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会计学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为了能够在经济市场中取得较大的竞争优势,追求资本的扩张和规模效应,对关联交易操控利润的研究很早便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虽然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出现只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关联方利用关联交易进行转移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等行为的大量出现,导致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不断受到侵害,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损害。关联交易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在上市公司中广泛存在,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集团内部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实现公司资本良好营运与利润最大化。但其毕竟与市场竞争、公开竞争的方式不同,其价格可由关联双方协商确定,尤其在我国尚不十分成熟的资本市场中,由于证券市场体制上的缺陷,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上的不足以及对关联交易的监管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等原因,关联交易往往演变成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操纵利润、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非公平关联交易。因此本文将对有关关联交易利润操纵的理论问题进行总结与评述。

1、关联交易的定义及其范围

关于关联交易的概念,根据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与关联人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

我国会计准则中,列举了关联交易的主要形式:①购买或销售商品②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③提供或接受劳务④代理⑤租赁⑥提供资金⑦担保和抵押⑧管理方面的合同⑨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⑩关键管理人员报酬。

由此可得,关联交易是在已经存在关联关系的情况下各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在资源、劳务转移的同时,风险与报酬也随之转移;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的价格是整个交易的关键。

2、国外对关联交易操控利润的研究现状

国际上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准则加以限制和规范。其中研究最为成熟的要数美国。

Kirchmaier和Grani(2004)运用来自德国和意大利的案例说明大股东如何

使用关联交易侵犯小股东的利益,以及相关法律监管的困难。Bae、Kang和Kim(2000)[7]发现韩国企业集团的控股股东利用并购获得财富增长,而损失却由中小股东承担。Bertand,Meta和Mullainathan(2002)构建的模型表明,在一个集团中,资源会从现金权和控制权分离大的企业向分离小的企业转移,他们随后的实证结果也支持了模型的推断,发现控股股东的确转移了企业资源,侵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

2.1国外对关联交易操控利润“掏空行为”的研究

Ahshueler(2001)指出掏空一词借用到经济及管理领域中,最初用来形容发生在捷克体制变革中的大量腐败现象。Johnson et al(2000)用它来描述控制者出于自身利益将资产和利润转移出企业的行为。约翰逊等发现掏空行为往往具有合法形式且手段多样,并多在发达国家存在,但不同法系的国家间也存在区别。此后,在对亚洲国家掏空行为的程度与形式的研究中Bertrand et al(2002)认为,当集团内部企业进行并购,其股票价格通常会下跌,从而使中小股东受损。Cheung Rau and Stouraitis(2008)发现在中国香港市场,进行关联交易的企业获得了显著的负回报率,而这种交易对企业的价值是不利的。通过对关联交易操控利润“掏空利润”的研究可以看出,企业高层持股比例在5%-25%之间时,“掏空行为”占主导地位,在此区间控股比例的增加对公司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2.2国外对关联交易操控利润“支持行为”的研究

Friedman et al(2003)指出控股股东对操控公司利润的掏空和支持是对称的,控股股东既有把资源从公司转移出去的动机,也有向公司提供支持的动机,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Riyanto(2003)也认为,正是由于存在控制性股东的支撑行为,为小股东的投资提供了激励,才使得通常存在隧道行为的金字塔式的所有权结构能够吸引到小股东的投资。Khanna and Palepu(2000)发现在新兴市场上由于市场的不完善和缺乏调节结构,个体企业很难获得所必需的资源。因此,企业形成集团通过关联交易相互收益。控股股东在实质上是为中小股东提供了种保险机制,为此小股东才愿意向公司投资。Laporta,lopez-de-Silanes and Zamarripa(2003)发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共同目标的激励,关联

方的相互借贷对双方都有利。Cheung et al(2004)检验了支持和企业负债、经营业绩及市场回报间的关系,他们将支持分为现金支援和资产注入两种形式,发现受到现金支援的企业有更多负债,但得到资产注入的企业负债水平相当于行业平均水平,无法判断支持与负债情况之间的关系。

3、国内对关联交易操控利润的研究现状

我国对关联交易操控利润的研究还很薄弱,专门研究关联交易操控利润的书籍更是很少。多数都是在书中的一章或是一节中有所提及。

陈汉文(2001)在《证券市场与会计监管》一书中的第十章,就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关联交易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李明辉(2001)对关联交易的转移定价、关联交易《公司法》规范问题、关联交易的税务规制问题等分别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肖虹(2000)对我国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规范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完善以会计准则为主要标准的我国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规范制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3.1国内对关联交易操控利润“掏空行为”的研究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控利润的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张祥建、王东静、徐晋(2007)认为非公允关联交易成为控制性股东掠夺中小股东财富的主要方式,导致上市公司的资源被不断输送出去。周东杰(2004)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当上市公司有自由现金流时,会通过贷款或其他形式向控股股东回馈资源,也就是说市场认为这些关联交易是在操纵利润、在掏空上市公司。刘少波(2007)认为,现有文献将控制权收益定性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这一定性扭曲了大股东侵害的实质,导致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而提出了超控制权收益的概念,指出大股东的掏空实质上是获取超控制权收益。尽管对上述问题有学者进行研究,但对控股股东利用掏空活动牟利并操控利润的程度并无明确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分析。

3.2国内对关联交易操控利润“支持行为”的研究

张荣光、曾勇(2006)研究表明,支持行为与隧道行为时大股东为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方向不同的利益转移行为,支持行为的目的在于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指标。刘峰(2004)以五粮液为案例研究了我国较为特殊的资本市场中的掏空和支持行为,他们给出了有关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业绩与大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