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结构

合集下载

凌源市林分结构改善与防火措施研究

凌源市林分结构改善与防火措施研究

凌源市林分结构改善与防火措施研究凌源市位于辽宁省的葫芦岛市,是一座以林业资源丰富而闻名的城市。

林业资源是凌源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林分结构改善和防火措施是保护和利用林业资源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凌源市林分结构的现状出发,探讨林分结构改善与防火措施研究,以期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措施,为凌源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凌源市林分结构的现状1.林地分布情况凌源市总面积约为207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约为59万亩。

林地分布主要集中在凌河流域、北湖流域、八盘山区域等地。

针阔混交林和纯针叶林是凌源市的主要林地类型。

2.林分结构特点在凌源市的林分结构中,针阔混交林和纯针叶林是主要的林地类型,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林地面积。

针阔混交林以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桦木等为主要树种,而纯针叶林则以红松、云杉、五针松等为主要树种。

3.林分结构存在的问题凌源市的林分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单一林种结构。

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开发的需要,导致形成了以某一种树种为主导的林分结构,这种单一林种结构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单一性,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2)林分密度不均。

在某些地区,林分密度较高;而在另一些地区,林分密度相对较低。

这种不均匀的林分密度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增加了防火难度和风险。

1.多样化植树造林为了改善凌源市的林分结构,可以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重点引进和培育一些其他树种,以增加林分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比如引入乔木类的桦木、水曲柳、落叶松等,以及灌木类的柽柳、紫杉、女贞等,逐步形成多种树种相互交织、杂交组成的植被群落。

2.促进木本灌木覆盖面积增加可以通过加强对木本灌木的保护和培育,促进其在林分结构中的增加。

木本灌木具有较好的生长适应性和抗逆性,能够有效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的生态效益和防火能力。

3.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分结构改善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林木的生物灾害,保护各类优势树种的生长,从而促进林分结构的优化和均衡发展。

林分结构参数

林分结构参数

林分结构参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林分结构参数是指森林中不同层次及不同空间中林木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是描述林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

林分结构参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森林的生长状态、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对森林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林分结构参数的种类1.树冠密度:树冠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树冠所占的空间比例。

树冠密度高表示林木生长茂密,树冠形成了连续的覆盖层,有利于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2.胸径分布:胸径是指树木干部地下1.3米处的直径,胸径分布描述了不同胸径级别的树木在林分中的分布情况。

合理的胸径分布有利于优胜劣汰,保持林分的生长繁茂和稳定。

3.树高结构:树高结构是指不同高度层次上树木的分布情况。

良好的树高结构有利于森林内部的光照、空气流通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对提高森林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4.径阶结构:径阶是指不同胸径级别的树木在林分中的分布。

合理的径阶结构有利于树木间的竞争和协作,维持森林内部生态平衡,促进森林的持续生长和更新。

1.生态功能:林分结构参数直接影响着森林的生态环境和功能。

合理的树冠密度、胸径分布、树高结构和径阶结构可以促进森林内部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2.生长状态:通过观测和分析林分结构参数,可以了解森林的生长情况和生长趋势,及时发现生态环境问题和林木病虫害,为森林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经济效益:良好的林分结构可以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森林的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调整树冠密度、胸径分布、树高结构和径阶结构,可以实现森林的持续经营和利用。

4.生物多样性:林分结构参数对森林内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促进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林分结构,可以增加不同树种和树龄层次的分布,创造更多的生态位和生境条件,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

1.间伐和更新:通过定期的间伐和更新,可以调整树冠密度和胸径分布,促进树木的生长和更新,增加林分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第3章 林分结构

第3章  林分结构

第3章林分结构●内容提要●林分直径结构●林分直径分布拟合方法●林分树高结构幻灯片2林分结构●林分在未遭受破坏的情况下,林分内部存在着一些比较稳定的结构规律。

●林分结构:指树木在林分中的分布状态●林分结构主要研究:●(1)林木在林分中的空间占有状态-生态学●(2)林木各调查因子按林木大小的分布状态-测树学幻灯片3第一节林分直径结构●一、林分直径结构的意义●林分直径分布(St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林分内林木株数按径阶的分配状态,也称作林分直径结构。

●林分直径结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林分直径便于测定,且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的树木的分配状态,将直接影响树木的树高、干形、材积、材种及树冠等因子的变化。

