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太极柔力球的发展和现状

合集下载

太极柔力球在西安市公园中老年锻炼者中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太极柔力球在西安市公园中老年锻炼者中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 键词】 极 柔力球 ; 关 太 中老 年 锻 炼 者 ; 展 现 状 ; 策 发 对
中 国 已进 入 老 龄 社 会 , 部 分 老 年 人 在 离 退 休 后 有 大 量 了 闲 大 暇 时 间 , 不 能 保 持 正 常 的社 会 接 触 , 往 少 , 动 范 围小 , 些 自 但 交 活 一 身 的需 求 得 不 到 满 足 , 心 平 衡 的 稳 定 与 发 展 受 到 极 大 的 冲 击 。 内
通 过 网 络 视 频 , 极 柔 力 球 的 碟 片 , V 来 学 习柔 力 球 的 技 术 动 太 D D 作 , 少 有 教 练员 来 现 场指 导 。 很 三 、 安 市 中 老 年 人太 极 柔 力球 的发 展 对 策与 建 议 西 ( ) 们 对 太 极 柔 力 球 了 解 不 够 深 入 , 习的 群 体 比较 单 一 , 一 人 练 参 与 者 以 中老 年 为 主 , 实 他 也 适 合 青 少 年 。建 议 太 极 柔 力 球 走 其 进 学 校 , 而 带 动 更 多 的青 少 年 也 参 与到 这 项 运 动 中来 , 动 此 项 从 推 运动在西安更快的发展 。 ( ) 二 目前 , 安 市 太 极 柔 力 球 运 动 的普 及 和 开 展 还 比较 缓 慢 , 西 但 还 处 于 无 序 的 发 展 阶 段 , 有 建 立 一 个 权 威 性 的 领 导 机 构 , 区 没 各 企 事 业 单 位 对 太 极 柔 力 球 的 认 识 还 不 统 一 。 建议 有关 部 门应 尽 快 建 立 一 个 权 威 的 组 织 领 导 机 构 。并 可 以 把 太 极柔 力球 的器 材 等 作 为西安市一项新型体育产业进行市场运作 。 ( ) 安 市 太极 柔 力 球 教 练 员 承 担 着 太 极柔 力球 运 动 普 及 和 三 西 推 广 的 重 任 。要 想 使 太 极 柔 力 球 运 动 更 加 普 及 、 更 多 的 人 参 与 有 太 极 柔 力 球 运 动 , 就 需 要 更 多 的教 练 员 来 推 广 和 进 行 教 学 训 练 。 这 而 目前 西 安 市 太 极 柔 力 球 教 练 员 较 少 , 且 还 存 在 “ 派 ” 题 , 而 帮 问 只 有 买 某 公 司 的 球 拍 等 体 育 用 品 , 应 公 司 的 教 练 员 才 负 责 教 授 你 相 技 术 动 作 。建议 有关 部 门 应 加 强 对 教 练 员 的培 养 工 作 , 当增 加 适 培 训 次 数 , 进 行 定 期 考 核 。 同时 希 望 能 消 除 “ 派“ 现 象 , 进 并 帮 的 促 太极柔力球在西安快速发展 。 ( 目前 , 安 市 太 极 柔 力 球 教 练 员 的科 研 成 果 较 少 、 研 能 四) 西 科 力 参 差 不 齐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限 制 了 技 战 术 的发 展 和 创 新 。建 议 这

太极柔力球的发展研究

太极柔力球的发展研究

2019年11月第4卷第11期武术研究太极柔力球的发展研究杨杰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030012摘要:为了教学的全面化,科学化与适应化,力求在高校里,全面提倡学生的阳光一小时运动,大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积极参加锻炼,增强学生体质,而太极柔力球运动在高校的推广与发展,正解决了大学生在学习与体育锻炼当中所产生的矛盾。

