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癌痛发生机制及类型讲义课件

癌痛发生机制及类型讲义课件

躯体痛
定义
躯体痛是由于肿瘤直接压迫、 浸润或累及周围组织而引发的 疼痛,通常表现为钝痛、刺痛
或痉挛痛。
病因
肿瘤压迫神经根、神经丛或周 围组织,导致局部缺血、炎症 反应和神经刺激。
特点
疼痛部位明确,与肿瘤病灶位 置相关,呈持续性或间歇性。
治疗
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非甾体 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同时 可结合物理治疗和神经阻滞等
目录
• 癌痛概述 • 癌痛的发生机制 • 癌痛的类型 • 癌痛的评估与管理 • 癌痛的预防与控制
01
癌痛概述
癌痛的定 义
01
癌痛是由于癌症本身或癌症治疗 过程中引发的疼痛,常常表现为 慢性疼痛。
02
癌痛可能是由于肿瘤压迫、侵犯 神经、骨转移、化疗药物副作用 等原因引起。
癌痛的发生率
癌痛在癌症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约50%至80%的癌症患者 会经历癌痛。
肿瘤侵犯
肿瘤细胞可能侵犯骨、神 经、内脏等组织,引起剧 烈疼痛。
肿瘤代谢产物
肿瘤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 的某些化学物质,如乳酸、 氢离子等,可能刺激周围 组织引发疼痛。
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
免疫反应
肿瘤引发的免疫反应可能 导致炎症、肿胀等,进而 引发疼痛。
激素水平失衡
某些肿瘤可能分泌激素, 影响体内激素水平,进而 影响神经传导,引发疼痛。
营养和代谢障碍
肿瘤影响营养和代谢,可 能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 缩等,引发疼痛。
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
手术创伤
药物治疗副作用
手术切除肿瘤时可能损伤周围组织、 神经等,导致术后疼痛。
某些抗癌药物可能引起关节痛、肌肉 痛等副作用。
放疗和化疗副作用
放疗和化疗可能引起组织损伤、炎症 等,引发疼痛。

癌痛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

癌痛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

Th pda e s u ft e i ta i e ha s nd dr he a e fc n e a n eu t t dy o h nii ton m c nim a ug t r pis o a c r p i

W N a — io W N i u .D p r etfO cl y C a ghn o i l Scn layM dcl — A GMiom a , A GJ  ̄ n eat n o noo , h n zegH s t , eo dMitr e i e m g pa i aU
e pi c ds o s ria at i a ma r du s( S I s , p is bshsh nt n te rg ne ee p e tnr d r ani l e nt o l nin m t y rg N A D ) oi d , i 0p0 a s dohr us dr vl m n e— nu n e d —f l o o p ea d u d o ie
2 0 7 上海 第 二军 医大 学附属 长征 医院肿瘤科 王妙 苗 综述 ,王杰 军 审校 0 00
【 摘
要】 癌痛是一种机制独特而复杂的慢性疼痛 , 动物模 型中表 现出对痛 觉过敏 、 敏等疼痛相 关行为 , 在 超 其相应 的
脊 髓 节 段 内发 生 独 特 的 神经 化学 改变 。癌 痛 的发 生 与 外 周 传 人 神 经 敏 化 和 中 枢 敏 化有 关 , 癌 痛 早 期 , 肿 瘤 细 胞 、 症 细 在 以 炎
药 物 等 。研 究 癌 痛 产 生 的 内在 机 制 及 其 相 关 药 物治 疗 将 为 临 床肿 瘤 患 者疼 痛 治疔 提供 重 要 的 理论 依据 和 疗 向指 导

(完整版)癌痛治疗的现状与癌痛的评估

(完整版)癌痛治疗的现状与癌痛的评估

癌痛治疗的现状与癌痛的评估癌症疼痛 (cancer pain) 是指由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常为慢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 60 %~ 80 %,其中 1 / 3 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癌症疼痛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止痛治疗将会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可造成抑郁、乏力、焦虑、失眠、全身情况恶化或严重干扰抗癌治疗的施行。

