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_三美_原则在影视片名汉译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浅析“三美论”在许渊冲古诗词英译本中的应用

浅析“三美论”在许渊冲古诗词英译本中的应用

2021年50期总第594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中国古诗词具有语言优美,节奏明快,形式工整的特点,可谓是音、形、意三者完美结合的典范。

因此,要将其丰富的意境和朗朗上口的音韵完美地呈现给译语读者绝非易事。

译者很难达到译文与原作在语言风格、思想意境等方面的一致。

为此,翻译家许渊冲指出“译诗要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

”译者在进行中国古诗词英译时,应力求使其读者所获阅读感受与原诗读者相一致,传递出原诗的“意美”。

本文将从古典诗词的声音、形式、意义三个方面,分析许渊冲先生的多部中国古诗词英译本,探究许渊冲先生如何将“三美论”应用于中诗英译,为展示中国古诗词在英译本中的独特翻译美学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三美论”;许渊冲;古诗词英译【作者简介】郭明珍,汉族,女,山东烟台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引言诗歌内容丰富、用词典雅、形式工整、意境深远,往往以绝句、律诗等体裁为代表。

为使译文与原作在文字、语言、风格、意境等方面尽可能保持一致,不少翻译大家通过各种翻译技巧将其翻译为英语,力使译作能保持原诗独有的文化精髓与艺术魅力。

在这些优秀的诗词译作中,以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最为著名。

他提出的“三美论”在中诗英译领域具有较强的启发与指导性。

他指出“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

我们要在传达原文美意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三美齐备。

”由此可见,虽然这三大要素在中诗英译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要求,但一部好的译作“三美”缺一不可。

二、中诗音美的传译中国古诗词具有强烈的韵律性和节奏感,使其能够流传几千年经久不衰。

“如果原诗用了韵脚而译诗不用,那无论如何也不能移植原诗的‘意象、意境和气氛’,因为诗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许渊冲1984:94)。

可见,许老重视诗词翻译中的音韵与格律。

例如《饮酒》这首诗,诗句语言清新质朴、平淡简约,诗人三言两语就展现出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三美”原则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三美”原则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循 一 定 的翻 译 原则 ,尤其 是 美 学 原则 。我 国翻 译 界 的许 渊 冲先 生
历 经几 十 年 的潜 心 研 究 ,提 出 了 翻译 的 “ 美 ”原则 : 即意美 、 三
音 美 、形 美 。作 为 翻译 美 学 原则 ,“ 美 ”主 要是 针 对 文学 翻 译 , 三
尤 其是 诗 歌 翻译 而 提 出的 。 由于文 学 翻译 的美 学原 则 对 于 电影 片 名 翻译 具 有 较大 的可 借 鉴性 ,本文 试 从 翻译 美 学方 面 来谈 谈 许 渊
门楣 和标 签 ,更是 艺 术 中的 艺术 。一 个好 的 片名 能 起 到 浓 缩 主 题 、画龙 点 睛 的作 用 。作 为 进 口影片 来说 ,一个 好 的 译名 可 以 最 大 程 度 的 拉 近 影 片 与 观 众 的 距 离 ,促 进 影 片 在 中 国市 场 的 成 功 。 然 而 由 于语 言 文 化 的不 同 ,对 于 进 口电影 片名 的翻译 ,应充 分 考 虑 中 国 观众 的 心 理特 点 及 他们 的审 美 需求 ,充 分 发挥 汉 语 的美 学
冲 先 生 的 “ 美 ”原 则 在 英 文 电影 片 名 翻译 中的 运 用 。 三
二 、“ 美 ”原 则概 述 三
校 园生 活 片叫 M . l n 。 p s r l ds u 。影片讲 述 了一位 平 凡的音 乐教 Ho a O 师 贺 兰 先 生 的 故 事 。 贺 兰先 生 在 教 学 岗 位上 兢 兢 业 业 地 干 了 3 0
也 ;形 美 以感 目,三也 ” 许 渊 冲 ,2 0 :8 许 渊 冲先 生把 关 。( 0 3 5) 于汉 语 的这 “ 美 ”推 及 翻译 领域 中 ,就成 了译 诗 的 “ 三 三美 ”论 。

