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专题训练之金属计算

高一化学专题训练之金属计算
高一化学专题训练之金属计算

化学计算题专题训练

一、春天是流感的多发季节,民间有很多治疗流感的土方法,其中多吃大蒜能预防感冒.大蒜中的大蒜素硫化丙烯是杀菌的有效成分,1千克大蒜中含大蒜素125克,已知大蒜素由C、H、S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74,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48.6%,氢元素质量分数8.1%,求: (1)大蒜素硫化丙烯属于____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1千克大蒜中含硫元素质量为多少克? (3)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二、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 (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比). (3)11.1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g. 三.某火力发电厂常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空气污染. (1)补全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2CaCO3+O2+2SO2=2CaSO4+2X .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 (2)若该发电厂每天要处理含有3.2吨二氧化硫的废气,计算每天至少需含碳酸钙 90%的石灰石多少吨才能满足处理废气所需?(写出计算过程,保留1位小数) 四.舟山虾蟹资源丰富,利用虾蟹等甲壳动物的废弃甲壳开发生产的可溶性甲壳素,是研制生物医药、化妆品等新产品的重要原料. 但甲壳素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液中含有盐酸,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如图是某工厂所用盐酸容器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已知甲壳素的化学式为(C8H13NO5)n,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2)甲壳素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3)取上述20%盐酸10ml,加水稀释至100ml,问稀释后的稀盐酸中含溶质多少克?