进一步提高对癌症疼痛的认识、评估及治疗水平,将造福于广大癌症疼痛患者。

一、癌症疼痛治疗的现状(一)基本情况1982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意大利米兰成立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疼痛治疗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经讨论一致认为应用现有的镇痛药物可以解除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疼痛,同时筹划起草癌症疼痛治疗指南。

1986 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出版《癌症疼痛治疗》第一版 (Cancer pain relief) 。

该书作为癌症疼痛治疗指南,提出癌症疼痛药物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口服用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个体细节。

按阶梯给药是指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选择不同作用强度的镇痛药物。

即轻度疼痛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中度疼痛选择弱阿片类镇痛药,重度疼痛选择强阿片类镇痛药。

因此,该指南又被称为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的倡导,得到了各国肿瘤学术界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普遍赞同和支持。

1990 年,我国首次在广州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织全国性专题会议,开始推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1991 年,我国卫生部颁布《关于在我国开展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治疗工作的通知》。

随后十余年我国相继出台多项管理制度和政策,多次举办各种学习班和研讨会,推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经过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开展三阶梯癌痛镇痛治疗原则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我国的癌症疼痛治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医护人员在癌痛治疗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肺癌晚期疼痛护理研究进展

肺癌晚期疼痛护理研究进展

肺癌晚期疼痛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目的肺癌是全世界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而疼痛是晚期患者主要临床的症状,探索一套有效缓解晚期疼痛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和尊严显得极为重要。

方法本文就近几年对肺癌晚期患者疼痛护理的研究作一综述。

结论肺癌晚期的疼痛护理不仅要注意止痛药物的治疗护理,还应采取相应的非药物护理措施。

关键词:肺癌晚期;疼痛;护理前言:肺癌晚期患者由于肿瘤侵犯胸膜而引起癌性疼痛。

高效止痛治疗是医学界的普遍难题,所以提升肺癌病人的晚期生存质量,并且高效的控制晚期疼痛已经引起人们日益的关注。

本文从对晚期肺癌疼痛的护理最新进展方面作如下的综述。

1 疼痛的概述1.1 疼痛的概念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疼痛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

[2]1.2 疼痛的原因及发生机制温度刺激、化学刺激、物理损伤、病理改变、心理因素等刺激作用于机体引起受损部位的组织释放致痛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产生痛觉冲动,并迅速沿传入神经传导至脊髓,在通过脊髓丘脑束和脊髓网状束上行,传至丘脑,投射到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而引起疼痛[3]。

2 疼痛的评估2.1 疼痛的评估方法数字评分法、文字描述评定法、按WHO的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

[4]3 肺癌疼痛的控制3.1 药物治疗3.1.1 口服给药三阶梯药物治疗方法。

第一阶梯,指的是非阿片类药物,例如阿司匹林;第二阶梯指的是使用弱阿片类药物,例如可待因;第三阶梯指的是使用是强阿片类药物,例如吗啡[5]。

3.1.2 经皮肤给药重度慢性疼痛可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经皮肤给药进行治疗。

3.2 肺癌疼痛的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如针灸、经皮肤电刺激、按摩等,心理治疗:调整行为和情绪,姑息性手术和放疗,可以直接减轻肺癌脑、骨转移患者疼痛。

麻醉方法:神经松解剂或局部用麻醉剂进行神经阻滞可以用于控制难治性晚期肺癌伴骨转移疼痛。

3.3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使用针对不同个体使用一次性具有给药剂量参数的便携式注射泵,用于静注、皮下或者硬膜外等不同给药方式。

沙利度胺治疗癌痛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沙利度胺治疗癌痛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沙利度胺治疗癌痛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2单位是内蒙古林业总医院,022150【摘要】癌性疼痛(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症状之一。

癌痛为患者带来强烈不适,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活动以及自理能力。

阿片类药物是癌痛药物治疗的基石,但阿片类药物成瘾性、耐受性和不良反应限制了阿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辅助镇痛药物能够加强阿片类镇痛作用、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减轻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1]。

