视频和音频间达到了一个良好的衔接,故事的开头是这一解说的:中国是一个人口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广阔的地域优势让这个原本就充满奇幻色彩的国家更具魅力。
自然资源是中国的又一大优势,高山、树林、湖水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至此。
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使中国成为世界美食国家。
自然和食物的结合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这个开头引起了关众浓浓的观看兴趣,带给观众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也用这些各地的精美食材为观众营造了一种悬念,这种悬念的引力魔力巨大无比,激发了观众的观看兴趣。
在具体内容中,针对不同的食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总能带给观众以一种特殊的新鲜感,就比如“饺子”这个专题,在这一集里,创作者通过解说向观众传达了饺子寓意着团圆与幸福。
在画面的问题上创作者选择了食物图片、生产图片等,搭配牵动人心的语言,使得饺子的寓意更为特殊。
一群传统观念性较强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干着同一件事,完美地体现了代代相传。
怎么给视频配音

怎么给视频配音在视频制作中,配音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它可以为视频增添声音效果,使内容更加生动、饱满,同时也可以传达更多的信息和情感给观众。
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如何给视频配音可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因此,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以帮助您成功地给视频配音。
1. 准备工作在给视频配音之前,您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您拥有一台高质量的麦克风,这样可以录制出清晰、高保真度的音频。
其次,选取一段适合的音频录制环境,避免背景噪音对录音质量的影响。
最后,了解视频的内容和情绪,以便在配音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语调和表达方式。
2. 脚本准备在给视频配音之前,编写一个脚本是非常重要的。
脚本可以帮助您组织语言和思路,确保配音与视频内容的一致性。
在编写脚本时,注意控制语速和语调,以使配音更加自然、流畅。
同时,将重点放在视频内容的关键点上,并在适当的地方添加情感和表情。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对脚本进行多次修改,直到达到最佳效果。
3. 音频录制一旦准备工作和脚本编写完成,您可以开始进行音频录制了。
使用麦克风录制自然的人声,注意保持稳定的声音质量和音量。
在录制过程中,尽量避免咳嗽、喝水等干扰声,并调整好身体姿势,以保持舒适和稳定的录音状态。
此外,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次录制,然后选择最好的音频素材进行后期制作。
4. 后期制作音频录制完成后,您可以使用专业的音频编辑软件进行后期制作。
在编辑过程中,您可以修剪和拼接音频,并添加一些音效来增强视频的效果。
另外,您还可以使用软件提供的音频修复功能来去除噪音和杂音,以达到更好的音频效果。
此外,根据视频的需要,可以对音频进行混音和音量调整,以确保配音与视频的整体平衡。
5. 时间匹配在完成音频制作之后,将配音与视频进行时间匹配是非常关键的。
您需要确保配音的时间与视频的画面完美同步,以达到最佳的观看效果。
在进行时间匹配时,可以使用音频编辑软件提供的精确的时间线功能,逐帧调整音频的位置,确保配音与视频的各个场景完美契合。
新时代纪录片配音艺术解说研究

新时代纪录片配音艺术解说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纪录片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和追求的影视作品之一。
而其中,配音艺术解说也成为纪录片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纪录片配音艺术解说是指通过一个声音艺术家将文字描述具象化,将图片和场景音效有序地串联起来,形成一种声音艺术形式,使观众无需通过肉眼即可感知到纪录片所要表达的内容。
下面本文将探讨新时代纪录片配音艺术解说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声音的表达纪录片配音艺术解说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声音的表达。
声音的表达除了需要注意掌握语音语调,还需要注意音色、节奏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不同类型的纪录片,声音的表达也会有针对性的调整,如有些纪录片需要柔和的解说,有些则需要生动、深情的解说,因此对于配音演员的要求也要更高。
2. 字幕的需求虽然配音艺术解说可以通过声音的形式传达纪录片所要表达的内容,但是考虑到不同观众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不同,字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些欧美的纪录片配音艺术解说就是在口头解说的同时,配合着中英文字幕呈现,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观众。
3. 音乐与音效音乐和音效也是纪录片配音艺术解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和音效可以增强与加强画面的氛围和感情表现,让观众更好的理解电影所表达的意境和气氛,进一步增加观看的震撼感和吸引力。
二、未来趋势1. 多元文化交流随着世界的日益紧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习惯的交流日益增多,因此纪录片配音艺术解说也需要适应这种不同的文化交流的需要。
在以后的制作中,多元文化交流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不同地区的纪录片要进行本土化的配音艺术解说,以符合本地观众的需求。
2. 科技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纪录片配音艺术解说也会不断的与科技相结合,比如说采取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让观众更立体、更逼真地了解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
3. 合作共赢合作共赢成为一种趋势,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也不能例外。
纪录片制作需要配音演员、编剧、导演、美工、音效师等多个角色参与,他们的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浅析电视节目、影视片配音技巧及方法

142国内刊号C N61-1499/C丝路传播李元红(白银市广播电视台 甘肃白银 730900)浅析电视节目、影视片配音技巧及方法摘 要:后期配音是在电视节目、电影、纪录片等各种节目形式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为拍摄的画面或者多媒体加入人声的过程即为配音。
配音在狭义上指配音演员替角色配音,或以其它语言代替原片中角色的语言对白。
