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

合集下载

软土路基的五种处理方法

软土路基的五种处理方法

排水 砂垫层
软土层
堆载产生超静水压力
排水砂井
砂井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示意图
12
袋装砂井
砂袋:聚丙烯、聚乙烯、聚酯编制 施工机械:导管式振动打设机械
轨道门架式 履带臂架式 步履臂架式 吊机导架式
13
❖直径多为7cm ❖每台班(8h)可打设100根 ❖砂井间距 2~4m ❖砂井长度10~20m
3、填料应及时运进、随挖随填,防止挖方边坡坍塌。
24
二、路堤载荷强制换填法
定义:把好土直接铺撒在软土地基表层,靠土 的自重将软土挤向周围,从而换上好土的施工方 法。
适用:对于薄软土层特别有效,对于厚软土层, 视工程种类及加固目的而定。
施工要点:从路中线逐渐向两侧填筑。 注意:对于宽路堤,由于软土厚度不一致,从 而若在路堤下面残留部分软土,完工后会产生不 利的不均匀沉降。
⑶机具就位
⑷塑料排水板穿靴
⑸插入套管
⑹拔出套管
⑺割断塑料排水板
⑻机具移位
⑼摊铺上层砂垫层
19
软土地基用塑料排水带排水加固的施工过程 示意
20
4、真空预压、真空堆载联合预压
基本原理:利用薄膜密封技术,在膜下形成真空,使薄 膜内外产生一个气压差,地基在等向气压差作用下进 行排水固结。
优点:加荷时间短,工艺简单、造价低,地基不存在失 稳问题。
14
1、将钢套管(下端用可开闭的底盖或预制桩靴)打 入土中要求的深度(管径较砂袋直径大,一般袋装砂 井直径为7cm,导管采用 89×4.5㎜
2、将准备好的砂袋,长比砂井长2m,扎好下口后向 袋内灌入洁净的粗砂约20cm上下(高度)作为重压,
3、在将砂井放入套管内不能达到要求深度,会有一 部分拖留在地面,此时需机械排泥处理,继续下沉达

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公路建设中,软土地基是一个常见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软土地基指的是土质较为松软,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的土地。

为了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1.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常见的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之一。

这包括土壤加固和地基改良。

土壤加固可以通过在软土地基上加设地基板或地下水泥桩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地基改良可以采用深层加固、排土加固或土壤改良等技术,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

2. 桩基工程:桩基工程是处理软土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软土地基中钻孔并注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桩,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桩基工程还可以通过形成桩基与软土地基的摩擦力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3. 地基预压法:地基预压法是一种通过施加垂直载荷来改良软土地基的方法。

它通过在软土地基上放置重荷并施加压力,从而压实土壤并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这使得软土地基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并减少沉降和变形的风险。

4. 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在软土地基处理中也被广泛应用。

这种材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常见的土工合成材料包括土工格室、土工布和土工格栅等。

5. 补强与加固:在处理软土地基时,有时需要进行补强和加固,特别是对于已经出现沉降和变形的地基。

这可以通过钢筋混凝土板、土工格栅或地基加固材料等进行。

这些方法可以弥补软土地基的不足,提高整个地基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处理公路软土地基是公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适当的地基加固、桩基工程、地基预压法、土工合成材料以及补强与加固等方法,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公路的安全和耐久性。

浅谈道路改造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浅谈道路改造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浅谈道路改造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提纲: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和问题二、软土地基的治理方法三、软土地基改造前的勘察和设计四、软土地基的加固方式和效果五、软土地基处理案例及分析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和问题:软土是指透水性较好、强度较差而又含有较多有机质的土层,它的存在会给建筑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在道路改造中,遇到软土地基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道路建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软土地基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强度不足:软土地基强度较差,不光整体强度不足,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为松散,这会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安全隐患:长期承受交通载荷容易导致道路下沉、变形和龟裂等问题,这些都会给交通安全带来危险。

3.施工难度大:软土地基施工难度较大,加之湿度大,施工过程会变得十分困难。

二、软土地基的治理方法:对于软土地基,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填筑法:在软土地基上填筑较厚的石料或混凝土作为强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增加地基承载能力,缺点是建设负担较大,而且在土质较软的地区不可取。

