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林分经营目标和林分结构的确定
森林经营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

森林经营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森林经营分区是指将森林资源按照地域、类型、功能等要素进行划分,通过不同的经营策略与目标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它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木材、药材等资源,还可以起到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作用。
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林地分区经营策略1.多功能林地的经营策略:在多功能林地中,要把握好保护和利用的平衡。
保护重点在于保持林地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利用重点在于合理开发林地资源,发挥其经济和生态效益。
要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和保护措施,确保多功能林地的良性发展。
2.生态保护林地的经营策略:生态保护林地是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而设立的,所以经营策略主要侧重于生态保护和修复。
在生态保护林地中,应该采取积极的生态修复措施,保护特有植物和动物物种,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经济林地的经营策略:经济林地是为了经济效益而设立的,其经营策略主要侧重于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
在经济林地中,要合理选择树种,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加强育种改良,提高木材和果实的产量和质量,以实现经济林地的可持续经营。
二、林地分区经营目标1.多功能林地的经营目标:多功能林地的经营目标是既要保持其生态环境功能,又要实现经济效益。
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使林地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充分利用其资源,实现经济效益。
三、建议与展望1.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森林经营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的制定需要建立在充分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的基础上。
要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最适合不同林地类型的经营策略与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加强政策支持和管理措施:制定科学的林地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还需要政策支持和管理措施的配套。
要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林地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的实施和落实。
3.加强社会宣传和参与:要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和参与,提高公众对林地分区经营策略与目标的理解和支持度。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5、相对生长速率(RG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
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
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
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类。
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
19、歉年:结实少甚至不结实的年份。
20、生理后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后的现象。
第3章 林分结构

第3章林分结构●内容提要●林分直径结构●林分直径分布拟合方法●林分树高结构幻灯片2林分结构●林分在未遭受破坏的情况下,林分内部存在着一些比较稳定的结构规律。
●林分结构:指树木在林分中的分布状态●林分结构主要研究:●(1)林木在林分中的空间占有状态-生态学●(2)林木各调查因子按林木大小的分布状态-测树学幻灯片3第一节林分直径结构●一、林分直径结构的意义●林分直径分布(St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林分内林木株数按径阶的分配状态,也称作林分直径结构。
●林分直径结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林分直径便于测定,且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的树木的分配状态,将直接影响树木的树高、干形、材积、材种及树冠等因子的变化。
●各因子的结构规律与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紧密相关。
幻灯片4一、林分直径结构的意义1)林分材种结构与林分直径结构密切相关,并且对林分材种结构规律及特点,林分直径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林分直径结构是编制林分材种出材量表的基础。
2)林分直径结构规律是研究、推断相关因子(如树高、断面积、干形和材积)的结构规律。
3)林分直径结构是测定、预测林分断面积和蓄积及其生长过程的一个依据。
4)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可作为制定、检查营林措施(如抚育间伐)效果的主要依据。
幻灯片5二、同龄纯林直径结构(一)直径正态分布●静态分布-近似正态的单峰有偏分布:以林分算术平均直径()为峰点、中等大小的林木株数占多数、向其两端径阶的林木株数逐渐减少的对称的山状曲线●同龄纯林直径分布曲线(一)直径正态分布●直径分布截尾正态分布幻灯片7(二)描述直径分布的统计特征数●林分算术平均直径:●变动系数:●偏度(skewness):●峰度(kurtosis):幻灯片8(三)直径分布动态规律●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平均直径(Dg):由小→大;●变动系数(CD):由小→大;●偏度(α3):左偏(α3>0,正偏)→正态(α3=0)→右偏(α3<0,负偏);●峰度(α4):高峰态(α4>0)→正态(α4=0)→低峰态(α4<0)。
