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生活中的数学美——黄金分割

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生活中的数学美——黄金分割
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生活中的数学美——黄金分割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生活中的数学美——黄金分割》

-----北师大版初中义务教育八年级数学

【百度图片】各国国旗图片 问题⒉ 度量点C 到A 、B 的距离,计算

AC BC AB AC 与的值,AC

BC AB AC 与相等吗?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与同学共同交流、观察

展示课件,导入新知

在线段AB 上,点C 把线段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如果

AC

BC AB A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

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黄金比。 其中618.01:215:≈-=

AC AB 即618.0≈AB AC 【百度百科】黄金分割

注意事项:因为学生尚未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所以无法理解比值为

2

15-的理由,只需让学生了解这一事实即可。

板书课题:黄金分割

问题3.每小组交换检验课前自制的五角星是不是“黄金五角星”。

【百度视频】折剪五角星

第二环节 图片欣赏

活动内容:

第一幅:舞蹈演员。他们的腿和身材的比例也近似于0.618的比值,凡是具有这种比例的固样,看上去会感到和谐、平衡、舒适,有一种美的感觉.

【百度图片】舞蹈演员

A

B C

第二幅:上海东方明珠塔,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它的上球体选在295米之间的位置,这个位置恰好在塔身5:8的地方,这是0.618的比值,使塔身显得非常协调、美观.

【百度图片】上海东方明珠塔

第三幅: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它的每面的边长与高之比接近于0.618.

【百度图片】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

注意事项:教师提供三幅图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交流,从图中找出黄金分割点。

第三环节 操作感知

活动内容:

展示课件:做一做

如果已知线段AB ,按照如下方法画图:

(1)经过点B 作BD ⊥AB ,使AB BD 2

1 (2)连接AD ,在DA 上截取DE=DB

(3)在AB 上截取AC=AE ,则点C 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根据上述作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如果设AB=2,那么BD 、AD 、AC 、BC 分别等于多少?

(2) 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吗?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

【百度文库】黄金分割构图法

【百度百科】黄金分割构图法

注意事项:教师操作,学生动手、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完成。由于学生所学过的尺规作图方法有限,作图工具可以用三角尺和刻度尺。

第四环节 联系实际,丰富想象

活动内容:

展示课件:想一想

【百度百科】巴台农神庙

请同学们观看银幕,画面展示的是:古希腊时间的巴台农神庙,将图中的虚线表示的矩形,画成如图中的矩形ABCD ,以矩形ABCD 的宽为边在其内部作正方形AEFD ,那么,我们可以惊奇的发现BC

AB BE BC = 请你们想一想:点E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吗?

矩形ABCD 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吗?

观看多媒体演示的内容,观察与思考、交流、

讨论、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由

BC AB BE BC =,可以得到BC BE AB BC =

即AF BE AB AE = 所以点E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

换一句话讲,矩形ABCD 的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

注意事项: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百度百科】黄金矩形

【百度图片】黄金矩形

第五环节 巩固练习

活动内容:

采用如下方法也可以得到黄金分割点

如图,设AB 是已知的线段,在AB 上作正方形ABCD ,取AD

的中点E ,连接EB ,延长DA 至F ,使EF=EB ,以线段AF 为边作

正方形AFGH ,点H 就是AB 的黄金分割点。

任意作一条线段,用上述方法作出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你能说说这种作法的道理吗?

黄金分割教学设计

黄金分割教学设计 盖州市 一、教学任务分析 学习《黄金分割》不仅实现线段比例的要求,更是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体现黄金分割在数学与建筑学、美容医学、艺术等学科的纽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不是孤立的,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而0.168更是一个神奇的数字。教学中,通过国旗上的图案五角星引入黄金分割,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文化价值,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会判断某一点是否为一条线段 的黄金分割点; 2、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培养学生理解与动手能力。 3、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动手找到和制作黄金分割点和图形,让学生认识教学与 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找出黄金分割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活动经验上经过七、八年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自主探究的意识,有了一定的说理和作图能力;通过比和成比例的学习之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比例线段的学习发展了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学习了基本作图之后,懂得了作图的方法。并且掌握了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比和比例尺的计算,坚实了基础。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活动内容: 展示课件,提出问题: 问题⒈从国旗中找出共同的图案