2.挖填法:在软土地基下挖出一定的土层后再进行填筑,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但对施工要求苛刻且建设成本较高。

3.加固法:采用不同的加固材料和加固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如砾石桩、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加固效果好,成本相对较低,缺点是施工难度较大。

三、软土地基改造前的勘察和设计:在道路改造前,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勘察和设计,以确定实际情况和改造方案,具体步骤如下:1.勘察:对于软土地基,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包括土层厚度、含水量、土性等,以确定地基的性质和潜在问题。

2.试验:通过相应的试验对软土地基进行测试,以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设计:根据勘察和试验结果,确定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案和相应的施工图纸。

四、软土地基的加固方式和效果:加固方法选择需要考虑到地质情况、工程性质、施工条件等多个因素,常见的加固方式有以下几种:1.灌注桩:利用钻孔机在地基中钻孔并灌注混凝土,在地基深处产生钢筋混凝土桩体,以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说到道路建设,那可是个技术活,特别是碰到软土地基,真是让人头疼。

咱们得说说那些对付软土地基的小技巧,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结晶哦!你知道嘛,软土地基就像是个温柔的小姑娘,总是爱撒娇、爱闹情绪。

你要是不细心照顾,她可就跟你唱反调,让路基变得乱七八糟,甚至让你的路基“咯吱咯吱”地响个不停。

这时候,就得来点硬核技能了!首先得来看看“换土法”。

就像你搬家一样,把软土层给挪走,换上硬邦邦的石头或水泥,这样软土的脾气就收敛多了,路基也稳如老狗。

不过这招得小心,弄不好会伤到地基里的宝贝们,所以得慢慢来,一点一点地换。

再来说说“加固法”,就像给地基穿上铁甲,用钢筋、混凝土这些“钢铁侠”来加强它,让它变得坚不可摧。

这样一来,软土的“小情绪”就不敢再捣乱了,路基也能稳稳当当,像头老牛一样耐劳。

还有“排水法”,这可是治标不治本的一招。

你得想办法把软土里的水排出来,比如挖沟渠、建泵站,让水流走,这样软土就不会那么湿哒哒的,路基也就不那么滑溜溜的了。

别忘了“预压法”,就像给地基做按摩,先给它加点儿压力,让它变得更结实。

这样软土就不那么容易变形了,路基也更稳定,就像个有力量的战士。

最后说说“化学处理法”,这可是高科技操作,得请专家来帮忙。

他们会给软土里加点化学药剂,让它变得硬梆梆的,这样路基就能稳稳当当了。

不过这种方法得小心谨慎,毕竟化学药剂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说了这么多方法,你是不是觉得路基建设也有了新的认识?其实啊,道路工程就像一场马拉松,需要我们耐心和智慧去面对各种挑战。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总能找到最适合的解决办法,让道路更加坚固、平坦、安全。

我想说的是,无论是换土法、加固法、排水法、预压法还是化学处理法,都是为了让路基变得更加稳固、可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也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让道路建设成为造福人类的美好事业。

今天就聊到这里吧。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想法,欢迎继续交流哦!。

公路软土地基常见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公路软土地基常见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公路软土地基常见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公路软土地基常见的问题包括土壤强度低、水分含量高、沉降大、抗剪强度低等。

处理方法可以分为加固和改良两种。

加固方法包括:
1. 地基加固:采用填土加固、挖土加固、加压处理等方法增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加筋加固:通过在软土地基中设置钢筋加固、地锚加固等,提高土体的抗弯强度和承载力。

3. 土工格栅加固:在软土地基上铺设土工格栅,利用其较高的抗剪强度和抗侧限承载力,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 石英砂浆加固:将石英砂浆注入软土中,形成固结体,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5. 桩基加固:在软土地基中设置地基桩,通过桩的承载力分担荷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改良方法包括:
1. 土壤改良:采用掺加固定剂(如石灰、水泥)等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提高土体的抗压和抗剪性能。

