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结构

合集下载

凌源市林分结构改善与防火措施研究

凌源市林分结构改善与防火措施研究

凌源市林分结构改善与防火措施研究凌源市位于辽宁省的葫芦岛市,是一座以林业资源丰富而闻名的城市。

林业资源是凌源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林分结构改善和防火措施是保护和利用林业资源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凌源市林分结构的现状出发,探讨林分结构改善与防火措施研究,以期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措施,为凌源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凌源市林分结构的现状1.林地分布情况凌源市总面积约为207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约为59万亩。

林地分布主要集中在凌河流域、北湖流域、八盘山区域等地。

针阔混交林和纯针叶林是凌源市的主要林地类型。

2.林分结构特点在凌源市的林分结构中,针阔混交林和纯针叶林是主要的林地类型,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林地面积。

针阔混交林以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桦木等为主要树种,而纯针叶林则以红松、云杉、五针松等为主要树种。

3.林分结构存在的问题凌源市的林分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单一林种结构。

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开发的需要,导致形成了以某一种树种为主导的林分结构,这种单一林种结构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单一性,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2)林分密度不均。

在某些地区,林分密度较高;而在另一些地区,林分密度相对较低。

这种不均匀的林分密度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增加了防火难度和风险。

1.多样化植树造林为了改善凌源市的林分结构,可以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重点引进和培育一些其他树种,以增加林分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比如引入乔木类的桦木、水曲柳、落叶松等,以及灌木类的柽柳、紫杉、女贞等,逐步形成多种树种相互交织、杂交组成的植被群落。

2.促进木本灌木覆盖面积增加可以通过加强对木本灌木的保护和培育,促进其在林分结构中的增加。

木本灌木具有较好的生长适应性和抗逆性,能够有效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的生态效益和防火能力。

3.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分结构改善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林木的生物灾害,保护各类优势树种的生长,从而促进林分结构的优化和均衡发展。

林分结构参数

林分结构参数

林分结构参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林分结构参数是指森林中不同层次及不同空间中林木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是描述林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

林分结构参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森林的生长状态、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对森林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林分结构参数的种类1.树冠密度:树冠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树冠所占的空间比例。

树冠密度高表示林木生长茂密,树冠形成了连续的覆盖层,有利于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2.胸径分布:胸径是指树木干部地下1.3米处的直径,胸径分布描述了不同胸径级别的树木在林分中的分布情况。

合理的胸径分布有利于优胜劣汰,保持林分的生长繁茂和稳定。

3.树高结构:树高结构是指不同高度层次上树木的分布情况。

良好的树高结构有利于森林内部的光照、空气流通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对提高森林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4.径阶结构:径阶是指不同胸径级别的树木在林分中的分布。

合理的径阶结构有利于树木间的竞争和协作,维持森林内部生态平衡,促进森林的持续生长和更新。

1.生态功能:林分结构参数直接影响着森林的生态环境和功能。

合理的树冠密度、胸径分布、树高结构和径阶结构可以促进森林内部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2.生长状态:通过观测和分析林分结构参数,可以了解森林的生长情况和生长趋势,及时发现生态环境问题和林木病虫害,为森林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经济效益:良好的林分结构可以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森林的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调整树冠密度、胸径分布、树高结构和径阶结构,可以实现森林的持续经营和利用。

4.生物多样性:林分结构参数对森林内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促进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林分结构,可以增加不同树种和树龄层次的分布,创造更多的生态位和生境条件,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

1.间伐和更新:通过定期的间伐和更新,可以调整树冠密度和胸径分布,促进树木的生长和更新,增加林分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第3章 林分结构

第3章  林分结构

第3章林分结构●内容提要●林分直径结构●林分直径分布拟合方法●林分树高结构幻灯片2林分结构●林分在未遭受破坏的情况下,林分内部存在着一些比较稳定的结构规律。

●林分结构:指树木在林分中的分布状态●林分结构主要研究:●(1)林木在林分中的空间占有状态-生态学●(2)林木各调查因子按林木大小的分布状态-测树学幻灯片3第一节林分直径结构●一、林分直径结构的意义●林分直径分布(St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林分内林木株数按径阶的分配状态,也称作林分直径结构。

●林分直径结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林分直径便于测定,且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的树木的分配状态,将直接影响树木的树高、干形、材积、材种及树冠等因子的变化。

●各因子的结构规律与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紧密相关。

幻灯片4一、林分直径结构的意义1)林分材种结构与林分直径结构密切相关,并且对林分材种结构规律及特点,林分直径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林分直径结构是编制林分材种出材量表的基础。

