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田构造学教案

矿田构造学教案
矿田构造学教案

矿田构造学教案

课时安排

绪论 2

专题讲座:一矿田构造研究法 2

二区域构造与成矿 2

构造控矿作用4 褶皱控矿 2

断裂控矿2

各种成因类型矿床的成矿构造 4 内生矿床2

沉积矿床

变质矿床2

层控矿床

复习考试 2

第一章绪论

§1 成矿构造分级及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1、含矿区构造及其分级:

陈国达认为,小含矿区构造(矿柱、矿体、矿床、矿区、矿田),中含矿区构造——成矿区构造或成矿带构造,大含矿区构造——成矿省或成矿带构造。1978《成矿构造研究法》。

矿田构造学主要研究矿田中的成矿构造。

小含矿区构造

矿柱:矿柱是矿体中工业矿石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特大或者质量比其它部分特富的地段,也称富矿段或富矿包。

矿体:矿体是矿床中工业矿石分布的地段。

矿床:有一个或者多个同一成因类型或形态类型的矿体所组成。

矿区:包括多个在时代、成因、构造特点、类型方面有共性的矿床和矿化点。

中含矿区构造

构造成矿带:大多数由多个矿田所构成,相当于成矿区一级的狭长的带状含矿区。

大含矿区构造

成矿省构造:成矿省是最大的含矿区,其范围相当于一个或几个一级大地构造区。

2、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2.1作为地质构造环境,例如:构造盆地、同生断裂等。

2.2构造活动中释放的能量和应变可以作为成矿物质运移的动力,例如,热能,构造应力。

2.3导矿构造,例如断层、裂隙、破碎带等。

2.4容矿(储矿)构造

2.5 构造活动可以引起成矿物质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导致矿物质的沉淀。

2.6不同的构造条件引起不同的成矿方式,形成不同的矿床和矿体类型,引起各种规模的矿化分带(五层楼模式钨矿脉)。

2.7构造活动的多期次可以富集矿体也可以使之贫化。

2.8构造作用直接成矿,如粘土、滑石、石棉、蓝晶石及有用的构造岩和动力变质岩。

总之,在具有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的前提下,构造对成矿经常起着基本的甚至是主导的作用。

§2 矿田构造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研究意义:

认识和掌握控制矿床(体)形成、改造的分布的控制因素,对于大比例尺矿床预测、找矿、详查、勘探、采矿均匀、具有现实意义。

2、主要内容

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成矿和矿化分布的控制作用

研究各种控矿构造类型

研究控矿构造的演化期次和发展阶段

研究构造分带性对矿体(床)的控制作用

研究矿液的活化、运移、沉淀与构造条件的关系

按矿床的成因类型研究各类矿床的构造特征及成矿的构造条件。

研究矿田构造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3 矿田构造研究方法(专题)

大比例尺立体地质制图

岩矿组构分析

物化探

航空遥感

矿田构造地球化学

控矿构造的模拟实验

古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陈国达《成矿构造研究法》成矿构造研究的基本原则

各种成矿控制因素相结合

大中小各级成矿构造相结合

时间空间相结合

点面结合

地质历史分析法与构造应力分析法相结合

成矿构造研究与其他有关科学研究及技术方法相结合

§4 矿田构造研究简史

第二章褶皱构造控矿作用

典型的成矿模式

物质基础:含矿流体,包括岩浆、矿浆、岩浆气化热液、变质热液、混合岩化热液、复合热液等。

含矿热液的运动

热液运动的通道

热液的沉积场所

§1 褶皱构造对矿田(床)的控制

主要是作为一种储矿构造

实例1:湖南锡矿山锑矿区:次级小背斜轴部转这段为储矿构造,西侧北东向的断层起了导矿构造的作用。

实例2: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褶皱转折段控矿

实例3:安徽铜官山矿田:褶皱轴中部应力集中部位,剪切面密集发育,断裂,控制矿体产出

褶皱控矿部位:

1.背斜轴部、向斜轴部、褶皱翼部都可以控矿,但以背斜轴部为重要的控矿构造。

2.褶皱地层中的不整合面、假整合面、层间破碎带

3.岩石的物化性质对矿体的控制

4.产在不透水层之下的矿体:似层状、透镜状

5.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控矿,因上下层的物化性质差异,褶皱过程中易张开被矿液充填。

6.岩石的化学成分、孔隙度,渗透性,连通性对矿体的控制:石油

§2 褶皱构造类型对成矿的控制

按照成因褶皱构造可以分为纵弯褶皱、横弯褶皱、压柔褶皱、底辟褶皱、流褶皱、热流变褶皱。

1.纵弯褶皱的控矿作用:相邻岩层的相对错动,在褶皱的枢纽部分形成剥离空洞,剥离

空洞可有数层,如本迪多哥多层鞍状矿。岩石按照力学性质的不同,科罗列夫和舍赫特曼把岩石分为脆性、塑性、负荷性三种,上下岩层的力学性质不同,特别是脆性岩石易破碎,塑性岩石易弯曲,均有利于形成剥离空间。

2.压柔褶皱——纵弯褶皱形成过程中层间活动很有限的情况下发生,在褶皱过程中受到岩墙、侵入体的限制形成压柔褶皱,压柔褶皱向斜底部形成大量破碎,是良好的容矿构造。

3.横弯褶皱的控矿作用:断块褶皱——构造断块上隆过程中形成的褶皱

同步褶皱——侵入岩体的上隆而形成

底辟(刺穿)褶皱——横弯条件下,塑性岩层向上运动,刺穿顶部塑性较小的岩层,在应力作用下进入较高的部位和较新的岩层中,底辟体与周围岩层之间常形成断裂,岩石破裂,在底辟体顶部形成角砾岩。