高中化学会考计算题专题

高中会考复习计算题练习 1.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产生的放射性氡(222 86Rn)对人体有危害。该原子中的中子数为 A .86 B .222 C .136 D .无法确定 2.有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两份气体样品,一份是CO ,另一份是CO 2,这两份气体样品 中,CO 和CO 2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A .1:2 B .2:1 C .1:1 D .1:4 3.今有0.1mol/L Na 2SO 4溶液300mL ,0.1mol/L MgSO 4溶液200mL 和0.1mol/L Al 2(SO 4)3溶 液100mL ,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 A 1︰1︰1 B 3︰2︰1 C 3︰2︰3 D 1︰1︰3 4.若1 mol 某气态烃C x H y 完全燃烧,需用3 mol O 2,则 A . x =2,y =2 B . x =2,y =4 C . x =3,y =6 D . x =3,y =8 5.在N 2+3H 2 2NH 3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υ(N 2) = 0.5mol ·L -1·S -1 B .υ(H 2) = 1.0 mol ·L -1·S - 1 C .υ(NH 3) = 0.8mol ·L -1·S -1 D .υ(H 2)= 20.0 mol ·L -1·min - 1 6.下列液体pH >7的是 A 、人体血液 B 、蔗糖溶液 C 、橙汁 D 、胃液 7.一元强酸和一元强碱恰好完全中和时,它们一定相等的是: A 、体积 B 、质量 C 、物质的量浓度 D 、H +和OH – 的物质的量 8.在48mL0.1mol/LCH 3COOH 溶液中加入12mL0.4mol/LKOH 溶液时,所得到的溶液是: A 、弱酸性 B 、中性 C 、强酸性 D 、碱性 9.下列物质的水溶液,pH 大于7的是 A.SO 2 B . NH 3 C .NH 4Cl D . Na 2SO 4 10. 63%的硝酸(密度为1.40g/cm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 1L g/m ol 6363% 1.40g/m L m L 1000??? B . 1L g/mL 6363% g/mL 40.1?? C .1000mL×1.40g/mL×63% D . 1L g/mol 63% 63mL 1000?? 11.在0.5mol O 2中 A .含0.5mol 氧原子 B .含1个氧分子 C .约含6.02×1023个氧分子 D .质量为16g 12.m L 硫酸铝溶液含有n mol Al 3+,则溶液中SO 42-物质的量浓度为 A . m n 32mol/L B . m n 23mol/L C . m n 2mol/L D . m n 3mol/L 13.将10mL 5mol/L 的HCl 溶液加水稀释至200mL ,再从中取出10mL ,则此10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单位为mol/L ) A .0.25 B .0.1 C .0.5 D .0.05 14.用氢气还原某+2价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使其成为单质,每40g 此氧化物需1g 氢气,则此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的计算专题讲练附答案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的计算专题讲练附答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高一化学-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专题讲 练 一讲:1n:先求中介n,再求最终问。 解题六关键2式:关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所体现出的有关粒子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3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 二练: (一)选择题 1.(2 式)有BaCl 2和NaCl 的混合溶液aL ,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 Ba 2+离子完 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 3溶液,使Cl —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molH 2SO 4、ymolAgNO 3。 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 +)(为()。 A .(y-2x )/a B .(y-x)/a C .(2y-2x)/a D .(2y-4x)/a 2. (1n)在标准状况下,将 VL 气体A (摩尔质量为Mg ·mol -1)溶于水中,所得溶液密 度为dg ·cm -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 ?+mol MV Vd 2240+mol MV Vd 22401000?式(化学式)]将 1L0.2mol/LNaCl 溶液和1L0.2mL/LNa 2SO 4溶液混合,若溶液的体积 变为二者体积之和,则混合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 A .0.2mol/LB .0.3mol/LC .0.6mol/LD .0.8mol/L 4.[3恒(电荷守恒)或2式(化学式)易]某溶液中含K 2SO 4和Fe 2(SO 4)3,测得溶液 中K +的浓度是 ·L -1,Fe 3+的浓度为·L -1,则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专项练习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训练 1、每组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 (2)HClO3、KClO3、Cl2、NaClO3 (3)H3PO4、H4SiO4、HCl、H2SO4 (4)空气、N2、HCl气体、CuSO4·5H2O (5)铜、金、汞、钠 2、采用交叉分类法,用线把下列物质与其归属的类别连起来: (NH4)2CO3铵盐 (NH4)2SO4钠盐 Na2CO3碳酸盐 Na2SO4硫酸盐 NaHSO4酸式盐 3、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上述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 (2)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中②⑤⑧后面; 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 化学式①HCl ② ③ ④Ba(OH)2 ⑤Na2CO3 ⑥ ⑦CO2 ⑧Na2O ⑨NH3 ⑩H2O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工业上由⑩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 (5)实验室制备⑦常用和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4、CuSO4溶液和Cu(OH)2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分散质的粒子都可以通过滤纸 B、都比较稳定,密封一段时间也不会产生沉淀 C、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5、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粒子不易聚集,本质原因是() 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B、胶体有布朗运动 C、胶体粒子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带同种电荷的胶体粒子间相互排斥 D、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微粒小,不受重力作用 6、以水为分散剂的分散系,将胶体、溶液、浊液按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 7、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下列某种溶液,出现的现象是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的是() A、稀硫酸 B、饱和硫酸镁溶液 C、盐酸 D、饱和硫酸铵溶液

高一化学计算题专题学生

)一(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守恒法如化合价数、正负电荷(利用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为基础,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微粒(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不用计算中间产物的数量,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一)原子个数守恒 【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 ,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2--的HCO0.8molCO,求所得的溶液中CO 和的【例题2】用1L 1mol/LNaOH溶液吸收323物质的量之比为(二)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2-+]=y L, [K ]= x mol/[Na,]=0.2mol/L[SO的混和溶液中,Na【例题3】在SO 和KSO如果42244mol/L,则x和y的关系是 ) ( 0.1 (D)y=2x-(B)x=0.1+0.5y (C)y=2(x-0.1) )(Ax=0.5y 3--HCO和,求所得的溶液中0.8molCONaOH1mol/L】用4【例题】1L 的溶液吸收CO32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三)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均如此。 【例题5】将纯铁丝5.21克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克KNO 去氧化溶32+2+溶液才能完全氧化,0.3mol/L KMnO离子尚需液中Fe12ml ,待反应后剩余的Fe4完全反应的方程式。和FeCl写出KNO23(标况)氯气,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2.24L溶液中缓缓通入6】往150mLFeBr【例题2的物质的量浓度。FeBr21/3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求原溶液(四)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

