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1、天然药物化学: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寻找药效成分的一门学科

2、有效成分(Effective Constituents)指具有生理活性、有药效,能治病的成分。

3、有效部位: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部位,称为有效部位。如:总生物碱、总皂苷或总黄酮等。

4、无效成分( Inffective Constituents)指无生理活性、无药效,不能治病的成分。

5、有毒成分:指能导致疾病的成分。

6、有效部位( Effective Extracts)指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部位,称为有效部位。如:总生物碱、总皂苷或总黄酮等。

7、提取常用方法:1.浸渍法 2.渗漉法 3.煎煮法 4.回流提取法 5.连续回流提取法

8、利用分子中价键的伸缩及弯曲振动在波数4000~500cm-1红外区域引起的吸收,而测得的吸收图谱叫红外光谱。特征频率区4000~1600 cm-1指纹区1500~600 cm-1

9、常见官能团伸缩振动区:①O-H、N-H (3750~3000 cm-1)②C-H (3300~2700 cm-1 )③C≡C(2400~2100 cm-1 )④C=O (1900~1650 cm-1 )⑤C=C (1690~1600 cm-1 )

10、已知物的鉴定,一般通过光谱图中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峰形与已知化合物的标准红外光谱图相比较,可以判断被测定的化合物是否与已知化合物的结构相同。红外光谱对未知结构化合物的鉴定,主要用于官能团的确认、芳环取代类型的判断。

11、质谱(mass spectrometry),就是化合物分子经电子流冲击或用其他手段打掉一个电子后,形成正电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按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12、核磁共振波谱是化合物分子在磁场中受到另一射频磁场的照射,当照射场的频率等于原子核在外磁场的回旋频率时,有磁距的原子核就会吸收一定的能量产生能级的跃迁,即发生核磁共振,以吸收峰的频率对吸收强度作图所得到的图谱。

13、1H–NMR通过测定化学位移(δ)、质子数以及裂分情况(重峰数及偶合常数J)可以得出分子中1H 的类型、数目及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

14、偶合常数:裂分间的距离称为偶合常数(J),单位Hz。其大小取决于间隔键的距离。

15、糖的检识,主要是利用糖的还原性和糖的脱水反应所产生的颜色变化、沉淀生成等现象来进行理化检识,利用纸色谱和薄层色谱进行色谱检识。

16、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α-C、β-C和糖的端基C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改变,称为苷化位移。苷化位移值和苷元的结构有关,与糖的种类无关。

17、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层析法,是用于分离多组分有机混合物的一种高效分离技术。

18、色谱法原理:是基于混合物组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不均匀分配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19、分配柱色谱是利用混合物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而将混合物分离开。正相分配色谱:固定相>流动相(极性)极性小的化合物,先出柱,极性大的化合物,后出柱。

20、将含水量高的硅胶加热到150℃使其失去吸附水后可重新获得活性,此过程称为活化。

21、吸附强弱规律(含水溶剂中) a.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b.易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其吸附性能减弱。c.分子中芳香化程度越高,则吸附性能越强。

22、糖匀体:是指均由糖组成的物质。

23、苷类:又称糖杂体,是指糖与非糖物质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指糖与苷元组成的苷。

24、原生苷:原存在于植物体内的苷称为原生苷。

25、次生苷:原生苷水解后失去一部分糖的苷称为次生苷。

26、苷元或配糖基:苷类分子中非糖部分称为苷元或配糖基。

27、苷键:苷分子中苷元和糖之间连接的键则称为苷键。

28、苷键原子:苷元和糖之间连接的原子称为苷键原子。

29、苯丙素类:是指一类以 C6-C3为基本单元的化合物。

30、木脂素:大多呈游离状态,少数与糖结合成苷而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故称之木脂素。

31、香豆素是顺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芳香气味。其基本骨架为苯骈α-吡喃酮,7-位常有羟基或醚基。

32、化学位移: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

(结构中不同位置)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33、交叉共轭体系:两双键互不共轭,均与第三键为其轭.

34、为什么用TMS作为基准?

(1) 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

(2)屏蔽强烈,位移最大。与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峰不重迭;(3)化学惰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

35、黄酮类:2-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的一系列化合物。

36、α-羟基蒽醌是指取代基羟基分布于蒽醌母核的1,4,5,8α位上的蒽醌化合物

37、

38、萜类的含义: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来的、且分子式符合(C5H8)n 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39、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40、萜类化合物是经甲戊二羟酸途径衍生的一类化合物,这就是“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41、龙脑俗称“冰片”,又称樟醇,为白色片状结晶,具有似胡椒又似薄荷的香气,有升华性。

42、薁类凡由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而成的芳环骨架都称为薁类。

43、倍半萜类(sesquiterpenoids)是由 3 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5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

44、三萜(triterpenes):多数三萜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根据“异戊二烯定则”,多数三萜被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

45、三萜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该苷类化合物多数可溶于水,水溶液振摇后产生似肥皂水溶液样泡沫,故被称为三萜皂苷。三萜皂苷多具有羧基,故又称其为酸性皂苷。