4.剪切褶皱的控矿作用:高温高压下,脆性岩石也可以变为塑性,产生塑性流动,强烈变质条件下,这周晚期可出现剪切面,岩石可沿剪切面发生位移,原来的岩层不起作用,只是反应滑动结果的的标志。

在流褶皱发育过程中,应力作用下,塑性岩石物质发生迁移,从两翼向核部聚集,使矿体在核部增厚,两翼减薄甚至缺失。

5.柔流褶皱的控矿作用:主要使热流变褶皱,为一种接触热动力变质构造,岩浆热动力作为热源,使岩层具有较高的塑性。一般较多分布在中深成岩体的前缘带,次带多为夕卡岩矿床的产出部位,因此可以作为一种间接找矿标志。

§3 叠加褶皱及其对成矿的控制

定义:一次褶皱叠加在另一次先成褶皱之上的构造现象。

造成叠加褶皱的原因:

1.不同时代褶皱构造的叠加

2.同一时代不同构造体系的叠加

3.一次连续的构造变形过程中应力方位的变化

叠加褶皱识别的标志:

1.褶皱轴面再次被褶皱

2.褶皱枢纽强烈起伏变化

3.高角度倾竖褶皱的存在

4.与褶皱同时形成的面理发生弯曲

5.两种不同方向的片理有规律的交切

6.香肠构造发育地区,钩状褶皱的存在

7.脉体发生褶皱

叠加褶皱的类型:

1.共轴叠加褶皱

2.正交叠加褶皱

3.斜交叠加褶皱

叠加褶皱对矿体的改造

可以使矿体富集,也可以贫化矿体

叠加褶皱对成矿的控制

实例:贵州万山汞矿

第三章断裂构造控矿作用

断裂构造对于内生、外生、沉积、变质、叠加改造矿床的控制均有重要意义。

§1 断裂形成的理论基础

应变椭球体

A轴:最大拉伸轴

C轴:最大压缩轴

B轴:次拉伸轴

在水平应力作用下,伴随褶皱,可在褶皱的两翼产生倾向相反的两组逆断层性质的剪裂隙,以及一组水平的张裂隙。

§2 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

矿田及矿床在断裂中的产出部位(据雅科夫列夫):

A 沿走向弯曲的地段

B 断裂分支处

C 主干断裂派生的旁侧羽裂

D 两组断裂交汇处

E 两组断裂共轭处

我认为,

总之为:对于内生矿床而言,矿田或矿体主要产出在物化性质突变的部位,温度、压力、岩性等。

包括:1 断裂由紧闭转向开阔的部位

逆断层中产状变缓处,正断层产状变陡处,左旋平移断层走向偏左部位,右旋平移断层走向偏右部位。

2 导矿构造中岩石破碎处

3 有大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分支交汇处

4 断裂中的岩性界面,不整合面

5 两组或多组断裂的交汇部位

A 基底断裂与盖层断裂的交汇部位

基底断裂为矿液运移的通道,盖层断裂为控岩控矿的空间

B 两组共轭剪切断裂交汇处

C 不同期次的两组或多组断裂交汇处

D 同一期次不同应力方位的断裂交汇处

6 断裂与褶皱轴交汇处

7 各种构造裂隙的应力集中部位

8 羽状及雁行状断裂

对于外生矿床:

1.同生断裂直接控矿,如凡口铅锌矿

断裂对矿体的控制包括

1.容矿构造

2.对矿液的遮挡作用,盖层

§3 片理和劈理对成矿的控制

劈理对成矿的控制

劈理往往是褶皱和断层派生的小构造,既可以作为矿液上升的通道,又可以是容矿空间,矿

体常常一脉状,细脉状产出。

片理对成矿的控制

片理是发育较完善的流劈理,是在定向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对矿体的控制与劈理类似。

§4 韧性剪切带对成矿的控制

剪切带的类型

脆性剪切带

脆韧性剪切带

韧性剪切带

韧性剪切带与矿化的关系

韧性剪切带与金矿的关系密切

在糜棱岩化过程中,剪切作用可以使原岩中含量很低的金发生迁移,在糜棱岩中形成浸染状、细脉浸染状贫矿石,糜棱岩阶段之后叠加与其上的脆性变形,由于劈理、片理和裂隙的发育,导致岩石的孔隙度增大,有利于后期热液的活动和矿质的析出,在此阶段可形成脉状的以及蚀变岩型的富金矿。