●各因子的结构规律与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紧密相关。

幻灯片4一、林分直径结构的意义1)林分材种结构与林分直径结构密切相关,并且对林分材种结构规律及特点,林分直径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林分直径结构是编制林分材种出材量表的基础。

2)林分直径结构规律是研究、推断相关因子(如树高、断面积、干形和材积)的结构规律。

3)林分直径结构是测定、预测林分断面积和蓄积及其生长过程的一个依据。

4)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可作为制定、检查营林措施(如抚育间伐)效果的主要依据。

幻灯片5二、同龄纯林直径结构(一)直径正态分布●静态分布-近似正态的单峰有偏分布:以林分算术平均直径()为峰点、中等大小的林木株数占多数、向其两端径阶的林木株数逐渐减少的对称的山状曲线●同龄纯林直径分布曲线(一)直径正态分布●直径分布截尾正态分布幻灯片7(二)描述直径分布的统计特征数●林分算术平均直径:●变动系数:●偏度(skewness):●峰度(kurtosis):幻灯片8(三)直径分布动态规律●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平均直径(Dg):由小→大;●变动系数(CD):由小→大;●偏度(α3):左偏(α3>0,正偏)→正态(α3=0)→右偏(α3<0,负偏);●峰度(α4):高峰态(α4>0)→正态(α4=0)→低峰态(α4<0)。

第三章 林分结构

第三章 林分结构

第三章林分结构一、名词解释1.林分结构2.林分直径结构3.相对直径4.森林分子5.林分树高结构6.树高曲线方程7.林分结构规律8.树高表9.相对树高10.形高二、填空1.经过对各种树种不同条件的林分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树种、年龄、密度和立地条件如何,其林分平均直径在株数累积分布曲线上的位置大致在%~%,一般近于%处。

2.在同龄纯林中林木株数按树高分布具有棉线的结构及变化规律,一般呈现出。

3.林分直径结构是测定、研究、、以及这些因子生长的一个依据。

4.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即幼龄林平均直径较小,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偏度为;其峰度为;这种直径分布属于截尾正态分布。

5.林分平均直径的相对直径R= ,而林分内最粗林木的相对直径R max= , 而林分内最细林木的相对直径R min= 。

6.异龄林分中较常见的情况是最小径阶的树木株数,随着直径的增大,林木株数开始时,达到一定直径后,株数减少幅度_,而呈现为_曲线。

7.林分树高结构规律的特征是,相对树高R h=1时,相应的株数累积%近似于%,林分中的R max= ,R min= ,与直径相比,树高变幅较。

8.胸高形数和形率不仅是反映_的重要干形指标,也是计算_及的重要因子。

9.同龄纯林中的林木形率变动幅度一般为。

10.树木的形数和形率依胸径、树高的增加而。

三、简答1.简述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的特征和主要作用。

2.如何描述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果?3.简述异龄混交林分的典型直径分布规律。

4.简述同龄纯林直径分布的拟合方法。

5.简述树木高与胸径的关系。

6.简述胸高形数和形率的结构。

7.简述胸高形数和形率随直径、树高的变化规律。

8.简述林分材积的变化规律。

9.简述林分内树干材积与断面积的关系。

10.简述研究林分结构的意义。

11.简述实验形数的特点及结构规律。

12.研究林木材积与直径关系有何意义?。

第五章林分结构的设计

第五章林分结构的设计

第五章林分结构的设计本章着重说明有关人工林结构的设计问题,在主要造林树种确定以后,人工林结构主要决定于密度、配置、组成等因素。

林木群体结构――指林木群体的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式。

下面逐项介绍林分结构设计的主要项目:林分密度、种植点配置、树种组成第一节林分密度一、概念和意义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的数量。

林分密度是所能控制的主要因子,也是形成一定林分水平结构的数量基础,对林产品的质量、数量和林分的稳定性都有深刻的影响,探索合理密度是森林培育研究及生产的中心课题之一。

由于密度在森林一生中不断变化,就冠以不同名称来称之。

将森林起源时形成的密度称之“初始密度”,它是森林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密度变化的基础,而将其它时期的密度称为“经营密度”。