46、甾体化合物是天然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学成分,种类很多,但它们的化学结构中都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甾核。

47、C21甾(C21-steroides)是一类含有21个碳原子的甾体衍生物,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类重要药物,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生育等方面的生物活性。

48、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是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

甾体苷类化合物,由强心苷元和糖缩合而产生的一类苷。

49、生物碱(广义):天然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下列除外:低分子胺类如甲胺、乙胺;氨基酸、氨基糖、肽类、蛋白质、核酸、核苷酸、卟啉类、维生素;

50、氧化态:又叫氧化值或氧化数,是按一定规则给元素指定一个数字,以表征元素在各物质中的表观电荷(又叫形式电荷)数。

51、pH梯度萃取法:是指在分离的过程中,逐渐改变溶剂的pH酸碱度来萃取有效成分或者除去杂质的方法。

52、蒽醌类化合物:是指基本母核为蒽的中位羰基衍生物。

53、醌类化合物:是指分子内具有醌式结构(对醌型、邻醌型)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54、碱溶酸沉法:利用某些具有一定酸性的亲脂性成分,在碱液中能够溶解,加酸后又沉淀析出的性质,进行此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55、环烯醚萜: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分子中带有环烯醚键,是一类特殊的单萜。

56、薁是非苯核芳烃化合物,但自然界存在的薁类衍生物,往往多是氢化产物的衍生物。

57、脑挥发油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低温时某些挥发油中含量高的主要成分可析出结晶,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

58、脱脑油:脱脑油滤除脑的挥发油称之为“脱脑油”。

59、溶血指数:对同一动物来源的红细胞稀悬浮液,在同一等渗、缓冲及恒温条件下造成完全溶血的最低指数。

60、Raymond反应:用于检查甲型强心苷,在20%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Δαβγ-内酯产生C22活性次甲基,与间二硝基苯试剂缩合显色。

61、Ⅱ型强心苷指强心苷元直接与6-去氧糖连接的强心苷

62、I型强心苷:强心苷元直接与2,6-二去氧糖连接的强心苷

63、生物碱沉淀反应:能和生物碱生成难溶于水的复盐或分子络合物的反应。

64、霍夫曼降解:季胺碱在碱性溶液中加热而发生裂解,脱水形成烯键和叔胺的反应。

65、Vitali反应:莨菪碱(或阿托品)和东莨菪碱用发烟硝酸处理,分子中的莨菪酸部分发生硝基化反应,生成三硝基衍生物,再与碱性乙醇溶液反应,生成紫色醌型结构,渐变成暗红色,最后颜色消失的反应。

66、鞣质又称丹宁(tannins)或鞣酸(tannic acid),是一类分子较大的结构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由于它可用于鞣皮,故称其鞣质。

67、单项预试验:根据工作的需要,有目的地检查某一类成分或者某一成分。

68、系统预试验:用简便、快速的方法,对天然药物中的各类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全面的定性检查。

69、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在提取器上安装一冷凝管,使溶剂蒸气冷凝后又回流到烧瓶中,进行反复提取的方法。

70、相似相溶原则:极性成分易溶于极性溶剂,亲脂性成分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简介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一门学科。课程重点讲授天然产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生理活性、天然药物开发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天然药物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介绍,即发展状况、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其它学科的相关性,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以及它们的生源途径、类别划分状况、物理化学性质、鉴别、提取分离和波谱学特征等。重点内容为生物碱、糖和苷、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等。 为了使传统的中药与国际上的天然药物接轨,加强中药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目前药学领域发展的重点,而加强天然药物化学的课程建设,也成为培养新型的药学人才的重要环节。 自我院药学专业成立以来,天然药物化学一直是本学科的主干专业课之一。在历届院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建设,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随着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师队伍得到了稳定和发展,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目前课程面向药学、中药、制剂、制药工程、药品营销五个专业本、专科生开设,新教学计划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学时为 112 学时。理论授课52学时,实验课60学时。授课对象包括:上述专业本科、专科、中专、高职、高等自学考试各专业学生等。 课程教学中,针对教学特点和不同专业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大胆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为适应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的发展,满足国内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建立了新的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群。增加了与之相适时的选修课程《色谱的应用》、《波谱解析》、《天然药物化学与营养保健》等选修课,不断地完善、充实了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内容。 早期教学中,采用王宪楷主编的《天然药物化学》第一版教材,理论教学采用教师讲授结合板书、挂图的方法;随着学科的迅猛发展及教学条件的改善,采用姚新生主编的《天然药物化学》第二版教材,制作了大量的黑白和彩色投影片,理论教学中基本采用投影片、幻灯、板书及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近年以全国统编教材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为主,结合中医院校《中药化学》教材及网上天然药物化学的相关素材,教研室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理论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声图并茂,把现代多媒体手段应用到教学中,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不断把天然药物化学新技术的发展、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作为实例纳入到实验教材中。 历经30年,本学科发展为目前5人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平均年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44271 【英文译名】:Experiment of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学分数】:1 【总学时】:16 【实践学时】:16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设计、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等环节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天然药物化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天然药物方面研究、开发和生产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科研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具备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原理及实验操作技能,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有效地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正确地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实验课,应在修完《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或已学习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该课程还为《药物分析》和《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程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TLC分析法及其应用 【目的要求】

