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当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当前主要的四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本章的学习难点在于掌握四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通过学习,学习者应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概括;掌握四种儿童语言学习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各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以及主要优点、不足。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概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与表达;语言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儿童语言获得还应包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

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对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习得。

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一、前语言发展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儿童发展三个方面的能力:1.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辨音能力的发展)辨音水平(0—4个月)→辨调水平(4—10个月)→辨义水平(10—18个月)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前语词发声阶段(10—18个月)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二、语言发展语言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用技能。

语言形式是指儿童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了对语言和语法的获得。

1.语言形式的获得(1)语音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可以从语音的辨别、发音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意识的产生3个方面来考察。

A、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

一般而言,这一时期儿童语音辨别主要表现在对母语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获得方面。

B、发音能力的发展。

儿童正确发音一般比准确辨别音位要困难,发音能力的发展也晚于辨音能力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到4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

C、语音意识的产生。

语音意识是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地纠正错误的发音的一种能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课件)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课件)
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是由学习 者在真实话语情境中实际使用语言而实现 的。 *注重语言实际用法,而非单纯语言知识。 *教学以儿童学习为主,将其置于真实的 社会情境中学习。 例如:童话故事欣赏“喇叭花电话机”
0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都是完整的
内容完整
目标完整
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情感态度、 认知和能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是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 教育效果,对语言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 明确三个问题: 1.语言教育是什么 2.语言教育和其他领域教育有何关系 三个基本观念 3.以何种途径实施语言教育
一、完整语言教育观
01 学前儿童习得的语言是一个整体
“完整语言”是指语言在不同类型的交际过程中所呈 现出来的所有要素和形态的总和。
例如:讲述活动“喜怒哀乐事”
语言知识-情感内涵-促进儿童对社会情 感的认识
语言教育 其他方面教育

0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包括语言知识、认知知识和社会知识 等多个方面
语言教育 的内容
语言学习系统:语言规则、语言 认知、语言操作、交际环境
语言交际能力:语言知识、认知 知识、社会知识
0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包括语言知识、认知知识和社会知识 等多个方面
传统
现代
当今儿童语言教育应尽 可能融合各种类型教育手段, 将语言学习变成一个生动、 活泼、有趣的过程。
多样语言学习任务+语 言之外发展要素
三、语言教育活动观
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的双向建构理论 知识发端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 语言知识是儿童在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过程 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学前儿童 主体地位

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幼儿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讲述活动 • 通过观察,理解图片、情景中蕴涵的主要 人物关系和思想感情倾向。 • 能有重点地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突出 讲述的中心内容。 • 在集体面前讲话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场 合的需要调节自己讲话的音量和语速。 • 讲话时语言表达流畅,不停顿,用词用句 较为准确。
幼儿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幼儿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 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活动, 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 • 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知道故事、 诗歌和散文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 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或画面情节, 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 文学作品的理解。 • 在文学作品原有基础上扩充想象,仿编诗 歌、散文中的一句或续编故事结尾。
二、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
(二)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内容的分析 3、幼儿语言教育的活动目标 例:大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秋天的雨》(散 文) • 引导幼儿根据作品内容,大胆想象,与他人合作创作 主题画《秋天的雨》。 • 培养幼儿用连贯性语言表达的能力及对作品的欣 赏能力。 • 理解作品内容,学习词汇:温柔、五彩缤纷、勾 住。
幼儿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大班 谈话活动
• 能主动、积极、专注地倾听别人谈话,迅 速掌握别人谈话的主要内容,并从中获取 有用的信息。 • 能主动地用普通话与同伴交流,态度自然 大方。 • 能围绕话题谈话,会用轮流的方式交谈, 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同 伴分享感受。 • 逐步学会用修补的方法延续谈话,进一步 提高语言交往水平。
假如我是爸爸(谈话,大班)
• 通过谈话,体验爸爸对工作的热爱、对家人 的关心,进而懂得尊重爸爸、关爱爸爸及如 何当爸爸。 • 运用情境表演、观看多媒体课件、假设、讨 论的方法和较恰当的语言围绕话题进行交谈。 • 能比较积极、专注地倾听别人的谈话,能用 连贯的语言大方地轮流表达个人的见解。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幼儿园教师招考必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一、完整语言教育观(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是完整的完整的语言教育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儿童语言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情感态度、认识和能力。