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穴)数。

如:杉100~300株/亩;油茶3~5粒/穴;油桐2~3粒/穴,70~80穴/亩。

二、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造林密度以及由它发展成的后期林分密度在人工林整个成林成材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些作用规律,将有助于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密度对林木的作用,从幼林接近郁闭时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成熟收获期,尤以在干材林阶段及中龄阶段最为突出。

(根据密度作用规律,说明密度与树冠、胸径、树高的关系,并说明其原因)1. 密度与树冠的关系随密度增加,树冠减小,密度与树冠呈反比。

说明密度大小明显影响树冠的发育即冠幅CW、冠长、树冠表面积或体积。

原因:随着密度增加,林分郁闭提前,树冠之间的矛盾就来得早,相互之间抑制也早,因此,冠幅就越小。

2. 密度与直径生长的关系密度对直径生长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即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密度与直径呈反比关系。

密度倒数式:D-1=A+BN(密度效应曲线)原因:随着密度增加,树冠减小,叶面积指数减小,制造的光合产物减少。

对一个树种来说,一定的胸径与一定的密度相对应,而与年龄和立地无关。

第4讲 林分结构-混交林

第4讲 林分结构-混交林

11
3.3 混交类型
(1) 混交林中的树种分类 ) 主要树种:培育的目的树种,经济价值高, 主要树种:培育的目的树种,经济价值高,防护性 能好;多为优势树种,林分中可一个或2 能好;多为优势树种,林分中可一个或2、3个。 伴生树种:在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为其 伴生树种:在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 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树种,具有辅佐、护土和改土 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树种,具有辅佐、 作用;多为次要树种。 作用;多为次要树种。 灌木树种:在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生长一起, 灌木树种:在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生长一起,为其 创造有利条件的树种,具有良好护土和改土作用; 创造有利条件的树种,具有良好护土和改土作用; 是次要树种。 是次要树种。
(2)经营条件 经营条件好的地方— 经营条件好的地方—不宜多造混交林 经营条件差的地方— 经营条件差的地方—营造混交林 当地没有营造混交林的经验或合适的混 交树种,应先营造纯林, 交树种,应先营造纯林,再发展混交林 (3)立地条件 在某些极端的立地(高寒、瘠薄、 在某些极端的立地(高寒、瘠薄、水 盐碱等) 不营造混交林。 湿、盐碱等)上,不营造混交林。
4
培育混交林的意义
◎ 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 ◎ 可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 ◎ 可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 ◎ 可较好地发挥林地的多种效益 ◎ 可有效地提高林木的抗性 病虫害控制、森林火灾、 病虫害控制、森林火灾、自然灾害 混交林的上述优点是相对的, 混交林的上述优点是相对的,其培育和采伐利用技 术复杂、施工不便、目的树种产量可能低于纯林。 术复杂、施工不便、目的树种产量可能低于纯林。 培育纯林技术简单、施工容易、 培育纯林技术简单、施工容易、特别是短轮伐期工 业人工林培育有一定优势。 业人工林培育有一定优势。 5

第三章林分结构

第三章林分结构

样地数
分布函数类型
正态 对数正态
威布尔
г分布
接受假设数
42
26
24
15
推翻假设数
3
24
26
35
样地数合计
45
45
45
45
接受率(%)
93.3
57.8
53.3
33.3
β分布 43 2 45 95.6
4.林分结构3 贝塔分布拟合特征数
马占相思林分直径结构贝塔分布主要特征数
Fitting result of βdistribution on A. mangium DBH structure
f (x)
1
e
xa 2
2b2
b 2
aD
b
幼龄林阶段林分平均直径较小, 直径分布常呈左偏,这种偏态 属于截尾正态分布。当林分平 均直径逐渐加大时,直径分布 就接近正态。
P68,F3-3
通过直径分布可以预估各个径阶 的株数,在生长量测定、收获预 估、材种测算以及抚育采伐量工 作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jp4_01 0.461 0.8 0.37 0.1619 2.9187 4.9697 3.42 50 49.9
jp1_01 0.142 -0.53 0.3897 0.1813 2.4299 3.8053 1.05 68 68.1
4.林分结构4 不同直径分布类型
不同直径分布林分样地径阶拟合株数对比
itting value on diameter groups with different distribution function 地块号 类型 均径 d4n d6n d8n d10n d12n d14n d16n d18n d20n 理论株 jp3_20 zt 6.2 5.4 26 9.2 0 0 0 0 0 0 40.6 jp3_20 dz 6.2 2.7 29 9.4 0 0 0 0 0 0 41.1 jp3_20 gm 6.2 4.8 27 9.6 0 0 0 0 0 0 41.4 jp3_20 bt 6.2 6.3 25 9.4 0 0 0 0 0 0 40.7 jp1_01 zt 10.1 0 0 15 34.6 16.9 1.6 0 0 0 68.1 jp1_01 wb 10.1 0 0 16.4 36.1 14.9 0.6 0 0 0 68 jp1_01 bt 10.1 0 0 17.8 32.2 16.3 1.8 0 0 0 68.1 jp2_01 zt 10.1 0 0 12.9 31.4 13.7 1 0 0 0 59 jp2_01 dz 10.1 0 0 11.2 32.7 11 4.2 0 0 0 59.1 jp2_01 bt 10.1 0 0 15.2 29.5 13.3 1.1 0 0 0 59.1 jp3_03 zt 14.6 0 0 0 1.7 7.2 14.4 12.4 5.4 0 41.1 jp3_03 dz 14.6 0 0 0 1 7.9 14.5 10.4 7.2 0 41 jp3_03 bt 14.6 0 0 0 2 8 12.6 12.6 5.8 0 41