掌握TLC硅胶板的制备方法,能应用TLC分析方法,进行简单的天然药物分离和分析。 【内容】 制备TLC硅胶板;TLC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方法】 1、制备TLC硅胶板:取适量薄层层析用硅胶,以0.5%-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搅拌均匀,铺在载波片上,将该载波片平置,自然风干后120℃烘干30-40分钟,放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2、TLC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选取谷甾醇、胡萝卜甙等常见的天然产物作为实验样品,让学生在不同溶剂系统下进行TLC操作,并确定最佳分离条件。 【参考资料】 《中草药化学》(肖崇厚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实验二、植物化学成分预试实验 【目的要求】 掌握植物化学成分预试实验的常用方法并检测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灵活运用植物化学成分预试实验的常用方法,通过检测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设计提取分离方案。【内容】 对不同类型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设计提取分离方案 【方法】 按照常规植物成分预示实验方法进行。 【参考资料】 《植物成分分析》(谭仁祥主编,科学出版社)。 实验三、陈皮挥发油的提取 【目的要求】 了解挥发油提取的原理方法,掌握水蒸汽蒸馏法从陈皮中提取挥发油的原理和操作,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内容】 从陈皮中提取挥发油并测定其含量。 【方法】 采取水蒸汽蒸馏法进行。 【参考资料】 《天然药物化学》(宋晓凯主编,化工出版社)。 实验四、芦丁的提取和鉴定 【目的要求】 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黄酮苷、苷元和糖部分的鉴定方法。能设计芦丁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方案,经老师同意后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内容】 预试;提取分离芦丁并对其进行精制;对所得芦丁进行鉴定,并研究其性质。【方法】 可采用酸碱法、水提法和溶剂法等进行提取分离,具体方案由学生设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采用纸层析法鉴定,紫外灯下检测荧光,层析条件由学生实验确定。【参考资料】 《中草药化学》(肖崇厚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重点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重 点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 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分类 1. 有效成分: 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单体化合物。 2. 有效部位: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多种单体化合物的混合物。如人参总皂苷、银杏总黄酮、灵芝多糖等。 一次代谢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对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次代谢产物:生物碱、萜、香豆素、黄酮、醌类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起重要作用,且并非在 所有植物中都能产生。由一次代谢产物产生,常为有效成分。 一、提取法: 1.溶剂提取法(solvent extraction) 原理:相似相溶 理想溶剂(ideal solvents ): (1)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2)对无效成分溶解度小; (3)与有效成分不起化学反应;(4)安全,成本低,易得。 二分离方法 1. 根据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结晶法(纯化时常用) 条件:合适的溶剂;浓度;温度

沉淀法: a 溶剂沉淀法:改变极性,如水提醇沉法 b 酸碱沉淀法:改变pH,处理酸、碱、两性成分; c 沉淀试剂:如铅盐沉淀法,酸性、酚性成分加中性PbAc2,形成沉淀。 酸碱性成分的分离—pH-梯度萃取法 按酸碱性强弱不同分离酸性、碱性、中性物质,改变pH值使酸碱成分呈不同状态。 硅胶、氧化铝: ①被分离物质吸附力与结构的关系 被分离物质极性大,吸附力强,Rf值小,洗脱难, 后被洗脱下来。官能团极性大小排列顺序: -COOH > Ar-OH > R-OH > R-NH2, RNHR ', RNR ' R " > R-CO-NR'R"> RCHO > RCOR ' > RCOOR ' > ROR ' >RH ②溶剂(洗脱剂)的极性与洗脱力的关系 洗脱剂极性越大, 洗脱力越强. 聚酰胺 ①吸附力与结构的关系 a.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 吸附力越强; b.形成分子内氢键者, 吸附力减少; c.芳香化程度越高或共轭键越多,吸附力越强; d.芳香苷苷元>苷, 单糖苷>双糖苷>叁糖苷 ②溶剂的洗脱能力 水 <含水醇<醇 <丙酮

天然药物化学作业

《天然药物化学》>作业系统>答题第一次作业: 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区别与联系?试举例说明。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或生理活性的单体化合物,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常见的有效成分主要有: 生物碱类、糖苷类、萜类挥发油、黄酮类、醌类等。如果尚未提纯而得到的是一个混合物,但是在药理和临床上有效则称为"有效部分”或"有效部位”。 无效成分是指相对某一疾病而显无效的化学成分,如糖类、蛋白、油脂等。无效成分又叫做杂质,可分为水溶性杂质和脂溶性杂质。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例如鞣质: 在多数中药中为无效成分,但在地榆、五倍子等中则被认为是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收敛的作用。过去认为无效的成分,如多糖、蛋白质等,目前通过研究发现蘑菇多糖、天花粉蛋白质等具有重要的医药功能,而成为有效成分。 2、说出一级代谢产物和二级代谢产物的区别,每类产物举三例。 一级代谢物: 生物体为了维持正常生存所产生的产物,每种生物都含有的,包括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等。 二级代谢物是生物体通过各自特殊代谢途径产生,反映科、属、种的特性物质,不是每种中药都有。二级代谢产物往往有特殊活性。如: 糖和苷、苯丙素类、生物碱类、糖苷类、萜类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甾体及醌类等。 3、溶剂提取法的基本原理及影响提取的因素 1)、基本原理

