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筋张拉施工工艺

预应力钢筋张拉施工工艺
预应力钢筋张拉施工工艺

预应力钢筋张拉施工工艺

一、准备工作:

1、原材料的检验:

(1)非预应力钢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并按施工规范要求验收和检验。

(2)预应力钢绞线:

每批必须有厂方的质保书、检验合格证和自检报告。材料进场后,从每批钢绞线中任取3盘,并从每盘所选的钢绞线端部正常部位截取一根试样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力学性能试验。如每批少于3盘,则逐盘取样进行上述试验。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则不合格盘报废,并再从该批未试验过的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不合格项的复检,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为不合格。每批钢绞的重量不大于60t。具体要求详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333页附录G-2的规定。

(3)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

每批材料必须有厂方的质量保证书、检验合格证和自检报告。进场后的材料分批进行检验,每批重量应不大于100t,对表面质量逐根目视检查,外观检查合格后,在每批中选2根钢筋截取试件进行拉伸试验。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337页附录G-6所规定的要求时,则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全部各项试验,如仍有一根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拉伸试验的试件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加工。

(4)锚具:

a.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夹具进场时,除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还按下列规定进行验收:外观检查:从每批中抽取10%的锚具且不少于10套,检查其外观和尺寸。如有一套表面有裂纹或超过产品标准及设计图纸规定尺寸的允许偏差,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重做检查,如仍有一套不符合要求,则应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硬度检验:从每批中抽取5%的锚具且不少于5套,对其中有硬度要求的零件做硬度试验,对多孔夹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至少抽取5片。每个零件测试3点,其硬度应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如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当质量证明书不齐全、不正确或质量有疑点时,经上述两项试验合格后,从同批中抽取6套锚具(夹具)组成3个预

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夹具)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批锚具(夹具)为不合格品。在同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条件上,锚具、夹片以不超过1000套组为一个验收批。

b.高强度精轧粗螺纹钢筋的螺杆锚具,要求每批有厂家的质量保证书的质检合格证,并有产品鉴定报告及自检报告。检验内容:每300个锚具抽查两个,要求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夹杂物等,螺距、牙高、直径等应与钢筋相匹配。

(5)波纹管:

波纹管在现场按规定的规格型号自行加工制作,对其外观、尺寸、集中荷载下的径向刚度,荷载作用后的抗渗漏及抗弯曲渗漏等进行试验。

2、张拉设备:

(1)锚具:采用OVM15-19、OVM15-12、OVM15-9、OVM15B -3、YGM-25扎丝锚。

(2)千斤顶:张拉钢绞线用YCW250A型千斤顶,YCW250型千斤顶,张拉预应力高强精扎螺纹粗钢筋用YG-100型千斤顶。

(3)电动高压油泵:采用ZYBZ2-49高压电动油泵。

二、预应力张拉施工

1、张拉前的准备:

(1)选配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定岗,并进行考核;

(2)对锚具及力筋束进行严格的检验;

(3)张拉设备及仪表请省计量局标定测试签证;

(4)备全各种工作曲线和用表;

(5)制定检查安全设施;

(6)张拉试验台座满足各种测试要求。

2、张拉设备的检验与标定

(1)所有用于预应力的压力表、测力计、传感器及其它装置读数应有±2%的精度。压力表盘直径不小于150mm,应能直接读出千牛顿(KN)或换算出相应的测试力值;压力表应具有大致两倍于工作压力的满载能力,量测的压力荷载应不小于1/4、不大于3/4压力表的总刻度容量。

(2)千斤顶在使用前应检测和标定的内容包括:利用传感器、荷载表在张拉试验台座上进行千斤顶主动曲线的标定,绘制张拉吨位与油压表读数的相关曲线;通过两台千斤顶在工作台上进行被动曲线的标定;绘制千斤顶的工作曲线和张拉用表。

(3)在试验台上通过两台千斤顶测定回缩值;测定锚口损失值;在梁

体上测管道摩阻;绘P-S曲线、确定初始拉力。在试验台上通过两台千斤顶标定被动曲线。

a.测定回缩值:

在试验台上测定回缩值。布置实例如图所示。张拉到设计控制拉力,读数、回油卸荷、读表,反复多次取平均值。注意每次都必须更换工作夹片,并变换钢绞线位置,如果回缩值超过设计值,可考虑通过超张拉补足或更换限位板厚度。

b.锚口损失测定:

①在试验台上测定锚口损失,测定锚口损失时分两种情况进行:

a)无夹片锚口损失测定。测定时在两端放锚盘和限位板,不放夹片,此种测试为求管道摩阻用。

b)有夹片锚口损失测定。测定时被动端不放锚具,主动端放锚盘、夹片和限位板,以求得张拉时锚口损失。

②在箱梁实际体上测管道摩阻,并绘出P-S曲线。

3、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工艺:

(1)张拉要保持平稳,分级施加预应力,按10%、20%、40%、60%、80%、100%六级张拉,并按级记录油表读数和伸长量。张拉至最后一级时持荷2min,计算总伸长量。

(2)各种管道在张拉之前测管道摩阻力,绘出P-S曲线,以校核控制张拉力和确定初始张拉力。

(3)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锚固强度后张拉。

(4)两端同步施加预应力的控制伸长量。当两端伸长量相差较大时,查找原因,纠正后再张拉。

(5)经常检查限位板是否有摩损,同时测定限位板厚度,防止因厚度变化造成回缩值超过设计要求。

(6)当张拉束中有一根或多根钢丝产生滑移时,若能满足设计要求,采用单根或整束超张拉(不超过规范允许值);否则退出全部夹片重新张拉。若钢绞线刻痕较大时,应换束。

(7)张拉后发现夹片破碎或滑移时,地换夹片后,再行张拉。张拉后的回缩量大于设计规定值时,应重新张拉。

(8)当实际延伸量与理论计算延伸值相差超过±6%时,查找原因,并按如下步骤检查:

a.校验张拉设备;

b.测定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

4、竖向预应力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张拉工艺

(1)预应力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在装卸中尽量避免碰伤螺纹;储存时采取防雨措施;钢筋堆放搁置在枕木上,枕木间距小于3m,以保证钢筋在自重长期作用下不产生弯曲变形。