问题⒉ 度量点C 到A 、B 的距离,AC BC AB AC 与相等吗?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与共同学交流、观察 回答问题⒈ 五角星 回答问题⒉ 相等 展示课件,导入新知 在线段AB 上,点C 把线段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如果AC BC AB A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黄金比。 其中618.01:215:≈-= AC AB :1 即618.0≈AB AC 教师讲解,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并能自己画条线段找到它的黄金比例。 (二)图片欣赏 活动内容: 第一幅:蝴蝶的身长和双翅展开后的长度比值大约是0.168。 第二幅:维纳斯女神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比值大约是0.168。 第三幅: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它的每面的边长与高之比接近于0.618。 第四幅:古希腊的一些神庙在建筑时的高和宽也是按黄金比例来建造的。 (三)操作感知 活动内容: 展示课件:做一做 如果已知线段AB ,按照如下方法画图: (1)经过点B 作BD ⊥AB ,使AB BD 2 1= (2)连接AD ,在DA 上截取DE=DB (3)在AB 上截取AC=AE ,则点C 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根据上述作图回答下列问题 B C

教学中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教学中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丹凤县铁峪铺中学周宁 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英语 3:课时:一课时 4:课前准备:a:教师准备:西方国家庆祝父亲节和母亲节情景的相关图片。b: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生词、短语、句型、课文。上网查阅西方国家的孩子在父亲节、母情节如何向自己的孩子表达爱与感激之情。 二:教学课题: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下unit6:connect 《lesson46 Mothers and Fathers Are special》 三:教材分析:本套教材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展现中西方国家的不同背景。本单元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用英语在父亲节母亲节会用本节课的生词,向自己的父母表达爱和感激之情。在学习西方国家庆祝父亲节,母亲节会用本节课的生词﹑短语﹑句型。如:alive ﹑whatever ﹑since ﹑care ﹑candy﹑take care of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激父母之心。 1 :教学目标 A.学习西方的文化. B.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2:教学重点: a:会用英语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b:掌握新词alive living whatever since 的用法。 3:教学难点: 会用英语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4: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分别用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及个别展示等再结合利用PPT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Step1. Let the students tal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 1. Remind the festivals in China. What are their meanings? 2. Talk about the festivals in western countries. What are their meanings? Step2. Talk about Mother’s Day and Father’s Day. 1. What do the students know about them? 2. What do people do on that day? 3. Do people in China celebrate Mother’s Day and Father’s Day? Step3.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day is Mother’s Day? 2.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it? 3. When was the first Mother’s Day?

黄金分割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新球初级中学姓名:曾华丽

教案设计

D0%C7%BA%EC%C6%EC%CD%BC%C6%AC&in=5817&cl=2&lm=-1&st=-1&pn=12&rn=1&di=1117711363 20&ln=1995&fr=&fm=index&fmq=1330995761687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 t=&face=&is=&istype=2#pn12&-1&di111771136320&objURLhttp%3A%2F%2Fwww.microfotos. com%2Fpic%2F0%2F67%2F6761%2F676150preview4.jpg&fromURLhttp%3A%2F%2Fwww.microfot https://www.360docs.net/doc/609520176.html,%2F%3Fp%3Dhome_imgv2%26picid%3D676150&W480&H315&T9037&S16&TPjpg 们中国的国旗, 特意拿出其中的五角星

百度搜索

【百度搜索】 https://www.360docs.net/doc/609520176.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B%C6%B D%F0%B7%D6%B8%EE%CD%BC%C6%AC&in=14091&cl=2&lm=-1&st=-1&pn=0&rn=1&di=76248876825 &ln=1999&fr=&fm=index&fmq=1330996664515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课是面向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选用了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十册《秦兵马俑》,是基于网络环境,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互联网中的相关资源辅助教学,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养的一课设计,体现了网络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本课教学按照“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要求进行设计,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课题: 《秦兵马俑》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说明性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章不仅从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对秦兵马俑进行了生动地描写,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感受秦兵马俑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感受秦兵马俑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网络环境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教师点拨、引导,组织交流、练习为辅,并充分而恰当地补充信息资源。教学时,结合课文的阅读,让学生感性形象地观看阅读搜索到的网上信息,充分感受,理解语言,认识写法,反复诵读,体悟情感,自主地、探究性地理解感悟课文,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有哪八大奇迹吗?生讲述师补充。 2、师介绍秦兵马俑的发现,揭题。 3、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了秦兵马俑后,他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师点击秦兵马俑视频搜索链接。 [百度视频搜索]https://www.360docs.net/doc/609520176.html,/programs/view/jJJFKYkdG3I/