对学前儿童来说,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和良好的听、说行为习惯,同时使他们获得早期的读、写技能,为他们进入小学进行正规的读写训练作前期准备。

在所有的目标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提高学前儿童的语言核心操作能力应当成为语言教育的重点。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全面的语言教育内容是指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既要引导学前儿童学习口头语言也要引导学前儿童学习书面语言,既要让学前儿童理解和运用日常交往语言,也要引导学前儿童学习文学语言。

整合的语言教育内容是指在选择和编排语言教育内容时,要把语言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将教学切割成分离的技能成分。

(三)儿童语言的学习是先功能后形式的学习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语言功能先于语言形式,儿童先知道语言是可以用来满足交际需要的,然后再去选择合适的语言。

儿童在说话之前就已经掌握母语系统、所有的单词,在学会阅读之前已经掌握了所有字词的拼写,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事实是在他们未完全掌握成人的语言之前就已经能够与人交谈,在掌握语法规则之前已经能够说出较长的句子。

儿童使用语言是因为他们有交际的需要,对语言形式的正确掌握发生在根据交际需要不断地试用语言形式、不断纠正语言错误之后。

在这个过程中,成人的积极反馈和对儿童语言错误的宽容态度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过程应该是真实的、形式多样的完整语言教育观强调教育活动的真实性,即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着眼于创设真实的双向交流情境,使语言教育的过程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积极互动的过程。

因为,儿童的语言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使用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和体现。

语言教育提倡以教师和儿童共同参与的活动作为语言教育的基本形式,活动的形式应该多样化。

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材料,促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概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概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概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是研究零到六岁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一门学科,它具有突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1、创设良好的语言发展环境,及时把握语言发展关键期。

2、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3、加强儿童邻居交往,促进儿童适应社会。

4、积极发展口头语言,为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1、完整的语言教育观。

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完整性。

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全面性。

③、学前儿童语言活动类型和形式的多样性。

④、同语言教育情境应该是真实的完整的。

2、整合的语言教育观。

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念的整合。

②、学期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

③、学前儿童教育内容的整合。

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的整合。

3、活动的语言教育观。

①、为学前儿童提供充分运用语言的机会。

②、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③、充分发挥儿童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内容与要求:①: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②、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③、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指导要点: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谈话活动,文学作品活动讲述活动,语言游戏活动和早期阅读活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原则:1、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原则。

2、让儿童积极活动的原则3、按照语言发展规律设计活动的原则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途径:1、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2、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3、整合课程中的语言教育活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示范法讲解法谈话法游戏法练习法幼儿园谈话活动:是教师启发幼儿围绕一定话题,以交谈为主要形式展开的语言教育活动特点①、话题的中心性和趣味性②、谈话环境的宽松型和民主性③、谈话方式的互动性和启发性。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doc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当前主要的四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本章的学习难点在于掌握四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通过学习,学习者应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概括;掌握四种儿童语言学习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各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以及主要优点、不足。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概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与表达;语言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儿童语言获得还应包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

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对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习得。

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一、前语言发展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儿童发展三个方面的能力:1.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辨音能力的发展)辨音水平(0—4个月)→辨调水平(4—10个月)→辨义水平(10—18个月)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前语词发声阶段(10—18个月)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二、语言发展语言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用技能。

语言形式是指儿童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了对语言和语法的获得。

1.语言形式的获得(1)语音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可以从语音的辨别、发音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意识的产生3个方面来考察。

A、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

一般而言,这一时期儿童语音辨别主要表现在对母语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获得方面。

B、发音能力的发展。

儿童正确发音一般比准确辨别音位要困难,发音能力的发展也晚于辨音能力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到4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

C、语音意识的产生。

语音意识是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地纠正错误的发音的一种能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当前主要的四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本章的学习难点在于掌握四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通过学习,学习者应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概括;掌握四种儿童语言学习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各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以及主要优点、不足。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概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与表达;语言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儿童语言获得还应包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

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对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习得。

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一、前语言发展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儿童发展三个方面的能力:1.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辨音能力的发展)辨音水平(0—4个月)→辨调水平(4—10个月)→辨义水平(10—18个月)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前语词发声阶段(10—18个月)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二、语言发展语言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用技能。