§5 推覆构造和剥离断层对成矿的控制

5.1推覆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5.1.1推覆构造的含义

5.1.2推覆构造的控矿意义

5.2推覆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5.2.1推覆构造的含义

5.2.2推覆构造的控矿意义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目的 ?使大家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提高大家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和要求 ?一、全面解读分析地质图 ?二、编制构造纲要图 ?三、编制地质剖面图 ?四、编写一份文字报告 ——×××地区地质构造概述 地质图: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色谱将地壳某个区域地质现象,按比例投影到平面上的图件。 一、全面解读分析地质图 ?读图步骤: ①先图外,后图内; ②先地形,后地质; ③先地层,后构造。 ?读什么?地层、岩石、产状、时代、分布、相互关系;构造的类型、形态、规模、产状、形成时代…… ?怎样读?边看边记 1.地层 ?从图例中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岩性。 ?分析地层的分布和排列。 ?分析地层的接触关系,尤其是不整合接触。注意Z与上覆地层接触关系 ?划分构造层(不整合接触面),分析构造层的形成时代。 构造层:指一定的构造单元内,在某一构造旋回(构造期)形成的综合地质体(包括沉积建造、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2.褶皱——从大到小 ?区分背斜、向斜。 ?分析褶皱在平面和剖面的形态特点、组合型式、分布规律等。(两翼产状、 轴面产状、枢纽产状、轴迹和平面轮廓) ?分析相邻或相关构造层中褶皱的关系 ?分析褶皱的形成时代。 3.断层——从大到小 ?分析断层性质(正、逆、平移)及类型。 ?断层分组(可能时):依据断层的规模、方向、性质及其与褶皱之间的关系。 ?分析断层与褶皱及侵入岩体的关系。 ?确定断层的形成时代。 4.岩浆岩体——从大到小

?了解岩体的岩石类型 ?分析侵入岩岩体的形态特征即产状类型。 ?分析侵入岩岩体与断裂和褶皱的关系。 ?确定侵入岩岩体形成时代等。 5.分析构造发展史 ?划分构造层和构造期:依据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构造层 平行不整合→构造亚层 ?分析构造作用的方式和方向:依据构造的形态、方向、强度和相互关系。 ?适当分析并恢复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环境和地壳运动变化:依据地 层岩性、厚度、化石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 二、编制构造纲要图(地质构造图)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1、看图题(共40道) 序 号 内容图形 001Quest: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Ans: 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 002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K、O -P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 J-K:水平产状 O-P:SW 003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Ans: 倒转层序 004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

绘出) Ans: 005 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 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 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 Ans: 006 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 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 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 007 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 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 育在哪一侧? Ans: (1)1-大,2-小 (2)东侧 008 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 Ans: A——皱纹 B——拉伸

009Quest:下图AB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 Ans: 010Quest: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Ans: 1)转折端2)翼 3)核4)轴面 5)枢纽6)背斜最高点 7)脊8)拐点 011Quest: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 012Quest:下图为S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 Ans: 013Quest: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 Ans: 014Quest: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学类型。(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矿田构造学复习重点及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矿田构造是指矿田范围内,控制各矿床的形成、改造和空间分布的地质构造因素的总和。 2、矿田构造研究的基本任务: 1)研究构造与成矿关系的基本原理2)研究各类构造的控矿作用3)研究各类矿床的构造控矿特点4)研究矿田构造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3、矿田构造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2)研究各种控矿构造类型 3)研究控矿构造的演化期次和发展阶段 4)研究控矿构造体系和构造分带性对矿床和矿床系列的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5)研究矿液的运移与构造条件的关系 6)研究矿石堆积的构造圈闭条件 7)按矿床的成因类型研究各类矿床的构造特征及成矿的构造条件 8)研究矿田构造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4、矿田构造的研究方法包括大比例尺矿田构造制图、深部构造研究与制图、控矿构造的岩组分析、构造-岩石物理分析、构造地球化学分析、遥感影像分析、构造模拟等。 第二章矿液的运移 1、含矿流体的类型:岩浆、矿浆(富矿熔浆)、变质热液、岩浆气化热液、地下水热液、混合岩化热液和复合热液等。 2、矿液运移的驱动力:压力差或热力差; 3、矿液运移的方向:向压力减小或温度降低的方向运移,在地壳中主要是由深部向浅部上升运移。 4、矿液运移的驱动力类型:1、矿液的内力;2、上覆岩层的静压力;3、构造应力;4、封闭裂隙的真空虹吸作用; 5、局部热源引起的热液环流 5、矿液运移的通道形式:1)岩石孔隙(连通性的);2)断裂裂隙 6、孔隙类型:原生孔隙:成岩过程形成的孔洞和裂隙;次生孔隙:后生作用形成的孔洞和裂隙; 7、有效孔隙:相互联通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的百分数,它对矿液流动的效应具有决定意义。 8、岩石孔隙中的矿液运移 矿液运动形式——渗流,遵从达西(1973)的线性渗透定律; 矿液运移的趋势:主要为向上运动,如有阻挡或存在低压带时也可向下运动; 8、岩层的屏蔽作用:主要决定于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在成层岩石中矿液总是沿孔隙较大的岩层流动,而孔隙很小的岩石是不利于矿液的流动,并对矿液的上升起着屏蔽作用。 10、导矿构造:沟通矿液并引导它进入矿田、矿床范围内的通道。 11、储矿构造:是矿石堆积的场所,它是矿体就位,并决定矿体形态、产状、大小的构造条件.储矿构造也称容矿构造或含矿构造。有时导矿构造和储矿构造是一致的 12、圈闭构造(或成矿圈闭):一些储矿构造,如背斜轴部虚脱部、压性断裂与透水层交汇处等,它们明显起到封闭矿液的作用,又被称为圈闭构造(或成矿圈闭)。成矿构造圈闭可划分为:断裂圈闭、褶皱圈闭、侵入接触圈闭、地层圈闭(沉积圈闭)、复合圈闭等。 13、储矿构造中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 ①温度、压力和组分浓度的变化,引起动平衡体系的破坏,导致物质的沉淀;②氧化还