黄金分割教案

第四章相似图形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学习了基本作图之后,懂得了作图的方法。又在学习本章第一节后,掌握了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进行比例尺的计算,坚实了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的作图学习,强化了学生动手的能力;比的计算、比例尺的计算,感受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变换的鱼来推导成比例线段、比例性质推导、变换发展了的逻辑推理能力。本章第一节例题的讲解,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学习《黄金分割》不仅实现线段比例的要求,更是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0.618的意义,体现数学与建筑、艺术等学科必然联系的纽带。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国旗上的图案五角星引入黄金分割,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文化价值,同时,在建筑、乐器、艺术上实例欣赏,应用中进一步强化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等相关内容。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会判断某一点是否为一条线段 的黄金分割点。 2、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培养学生理解与动手能力。 3、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动手找到和制作黄金分割点和图形,让学生认识教学与 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运用 教学难点:找出黄金分割点和黄金矩形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情境引入;第二个环节:活动探究;第三个环节:操作感知;第四个环节:联系实际,丰富想象;第五个环节:巩固练习;第六个环节:课堂小结;第七个环节:布置作业。第八个环节:图片欣赏。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活动内容: 展示课件,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学科:历史 2、课时:2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第一课时主要是结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来确定活动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分五个课题:①探究姓氏的起源,②探究姓氏的变迁,③探究百家姓,④探究有趣的姓氏,⑤探究我的姓氏起源。主题确定之后,依据自愿的原则,进行分组分工,推选发言人。第二课时主要是根据前一节课同学们的准备情况,借助多媒体将同学们收集到的姓氏资料分五组进行系统展示。 二、教学课题 1、通过探究中华民族姓氏的由来、自己姓氏的由来、少数民族姓氏的变化等,探寻中国姓氏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传统。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社会的伦理观念。 3、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查阅历史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以及收集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9课。这是一节学习与探究课,旨在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四、教学方法 (一)教师教学法:问题引导、激发兴趣、适时点拨、及时总结、 (二)学生学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与质疑、评价与反思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主持人导入,然后各小组分别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 (二)第一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探究姓氏的起源” 1、姓的由来(课件展示) ①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问题引导:有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你能举例吗? 【百度一下】https://www.360docs.net/doc/609520176.html,/bjx/xswh/200904/17_4758.html ②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 问题引导:你知道这说明了什么现象?你能举出带女字旁的古姓吗?(课件展示) (参考答案: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嬴,等等) ③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各族的称号,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明世系”“别婚姻”。 问题引导:那你能说说在现代姓有哪些作用吗?(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2、氏的由来(课件展示) 谈到姓,必然想到氏,现在姓氏连称,但早期姓氏是分开的,姓是族号,姓是表示一个

《“大海捞针”的技巧---网上搜索》教学案例

《“大海捞针”的技巧---网上搜索》教学案例 作者:王刚沈阳市第六十中学 一、教案背景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由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教材《信息技术》。 二、教学课题 “大海捞针”的技巧---网上搜索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下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围绕因特网搜索引擎的使用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基本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的技巧和能力,为后续学习信息的加工和管理奠定基础。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因特网信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体验运用搜索策略有效获取信息对于学习和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2、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3、教学难点:精选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有效检索网络信息。 四、学生分析 本校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家庭,相关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对因特网的使用更是比较薄弱。所以,按照“分层次、个性化、协作互助”的教学原则,我按学生基础特点把他们分成了8个小组,每组6—7人,并指定了各组组长,组员间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已建立了分工协作的意识,并有过竞赛合作的经验。 五、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知识点上采用螺旋式提高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大家都知道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在那里举行?辽宁。那你知道有关全运会的承办消息吗?现在网络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来查询这么信息。那么,我们如何从因特网上得到这些信息呢? 通过这些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程实施 1、基础内容学习 师:如果知道网站上这些信息的网址,可以直接登录来找到这些信息。但因特网中的信息非常庞大,使我们无法知道网信息的确定位置,怎么办? 生:回答用搜索引擎 师:请同学们学一学什么是搜索引擎?有哪些分类?打开书24页,看书学习什么是搜索引擎?有哪些分类? 学生读书后学生回答