2. 沉渣法:利用沉渣法将软土变成固态地基,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预压法:通过对软土地基施加预压荷载,降低地基的沉降性能,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4. 注浆法:利用高压注浆仪将固化材料注入软土中,形成固结体,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5. 混凝土柔性基层:在软土地基中设置混凝土柔性基层,通过基层的刚度分担荷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进行设计施工,以提高公路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路基软基处理方法【精选文档】

路基软基处理方法【精选文档】

1 换填垫层法当软弱土层厚度不很大时,可将路基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换填强度较大的土或其它稳定性能好、无侵蚀性的材料(通常是渗水性好的中粗砂)称为换填或垫层法。

此法处理的经济实用高度为2~3m,如果软弱土层厚度过大,则采用换填法会增加弃方与取土方量而增大工程成本。

通过换填具有较高抗剪强度的地基土,从而达到增强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满足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主要加固方法有换填、抛石挤淤、垫层、强夯挤淤几种.垫层法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砂(砾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

代表方法有砂垫层法及换填法。

砂砾垫层:当路堤高度小于极限高度的2倍,软土层较薄,填筑材料比较困难,或雨季施工时,采用砂砾(砂)垫层,在填土与基底之间设一排水面,从而使地基在受到填土荷载后,迅速地将地基土中的孔隙水排出,加快固结速度,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

要注意控制填土速度,所用的材料为含泥量不大于5%的洁净中粗砂,或最大粒径小于5cm的天然级配砂砾. 换填法:在软土厚度不大于2m 时,利用渗水性材料(砂砾或碎石)进行置换填土,可以降低压缩性,提高承载力,提高抗剪强度,减少沉降量,改善动力特性,加速土层的排水固结。

它的特点是施工工艺简单,但费用比较高.抛石挤淤:当软土或沼泽土位于水下,更换土施工困难,且厚度小于3m,表层无硬壳、基底含水量超过液限、路堤自重可以挤出的软土之上,排水比较困难时,采用抛片石(直径一般不小于30cm)挤淤的方法。

从中部开始抛石,逐渐向两边延伸,挤出淤泥,提高路基强度。

2 深层密实法采用爆破、夯击、挤压和振动及加入抗剪强度高的材料等方法,对地基深层的软弱土体进行振密和挤密的地基加固方法称为深层密实法.适用于软土厚度〉3m 的中厚软土的加固,分布面积广的软基加固处理,其加固深度可达到30m。

通过振动、挤压使地基中土体密实、固结,并利用加入的具有高抗剪强度的桩体材料置换部分软弱土体中的三相(气相、液相与固相)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抗剪强度的目的。

道路软基处理四种方法

道路软基处理四种方法

道路软基处理尽可能早期进行,有充分的间隔时间使软基达到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填土施工。

下面介绍软基处理的四种方法:1 表层处理法表层处理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

该法是通过排水、敷设或增添材料等办法,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

属于这类处理方法的有:表层排水法,砂垫层法,敷设材料法,添加剂法等等。

1.1 表层排水法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

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设计、施工注意事项①沟槽的布置沟槽布置要考虑利用地形自然坡度排水;填土沉降要注意坡度的变化;不使来自四周挖方部位的地表水、渗透水浸入填土;沟槽的间隔要尽可能加密,以增大排水能力,即使有部分沟槽被切断也不会妨害整体排水。

②沟槽的构造沟槽尺寸一般取宽0.5m,深0.5~1.0m。

填土之前在沟槽内用透水良好的砂(砂砾)回填成为盲沟。

纵向盲沟一般沿道路纵向或中央纵向开挖,横向盲沟一般间距10m~15m布置。

沟槽内埋设多孔排水管时,必须用优质反滤层加以保护。

1.2 砂垫层法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1.2m 左右厚的砂垫层。

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1.2.1 设计如采用机械施工,在确定砂垫层厚度时,应考虑机械的重量,轮胎对地面接触压力,偏心程度及软土地基表层强度等。