沙利度胺为谷氨酸衍生物,于1954年在前西德合成并作为镇静、止吐药广泛使用, 但后来发现其具有很强的致畸作用从而被禁用。

随着对沙利度胺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抑制血管新生作用和抗肿瘤活性。

于1998年、2006年沙利度胺被FDA批准应用于治疗麻风病结节性红斑和多发性骨髓瘤[2、3]。

本文将对沙利度胺的作用机制,在癌痛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简单综述。

关键词:沙利度胺;癌痛;作用机制;应用;进展1.沙利度胺的作用机制1.1分子靶点CRBN沙利度胺最初被认为是一种多靶点药物,因为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包括TNF-α产生减少、COX-2表达减少、VEGF和FGF下调、NF-κB抑制、前列腺素E2分泌抑制。

Ito等人将沙利度胺与磁珠固化后进行亲和纯化分析,将CRBN蛋白(cereblon)确定为与沙利度胺结合和致畸作用的直接靶点[4、5]。

CRBN蛋白是一类大脑相关蛋白,其具有离子蛋白酶活性,其基因位于染色体3p36.2区段。

CRBN蛋白参与细胞间信号传递、蛋白质修饰、细胞能量代谢等过程[6]。

有研究证实,CRBN蛋白是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等)发挥抗骨髓瘤效应的作用的重要靶点[5]。

1.2抗血管生成作用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受肿瘤微环境中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

在动物角膜血管生成实验中,发现沙利度胺可以抑制VEGF和bF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粘附,从而减少血管生成[7、8]。

癌痛形成机制及模型研究进展

癌痛形成机制及模型研究进展

t h e o r y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a d d i t i o n a l r e s e a r c h .
Ke y wo r d s : c a n c e r p a i n mo d e l ; e t h o l o y; g me c h a n i s m
痛、 肱骨痛模型 。姚鹏 等通 过建立 胫骨癌痛模 型发 现大 鼠 骨癌痛发生时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G R K 2和 B 一 抑制蛋 白 2 ( a r r e s t i n 2 ) 的表 达增 加。Z h a n g等 将 骨 肉瘤 N C T C 2 4 7 2细 胞注射 到小 鼠股骨 髓腔 内引发癌痛 , 并 发现细胞 周期蛋 白依
癌痛是 临床 晚期 恶性肿瘤 患者最 常见 的症状之 一 , 一 半
以上 的癌症 患者会经 历剧烈且很 难控制 的疼痛 , 虽然 吗啡等 阿 片类药物 对癌 痛的疗效 显著 , 但是 , 伴 随成瘾性 、 胃肠道 反
表现为 同侧肢体蜷缩和保护行为 , 同时出现触诱发 痛 , 且痛行
为 与 骨 质 破 坏 程 度 成 正 相 关 。之 后 , 相 继 出现 了胫 骨 痛 、 跟 骨
安 徽 医 药
A n h u i Me d i c a l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J o u r n a l 2 0 1 3 A u g ; 1 7 ( 8 )
・1 2 6 9・
◇综 述与 讲座 ◇
癌 痛 形成 机 制 及模 型研 究 进 展
主 晶, 胡 卫, 詹 玲, 万信念 , 焦良波, 陈 涛
( 三峡 大学医学院 , 湖北 宜昌 4 4 3 0 0 2 )

癌痛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癌痛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癌痛的治疗现状及进展1. 引言癌症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同时也是导致许多患者经历剧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癌痛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癌痛的治疗现状及最新进展,探讨当前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 癌痛的治疗方法癌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射疗法、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等。

2.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癌痛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抗癫痫药和抗抑郁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给予患者,包括口服、注射、皮下植入泵等。

药物治疗在减轻病人疼痛的同时,还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2.2 放射疗法放射疗法在癌症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用于缓解癌痛。

放射疗法通过杀死癌细胞或减小肿瘤体积来缓解疼痛。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局部疼痛的治疗,例如骨转移所致的骨痛。