从《红与黑》看许渊冲翻译理论在其文学翻译中的实践

从《红与黑》看许渊冲翻译理论在其文学翻译中的实践

从《红与黑》看许渊冲翻译理论在其文学翻译中的实践作者:马小桐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4期摘要:我国有许多出类拔萃的翻译家,但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两方面都可以独树一帜的翻译大师却屈指可数,著名的英法文学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可以说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和理论以及对许译《红与黑》的剖析和讨论来窥见许渊冲先生的翻译风格和翻译中所使用的艺术技巧。

关键词:许渊冲;《红与黑》;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在中国历史中,有无数“大家”为中国翻译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比如严复、鲁迅、傅雷等。

在众多中国翻译家,许渊冲无疑是当中最成功最知名的一位。

其翻译作品涉及中、英、法三种语言,因此他也被称为“诗译英法第一人”。

概括起来,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可归为“四论”,即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

在许译《红与黑》中其翻译理论均有体现。

一、本体论本体论,是西方哲学中建立于事物本质法则基础上的理论,因此,应用于翻译中,它是翻译法则的基础理论。

对于许渊冲,其翻译的本体论是三美论。

三美论源自鲁迅,“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因此在翻译中,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和形美。

许渊冲的三美论尤适于诗歌翻译。

《红与黑》原文第一章,故事开始前,作者司汤达引用了一首诗以营造神秘的气氛。

” put thousands together,less bad,but the cage less gay.”,许渊冲译为“千人共处,无恶,樊笼寡欢。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许渊冲所译用词精炼,文风优雅。

”put thousands together”,原文作者并没有指明句子的主语是什么,但通过接下来的诗句”less bad,but le cage less gay.”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所指是人,因为当我们形容人的天性时才会使用”good”或”bad”。

许渊冲翻译深化了句子,通过增加主语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这是意美的体现。

三化论文三美论文:浅议许渊冲的“三论”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

三化论文三美论文:浅议许渊冲的“三论”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

三化论文三美论文:浅议许渊冲的“三论”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摘要:本文主要阐述许渊冲翻译理论之中的“三论”,即三化、三之、三美。

并从这三个方面,阐释许渊冲在中国诗歌翻译上的具体运用,比较了他与其他译者在经典著作翻译中的不同之处,得出“三论”对中国诗歌这种特殊文学形式翻译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三化;三之;三美在当代翻译界,提到“诗译英法唯一人”的学者,只有许渊冲老先生一人了。

许渊冲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的竞赛,不仅译文之间展开竞赛,译文与原文也展开竞赛,竞赛的结果是共同提高。

三化指等化、浅化、深化。

三之论也是翻译目的论。

三美指意美、音美、形美。

一、“三化”理论在文化翻译中,许渊冲经常会采取“三化”的手法来进行诗歌的翻译。

如:untitleddifficult it was for us to meet, and difficult to part.now the east wind has failed, and all the flowers wither.the silkworm labors until death its fine thread severs;the candle’s te ars are dried when it itself consumes.(zhang and wei)poem without a title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the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love-sick heart.the candle only when burned has no tears to shed.(the melted wax of a guttering candle is compared to tears.)(xu yuanchong)从以上不同的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和魏虽然忠实了原诗,但诗味明显不足。

浅谈电影片名的翻译艺术

浅谈电影片名的翻译艺术

浅谈电影片名的翻译艺术作者:唐偲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11期【摘要】本文主要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浅谈当今电影片名的翻译现象,认为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诗歌翻译领域提出的“三美”原则同样适用于电影片名的翻译:“意美”以悦心、“音美”以悦耳、“形美”以悦目,好的译名必是集“三美”于一身的再创作。

【关键词】翻译美学电影片名“三美”原则一、引言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地吸取着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摄影等各种艺术的成就与经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一多元素孕育的艺术产物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国内外文化交流和展现不同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渠道。

正如列宁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电影是“最重要的”和“最大众化的”的一种艺术。

那么,电影的交流首先就落在了片名的交流上,片名好比电影的眼睛,好的片名总能引人入胜,令人心生向往,而不好的片名则让影片流光尽失于无形。

北京大学教授和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翻译的“三美”原则,以此作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

虽然“三美”原则是针对诗歌翻译提出的,但笔者认为它同样适用于电影片名的翻译中,那就是都要求“达韵传神”。

所以本文就从翻译美学和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出发来探讨一下电影片名的翻译艺术。