林分直径结构

林分直径结构

第3章 林分结构[本章提要]本章将主要介绍林分结构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林分直径结构规律,并以人工林为对象,介绍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特征及其拟合方法。

在此基础上,简要地介绍树高、干形及材积等主要测树因子的结构规律及特征。

3.1林分直径结构3.1.1林分直径结构概述不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在未遭受到严重地干扰(如自然因素的破坏及人工采伐等),经过长期的自然生长枯损与演替的情况下,林分内部许多特征因子,如直径、树高、形数、材积、树冠以及复层异龄混交林中的林层、年龄和树种组成等,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状态,而且表现出较为稳定的结构规律性,在测树学中称它为林分结构规律(law of stand structure )。

因此,林分结构内涵着这些反映林分特征因子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因子之间的相关规律。

探讨这些规律,对森林经营技术、编制经营数表及林分调查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按径阶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直径结构(Stand diameter structure ),亦称林分直径分布(St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 )。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林分直径结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不仅因为林分直径便于测定,而是因为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的树木的分配状态,将直接影响树木的树高、干形、材积、材种及树冠等因子的变化。

经研究也表明,上述各因子的结构规律与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紧密相关。

在理论上它为许多森林经营技术及测树制表技术提供了依据。

在林分直径结构中,又以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为基础,而复层异龄混交林的直径结构规律要复杂得多。

因此,在林分直径结构中,主要研究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以及在营林技术中的作用。