高一化学计算题(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有一份气体样品的质量是14.2 g,体积是4.48 L(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28.4 B.28.4 g / mol C.71 D.71 g / mol D 解析:先据体积计算出n=0.2 mol,再据M=m/n ,计算出摩尔质量M=71 g / mol。 2、20 ℃时,KCl的溶解度为34 g,若忽略固体溶解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则在该温度下,所配KCl溶液中K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 ) A.2 mol /L B.3 mol /L C.4 mol /L D.5 mol /L D 解析:设溶液为0.1L,则该条件下溶液最浓时为饱和溶液:(34g/74.5g/mol) /0.1L=4.6 mol /L。 3、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1,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m2。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时,总质量为m3。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9 B.29 C.29 D.29 C 解析:依据mA / mB=MA / MB进行计算,即: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体积相同,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其质量比等于相应的摩尔质量比。 4、300 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 g溶质。现欲配制1 mol /L 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1∶4 B.1∶5 C.2∶1 D.2∶3 A 解析:原溶液浓度为5 mol /L,根据c1V1=c2V2,原溶液体积与稀溶液体积比为1∶5,则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1∶4。 5、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 /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 /L的NaCl B.75 mL 3 mol /L的NH4Cl C.150 mL 2 mol /L的KCl D.75 mL 2 mol /L的CaCl2 B解析:注意本题考查的是浓度,与体积无关。 6、某10% 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水后得到80 mL 20%的溶液,则该20%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6.25 mol /L B.12.5 mol /L C.7 mol /L D.7.5 mol /L A 解析:根据m1w1=m2w2,,得原溶液质量为200 g。溶质质量为20 g,即0.5 mol,则浓缩后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0.08L=6.25 mol /L。

(完整版)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

铁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③4FeCl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3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已知下述三个实验中均有化学反应发生。 ①②③ 将铜丝放入氯化将铁钉放入硫向硫酸亚铁溶液中铁溶液中酸铜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 )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铁钉只做还原剂+2 Fe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B.实验②中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2+23+ >Cu.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FeD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BaCl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在含有3FeCl和232) ( 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aSOA.白色沉淀是BaSO和34 B.溶液的酸性增强 C.白色沉淀是BaSO4FeClFeCl全部被还原为D.23+++23+32四种阳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AlFe、Mg、和Fe4.某溶液中有) 液,搅拌后,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Mg BFeA.32++ Al .CFe D. ++32.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O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 +2+O +HFeO+2H===Fe2.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溶液反应:B+3-+O NOFe+4H+===Fe+↑+2HNO23.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C+2+O +===Fe+2HFe(OH)2H221 D.向Fe(OH)中加入氢碘酸:3+-2+O +2I===2Fe+I6H2Fe(OH)+6H+223的组成成分。由此分析,下列结论中正确6.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鉴定盐A) 的是 ( FeB.A中一定有Fe CA. FeBr溶液D.A一定为AgIC.B为沉淀27.高3+3+中一定有 铁酸钠(NaFeO)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的水处理剂。湿法制备的主要反应方42--2--。干法制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的计算专题讲练附答案

高一化学-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专题讲练 一讲:1n:先求中介n,再求最终问。 解题六关键2式:关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所体现出的有关粒子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3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 二练: (一)选择题 1.(2式)有BaCl 2和NaCl 的混合溶液aL ,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 2+离子完 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 3溶液,使Cl —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molH 2SO 4、ymolAgNO 3。 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 +)(为()。 A .(y-2x )/a B .(y-x)/a C .(2y-2x)/a D .(2y-4x)/a 2. (1n)在标准状况下,将VL 气体A (摩尔质量为Mg ·mol -1)溶于水中,所得溶液密 度为dg ·cm -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mol MV Vd 2240+mol MV Vd 22401000?式(化学式)]将1L0.2mol/LNaCl 溶液和1L0.2mL/LNa 2SO 4溶液混合,若溶液的体积 变为二者体积之和,则混合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 A .0.2mol/L B .0.3mol/L C .0.6mol/L D .0.8mol/L 4.[3恒(电荷守恒)或2式(化学式)易]某溶液中含K 2SO 4和Fe 2(SO 4)3,测得溶液中K +的浓度是 ·L -1,Fe 3+的浓度为·L -1,则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 恒(元素守恒或电荷守恒)]中·L -1Na 2SO 4溶液和·L -1 的Al 2(SO 4)3溶液混合 后,溶液中SO 4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L -1 ·L -1·L -1·L -1 6.[2式3恒(电荷守恒)]把500ml 含有BaCl 2和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b-2a )mol·(2a-b )mol·L -1 (b-a )mol·(b-2a )mol·L -1 (二)填空题 7.(1n)将密度为·mL -1、溶质质量分数为87%的硫酸溶液和密度为·mL -1、溶质质量分数为27%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密度为·mL -1 ,则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三)计算题 8.(1n2式)取和Na 2SO 4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 2溶液后得到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质量减少到,并有气体放出。试计算:

高一上学期化学计算题及答案(1)

xxxXXXXX 学校XXXX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 年级xx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计算题 (每空? 分,共? 分) 1、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 3(稀)=3Cu (NO 3)2+2NO ↑+4H 2O ,如果有3.2克铜和硝酸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2)将所得溶液加水配成200mL 溶液,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将一块质量为8.5g 的铁合金(成分为铁和碳)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91.9g 稀H 2SO 4,恰好与铁合金中的铁完全反应(碳不溶于稀H 2SO 4),所得氢气的质量为0.3g .已知含碳量高于2%的铁合金为生铁,含碳量低于2%的铁合金为钢,试根据计算回答: (1)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某100mL 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其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 ,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向混合液中加入1.92g 铜粉,微热,待充分反应后,试求产生气体的体积以及Cu 2+ 的物质的量浓度。 4、有一种白色粉末是无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称取4.42g 灼烧至恒重,把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2.00g 沉淀,灼烧后的残渣能与30mL 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求: (1)该白色粉末灼烧后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原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3)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5、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为3.36L (标准状况下).已知:Cu+2H 2SO 4 (浓)CuSO 4+SO 2 ↑+2H 2O 试计算: (1)反应后生成硫酸铜的物质的量;

高一化学专题练习-离子共存专题训练

离子共存专题训练 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a2+、HCO3-、Cl-、K+ B. Al3+、AlO2-、HCO3-、Na+ C. Fe2+、NH4+、SO42-、S2- D. Fe3+、SCN-、Na+、CO32- 2、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强碱溶液中:Na+、K+、AlO2-、CO32- B.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C.在c(H+) =10-13mol/L 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 D.在pH =1的溶液中:K+、Fe2+、Cl-、NO3- 3.(08)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Cl-、SO42-、Fe3+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C.c(H+)=10-12mol·L-1的溶液:K+、Ba2+、Cl-、Br- D.碳酸氢钠溶液:K+、SO42-、Cl-、H+ 4.下列各组离子中,因两种离子互相促进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Na+、Fe2+、NO3- B. Fe3+、Fe2+、SO42-、NO3- C. Na+、OH-、SO42-、H2PO4- D. Al3+、Na+、S2-、SO42- 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3O+、NO3ˉ、Fe2+、Na+ B. Ag+、NO3ˉ、Clˉ、K+、 C. K+、Ba2+、OHˉ、SO42ˉ D. Cu2+、NH4+、Brˉ、OHˉ 6.在pH=2的溶液中,若含有大量的Mg2+、Fe3+、Fe2+和NH4+,则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A. SO42- B. ClO- C. NO3- D. CH3COO- 7.(08全国1)在溶液中加入中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Ba2+、Cl-、NO-3 B.K+、AlO-2、Cl-、SO2-4 C.Ca2+、Mg2+、NO-3、HCO-3 D.Na+、Cl-、CO2-3、SO2-3 8.常温下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 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 存的离子组是 A.Al3+、Na+、NO3-、Cl- B.K+、Na+、Cl-、NO3- C.K+、Na+、Cl-、AlO2- D.K+、NH4+、SO42-、NO3- 10.巳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是 A.Al3+、CH3C00—、Cl— B.Mg2+、Ba2+、Br— C.Mg2+、Cl—、I— D.Na+、NH4+、Cl— 11.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K+、Na+、SO42—、SiO32—B.NH4+、Mg2+、SO42—、Cl― C.Na+、K+、HCO3—、Cl—D.K+、Na+、AlO2—、NO3—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