二、“三美”之于“三悦”一是“意美”以悦心。

“意美”是指译文表达的内容和传递的信息不仅能准确无误的忠实于原文,并且能营造出一种读之而心旷神怡的意境,谓之“悦心”,而电影译名的“意美”在于“用语言创造一种意境和气氛,浓缩原语观众的感受,并将之传导于译语观众。

” 由于中西传统文化上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

中国人倾向于直觉、整体和意象型思维,在语言上表现为意合的模糊美,比如说我们的电影片名:《大红灯笼高高挂》、《十面埋伏》、《一声叹息》、《风声》等;而西方人倾向于逻辑,分析和抽象型思维,在语言上表现为形合的层次美,比如:“Forrest Gump”,“Waterloo Bridge”,“Titanic”,“One Day”等。

论许渊冲“三美”理论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英译中的运用

论许渊冲“三美”理论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英译中的运用

论许渊冲“三美”理论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英译中的运用作者:王鑫雅刘慧君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30期摘要:本文主要以许渊冲提出的“三美”翻译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理论对诗词翻译的指导意义及影响,并以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原诗和许渊冲英译版本作为实例,借助许氏所翻译的英文版本对该译作在“三美”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技巧进行研究,意在说明在许氏“三美”理论的指导下诗歌译作的高还原度,进而深层次地剖析诗歌翻译的能力和技巧。

关键词:许渊冲;“三美”理论;诗词翻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英译中国的古诗词就如一幅描绘历朝历代源远流长历史的瑰丽画卷,用其隽永古朴的文字刻画了中国古老的社会状态以及朝代的沧桑更替。

在中国古诗词翻译领域方面,许渊冲先生可谓是元老级人物,被誉为“诗译英法第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三美”理论在许老的雕琢下横空出世,从此在诸多诗歌翻译方法当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许渊冲“三美”理论的概述许渊冲的“三美论”开创了诗歌美学研究的先河,许氏诗歌译文通常情况下都会营造一种与原诗相匹配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烘托气氛。

笔者认为,译诗的最高境界在于可将原诗的韵味全盘托出,他会通过英语使读者同样感受到高尚的真理,而这也是许渊冲“三美”理论所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

(一)许渊冲“三美”理论的主要内容许老先生“三美”理论的提出最早来自20世纪下半叶,他根据鲁迅先生在《自文字至文章》一文中所述:“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陆钰明,1991)。

”所谓“三美”原则,就是在翻译文本的过程当中,首先要保持本意不变,这就是意美。

许渊冲说过:“翻译是求似(或真),但美也是诗歌翻译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故译诗应当在保持真的基础上尽力表现其美感(许渊冲,2005)。

”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句子的韵律和结构,这就是音美;最后,翻译后的诗句需对仗整齐,这一点就是形美。

“三美”翻译原则与英语影视片名翻译

“三美”翻译原则与英语影视片名翻译

“三美”翻译原则与英语影视片名翻译作者:李宏亮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5期摘要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提出“三美”翻译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是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这一文学翻译思想在翻译界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译界学者的认同。

影视属于艺术,和文学属于一个大范畴。

大量的实践证明,经典的电影译名,都遵循了“三美”的要求,因此使原电影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市场。

相反,如果译者粗制滥造,一味迎合某些趣味底下的观众,只能导致社会的抵制和影片本身的失败。

关键词“三关”翻译原则影视片名翻译可行性引言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近几十年来大量外国影片被引介到我国,其中不少受到我国观众的喜爱。

与之相伴的是影视翻译的迅速升温,这个一度被翻译界忽视的“灰姑娘”如今一度受到强烈关注,尤其是在翻译实践方面,观众更是经常讨论到某某影片的翻译问题。

在翻译理论界,不少学者逐渐把目光转移到影视翻译领域,开始用一些翻译理论解释影视翻译现象。

但是和其他领域的翻译相比,尤其是在国内和文学翻译相比,影视翻译研究只能是刚起步,很多问题继续深化和扩展。

影视翻译中讨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影视片名的翻译问题,然而即使这个热点问题,我们也还没有做到透彻的研究,远没有达到下定论的时候。

影视研究和文学研究同属于文学艺术这样一个大范畴,因此文学翻译的一些理论我们可以借鉴到影视翻译之中。

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提出的文学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很多学者对其可行性做了论证。

他的文学翻译理论中的“三美”原则,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也是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在诗歌翻译文学翻译中被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指导性的。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影视翻译研究文章中,据笔者手头资料所看,尚无用“三美”理论研究影视翻译问题的。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试图将这一重要翻译原则应用到影视片名翻译研究中,暂不涉及应是影视翻译的其他领域。