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林分材种结构与林分直径结构密切相关,并且对林分材种结构规律及特点,林分直径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决定各材种的分布比例,而且决定各材种的总材积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此说明,当采用数理统计分布函数研究林分直径结构 时,都是以算术平均直径(d )为准;而采用相对直径法研究 林分直径结构时,则以林分平方平均直径(Dg)为准。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的重要作用: ➢ 林分材种结构与林分直径结构密切相关,并且对林分材种结构规律及
特点起着重要作用; ➢ 林分直径结构与林分断面积、材积等因子密切相关; ➢ 林分其他调查因子(如树高、断面积、干形和材积)与直径之间有着密
四、主要讲解内容: 1.林分直径结构
2.林分直径分布拟合方法 3.林分树高结构 4.形数、形率及材积结构 五、时间分配:理论讲授2学时。 六、讲授重点:重点掌握林分直径结构规律及其 拟合法,理解林分树高结构规律,了解形数、形率及 材积结构。
七、教学难点: 林分直径分布拟合
八、教学法:
1、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 林分结构
(本章教法及学时分配)
一、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综合实习 二、授课对象: 林学, 本科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课程的学习, 使同学掌握林分结构内涵及其反映林分特征因子的变 化规律,以及这些因子之间的相关规律。探讨这些规 律,对森林经营技术、编制经营数表及林分调查都有 着重要意义。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见图4-1,表4-1)。这条曲线近似于正 态分布曲线,多年来林学家曾利用正态分布函 数(Normal distribution function)拟合、 描述同龄纯林直径分布,并取得了较好的拟合 效果。因此,可认为同龄纯林直径结构近似遵 从正态分布。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即幼龄 林平均直径较小,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偏度(skewness)为左偏 (亦称正偏,即偏度值大于零),其峰度(亦称峭度,kurtosis) 为正值,这种左偏直径分布属于截尾正态分布(truncated normal distribution)。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林分算术平均 直径逐渐增大,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偏度由大变小,峰度也由大变 小(由正值到负值),林分直径分布逐渐接近于正态分布曲线(正 态分布曲线的偏度值及峰度值均为
九、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林分结构实例图片。
十、参考资料
•日本 大隅真一等著 《森林计测学》 1984中国林业 出版社; •美国 B.胡希等著 《森林计测学》1979年 农业出版 社 •关玉秀等著 《测树学》 1986年 中国林业出版社;
第三章 林分结构
各种大小直径的树木的分配状态,将直接影响树木的树高、干形、 材积、材种及树冠等因子的变化。
经研究也表明,上述各因子的结构规律与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紧 密相关。在理论上它为许多森林经营技术及测树制表技术提供了 依据。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一、林分直径结构概述 在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按径阶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
直径结构(Stand diameter structure),亦称林分直径分 布(St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
在林分直径结构又以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为基础,而 复层异龄混交林的直径结构规律要复杂的多。因此,在林分 直径结构中,主要研究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以及在营林 技术中的作用。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2.直径变动幅度
林分中各株林木胸径(di)与林分平均胸径(Dg) 的比值,称作相对直径(Ri),即
Ri=di/Dg
(4--1)
这样,林分平均直径(Dg)的R=1.0,而林分内最 粗林木的相对直径Rmax=1.7~1.8倍,最细林木的相对 Rmin=0.4~0.5倍。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不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在未遭受到严重地干扰(如自然因 素的破坏及人工采伐等)的情况下,林分内部许多特征因子,如 直径、树高、形数、材积、树冠以及复层异龄混交林中的林层、 年龄和树种组成等,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状态,而且表现出较为稳 定的结构规律性,在测树学中称它为林分结构规律(law of stand structure)。因此,林分结构内涵着这些反映林分特 征因子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因子之间的相关规律。探讨这些规 律,对森林经营技术、编制经营数表及林分调查都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章 林分结构
[本章提要]本章将主要介绍林分结构中最 基础、最重要的林分直径结构规律,并以人 工林为对象,介绍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特征 及其拟合方法。在此基础上,将简要地介绍 树高、干形及材积等主要测树因子的结构规 律及特征。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际应用中,林分直径结构是最重要、最 基本的林分结构。不仅因为林分直径便于测定,而是因为林分内
即林分中最粗林木直径一般为平均直径的1.7~1.8倍,最细林 木直径为平均直径的0.4~0.5倍。当然,林分直径变动幅度与林龄 有关,一般幼龄林的直径变幅大些,而成过熟林的直径变幅略小些。 根据这一特征,在同龄林调查中,可目测选定林分内最小或最大树 木,然后可依据最小或最大胸径实测值,分别与林分平均直径(Dg) 的关系估测林分平均直径(Dg);另外,也可依据目测林分平均 直径(Dg),利用0.45 Dg(或1.75 Dg),确定林分内最小 (或最大)直径值,进而确定林分调查起测径阶及相应的径阶距。
切的关系,可依据他们的相关性,利用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研究、推 断相关因子的结构规律; ➢ 研究结构表明同龄林直径结构规律近似于正态分布,其山状分布曲线 随着林龄增加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二、同龄纯林直径结构 在同龄纯林中,每株林木由于遗传性和所处的具体
立地条件等因素的不同,会使林木的大小(直径、树高、 树冠等)、干形等林木特征因子都会产生某些差异,在
正常生长条件下(未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及人为干扰), 这些差异将会稳定地遵循一定的规律。同龄纯林直径结
构规律的主要特征,可归纳如下: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1、直径正态分布
各林分直径分布曲线的具体形状虽略有差异,但就 其直径结构规律来说,尽管林分平均直径不同,但都 具有以下规律:
①以林分算术平均直径( )d 为峰点; ②中等大小的林木株数占多数; ③径阶两端的林木株数逐渐减少; ④单峰左右近似于对称的山状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