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误差分析
电流和电压的相量测量实验中相角的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电流和电压的相量测量实验中相角的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电流和电压的相量测量是电工学中常见的实验内容之一。
相位角是描述电流和电压之间相位关系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电力系统分析、电路分析以及电机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电流和电压的相量测量实验中相角的测量方法以及误差分析。
一、相角的概念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是随时间变化的量,可以用正弦函数来描述。
相角是指正弦波的起始点在时间轴上的位置,用角度或弧度表示。
相角的测量对于理解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以及相位关系的研究非常重要。
二、相角的测量方法在电流和电压的相量测量实验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测量相角:1. 直接测量法:通过示波器直接观察电压和电流的波形,确定波形的相位差,从而得出相角的值。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低频、低精度的实验。
2. 直接测量法的改进:由于直接测量法存在分辨率低、读数不准确等问题,可以使用X-Y坐标仪或数字示波器来精确测量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从而得出相角的值。
3. 统计法:通过大量采样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相角结果,该方法通常用于高频、高精度的实验研究。
4. 相量法:将电压和电流转换成相量形式,分别用复数表示,然后进行相量运算,通过计算得到相位差的大小及方向,从而得到相角的值。
这种方法在电力系统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相角测量误差的分析在相角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引入误差,因此需要对误差进行分析和评估。
1. 系统误差:来源于测量设备的误差,如示波器的频率响应误差、示值误差等,可以通过仪器校准来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
2. 环境误差: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环境适应性校验,并进行误差修正。
3. 人为误差: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准确、读数不准确等因素可能引入误差,需要进行人为误差评估,并通过培训和规范操作来减小误差的影响。
4. 随机误差:由于噪声等因素的干扰,测量结果可能产生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或进行数据滤波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相位误差

频率误差定义:发射机的频率误差是指测得的实际频率与理论期望的频率之差。
它是通过测量手机的I/Q信号并通过相位误差做线性回归,计算该回归线的斜率即可得到频率误差。
频率误差是唯一要求在衰落条件下也要进行测试的发射机指标。
测试目的:通过测量发射信号的频率误差可以检验发射机调制信号的质量和频率稳定度。
频率误差小,则表示频率合成器能很快地切换频率,并且产生出来的信号足够稳定。
只有信号频率稳定,手机才能与基站保持同步。
若频率稳定达不到要求(0.1ppm),手机将出现信号弱甚至无信号的故障,若基准频率调节范围不够,还会出现在某一地方可以通话但在另一地方不能正常通话的故障。
条件参数: GSM频段选1、62、124三个信道,功率级别选最大LEVEL5;DCS频段选512、698、885三个信道,功率级别选最大LEVEL0进行测试。
GSM频段的频率误差范围为+90HZ 90HZ,频率误差小于40HZ时为最好,大于40HZ小于60HZ时为良好,大于60HZ小于90HZ时为一般,大于90HZ时为不合格;DCS频段的频率误差范围为+180HZ 180HZ,频率误差小于80HZ 时为最好,大于80HZ小于100HZ时为良好,大于100HZ小于180HZ时为一般,大于180HZ 时为不合格。
相位误差(GMSK)和频率误差是用于表征GSM手机调制质量的两个重要参数。
相位误差的测量能反映出发射器电路中I/Q基带信号发生器、滤波器、调制器和放大器等部分的问题,在实际系统中,太大的相位误差会使接收器在某些边界条件下无法正确解调,这最终会影响工作频率范围。
频率误差的测量能够反映出合成器/锁相环等部分的性能。
频率误差过大反映出当信号发送时存在频率转换,合成器不能快速识别信号。
在实际系统中,频率误差过大会造成接收器无法锁定频率,最终导致和其他手机之间相互干扰。
在欧洲GSM的电信标准中规定:相位误差的峰值不得大于20度、有效值不得大于5度。
电流互感器相位误差定义

电流互感器相位误差定义
电流互感器相位误差,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东西啊!它就像是一个隐藏在电力世界里的小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你知道吗,电流互感器相位误差其实就是实际二次电流向量与理想的二次电流向量之间的夹角呀!这就好比是一场赛跑,理想的二次电流向量是设定好的最佳路线,而实际的二次电流向量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跑偏了那么一点点,这跑偏的角度就是相位误差啦!