《黄金分割》教案

黄金分割 课时:1 【教学目的】 1.了解黄金分割的由来和定义。 2.了解黄金分割在人体、日常生活、音乐、艺术、建筑、植物、战争、数学等中的应用。 3.在了解黄金分割在各方面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美的能力,同 时提升审美能力,从而美化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金分割在人体、日常生活、音乐、艺术、建筑、植物、战争、数学等中的应用。 难点:黄金分割在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践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黄金分割的由来? 关于黄金分割比例的起源大多认为来自毕达哥拉斯,据说在古希腊,有一天毕达哥拉斯 走在街上,在经过铁匠铺前他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非常好听,于是驻足倾听。他发现铁匠打 铁节奏很有规律,这个声音的比例被毕达哥拉斯用数理的方式表达出来。被应用在很多领域, 后来很多人专门研究过,开普勒称其为“神圣分割”也有人称其为“金法”。在金字塔建成 1000年后才出现毕达哥拉斯定律,可见这很早就存在。只是不知这个谜底。 (二)黄金分割的定义 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 是 21-5 ,取其小数点后三位的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柔和, 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它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黄金分割的应用 1.人体中的黄金分割 (1)上、下身比例:以肚脐为界,上下身比例应为5比8,符合“黄金分割”定律(2)胸围:由腋下沿胸部的上方最丰满处测量胸围,应为身高的一半。 (3)腰围:在正常情况下,量腰的最细部位。腰围较胸围小20厘米。 (4)髋围:在体前耻骨平行于臀部最大部位。髋围较胸围大4厘米。 (5)大腿围: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线下。大腿围较腰围小10厘米。 (6)小腿围:在小腿最丰满处。小腿围较大腿围小20厘米。 (7)足颈围:在足颈的最细部位。足颈围较小腿围小10厘米。 (8)上臂围:在肩关节与肘关节之间的中部。上臂围等于大腿围的一半。 (9)颈围:在颈的中部最细处。颈围与小腿围相等。 (10)肩宽:两肩峰之间的距离。肩宽等于胸围的一半减4厘米。 2.日常生活中的黄金分割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618在养生中也起重要作用。此比值和医学保健、健康长寿有着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有效获取互联网信息》教案

《有效获取互联网信息》教案 一、教案背景 江苏省自1999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园艺博览会,其中第七届的举办地点是宿迁市,作为宿迁的一名教师,我为此次盛会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希望在教学中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江苏省园艺博览会”。 本教案试图通过“了解‘江苏省园艺博览会’”这样一个主题,以主题探究学习方式来带领学生学习《有效获取互联网信息》这一节的内容。 二、教学课题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必修)》上册第一章的第2节中《有效获取信息》部分。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应于《纲要》中“信息的识别和获取”中的有关部分,主要从操作层面完成信息的获取和甄别,通过主题探究式的学习,对互联网信息搜索的操作方法与技巧进行探究,为后期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以“了解‘江苏省园艺博览会’”这个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来了解“江苏省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情况,让学生在体验互联网信息检索的主题活动中,掌握从互联网有效获取信息的方法。主题探究式学习可以提升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设计建立在初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初一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已学习了通过互联网搜索信息的简单方法,本节课是对其必要的延伸与拓展,另外互联网在家庭中的逐步普及也为本节课的主题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各类信息。 2、会下载网络上搜索到的信息、整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主题探究式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合作探究,通过积极思 考、实践、讨论、归纳总结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有效的信息搜索意识和习惯,培养与他人合作探究的协作精神。

黄金分割教学设计

2014年河南省中学数学优质课评选 (初中组) 课题学习:《黄金分割》 代慧枢 开封市第三十三中学 2014年4月

课题学习:《黄金分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黄金分割,通过折叠黄金矩形活动,加深对黄金分割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推理、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黄金分割,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难点:折叠黄金矩形,从数学角度解答有关黄金分割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启发诱导,问题驱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 创设情景发现美 活动一 创设情景发现美 上课伊始,出示三组图片,寻找美。 (1)以下2张图片,哪张构图最美? (2)芭蕾舞演员做相同的动作,踮脚尖和不踮脚尖,哪个更美?