一、“三美”翻译原则解读1.1“三美”的背景众所周知,“三美”最早为鲁迅先生提出,但是将“三美”运用于翻译则是许渊冲先生。

浅谈“三美”原则下英文影视片名汉译

浅谈“三美”原则下英文影视片名汉译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浅谈“三美”原则下英文影视片名汉译孙佳祺 卢晓阳(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063000)摘 要:我国著名翻译学家许渊冲先生提出了“三美”原则,即“音美”、“形美”和“意美”。

“三美”原则主要适用于文学翻译中的诗歌翻译,而影视本身就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因此译者可以将“三美”原则灵活运用到影视翻译中。

本文主要通过结合一些具体例子,探讨了“三美”原则在英文影视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三美”原则;英文影视片名;汉译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

在最近的几十年当中,许多优秀的外国影片进入中国,并受到中国影迷的喜爱。

对于一部影片来说,片名极其重要,因为精彩的片名往往能吸引大众的目光,有助于电影的宣传。

本文主要围绕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并结合近几年英文影视片名汉译的具体例子,探讨了英文影视片名翻译中体现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一、“三美”原则概述许先生所说的“三美”原则指的是“音美”、“意美”和“形美”。

“音美”,就是指译诗应体现出原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中国古诗词历来讲究平仄,经常借助双声词、叠音词、叠韵词等来达到“音美”的效果。

“形美”是指诗歌的译文要尽可能与原诗的形式保持一致。

在翻译诗歌时,译诗的行数、每行的字数及平仄上都应该尽量和原诗保持一致。

“意美”是指译诗的意境要尽可能和原诗一样优美,原诗想要表达的内容、情感、精神要在译诗中很好地体现出来。

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原则主要适用于文学翻译,尤其适用于诗歌翻译。

但是,译者也可以将“三美”原则灵活运用于英文影视片名的汉译中。

二、“三美”原则在英文影视片名翻译中的应用1音美影视片名的翻译和诗歌的翻译一样,也需尽量做到“节奏美”和“韵律美”。

因此,在翻译影视片名时可以采用押韵的方式,使译名具有“音美”的效果。

例如,2009年首播的美国喜剧“Bored to Death”的译名是《凡人烦事》,“凡”与“烦”构成了隔字押韵,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很好地反映了该剧的内容,观众通过名字大概能猜想出该剧可能主要讲的是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吸引着观众想进一步了解主人公到底遭遇了什么令其感到“心烦”的事,这样就引起观众的观看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学习收稿日期:2009-10-17作者简介:熊俊(1972 ),女,湖北麻城人,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学、教学法许渊冲 三美!原则在影视片名汉译中的运用熊∀俊(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摘∀要:∀影视片的交流,首先是片名的交流,片名是先行使者,起着宣传引导的作用。

在我国文学翻译界颇有建树的许渊冲先生所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 三美!原则及其阐述,对外国影视片名的汉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章通过列举各种实例分析探讨了 三美!原则在影视片名汉译中的运用。

关键词:∀ 三美!原则;影视片名;汉译中图分类号:∀H 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87(2009)12-0091-03∀∀一、引言影视片作为一种人们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对促进世界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对推动各国间的文化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片名是影视片的品牌商标,是艺术之艺术,在众多的影视广告海报上处于尤其醒目的位置,直接起着 导视和促销!的作用。

因此,影视作品片名的翻译至关重要。

影视片名的翻译,与文学篇名的翻译有相似之处,都要忠实原名,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于艺术魅力,还要体现文化特色。

但也有不同之处,影视片面向大众,观众比读者群人数更多,文化层次更广泛。

所以片名要大众化,要言简意赅,意思要一目了然,用字要生动形象,力求雅俗共赏,文情并茂,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片名是影视作品广告的点睛之笔,而 美!是广告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

文学翻译的美学原则和影视片名翻译对美学效果的重视和追求是一致的。

即影视片名翻译可以并且也应当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尤其是美学原则;译名尽可能 三美!齐全,成为 eye-catcher !使人乐之。

本文试从翻译美学方面来谈谈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 三美!原则在外国影视片名汉译中的运用。

∀∀二、许渊冲的 三美!原则许渊冲先生针对文学翻译提出的译学理论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