(2)下料前预应力精轧螺纹粗钢筋肉眼可见的弯折必须调直。清除表面的浮锈、污物、泥土,钢筋两端有钢厂剪切造成的扁头锯去。钢筋表面如有明显凹坑、缺陷,则应剔除该段,不得使用。

(3)预应力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下料应采用砂轮锯切割,严禁用电焊切割。当采用氧割时,避免飞溅熔渣损伤其它钢筋表面,并对钢筋端部用砂轮或锉刀进行修整。

(4)预应力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接长时,接长端须用油漆或其它牢固色彩标画出1/2连接器长度,以保证被连接钢筋于连接器相对位置的准确。

(5)为防止接长钢筋于连接器在施工中可能松扣,连接螺纹处涂抹环氧树脂水泥浆。环氧树脂配方中固化剂用乙二胺。

(6)预应力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在非张拉端露出锚具的长度等于或大于钢筋的直径;在张拉端露出锚具的长度大于钢筋6倍螺距,张拉结束氧割所留的露出锚具的长度等于或大于钢筋的直径。

(7)振捣混凝土时注意插入式振捣棒不得碰撞或翘别预埋管。

(8)为保证预加力的准确,应定期对张拉设备液压系统各组成部分(千斤顶、油泵、高压胶管、压力表)进行检查校正,校验期限为三个月。若施工中发生下述情况应重新校验:

a.张拉时预应力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突然断裂;

b.千斤顶发生故障或漏油严重;

c.油泵压力表指针不能退回零点;

d.油泵倒地或重物撞击油压表。

(9)YG-100型穿心式单作用千斤顶的操作步骤如下,施加预应力时采取边张拉、边拧紧锚具的方法:

a.安装锚具――螺母及垫板,用扳手拧紧;

b.将穿心拉杆旋戴在预应力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上至少六扣螺纹;

c.千斤顶就位,套在穿心拉杆上,撑套脚抵压垫板,链轮套管套上螺母,带上并拧紧穿心拉杆螺母;

d.前油嘴进油,后油嘴回油,活塞向后移动张拉预应力钢筋,并随张拉不断转动拧紧装置,直至设计要求;

e.前油嘴回油,后油嘴进油,活塞向前移,一次张拉结束;

f.若需进行二次张拉,先将穿心拉杆螺母向前旋进并拧紧,重复第

4、5动作即可;

g.经过二次张拉还没有满足设计伸长量时,可将穿心拉杆向前旋进,使穿心拉杆端部接近螺母顶面,再重复第4、5动作。

(10)施加初始预加力的相应油压值取设计油压的10%,做为丈量钢筋伸长量的起算点。

(11)预应力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的张拉采用双控法,油压值的误差不得超过±2%;伸长量的误差不得超过±5%。

(12)张拉程序:

直线配筋的张拉程序为:

0 初始应力σkm(持荷2min锚固)

(13)预应力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的锚固应在油泵开动、压力表指针稳定时进行。

(14)YG-100型千斤顶工作时,千斤顶端部严禁站人,并加设防护措施,张拉后的钢筋在未灌浆前严禁碰击、踩踢;灌浆工作也应避开钢筋端部,以防预应力钢筋突然断裂弹出伤人。

在有油压情况下,严禁拆卸油压系统中任何零件。

5、横向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

横向预应力根据设计是3根钢绞线为一束,采用KBM扁体系,单根张拉。一般要重复张拉,或将先拉的钢绞线增加张拉力,以便使整束钢绞线受力均匀。

KBM扁锚是一种新型的锚固体系,采用扁平波纹管。其优点是可减小结构断面尺寸,受力均匀。KBM扁锚预应力张拉工艺要点:

(1)由工程实体的大量测试可知,KBM扁锚配套千斤顶230型的内摩阻较大,锚口损失高达10%σkm以上,设计应充分考虑上述各种预应力损失及伸长量的修正值,以便准确地建立有效预应力和确定张拉力,应力值及伸长量的计算与以上形势相同。

(2)严格控制管道安装质量,保证设计要求的空间曲线,避免钢筋挤压管道,接口严密,不得漏浆。

(3)锚垫板定位要准确、牢固,严禁垫板与管道之间折角。

(4)夹片露出锚头的长度不得大于限位器的限位量。

(5)浇筑时,混凝土不允许直接倒在扁管上,振捣时严禁振捣器碰撞管道。

(6)千斤顶必须经常标定和检查。

预应力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桥面负弯矩张拉施工工艺 一、桥面负弯矩后张法张拉工艺原理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时,按设计要求预留出相应的预应力孔道,待构件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龄期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时,穿入预应力钢绞线,用张拉机具进行张拉,并用锚具把张拉后的预应力钢绞线锚固在构件的端部。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主要靠构件端部的锚具传给混凝土,使其产生压应力。张拉锚固后,在预留孔道内注入水泥浆,使预应力钢绞线不被锈蚀,并与构件形成整体,增加了构件刚度,有效的控制了构件的抗裂度。 二、施工准备 (1)钢绞线的准备 预应力钢束采用标准强度为fpk=1860MPa的φ低松驰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Ep=×105MPa,钢绞线运至现场后须底部垫方木,上面覆盖雨布,防止钢绞线锈蚀,降低钢绞线强度与延伸率。 (2)锚具的准备 桥面负弯矩张拉采用夹片式圆形锚具,锚具与夹片须配套使用。25m梁板锚具型号为M15-5,30m梁板锚具型号为M15-6。施工前对进场锚具按规范要求进行进场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者不得用于施工现场。 ①工作锚具:张拉时与锚垫板产生反作用力,承载工作夹片对抗钢绞线拉力,张拉完毕后永久性留在梁体中。工具锚:比工作锚具半径要大,厚实。张拉时承载工具夹片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张拉完毕后可以取下,重复使用。 ②工作夹片:一般由两片夹片组成,张拉时与工作锚具共同受力,张拉完毕便留在锚具上,为永久性使用材料。工具夹片:一般由三片夹片组成,张拉时与工具锚共同受力,张拉完毕后可以取下,可重复使用。 (3)张拉机具的准备 桥面负弯矩张拉采用27t液压式千斤顶及其配套的油泵、油表,完全能够满足计算的控制吨位的要求。张拉用的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根据油顶、油表的校准证书,计算所需张拉力对应的油表读数,作为张拉力控制依