利用药材中各种化学成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选择与有效成分能相互溶解,而对无效成分及其它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中药药材组织中尽可能的溶解出来的方法。 2)、影响因素: 药材的粉碎度: 药材粉碎越细、总表面积越大,接触越充分,提取效率越高。 温度: 一般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提取。 浓度差: 粉碎后的药材颗粒界面内外,提取溶剂的中有效成分的浓度差越高,提取效率越大。 最好的增大浓度差的方法是: 搅拌、换溶剂、渗漉。 时间: 提取需要时间,但却不是越长越好。一旦组织内外达到提取平衡,再长的时间也是无用的。必须通过改变内外浓度差来提高提取效率,而不能一味延长提取时间。 药材的xx程度: 新鲜的药材,组织已经充盈水分,很难用溶剂进行提取。尤其用有机溶剂提取时,宜用干燥药材。同理,用水提取含有大量油脂类的药材时,应首先考虑脱脂。 题目: 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大纲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54 学分:3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从事天然药物的生产和研究能力。主要任务是讲解天然药物中主要有效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特点、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化学成分的检识和结构测定,其次是生物合成和生物活性。 二、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典型有效成分的结构测定方法以及生物合成途径;理解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以及鉴别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从事天然药物的生产和研究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无)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在已修课程的基础上,掌握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研究的内容、任务和方法;熟悉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范围和课程的学习重点;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及最新研究进展。 教学重点: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天然药物化学的

定义、性质、任务;薄层色谱、各类柱色谱技术和UV,IR,MS,NMR等光谱方法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各类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教学内容:绪论;生物合成;提取分离方法;结构研究法。 第二章糖和苷类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糖和苷类的结构和特点,掌握单糖的立体结构,苷键的裂解方法及特点,糖的核磁共振性质;熟悉糖的化学性质,糖链的结构测定方法;了解糖和苷的分类;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 教学重点:糖的立体结构,糖的化学性质,糖的结构鉴定。 教学难点:五碳及六碳单糖的立体结构的几种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单糖的立体化学;糖和苷的分类;糖的化学性质;苷键的裂解;糖的核磁共振性质;糖链的结构测定;糖及苷的提取分离。 第三章苯丙素类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掌握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结构特点、结构鉴定方法;熟悉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了解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生物活性。 教学重点:香豆素的内酯性质、香豆素和木脂素的波谱学特性、木脂素的结构类型。 教学难点:利用香豆素的内酯性质及木脂素的性质,指导提取分离工作。 教学内容:苯丙酸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和提取分离方法;熟悉苯醌、萘醌、菲醌、蒽醌的典型化合物,蒽醌的波谱特征;了解醌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教学重点: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紫外光谱特性、NMR波谱学特性。 教学难点:羟基蒽醌类成分的波谱特征及结构测定。 教学内容: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醌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及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和颜色反应,提取和分离方法,紫外、质谱、氢谱和碳谱的特征;熟悉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生源及生物合成途径和生物活性。 教学重点: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及结构类型;紫外光谱法用于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紫外光谱法用于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概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结构研究实例。 第六章萜类和挥发油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萜类和挥发油的定义性质,掌握萜类的定义、结构类型及其

天然药物化学 重点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 总论 1、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醋酸——丙二酸(AA-MA):脂肪酸、酚类、蒽酮类 脂肪酸:碳链奇数:丙酰辅酶A、支链:异丁酰辅酶A、α-甲基丁酰辅酶A、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碳链偶数:乙酰辅酶A 甲戊二羟酸途径(MVA) 桂皮酸途径和莽草酸途径 氨基酸途径 复合途径 2、分配系数:两种相互不能任意混溶的溶剂 K=C U/C L(C U溶质在上相溶剂的浓度、C L溶质在下相溶剂的浓度) 3、分离难易度:A、B两种溶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 β=K A/K B(β>100一次萃取分离;10<β<100萃取10-12次;β<2一百以上;β=1不能分离) 4、分配比与PHPH=pKa+lg[A-]/[HA](pKa=[A-][H3O+]/[HA]) 当PH<3酸性物质为非解离状态[HA],碱性物质为解离状态[BH+] 当PH>12酸性物质为解离状态[A-],碱性物质非解离状态[B] 5、离子交换树脂 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出阳离子,交换碱性物质 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出阴离子,交换酸性物质 糖和苷 1、几种糖的写法: D-木糖(Xyl)、D-葡萄糖(Glc)、D-甘露糖(Man)、D-半乳糖(Gal)、D-果糖(Flu)、L-鼠李糖(Rha) 2、还原糖: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 非还原糖:不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 3、样品鉴别:样品+浓H2SO4+α-萘酚—→棕色环 4、羟基反应: 醚化反应(甲醚化):Haworth法—可以全甲基话、Purdic法—不能用于还原糖、Kuhn 法—可以部分甲基化、箱守法—可以全甲基化、反应在非水溶液中5、酸水解难易程度:N>O>S>C 芳香属苷较脂肪属苷易水解:酚苷>萜苷、甾苷 有氨基酸取代的糖较-OH糖难水解,-OH糖较去氧糖难水解 (2,6二去氧糖>2-去氧糖>3-去氧糖>羟基糖>2-氨基糖)易→难 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易水解 酮糖较醛糖易水解 吡喃糖苷中:C5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五碳糖>甲基五碳糖>六碳糖>七碳糖) C5上有-COOH取代时最难水解 在构象中相同的糖中:a键(竖键)-OH多则易水解 苷元为小基团—苷键横键比竖键易水解;即e>a 苷元为大基团—苷键竖键比横键易水解;即a>e 6、smith降解(过碘酸反应):Na2SO4、NaBH4,易得到苷元(人参皂苷—原人参二醇) 7、乙酰解反应:β-苷键的葡萄糖双糖的反应速率(乙酰解反应的易难程度) (1——6)》(1——4)》(1——3)》(1——2)这一页空白没用的,请掠过