景陵峪构造报告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报告 第一章前言 1.1实习目的 综合作业是使我们学生能够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己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一种强化手段,同时,培养自己读图、作图以及提高自己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读图,分析图的过程中再次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系统化的整合,并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转换方法,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1.2实习要求 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一副构造纲要图、两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1.3所读图幅情况 名称:景陵峪地质图,其比例尺为:1:100000,总面积为(18.2*1000m)(14.1*1000m)=2566.2km2,地貌特征为:由图上标高可以观察到最高海拔为1180m(平望岗处),最低海拔为250m(平望岗北部边缘),由地质图亦可以观察到景陵峪地区河流、山地、沟谷、丘

陵等地貌均发育较好,河流依照地势基本为南北走向。根据地质图综合作业的要求,结合李忠老师的指导,最后完成的作业为:景陵峪构造纲要图一幅,景陵峪地质剖面图两幅,景陵峪地质构造的说明分析及构造 发展史等相关内容。

第二章地层与岩体特征 根据图例判断地层的连续性与否,在结合地质图上地层的出露特征及产状,可以看出景陵峪地区最新出露地层为第四系(Q4),最老地层为下志留统(S1),中间缺失上志留统(S3),下泥盆统(D1),三叠系(T),侏罗系(J),下第三系的始新统(E2)和渐新统(E3),以及第四系的上中下更新统(Q3、Q2、Q1)地层,其它时代的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划分标志明显,易于识别。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下志留统(S1)、中志留统(S2)、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下石炭统与中石炭统(C1+2)、上石炭统(C3)、二叠系(P)、下白垩统(K1)、上白垩统(K2)、古新统(E1)和全新统(Q4)。 2.1地层分布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1、看图题 (共40道) 序号 内 容 图 形 001 Quest: 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Ans: 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 002 Quest: 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 -K 、O -P 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 J-K :水平产状 O-P :SW 003 Quest: 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Ans: 倒转层序 004 Quest: 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

线绘出) Ans: 005 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 根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 Ans: 006 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 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 007 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 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育在哪一侧? Ans: (1)1-大,2-小 (2)东侧 008 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 Ans: A——皱纹 B——拉伸

009 Quest: 下图AB 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 Ans: 010 Quest: 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 Ans: 1) 转折端 2)翼 3)核 4)轴面 5)枢纽 6)背斜最高点 7)脊 8)拐点 011 Quest: 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 012 Quest: 下图为S 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 Ans: 013 Quest: 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 Ans: 014 Quest: 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 学类型。(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矿田构造学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构造对于各种类型矿床(岩浆矿床、热液矿床、沉积矿床、风化矿床和变质 矿床等)的形成和分布都有控制作用。成矿构造条件影响着矿床发生发展的整个 演变过程,也关系到矿床分布位置、矿体形态产状、物质成分和后生变化等各个 方面。一个矿床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有利地质因素的耦合,构造是其中的重要因 素之一。在具有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的前提下,构造对矿化的富集起着主导的作 用。从成矿系统过程分析来看,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构造是成矿的重要地质环境 成矿物质的聚集需要良好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良好地质构造环境是形成矿 床的重要条件。从控矿构造尺度看,全球性构造环境控制着全球性成矿带(如环 太平洋成矿带);区域性构造环境控制着区域成矿带(南岭成矿带、秦岭成矿带、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等)。各种类型的构造盆地是形成沉积矿床的有利环境;构造 —岩浆活动带是多种内生矿床的产出地带;超大型矿床形成往往受控于独特的大 型构造环境。 2.构造活动为成矿作用提供能量 矿床的形成是需要能量的,包括岩浆的、构造的。构造活动过程释放的能量 是含矿岩浆和各种流体运移和汇聚的重要驱动力。 3.构造是含矿流体运移的通道 构造活动生成的各种裂隙带、断层、剥离空洞具有很高的渗透性,是含矿流 体在岩石中流动运移的通道。通常将这种通道称为导矿构造或运矿构造。 4.构造是成矿物质沉淀和堆积的场所 各种构造成因的开放空间是成矿物质的堆积场所(储矿构造或含矿构造), 如断层、裂隙、构造空洞等往往是内生矿床就位的场所;断陷盆地、汇水盆地是 外生矿床分布的场所。因而构造作用形成的开放空间影响矿床、矿体的空间分布 和矿体形态、产状特征。 5.构造应力应变状况影响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 成矿物质的搬运、集中或分散要受温度、压力、Eh、pH 值等物理化学条件的 控制。而这些物理化学条件可以因构造状态的改变而产生变化。如在构造应力场 的不同部位,物理化学条件有差别,因而对矿液运移和矿石沉淀起着不同的作用。 6.构造条件对成矿方式的影响 不同的构造条件可引起不同的成矿方式,形成不同的矿床矿体类型。如成矿 物质在断裂构造中充填形成脉状矿体,顺层间构造充填交代则形成层状矿体。 7.构造活动对成矿期成矿阶段的影响 大多数矿床的形成是一个较漫长的地质过程,具有多期多阶段性。构造活动 的多期次,是导致成矿多期多阶段的重要原因。在热液矿床中尤为明显,常表现 为早晚不同阶段矿脉间的重叠和穿插关系。因此研究成矿期间的构造活动是划分 成矿期成矿阶段的基础。 8.构造对矿化分带的控制 矿化分带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区域分带、矿床分带、矿体分带,有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等。造成分带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构造作用是矿化分带的重 要因素。