其精髓可概括为十个字: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这十个字是相辅相成的。

其中, 优!和 美!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似二而一, 优!是合称,美!则分为意美、音美、形美 三美!。

许渊冲先生在其论著#翻译的艺术∃中写到: 优化!继承了鲁迅的 三美!论。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中说: 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不过鲁迅说的是中国文字,这里应用于文学翻译, 优美!也可并称,所以可以算是发展了鲁迅的 三美!。

优化的译文,具体来说,就是具有意美、音美、形美的译文。

许渊冲还对 三美!之间的关系作了如下论述: 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

也就是说,要在传达原文的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如果三者不能得兼,那么,可以不要求%形似&和%音似&,但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 换句话说,押韵的%音美&和整齐的%形美&是必需条件,而%意美&却既是必需条件,又是充分条件。

!为了传达原文的 三美!,译文的 意似!有时只好浅显些,只要 风筝不断线!,飞得越高越好。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真而美。

许渊冲的 三美!翻译美学原则及其阐述,对外国影视片名的汉译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 三美!原则在影视片名汉译中的运用众所周知,优秀的影视片名具有好看、好读、好记、好传的优点。

影视片的交流,首先是片名的交流,片名是先行使者,起着宣传引导的作用。

一个好的片名,让人对影片趋之若鹜。

反之,则让人望而却步。

在引入一部新的外国影片时,影视界需要与翻译界联手,煞费苦心地打造出真正名实相符的具有艺术魅力的为观众喜闻乐见的译名∋91∋来,起到推广该影片的作用。

三美!原则运用于外国影视片名的汉译,意味着译名的翻译原则就是以三美!获得三感!。

以下结合具体例子分析三美!原则在外国影视片名汉译中的运用。

1 意美意美以感心。

影视片名的汉译要有美好的意义及意境。

优秀的影视片名,与文学名著的书名一样,应简洁凝练地概括影(视)片内容,言简意赅地揭示主题,隽永深长地激发观众的丰富联想。

好的片名与好的内容的完美统一,富有艺术魅力,能使观众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享受。

西片译名的意美主要体现在意境上。

西片的片名一般比较朴直,但中国人讲究含蓄意蕴,所以在译名时,往往使之出之有故,用之有典,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如美国著名电影W aterloo Bridg e!的译名#魂断蓝桥∃,是我国影视片名翻译史上有口皆碑的佳译。

W aterloo Bridg e!是位于英国伦敦的一座桥。

影片以地名为名,如果直译就是#滑铁卢桥∃,就体味不出影片中英国军官克罗宁与芭蕾舞演员莱斯特小姐那缠绵悱恻、幽怨动人的爱情悲剧:女主人公为了心上人的尊严从滑铁卢桥上纵身而逝。

而且#滑铁卢桥∃也容易引起误解。

因为一提到滑铁卢!,国内观众就会联想到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附近拿破仑惨遭失败的战场,在脑海中浮现出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人们会以为是拿破仑当年惨败于滑铁卢的故事。

所以译为#魂断蓝桥∃,变滑铁卢桥为蓝桥,既生动地反映了影片的悲剧情节,又深切地表达了一种哀怜之情。

魂断!,死!之雅称;蓝桥!出自#太平广记∃裴航之爱情故事,戏有蓝桥会!。

译名#魂断蓝桥∃既保持了原名的基本形式,又忠实地表达了影片的内容,用词简洁,易读易记;可谓引经据典,意境深远,文采斐然,雅而不躁,朴而不俗。

仅见其名,便情不自禁地感伤于怀。

又如T he Br idg es of M adison County译作#廊桥遗梦∃,给人一种浪漫而缺憾的联想,比起干巴巴的一个桥名来,意境深远多了。

又如电影Blo od and Sand,假如译为#血与沙∃,虽字面忠实,但无情无义,译者根据影片内容,增译了两个颜色词,译作#碧血黄沙∃,碧血!一词源于#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茂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现用以指为正义事业而流洒的鲜血。

碧血丹心,黄沙万里,由此译名,能不使观众神驰广宇,遐思联翩?再如影片A W alk in the Clouds 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弥漫着葡萄花香的葡萄园中相亲相爱的动人故事,该片名译为#云中漫步∃,既保留了原名的涵义,又充满诗情画意,令观众顾名思义,浮想联翩,仿佛漫步于葡萄花园之中,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

类似这样具有意美的佳译片名还有T he 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Gone w ith the W ind#乱世佳人∃等。