年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方案

箱梁预应力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目的 编制箱梁预应力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施工生产,使现场作业人员能够规范施工。 (二)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京沪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设计文件》 (三)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罗而庄特大桥、玉符河特大桥、红石岭特大桥、井字坡特大桥的连续箱梁后张法预应力工程施工。 二、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 (一)、施工材料 1、材料检验及张拉设备校验 1).预应力钢绞线检验:采用高强度低松驰绞线¢15.24mm,标准强度fpk=1860MPa。表面质量、直径检查:从每批中抽取3盘进行外观检查,表面不得有润滑剂,允许有轻微浮锈但不得锈蚀成可见麻坑。钢绞线内不得有折断、横裂和相互交叉的钢丝。 2).钢绞线力学性能检验:抽取外观检查合格的钢绞

线进行钢绞线极限应力、破断拉力、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检验。 3).张拉设备校验: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校验,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关系曲线。考虑到可能出现压力表损坏情况,千斤顶与压力表进行交叉检验,每台千斤顶均有与4只压力表相关的张拉力与表读数关系曲线。 4).锚具及夹具检验:抽取10%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伤痕。抽取3%的锚具夹具,进行磁力探伤、洛氏硬度、锚固性能等试验。 2 预应力筋施工 1).钢绞线的下料与编束 钢绞线采用(GB/T 5224)Φ15.24mm低松弛高强预应力钢绞线。钢绞线的下料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不得采用电弧切割。钢绞线切割时,在每端离切口30~50mm处用铁丝绑扎。 钢绞线的盘重大、盘卷小、弹力大、为了防止在下料过程中钢绞线紊乱并弹出伤人,事先制作一个简易的铁笼,下料时,将钢绞线盘卷在铁笼内,从盘卷中央逐步抽出,以策安全。 钢绞线编束用20号铁丝绑扎,铁丝扣向里,间距1~1.5m。编束时应先将钢绞线理顺,并使各根钢绞线松紧一致。绑好后的钢绞线束编号挂牌堆放。 2).预应力筋穿入孔道

预应力张拉计算说明

预应力张拉计算及现场操作说明 本合同段梁板均为先张梁板,根据台座设置长度,实际钢绞线下料长度为89 米。 一、理论伸长量计算 由公式△ L=(Nk*L)/EA计算可得理论伸长量。 公式△ L=(Nk*L)/E g A中 △ L:理论伸长量 Nk:作用于钢绞线的张拉力(控制应力(rk= 1395Mp) L:钢绞线下料长度(89m E g:钢绞线弹性模量(1.95 X 105Mp) A g:钢绞线截面面积(140mm) 由公式计算得△ L= (1395*140*89) / (195700*140) =0.63441m =634.41mm 现场张拉采取五级张拉分别为10%(r k, 20%(r k, 40%(r k, 8 0%(r k , 100%(T k;对应理论伸长量分别为L1, L2, L3, L4, L5, L6。 由公式计算得L仁63.44 mm( 10%A L) L2=126.88 mm(20%A L) L3=253.76mm(40%A L) L4=507.52mm(80%A L)

L5=634.41 mm( 100%A L) 二、现场张拉实测 (一)现场张拉操作 现场张拉采取六级张拉分别为10%(r k, 20%(r k , 40%(r k , 8 0%(r k , 100%° k;对应伸长量分别为A, B, C, D, E。 张拉顺序: 1、先张拉左侧锚端,用3#千斤顶张拉N1筋,张拉到10%° k, 记录此时伸长量A1,再张拉到20%(r k,记录此时伸长量B1;后依次张拉N2-N9,对称张拉,分别记录各自伸长量:A2, B2 (9) B9;锚固好左侧。 2、张拉右侧锚端,用1#、2#千斤顶同时同步张拉,张拉到40%° k, 记录此时伸长量C,锚固后继续张拉到80%° k,记录此时伸长量D, 继续张拉到100%° k,记录下各自伸长量为E。 C D E值均为两千斤顶伸长的平均值。 (二)数据处理 N1 实际伸长量L ni=E+C或L ni二E+2( B1-A1) r L r[ r■■ I- I r l i r L r [ zt 11 1J ii J 1 J 1 J 1 ! L J厂 J J 1 p i J 1 J i f J i ? j zt j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制作无粘结筋用的钢丝和钢绞线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钢丝》(GB5223-85)、《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5224-5)的规定。 2.1.2 无粘结筋的涂料层采用“专用建筑油脂”,其性能、产品质量指标应符合湖南省标准局1983年6月6日发布,1983年7月1日试行“无粘结预应力筋用润滑防锈脂技术条件”的要求。 2.1.3 无粘结筋包裹层材料采用低密度高压聚乙烯(温度在190℃时,融熔指数为1.5~5范围内)。 2.1.4 已制作完毕的无粘结筋成品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北京地区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BUPC)设计与施工规作(试行)》(DBJ01-7-90)第二部分第二章第 2.2.5条的要求(见表4-44)。无粘结筋用钢丝、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见死弯必须切断。钢丝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 通常钢丝束配用甲型或乙型,钢绞线配用乙型。 2.1.6 配套张拉设备有油泵及千斤顶,其技术性能详见表4-46.机具有顶压器(液压和弹簧两种)、张拉杆、工具锚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有试验报告单。 2.2.2 无粘结筋配制及钢筋加工完成。 2.2.3 锚具已经检查验收。 2.2.4 张拉设备已经过检定,机具已准备就绪。 2.2.5 张拉部位的脚手架及防护栏搭设已完成,并经检查符合作业要求。 2.2.6 已按设计提出的要求对无粘结筋的张拉顺序、张拉值、伸长值、无粘结筋的铺设以及操作、质量标准等进行了技术交底。 3.1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梁、板模板支搭→ 非预应力下钢筋铺放、绑扎→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端部节点安装→ 非预应力上钢筋铺放、绑扎→无粘结预应力起拱、绑扎→ 隐检验收→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混凝土养护→ 张拉→ 端部处理 3.2 检查修补无粘结筋:无粘结筋进场后,应及时核查筋的规格、尺寸和数量,逐根检查筋的外包裹层质量及端部配件,对配有甲锚钢丝束,应认真检查锚杯内外螺纹、镦头外形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 量计算与测定分析 一、理论伸长量计算 1、理论公式: (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 P P P E A L P L =? ① ()()μθ μθ+-=+-kx e P P kx P 1 ② 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 (N ),直线筋取张拉端 的拉力,曲线筋计算方 法见②式; L ——预应力筋的长度;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mm 2 ); 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N/mm 2 );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 力(N );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 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 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 系数。 (2)计算理论伸长值,要先确定预应 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 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 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 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 然后累加。于是上式中: i L L L L ?+?+?=?Λ21 P P i p i E A L P L i =? P p 值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从张拉端至 第i —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 力值,所以表示成“Pp i ”更为合适; (3)计算时也可采取应力计算方法, 各点应力公式如下:

()()()() 111--+--?=i i kx i i e μθσσ 各点平均应力公式为: ()()i i kx i pi kx e i i μθσσμθ+-= +-1 各点伸长值计算公式为: p i p i E x L i σ=? 2、根据规范中理论伸长值的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 某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中4*25米联内既有单端张拉,也有两端 张拉。箱梁中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Φ),极限抗拉强度f p =1860Mpa ,锚下控制应力б0==1395Mpa 。K 取m ,μ=。 (1)单端张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 预应力筋分布图(1) 伸长值计算如下表:

预应力张拉方法与计算

预应力张拉方法与计算 预应力张拉就是在构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拉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荷载,包括构件自身重量的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作用等等。在工程现场的你,不懂预应力怎么炫技?! 先张法懂不? 先张法是在砼构件浇筑前先张拉预应力筋,并用夹具将其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上,再浇筑构件砼,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后(约75%)放松并切断预应力筋,预应力筋产生弹性回缩,借助砼与预应力筋间的粘结,对砼产生预压应力。 台座由台面、横梁和承力结构组成。按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墩式台座、槽形台座和桩式台座等。台座可成批生产预应力构件。台座承受全部预应力筋的拉力,故台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免因台座变形、倾覆和滑移而引起预应力的损失。

墩式长线台座 墩式台座由现浇钢筋砼做成,台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台座设计应进行抗倾覆验算与抗滑移验算。

⑴抗倾覆验算:

式中:N——预应力筋的张拉力; e1——张拉力合力作用点至倾覆点的力臂; G——台墩的自重力; L——台墩重心至倾覆点的力臂; Ep——台墩后面的被动土压力合力; e2——被动土压力合力至倾覆点的力臂。 对于与台面共同工作的台墩,倾覆点的位置宜选在砼台面下4~5cm处。 ⑵抗滑移验算: 式中:K——抗滑移安全系数,不小于1.3;N1——抗滑移的力,对于独立台墩,由侧壁土压力和底部摩阻力产生。 台墩与台面共同工作时,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几乎全部传给了台面,可不进行抗滑移验算。 槽式台座 由端柱、传力柱、横梁和台面组成,既可承受张拉力和倾覆力矩,加盖后又可作为蒸汽养护槽。适用于张拉吨位较大的吊车梁、屋架、箱梁等大型预应力砼构件。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施工工艺流程、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中的一些要求。 关键词: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张拉 正文: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指的是先浇筑水泥混凝土,待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再张拉预应力钢材以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为:先制作构件,并在构件体内按预应力筋的位置留出相应的孔道,待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后,在预留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利用锚具把张拉后的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的端部,依靠构件端部的锚具将预应力筋的预张拉力传给混凝土,使其产生预压应力;最后在孔道中灌入水泥浆,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构件形成整体。 1.后张法的分类: (1)按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形式分为: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

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 参数: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弛率为2.5%,公称直径¢s=15.2mm,钢绞线面积A=140mm2,管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孔且壁厚不小于0.3mm。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按下式计算: p p=(p(1-e-(kx+μ?)))/kx+μ? 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参见附表G-8。 μ-----预应力筋与孔道比壁的摩擦系数,参见附表G-8。 注:e=2.71828,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 p= p。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mm)可按下式计算; △L =(p p *L)/A p*Ep 式中: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上式。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 附表G-8 系数K及μ值表 注意事项: 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σ0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m的10%~15%。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力筋的实际伸长值除量测的伸长值外,必须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对后张法构件,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压缩值一般可省略。 预应力张拉实际伸长值△L(mm)=△L1+△L2 式中:△L1-从预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预应力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区东山宾馆项目,由上海中福建筑设计院设计。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区东山宾馆由公共部分和客房部分组成,公共部分为康乐部分、大堂部分、餐饮会议部分,其中大堂和餐饮会议部分有一层地下室,客房部分分为北客房楼、东客房楼、南客房楼三部分。本工程均为二~五层框架结构。 本工程在大堂部分屋面层、餐饮会议部分平屋面层、康乐部分二层和平屋面层部分梁采用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体系,采用一端或两端张拉的锚固方式,其中张拉端锚具采用QM15夹片锚,固定端采用QM15-P挤压式锚具。基本断面为600×1800mm,550×2200mm,400×900mm,500×1100mm,基本跨度为13.5.0m,18.0m,27.0m。孔道成型采用双波金属波纹管,呈曲线型布置,其中梁内置1~4束波纹管,每束有7~12根不等钢绞线。预应力筋采用1*7-15.2-1860有粘结高强低松驰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其他详见图纸。 第二章编制依据 预应力专项工程在结构施工中是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同时预应力部分对结构的受力影响大,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规程和标准的要求,组织施工和验收,预应力结构施工时应满足设计要求以及下列规范、规程和标准的要求:本方案的编制依据下列内容: 2.1甲方提供的设计施工图纸 2.2国家规范/行业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1年版))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2007)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工艺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预应力混凝土后张预应力液压张拉施工(不包括构件和块体制作)。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预应力筋:预应力用的热处理钢筋、钢丝、钢绞线的品种、规格、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反复试报告。冷拉Ⅰ、Ⅱ、Ⅲ级钢筋还应有冷拉后的机械性能试验报告。 2.1.2 预应力筋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形式,应符合设计及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入施工现场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规定进行验收和组装件的静载试验。 2.1.3 灌浆用的水泥不得低于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按设计要求选用,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和复试报告单。 2.1.4 主要机具有:液压拉伸机、电动高压油泵、灌浆机具、试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施加预应力的拉伸机已经过校验并有记录。试车检查张拉机具与设备是否正常、可靠,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修理好后才能使用。灌浆机具准备就绪。 2.2.2 混凝土构件(或块体)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构件(或块体)的几个尺寸、外观质量、预留孔道及埋件应经检查验收合格,要拼装的块体已拼装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2.2.3 锚夹具、连接器应准备齐全,并经过检查验收。 2.2.4 预应力筋或预应力钢丝束已制作完毕。 2.2.5 灌浆用的水泥浆(或砂浆)的配合比以及封端混凝土的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 2.2.6 张拉场地应平整、通畅,张拉的两端有安全防护措施。 2.2.7 已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将预应力筋的张拉吨位与相应的压力表指针读数、钢筋计算伸长值写在牌上,并挂在明显位置处,以便操作时观察掌握。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 → ↓ → ↓ ↓ → ↓ ← 3.2 检查构件(或块体):尤其要认真检查预应力筋的孔道。其孔道必须保证尺寸与位置正确,平顺畅通,无局部弯曲;孔道端部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轴线,孔道接头处不得