表1为砂垫层标准厚度。

在极软地基上,仅用砂垫层来确保大型施工机械的通行,往往需要较厚的砂垫层,是不经济的,所以常与表层排水或敷垫材料等法并用。

填土面积大且排水距离长,预计有多处地下水渗出时,若仅用山砂作砂垫层,不能获得充分排水效果,应采用设置盲沟,砂垫层内的排水距离宜短不宜长。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说起道路工程,那可是个技术活,尤其是遇到软土地基,那可就头疼了。

咱们得说说那些对付软土地基的招数。

你知道,软土地基就像是个温柔的小姑娘,一碰就变形。

但别担心,我们有的是办法来应对这个“小麻烦”。

首先得说说打桩子。

这就好比是给小姑娘穿上了一双坚固的鞋子,让她稳稳当当走在路上。

不过,打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费一番功夫。

你得选对工具,比如那种大铁锤,一榔头下去,土块四散飞溅,仿佛在说:“来吧,看你能坚持多久!”
接着就是换填法,这可是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好法子。

就像把一块块硬邦邦的砖头塞进小姑娘的衣橱里,让她不再那么容易变形。

不过,这活儿也得讲究技巧,不能瞎塞一气,得按顺序来,就像做饭一样,先放盐再放糖,最后撒点儿葱花提提味。

再来说说挤密法,这可是个高科技玩意儿。

它就像是给小姑娘穿上了一套智能运动服,既能保暖又能塑形。

不过,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就能用的,得看情况,就像看病要对症下药一样。

别忘了咱们的“老中医”——排水固结法。

这就像是小姑娘喝了一杯热茶,暖暖身子,让土变得不那么软了。

不过,这茶还得慢慢喝,不能急功近利。

当然了,这些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还得结合实际情况来用。

就像咱们谈恋爱,不能光听甜言蜜语,得看看对方是不是真心实意。

所以,在选择方法时,也得好好琢磨琢磨,毕竟咱们的目标是让小姑娘走得更远、更稳当。

面对软土地基,咱们得有备无患,既要有耐心,也要有智慧。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道路工程顺利推进,让咱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
1软土地基
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未作定义。

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

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

日本规范还对软土地基做了分类,提出了类型概略判断标准。

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

2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造成的危害
2.1勘察设计不详细或不准确,导致对应该做软基处理的地段未做处理设计。

2.2已知是软土地基,但是未做好软土地基处理,造成路堤失稳或危及线外建筑物。

2.3虽然做了软土地基处理,但是措施不力,施工不当造成路堤失稳。

2.4堆料不当,未按规定分层填筑,填土过快,碾压不当,造成路堤失稳。

2.5扰动“硬壳层”或填筑不当,使“硬壳层”遭受破坏,导致路堤失稳。

3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
3.1 换土垫层法
3.1.1垫层法。

其基本原理是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分层碾压或夯实土,按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或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

干渣分为分级干渣、混合干渣和原状干渣;粉煤灰分为湿排灰和调湿灰。

换土垫层法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常用机械碾压、平板振动和重锤夯实进行施工。

该法常用于基坑面积宽大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一般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土层(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浜填土以及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冲填土等)与低洼区域的填筑。

一般处理深度为2m〜3m。

适用于处理浅层非饱和软弱土层、素填土和杂填土等。

3.1.2强夯挤淤法。

采用边强夯、边填碎石、边挤淤的方法,在地基中形成碎石墩体;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变形。

适用于厚度较小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应通过现场试验才能确定其适应性。

3.2排水固结法在软基处理中,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板是最常见的、最简单的施工方法。

3.2.1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是带有孔道的板状物体插入土中形成竖向排水通道,改善地基的排水条件,缩短排水途径,地基承受附加荷载后排水固结过程大大加快,进而使地基强度得以提高。

322排水板材料①多孔单一结构型,是一种经特殊加工的两块聚氯乙烯树脂透水板,两极之间仅有若干个点以突缘相接触,而其间留有许多孔隙,故透水性好。

该种材料具有耐酸碱、不膨胀、不变质等特点。

但排水板在土压力作用下,过水面积将会减少,影响排水效果。

②复合结构型,内为
用聚氯乙烯或聚丙烯作成的芯板,外面套以用涤伦类或丙烯类合成纤维制成的滤膜,板宽一般为100mm ,厚3~4mm 。

3.3振密、挤密法振密、挤密法的原理是采用一定的手段,通过振动、挤压使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4深层搅拌桩法的加固原理及其施工中的应用
4.1深层搅拌桩是用于加固饱和粘性土地基的一种新方法。