通过对太极柔力球教育教学的分析,解读此项运动在高校中推广的问题与方法,科学的解决这些问题,为大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提高运动的全面与选择,丰富高校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太极柔力球太原科技大学推广发展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2019)11—0072—031研究的目的随着高校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体育改革也急需得到开发,众多的高校体育教学都在不断的探索更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教学内容。

太极柔力球发芽于山西,作为山西省的高校更加应该推广与发展这个项目。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山西省太原科技大学十五个学院中随机抽取的100名参加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

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需要,主要通过太原科技大学图书馆资料、中国期刊网等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并整理相关资料一百多篇。

2.2.2问卷调查法为深入调查太原科技大学太极柔力球发展现状,主要釆用问卷法,对已参加太极柔力球运动选修课程的学院学生与教师进行了调查。

2.2.3数理统计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校的教育教学,通过描述性数据了解太原科技大学太极柔力球运动现状的显著性效果和差异性数据,分析该高校男生与女生参与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差异性,并在这两种差异的基础进行交互作用分析,从而掌握太极柔力球开展的差异,针对性地对该校太极柔力球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策略。

224访谈法在对太原科技大学参加太极柔力球运动100多名学生随机抽取访问对象,了解他们对于太极柔力球这项运动的看法,通过交流询问他们参与此项运动的感受,并且向他们征询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意见和建议。

太极柔力球项目在高校开展的现状及推广策略

太极柔力球项目在高校开展的现状及推广策略

本文 以太极柔力球项 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为 研究对象。选取 连云港市 6所高校 中从 事多年体育教学 工作的教师和公共体育学生为调查 对象 。 2研究方法。 .
() 1 文献资料法 。 广泛查阅与本命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 2 问卷调查法 。 此次调 查 中 , 发放 教师 问卷 7 共 5份 , 生 问卷 30 学 0
1 . 49
2 1
7. 6
2 8
l 2 0.

的途径 主要是通过在路上看到而认识 的。并且 从调查结 果中得知 , 看到练 习太极柔力球最多的是 中老 年人 , 这个 结果 能够反映出 , 目前 太极柔 力球 在社会 上 已被 人们认 可, 尤其是深受 中老年人 的欢迎 。由于练 习太极柔 力球
研 究 对 象 与 研 究 方 法 1 研究对象。 .

传 已取得 了一定成效 , 但力度还有所欠 缺。
表 1 高校教师对太极柔力球项 目的了解途径调 查( n:3 9人 )
了解 途 径 互 联 网 、 电视 人 数
百 分 比 ( ) %
报刊 、 杂 志 6
高校 中的进一步推广创造 了很好 的条件 。但仍有 4 .% 09 的教师还没听说过 , 这可能与教师获得信息的途径 有关 。
从 表 1 以看 出 , 5 . % 的 教 师 了解 太 极 柔 力 球 可 有 38
人数
百 分 比
( ) %
5 8
2 1

17 2
4 1 6.
4 1
l . 54
路 上 看 到
其 他

2 0

2 1
5 . 38

1 . O3

柔力球年总结

柔力球年总结

柔力球年总结引言柔力球是一种结合了篮球、足球和手球的运动项目,起源于中国。

柔力球运动通过柔软、舒展的动作,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本文将回顾过去一年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和成就,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运动项目发展柔力球运动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这项运动,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训练课程和比赛活动。

许多体育馆和健身中心也开始设立柔力球训练区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练习环境。

此外,柔力球运动也逐渐被一些学校纳入体育课程,促进了青少年的参与。

柔力球运动的益处1.提高柔软度:柔力球运动通过各种拉伸、扭转和平衡动作,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柔软度。

2.增强协调性:柔力球运动需要运动员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组合,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塑造身材:柔力球运动是一种全身性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地燃烧脂肪、塑造身材。

4.降低压力:柔力球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

5.促进社交:参与柔力球运动的人们可以通过比赛和训练活动结识同好,扩展社交圈子。

柔力球比赛回顾在过去一年里,柔力球比赛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各种级别的比赛陆续举行,包括地方性和全国性的比赛。