配音是一种语言的的艺术,这是需要配音演员具有丰富的技巧来体味片中的各种不同,运用自己的声音来讲述画面不能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这也是一种艺术的创作,配音是具有极强的艺术个性和创造性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配音技巧;配音的内;外素质;技巧;配音的未来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后期配音进行了分析、整理和论证。
从配音的意义类型上进行了简要的叙述,更多的通过配音的技巧和方法来说明配音更加具有自我特点,在技巧和方法上又有详尽的分析和技巧论述。
并讨论了配音者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对配音员的基本要求。
也对未来配音工作的发展做了简单的分析。
一、配音的定义配音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工作,但配音的成功却不只在配音一个环节,它涉及翻译、导演、录音、合成等几个工作环节。
配音也绝不是单纯的背台词、对口型。
而是在片子本身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的一门艺术。
二、配音的要求1.理清作品背景(1)作品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是创作时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或者是作品内容所以体现的时代背景。
为了利于配音者确定配音基调,把握作品的主体与内在含义,必不可少的就是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2)作品的人物背景。
对于人物传记类的作品,必须了解作品中作者所描述的主人公当时的人物背景。
通过对人物的了解更有助于配音的定位和情感的把握。
更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所要抒发的情感。
(3)创作的心理背景。
创作的心理背景是指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自身的一种心理状态,以及他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想要表达的一种心理。
了解到创作的心理背景能够更好的让我们从内心出发为自己的配音作品注入灵魂。
给探险视频配音时,要注意哪些,梨花声音研修院总结

给探险视频配音时,要注意哪些,梨花声音研修院总结为探险类型的纪录片进行配音时,配音演员需要调动听众的探索兴趣并传递出探险活动的紧张与兴奋氛围。
这类纪录片往往涵盖自然探秘、考古发掘或极限挑战等主题,因此配音需要具备动感与引导观众进入冒险世界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为探险纪录片配音的技巧:激活听众探索欲配音应具有感染力,能够唤起听众的探险热情,让他们仿佛亲自参与到探险行动中,体验发现未知的快感。
变化多端的声线根据纪录片中场景的变化,灵活调整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在平静的描述中保持稳定,而在紧张刺激的瞬间则提升声调,以匹配画面的动态变化。
精确无误的语音考虑到探险纪录片会涉及多种专业词汇和地理名词,配音时需要确保每个词的发音都精确无误,以便于听众的理解和接受。
增添叙述魅力通过适当的语气变化和关键词的强调,使纪录片的叙述更加引人注目,使听众能够跟随旅程,逐步揭露谜团。
合适的情感融入在配音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情感,有助于听众与探险者产生情感共鸣,感同身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视听同步配音应与视觉画面紧密配合,确保声音的节奏和情绪与画面中的场景和动作紧密相连,共同营造出生动的探险体验。
给予想象的空间在配音中适时留白,给听众一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心中构建自己的探险故事。
充分准备与了解为了更有效地进行配音,需要对探险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可能包括对探险地点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或探险技术的学习。
反复实践获取反馈在配音前进行充分的实践,并根据制作团队的反馈调整配音策略,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保持激情与热忱在配音全过程中,保持对探险主题的热情与兴趣,这种激情能够感染听众,使他们更加专注于纪录片内容。
总的来说,探险纪录片的配音是将声音艺术与探险精神结合的过程,配音演员需要通过自己的声音引导听众进入一个充满刺激和新奇的探索之旅,让他们在每个故事节点上都能体验到期待和惊奇的感觉。
纪录片配音课教案模板小学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纪录片配音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纪录片配音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纪录片配音的概念及作用2. 纪录片配音的基本技巧3. 纪录片配音实践教学重点:1. 纪录片配音的概念及作用2. 纪录片配音的基本技巧教学难点:1. 纪录片配音的情感表达2. 纪录片配音与画面节奏的配合教学准备:1. 纪录片片段2. 课文朗读录音3.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4. 纪录片配音教材或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段纪录片需要配音吗?为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纪录片配音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内容。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纪录片配音的概念及作用,让学生了解配音在纪录片中的重要性。
2. 教师介绍纪录片配音的基本技巧,如:声音的抑扬顿挫、情感的把握、与画面节奏的配合等。
三、实践环节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模仿配音,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表达。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纪录片片段,进行配音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四、展示与评价1. 各组展示配音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纪录片配音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对纪录片配音的看法。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观看一部纪录片,尝试为其中一段进行配音。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纪录片配音的基本技巧,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2.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让他们在配音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类型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配音水平。