想想看,在庞大的电力系统中,电流互感器就像是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它们负责把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小电流,以便于测量和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但如果它们出现了相位误差,那可就像是卫士走偏了路,会给整个系统带来一些小麻烦呢!比如说,可能会影响到电能计量的准确性,让我们对用电量的统计出现偏差;或者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让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面临风险。
这不就像是我们走路,如果方向偏了一点点,可能就会走到别的地方去了,那可就糟糕啦!所以说,对于电流互感器相位误差,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那怎么才能减少或者消除这个相位误差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去努力啦!一方面,我们要选择高质量的电流互感器,就像我们挑选一双合脚的鞋子一样,只有质量好的才能让我们走得更稳、更远。
另一方面,我们要对电流互感器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就像我们要定期给汽车做保养一样,让它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而且,我们还要不断地研究和创新,寻找更好的技术和方法来降低相位误差。
这就像是攀登一座高峰,虽然道路崎岖,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登顶成功!
总之,电流互感器相位误差虽然看似微小,但它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它的影响,让电力系统更加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
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吗?。
相位校准信号高效提取方法及误差分析

关键词 :离散傅里 叶变换 ;相位校正信号 提取 ;误 差分 析
中图分类号 :T N 9 1 1 . 7 2 , P 1 6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3 — 0 5 3 0 ( 2 0 1 4 ) 0 2 — 0 e 6 3 9 9 9 t h U n i t o f P L A, B e i j i n g 1 0 0 0 9 4,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c o mp u t a t i o n a l c o mp l e x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l a P h a s e C li a b r a t i o n e x t r a c t i o n me t h o d b a s e d o n c o r r e l a t i o n i n c r e a s e d
Hi g h Ef ic f i e n t Ex t r a c t i o n o f P h a s e Ca l i b r a t i o n S i g n a l s a n d Er r o r An a l y s i s
J I ANG K u n 一 W ANG Yu a n — q i n HOU Xi a o — mi n S HI j i — f e n g
g r e a t l y w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o f P C AL s i g n a l s ’n u mb e r .An e f f i c i e n t P C AL s i g n a l s e x t r a c t i o n me t h o d b a s e d o n D F T wa s p r o — p o s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e q u a l f r e q u e n c y i n t e r v a l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o f P C AL s i g n ls a .a l l o f t h e p h a s e s o f P C AL s i g n a l s c a n b e o b t a i n e d b y o n e t i me DF T c o mp u t a t i o n .T h e e ic f i e n c y o f t h e n e w me t h o d h a s o b v i o u s s u p e i r o r i t y w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o f
一种基于DFT的相位差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
( 17)
同时有 :
△m → 0
lim P ( m ) = N
( 11)
由此不难看出 ,当 △m ≠ 0 时 , 由 ( 6) 和 ( 8) 式 不能精确求得两信号的初相位 φ1 和 φ2 , 但是可 以很精确的求得两信号的相位差 : φ = angle ( V 1+ ( m ) ) - angle ( V 2+ ( m ) )