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

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 一、预应力系统安装: 1、波纹管、锚垫板和连接器安装: (1)、波纹管安装 : 预应力用波纹管采用塑料波纹管,波纹管严格按设计图纸位置和要求安装,并要以定位筋将波纹管固定牢固,在直线段约为1米一道“U”字形架立筋固定,曲线段加密,以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波纹管产生移位,影响钢束对箱梁混凝土的压力,如果管道和钢筋发生冲突,应以管道位置不变为主。 (2)、锚垫板安装: 在固定端和张拉端分别安装对应型号和规格的锚垫板和螺旋筋,并将锚垫板喇叭口底端和波纹管连接牢固,锚垫板要牢固地安装在模板上。要使垫板与孔道严格对中,并与孔道端部垂直,不得错位。锚下螺旋筋及加强钢筋要严格按图纸设置,喇叭口与波纹管道要连接平顺,密封。对锚垫板上地的压浆孔要妥善封堵,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漏浆堵孔。安装锚垫板时,对于两端张拉的锚具,需注意压浆端进浆孔向下,出气孔向上,对于一端张拉的P锚、H锚应把张拉端作为进浆孔,且向下,以保证压浆的密实。 2、钢绞线安装: a.钢绞线下料: 钢绞线必须在平整、无水、清洁的场地下料,钢绞线下料长度要通过计算确定,计算应考虑孔道曲线长,锚夹具长度,千斤顶

长度及外露工作长度等因素,预应力筋地切割宜用砂轮锯切割,下料过程中钢绞线切口端先用铁丝扎紧,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b.编束: 编束时必须使钢绞线相互平行,不得交叉,从中间向两端每隔1m用铁丝绑紧,并给钢绞束编号。束成后,要统一编号、挂牌,按类堆放整齐,以备使用。 c.穿束 穿束前应检查管道是否畅通,如果出现堵塞孔道现象,必须采取措施疏通。钢绞线端头必须做成锥型并包裹,可利用人工或卷扬机进行牵引,并在浇砼之前穿束(跨大堤悬浇箱梁在浇筑后穿束)。穿束时在管道内穿入一根引索,利用引索将钢丝引出,将钢丝另一端与钢束拖头连在一起,用卷扬机将钢束拉出。 二、预应力体系张拉: 1、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预应力筋要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对所用钢铰线应进行检查,保证其无锈蚀、无硬伤,钢铰线下料时应先在切口两侧各5cm 处用铅丝线扎好,以防散开。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是保证预制梁质量的关键工序,张拉前需对试块的强度进行检验,只有砼试块达到90%以上,且其具有7天以上的龄期方可进行张拉。操作者要经过培训、考核,要求持证上岗。 在进行张拉作业前,对千斤顶、油泵、压力表进行配套标定,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范本)

专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站前工程 NGZQ-7标段 *****桥梁预应力 钢绞线张拉控制计算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南广铁路NGZQ-7项目部 二零一零年五月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计算书 第一章 工程概述 本合同段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国标φs 15.24(GB/T5224-2003),标准强度a 1860MP R b y , 低松驰。跨径30mT 梁和25m 箱梁均采用Φ s 15.24mm 钢绞线。 设计文件说明预应力筋张拉采用千斤顶油压标示张拉力和伸长 值双控施工。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在预梁 预应力损失参数: 纵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u=0.26,孔道偏差系数K=0.003,钢束松弛预应力损失根据张拉预应力为1302MPa 取为△=0.025,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一端)为6mm ;横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u=0.26,孔道偏差系数K=0.003,钢束松弛预应力损失为△=0.025,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一端)为6mm ;竖向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摩阻系数u=0.35,孔道偏差系数K=0.003,钢束松弛预应力损失为△=0.05,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一端)为1mm 。 梁体预应力材料: 纵横向预应力束:公称直径为Φ=15.24(7Φ5),抗拉标准强度f=1860MPa 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 柔性吊杆:27根Φ15.2环氧喷涂钢绞线组成,fpk=1860MPa 。 竖向预应力采用Φ25高强精扎螺纹粗钢筋。 锚具:纵向预应力采用OVM15-9型锚具锚固,横向预应力束采用OVMBM15-3(BM15-3P )、OVMBM15-4(BM15-4P )型锚具,竖向预应力采用JLM-25型锚具锚固;吊杆采用GJ15-27型锚具。 第二章 设计伸长量复核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方案

预应力框架梁施工方案 (1)施工方法 砼制、运、捣、养护及钢筋制安、支架模板同钢筋砼框架。制孔采用预埋金属螺旋管成孔。张拉方法:采用与锚具配伍、张拉力匹配的穿心式千斤顶(配套电动油泵)两端同时同步张拉,或一端张拉完成后,另一端补足张拉力,锚固。张拉顺序:按设计顺序、对称进行张拉。张拉程序:0→0.1бk→1.03бk→锚固。孔道灌浆:灌浆采用压浆泵由低向高压注,先下孔道、后上孔道。 (2)工艺流程 地坪夯实→搭设支架→铺底模→绑焊钢筋骨架、立端模、安设金属螺旋管→立侧模→浇筑砼→养护→拆梁侧模及楼板底模→编钢束、穿钢束、张拉→孔道灌浆→梁端封锚→养护→拆底模。 (3)施工要点 ①砼制运、浇捣、养护及钢筋制安、支架、模板同钢筋砼框架结构。梁底模板按设计要求预留反拱。锚垫板、螺旋筋、预埋铁件等准确就位,与钢筋骨架焊牢固。钢铰线及锚具按规定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梁侧模和楼板模板在预应力筋张拉前全部拆除;梁底模及支架在孔道灌浆及封端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拆除。 ②制孔:采用金属螺旋管成孔。金属螺旋管在现场制作(或订购厂家成品)。按设计孔道布设螺旋管,用钢筋井字架(@40~50cm)与钢管骨架准确定位焊牢,确保浇筑时不变形、不移位;螺旋管对接处用自制1.2mm厚、40cm长镀锌铁皮套筒套接,套筒端用胶带密封。