浅析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配音的语言表达策略

浅析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配音的语言表达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各种环境问题频出,越来越多的自然纪录片得到大家的重视。
中英合拍的《地球:神奇的一天》用幽默、亲密、感性而令人惊叹的电影感来讲述地球上这充满人们见所未见而无法想象的神奇的每一天。
配音的创作是在电影、电视的文本和影像创作之后,并长期处于第三度创作和“画外之音”的从属地位,但是配音仍然是影视创作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纪录片来说,配音在纪录片的影片表现力方面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自然纪录片及其配音,浅析当代纪录片配音的语言表达策略。
关键词:纪录片;配音;语言表达策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开始了大众化转型。
在大众文化百花齐放的今天,作为纪录片及其配音艺术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和文化需求,实现纪录片及其配音的转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针对于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中配音语言表达进行分析。
这部纪录片是由中国、英国联合制作,BBC地球影业出品的自然类纪录片,整部影片通过动物的生活状态与自然形态变化来表现地球上万物生灵的出生、成长故事。
一、纪录片配音语言表达特点配音在纪录片中的地位就不言而喻,如何增强纪录片表现力,我们可以在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的配音语言表达特点上找到答案。
纪录片配音不仅仅可以解释和说明画面内容,还具有将纪录片背后的立意表达出来、引发更深的思考的作用,能够补充叙事,让画面变得更丰富,再加上纪录片配音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特点,还可以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等。
二、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配音中语言表达的具体体现(一)纪录片配音中语言风格要立体纪录片配音语言形象要足够立体,表现在与影像的相互配合上,只有配音和影像是相互交融的,才会让语言站起来活起来。
在配音电视纪录片时,如果只按照文稿一板一眼的去读,这就会让观众觉得配音与画面是“两张皮”,两者相互独立不相融和。
很多配音员的主观自我存在感会太强,就会造成“声画两张皮”的糟糕效果,这也是不少配音员刚开始做配音时很容易犯的错误:会把配音重点放在字词发音、语句连贯上,这样一板一眼的读出来,表现力不足是一定的,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己太过紧张或者刻意,所以“放松”也是应该学习的一个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纪录片配音的技巧与方法
发表时间:2019-09-11T15:01:08.7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王艺钢[导读] 摘要:本文讲述了纪录片的定义、发展历程、表现手法以及艺术魅力,然后分别从这纪录片的叙事作用、情感表达与表意功能剖析解说地位之高的主要成因,分析了纪录片配音作为“二度创作”的重要意义,紧接着进一步探究当前影片创作领域的发展与变化,最后对其未来发展作出美好展望。
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播音系辽宁鞍山 114051 摘要:本文讲述了纪录片的定义、发展历程、表现手法以及艺术魅力,然后分别从这纪录片的叙事作用、情感表达与表意功能剖析解说地位之高的主要成因,分析了纪录片配音作为“二度创作”的重要意义,紧接着进一步探究当前影片创作领域的发展与变化,最后对其未来发展作出美好展望。
关键词:发展历程;二度创作;配音;情感表达纪录片解说其实是配音的一个类型,在我们平时的配音范畴,大致可以分为影视类、广播广告类、解说类和工业用声等类型,而纪录片配音作为其中的一项,主要是与纪录片视频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对纪录片内容进行讲解,让受众更好的感受到画面中传递的信息。
那么对于纪录片来讲,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在声音与画面的和谐配合的过程中,达到让受众最大程度的了解所传递信息。
从经典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来讲,在视频和音频间达到了一个良好的衔接,故事的开头是这一解说的:中国是一个人口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广阔的地域优势让这个原本就充满奇幻色彩的国家更具魅力。
自然资源是中国的又一大优势,高山、树林、湖水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至此。
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使中国成为世界美食国家。
自然和食物的结合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这个开头引起了关众浓浓的观看兴趣,带给观众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也用这些各地的精美食材为观众营造了一种悬念,这种悬念的引力魔力巨大无比,激发了观众的观看兴趣。
在具体内容中,针对不同的食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总能带给观众以一种特殊的新鲜感,就比如“饺子”这个专题,在这一集里,创作者通过解说向观众传达了饺子寓意着团圆与幸福。
在画面的问题上创作者选择了食物图片、生产图片等,搭配牵动人心的语言,使得饺子的寓意更为特殊。
一群传统观念性较强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干着同一件事,完美地体现了代代相传。
在整体的配音画面的结合中,画面完善了内容和观感,解说促进了情感表达和氛围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配音的形式内容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之前传统的记录表现到现在的表达多方面内容,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技术的更新、观念的转变和观感的提高,解说配音在创作领域发生了突然性的变化。
首先,在纪录片文化的成熟与发展中,纪录片文化越来越高概念化。
时代发展,科学进步拓宽了人们的眼界,纪录片选题的多样化形式日趋明显,那么在素材的选择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抽象化的内容,这些内容难以用图片和视频表示,那么这个形式就需要语言解说来体现,创作者尝试采取解说配音提高表现力和说服力,这一尝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性意义,为影片的发展付出了卓越的贡献。
《人类消失之后》和《诸神之战》是美国反响较好的两部影视作品,两部影片分别讲述了神话的发展演变以及人类文明。
这个形式中,配音和解说贯穿了故事的始终,不仅丰富了内容,增加了可观性,同时影片的叙述内容让观众理解起来更加便捷。
对作品的表现力有着突出的作用!