结构化森林经营

墨西哥原始林
3.2 遵循连续覆盖的原则(1)
尽量减少对森 林的干扰,只在 林分郁闭度不小 于0.7的情况下才 进行经营采伐, 否则应对林分进 行封育和补植;
3.2 遵循连续覆盖的原则(2)
禁止皆伐,采伐利用达到自然成熟(目标直径)的树种单 木;保持林冠的连续覆盖,相邻大径木不能同时采伐, 按树高一倍的原则确定下一株最近的相邻采伐木。
森林自然度等级
SN值
林分状态特征
<=0.15 0.15~0.30 0.30~0.46 0.46~0.60 0.60~0.76 0.76~0.90
>0.90
疏林状态(在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上发育的植物群落,或是地带性森林或 人工栽植而成的林分由于持续的、强度极大的人为干扰,植被破坏殆尽后形成的林分 ;乔木树种组成单一且郁闭度较小;林内生长大量的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偶见先 锋种;林分垂直层次简单,迹地生境特征还依稀可见,但已经不明显)
4 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与技术(8)
➢ 点抽样
结构参数调查:从林分中一个随机点开始,走蛇形线路,每隔一定
距离(调查的参照树最近4株相邻木不重复)设立一个抽样点。以激光 判角器作为辅助设备,调查距抽样点最近4株胸径≥5cm的单木的空间结 构参数及其属性,同时调查参照树与最近4株相邻树构成的结构单元的 林层数和树种数;
• 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用角尺度(W)来分析; • 树种的空间隔离程度,或者说林分树种组成和空间配置情况,用混交
程度(M)表示; • 林木个体大小分化程度,或者说树种的生长优势程度,用大小比数
(U)来表达。
• 评价自然度 • 分析经营迫切性
4 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与技术(10)
➢ 利用森林自然度划分森林经营类型
第三章林分调查与林分结构

林分年龄的确定
• 对于绝对同龄林分,林分中任何一株林木的年龄就是该 林分年龄;
• 对于相对同龄林或异龄林,通常以林木的平均年龄表示 林分年龄。可采用算术平均年龄和加权平均年龄。
• 混交异龄林,以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的年龄为主
• 对于复层混交林,通常按林层分别树种记载年龄,而以 各层优势树种的年龄作为林层的年龄。
• 调查方法:查考资料、现地调查、访问
(二)林层 (或林相)(storey)
——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 • 单层林(single-storied stand) :明显地只有一个林
层的林分 • 复层林(multi- storied stand)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明显林层的林分 • 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
b. 幼树、灌木、活地被物及生物多样性调查 :采用样方调 查法。
c. 土壤调查 :在标准地内通过土壤剖面调查土壤。 d. 森林健康:对林分的灾害情况(火灾、病虫害)、树冠脱
叶、树叶颜色等森林健康因子进行调查。
2、内业
—各项林分调查因子计算
包括:林分平均直径、平均高、年龄、树种组成、 地位级(立地指数)、疏密度(郁闭度)、株数 密度、胸高断面积、蓄积量、材种出材量及出材 级等。
(1)每木检尺( tally,每木调查) a. 确定径阶大小:一般为2cm; b. 确定起测径阶:一般为6径阶,即5.0cm为起测胸径; c. 分树种、林层、用材树、半用材树、薪材树等调查记录。 (2)测树高 a. 按株数径阶分布分配实测15~25株树的高与胸径;绘树高曲线或建立D— H方程; b. 测3株优势木高。 (3)测定郁闭度:“一步一抬头” (3)测定年龄:生长锥或伐倒标准木等方法。 (5)林分环境因子调查:幼树、下木、地被物、土壤、海拔、地形、坡 位、坡向、坡度等。
森林经理复习资料带答案2011(081、082)

一、填空1. 我国国有林森林区划系统国有林场区划系统:林场(总场)—分场(营林区、作业区、林区)—林班—小班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指与森林资源管理活动有关的经过加工的能反映资源现状、动态及管理指令、效果、效益等管理活动的一切数据。
3.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内容:森林资源监测是对一定空间、一定时间内的森林资源状态进行的连续性跟踪调查。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组织、建立、实施森林资源监测的一整套方法。
我国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由国家森林资源监测、地方森林资源监测和资源信息通讯及管理系统组成。
4.森林经理工作的主要成果:森林经营方案5.森林经营档案:(1)调查卡片、统计报表及图面资料;(2)经营活动记载;(3)地形图、遥感资料;(4)材积表等林业数表;(5)样地资料;(6)社会经济;(7)设计文件;(8)法规(共10条,答8条可给满分。
)6.样地:在林分内,按照随机抽样原则设计的实测调查地块。
7. 森林资源管理决策:是人们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按一定的方法和准则,对多个方案进行理性选择的过程。
8. 标准地是在林分内按照什么要求确定的什么地块: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
也称典型样地。
9.森林评价:是以森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作为资产进行货币价值计算的一项活动。
10.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的的状态。
11. 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的主要依据:12.森林区划的目的: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便于组织经营单位,便于长期的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活动,便于经济核算工作13. 间伐:主伐前进行的抚育性质的采伐利用,包括抚育采伐和卫生伐。
14. 更新:15. 林相图:是以基本图为底图编绘而成的、反应林业经营单位内小班的林种、树种、年龄等分布情况的服务于经营活动的图面材料。