在梁跨中设灌浆孔(孔径≮16mm、孔距≯12mm),用木塞或钢管成孔,沁水管设在曲线孔道高点处(梁端),高出梁面50cm。锚下垫板应与螺旋管孔道中心线垂直。浇筑砼时,螺旋管内穿放带有钢丝球的铁线两端抽拉扫浆或压力水冲洗,避免水泥浆堵塞孔道。振捣棒不得触碰螺旋管、接头套筒及各种预埋件,以免造成松脱、移位。 ③钢束制作及穿束:材料进场验收,必须进行钢铰线强度、伸长率及锚具的锚固力、硬度等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绞线盘卷装卸时3点起吊,现场存放设库棚,垫方木、4支点,叠放≯3层。钢绞线下料时采用座式砂轮切割机切断,下料长度为构造长度+工作长度,场地铺方木或经编布,已下料的钢绞线贴不干胶编号条。钢束编扎用20#铁丝,间距1~1.5m,丝扣向里,成束后编号挂牌堆放于棚内(或罩防水蓬布),避免淋雨生锈。穿束采用人工(或慢速卷扬机)牵引至孔内,穿束前用压力冲冼孔道。 ④钢束张拉:张拉前,先调整到初始应力10%бk,把松驰的钢束拉紧,在张拉端精确做标记,并以此标记起量测延伸量、回缩量;因采用低松驰钢绞线,故可不必超张拉至1.05бk及持荷5min。张拉时,以控制应力(张拉力)为主,伸长值校核;如出现伸长值超标,<5%或>10%计算伸长值时,暂停张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调整后再继续张拉。钢束锚固后,在锚具外3cm处用手提砂轮切割机切除多余钢束。张拉作业由受过专门训练并经验丰富的人员施作;作业时,千斤顶后严禁站人。张拉设备在使用前必须校验标定;施工过程中,千斤顶使用200次或达6个月、或各股钢束伸长值有差异时,应重新

【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工艺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工艺标准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预应力混凝土后张预应力液压张拉施工(不包括构件和块体制作)。 22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预应力筋:预应力用的热处理钢筋、钢丝、钢绞线的品种、规格、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冷拉Ⅱ、Ⅲ、Ⅳ级钢筋还应有冷拉后的机械性能试验报告。 2.1.2 预应力筋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形式,应符合设计及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入施工现场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规定进行验收和组装件的静载试验。 2.1.3 灌浆用的水泥不得低于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按设计要求选用,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和复试报告单。 2.1.4 主要机具有:液压拉伸机、电动高压油泵、灌浆机具、试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施加预应力的拉伸机已经过校验并有记录。试车检查张拉机具与设备是否正常、可靠,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修理好后才能使用灌浆机具准备就绪。 2.2.2 混凝土构件(或块体)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构件(或块体)的几个尺寸、外观质量、预留孔道及埋件应经检查验收合格,要拼装的块体已拼装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2.2.3 锚夹具、连接器应准备齐全,并经过检查验收。 2.2.4 预应力筋或预应力钢丝束已制作完毕。 2.2.5 灌浆用的水泥浆(或砂浆)的配合比以及封端混凝土的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 2.2.6 张拉场地平整、畅,张拉的两端有安全防护措施。 2.2.7 已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将预应力筋的张拉吨位与相应的压力表指针读数、钢筋计算伸长值写在牌上,并挂在明显位置处,以便操作时观察掌握。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检查构件(或块体) ↓ 预应力筋制作→穿预应力筋 ↓ 锚具检验→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张拉设备预检 ↓ 张拉 ↓ 孔道灌浆→制作水泥浆试 ↓ 起吊←压水泥浆试块 3.2 检查构件(或块体):尤其要认真检查预应力筋的孔道。其孔道必须保证尺寸与位置正确,平顺畅通,无局部弯曲;孔道端部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轴线,孔道接头处不得漏浆,灌浆孔和排气孔应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孔道不符合要求时,要清理或作好处理。 3.3 穿预应力筋:

钢筋张拉施工工艺

预应力钢筋张拉施工工艺 一、准备工作: 1.原材料的检验: (1)非预应力钢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并按施工规范要求验收和检验。 (2)预应力钢绞线: 每批必须有厂方的质保书、检验合格证和自捡报告。其内容包括: a.拉力试验:破断荷载、屈服荷载、伸长率、弹性模量。 b.松弛试验。 c.外观检验。 自检抽样频率,同截面尺寸的钢绞线,每20T为一批验收,每批取样两根检验。要求表面不得有裂纹、机械损伤、氧化浮皮、结痕、劈裂等现象,有上述缺陷者清出场地。 (3)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 每批必须有厂方的质量保证书、检验合格证和自检报告。其内容包括: a.外形尺寸检查: 同厂家、同等级、同截面,每50T为一批,取样两组(每 组3根),用通环规和尺环规检查外形。 b.机械性能检查: 外形检查合格后:用一组做拉伸试验(测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伸长率):一组做冷弯试验。