天然药物化学离线必做作业-15页精选文档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或基本概念辨别 1. 相似相溶原则,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2. 溶剂提取法,碱溶酸沉法,两相溶剂萃取法,pH梯度萃取法; 3.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升华法,水蒸气蒸馏 法; 4. 高效液相色谱,液滴逆流色谱,高速逆流色谱,涡流色谱,反相离子 对色谱,分子蒸馏技术;膜分离技术; 二、填空题 1、()是我国药品质量控制遵照的典范,2010版记载有关中药材及中成药质量控制的是()部? 2、凝胶过滤色谱,又称排阻色谱、(),其分离原理主要是(),根据凝胶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而达到分离目的。 3、大孔树脂是一类具有(),但没有()的不溶于水的固体高分子物质,它可以通过()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采用大孔树脂法分离皂苷,并以乙醇-水为洗脱剂时,随着醇浓度的增大,洗脱能力()。 三、问答题

1、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是什么? 2、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哪些?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3、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精制方法有哪些?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4、写出下列各种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应用特点:正相分配色谱,反相分配 色谱,硅胶色谱,聚酰胺色谱,凝胶滤过色谱,离子交换色谱; 5、简述分子蒸馏技术、膜分离技术及其原理和应用特点。 6、对天然药物化学进行研究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有哪些?其极性大小 顺序如何?什么溶剂沸点特别低而需隔绝明火?什么溶剂毒性特别大?什么溶剂密度大于1?哪些是亲脂性溶剂?哪些是亲水性溶剂?7、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鉴定时常见有哪几种波谱技术?各有什么特点?其中对结构测定最有效的技术是什么? 第二章糖和苷类化合物 一、填空题 1、糠醛形成反应是指具有糖类结构的成分在()作用下脱水生产具有呋喃环结构的糠醛衍生物的一系列反应;糠醛衍生物则可以和许多()、()以及具有活性次甲基基团的化合物()生成有色化合物。据此原理配制而成的Molish试剂就是有()和()组成,通常可以用来检查()和()成分,其阳性反应的结果现象为()。 2、苷类又称为(),是()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或()。按苷键原子分类,通常将苷类分为()、()、()和()等。

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大纲剖析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1123857 课程英文名: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学分:3 学分 总学时数:54学时 周学时数:3 适用专业:药学院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 适用学生类别:内、外招生 开课单位: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中主要成分类别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及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测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寻找中药有效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尤其是某些著名天然药物活性化合物,如紫杉醇、小檗碱、芦丁、青蒿素等的分离和鉴定工作。难点多集中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鉴定工作。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巩固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实验

操作技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具体说明请参阅《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教学大纲》。 四、教材和参考书: 1教材: [1] 吴立军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7. [2]于荣敏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书(第二版). 广州:暨 南大学出版社印刷,2009. 2参考书: [1] R. H. THOMSON. The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Second edition). Glasgow: Blakie Academic & Professional, an imprint of Chapman & Hall, 1993. [2] Steven M. Colegate and Russell J. Molyneux.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Detection, 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Determination. London: CRC Press, Inc., 1993. [3] 姚新生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1. [4] 陆蕴如主编. 中药化学.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 [5]《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波谱解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北 京(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教材)(于荣敏:主编) [6]《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生物合成概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广