对 ( 3) 和 ( 4) 式进行 N 点的离散傅里叶变换 [5 ] ,有
V 1 ( k ) = Σ V 1 ( n) exp ( - j
n=0
π 2
N
nk )
=
V 1 exp ( jφ 1)
2
πf 0 TsN ) 1 - exp ( j2 π πf 0 Ts - 2 k ) 1 - exp j ( 2
0 引言
测量同频率两余弦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是基本 的无线电测量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将两个信号 转换成方波 ,再根据两信号的过零点或方波信号 的中点测出时间差 , 然后计算出相位差 。当信号 受谐波或噪声干扰时 , 过零点法的相位差测量误 差将会很大 [1 ] 。基于数字相关原理的相位差测量 方法有很好的噪声抑制能力 , 但该方法难以消除 谐波干扰 [2 ] 。基于自适应带通滤波器和测量信道 交换技术的相位差测量方法虽然能部分的消除谐 波或噪声的干扰 , 但它只适合于低频信号相位差
其中 ( 0 ≤k ≤N - 1) 。 令 V 1 ( k ) 的正频域部分为 :
+ V1 ( k) =
V 1| P ( k ) |
2
exp [ j (φ1 + φk ) ]
( 6)
πf 0 TsN ) 1 - exp ( j2 其中 , P ( k ) = π πf 0 Ts - 2 K) 1 - exp j ( 2
相位误差分析

1. 什么是相位误差相位误差是手机发射信号经过解调后的相位和理想相位之间的差别。
一般相位误差和频率误差对我们的测量仪表来说,是同时测量得到的。
详细测量方法、条件和测量计算步骤请参考ETSI ts15101001 13.1 这一章节。
2. 测量的目的和理论相位误差是一项基本的衡量GSM调制精度的指标,揭示了发射机调制器的性能。
相位误差有问题,一般表明I/Q基带产生器,滤波器和发射机电路里面有问题。
功率放大器的一些问题也能够导致很高的相位误差。
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不好的相位误差能够导致接收机无法正常解调, 信号的相位上面携带着有用信息,如果相位被打乱了,接收机解调出来的信息肯定会出现问题。
根据3GPP的规定,相位误差( Phase Error)的峰值不能超过20度,RMS不能超过5度。
在网络信号不好的时候,这种表现更加严重,影响到了信号的覆盖范围。
这一点大家可以理解:GSM本身是一个调相系统;信号的相位上面携带着有用信息。
如果相位被打乱了,接收机解调出来的信息肯定会出现问题的。
下面的图片详细讨论相位误差的理论:以上图片显示了仪表如何计算相位误差的。
1. 接收机对发射机的输出进行下变频后,然后开始采样。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捕捉到实际的相位轨迹。
2. 接着接收机解调和计算出理想的相位轨迹。
3. 将实际的相位轨迹和理想的相位轨迹相减,就得到了误差信号。
4. 误差信号的倾斜度就是频率误差(相位除以时间)。
5. 误差信号的波动定义为相位错误。
一般的说法是均方根(RMS)和峰值。
以下图片标注出了手机的测量标准要求。
详细的标准请参考ETSI TS15101001 13.1这一章节。
3.实际的测量以上是从CMU200 通信综合测试仪截取下来的图片。
分别测试了频率误差(Frequency Error),相位误差的均方根(RMS)和峰值(Peak),原点偏置(Origin Offset)和IQ 信号幅度不平衡(I/Q Imbalance)。
手机中的PhaseError问题

手机中的Phase Error 问题摘要:本文对相位误差的概念作了简单介绍,总结了工作中的一点经验,希望能给Analyzer 和有关人员分析时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相位噪声、杂散 一.引言: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任何信号的频谱都不是绝对纯净的,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噪声,它们来源于非线性产生的相干寄生信号和系统内部产生的非相干噪声,信号质量因此而变坏,严重时可能造成通信中断,往往会成为整个系统的限制因素。
二.相位误差的概念:一个理想的正弦信号可以表示为:()()o o t V t u ϕω+=cos ,在时域中它是一个正弦波,用示波器可以观测到如图一的波形。
在频域中它是一根纯净的谱线,如图二。
实际的正弦信号往往带有寄生调幅和寄生调相,可以表示为:()()[]()[]t t t V t u r o ϕωε++=cos 1()t ε是瞬时幅度起伏;()t r ϕ是瞬时相位起伏。
通常()1<<t ε,且容易消除(如通过限幅器)因此:()()[]t t V t u r o ϕω+=cos (1)由于瞬时频率是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导数,所以()t r ϕ的变化将会引起信号频率和相位的起伏,称为信号相对于理想信号的相位误差。
如图三,这些相位起伏在频域中表现为分布在载频附近的噪声边带和杂散。
在时域中表现为相对于理想信号的零交叉变与信号的相位起伏相对应的相位误差如图五:()tt r ∆∆ϕ就是频率误差。
除去频率误差引图二 oωA 图一 V t V()t r ϕA起的相位变化,剩下的随机起伏部分是相位误差,它的最大值称为峰值相位误差,均方根值称为均方值相位误差。
GSM Tx 要求:频率误差Hz 90< GSMHz 180< DCS峰值相位误差 20±< 均方值相位误差 5<()t r ϕ一般由直流分量()⎰∞→=T r T o dt t T 01lim ϕϕ、噪声()t n ϕ和杂散()∑+si si si t ψωϕcos 组成。