方程式通式 CXHY +(x+ 4y )O2 →xCO2+ 2y H2O CXHYOz +(x+2 4z y ) O2 →xCO2+2y H2O 注意 1、有机物的状态:一般地,常温C 1—C 4气态; C 5—C 8液态(新戊烷C 5常温气态, 标况液态); C 9以上固态(不严格) 1、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引例】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需要O 2最多的是( B ) A. 乙酸乙酯 CH 3COOC 2H 5 B. 异丁烷 CH(CH 3)3 C. 乙醇 C 2H 5OH D. 葡萄糖 C 6H 12O 6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

量决定于的x+ 4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 越多; ②等物质的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耗氧量决定于的x+2 4z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注】C X H Y 和C X H Y O Z 混搭比较——把衍生物C X H Y O Z 分子式写成残基·不耗氧的 CO 2 · H 2O 后,剩余残基再跟烃C X H Y 比较。如比较乙烯C 2H 4和乳酸C 3H 6O 3,后者就可写成 C 2H 41CO 21H 2O ,故等物质的量的二者耗氧量相同。 【练习】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B ) A .乙烷CH 3CH 3与丙酸C 2H 5COOH B .乙烯CH 2=CH 2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C .乙炔HC ≡CH 与乙醛CH 3CHO D .乙炔HC ≡CH 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高一化学方程计算专题

计算专题 【方法讲解】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方程式系数)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即可理解为:方程式系数表示参加反应粒子个数例: 2 Na + 2H2O == 2 NaOH + H2↑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2 : 2 : 1 扩大6.02×1023倍:2×6.02×1023 :2×6.02×1023 :2×6.02×1023 :6.02×1023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 2 mol : 2 mol : 1 mol 化学计量数之比== 物质的量之比 【例题】 1、把6.5g Zn放入足量盐酸中,锌完全反应。计算: (1) 6.5g Zn的物质的量; (2) 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3) 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 2、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用氯化钯(PdCl2)可以测定微量CO的存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dCl 2+CO+H2O Pd↓+2HCl+CO2。(已知P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 (1)若反应后得到Pd的质量为1.06 g,则测得CO的质量为多少克?多少摩尔? (2)若存在标况下4.48 L的CO,则反应后会得到Pb的物质的量?质量? 3、(中考09)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 TiCl4+2Mg Ti+2MgCl2,(已知T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8) (1)若要制得24 g钛,需要镁的质量是多少克?需要镁的物质的量? (2)若要制得2 mol钛,需要镁的质量是多少克?需要镁的物质的量? (3)若反应生成了MgCl2 3 mol,则制得钛多少摩尔?

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专题练习(带答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其中第一、二、三周期叫做短周期,四至六周期 叫做长周期,第七周期由于没有排满叫做不完全周期。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除第 1 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 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 1 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 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 的稀有气体结束。 短周期(第1、2、3 周期) 周期:7 个(共七个横行)长周期(第4、5、6 周期) 周期表不完全周期(第7 周期) 主族7 个:ⅠA-ⅦA 族:16 个(共18 个纵行)副族7 个:IB- ⅦB 第Ⅷ族 1 个(3 个纵行) 零族(1 个)稀有气体元素 口诀:三长、三短、一不完全;七主七副一零一Ⅷ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1. 原子结构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点燃 点燃 4Li + O 2 2Li 2O 2Na + O 2 Na 2O2 2 Na + 2H 2O = 2NaOH + H2↑2K + 2H 2O =2KOH + H2↑ 通式:2R + 2 H 2 O =2 ROH + H 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1 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 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一化学计算题专题(学生)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法归纳