二、是非判断题(1-13柯坪姐姐,14-27 唯丹姐姐 1-15 )1.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分析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是指林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结构,包括林分的分布密度、大小、形状和分布格局等要素。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可以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分析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
1. 种植密度优化:合理调整种植密度是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关键。
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林分间的竞争加剧,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和更新,同时也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
过低的种植密度则会导致容易受到入侵物种的侵害,影响林分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根据林木的生长特性和经营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种植密度,有利于优化林分空间结构。
2. 林分结构调整:林分结构是指林分的物种组成、年龄组成和竞争层次等要素。
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态特性和生长速度,对林分的空间结构有着重要影响。
在选择种植物种时,应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共生特点,避免林型单一和物种单一的情况。
合理地组合不同物种,根据其生长速度和年龄组成,可以构建多层次的林分结构,有利于提高林分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3. 林分间隔调整:林分间隔是指林木之间的距离。
合理地调整林分间隔可以实现林分的适度竞争和协同生长。
太密集的林分会导致竞争激烈,林木生长缓慢;太稀疏的林分则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根据林分的生长周期和目标,科学地确定林分间隔,有利于优化林分空间结构。
4. 疏伐和补植:疏伐是指对生长缓慢、生长不良或者已到成熟期的树木进行适当的削减。
通过疏伐可以调整林分的密度和结构,促进强壮的树木生长,提高林分的质量和产量。
需要及时进行补植,保持林分的整体稳定性。
疏伐和补植是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
5. 林分更新和改造:林分的更新和改造也是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有效途径。
对于老龄化、退化或疾病受害的林分,可采取适当的更新和改造措施,引进具有良好生长特性和经济价值的新物种,提高林分的质量和产值。
通过林分的定期更新和改造,可实现林分的良性循环和持续经营。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是提高森林经营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措施。
天然林名词解释

天然林名词解释
天然林是指未经人工种植或干扰的自然生长的森林。
它具有复杂的结构和生态系统,包含多种植物和动物物种。
以下是天然林常见名词的解释:
1. 树种:指天然林中主要的树木种类。
例如,南方天然林中的主要树种有松、柏、杉、榉、楠等。
2. 林分:指天然林中由相同树种组成的一片森林。
例如,松林、柏林、杉林等。
3. 林分结构:指天然林中不同树种的分布和层次结构。
例如,松林中可以分为主干层、次干层和草本层。
4. 森林底层:指天然林中树下生长的植物,包括草本、蕨类、苔藓植物等。
5. 落叶层:指在天然林中树木落叶后形成的一层枯叶和植物残渣,可以为森林提供养分。
6. 乔木层:指天然林中高大的树木层,通常高度在10米以上。
7. 灌木层:指天然林中低矮的灌木植物层,通常高度在1.5-3米之间。
8. 枯枝落叶层:指天然林中地面上的枯枝、落叶和其他植物残渣,对森林土壤和水分保持起重要的作用。
9. 物种多样性:指天然林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天然林由于没有人工干扰,物种多样性通常比人工林要高。
10. 生态系统服务:指天然林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如保
持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维护气候稳定、提供采集、旅游等经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林林分经营目标和林分结构的确定
一.天然林林分经营目标的确定
(一)经营类型的概念
由天然下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称作天然林。
在同一林种区内,虽然经营利用方向一致,但各个小班的经营目的和自然特点往往有很大的差别。
因而不能用同一的经营方式进行经营活动,因此,在划分了林种区后,还需要根据小班特点,将它们分别归类组织起来,采取相同的经营目的和经营利用措施,这种组织起来的单位,叫做经营类型或叫作业级。
因此,经营类型就是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每一经营类型都有相应于其经营目的森林作业法,而不是某一阶段性的经营措施,如对用材林种区来说,经营类型就成为确定主伐年龄,主伐方式,标准年伐量,间伐量以及一切经营措施的单位。
(二)如何确定组织经营类型
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树种的不同
林分或有林地小班之间,最显著的差异是树种不同。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树种不同时,在满足国民经济对木材需要程度以及森林的防护效能亦不相同,如在用材林种,为了培育某一材种,就需要把达到一定年龄时可提供这样规格木材的小班组织成一个经营类型,以便统一定向培育。
在防护林或其他林种中,为了充分发挥森林的有效作用,也需要按不同树种组织经营类型。
所以,树种的不同是组织经营类型的首要因素。
对天然林而言,每个小班的树种组成不可能完全单纯,这时应以优势树种为主。
但各个小班的优势树种不一定是主要树种,也可能是次要树种占优势,因此,当优势树种是主要树种时,应按优势树种的不同组织经营类型。
如次要树种占优势时,可以组织临时经营类型,以便通过合理经营使其转变为以主要树种占优势的经营类型。
如某些优势树种的小班占面积过小时,可将性质相似的几个主要树种合并在一起,组织成一个经营类型。
如针叶树经营类型、软阔叶经营类型等。
2.立地质量的不同
优势树种或主要树种相同,而立地质量不同,表现在地位级、地位指数不同时,小班的自然生产力则有较大差别。