2 音美音美以感耳。

影视片译名的音美在于音韵和谐,平仄有致。

译名要听起来舒服,朗朗上口,方便记忆。

有人说英语是散文的,汉语是诗的,这种说法颇有见地。

因为汉语是声调语言,在表达中,字分声调平仄,词有抑扬顿挫,句带音韵节奏。

英语是重音语言,在音感上就没有汉语那样丰富。

如美国片Speed,单音节字,不能产生音韵节奏,但译成中文片名#生死时速∃,平仄有致,音韵和谐。

特别是[s]音惯穿四字,似狂飙过耳。

还如Enigma译作#迷中迷∃,Sting译作#骗中骗∃,首尾重复,音韵重叠,具有强烈的乐感。

3 形美形美以感目。

影视片汉语译名的形美在于措辞造句,对仗工整。

译名一般来说应避免生僻字的使用,应简洁明快醒目,便于记忆。

西文是拼音文字,构字长短不一,组词造句难于齐整。

而汉字是方块象形文字,一字一音,一字一型,谴词造句,运用自如。

四字成语和四字格往往构成对仗工整的形意相宜之美。

当然还有三字格(三字经格)、五字格(五言诗格)和七字格(七律诗格)都具形美。

如片名It Happened O ne Night是一个句子,直译的话,应译成它发生在一个晚上!。

作为片名,意义不明确,且表达拖沓。

运用汉语的构型优势,译为#一夜风流∃,不但意义明确,且构型美妙。

又如将Ever ything Yo u A lw ays W anted to K now A bout Sex But A fraid to A sk(你所有想要知道但又不便开口启问的性爱问题)这样冗长累赘的片名直译出来,恐怕诘屈聱牙,大跌眼睛,但译成#性爱宝典∃,从翻译的角度看,该译名既贴切又简练,既含蓄又典雅,实属妙译之一例。

有些港台翻译的片名,套用汉语成语或四字结构,也有不少上乘之作,如:M oo nlig hting(月光)译为披星戴月!,Who Shall live A nd Who Shall Die(谁该活来谁该死)译为生杀大权!,N ig ht K ill(黑夜谋杀)译为来者不善!,Shoot ing F irst(先开枪)译为先发制人!等,这些译名简洁流畅、雅俗共赏,颇受观众喜爱。

中国汉字形象生动,具有音美、形美、意美的天性,在形式上需讲究对仗工整,发音上讲究平仄音韵,意义上讲究诗情画意。

影视片名的翻译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基于对原作整体的审美把握,从而厘定译者可以发挥的空间和限度,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确实让译出的片名具有一真三美!之效。

外国影视片的汉语译名应尽可能意美、音美、形美三美!兼备。

真!是美的真谛,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原则。

译片名的真!与译一般文学作品的真!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

相同之处是都要紧扣原作,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形式和内容的忠信。

一般说来音译和直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这种忠信。

不同之处是片名翻译还可以舍弃原作(片名),另起新名,只忠于原片内容。

这由于译语形式与原∋92∋语形式的差异,有时必须采取得意损形!的意译,甚至采取得意忘形!的变译。

这也是一种真!,这种真!正是为了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

如将H amlet译为#王子复仇记∃便是一典型的范例。

#王子复仇记∃这一译名令观众见名思义,产生丰富的联想;将一个枯燥无味的人名,变成一个鲜活的故事情节,更具吸引力,更为中国观众欢迎;同时五音节的译名平仄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便于记忆。

美国电影Ghost描写的是一对情侣相亲相爱,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该片名如直译为#鬼∃,会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令不少观众望而却步,直接影响上座率,现译为#人鬼情未了∃,译名中的鬼!字直译自ghost,人!与情未了!意译于该片的情节和内容,这种得意损形!的译名也是一种真!,这种真!正是为了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

又如由美国影坛巨星享利∋方达主演的On the Golden Po nd,是一部反映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写实片,现直译为金色的池塘!,有译者建议译为金湖暮辉!。

影片中编导对湖畔的残阳暮辉、晚霞中的飞鸟和夕阳映照的小船等场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着意烘托人物性格和影片主题的内涵,暮辉!两字又点明了原名中金湖!中金!的含义,即夕阳余辉在湖面反射出的闪闪金光,形象地比喻主人公塞耶夫妇恩爱如初、甜蜜幸福的暮年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