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 一、守恒法 利用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为基础,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化合价数、正负电荷 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微粒(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 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不用计算中间产物的数量,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一)原子个数守恒 【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 ,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例题2】用1L 1mol/L的NaOH溶液吸收,求所得的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二)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

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3】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L,[SO42-]= x mol/L, [K+]=y mol/L,则x和y的关系是( ) (A)x= (B)x=+ (C)y=2(x- (D)y=2x- 【例题4】】用1L 1mol/L的NaOH溶液吸收,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三)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均如此。【例题5】将纯铁丝克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克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 L 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 写出KNO3和FeCl2完全反应的方程式。 【例题6】往150mLFeBr2溶液中缓缓通入(标况)氯气,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 1/3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求原溶液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

突破高中化学计算题

突破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和思路) 上了高中许多的学生都会发觉化学越来越难了,尤其是化学中的计算题.正因为这样,他们一看到化学计算题就马上想到先放弃,先去做其他的,计算题最后做.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化学计算题很难,也都坚持”先其他,后计算”的解题路线.其实这样的想法很盲目,太过于绝对了.我个人认为化学计算题是很简单的,关键是解题的人有没有把问题简单化,分析化,也可以说是”干脆点理解”吧.其实我们想想也知道,在化学的计算题目中,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或者数据都不过是从那些长长的或者简短的句子中简化分析而来的.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要把那些句子用这种方式表示出来呢,而不干脆点直接告诉我们?”在我看来,这也许就是一中老套的障眼法和耐力战吧,想用这或长或短句子把信息藏起来,也想用这些句子,让我们看得不耐烦了,把我们”打倒”.所以咯!狭路相逢,勇者胜!看你是不是勇者了! 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所总结的解题方法,希望对同学们可以有一点帮助吧. 一..列方程组求解: 这是我认为最简单的解题方法,比如: 1.标准状况下,CO2和CO的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0.08L,则此混合气体中的CO2和CO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所谓求什么设什么,我们就设CO2的物质的量为X ; CO的物质的量为Y (当然我们一定要在计算时熟知n (物质的量) M(摩尔质量) m(一般的质量) V(标况下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一定要知道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找关系了,这道题目中的信息给得非常的全面了,直白点说就是单纯的初中数学题目---列方程组求解,不用我说都知道怎么列(根据”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0.08L”) 可以得到两个方程| 44X + 28Y =15 | 22.4(X + Y) = 10.08 这样就很快了解出来了,再看看这道题,题目给到了总质量,和总体积,都有牵涉到两个未知数,这样就可以列出等式,并解出来了.但是有时候为了方便,也可以先设两种物质的其他的量为未知数最后化成所求的量. 还有一种更简练的题型,就像我的原创题目一样 2.标况下SO2和SO3混合气体在不考虑化学变化时,其中含O的质量分数是60%,求SO2的含量(质量分数). (我个人认为这道题目可以用”看似条件唯一,却蕴涵条件无数来形容) 这道题目如果也是用列方程组求解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从题目中可以知道要求的和已知的都和质量有关系,但是总质量不知道,乍看下最后所要的答案也没有总质量,这说明了总质量最后可以消去. 于是我们就可以设总质量为100 g,那么O的质量就是60 g SO2的含量为X ; SO3的含量为Y 就有X + Y=1 ; 也可以知道SO2 , SO3的质量分别是100X , 100Y 这里又会用到”分子中各原子的质量分数”于是我们就可以很快找到O的质量的表示关系 1/2 * 100X + 3/5 * 100Y =60 这样两个方程就都出来了,两个方程两个未知数,解决 还有一种类型是牵涉到化学变化的,不过也是非常简单的 3.KCl 和KBr的混合物共3.87 g全部溶解在水中,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银和溴化银共6.63 g , 则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钾的质量是多少? 这个看上去好像是和前面的不一样,但是实际上还是一样的. 从这道题目中牵涉到的方程式,我们可以发现有多少物质的量的KCl 和KBr就可以生成多少物质的量的氯化银和溴化银,也同样设两个为知数,设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 ; 原混合物中的溴化钾的质量为Y,可以得到:

(完整)2018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化学二卷计算专项练习 1、[2011全国卷]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毫克的碘酸钾(M=214g·mol-1)。为检验某种食盐是否为加碘的合格食盐,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克,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有关反应如下: IO3-+5I-+6 H+=3I2+3H2O I2+2S2O32-=2I-+S4O62- 2、[2015·全国卷Ⅰ36]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准确称取所制备的氯化亚铜样品m g,将其置于过量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a mol·L-1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b mL,反应中Cr2O72—被还原为Cr3+。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__ __%。 3、[2017全国卷Ⅰ26]凯氏定氨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 NH4Cl+ H3BO3。 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4、[2017全国卷Ⅲ27]某工厂用m1kg铬铁矿粉(含Cr2O340%,M=152g·mol-1)制备K2Cr2O7(M=294g·mol-1),最终得到产品m2kg,产率为 5、[2017全国卷Ⅱ28]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 S2O32?+I2=2I?+ S4O62?)。 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1。 6、[2017北京卷27]尿素[CO(NH2)2]溶液浓度影响NO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60g?mol-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a g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3,所得NH3用过量的v1mL c1mol·L ?1H SO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4用v2mL c2mol·L?1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2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7、[2016全国卷Ⅱ26]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

(完整word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计算题归纳总结.docx

高一化学必修一计算题练习 1. 将 6g 和 9g 溶于 50mL M mol/L 的酸(量),再往上述溶液中加入 溶液中的沉淀量达到最大,加入NaOH溶液的度 A. M mol/L B. 2M mol/L C.M/2 mol/L D.无法确定 100mL 的NaOH溶液, 2.已知氮的氧化物和碱溶液生反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NO2+2NaOH→ 2NaNO3+NO↑ +H2 O NO+NO2+2NaOH→ 2NaNO2+H2O有 Mmol 二氧化氮和 Nmol 一氧化氮成的混合气体,用 度 VL 的 NaOH溶液完全吸收,NaOH溶液的度最小( mol/L) A.M/V B. 2M/3V C.2(M+N)/3V D.(M+N) /V ++-- ) 3. 三种正的混合溶液中含有 0.2molNa 、0.25molMg2、 0.4molCl , SO42?( A.0.1mol B. 0.3mol C.0.5mol D.0.15mol 4.硫酸、硫酸、明三种物成的混合物中,当2 - 的度 0.4mol/L ,加入等体的 SO4 0.4 mol/L 的 KOH溶液 (混合溶液体化忽略不),使生成的白色沉淀恰好溶解,那么反后溶液 + 中 K 的度 () A. 0.20 mol/L B.0.25 mol/L C.0.225 mol/L D.0.45 mol/L 5.在一定条件下, PbO2与 Cr3+反,物是 Cr2O72-和 Pb2+,与 1molCr3+反所需 PbO2的物的 量() A. 3.0mol B. 1.5mol C. 1.0mol D.0.75mol 6.某温度下,将Cl2通入 NaOH溶液中,反得到NaCl、NaClO、 NaClO3的混合溶液,定ClO-与ClO3-的度之比 1∶ 3,此反中被原的元素与被氧化的元素原子的物的量之比 A.21∶ 5B.11∶ 3C.3∶1D.4∶1 7. 含 8.0 g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 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7.9 g,无水 物中一定含有的物是() A. Na2S B.NaHS C. Na2S和NaHS D.NaOH和NaHS 8. 将盛NO2、O2的管倒扣在水槽中,其充分反,果剩余 NO2和 O2的体比可能是() A.18 : 7B.3 : 2C. 9 : 1D.43 : 7 1/10体气体。原混合气体中 9.向一定量的 Fe、 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 100mL 1mol/L 的酸 ,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 ,放出224mL(准状况)的气体 .所得溶液中 ,加入 KSCN溶液无学色出 ,那么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原相同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 A、11.2g B、 5.6g C、 2.8g D、无法确定 10.将一定量的 Mg 和 Al 混合物投入 500mL 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生气体 .待反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物的量与加入 NaOH 溶液的体关系如所示 .下列 法正确的是() A. Mg 和 Al 的量 8g B. 硫酸的物的量度5mol?L-1 C. 生成的 H2在准状况下的体11.2 L D. NaOH溶液的物的量度5mol?L-1 11.有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 20 毫升 ,其中含有硫酸的度 2mol 硝酸的度 1mol/L, 向其中加入 0.96g 粉 ,充分反后(假只生成 NO) ,最多可收集到准状下气体的体是 A.89.6ml B.112ml C.168ml D.224ml 12.将 5.6LCO2气体慢通一定量的 Na2O2 固体后,得到 3.36L 气体(气体体均在准状况下 定),所得气体的量() A. 3.8g B. 4.8g C. 5.4g D. 6.6g