语言形式是指儿童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了对语言和语法的获得。

1.语言形式的获得(1)语音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可以从语音的辨别、发音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意识的产生3个方面来考察。

A、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

一般而言,这一时期儿童语音辨别主要表现在对母语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获得方面。

B、发音能力的发展。

儿童正确发音一般比准确辨别音位要困难,发音能力的发展也晚于辨音能力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到4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

C、语音意识的产生。

语音意识是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地纠正错误的发音的一种能力。

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一、完整语言的观念 • 教育目标应当是完整的:包括培养儿童语言的听、说、读、
写四个方面的情感态度、认知和能力。 • 教育的内容应当是全面的完整的:既要引导幼儿学习口头
语言也要引导幼儿学习书面语言,既要让幼儿理解和运用 日常交往语言也要引导幼儿学习文学语言。 • 教育活动应当是真实、多样的: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着眼 于创设真实的双向交流情境,使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 教师与幼儿共同建设的、积极互动的过程。
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二、整合教育的观念 • 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把儿童语言学习看成一个
整合的系统,充分意识到儿童语言发展与其他智 能、情感等方面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 • 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在设计、选择教学内容时 要充分考虑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有 效结合。 • 语言教育方式的整合:以活动的组织形式来建构 语言教育内容,其中包括专门的语言活动和其他 活动结合的语言活动。
实际需要的环境条件。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①通过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 ②通过恰当教学方法(提示、提问、讲述
或暗示、示范等; • ③注意幼儿之间的差异。
作业
• 完整语言教育观的内涵是什么? • 整合教育观的内涵什么? • 活动教育观的内涵什么?
作业 答案
• 简述完整语言教育观的基本内涵 • 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树立完整语言教育观念,就是
基本概念
• 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是贯穿幼儿语言教育全部过程的 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幼儿语言教育的效果,对语言教育 起决定性作用。
• 完整语言教育观:语言教育是什么 • 整合教育观:与其他领域教育的关系 • 活动教育观:实施途径
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一、完整语言的观念 • 教育目标应当是完整的:包括培养儿童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语言教育观
(二)基本内涵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是完整的(听、
说、读、写4方面的情感态度、认知和能力)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是全面、完整的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过程是真实的、
形式多样的(什么是整合教育观 整合的语言教育观是把儿童语言学习看
成一个整合的系统,充分意识到儿童语言发 展与其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是整合一体 的关系。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对 每一个新词、每一种句式的习得,都是整个 学习系统调整、吸收和发展的结果,儿童的 语言发展离不开其他方面的发展。
整合教育观
(二)基本内涵
1.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情感、能力和知
识;其他领域的目标)
2.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社会知识、认
知知识和语言知识)
3.语言教育方式的整合(各种符号手段音
乐、美术、动作、语言等)
三、活动教育观
(一)概念 活动教育观是指以活动的形式组
织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过程,帮助学 前儿童学习语言。
第三章 当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 学习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完整语言教育观 、整合教育观和活动教育观的基本内涵, 及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的运用。
• 学习任务: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应理 解、掌握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教育观和 活动教育观等三种语言教育观念的内涵。
第三章 当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2)教师通过提示、提问、讲述或暗示、示范等 方法,指导学前儿童感知和探索,帮助学前儿童 找到获得知识的途径,从而引导学前儿童完成学 习任务。
(3)根据自己对每个学前儿童发展特点的了解, 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争取让每个学前儿童都得 到进步。
本章课后任务 • 选择一种观念设计一次
《大熊有一个小麻烦》 的语言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教育观
(二)基本内涵 1.提供学前儿童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 2.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3.要注意发挥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以及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主要通过3个方面来体现: (1)提供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来体现教师有关
教学的目标设想,来安排和组织学前儿童与一定 的语言材料以及相关的信息材料的相互作用。
一、完整语言教育观 二、整合教育观 三、活动教育观
一、完整语言教育观
(一)概念 完整语言教育观是当前国外儿童语言教
育的一种新思潮。它是指在儿童语言发展 的关键期内,有必要给他们提供完整语言 学习的机会。即强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 标是完整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是全 面的、完整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过 程是真实的、形式多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