《天然药物化学》教案

《天然药物化学》教案 一、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学分数: (一)总学时数:108学时 (二)理论学时数:54学时 (三)讨论学时数:6学时 (四)实验学时数:48学时 (五)学分数:6学分 二、承担课程教学的院、系、教研室名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药学院中药系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学生在具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光谱解析、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后,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物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源途径、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天然药物的化学研究、新药开发和生产的能力,为继承、整理祖国传统医药学宝库和全面弘扬、提高祖国药学事业水平奠定基础。 四、所用教材和参考书 (一)所用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吴立军主编,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参考书: 1、吴寿金、赵泰、秦永琪主编《现代中草药成分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徐任生主编《天然产物化学》科学出版社。 3、Nakanishi K.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第一章绪论 一、学时数:6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含义、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 2、掌握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一般原理及常用方法; 3、掌握层析分离法的分类及其原理、各种层析分离要素、相关因素及应用技术;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教学对象 本课程适用于药学类专业大学三年级本科生。 学分与学时 天然药物化学3.5学分,60学时。 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属于专业主干课(或专业基础课)模块,是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 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主要围绕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进行教学,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其发展与有机化学、合成化学、现代谱学等学课关系密切,课程内容与药物化学关系密切,并为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 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结构 鉴定和生物活性等。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初步从事天然药物开发利用 的能力,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 本方法,能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对天然药物进行科学研究和相关工作。

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本课程要求修完药学专业基础课(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等)后,掌握了一定的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再进行学习,为后续课程(如:药物分析等)作基础。 六教学目的与主要要求 第一章总论 【目的要求】 掌握1.天然药物化学的含义、性质与任务。 2.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一般原理及常用方法 熟悉1.不同的生物合成途径与各类二次代谢产物生成的相关性。 了解1.天然化合物结构研究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2.本学科近代研究成就、发展趋势及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 【主要内容】 1.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历史及新药发现 2.天然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3.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4.结构研究法 第二章糖与苷 【目的要求】

(完整版)天然药物化学重点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和参考答案(1) 1、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目的和意义: 答:促进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中草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2、有些化学成分是中草药普遍含有的如:蛋白质、糖类、油脂、树脂、鞣质、色素等,这些成分一般无生物活性,称为无效成份。 3、世界上最早应用升华法制取有效成分是我国《本草纲目》中记载的:(D) A. 香豆素 B.苯甲酸 C.茜草索 D.樟脑 E.咖啡碱 4、下列成分在多数情况下均为有效成分,除了:(E) A.皂甙 B.氨基酸 C.蒽醌 D.黄铜 E.鞣质 5、属于亲脂性成分是:ABCD A.叶绿素 B.树脂 C.油脂 D.挥发油 E.蛋白质 6、衡量一个制剂质量的优劣,主要是检验其有效成分是否存在。(错) 7、有效部位:含有效成分的混合物。 8、怎样利用有效成分扩大药源?举例说明。 答:当从某一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分离出一种有效成分后,就可以根据此成分的理化特性,从亲缘科属植物,甚至从其他科属植物寻找同一有效成分。如小檗碱最初从毛茛科黄连分离得到,后发现小檗科、防己科、芸香科等许多植物中均含有小檗碱。 9、把下列符号中文名称填写出来: Et 2O(乙醚) CHCl 3 (氯仿) EtOAc(乙酸乙酯) n-BuOH(正丁醇) Me 2CO(丙酮) EtOH(乙醇) MeOH(甲醇) C 6 H 6 (苯) 10、亲脂性有机溶剂是指与水不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亲脂性有机溶剂的特点:选择性强提取成分范围小,沸点低易浓缩,毒性大,易燃,价贵,不易透入织物组织内,提取时间长,用量大。 11、乙醇沉淀法加入的乙醇,其含量应达 80%以上,可使淀粉,树胶,粘液质,蛋白质等从溶液中析出。 12、结晶法常用的溶剂有冰醋酸,水,甲醇,乙醇,丙酮,氯仿,乙酸乙酯,二氧六环等。结晶法常用的混合溶剂有水/乙醇,丙酮/水,乙醇/氯仿,乙醇/乙醚,氯仿/乙醚,石油醚/苯。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和参考答案(4)蒽醌类 1、Molish试剂反应 答:即α-萘酚试剂反应,指糖或甙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形成糠醛衍生物与α-萘酚缩合而生成紫色缩合物。 2、简述糖的提取、纯化和分离方法。 答:提取的方法是根据它们对水和醇的溶解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单糖包括小分子低聚糖可用水或50%醇提取;多糖根据可溶于热水,而不溶于醇的性质提取。纯化和分离方法:可用铅盐、铜盐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层析法以及分级沉淀或分级溶解法等。 3、香豆素具有苯骈α-吡喃酮的基本母核。结构上可看成是顺式邻羟

天然药物化学 学习指南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学习指南 一、说明--天然药物化学简介及知识模块构成 《天然药物化学》涉及中药及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结构修饰、活性研究。本课程以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波谱解析等学科为基础,是中药学、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4学分,理论68学时、实验68学时)。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上述专业培养要求,本课程定位于在学生完成基础课学习的前提下,遵循传统中药理论和现代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技术和方法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从分子水平向学生传授中药及天然药物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用现代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揭示传统中药的作用机制。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由四大知识模块构成: 第一部分,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和技术(4学时); 第二部分,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和技术概述(2学时)。该部分的主要内容由本教研室承担的大二下学期《波谱解析》课程(共34学时)进行传授; 第三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即各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60学时); 第四部分,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2学时)。 课程计划1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各半,均为68学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依据药学类本、专科的培训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相关理论、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初步具有从事与天然药物的生产和研究相关工作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研究的方法,为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药学事业,使我国独特的中药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根据本课程的四大知识模块,重点讲授主要天然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纯化以及检识方法,介绍各主要类型天然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主要类型天然化学成分结构测定的物理方法,重点讲授波谱方法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同时适当介绍天然药物的构效关系、天然药物化学在中药制剂和分析中应用实例以及主要类型天然化合物研究的最新发展。