参与比赛的运动员们展示了出色的技巧和灵活性,令观众们赞叹不已。

同时,柔力球比赛也吸引了一大批观众,为柔力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柔力球在学校中的应用随着柔力球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其纳入体育课程中。

柔力球运动具有丰富的变化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同时,通过柔力球运动的练习,学生能够加强身体协调能力、集中注意力,有助于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更好地发展。

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柔力球运动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

以下是几个发展方向的建议: 1. 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为了推动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可以增加培训教练的数量,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运动员的素质和水平。

2. 开展更多的比赛活动:通过组织更多级别的比赛,可以为运动员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太极柔力球的缘起与发展研究

太极柔力球的缘起与发展研究
炼 ,不但可以减少肌 肉萎缩和关节退化而且还能增 强肌 肉的力量 。 ( ) 强人体 各器官系统 的功能 。太 极柔力球 的许多动作都是 2 增 在 摆动 、转体 、 划弧 、 转中完成的 。用弧形引化 、 旋 随机应变地做 出 各种动作 ,每个动作都要 集中精力 、需要脑 、 、四肢协调配合 , 跟 对 中枢神经系统发展 多向思 维 ,提高和改善神经系统 的灵活性 、协调性 和反应能力 ,对预 防老 年痴呆 有积极作用 。太极柔力球动作属有氧运 动 ,动作刚柔并济 ,连 绵不断 ,在运动过程 中,不知不觉就会微 微出 汗 ,无疑对提高血液循环系统和新陈代谢的功能都 会有 良好 的作 用。
通报 .2 0 05
( ) 1 增加体 育类核心 期刊的发 表量 .核 心期刊是体 育类论 文发 表的主要载 刊 , 心期刊上论文发表 的越 多 ,就说明我国篮球运 动训 核 练方法的动 态越 明确 ,同时也能在 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说 明我 国篮球科研论文的质量与研 究深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 加强意 志品质方面 的训练 ,现 在篮球 比赛 中高强 度的对抗 2) 很重要 ,高 强度对 抗不仅 指 身体的对 抗 ,还 包括 队 员意志 品质 、力 量 、速度 、技战术等 各个 方面的对抗 。现 代篮球 比赛身体接触越来越 多 ,身体的对抗也越 来越 激烈 ,能在猛 烈的身体 接触下较好地完成 各 种技 术动作是取得 比赛胜 利的关键 。随着世 界篮球运 动的发展 ,世 界 强队之间的技 战术 、身体 等方面差距越来越小 ,意志品质的对抗越 来
运动员训练 的状况 。 参考 文献
fl何 志敏 , 海珍 中国 男子 篮球 队近 4 国 际大 赛主 要 问题研 究l l 樊 届 中 国体 育 科技 , 1 2 0 0 【 2 】韩秋 篮球 运动 员弹跳 力训 练的研 究【】 A 北京体 育 大学报 , 0 2 5 0 [ 3 】彭延 春 ,毕 秀淑 篮球 运 动 员爆 发 力训 练手 段 的应 用研 究 【 体 育 Al 科 学 ,2 0 00 l】费战 斗 . 0 ̄2 0年 我 国 中文体 育 类核 心 期- 篮 球论 文 的科 研状 4 2 0 09 0 I : 1 况分 析 . 徽科 技 学 院学报 , 1 安 2 0 0 『 黄 富印 ,NB 总决 赛看 现 代 篮球 运动 的 发展 趋 势. 育科 技 文 献 5 J X , ' A 体

柔力球运动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的定位思考

柔力球运动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的定位思考

柔力球运动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的定位思考黄建军【摘要】柔力球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项集东西方体育文化于一身,有着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观赏性等特点的体育运动.目前柔力球运动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文章对柔力球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参与群体的老年化,传播途径及发展方向的单一化,理论研究缺乏等进行深入地分析,从柔力球的命名、归属,大众柔力球及竞技柔力球协调发展等角度来探讨柔力球未来发展定位.为正确、务实地引领柔力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9)003【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柔力球;运动;现状;发展【作者】黄建军【作者单位】五邑大学体育部,广东江门529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05柔力球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它起源于我国山西省,是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副教授白榕先生于1991年发明创编的,在创编之初他吸收了太极拳“先引后发、借力打力”的原理,并参照羽毛球、网球等运动项目的场地、规则方面的合理内容逐渐摸索而成。

