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课练(含答案)--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

合集下载

【免费下载】 小学数学《课课练》参考答案(苏教版四下)

【免费下载】 小学数学《课课练》参考答案(苏教版四下)

第 11 页 一、 1. 3500350000 2. 十 9000050000 3. 300030000000 三千亿三千万 4. 31 2 5. 二亿四千万 2 4000 二、 9 个百亿 9 个亿 9 个十亿 9 个千亿 第 12 页 一、 1. 10 万 千万 90000000 九千万 9000 万 2. 四千五百零九万 4509 万 3. 15 万 4. 140 亿 第 13 页 二、 1. √ 2. √ 3. × 4. × 第 14 页 三、 602 万 2008 万 450 亿 4020 亿 四、 65 万 570 万 五、 5 亿 204 亿 【拓展应用】 第 8 页 3 第 9 页 470128 第 10 页 1. 10000000000 2. 60000 3. 略 第 11 页 999999999 和 1000000001 第 12 页 84384384 第 13 页 75000、76000、77000、78000、79000、81000、82000、83000 或 84000 第 14 页 204999 195000 【单元练习】 一、 1. 万 万 11 百亿 2. 249999999 150000000 3. 11 百亿 八亿 4. 56456456 5. 3 万 10 亿 6. 9800 407 7. 4502700 45042 45 万 450000 8. > < = < 9. 略 二、 1. × 2. × 3. √ 4. √ 5. ×
二、 认识多位数
【点击课堂】 第 8 页 一、 1. 四 万 十万 百万 千万 2. 千 十万 十万 八 3. 360000 2080000 236 6090 4. 20300000 二千零三十万 二、 1. × 2. √ 3. √ 4. × 第 9 页 一、 1. 10000 500000 2. 60043000 3. 6 9 5 4 4. 80060900 5. 20340400 二千零三十四万零四百 3002050 三百万二千零五十 二、 1. B 2. C 3. A 4. B 第 10 页 二、 800000000 10500000000 700000000000 205000000000 三、 三十九亿 四C 4. A 5. B 四、 1. 7026400 1104320000 2. 3200000 五、 409 万 280 亿 六、 4831 万 13140 万 七、 31 亿 390 亿 八、 1. 8764300 2. 3004678 3. 3400678(答案不唯一) 4. 3467800(答案不唯一)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7单元8课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7单元8课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整理与复习》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填空1、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角;直角三角形中必定有一个是( )角;钝角三角形中也必定有一个角是()角。

【考点】三角形的分类.【解析】根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意义直接填写即可.【答案】解: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中必定有一个是直角,钝角三角形中也必定有一个角是钝角.故答案为:锐,直,钝.【总结】此题考查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三类:锐角△、直角△和钝角△.2、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3厘米、4厘米,它是一个( )三角形;围成这个三角形要()厘米长的绳子.【考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解析】由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3厘米、4厘米可知,此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围成这个三角形要多少厘米长的绳子即求此三角形的周长,继而根据三角形的周长等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和,即可得出结果.【答案】解: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3厘米、4厘米,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3+3+4=10(厘米);故答案为:等腰,10.【点评】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3、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三角形、()三角形和()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的分类.【解析】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是: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答案】解: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锐角,直角,钝角.【总结】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它具有()性。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性质.【解析】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性;【答案】解: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时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性.故答案为:平行四边形,易变形.【总结】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性.5、()的梯形叫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也相等.【考点】梯形的特征及分类.【解析】根据等腰梯形的含义:两个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也相等.【答案】解:两个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都相等.故答案为:两个腰相等;两个底角【总结】解答此题应明确等腰梯形的含义,和性质6、经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 )条不同的高.【考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性质.【解析】根据四边形高的含义: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的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即平行四边形的高;每一个顶点的边有两条,所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向对边作两条高(如下图);进而解答即可。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7单元7课时-认识梯形-苏教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7单元7课时-认识梯形-苏教版.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认识梯形》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
1、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梯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二、选择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一定不能拼成()
A.平行四边形B.长方形C.三角形
2、等腰梯形的()相等.
A.两条腰B.四个角C.上下两底
3、在梯形里可以画()条高
A. 1条
B.2条
C. 4条
D.无数条
三、操作题
1、下图是一个梯形。

A 3厘米
5厘米
(1)过A点在图中画一条线,将这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2)过A点作三角形的高.
2、画出图中梯形的高,并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整理与练习 课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整理与练习 课件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知识回顾
Hale Waihona Puke 这一单元, 你学 到了哪些知识?
我知道了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
三角形可以分成 锐角三角形、直 角三角形和钝角 三角形三类。
两条边相等的 三角形是等腰 三角形……
小组讨论: 1. 三角形的边和角各有哪些特征?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三角形的3个内角和为180° 当三个角都小于90°时,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大于90°时,是钝角三角形 当有一个角是90°时,是直角三角形
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
平行四边形2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个内角和为360°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 四个内角和为360°
3. 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 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梯形
随堂演练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 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练习)第7单元第7课时-认识梯形苏教版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练习)第7单元第7课时-认识梯形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梯形》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2、梯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含义和梯形的特征可知:平行四边行要求两对边相互平行,梯形只有一对边平行,另一边不平行;进而解答即可.【答案】解:平行四边形要求两对边相互平行,梯形只有一对边平行,另一边不平行,所以梯形不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错误.【总结】此题应根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进行解答.3、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考点】梯形的特征及分类.【解析】根据梯形的含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由此解决.【答案】解:根据梯形的特征可知: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故答案为:正确.【总结】本题考查四边形的分类:两组对边都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二、选择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一定不能拼成()A.平行四边形B.长方形C.三角形【考点】梯形的特征及分类;图形的拼组.【解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但不能拼成三角形;据此解答.【答案】解:由分析可知: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一定不能拼成三角形;故选:C.【总结】结合题意,根据完全一样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拼组的特点,即可得出结论.2、等腰梯形的()相等.A.两条腰B.四个角C.上下两底【考点】梯形的特征及分类.【解析】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经过上下底的中点的直线;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由此选择.【答案】解:根据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故选:A.【总结】本题考查等腰梯形的性质,比较简单,注意熟练掌握。