天然产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80003347 课程英文名: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学分:3 学分 总学时数:54学时 周学时数:3 适用专业:药学院中药学专业 适用学生类别:内、外招生 开课单位: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1 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中主要成分类别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提取、分离,精制及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 了解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测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寻找中 药有效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3 了解天然药物主要化学成分类别的生物合成途径。 二、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 本课程的重点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尤其是 某些著名天然药物活性化合物,如紫杉醇、小檗碱、芦丁、青蒿素等的分离和鉴定工作。 2 难点多集中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鉴定和主要化合物类别的生物 合成工作。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巩固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实验操作技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具体说明请参阅《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教学大纲》。 四、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1] 吴立军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5. 参考书: [1] 姚新生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1. [2] 陆蕴如主编. 中药化学.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 五、考核形式与成绩计算: 考核形式:闭卷 成绩计算:总成绩(100%)=期末考试成绩(90%)+平时成绩(10%) 六、基本教学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各类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主要

最新天然药物化学考试重点改

天然药物化学考试重 点改

第一章总论 1.天然药物化学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 门学科。 2.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 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二、生物合成 1.一次代谢定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的过程产 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 一些氨基酸等对植物机体生命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次代谢定义:以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又不起重要作用。称之为二次代谢过 程。产物:生物碱、萜类等 2.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一) 乙酸-丙二酸途径(AA-MA) 主要产物:脂肪酸类、酚类、蒽酮类 起始物质:乙酰辅酶A 起碳链延伸作用的是:丙二酸单酰辅酶A 碳链的延伸由缩合及还原两个步骤交替而成,得到的饱和脂肪酸均为偶数。碳链为奇数的脂肪酸起始物质不是乙酰辅酶A,而是丙酰辅酶A。 酚类与脂肪酸不同之处是在由乙酰辅酶A出发延伸碳链过程中只有缩合过程。 (二)甲戊二羟酸途径(MVA)和脱氧木酮糖磷酸酯途径(DXP) 主要产物:萜类、甾体类化合物起始物质:乙酰辅酶A

焦磷酸烯丙酯(IPP)起碳链延伸作用 焦磷酸二甲烯丙酯(DMAPP) (三)莽草酸途径 主要产物: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黄酮类 (四)氨基酸途径 主要产物:生物碱类 并非所有的氨基酸都能转变为生物碱,在脂肪族氨基酸中主要有鸟氨酸、赖氨酸,芳香族中则有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 三、提取分离方法 1.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超 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波提取技术、微波提取法) 2.水蒸气蒸馏法 3.升华法 2.分离方法: 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3.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4.根据物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5.根据物质离解程度不同进行分离 6.分子蒸馏技术 第二章糖和苷 苷类定义:苷类亦称苷或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称为苷元或配基)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苷的共性是:糖和苷键

天然药物化学

太空种子长出的植物会有什么成分和作用。太空上有什么天然物?随着科学的发展,相信这个学科将会迎来更加兴旺、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也将永远兴盛不衰。永远兴盛综上所述,天然药物化学与我们从事药的制药使命及生命息息相关。为了中国药业发展的明天,为了你的健康,为了实现你成为药学、制药专家、富豪及诸多的梦想。都有必要学习好天然药物化学。这门知识将让你终生受益。自信生存能力比它强请在google 网点击姚新生,看一看中国工程院院士、天然药物化学博士姚新生对天然药物化学目前状况的分析。增强学习好天然药物化学的信心。作业:学习要求108 学时理论68 实验40 考试课理论80 分实验20 分张宇和佟丽华主讲;由4 名研究生协助实验课。教态:我们都是真心真意、认真的尽全力、真水平来教。希望大家配合。学习好这门课是我们共同的任务。学态观察:1 、我对毕业学生的观察觉得有些人是方向不明,目标不清计划人生,糊涂人生。对生命的珍爱。时间就是生命的认识。生命的交换和应用价值是有度的。期望都及格有收获、有提高、有自信、有梦想、有行动。如:抗Ca 药物美登木素分离成功,红豆杉中的紫杉醇半合成成功,大蒜的有效成分研究等等。有兴趣者自己去看吧:成功(3 )传媒宣传多电视报纸上宣传多几乎每天都会看到天然药品、化妆品、食品、饮品等信息。这些都是天然药化工作者的汗水和结晶。宣传目前,国家新药报批有要求,天然药物必须完成化学成分的实验标准,否则不能问世。新药(4 )领域扩大 A 、天然化妆品类:护肤、沐浴、清洁护发等品种繁多。70 年代后期化