构造地质学学科专业

构造地质学学科(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构造地质学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地质基础理论、系统的构造地质学知识和野外室内工作方法;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各占一半。 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通过者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 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可设置出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共设置下列3个研究方向。 1、石油构造分析 2、板块构造与沉积盆地 3、变形分析与应用构造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实践课,课程总学分为35或以上。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学分不低于21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实践课为必修课,含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学分为2学分。 理科硕士生选修数学课程的总学分不少于5学分,其中学位课中数学课等于或大于2学分;外语课总学分为6学分,提倡加强更多的外语课,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学分,但不计入35学分内。 (一)学位课8门(共21学分) (1)公共学位课3门,10学分 包括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一外国语。 (2)专业学位课5门,11学分 本学科点的专业学位课包括地质统计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含油气盆地分析、石油勘探构造分析。 (二)选修课18门(34.5学分) 选修课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特长,爱好共同确定,给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和选修的灵活性,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但所选课程学分不低于12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阅读60篇以上的中、外文文献资料,且外文资料比例应占三分之一以上,并做到有检查,有考核。 选修课包括第二外国语和体育课,二者均不计学分。

系统解剖学课程介绍

系统解剖学课程介绍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正常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人体解剖学教学应该以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机能相互制约的观点,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 人体解剖学教学必须重视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并要恰当地反映国内外最新科学进展,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人体解剖学教学要注重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教学标本示教、活体观察、教具和电化教学等现代化手段,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解剖学教学采用理论大班教学实验小班教学的形式。学生利用教科书、实习指导,结合实物、标本、模型、挂图进行观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解剖学教学时数为108学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54学时。 人体解剖教研室简介: 人体解剖教研室现有8位教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实验技术人员4人。聘请了香港大学苏国辉院士为我教研室客座教授。解剖教研室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厅级课题多项。获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其它各项奖多项。人体解剖教研室是博士学位点,已培养博、硕士生50多名;现有在读研究生近20多名。人体解剖教研室承担了临床、卓越医师、口腔、法医、护理、影像、检验、预防、放射、药学等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为医学本科开设了108、70和36学时三个平台的系统解剖学;影像解剖学(54学时)、口腔解剖学(82学时)、局部解剖学(72学时),为博硕士生开设了局部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为临床七年制学生开设了双语教学和留学生的全英语教学。双语教学是我系开设最早的教研室之一,主编了全英文系统解剖学教材,参编了全英文局部解剖学教材。

构造地质学复习试题形式含答案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4分) 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4分) 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4分) 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4分) 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4分) 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4分) 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4分) 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4分) 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4分) 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4分) 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状体;其形成与熔岩流冷凝收缩有关,横断面为六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及七边形等多种形态。(4分) 12、枕状构造: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单个岩枕的底面较平坦,顶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凸形曲面,表面浑圆。枕状构造分为外壳和内核两部分,外壳多为玻璃质,内核则为显晶质。(4分) 13、阿尔卑斯式褶皱:又称全形褶皱。其基本特点是:(1)一系列线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2)整个带内的背斜和向斜呈连续波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全区;(3)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

汽车构造教案教案

一、前言(10') 汽车是指本身具有动力装置,可以单独行驶并完成运载任务的车辆。随着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经历了蒸汽汽车—电动汽车–内燃机汽车三大阶段,当今的汽车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机械-电子一体化的综合系统。 本课程性质、主要内容、特点、学习要求:(略) 二、讲授内容(65') 绪论 一、中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1.外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P1。 1796年:法国人居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用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时速3.5公里。 1830年:蒸汽机已用到公共汽车上。 1873年:英国人戴维逊已发明了铅锌蓄电池,并用于赛车上。 1900年:英国人哈特制造的电动汽车,每个轮上都有一个电机用来驱动,时速已达80公里。 1876年:德国人奥托将法国人罗歇1861年提出的吸气、压缩、膨胀、排气的基本概念具体化,发明了所谓奥托循环热机(即今天的四冲程内燃机),并在世界上得以广泛应用。 1883年:德国人代姆勒发明了化油器。 1886年:德国人本茨应用蓄电池和线圈感应产生高压电流点火方

式,制成二行程单缸汽油机,装在三轮汽车上,并在1月29日申请获得了专利,所以1886-1-29公认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日。 1889年:法国人别儒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 1891年:法国人别儒又首先推出前置后驱。 1891年:法国人又研制了摩擦片式离合器。 1891年:法国人开始采用充气轮胎。 1926年:戴姆勒和本茨两家公司合并为今天的戴姆勒—本茨汽车公司,他们两人同被称为“汽车之父”。 目前主要的汽车公司有:通用、福特、丰田、大众、菲亚特、日产。 2.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1956年10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式开始生产解放CA1090型载货汽车。 广州的汽车工业作为龙头产业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广州本田、花都风神、丰田汽车厂亦将在广州落户,中国的汽车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二、汽车类型 轿车、客车、货车、越野车、牵引车、专用车等。 微型轿车:排量1L以下,天津夏利TJ7100、重庆奥拓。 普通级轿车:排量1.0-1.6L。一汽捷达、二汽富康。 中级轿车: 排量1.6-2.5L。一汽奥迪100、上海桑塔纳。 中高级轿车: 排量2.5-4.0L。日丰田皇冠、凌志300,德奔驰300。