立地质量高的适宜于培育大径材,而立地质量低的只能培育出中、小径级材或薪炭材。
3.森林起源的不同
优势树种相同而林分起源不同,则林木的寿命、生产率、材种和防护效能等均不相同。
所谓森林起源不同,一般指林分是实生或萌生,有时亦指天然林或人工林。
因而林分起源不同时,可分别组织经营类型。
如杉木实生经营类型,杉木萌生经营类型等。
4.经营目的不同
由于经营上的需要,可以根据经营目的不同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
在经济条件好、交通方便的林区,经营目的不同往往是组织经营类型主要的依据之一。
如在用材林林区中,有一些分散的特种经济林小班,就可以组织特用经济林经营类型,又如母树经营类型、油茶林经营类型等。
有时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某一种特
殊的需要而组织专门生产某材种的经营类型,如矿柱材经营类型、造纸材经营类型等。
对有林地小班应根据上述条件来组织经营类型。
对无林地小班,则应按其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差异,分别归到相应的经营类型中去,以便对经营类型设计森林经营措施时一并考虑。
二.天然林林分林分结构的确定
不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在未遭受到严重地干扰(如自然因素的破坏及人工采伐等),经过长期的自然生长枯损与演替的情况下,林分内部许多特征因子,如直径、树高、形数、材积、树冠以及复层异龄混交林中的林层、年龄和树种组成等,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状态,而且表现出较为稳定的结构规律性,在测树学中称它为林分结构规律(law of stand structure)。
因此,林分结构内涵着这些反映林分特征因子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因子之间的相关规律。
探讨这些规律,对森林经营技术、编制经营数表及林分调查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按径阶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直径结构(Stand diameter structure),亦称林分直径分布(St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林分直径结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不仅因为林分直径便于测定,而是因为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的树木的分配状态,将直接影响树木的树高、干形、材积、材种及树冠等因子的变化。
经研究也表明,上述各因子的结构规律与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紧密相关。
在理论上它为许多森林经营技术及测树制表技术提供了依据。
在林分直径结构中,又以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为基础,而复层异龄混交林的直径结构规律要复杂得多。
因此,在林分直径结构中,主要研究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以及在营林技术中的作用。
(一)同龄纯林直径结构
在同龄纯林中,每株林木由于遗传性和所处的具体立地条件等因素的不同,会使林木的大小(直径、树高、树冠等)、干形等林木特征因子都会产生某些差异,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未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及人为干扰),这些差异将会稳定地遵循一定的规律。
同龄纯林直径结构规律的主要特征,可归纳如下。
各林分直径分布曲线的具体形状虽略有差异,但就其直
径结构规律来说,尽管林分平均直径不同,但都是形成一条以林分算术平均直径为峰点、中等大小的林木株数占多数、向其两端径阶的林木株数逐渐减少的单峰左右近似于对称的山状曲线,这条曲线近似于正态分布曲线(Normal distribution curve),多年来林学家曾利用正态分布函数(Normal distribution function)拟合、描述同龄纯林直径分布,并取得了较好的拟合效果。
因此,可认为同龄纯林直径结构近似遵从正态分布。
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即幼龄林平均直径较小,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偏度(skewness)为左偏(亦称正偏,即偏度值大于零);其峰度(亦称峭度,kurtosis)为正值;这种左偏直径分布属于截尾正态分布(truncated normal distribution)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林分算术平均直径逐渐增大,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偏度由大变小,峰度也由大变小(由正值到负值),林分直径分布逐渐接近于正态分布曲线(正态分布曲线的偏度值及峰度值均为零)。
(二)异龄林直径结构
在林分总体特征上,同龄林与异龄林有着明显的不同,正如,同龄林与异龄
林在林分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就林相和直径结构来说,同龄林具有一个匀称齐一的林冠,在同龄林分中,最小的林木尽管生长落后于其他林木,生长得很细,但树高仍达到同一林冠层;而异龄林分的林冠则是不整齐的和不匀称的;异龄林分中较常见的情况是最小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随着直径的增大,林木株数开始时急剧减少,达到一定直径后,株数减少幅度渐趋平缓,而呈现为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J形曲线(inverse J—shaped curve),在同龄林分和异龄林分这两种典型的直径结构之间,存在着许多中间型,且林分直径分布曲线的形状与林相类型有些关系。
但是,由于异龄林的直径结构规律受林分自身的演替过程、树种组成及树种特性、立地条件、更新过程以及自然灾害、采伐方式及强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其直径结构曲线类型多样而复杂。
例如,stands)(指一定面积上由于人为或灾害原因仅保留了少数林木加上后来更新生长起来的林木所形成的林分)及群状同龄林(even—aged group stands)(指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连续更新高潮所形成的,如同几个同龄林交叠起来的林分)的林分直径分布呈间断的或波纹状的反J型曲线;具有明显层次的复层异龄林分,直径分布呈双峰山状曲线;林冠层次不齐整的异龄林分,则呈不规则的山状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