2)林分直径结构规律是研究、推断相关因子(如树高、断面积、干形和材积)的结构规律。

3)林分直径结构是测定、预测林分断面积和蓄积及其生长过程的一个依据。

4)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可作为制定、检查营林措施(如抚育间伐)效果的主要依据。

幻灯片5二、同龄纯林直径结构(一)直径正态分布●静态分布-近似正态的单峰有偏分布:以林分算术平均直径()为峰点、中等大小的林木株数占多数、向其两端径阶的林木株数逐渐减少的对称的山状曲线●同龄纯林直径分布曲线(一)直径正态分布●直径分布截尾正态分布幻灯片7(二)描述直径分布的统计特征数●林分算术平均直径:●变动系数:●偏度(skewness):●峰度(kurtosis):幻灯片8(三)直径分布动态规律●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平均直径(Dg):由小→大;●变动系数(CD):由小→大;●偏度(α3):左偏(α3>0,正偏)→正态(α3=0)→右偏(α3<0,负偏);●峰度(α4):高峰态(α4>0)→正态(α4=0)→低峰态(α4<0)。

第五章林分结构的设计

第五章林分结构的设计

第五章林分结构的设计本章着重说明有关人工林结构的设计问题,在主要造林树种确定以后,人工林结构主要决定于密度、配置、组成等因素。

林木群体结构――指林木群体的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式。

下面逐项介绍林分结构设计的主要项目:林分密度、种植点配置、树种组成第一节林分密度一、概念和意义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的数量。

林分密度是所能控制的主要因子,也是形成一定林分水平结构的数量基础,对林产品的质量、数量和林分的稳定性都有深刻的影响,探索合理密度是森林培育研究及生产的中心课题之一。

由于密度在森林一生中不断变化,就冠以不同名称来称之。

将森林起源时形成的密度称之“初始密度”,它是森林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密度变化的基础,而将其它时期的密度称为“经营密度”。

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穴)数。

如:杉100~300株/亩;油茶3~5粒/穴;油桐2~3粒/穴,70~80穴/亩。

二、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造林密度以及由它发展成的后期林分密度在人工林整个成林成材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些作用规律,将有助于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密度对林木的作用,从幼林接近郁闭时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成熟收获期,尤以在干材林阶段及中龄阶段最为突出。

(根据密度作用规律,说明密度与树冠、胸径、树高的关系,并说明其原因)1. 密度与树冠的关系随密度增加,树冠减小,密度与树冠呈反比。

说明密度大小明显影响树冠的发育即冠幅CW、冠长、树冠表面积或体积。

原因:随着密度增加,林分郁闭提前,树冠之间的矛盾就来得早,相互之间抑制也早,因此,冠幅就越小。

2. 密度与直径生长的关系密度对直径生长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即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密度与直径呈反比关系。

密度倒数式:D-1=A+BN(密度效应曲线)原因:随着密度增加,树冠减小,叶面积指数减小,制造的光合产物减少。

对一个树种来说,一定的胸径与一定的密度相对应,而与年龄和立地无关。

林分结构

林分结构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见图4-1,表4-1)。这条曲线近似于正 态分布曲线,多年来林学家曾利用正态分布函 数(Normal distribution function)拟合、 描述同龄纯林直径分布,并取得了较好的拟合 效果。因此,可认为同龄纯林直径结构近似遵 从正态分布。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即幼龄 林平均直径较小,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偏度(skewness)为左偏 (亦称正偏,即偏度值大于零),其峰度(亦称峭度,kurtosis) 为正值,这种左偏直径分布属于截尾正态分布(truncated normal distribution)。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林分算术平均 直径逐渐增大,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偏度由大变小,峰度也由大变 小(由正值到负值),林分直径分布逐渐接近于正态分布曲线(正 态分布曲线的偏度值及峰度值均为零)。(如图4-2所示)
第三章 林分结构
[本章提要]本章将主要介绍林分结构中最 基础、最重要的林分直径结构规律,并以人 工林为对象,介绍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特征 及其拟合方法。在此基础上,将简要地介绍 树高、干形及材积等主要测树因子的结构规 律及特征。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际应用中,林分直径结构是最重要、最 基本的林分结构。不仅因为林分直径便混交林分的直径结构规律,前苏联特烈其亚科 夫(Tpetb.B.B.,1927)提出了“森林分子”学说,主张把复杂 林分划分成若干个森林分子进行调查,研究森林分子的结构规律。 森林分子是指“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起来的同一树种同一年 龄世代和同一起源的林木”。若某林分有两个树种,每个树种都分 别属于同一年龄世代,则此林分就是由两个森林分子组成。如果某 林分有两个树种,其中一个树种只有一个年龄世代,另一个树种则 分属两个不同的世代,则此林分由三个森林分子组成。显然,一个 同龄纯林只由一个森林分子组成。