矿田地质学、地球化学

1、矿田构造的主要特点 矿田构造的主要特点有:(1)矿田构造中的主体——控矿构造是含矿的,或是曾有含矿流体通过的。它们都接受过矿质及成矿流体的利用或改造,是“物化”了的构造;(2)在含矿流体的作用下,可诱导出一部分新的构造型式,如气化流体的沸腾、隐蔽爆发等产生新的角砾岩和水力破裂构造;(3)矿田构造活动的多期次性突出;(4)矿田构造是整个矿田地质作用的一。 2、影响矿液在岩石空隙中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 影响矿液在岩石孔隙中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含矿流体沿岩石的孔隙运移,经常有两个主要因素在相互作用:一是矿液的运移趋势,另一个是岩层对流体的屏蔽作用。矿液运移趋势主要是向上流动,但局部也可向下流动,如流体向上运移时遇到阻挡,而其侧下方又有低压带时,则流体局部向下运动。矿液总是沿孔隙较大、渗透性较好的岩层流动,而孔隙很小、渗透性差的岩石不利于矿液流动。并对矿液的上升起着屏蔽作用。 3.羽状裂隙及其控矿意义 在弯曲断裂错动过程中,不同部位发生的羽状裂隙性质不同。在主断裂摩擦部位发生张裂隙,主断裂张性地段发生剪裂隙;在羽状裂隙与主断面交汇处可形成富矿柱;有时羽状裂隙中的矿体比主断裂中的还多。 4. 简述构造等距性的控矿意 地壳中某些构造形迹在空间上展布具有等距离分布的特征。既不同尺度的构造带或构造形迹在空间分布上以大致相等的距离有规律的产出。等距离在不同级别、不同序次、不同性质的构造形迹中均可出现,并表现为不同的组合类型。因而存在各种等距离控矿现象,即矿田之间、矿床之间及矿体之间在空间分布上呈有规律的等距分布。 5. 试述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一个矿床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有利地质因素的耦合,构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具有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的前提下,构造对矿化的富集起着主导的作用。从成矿的全过程看,构造与成矿的关系可归纳为:构造是成矿的重要地质环境;构造活动过程中释放的热能和动能为成矿作用提供能量;构造空间是含矿流体运移的通道;构造作用形成的各种开放空间提供了成矿物质聚集的场所;构造应力应变状况影响成矿的物理化学;不同的构造条件可引起不同的成矿方式;构造多期次活动是成矿多期多阶段的重要原因;构造是矿化分带的重要控制因素;构造对矿床形成后起改造和保存作用等。 6.论述次火山岩体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控矿作用 次火山岩是与火山岩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浅成-超浅成的侵入体。岩体内部的原生裂隙及角砾岩体十分发育。在次火山岩发育过程中(侵入—冷凝过程中)形成的一套构造要素,称为次火山岩构造。剥蚀较浅的火山岩区,常作为火山岩构造的控矿单元之一;强烈剥蚀区,常成群成带分布,构成次火山岩田。次火山岩构造是斑岩型、玢岩型等矿床的重要构造。次火山岩体的接触带构造、原生裂隙构造、各种成因的角砾岩体构造及叠加的构造裂隙等直接控制矿床和矿体的产出位置、形态、产状及矿床的规模。

《汽车构造》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汽车构造》教案 一、教学内容 1、课题:第三章配气机构 2、课型:新课 3、任课教师: 4、教学重点: (1)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 (2)配气相位和气门间隙的作用; (3)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5、教学难点: (1)配气相位分析; (2)气门间隙的两次调整法; 6、教学课时:2 次课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配气机构的功用和型式; (2)了解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 (3)了解配气相位的概念; (4)了解气门间隙的作用和技术标准; 2、能力目标 (1)掌握气门间隙的检查与两次调整法; (2)掌握使用塞尺检查气门间隙的技巧; (3)掌握确定发动机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的方法; (4)掌握多缸发动机点火顺序的判别方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安全文明操作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块化教学 四、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一)复习旧课 复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即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行程)(二)导入新课 从发动机工作原理中的进、排气门开启和关闭现象引入配气机构的概念。 第三章配气机构 第一部分:理论讲解(60min) 1、配气机构概述(采用挂图教学,如图1 所示) (1)配气机构的功用