(3)脸型相同,五官基本相同的3张脸,哪个更美? 活动二 动手实践探索美 问题1:比例符合多少才最美呢? 问题2:测量并填写下表: 问题3:观察表格:这些比值有什么特点?先独立研究,再与小组内的同学分享你的收获。 问题4:通过讲故事介绍黄金分割定义。 黄金分割的定义: 在线段AB 上,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AC >BC),如果 ,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 ≈0.618 活动三 学以致用应用美: 应用美----数学篇 问题1:认识黄金矩形。 找一找:下列矩形中,那个看起来最舒服? B C A B C A B C A AC BC AB AC ===AC BC AB AC 2 15-

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温度计

4.1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定义 2、掌握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 3、了解其它的温度计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教学难点]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知温度(今天气温是多少?今天和昨天气温一样吗?如何判别?) 探究实验1----同学们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结论: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你们通常凭借判断。二、新授 知识点1:温度的测量 探究(演示)实验2---把右图装置分 别放入冷水、温水和热水中, 你们有什么发现? 介绍:温度计的构造和分类. 结论:常见的温度计如右图甲 乙 丙。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规律制成的, 知识点2:温度的单位 自学课本76页,完成下列问题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大气压下, 的温度是0摄氏度, 的温度是100℃.在0℃至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现在室外气温是20℃,读做 ,-10℃

读 或 . 讨论:看下表,能否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我国北极温度?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知识点3:温度计的使用, 自学:请同学们结合手中温度计自学课本77到78页上部分,思考并交流要注意什么问题。 汇报: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使用体温计前,必须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 。为什么? 寒暑表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他们要甩吗? 实验:测温水、热水的温度 器材:温度计,温水,热水. 步骤:①先估测水温②观察温度计量程,选用合适的温度计③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校正对温度的感觉 (1)测温水温度 (2)测热水温度(步骤同上)。 结论: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注意: 使用前: 观察温度计的 和 ; 使用时: ○ 1 温度计的玻璃泡 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 ○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 ,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 ○ 3 读数时玻璃泡要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反馈练习: 1.如右图所示体温计,分度值为 ℃,示数是 ℃,读作: 。 2、如图2所示的是甲、乙二个温度计的一部分,甲温度计中的示数是_________℃,乙温度计中的示数是_________℃. 3. 某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先后测量37℃和39℃的病人体温,则其读数先后分别是( ) 38 37

互联网搜索教案

《“我的未来不是梦”---搜索网站》教学设计 宝鸡高新中学张娜Email:654728687@https://www.360docs.net/doc/609520176.html,

《“我的未来不是梦”---搜索网站》教学设计 宝鸡高新中学张娜 一、学习者分析 1.学生对本节内容略知一二。据本校对初一新生的调查统计,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接触了互联网,特别是现代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用互联网进行过网页浏览,并在初一上半学期学习了word文稿。 2.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现阶段的学生以为接触过互联网浏览,就对网络了如指掌,学习重视度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不足,引导其正确使用网络搜索。 二、教材分析 《搜索网站》是经陕西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信息技术》(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第三章“网上搜索和软件下载”中的第一节“搜索网站”的教学内容,全节共1课时。 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使其在面对网络中纷繁复杂的信息时,能高效获取有用信息,并为其学会有效处理信息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服务。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搜索引擎分类搜索和关键字搜索,围绕主题寻找素材 难点:搜索引擎搜索的技巧与策略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利用互联网,借助百度搜索,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和功能。 (2)综合运用百度搜索引擎(如分类搜索、关键字搜索等)快速、准确地寻找信息。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利用身边的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引入本课的课题目标。 (2)根据具体的任务目标,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检索信息。 (3)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网络搜索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任务研究设定,培养学生研究探索的精神及在学习、生活中充分运用网络工具的意识。 (3)通过关于梦想的主题教育,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节课是一节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课程,根据信息技术新课改的理念,围绕教材,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以实例为先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注重表现性目标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决定主题,让学生主动学习;以“任务”为驱动,自己利用百度搜索引擎完成对信息的搜索、组织及处理过程。并通过互评点评引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从实践中出新知,全面提升学生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黄金分割(教案)教学设计