2.3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特殊的情况,手术治疗可能是缓解癌痛的有效手段。

例如,如果癌痛是由单个肿瘤引起的且在手术范围内,那么手术切除肿瘤可能会显著减轻病人的疼痛。

2.4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的癌痛治疗。

例如,结合药物治疗、放射疗法和其他辅助疗法等,可以提供更有效的疼痛缓解和提高生活质量。

3. 癌痛治疗的进展近年来,癌痛治疗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包括新药物的开发和创新治疗方法的出现。

3.1 新药物的开发随着对癌痛机制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不断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这些靶点可以通过开发新的药物来干预,从而实现对癌痛的更好控制。

例如,针对神经元电活动的药物、特异性肿瘤表面标志物的抗体药物以及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药物等。

3.2 创新治疗方法的出现除了新药物的开发,还出现了一些创新的治疗方法,例如神经调节技术、光动力疗法和基因治疗等。

这些方法的出现为癌痛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4. 挑战与展望尽管癌痛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其中主要的挑战包括:•癌痛的个体差异性:不同患者对于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反应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更精确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癌症疼痛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_刘侣峰

癌症疼痛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_刘侣峰

[10] 郜俊清,赵德强,金惠根.银杏内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8):595-597.[11] 刘爱华,张志雄.银杏酮酯对缺血豚鼠心室肌细胞I C a -L 和游离钙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3):329-333.[12] 黄从新,丁仲如,李庚山,等.当归提取液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钙离子通道的影响[J ].中国心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7,11:96-98.[13] 李亭亭张宏艳.人参皂甙R e 对高儿茶酚胺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19(2):1511-1513.[14] 于晨.人参皂苷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J ].天津药学,2010,22(4):45-47.[15] L YH a o ,J M L i ,T H C h a n g .F r e q u e n c y -d e p e n d e n t b l o c ko f c a l c i u mc u r r e n t b y(±)-p r a e r u p t o r i nA i ns i n g l e v e n t r i c u l a r c e l l o f g u i n e a p i g [J ].C h nJ P h a r m a a nd T o x i ,1996:17-20.[16] 杜智敏,邱晓红,李宝馨,等.冠心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J ].中国药学杂志,2000,35(3):664-667.[17] 李彤,孙明,周宏研,等.通脉汤含药血清对缺氧心肌细胞游离钙及L 型钙通道的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20(3):391-394.[18] 单宏丽,徐长庆,刘凤芝,等.红花黄素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钙电流的影响[J ].中药药理学通报,1999,15(1):351-335.[19] 蔡永敏,任玉让,王黎,等.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543.[20] 陆跃鸣,陈龙,蔡宝昌,等.异马钱子碱对心肌细胞作用的单通道分析及透射电镜分析及透射电镜分析[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3):47-49.(收稿日期:2011-04-15 编辑:姚玲)癌症疼痛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刘侣峰(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武穴435400)关键词:癌症;疼痛机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 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04(2011)09-0080-02 世界卫生组织(WH O )估计,全球每年约有900万新的癌症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微环境作为癌细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具有低 氧、低 pH等特殊的理化特点。肿瘤的酸性微环境使伤害感 受器 上 的 酸 敏 感 性 离 子 通 道 (acid-sensingionchannels, ASIC)激活,使其表达上调,产生疼痛[9]。有研究报道,在坐 骨神 经 结 扎 模 型 中,当 给 予 酸 刺 激 后,大 鼠 背 根 神 经 节 (DRG)中 ASIC表达和功能明显上调,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增 高,最终引发痛觉过敏 。 [10] 在大鼠骨癌疼痛模型中发现背 根神经节内酸敏感离子通道 3的表达明显增加[11]。