(2)配气机构的结构型式 图 1 2、配气机构的主要零部件(采用实物教学,如图2 所示,重点讲解其结构特点) (1)气门组:包括气门、气门弹簧、气门导管、气门座、锁片等。 (2)气门传动组:包括凸轮轴、挺柱、推杆、揺臂等。 图2 图3 3、配气相位(采用挂图教学,如图3 所示) (1)进气门的配气相位 (2)排气门的配气相位 (3)气门叠开 4、气门间隙(重点讲解) (1)气门间隙的概念与作用 提问: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对发动机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2)气门间隙的技术标准 常见车型的气门间隙值mm 车型 进气门排气门 热机冷机热机冷机 富康DC7140 型轿车0.20 0.40 捷达轿车0.15~0.25 0.20~0.30 0.35~0.45 0.40~0.50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系统 骨学 第一节总论 一、掌握骨的分类、形态、构造和功能。 二、了解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发生和发育。 第二节中枢骨骼 一、躯干骨 (一)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二)掌握肋的形态结构。 (三)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 (四)掌握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第七颈椎棘突、胸椎棘突、腰椎棘突、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管裂孔、骶角。作业练习:绘制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肋骨简图。 二、颅骨 (一)掌握颅骨的组成,脑颅与面颅诸骨的名称和位置。 (二)握蝶骨、颞骨、筛骨、下颌骨和上颌骨的形态结构。 (三)掌握颅的前面观、侧面观和颅底外面观的形态结构。 (四)了解颅底顶面观、内面观和后面观的形态结构。 (五)掌握眶腔、骨性鼻梁及骨性口腔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六)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及临床意义。 (七)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八)掌握颅骨的骨性标志:眉弓、眶上缘、颧弓、枕外隆突、乳突、下颌角、顶结节、舌骨。 作业练习:绘制颅骨前面观、侧面观及游离下颌骨简图。 第三节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 (一)掌握上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布。 (二)掌握肩带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三)掌握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四)掌握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五)活体触摸上肢骨的骨性标志:锁骨、肩峰、肩胛骨下角、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豌豆骨、 掌骨头。 作业练习:(一)绘制游离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简图。 (二)绘制整体手骨简图。 二、下肢骨 (一)掌握下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部。 (二)掌握髋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三)掌握股骨、小腿骨(胫骨、腓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四)了解足骨的分部和各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掌握跗骨的排列位置。 (五)掌握下肢骨的骨性标志: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耻骨结节、大转子、腓骨头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岩层的接触关系从成因上可分为整和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2、不整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种基本类型。 3、成岩前形成的构造称为原生构造,成岩后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构造。 4、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符号来表示。125°∠45°中的125°表示倾向、45°表示倾角。倾斜岩层的符号为,直立岩层的符号为,水平岩层的符号为,倒转岩层的符号为。 5、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变形一般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 6、物体内一点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0 。在距主应力面45°的截面上,正应力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剪应力值也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在平行于单轴作用力的截面上,正应力为最小,剪应力为0 。 7、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褶皱类型可以划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翻卷褶皱等五种类型。 8、褶皱岩层的等倾斜线从核部向外均匀撒开,并和层面正交,各线长度大致相等,这是典型的平行褶皱,是由于纵弯褶皱作用形成。 9、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有线状褶皱、短轴褶皱、穹窿构造和构造盆地。 10、当一套层状岩石受到顺层挤压时,岩层通过弯滑作用和弯流作用两种不同方式形成褶皱。 11、两组节理的交切关系主要表现为错开、限制和互切三种,据此可确定节理的形成先后。 12、剪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接形式通常有:折尾、菱形结环和交叉。 1

13、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节理可划分: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和顺层节理四种类型。 14、平移断层中,根据其相对平移方向可分为左行平移断层和右行平移断层两类。 15、断层碎裂岩是脆性变形产物;断层糜棱岩是韧性变形产物。 16、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的几何关系,断层可以分为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三类。 17、根据剪切带发育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可划分为:脆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四种。 18、根据劈理的构造特点和形成方式,将劈理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 19、不连续劈理按微劈石域的结构,可分为结构分间隔劈理和褶劈理。 20、大型线理构造主要有: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和压力影构造等。 二、名词解释 1、岩层的走向与倾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岩 层的走向。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 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层面向下倾斜的方向,就是岩 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2、整合与不整合: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 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种上、下地层之间的 接触关系成为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 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这种沉积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有沉积作用 的时期,也可能代表以前沉积了的岩石被侵蚀的时期。地层之间这种接 1

汽车构造教案[001]

汽车构造教案 本书教学目的和任务近几年来,我国的汽车、交通运输迅速发展,汽车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汽车维修业也随之繁荣,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为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一代汽车维修和汽车驾驶人员。 总论 一、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汽车的发展 2、掌握汽车的基础知识和主要参数 二、重点和难点 1 现代汽车类型 2汽车的总体构造 3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4汽车的行驶原理 三、课时安排: 2 个学时 四、教学内容 §1 现代汽车类型 5 轿车 6客车 7货车 8牵引车和汽车列车 9特种车 10工矿自卸车 11农用汽车 12越野汽车 类型发动机排量(L)车型 微型≤1.0 夏利、奥拓 普通型>1.0~ ≤1.6 富康、捷达 中级>1.6~ ≤2.5 桑塔纳、奥迪100

中高级>2.5~ ≤4.0 皇冠、奔驰300 高级>4.0 CA770、卡迪拉克、林肯、奔驰500系列轿车的分类-2.按发动机布置形式 发动机前置、前驱,发动机前置、后驱,发动机后置、后驱 (二)、客车的分类-按长度分类 类型车辆长度(m) 微型<3.5 轻型 3.5~7 中型7~10 大型10~12 超大型>12(铰接式)10~12(双层) 客车的分类-按车身型式分类 长(短)头客车箱形客车流线型客车铰接式客车双层客车(四)、货车的分类-按驾驶室总成结构型式分类 栏板式罐式 自卸式平台式 箱式篷式 按汽车质量分类: 类型总质量(t) 微型< 1.8 轻型 1.8~6 中型>1.6~ ≤2.5 重型>14