【总结】本题考查了梯形的高,解题关键是学生要理解梯形的特征:“梯形的两底平行”,另外还要理解平行线的特征:“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三、操作题1、下图是一个梯形。

A 3厘米5厘米(1)过A点在图中画一条线,将这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2)过A点作三角形的高.【考点】长度的测量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答案认识容量和升一、1、冷水壶;冷水壶;茶杯。

2、升;L3、1升4、4205、大约1升:矿泉水瓶、酱油瓶;比1升大:水桶;鱼缸;比1升小:茶杯;奶瓶。

6、图一 50L 图二 1.25L 图三 5L 图四 19L7、第一个二、乙杯容量最大;丙杯容量最小。

认识毫升一、1. 3000 80005 72. 200 300 4003. 204. 4 55. (1)毫升(2)升(3)升(4)毫升二、1、1升=1000毫升1000-280=720(毫升)720÷3=240(毫升)2、500×6=3000(毫升)3000毫升=3L3、400×20=8000(毫升)8000毫升=8升整理与练习一、1、毫升升2、毫升升3、升4、= < >< < >5、升 36、450二、1. B2. B3. B4. C5. A三、1. ×2. ×3. √4. √5. ×四、1、300×2+50=650(毫升)2、2 升 = 2000 毫升200×8=1600(毫升)<2000毫升 ;够3、(1)8×100=800(毫升)(2)3 升 = 3000 毫升3000÷100=30(个)4、(1)180×7=1260 (毫升)(2)1260+140=1400 (毫升)5、1+7=81600÷8=200(毫升)200×7=1400(毫升)答:甲的容量为1400毫升;乙的容量为200毫升。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答案一、1. 毫升毫升升升毫升升2. 230008000 100007 65 43. <=>><<4. 2 mL<250 mL<800 mL<1 L<2000 mL<4 L二、1. √ 2. × 3. √ 4. √ 5. √三、1. A 2. B 3. B 4. C 5. C四、1. 4002. 150×20=3000(毫升)=3升3. 2升=2000毫升 2000÷4=500(毫升)4. 2000毫升=2升 10÷2=5(位)5. 30×3×7=630(升)6. 180-150=30(毫升)答:小军的瓶里剩的饮料多;多30毫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第七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七单元知识梳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2. 针对性地练习题: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第七单元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

2. 教学难点:综合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第七单元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梳理教师带领学生梳理第七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合作交流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道解答题进行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解题思路,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学习不同的解题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6.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学生分享自己在整理与练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单元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整理与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巩固了第七单元所学知识,提高了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答案

第一单元认识毫升认识容量和升一、1、冷水壶,冷水壶,茶杯。

2、升,L3、1升4、4205、大约1升:矿泉水瓶、酱油瓶;? ? ?比1升大:水桶,鱼缸;? ? ?比1升小:茶杯,奶瓶。

6、图一 50L? ?图二 1.25L? ?图三 5L? ? 图四 19L7、第一个二、乙杯容量最大,丙杯容量最小。

认识毫升一、1. 3000? ? 8000? ? 5? ? ? ? ? 72. 200? ? ?300? ? 4003. 204. 4? ? ?55. (1)毫升? ? (2)升? ?(3)升? ?(4)毫升二、1、1升=1000毫升? ? ?1000-280=720(毫升)? ? ?720÷3=240(毫升)2、500×6=3000(毫升)? ?3000毫升=3L3、400×20=8000(毫升)? ? ? 8000毫升=8升整理与练习一、1、毫升? ? ? 升2、毫升? ? ? 升3、升4、=? ? ? <? ? ? >? ? ?<? ? ? <? ? ? ?>5、升? ? ? 36、450二、1.? B? ??2.? B3.? B4.? C5.? A三、1.? ×? ? ?2.? ×? ?3. √? ? ?4.? √? ? ?5. ×四、1、300×2+50=650(毫升)2、2 升 = 2000 毫升? ? ?200×8=1600(毫升)<2000毫升,够3、(1)8×100=800(毫升)? ? ?(2)3 升 = 3000 毫升? ? ? ? ? ? ?3000÷100=30(个)4、(1)180×7=1260 (毫升)? ? ? (2)1260+140=1400 (毫升)5、1+7=8? ? ? 1600÷8=200(毫升)? ? ? 200×7=1400(毫升)答:甲的容量为1400毫升,乙的容量为200毫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