电流和电压的相量测量实验中相角的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电流和电压的相量测量实验中相角的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在电力系统和电子电路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测量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即相角。
相角是描述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对相位关系的重要参数,它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路的正确工作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相角的测量方法,以及相角测量中的误差分析。
一、相角测量方法1. 位相差测量法位相差测量法是相角测量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相角。
设电流i(t)和电压u(t)可以表示为:i(t) = I * sin(ωt + φi)u(t) = U * sin(ωt)其中,ω为角频率,φi为电流相角。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测量相角:(1)将电压和电流信号输入示波器,设置示波器的触发功能;(2)调整示波器的水平和垂直扫描速度,使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图完整显示;(3)触发示波器,记录电压和电流波形图上相同点的时间差Δt;(4)根据相位差的定义,计算相角φi = (Δt / T) * 2π,其中T为电压和电流的周期。
2. 包络检波法包络检波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相角测量方法。
它利用包络检波器检测电流和电压的包络信号,并通过比较两个包络信号的时间差来测量相角。
具体步骤如下:(1)将电压和电流信号输入示波器,设置示波器的水平和垂直扫描速度;(2)调整示波器的触发功能,使其稳定显示包络信号;(3)记录电压和电流包络信号上相同点的时间差Δt;(4)根据相位差的定义,计算相角φi = (Δt / T) * 2π,其中T为电压和电流的周期。
二、误差分析在相角测量实验中,存在着一些误差源,这些误差对相角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主要的误差来源和分析:1. 示波器的系统误差示波器作为相角测量的重要工具,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引入一定的系统误差。
这些误差来自示波器的内部电路和采样性能等因素。
为了减小示波器的系统误差,可以选择精度更高的示波器或进行校准和补偿。
2. 人为误差测量人员在操作示波器和记录数据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什么是相位误差
相位误差是手机发射信号经过解调后的相位和理想相位之间的差别。
一般相位误差和频率误差对我们的测量仪表来说,是同时测量得到的。
详细测量方法、条件和测量计算步骤请参考ETSI ts15101001 13.1 这一章节。
2. 测量的目的和理论
相位误差是一项基本的衡量GSM调制精度的指标,揭示了发射机调制器的性能。
相位误差有问题,一般表明I/Q基带产生器,滤波器和发射机电路里面有问题。
功率放大器的一些问题也能够导致很高的相位误差。
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不好的相位误差能够导致接收机无法正常解调, 信号的相位上面携带着有用信息,如果相位被打乱了,接收机解调出来的信息肯定会出现问题。
根据3GPP的规定,相位误差( Phase Error)的峰值不能超过20度,RMS不能超过5度。
在网络信号不好的时候,这种表现更加严重,影响到了信号的覆盖范围。
这一点大家可以理解:GSM本身是一个调相系统;信号的相位上面携带着有用信息。
如果相位被打乱了,接收机解调出来的信息肯定会出现问题的。
下面的图片详细讨论相位误差的理论:
以上图片显示了仪表如何计算相位误差的。
1. 接收机对发射机的输出进行下变频后,然后开始采样。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捕捉到实际的相位轨迹。
2. 接着接收机解调和计算出理想的相位轨迹。
3. 将实际的相位轨迹和理想的相位轨迹相减,就得到了误差信号。
4. 误差信号的倾斜度就是频率误差(相位除以时间)。
5. 误差信号的波动定义为相位错误。
一般的说法是均方根(RMS)和峰值。
以下图片标注出了手机的测量标准要求。
详细的标准请参考ETSI TS15101001 13.1这一章节。
3.实际的测量
以上是从CMU200 通信综合测试仪截取下来的图片。
分别测试了频率误差(Frequency Error),相位误差的均方根(RMS)和峰值(Peak),原点偏置(Origin Offset)和IQ 信号幅度不平衡(I/Q Imbalance)。
射频发射机基础
传统发射机的架构
模拟基带产生的IQ信号经过射频发射机转换到射频信号,然后由天线发射出去。
因此,射频发射机扮演着将基带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的角色。
射频发射机的设计必须注意下面的几点:
1. 调制精确度(modulation accuracy)。
射频发射机的调制精度决定了发射机的信号品质好坏,因此会影响到接收机解调之后的误码率。
2. 线性度。
电路的非线性会让发射信号失真,进而导致接收机解调后的误码率升高。
3. 增益的动态范围。
射频发射机必须有足够的动态范围,以避免接收机饱和。
在3G WCDMA系统中,发射机必须有1dB的增益解析度,而且动态范围必须大于80dB。