(五)、内燃机型号的排列顺序及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规定如下: 型号编制举例 (1) 汽油机 1E65F:表示单缸,二行程,缸径65mm,风冷通用型 4100Q:表示四缸,四行程,缸径100mm,水冷车用 4100Q-4:表示四缸,四行程,缸径100mm,水冷车用,第四种变型产品 CA6102:表示六缸,四行程,缸径102mm,水冷通用型,CA表示系列符号 8V100:表示八缸,四行程、缸径100mm,V型,水冷通用型 TJ376Q:表示三缸,四行程,缸径76mm,水冷车用,TJ表示系列符号 CA488:表示四缸,四行程,缸径88mm,水冷通用型,CA表示系列符号 (2) 柴油机 195:表示单缸,四行程,缸径95mm,水冷通用型 165F:表示单缸,四行程,缸径65mm,风冷通用型 495Q:表示四缸,四行程,缸径95mm,水冷车用 6135Q:表示六缸,四行程,缸径135mm,水冷车用 X4105:表示四缸,四行程,缸径105mm,水冷通用型,X表示系列代号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汇总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110学时,其中课内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60学时。 绪论 一、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科 二、掌握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三、了解人体的体型、器官的变异和异常 第一篇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第一章骨学 第一节骨学总论 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了解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中轴骨骼 一、颅 (一)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 1、掌握各脑颅诸骨的位置和各面颅诸骨的位置。 2、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二)掌握颅底内、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的重要形态结构。 (三)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了解眶腔、鼻腔构成。 二、躯干骨 (一)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肋骨、胸骨)。 (二)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三)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四)了解肋骨一般形态、结构,掌握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7颈椎棘突,颈动脉结节、骶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等)。

第三节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 (一)掌握上肢骨的组成与排列。 (二)了解各肩带骨的形态、位置、掌握其主要结构。掌握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结构。 (三)了解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 二、下肢骨 (一)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及排列。 (二)掌握髋骨的位置、形态和各部的主要结构。 (三)了解股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了解髌骨的位置、胫骨和腓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 (四)了解足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和位置。掌握跗骨的排列位置。 (五)比较下肢骨与上肢骨的解剖特点。 第二章关节学 第一节总论 了解关节学的定义及分类:纤维连结、软骨和骨连结、滑膜关节(关节)。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了解滑膜关节分类,掌握滑膜关节运动形式。了解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第二节中轴骨连结 一、躯干骨的连结 (一)脊柱 1、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椎体间、椎弓间的连结)。 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3、掌握脊柱的组成功能,掌握脊柱整体观的形态与机能的特点,了解脊柱的运动。 (二)胸廓

构造地质学参考文献

构造地质学参考文献 现阶段国内流行多个种版本的《构造地质学》教材:(1)朱志澄、宋鸿林主编,马杏垣、单文琅主审的《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2)徐开礼、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出版;(3)朱志澄主编《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1999年第2版,2008年第三版(第三版是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类系列精品教材);(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构造地质学》,李忠权、刘顺主编,地质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5)长安大学地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系列教材《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11;(6)高职高专院校资源勘查类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07。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本课程计划选用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2008年第三版)作为主导教材,同时辅以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1999年第二版)和朱志澄、宋鸿林主编的《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9年第2版)和地质系于在平等人主编的《构造地质学》CAI多媒体教材。 二、主要参考文献 构造地质学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参考文献主要来自国内外有关期刊。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构造地质学类期刊,构造地质学类的文献主要见于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国外关于构造地质学的英文期刊主要有两个:《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和《Tectonics》,这两个英文期刊上的文献基本能够反映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新进展,建议构造地质学学习者尽可能多地浏览这两个期刊。 这里列出部分参考文献。 邓洪菱,张长厚,李海龙,邹云。褶皱相关断裂构造及其地质意义。自然科学进展,2009, 19(3): 285-296。 黄德志。构造地质学实践教学与地质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4):65-67。 金振民,姚玉鹏。超越板块构造——我国构造地质学要做些什么?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 29(6):644-650。 兰姆塞J G,胡伯M I 等,1983。刘瑞殉、常志忠、张荣昌译。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李三忠,张国伟,刘保华,郝天珧,戴黎明,刘鑫,刘丽萍。新世纪构造地质学的纵深发展: 深海、深部、深空、深时四领域成就及关键技术。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2010,17(3):27-43。 罗金海,于在平。《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国地质教育,2001,3(总第39期):62-64. 罗金海,李继亮,何登发。山前冲断构造带研究的新进展。地质论评,1999,45(4):382~389. 罗金海,于在平,周鼎武。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高等理科教育,2004,3:75-77。 马杏垣。论伸展构造。地质科学,1982,7(3): 15~21.

构造地质学试及答案解析

构造地质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1分)。 1、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 A ) A 与倾伏角相同 B 比倾伏角大 C 比倾伏角小 D 与倾伏角无关 2、构造地质学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变化围很大,其中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对象( A ) A 中型、小型构造 B 小型、微型构造 C 大型、中型构造 D 巨型、大型构造 3、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 A 平行不整合 B 角度不整合 C 整合 D 假整合 4、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 A ) A 应变椭球体的XY面 B 应变椭球体的XZ面 C ab 运动面 D 应变椭球体的YZ面 5、线理延伸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的A型线理有( C ) A 香肠构造 B 皱纹线理 C 矿物生长线理 D 交面线理

6、褶皱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 B ) A 相似褶皱 B 等厚褶皱 C 平行褶皱 D 顶薄褶皱 7、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B ) A σ2直立,σ1σ3水平 B σ1直立,σ2σ3水平 C σ3直立,σ1σ2水平 D 任意 8、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 B ) 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C原生构造与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 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 二、填空题(共12分,每空0.5分) 1、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 .. 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 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 .. 向弯曲. 2、岩变形的四种基本式为平移转动形变和体变、。受力物体的形变 可以分为均匀形变 ....和非均匀形变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