高一化学计算专题之差量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高一化学计算专题之差量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质量差、物质的量差、气体体积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比例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实际上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变形。 一、基本方法 将“差量”看做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从反应方程式中准确找出“理论差量”和对应于题目的实际差量。 二、适用条件 (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在这种情况下,差量法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能够求出,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出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其它方法来解。 三、原理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是根据差量法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四、基本步骤 (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 【示例】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解析: 解得x=,将其带入下式可得: w(Na2CO3)==,故A项正确。 答案:A。

点拨:本题用常规的计算方法来解答会比较繁琐,差量法是解答隐含有差量问题计算的一种求解捷径。 五、差量法解题示例 (1)质量差量法 【例题1】在1L 2mol·L-1的稀硝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问:(1)加入铜粉的质量是多少(2)理论上产生NO的体积是多少(标况下)。 解析:根据题意知:硝酸过量,不能用酸性来求解。 3Cu + 8HNO3(稀) === 3Cu(NO3)2+ 2NO↑ + 4H2O △m 3mol 2mol (192-60)g n(Cu) n(NO) 解得:n(Cu)=, n(NO)=. 加入铜粉的质量:m(Cu)=×64g·mol-1= g 产生NO的体积:V(NO)=×·mol-1= L 答案:加入铜粉的质量是 g,理论上产生NO的体积是 L。

高一化学-元素推断题专项训练 最新

第八讲推断题专项训练 1. 某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为m,最外层电子数为n,且2m=n,该元素气态氢化物中含氢25%,该元素的名称是,m= , n = 。 2. 现有原子序数之和为51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已知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C和B同主族;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是最强的,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同. (1)试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2)写出B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3)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A 、B 、C 、D 、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 、A、B、D、E的顺序增大。C、D都能分别与A 按原子个数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与气态物质EB4。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 (1)写出这五种元素的名称:A ;B ;C ;D ;E 。(2)画出E的原子结构简图。 (3)写出D的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今有A 、B 、C 、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是1826年一位法国青年科学家发现的。他在研究海水制盐时,往剩余的副产物苦卤中通入氯气后发现溶液颜色变深,若进一步提取,可得一种深红棕色液体,有刺鼻的臭味。B 、C 、D的原子电子层排布均不超过3个电子层。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好等于C原子核内质子数的2倍,而他们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恰好相等。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是B原子核外电子数的6倍。请回答: (1)四种元素分别是:A ;B ;C ;D 。 (2)画出A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单质和两种氧化物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两种酸,其反应方程式为。 5.请写出五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的化学式,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外都具有10个电子,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B、C、D四种元素,A单质在B单质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C单质跟A、D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生成A单质,C原子与B原子的电子层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奇数,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3倍,其单质为淡黄色固体。 (1)四种元素符号为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二种元素是___________,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种元素中能形成AB型共价化合物的元素是___________,由它们的同位素原子形成的AB型分子共有____________,其中质量数最小的一种分子可用同位素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原子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A、B、C、D四种元素,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其核电荷数按B、C、D、A顺序增大。已知B 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C、D、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均为8,C、D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超过20,则A为,B为,C为,D为 . 8.X、Y、Z三种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连续的三个不同周期.原子序数:Z>X>Y,其中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X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与Y、Z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均不相同,X与Y的族序数之和等于Z的族序数。已知X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由此推出:X是,Y 是,Z 是 .将X的单质投入到Z单质的水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