品工业就有一个号“一切返回大自然”人们对自然化妆品类的需求与日巨增。天然食品B 、天然食品、饮品业:以天然饮料为龙头的系列天然饮品、食品、小食品等发展迅速,势不可挡,这些领域都是我们的开发战场,有趣者不妨一试。快即速度快本学科发展速度快,真可谓日新月异的在变化,前进着,快的表现。(1 )新理论、新技术的采用,使得从前研究一种药物要十几年,现在时间可减半,有些3-4 年即可完成,从时间上看,比原来快,效益快,制药业在黑龙江即为支柱产业。快(2 )知识更新及新知识应用快,我们的教材2 年更换一次,结构测定早就采用四大光谱了,提取已采用微波、超声波了,天然药物可以制成纳米微粒了……等等。仪器仪器(3 )内外交流快:国内外有专门信息机构收集最新的研究成果,因为天药总是最新的多,所以对外交流就快了,今天,全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了,资源共享内外差异不大了,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大家都相距不远。交流内部交流就更快,上网的费用低。还有一些新媒体、电视的发展协助宣传,这几年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天然药化的知识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家喻户晓,普及甚广。交流交流如:人们在购食品、水果、蔬菜时首先要问,要考虑的是营养,是里面含有什么物质(东西)。我们的术语叫成分或营养素。人每天吃的都是天然物质,企业家常听到的是:西红柿含VC 、茄子含Fe 、香蕉含鞣质、菠菜含有机酸不能与豆付同食,否则会导致肾结石……。着实懂得不少,实在是社会进步了,社会进步人产的生活品味提高了,人们不再是吃的饱,而是吃的好才为准。因为人人都希望健康长寿,所以都在关心研究保健。这种保健

最新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6201 课程名称:天然药物化学 课程类型:必修 总学时:96 学时理论课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38学时机动:16学时 适用对象:药学专业 课程简介: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高专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力求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围绕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从事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生产的能力,为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按三级要求,第一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一般应于理论课讲授的内容,也是学生实验课要进行的内容;第二级是学生要熟悉的内容,教师应选择性的讲授;第三级为了解内容,供学生自学或教师选择性的简单介绍。为适应现代化科学的迅猛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补充介绍本学科的新方向和新进展,对教材内容与学时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 一、课程任务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学科,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也是国家职业药师(中药学)资格考试必考课程。本课程着重围绕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地从事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较强地知识运用能力和开拓精神,为学生适应岗位变化,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各类型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的一般方法,为毕业后从事与天然药物相关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2.掌握主要类型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存在形式、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的基本知识。 3.熟悉寻找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一般途径,并对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具有初步检识判断能力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提取分离和鉴别的基本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根据各类化合物的存在形式、结构和理化性质等特点选择适当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的能力。 3.学会用化学检识法和色谱法初步鉴别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基本技术。

天然药物化学考试重点讲解

第一章总论 一、绪论 1.天然药物化学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将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途径。 3.明代李挺的《医学入门》(1575)中记载了用发酵法从五倍子中得到没食子酸的过程。 二、生物合成 1.一次代谢定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的过程 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一些氨基酸等对植物机体生命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次代谢定义:以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又不起重要作用。称之为二次代谢过程。 产物:生物碱、萜类等 2.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一) 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 主要产物:脂肪酸类、酚类、蒽酮类 起始物质:乙酰辅酶A 起碳链延伸作用的是:丙二酸单酰辅酶A 碳链的延伸由缩合及还原两个步骤交替而成,得到的饱和脂肪酸均为偶数。碳链为奇数的脂肪酸起始物质不是乙酰辅酶A,而是丙酰辅酶A。 酚类与脂肪酸不同之处是在由乙酰辅酶A出发延伸碳链过程中只有缩合过程。 (二)甲戊二羟酸途径(MV A) 主要产物:萜类、甾体类化合物起始物质:乙酰辅酶A 焦磷酸烯丙酯(IPP)起碳链延伸作用 焦磷酸二甲烯丙酯(DMAPP) 单萜-----------得到焦磷酸香叶酯(10个碳)倍半萜类-------得到焦磷酸金合欢酯(15个碳)三萜-----------得到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20个碳) (三)桂皮酸途径 主要产物: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黄酮类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药物制剂本科)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供四年制药物制剂专业本科使用) 前言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天然产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是药物制剂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 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了解由天然药物创制新药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应用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从事天然药物的生产和化学研究的能力。 本大纲可与裴月湖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七版《天然药物化学》教材配套使用,适用于4年制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使用。本大纲的教学目的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 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中有下划线部分为要求重点把握的内容。本课程的总学时数为54学时(为理论教学),记3.0学分。 本课程为院级考试课程,课终考核采用闭卷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与练习、课堂讨论发言等)占35%,课堂考勤占5%。 教学内容与参考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总论 糖和苷 苯丙素类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萜类和挥发油 三萜及其苷类 甾体及其苷类 生物碱 海洋天然产物 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6 6 3 3 6 6 6 6 6 3 3 合计54 0 总学时54 总论 目的要求 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任务、意义,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一般原理及常用方法。 熟悉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及产物。 了解本学科近代研究成就及发展趋势,本学科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天然药物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生物合成的重要理论意义;层析分离法的分类及其分类原理,各种层析分离的要素、相关因素及应用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