癌痛(cancerpain,CP)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 一,超过 一 半 的 癌 症 患 者 在 其 疾 病 病 程 中 遭 受 严 重 的 疼 痛[1]。癌痛不仅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还可能引 起焦虑、抑郁、失眠等,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症 患者的疼痛主要包括:肿瘤相关性疼痛,约占 60% ~75%;治 疗相关性疼痛(特别是化疗和手术),约占 10% ~20%;与合 并疾病相关的疼痛,约占 10%[2]。癌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 的过程,是癌细胞、外周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 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痛发生机制的研究 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1 癌症相关性疼痛 1.1 肿瘤微环境相关性癌痛
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编号:16CR4030A)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肿瘤科,上海
201999 【作者简介】 张文颖(1975-),女,内蒙古人,主治医师,博士,主要
从事消化 道 肿 瘤、晚 期 肿 瘤 的 疼 痛 治 疗。 E-mail: yingwzh@126.com 【通讯作者】 姜斌(1964-),男,山东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 要从事肺癌、肠癌、胃癌、乳腺癌及晚期头颈部肿瘤的 综合治疗及 个 体 化 治 疗。 E-mail:jiangbinwcr@163. com
人类产生疼痛 行 为 并 介 导 癌 痛 的 产 生 [3]。ET-1可 激 活 内 皮素 A和 B受体,并在许多肿瘤中高浓度分泌[4]。最近研 究提示,内皮素 A受体拮抗剂可作用于肿瘤生长的微环境, 通过调节机体内阿片肽的释放影响其与受体的作用,减轻癌 症疼痛[5]。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相关疼痛与肿瘤的大小 无关,可能与 鳞 状 细 胞 癌 在 肿 瘤 微 环 境 中 分 泌 极 高 水 平 的 ET-1相关[6]。Schmidt等[7]为了验证口腔鳞癌患者的疼痛 与 ET-1相关,通过在小鼠后腿上接种人口腔舌鳞状细胞癌 构建癌痛动物模型,在肿瘤微环境中直接注射内皮素 A受体 拮抗剂,结果发现内皮素 A受体拮抗剂所产生的止痛效果同 大剂量吗啡的治疗效果相似。最近 Kopruszinski等[8]报道在 大鼠面部癌痛模型中,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减轻肿瘤诱导的 持续疼痛和诱发超敏反应;同时内皮素 A受体拮抗剂可增强 吗啡止痛治疗的疗效,这提示内皮素 A受体拮抗剂可能成为 治疗面部癌痛的新靶点。
肿瘤生长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其他的致痛因子。巨噬细 胞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相互 作用释放的炎症因子参与了癌痛的发生发展。某些转移至 骨的癌细胞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高度表达并分泌神经生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发生、生长及转移所处的内外环 境,肿瘤微环 境 中 癌 细 胞 产 生 和 分 泌 的 致 痛 介 质 可 引 起 疼 痛。肿瘤细胞分泌的内皮素(endothelin,ET-1)可使动物和
【收稿日期】 2018-03-02 【修回日期】 2018-09-13 【基金项目】 上海市申康中心“促进市级医院临床技能与临床创新
现代肿瘤医学 2019年 05月 第 27卷第 10期 MODERNONCOLOGY,May2019,VOL27,No10
·1845·
癌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文颖,姜 斌
Advancesinthemechanism ofcancerpain
ZhangWenying,JiangBin
DepartmentofOncology,Shanghai9thPeople'sHospital,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hanghai201999,China. 【Abstract】Painisoneofthemostcommondiseasecomplications,seriouslyaffectingthequalityoflifeofthecancer patien.Themechanism ofcancerpainremainsunclear.Cancerpainmayberelatedtocancer,tumormicroenviron ment,centralnervoussystem andimmunecells.Asourunderstandingofcancerpainmechanism thatunderliescancer painimprovement,targetedanalgesicsforthecancerpatientwilllikelyfollow. 【Keywords】cancer,pain,mechanism,tumormicroenvironment ModernOncology2019,27(10):1845-1848
【指示性摘要】癌痛是肿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癌痛产生的机制认识尚 不足,癌痛的形成可能与癌细胞、肿瘤微环境、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相关。深入 研究癌痛产生的机制,将为临床肿瘤患者疼痛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关键词】癌症;疼痛;机制;肿瘤微环境 【中图分类号】R730.2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19.10.045 【文章编号】1672-4992-(2019)10-1845-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