其次,感情的表达也是纪录片配音与解说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单以普通的叙事方法来播读,会给人一种沉闷,缺乏感情色彩的感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感情的融入与表达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表现手法上改变的情况下,影片的整体感觉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变,叙事角度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可以提升纪录片的整体效果!
《玄奘之路》的解说徐涛在纪录片和各种译制片的解说中都有他的身影,他的情感十分真挚,在应对不同的配音文稿和角色中,能够把真挚的情感由内而生,配以高超的声音塑造能力把七世纪这个大唐僧人坚定的信念和智慧表现出来。
把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智慧化身在戈壁沙漠的荒凉西域,大行僧人,孤身涉险,经历西域十六国,征途跋涉数万里,十七年西行求法的弘愿,传世卓越辉煌的旷世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看,《玄奘之路》的成功者之处在于表现形式的创新,创作者用一种较为个性化的表现手段展现了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同时将历史事件赋予生命力,无论是个性化,还是拟人化,都丰富了影片的内容、提升了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就意味着,解说配音应当追求个性化,个性化越明显,越有助于情感的表达。
最后,表现手法的艺术化使得解说在纪录片中具有更重要的表意功能,目前,随着纪录片的不断发展,其表现手法也逐渐成熟化、多元化,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现代纪录片在表现力上更胜一筹,这种表现力的改变主要是画面图像的改变,摄影器材与摄影方式、剪辑手法、创作思路的提升与进步使得纪录片画面效果与质量不断精良,并且地位程度越来越高。
随着画面图像的改变,解说配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使用率逐渐增加,配音的难度技巧都在不断地提升,我们配音人员在应对不同的配音文稿,其技巧性也不言而喻,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创作者更愿意借助解说配音的形式进行表达。
配音员在面对文稿时,首先要主动的进行审稿,确定思想感情,同时,应对文稿进行停连、重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表现手法的一个体现!
一直以来,动画一直是影片类型中的弱者,其地位只停留于辅助层面。
但是,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动画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且在影视作品中的使用比例越来越高。
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大唐西游记》、《决战野狐岭》等为首的一大批国内动画片的热播,将动画与再现完美融合在一起,这种新兴的表现形式将影视作品的表现力度进一步提升。
总的来说,现代化纪录片在画面图像和解说配音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动画、再现等表达手段逐渐成熟。
现代化影片在表现力上更胜一筹,无论是信息内容、情感表达,还是感染力,都有了本质性的提高,解说配音在该环境下地位再次提升。
总的来讲,纪录片与其他题材的影视作品一样,解说配音是其中必不可少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时代发展、科技进步随之而来的纪录片也在不断地进步,画面的优化,剪辑思路与文稿的创新,这都是重要的一环,当然,配音的重要性那也就不言而喻了。
配音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都在不同程度的进行着改变,我们当代的声音爱好者、声音工作者要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创新,这样纪录片发展的态势才会愈加明朗!
从影片的发展历程上来看,解说的诞生要晚于影视作品的文本创作和画面图像,并且很长期以来一直担任衬托辅助的角色,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解说配音的重要地位,以及表现力和影响力。
在未来的影视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更注意注重个性化展示,在题材选择、画面图像、解说配音等方面均需要个性化的表现形式。
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在纪录片中不断地加入新的形式与技巧,我们才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永不落伍,把精品奉献给人民!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张颂.中国播音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3]罗莉,付程.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4]任远,彭国利.世界片史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5]宋佳玲,宋素丽.影视艺术心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6]王明军,阎亮.影视配音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7]王宜文.世界电影发展史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高峰.对电视解说词的解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本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项目名称:系列片《微记录•钢都》——艺术的社会服务模式与价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