现在我们用的GSM手机中,增益解析度为2dB。
动态范围是30dB左右。
传统的发射机为两次上变频发射机结构。
包含变频器,通道选择滤波器,中频可编程放大器,驱动放大器和信道选择滤波器等等。
变频器的作用是将模拟基带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
如下图所示:
数学表达式如下:
cos()cos(90)
cos()
cos()cos()cos()cos(90)sin()
c c c c I G t D
Q t LO t RF G t t D t t t ωθωωωθωωωω=++=+==++-+
其中,G 是 IQ 振幅差异,Φ是相位误差,D 是直流误差。
如前面所述,调制器的精度决定了发射机的信号的品质好坏。
当输入的基带IQ 信号在相位和幅度上面存在误差时,会在调制器的输出端产生邻信道泄漏。
比如我们经常碰到的调制谱的问题。
这里不展开讨论。
根据上面的公式推导,当输入信号在DC 方面存在误差的时候,会产生载波泄漏(Carrier leakage)。
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分析相位误差产生机理的时候,会详细地谈到。
以上两方面都会对调制精度产生影响。
所以我们在电路设计的时候,必须要降低IQ 信号之间的相位、幅度和直流误差。
回到上面传统的发射机结构来,传统的二次变频结构有下面的缺点:
(1)使用中频通道选择器降低了集成度。
(2)耗电大。
(3)信号输出无法进行更好的杂散抑制。
为了克服上面的缺点,偏置锁相环结构的发射机就应运而生。
偏置锁相环发射机架构
如上图所示,基带信号经过一次上变频,变成中频信号。
中频信号经过限幅后,通过锁相环路对一个电压控制振荡器(TXVCO )进行相位的调制,从而产生发射信号。
这种结构能够降低发射机的功率消耗,输出射频信号中杂散比较低,同时更适合IC 集成设
计。
当然,这种结构也有自己的缺点,仅仅能够用于恒定包络系统。
另外因为偏置锁相环受到了环路带宽的限制,只能用于窄带通信系统。
偏置锁相环路发射结构广泛用于GSM 系统中。
直接上变频发射架构
如下图:
基带信号经过混频器直接调制到射频。
非常简洁。
这样省去了中频选择滤波器和中频混频器。
整个发射机能够被整合到一个芯片上面。
发射机的增益可以通过(基带可编程增益衰减器)BBPGA 和混频器增益来控制。
采用这种结构的发射机载波带宽要比偏置锁相环结构大,并且适用于非恒定包络系统。
当然,这种结构也有自己的缺点。
由于本振信号和发射机载波频率相同,本振信号泄漏到混频器输出端后,无法虑除。
因此载波泄漏比较严重。
过大载波泄漏造成接收机无法进行解调。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EDGE 模式下的载波泄漏情况。
当系统需要很大的动态增益范围时候,这个问题严重。
当发射机功率降低的时候,泄漏的载波功率不会降低。
因此当泄漏的载波和发射信号功率的比值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接收机根本无法解调出信号来。
为此,直接上变频发射机结构必须搭配载波抑制自动校正回路来使用,这样才能维持载波泄漏和发射功率之比为固定值。
假设cos()I a t ωθ=⋅++∆,sin()Q b t ω=⋅, 其中a 为I 信号的幅度, b 为Q 信号的幅度,
θ为I 信号的相位偏移, ∆为I 信号的直流偏移。
则[]sin()cos()cos()sin()sin()cos()c c c c
I t Q t a t t b t t ωωωθωωω=⋅+=⋅++∆⋅+⋅∑ []cos cos sin()sin()22
sin cos()cos()sin()2
c c c c c a b a b t t a t t t θθωωωωθωωωω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若/I Q 信号的幅度不相等,且I 信号相对Q 信号有相位偏移,即a b ≠,0θ≠, 则在输出的信号中会带有()c ωω-的频率分量,使得GSM 信号的调制谱指标恶化,导致相位误差变大;若0θ≠,则在输出信号中会增加新的频率分量,会对输出调制谱造成恶化;若0∆≠,则在输出信号中会引入本振频率,也会对输出调制谱造成恶化,导致相位误差变大。
以上这些因素, 在实际设计的时候并不容易的调试,但是可以通过走线来避免出现这些情况。
比如我们的/I Q 信号线, I +和I -,Q +和Q -必须按照差分线来走,并且周围必须要有地线对其进行保护,与一些高频的数字线保持一定的隔离度, 这样就基本可以保证/I Q 信号的不会受到干扰。
相位误差故障分析和调试
以上我们讲了很多结论性的东西,往往对一件事情直接描述后,给出结论。
这样可能让大家比较困惑。
比如说,为什么直接上变频结构就比偏置锁相环路结构在电路设计上面挑战更大?相位误差到底是怎么出现的?由于理论水平有限,只能这样敷衍一下了。
下面就一些电路设计的实际问题进行举例分析。
希望能够拓宽大家的工作思路。
相位误差测试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分为传导测试和辐射测试两种。
以下叙述中不分开讨论。
另外 TC UAA3536 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后面所有的讨论只针对直接上变频系统和相位误差相关的几个因素如下:
I/Q 信号直流分量不平衡
Balun 电路
收发器 TC 和功率放大器 PA 之间的匹配滤波
功率放大器输出匹配
天线开关 ASM 控制线的退耦
发射功率通过接收回路的功率回馈
辐射测试下,天线失配问题等等情况
和屏蔽罩(shielding can )相关的一些问题
PA 的供电问题
26MHz oscillator 稳定性
Transceiver 供电线退耦问题
下面的文字将会对以上列举的情况进行具体的电路分析,一些常用的电路调试方法也会被介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