1992年柔力球正式推出,并定名为“太极柔力球”。

1994年柔力球被列为第3届全国工人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1995年通过了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共体育组的评定和认可。

2002年柔力球开始向海外传播。

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太极柔力球由默默无闻到走出了国门,无不表现出柔力球运动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练习者。

作为一个新兴的运动项目只有经过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目前,对柔力球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大众柔力球的功能价值性方面,而有关整体发展与战略性研究很少。

如今柔力球运动所面临的参与运动群体的老龄化,传播途径、发展方式的单一化等诸多的现实问题严重地影响其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文章力图就柔力球运动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未来定位做进一步探讨,为该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太极柔力球

太极柔力球
育系的山西晋中卫校教师白榕在日常的 体育教学中尝试把太极拳的一些动作与 网球、羽毛球的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 种太极式的球类运动——太极柔力球。 太极柔力球创编灵感来源于拳击训练的 伤病防护。
柔力球运动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初级阶段 1991---1992
推广阶段 1993---1995
发展阶段 1996---2006
14
六、太极柔力球的器械介绍
球:球为圆形,直径为6.8cm+0.2cm;球皮重量27g,球 体内装有27g的沙子,总重量为53g+2g。
竞技用球(合成胶) 套路用球(塑料)
15
球拍: 球拍包括拍框、拍面、拍 颈、拍把。在球拍水平放 置时,拍面可有2mm-5mm 的自然下垂。
16
七、太极柔力球场地介绍
➢“整”之根本:太极柔力球之本是完整用力的特点,从 入球到出球始终是在一条连贯完整、自然流畅的弧形曲线 上,全身协调、上下相随、浑圆一体、一气呵成完成每一 个动作。
11
四、太极柔力球的内容与分类
(一)操类 1. 按难易程度分为:一、二、三、四、五套操(规定套路)。 2. 按器材的多少分: 单拍单球操、双拍单球操和双拍双球操。 3. 按人数的多少分:个人、双人和集体。 4. 按竞赛形式分为:集体规定操和集体自选操。 (二)游戏类 1. 游戏比赛。 2. 娱乐游戏。 (三)套路类 1. 按套路形式分:规定套路、自选套路和表演套路。 2. 按套路风格分:舞蹈套路、武术套路、太极套路。 (四)隔网对抗类 1. 单打。 2. 双打。 3. 混合双打。
获得了充分缓冲距离和入球时间,
为引球做好准备。图A-B点
(二)引:
在球快入球拍时,球拍顺球
的方向运动,使球从球拍的边框

柔力球运动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的定位思考

柔力球运动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的定位思考

问题: 参与群体的老年化, 传播途径及发展方向的单一化 , 理论研究缺乏等进行深入地分析, 从柔力球的命名、
归属 ,大众柔力球及竞技 柔力球协调发展 等角度 来探 讨柔力球未来发展定位 。为 正确 、务 实地 引领 柔力球运 动
的发展提 供理论依据。
关键 词 :柔力球 ;运动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 0 0 8—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 8 82 1)3 0 4 — 4 0 8 2 0 (0 0 — 0 7 0 1
19 年发 明创编的 , 91 在创编之初他吸收 了太极拳 “ 先 引后发 、借 力打 力” 的原理 ,并 参照 羽毛 球 、网球
外传播 。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 ,太极 柔力球 由默默无 闻到走出了国门 ,无不 表现 出柔力球运动有着与众不
同的独特 魅力 ,吸 引着不 同民族不 同文化背景 的练 习