它是利用水泥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水泥浆液强制搅拌,由固化剂和软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化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

4.2深层搅拌桩适宜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不大于
120kpa 的粘性土和粉性土等土层。

其施工时无振动、无噪音、无污染,且施工工期短等因素,已被利用于建筑行业的各种地基加固工程中。

5室内配比试验
5.1土性分析取原位土进行土工试验,该工点土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淤泥质砂粘土、粘砂土、细砂、砂粘土。

5.2 配比试验采用1:0.48 的水灰比,并分别取13% 、15%及1 7%的水泥掺入量拌制成水泥浆液,与上层原位土(即淤泥质砂粘土)搅拌制成土桩试块,按土工试验技术规程进行养生后测出不同龄期土桩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根据配比试验结果,施工中采用水灰比为1:0.48 ,水泥掺入量1 5% ,即每米土桩57kg 水泥的配比进行控制。

6施工机械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机械为钻机、粉浆机和空压机。

钻机:是水泥搅拌桩的主要成桩机械,应具有动力大、操作灵活、能按不同速度均匀地正向钻进和反向提升、能前后左右自行移动的功能。

喷浆设备:是定量发送浆体材料的设备,包括储灰罐、发送装置、计量控制装置等,是施工的关键设备。

压缩机;力水泥搅拌桩施工提供一定压力的气源,使水泥浆液克服喷浆口土体阻力而喷入土中。

7施工工艺
深层搅拌桩的施工程序:桩位放样T钻机就位T检验、调整钻机
T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T打开高压注浆泵T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
浆-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 -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
T反循环提钻至地表T成桩结束T施工下一根桩
7.1定位搅拌机移动至设计桩位,对中,桩位误差控制在5cm 之内,当地面起伏较大时,应调整起吊设备保持水平,钻杆倾斜度不大于
1.5% 。

7.2制备水泥浆按配比试验确定的配比拌制水泥浆,压浆前水泥浆要搅拌均匀,并保持水泥浆数量满足制桩要求,以免发生断桩现象。

7.3喷浆下搅启动搅拌机电动,放松起重机钢丝绳,使搅拌机沿导向架边搅拌切土边喷浆下沉,下沉速度由电机的电流监测表控制,一般工作电流不应大于70A 。

7.4提升搅拌搅拌头喷浆下沉到设计深度后,确定水泥浆的输出量,
若输出量不足,在提升搅拌过程中继续喷浆,直到满足为止,同时严格按试桩确定的速度提升搅拌头。

7.5重复搅拌搅拌头提升至设计顶面标高后,为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需进行重复搅拌。

复搅过程为:将搅拌头边旋转边沉入土中,至设计加固深度后,再将搅拌头搅拌提升出地面。

7.6 成桩、移位
8施工注意事项
8.1严格按设计水泥掺入量、水灰比配制水泥浆,水泥不可有结块硬化。

8.2水泥浆要经过过滤器清除杂物后才能输入搅拌轴,同时贮浆池的容量应足中有余,防止浆液供给不足而导致断桩。

8.3在钻搅施工中不得停浆,一旦断浆,立即将钻具提到断浆处上部1m 处,再重新钻搅喷浆下进,严禁自断浆处续接,以保证成桩的连续性。

8.4因机械事故使配制的水泥浆发生凝稠状态时,必须更换,不得再用。

8.5钻搅提升复搅应采用反转,不得正转提升,以免将土带起造成空洞以致空心转。

9 结语
公路软基处理属于隐蔽工程,如施工质量不好,一旦被路堤等构筑物所覆盖,便构成隐患且不好检查及补救。

因此,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意识到软土地基的危害性,坚决以数据说话,认真测定基底的承载力,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不同的投资和工期要求,采用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同时
一定要采集路基施工后的工后沉降数据,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