第4课时 黄金分割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 2.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3.会判断某一点是否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动手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动手找到和制作黄金分割点和图形,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运用. 教学难点 找黄金分割点和画黄金矩形.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见到过许许多多的图形,形态各异,美观大方.那么这些漂亮的图形你能画出来吗?比如,右图是一个五角星图案,如何找点C 把AB 分成两段AC 和BC ,使得画出的图形匀称美观呢?本节课就研究这个问题. Ⅱ.讲授新课 [师]在五角星图案中,大家用刻度尺分别度量线段AC 、BC 的长度,然后计算 AB AC 、AC BC ,它们的值相等吗?

[生]相等. [师]所以AC BC AB AC =. 1.黄金分割的定义 一般地,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如果AC BC AB A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 ),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AB AC ≈0.618. 2. 计算黄金比. 解:由AC AB =BC AC ,得∴AC 2=AB ·BC. 设AB =1,AC =x ,则BC =1- x. ∴x 2=1×(1-x ) ∴x 2+ x -1=0 解这个方程,得 x 1=-1+√52或x 2=-1-√52 (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黄金比AC AB =√5-12 ≈0.618。 3.作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如图,已知线段AB ,按照如下方法作图: (1)经过点B 作BD ⊥AB ,使BD =2 1AB . (2)连接DA ,在DA 上截取DE =DB . (3)在AB 上截取AC =AE .则点C 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若点C 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则点C 分线段AB 所成的两条线段AC 、BC 间须满足

黄金分割 优秀教学设计

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四)黄金分割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本章第一节后,掌握了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在之前的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尺规作图方法。 二、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会判断某一点是否为一条线段的 黄金分割点; 2、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培养学生理解与动手能力。 3、理解黄金分割的现实意义,并能动手找到和制作黄金分割点和图形,让学生认识教学 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运用。 教学难点:找出黄金分割点。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情境引入;第二个环节:要点呈现;第三个环节:操作感知;第四个环节:熟能生巧;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展示课件,欣赏图片。 第一组:国旗中的黄金分割 由黄金分割画出的正五角星形,有庄严雄健之美。

第二组:绘画中的黄金分割 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之所以有名,也得益于黄金分割, 无论是画面整体还是局部。 第三组:人体与黄金分割 人的俊美,体现在头部及躯干是否符合黄金分割。 活动目的: 1、通过感知国旗中的黄金分割和开学第一课中“白公馆”的故事讲解,让学生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感知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摄影、艺术上的实例初步感受黄金分割,体会黄金分割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文化价值。 第二环节要点呈现 活动内容: 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黄金比。 其中。 即。