柔 力球 运 动现 状分 析及 未来发 展 的定 位 思考
黄建 军
( 五邑大学 体育部 ,广东 江门 59 2 ) 20 0 摘 要 :柔 力球是我 国 2 世 纪 9 0 0年代初 兴起 的一项集 东西方体 育文化 于一 身 ,有 着健 身性、娱 乐性、竞
技性 、观 赏性等特 点的体 育运 动。 目前柔力球 运动还没有得到广泛 的普及 。文章 对柔力球发展 过程 中所面临的
A b ta t So t b l i e y d v lp d s o t nt ee l 0 ’ f2 t e tr i a I u tr o b n to sr c : f— al san wl e eo e p r h a y 9 s o 0h c n u yi Ch n . t sac l ec m i ai n i r n i u o s-e s, th saft e s n e ti m e t p rs r m e t 1c r ce itc ,ec Bu O f th sn tb e d l fwe t a t I a in s ,e tran n ,s o t,o na n a haa trsi s t . tS a i a o e n wi e y r s r a .I p h a aysso hepr b e sf c d by S f—b l:I v l e n t e a i g p p ai n,ta s iso n p e d n de t n l i ft o l m a e o t a l n o v d i h g n o ulto r n m sin a d d v l p e to esn l , h a k o e r tc lr s a c A n ic sn e f tr e eo m e t n osto ig fo e eo m n ft ig e t elc ft o e ia e e r h, dd s usi g t u u ed v l p n dp ii nn r m h h h a S f- a ln m i g trb to ,t o r i a e v lpme to h s e o t a1a d t e ahlt f—b l,ec I o b l a n ,ati u i n hec o d n td de eo t n ft e ma s s S f—b l n h t ei So t al t . t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科技大学学生体育科研论文柔力球的教学与研究学院:信息学院年级:2010专业:柔力球姓名:徐潇指导老师:刘占锋二零一二年五月十一日简述太极柔力球的发展和现状摘要:通过对柔力球历史和健身作用的探究,使人们逐渐了解到柔力球对人们尤其是老人的健身作用,一方面推动柔力球这个项目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使人们认识到柔力球的健身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老人的身体健康提供一种舒适有效的锻炼方法。

一、柔力球的发展:(一)、概述:太极柔力球创始于199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系的山西晋中卫校教师白榕副教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尝试把太极拳的一些动作与网球羽毛球的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太极式的球类运动——太极柔力球它是将太极运动完整连贯、圆润柔和、自然流畅、连绵不断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

柔、圆、退、整是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四大特点。

迎——引——抛是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三大要素。

所以技术性要求比较高,讲究柔缓、顺遂、刚柔相济、细腻悠长。

(二)、太极柔力球的诞生:太极柔力球运动起源于我国民间。

创编者白榕,男,1964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系,现任教于山西晋中卫校,副教授。

90年代初,体育教学游戏给创编者发明太极柔力球提供了思路。

创编者在查阅了大量武术书籍,特别是有关太极拳的拳理,吸取了太极拳的功力之精髓,于1991年根据太极拳“先引后发,借力打力”的原理,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尝试把太极拳的一些动作与网球羽毛球的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太极式的球类运动——太极柔力球。

1994年,太极柔力球运动通过了国家教委评审小组的评审和肯定。

2000年被中国老年体协列为推广的新项目,分别在北京(2000年)、山东(2001年)、北京(2002年)、上海(2003年)、天津、江西(2005年)等地举办了培训班和教练员、裁判员学习班。

(三)、太极柔力球的发展:太极柔力球运动在社会上深入普及和推广是从1999年中国老年体协和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把这项运动引入广大中老年当中开始的,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竞技性,观赏性和健身性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的需要,而离退休的广大中老年人又恰恰成为社会活动舞台的主角。

因此,从本世纪初以来,投身于太极柔力球运动中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

特别是从2002年中国老年人体协成立了太极柔力球推广工作组以后,太极柔力球运动开始有组织有领导的在全国各地中老年人广泛地深入和普及,为此,中国老年体协推广组制定了推广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原则和计划,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组织创编了适合于中老年人的表演套路,发行了各种文字声像教材,修订了太极柔力球的比赛规则,并从2002年开始有计划地组织了8次全国性的培训班,培训各地的教练员和裁判员。