(4)锚具: a.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包括锚盘、夹片、垫板和喇叭管的连体铸件。检验要求领有厂家的质量保证书和质检合格证,群锚锚具需附有产品鉴定报告和自捡报告。夹片的硬度要求为60~64HRc(应逐片检查,每片在端部测3点,有1点不合格者不得使用,硬度差大于3者也不得使用)。锚盘除逐个做硬度试验外,每批还要抽5%用孔塞规进行验孔和起声波探伤,锚盘硬度要求为28~32HRc。测点在孔周围距边缘3~4mm处等距离取3点,同一锚盘各测点硬度差大于3者为不合格,外形尺寸厚度差≯5mm,直径差≯2mm。连体铸件应逐个检查,除外形尺寸满足要求外,还必须清除喇叭口内的砂迹和毛刺,孔壁不得有砂眼。垫板表面须光洁。 b.高强度精轧粗螺纹钢筋的螺杆锚具,要求每批有厂家的质量保证书和质捡合格证,并有产品鉴定报告及自捡报告。检验内容:每300个锚具抽查两个。要求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夹杂物等,螺距、牙高、直径等应与钢筋相匹配。 (5)波纹管: 波纹管在现场应做集中荷载、均布荷载、轴向拉力和弯曲抗渗试验。每种管均须做一组。 2.张拉设备: (1)锚具:采用OVMl5-12、BMl5-3、BMl5P-3,YGM扎丝锚。 (2)千斤顶:张拉钢绞线用ycw3500型千斤顶,ydcj250型千斤顶,张拉预应力高强精扎螺纹粗钢筋用YG-70型千斤顶。

预应力张拉应力计算

一、控制张拉力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力表 说明: 1.例如5φ指该钢绞线束由5根公称直径为的单根钢绞线组成;若使用OVM型锚具则通常表示为OVM15-5; 2.单根钢绞线的公称截面积一般为140mm2; 3.1t相当于10KN,张拉千斤顶的吨位可由控制张拉力换算出; 4.千斤顶驱动油泵的油表读数换算:钢绞线束的控制张拉力(N)/千斤顶油缸活塞面积(mm2); 二、张拉伸长值计算

1.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即︱(△L实-△L理)/△L理︱<6% 2.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公式: 单端理论伸长值△L=(Pp×L)/(Ap×Ep) ①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的平均张拉力计算如下: Pp= P(1-e-(κχ+μθ))/(κχ+μθ)式中:P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在没有超张拉的情况下一般计算为:钢绞线--1395MPa×140mm2=195300N;若有超张拉则乘以其系数;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一般为单端长度;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见下表;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见下表;系数k及μ值表孔道成型方式 k μ钢丝束、钢绞线、光面钢筋带肋钢筋精轧螺纹钢筋预埋铁皮管道 --- 抽芯成型孔道 --- 预埋金属螺旋管道 ~ --- ②L——预应力筋的单端长度(mm),即总长的一半; ③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钢绞线为140 mm2; ④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钢绞线为195×103N/mm2; 以上计算所得△L为单端理论伸长值,整束钢绞线的理论伸长值为:△L理=2△L 3.实测伸长值的计算: △L实=△L总-(△L初实-△L初理)-△L锚塞回缩 式中:△L总——张拉达到控制应力时测得的总伸长量; △L初实——张拉达到初应力(控制应力的10%~15%)时测得的实际伸长量; △L初理——初应力以下的推算理论伸长量(一般为△L理×10%);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工艺标准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 工艺标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SGBZ-0225预应力后张法张拉 施工工艺标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3 -200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98-2000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2-9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GJ53-9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J119-88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JGJ85-92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预应力混凝土后张预应力液压张拉施工(不包括构件和块体制作)。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预应力筋:预应力用的热处理钢筋、钢丝、钢绞线的品种、规格、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冷拉Ⅱ、Ⅲ、Ⅳ级钢筋还应有冷拉后的机械性能试验报告。

2.1.2预应力筋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形式,应符合设计及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入施工现场应按《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进行验收和组装件的静载试验。 2.1.3灌浆用的水泥不得低于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按设计要求选用,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和复试报告单。 2.1.4主要机具有:液压拉伸机、电动高压油泵、灌浆机具、试模等。 2.2作业条件 2.2.1施加预应力的拉伸机已经过校验并有记录。试车检查张拉机具与设备是否正常、可靠,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修理好后才能使用灌浆机具准备就绪。 2.2.2混凝土构件(或块体)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构件(或块体)的几个尺寸、外观质量、预留孔道及埋件应经检查验收合格,要拼装的块体已拼装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2.2.3锚夹具、连接器应准备齐全,并经过检查验收。 2.2.4预应力筋或预应力钢丝束已制作完毕。 2.2.5灌浆用的水泥浆(或砂浆)的配合比以及封端混凝土的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 2.2.6张拉场地平整、畅,张拉的两端有安全防护措施。 2.2.7已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将预应力筋的张拉吨位与相应的压力表指针读数、钢筋计算伸长值写在牌上,并挂在明显位置处,以便操作时观察掌握。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管道弯曲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二是管道偏差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两项因素导致钢绞线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沿着管壁向跨中逐渐减小,因而每一段的钢绞线的伸长值也是不相同的。 1、计算公式 (1)预应筋伸长值ΔL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 ΔL= Pp×L Ap×Ep 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 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2)《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8中规定了Pp的计算公式 Pp=P×(1-e-(kx+μθ)) kx+μθ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 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对于圆曲线, 为该段的圆心角,如果孔道在竖直面和水平面同时弯曲时,则θ为 双向弯曲夹角之矢量和。设水平角为α,竖直角为β,则θ=Arccos (cosα×cosβ)。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分段后为每个分段长度。 k—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管道内全长均应考虑 该影响;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只在管道弯曲部分考虑该系数 的影响。 注: a、钢绞线的弹性模量Ep是决定计算值的重要因素,它的取值是否正确,对计算预应力筋伸长值的影响较大。所以钢绞线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测试验,计算时按实测值Ep’进行计算。 b、 k和μ是后张法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中的两个重要的参数,其大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管道的成型方式、预应力筋的类型、表面特征是光滑的还是有波纹的、表面是否有锈斑,波纹管的布设是否正确,弯道位置及角度是否正确,成型管道内是否漏浆等,计算时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2、划分计算分段 2.1 工作长度:工具锚到工作锚之间的长度,Pp=千斤顶张拉力;

预应力筋张拉施工方案模板

预应力筋张拉施工 方案

预应力筋张拉施工方案 梁体砼达到90%设计强度, 经过试压同条件养护试件后, 经监理工程师同意, 外观和几何尺寸符合图纸和质量标准要求, 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预应力筋张拉程序如下图示:

①钢绞线下料加工 经检验合格后的钢绞线方能下料使用, 在钢筋加工场内设专用的下料场地, 表面禁止有粘土, 钢绞线盘架立在固定钢筋箍架上, 试转灵活方可拆盘下料, 钢绞线下料时徐徐抽动, 防止出现死弯。下料长度按照设计图弯道曲线要求计算确定, 并考虑锚夹具、千斤顶及预留工作长度。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钢筋切断机或砂轮切割机截断, 不得使用电弧或气割, 钢绞线切割时, 先将钢绞线拉到需要的长度, 切口两端50mm处用铅丝绑扎, 以免切割后钢丝松散, 然后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下好的料做好端面编号, 避免搬运和穿束时出错。搬运时禁止与梁场内的电焊机接触, 防止钢绞线被打火。 下料后的钢绞线编好号后对应波纹管进行安装, 要随用随安。安装时要用扎丝对钢绞线进行编束, 以免钢绞线有绞缠现象。将波纹管的接头密封好以后, 就可在绑扎钢筋时使用。安装时要依据设计图纸中的点位坐标, 保证顺直。 ②张拉机具 每组张拉机具采用2台2500kn千斤顶, 配50MPa油泵。张拉机具与锚具配套使用, 均由专业机构和人员校验。预应力锚夹具及配套设备要检查其合格证。使用的千斤顶, 必须经过标定, 给出拉力与油表读数关系。使用前要有技术人员检查千斤顶油管连接是否牢固严密、压力是否稳定, 有无渗漏现象, 张拉缸、回程缸运行是否平稳, 油管及接头是否有漏油现象, 并要注意油管、油泵、千斤顶按标定时的配套使用, 不

非预应力钢筋施工技术方案

非预应力钢筋施工技术方 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目录

四、非预应力预制构件施工 非预应力预制构件的生产工艺流程 4.1.1预制靠船构件: 4.2.1概述 本工程预制构件种类较多,考虑施工方便及施工质量,各构件模板材料如下: (1)靠船构件:底模为竹胶板木底模,侧模为竹胶板木模; (2)边纵梁:底模为现浇混凝土底模,侧模为整块的定制钢模,吊车立模安装,封头模板为竹胶板木模; 部分前边梁由于有底部插筋设计,侧模采用竹胶板木模。 (3)实心板:底模采用现浇混凝土底座,侧模为高密度多层板木模。 (4)水平撑:底模为竹胶板木底模,侧模为竹胶板木模。 高密度多层板木模厚度为2.0cm,竹胶板模板厚度为1.5cm,均以10×5cm 木方为竖向骨架。靠船构件对拉螺杆为12mm,边纵梁对拉螺杆为18mm,实行板采用木方斜拉固定,水平撑采用12mm对拉螺杆。 4.2.2施工工艺流程

4.2.3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1)严格按规范要求及图纸要求进行施工。 (2)每次拆模后即对模板进行清理,安装前涂刷专用脱模剂。 (3)预制构件外露钢筋较多,封头模板特别要注意。纵梁及靠船构件等构件侧面钢筋较大,为更好止浆,采用木模封头,模板内侧的钢筋上套橡胶块止浆。结合面采用PE密封胶片止浆,模板拼缝模板接缝处要铺钉密实采用海绵条止浆,局部采用7cm胶带纸封闭。 (4)模板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方可拆除,拆除模板时要避免损伤混凝土表面棱角。钢模拆模后起吊时注意安全,避免碰撞,损伤混凝土表面及棱角等。 (5)横夹条、竖夹条、对拉螺丝的型号、数量、位置一定要正确,保证满足侧模板的挠度和刚度要求。 4.2.4模板制作和安装允许偏差 模板制作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

预应力筋张拉(20201008231736)

6.6.3.4.10 预应力筋张拉 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上且混凝土龄期达到7 天后,才能进行张拉,根据张拉通知单,并经监理工程师和有关质检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张拉。 (1)钢绞线成束制作及穿放 ①钢绞线束制作领取钢绞线应按试验报告单逐盘检查领料。预应力钢绞线为无涂装的,极限抗拉强度1860MPa公称直径15.20mm的7丝低松弛钢绞线,符合GB/T5224-1995标准的要求。含有断丝的钢绞线不得使用。钢绞线束下料应在特制的放丝架中进行,防止弹伤人和钢绞线打绞。散盘后的钢绞线应细致检查外观,发现重皮、小刺、折弯、油污等需进行处理。 钢绞线下料长度按设计图纸下料长度(包括工作长度)加10cm,其误差为士30mm钢绞线下料时切割口两侧各50mn处先用铁丝绑扎,应采用砂轮锯冷切割。编束后的钢绞线应顺直,按编号分类存放,搬运时支点距离不得大于3m,端部悬出长度不得大于1.5m。 ②钢绞线成束穿放波纹管在运输、安装、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具有足够刚度保持其正确的线形并不致产生局部变形。在穿束前应将孔道清除干净,不得留有杂物。 (2)锚具与夹片 锚具与夹片性能至少应100%达到预应力钢材的最小规定抗拉强度,锚具的锚固系数、硬度、夹片方式(两片或三片)、回缩量(W 6mm、夹片摩擦力(夹片与钢绞线之间的摩擦力)、夹片外露量等指标应满足产品相关要求。锚圈、夹片、预应力筋的硬度应相适应,并进行必要的实验。

(3、张拉设备 ①纵向及桥面横向预应力筋 横向预应力筋:15-3 ?j15.20 单根钢绞线张拉力:584KN 张拉设备:Y DC20型千斤顶 竖向预应力筋:①j32高强精轧螺纹钢筋 单根钢筋张拉力:536KN 张拉设备:Y G-70型千斤顶 纵向预应力筋: I、15-12 j15.20 张拉控制力2335KN 选用千斤顶:Y CW250型 H、15-9①j15.20张拉控制力1750KN 选用千斤顶:Y CW250型 ②千斤顶与油压表的校正张拉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标定并满足精度要求。使用时的状态如仪表、液压管道长度等应与标定时状态相似。千斤顶摩擦阻力不得大于张拉力的5%,标定工作每6 个月或张拉200 次或出现故障时进行一次。千斤顶在110%最大压力作用下,持荷5 分钟,压力降低不应超过3%。千斤顶在预施应力前必须经过校正,确定其校正系数,校正工作按以下方法进行: 压力环校正方法:将千斤顶及压力环安装在固定的框架中,用已校正过的压力表和在有效期内的压力环配套来校正千斤顶。按油压表每5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