苏科版八下黄金分割word教案

课 题 第十章 相似三角形 10.2黄金分割 课 型 新 授 教学目标 与知识点 1、经历探索黄金分割、黄金矩形、黄金三角形的过程,了解黄金分割在生活 的各个领域有价值的运用; 2、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3、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并在实际操作、思考、交 流等过程中进一步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通过建筑、艺术等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难点分析及 教法设计 【教学重点】了解黄金分割、黄金矩形、黄金三角形的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做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思考问题 一 次 备 课 三次备课 一、复习: 前面一节课我们探讨了成比例线段,以及比例的性质,什么叫成比例线段?比例有哪些性质?什么叫比例中项? 二、情境创设: 1、P85欣赏芭蕾舞演员身体各部分之间适当的比例给人以匀称、协调的美感,请量出图中线段AB 、AC 的长度,并求出线段AB 与AC 的比值; 2、上海东方明珠电视设计巧妙,整个塔体的挺拔秀丽,请量出图中线段AB 、AC 的长度,并求出线段AB 与AC 的比值; 3、观察P84“你最喜欢的矩形”的调查结果,看看多数同学选择是哪一个矩形,在此矩形中,宽与长的比值约是多少? 三、探索活动: 活动一、计算AC AB (或AB BC )的值,引入黄金分割的概念. 把矩形ABCD 的长AB 与宽BC 画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点B 把线段AC 分成两部分,如果 AB BC AC AB =,那么线段AC 被点B 黄金分割。(有一种通俗的说法是:较小的线段与较大的线段的比等于较大的线段与整个线段之比) 解:设AC =x ,AB =1,则由AC 2=BC·AB 得:x 2=(1—x )·1,∴x 2 + x —1=0, ∴x 2 + x+41=4 5, ∴(x +21)2=4 5,∴……,∴215x ±=,又∵<1,∴x =215-≈0.618 BC 与AC (或AC 与AB )的比值约为0.168,这个比值称为黄金比. 注意:(1)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有两个,它们关于中点中心对称; (2)若矩形的两条邻边长度的比值约为0.618,这种矩形称为黄金矩形. 201 年 月 日 A C B C B A A B C ① ③ ② ④ 21 34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学案例默认分类2009-10-26 15:21:41 阅读8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教学领域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课程。教材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黄金比例知识,并把其巧妙的应用到美术课的欣赏和绘画中。我把本课分成寻找黄金比例和应用黄金比例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在实验中寻找黄金比例 一.引导阶段: 欣赏《溪山行旅图》 1.课件展示图片,教师简单介绍作品年代及规格;学生谈第一感受。 2.学生寻找画面中的“行旅”后,再谈感受。 3.教师总结介绍古代中国画大小对比法则: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二.发展阶段 测量实验(1)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边常见的长方形物体,量出长方形物体的宽和长并求出宽与长的商。 小组汇报结果,一起找规律。 教师总结: 我们测量的宽与长的商都在0.6—0.7之间,这种宽与长的比例关系被数学家和美术家认为是完美的比例关系,称之为“黄金比例” 课件介绍黄金比例:

所谓的黄金比例就是八分之五(0.625)或‘1:1.618’。这是毕达哥拉斯所发现的一个比例,并有许多数学家和美术家认为符合这个比例的都是最美的形体。 欣赏著名建筑中的黄金比例(巴黎圣母院、帕特农神庙) 测量试验(2)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古董图片中的各种长度数据,找出图片中的黄金比例。 小组汇报结果并交流方法。 教师总结:自古以来收藏的古董价值昂贵,不但是因为它们具有昂贵的材料和工艺,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具有蕴含黄金比例的完美造型。 三.课堂小结 1.学生谈课堂收获。 2.教师出趣味题“怎样黄金分配一天的24小时,让我们的作息时间更完美” 3.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人的一天时间有24小时,扣除8小时睡眠时间剩下16小时。我们以黄金比例来分配这16小时,那么10小时可作为工作或学习时间,而其余的6小时可作为休息时间。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合理的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 第二课时在实践中应用黄金比 一.引导阶段 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方法介绍黄金比例知识。 二.发展阶段 1.请学生尝试用黄金比设计一件美术作品。 交流绘制方法和遇到的问题。 教师演示(黑板)总结: 在生活和美术中运用的黄金比并不是一个精确值,我们找到的比之也都徘徊在黄金比的左右(0.60?—0.7)左右。我们可以用分数的方法确定宽与高的关系。如2/3、5/8、3/5等。假如我们要设计一个花瓶,就可以先确定它的高度(不必量出具体长度),那么它的宽度就

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第一课时) 热带的气候类型 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 2012、3、8

教与学过程设计备注课件1 【预习检测】1、热带气候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2、有“地球之肺”之称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_ 3、将下列景观名称与对应的气候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景观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景观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气候 情境导入课件2 (插入音乐)播放一段热带景观录像,让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之后根据这些景观推测该地的气候。教师小结;广阔的地球,气候千差万别,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热带地区的气候差异。 【学习目标】课件4展示 1、知识目标:(1)记住世界主要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及气候特征 (2)能在地图上说出热带气候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 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正确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创设问 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面向全体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总结讲述学习内容。

3、情感目标:认识到气候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各种热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难点】气候要素的分析及气候类型的辨别 【课内探究】 课件5展示观察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的景观图 活动一:观察这四幅图片说一说这些图分别代表着什么景观?差异?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学生分组讨论,由比 哪个组的同学最善于思考。) 学生回答: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 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季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肉食动物. 热带沙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 善于利用表格法比较差异。 讲练结合,师生 互动、教 师主导学