2002年12月全国首届中老年太极柔力球比赛在北京举行,参赛人数500多人。

对于一项新兴的民族体育项目而言,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也吸引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对这项运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日本,匈牙利,德国,墨西哥,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的多个社会团体和组织与中国老年体协取得联系,希望在本国能够开展这项运动,其中日本和匈牙利已经成立太极柔力球协会。

二、柔力球文化和技战术的简介:(一)、太极柔力球的技术特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技术特点是:从入球到出球是由迎、引、抛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连贯、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的弧形引化过程。

它改变了传统的硬性击球方法。

要求首先顺着来球的方向、线路,主动伸拍迎球,使球从球拍的边框悄无声息地切纳入球拍。

球入球拍后,以两脚为支撑双腿发力,力通过腰的分配组合,使身体和手臂以及手臂所持的球拍和拍内的球,以身体的横轴、纵轴和矢状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运动,在旋转中使球在球拍中产生强大的离心力,再以这个离心力的惯性将球沿弧线的切线方向甩出球拍的过程。

(二)、柔力球的基本套路:第一节:左右绕翻在身体的右侧和左侧完成的960°的绕翻,它有侧前三步移动接一个横跨步向后三步移动,接一个横跨步,一定要注意它的移动要轻起轻落,点起点落,重心要平稳,脚下要扎实,稳步。

移动要跟进脚,随时向前迈出。

第二节:头上平线是在头上完成一个水平方向的环绕,要注意利用腰动身体画出一个圆,动作要完整。

第三节:正反绕翻是在我们体前完成一个顺时和逆时针的环绕和我们熟悉太极拳的云手非常相同,但要注意两个云手要连贯完整,协调自然,画出的圆要饱满圆润。

第四节:平侧旋转是利用我们身体的中轴和实中轴完成水平方向和侧向旋转运动,这个运动要注意控制你的旋转轴,身体要下沉,动作要平稳。

第五节:正反抛翻在我们的体前完成顺时方向的抛接和逆时方向的抛接,抛接后有一个体前的绕环,抛接连贯完整,在环中绕、绕中翻,动作要自然流畅。

第六节:身后抛接在我们的身后完成抛接动作,整个动作要完整连贯,上下相随,一气和成,一定不要有手腕和肘腕的发力动作。

前两个人抛转体90°来完成身后抛接动作,后两个人抛转体180°,来完成抛接动作。

第七节:弓步绕翻是在我们的体前体侧完成的正绕翻和反绕翻,做这个动作要注意用力向下,上下相随,连绵不断,用力要完整有力。

第八节:八字绕环是在我们的体侧前完成一个八字形的环状运动,这个动作在上下相随,连贯自然、用力,要有腿到腰动,四肢完成,一定要圆满完成。

(三)、太极柔力球的文化内涵:太极柔力球是应时而生的一项太极化的球类运动,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巧击蛮,以小胜大以及和平圆满的战略思想,它保留了太极思想和太极运动中所有的精华,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元素,并且使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它一改硬性击球方式,而以将球纳入球拍后的弧形引化过程为主要技术特征,这一特点成为其与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其它架网相隔、持拍对打的球类运动的主要区别。

在运动中,每一次的收力、发力、接球、送球都是一次对心理的修炼,使每一参与者都能享受到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境界和氛围及酣畅自如的肢体运动所带给的快乐。

柔力球无论是内容、形式、技术要领还是运动器材,无疑不具有浓厚地道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它的产生不仅体现了白榕老师自身的修养、聪明才智和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理智、意志、感情、欣赏习惯、行为准则、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它不仅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而且它从强身、健体、祛病可以逐步上升到怡情、修身、养性,形成一个系列的精神境界的阶梯,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这是它顽强的生命力所在。