信息检索方法与程序 案例

第三节信息检索方法与程序 整个检索过程通常有以下6个步骤:研究课题分析——检索系统确定——检索方法选择——检索途径确定——文献信息查找——原始信息获取。 【案例】检索“城际高速磁浮列车的紧急制动控制及其应用研究”的资料 【课题英文题名】study on emergency braking control in high-speed intercity maglev train and its application 【题解】 1.分析课题: 本课题的学科分类主要属于交通动输中的列车制动装置(U260.35)方面,涉及的知识学科门类比较专指,可以采用“分类号”结合其他限定性关键词的方式进行检索。 该课题属自然科学领域一般层次的应用型研究,通常情况下需要首先检索时间跨度为5年左右的文献,再视具体情况回溯5~10年。信息类型涉及中外文专利、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文献等。 2. 检索工具的选择: 根据检索课题的学科范围和研究的方向性质,确定需要查找的检索工具如下: 1)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2)万方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群 3)万方中国科学技术成果数据库 4)万方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 5)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 6)CNKI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CNKI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 8)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NSTL 中文库:中文期刊中文会议论文中文学位论文 西文库:西文期刊外文会议论文外文学位论文国外科技报告 10)EBSCO Host 11)AIP/APS(美国物理所/物理协会)数据库 12)CSA(剑桥科学文摘数据库)11

13)Engineering Village 2(EI) 14)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 15)欧洲专利局 16)美国专利商标局 3.确定检索途径 本课题最好选用主题(关键词)途径,必要时可结合分类途径,检索方法选用交替法,即时间法与引文法交替进行。 4.确定检索词 首选检索词:本课题可以选用的关键词有:城际铁路(intercity railroad);高速列车(high-speed train);高速铁路(high-speed railway);磁浮(maglev、magnetic levitation);紧急制动(emergency braking);制动控制(braking control);涡流制动(Eddy-current brake)。 备选检索词:快速列车(express trains);有限元(Finite Element Analysis);距离限值(stance limit);模糊控制(fuzzy control);刹车(brake);制动力学(braking dynamics)。 5.拟定检索式(仅列举部分) 1)(城际铁路 OR 高速铁路 OR 磁浮)AND (制动力学 OR 紧急制动 OR涡流制动 OR U260.35) 2)(intercity railroad OR high-speed railway OR maglev*)AND (brak* dynamics OR emergency brak* OR Eddy-current brak* OR U260.35) 6.检索实施: 根据不同检索系统的语法规则,对上述检索式作适当的调整,并选择合适的检索字段进行检索,本示例对上述15个数据库分别进行了检索,并利用网络搜索引擎(baidu)进行了补充查找;时间跨度均为15年。共检索出相关文献50余篇,现按文献类型部分列举如下: 1)期刊论文 (1)骆廷勇,郭其一.基于涡流制动技术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安全制动控制研究. 铁道机车 车辆,2006 (2)应之丁.涡流制动技术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4 (3)В.Н.Смелов, 张兆平.高速列车新型制动系统.国外内燃机车,2006 (4)郭其一,胡景泰,路向阳等.高速列车线性涡流制动的特性研究.同济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6 (5)高尾.高速铁路制动系统控制技术. 国外铁道车辆,1997 (6)袁有车,周光德,姜靖国.准高速列车电空制动控制系统. 铁道车辆,1992 (7)王卓,王艳辉,贾利民等.基于ANFIS的高速列车制动控制仿真研究. 铁道学报,2005 (8)苗勇,王新.高速列车(300km/h)电空制动控制单元的研究. 铁道机车车辆,2000 (9)The preparation of brake linings for a high speed railway car. By Wang, H-Q; Wang, C-G; Zhuang, G-S; Sun, Y; Li, L; Yao, Y-Q Source: New Carbon Materials (China). Vol. 17, no. 2, pp. 29-34. June 2002 (10)Analysis of eddy-current brakes for high speed railway. By Wang, P.J. (Natl Tsing Hua Univ); Chiueh, S.J. Source: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v 34, n 4 pt 1, Jul, 1998, p 1237-1239 2)学术会议论文 (1)胡波,姜靖国,吴萌岭.高速列车与动车制动系统电空转换装置的研究. 中国铁道学会车 辆委员会制动分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