太极柔力球与其它球类的比赛一样,都是非常激烈的,其球飞行速度和运动量不亚于网球、羽毛球等运动,而且这项运动落点非常准确、刁钻,球路变化无穷。

我们仔细观察就会看出,它与其它持拍球类运动的技术完全不同,它不是将球推打出去,而是用身体带动球拍挥旋,产生惯性离心力将球抛甩出去的一种技术。

比较接近的运动方式有田径运动中的链球和铁饼。

由于它的接抛球过程是划一个圆弧,是有一定时间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在划弧的不同阶段选择由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出球,真假虚实、声东击西,使对方难以判断,划弧所拥有的时间可以使动作不断随意创造,优美的弧线也使动作圆润流畅、潇洒、飘逸,使智慧和技巧以及美在运动比赛中唱上了主角,那种只用蛮力、狠拼猛打、不动脑筋的运动方式全无了用武之地。

使东方民族处理问题全面周详、含蓄、婉转、坚韧不拔、灵巧、细腻的民族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

使运动者和观赏者都得到一个创造美、欣赏美的享受,通过运动,使大家锻炼了身体,也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

(六)、柔力球的发展现状:太极柔力球问世后,先后参加了全国民特、优、新体育产品展;92年北京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93邯郸第二届国际太极拳联谊会;93全国农民体协干部培训班等多项汇报和表演,受到了有关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在199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大众体育创编项目征集活动中,太极柔力球运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在93年全国职工大众体育创编项目展示中,被评为‘优秀创编项目’。

95年,太极柔力球运动又通过了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体委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评定,认为该项运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建议在大、中、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此项运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民族传统体育部分的选用教材使用,待条件成熟后也可逐渐列为一项学校体育比赛项目”。

特别是在1996年9月,全国第三届工人运动会成功的将其纳入正式比赛项目,在此届工运会上共有来自全国18个产业部委和19个省市区的37支代表队的281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截止2000年,全国性的太极柔力球培训班办过6次:94年5月,山西太原全国首届太极柔力球培训班;94年11月,湖北孝感首届全国职工太极柔力球立项展示赛;95年4月,四川峨眉山全国第二届太极柔力球培训班;95年10月,四川成都全国太极柔力球培训班暨教学公开赛;96年3月,湖北武汉全国第三届工运会太极柔力球裁判员培训班;96年7月,辽宁鞍山第三届全国工运会太极柔力球裁判员、运动员培训班。

湖北省在99年第九届省运会将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将列入今后赛事规划中。

2000年3月全国老年体协体育工作会议上郑重地做出了今年要在全国打力普及和推广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决定。

同年,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也正式成立了太极柔力球运动指导委员会,北京市也成立太极柔力球运动委员会。

经过七年的不断研究完善,太极柔力球运动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运动项目体系,并随着其不断发展,该项目已传到了台湾、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96年澳大利亚基金会访问团与我国湖北武汉江汉大学进行了技术交流。

三、太极柔力球的现状:(一)、柔力球的健身作用:青少年进行练习,可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在锻炼的同时,调节大脑皮质的综合机能,促进思维的多向发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身体和智力健康发展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组织器官系统都未发育成熟,在形态结构,心理和生理机能上都尚未定性,有很大的可塑性。

太极柔力球灵活多样的技术动作,全身参与的整体运动形式,使青少年的身体得到了全面均衡发展。

任意想象,自由发挥,随机创造的运动特点,以退为先,以静制动的反意识活动,大大促进了青少年的多向思维,反向思维和创造性意识。

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开发了智力,提高了学习能力。

青少年参加柔力球运动可使大脑神经得到锻炼,使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神经兴奋以至达到协调;如果左右手各持一拍锻炼,不仅开发了大小脑的运用,同时也开发了左右脑的功能,对发民多项思维具有良好的作用。

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柔力球,使用特制的老年柔力球拍系列可引入手部穴位的按摩和磁疗,在打球的同时起到保健的作用,对延缓衰老、修身养性有独到的功效。

这种击球方法对培养逆向的思维能力和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有着良好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