第4讲 林分结构-混交林

第4讲 林分结构-混交林
6
☆ 作用方式
可分为两类: 可分为两类: 直接作用—树木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相互影响; 直接作用—树木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相互影响; 间接作用—树种间通过对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 间接作用— 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混交林培育中,间接作用是主要的、重要的作用方式 混交林培育中,间接作用是主要的、重要的作用方式
8
作用方式
生物化学的作用方式:化感作用(Allelopathy) 生物化学的作用方式:化感作用(Allelopathy) 作用方式 产生的化学物质的来源: 产生的化学物质的来源 根系分泌物—酚类、醌类、稀萜类、生物碱 根系分泌物 伤流及挥发物—醌类、稀萜类 伤物 植物残体分解产质—有机酸盐、酚类、醌类 植物残体分解产质 微生物分泌物—棒曲霉素、酚类 微生物分泌物 常见的化感作用物质有15大类,其中以酚类化合 常见的化感作用物质有15大类,其中以酚类化合 15大类 物和稀萜类为主 为主。 物和稀萜类为主
14
3.4 混交林营造技术
◎混交林的应用条件 ◎混交树种的选择 ◎混交方法 ◎混交比例
15
3.4.1 混交林的应用条件
(1)森林培育的目的 商品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 A 商品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为 便于管理多营造纯林, 便于管理多营造纯林,尤其是短轮伐期工 业用材林; 业用材林; B 生态公益林 防护林: 防护林:营造混交林 特种用途林:实验林、种子林— 特种用途林:实验林、种子林—纯林 其他— 其他—混交林
3.2 混交林的种间关系
☆实质:生态关系 实质: ☆表现形式:两个方面 表现形式: 有利—改善地力、 有利—改善地力、促进生长 有害—化感作用、机械作用、 有害—化感作用、机械作用、抑制生长 实际表现有:双方有利、单方有利、 实际表现有:双方有利、单方有利、无利无 单方有害、 害、单方有害、双方有害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分析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分析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的持续扰动和过度利用,全球森林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成为当前森林经营领域的重要课题。

研究发现,森林林分的空间结构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林分结构可以提高森林植被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促进各种生物物种的繁衍和生长。

良好的林分结构还有助于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效率,优化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通过优化森林林分空间结构,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针对当前森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来优化森林林分的空间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并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标。

通过深入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生态运行机制,探索创新的森林经营方法,从而为森林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通过分析和总结现有的优化方法,寻找最适合不同林木类型和地理环境的管理策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生长模型的应用和森林调查数据的分析,揭示森林生长规律和林分结构的影响因素,为森林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也将对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揭示森林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政府部门和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支持和建议。

通过这些研究,旨在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推动森林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优化森林林分结构的重要性优化森林林分结构是森林经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森林林分结构可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不同树种的组合和空间分布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合理搭配不同树种可以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森林抗灾能力,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4讲 林分结构-密度

第4讲 林分结构-密度
6
密度的作用
☆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 林分干材产量:包括蓄积量和总产量( 林分干材产量:包括蓄积量和总产量(蓄积 量与间伐材之和) 量与间伐材之和); 最终产量恒定法则:在较稀的密度范围内, 最终产量恒定法则:在较稀的密度范围内, 林分蓄积量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大, 林分蓄积量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大,当密度达一 定程度时,蓄积量保持一定水平, 定程度时,蓄积量保持一定水平,不再随密度 增加而增大。此产量水平取决于树种特性、 增加而增大。此产量水平取决于树种特性、立 地条件、经营措施等非密度因素 非密度因素。 地条件、经营措施等非密度因素。林分在生长 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都有一个合理密度。 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都有一个合理密度。
4
1.1 密度的作用
☆初始密度在郁闭成林中的作用 初始密度大可加速林分郁闭;郁闭后种内竞争强烈, 初始密度大可加速林分郁闭;郁闭后种内竞争强烈, 导致自然整枝、自然稀疏,树冠减小。 导致自然整枝、自然稀疏,树冠减小。 ☆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 树高生长 不同树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如耐阴树种、 不同树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如耐阴树种、弱顶 端优势 不同立地上对密度的反应不同:如湿润、 不同立地上对密度的反应不同:如湿润、干旱 其作用取决于密度范围 对林分平均高影响不大
11
1.2 确定密度的原则
☆林分密度与经营目的的关系 经营目的首先反映在林种上: 经营目的首先反映在林种上: 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疏透结构不宜太大;紧密结 农田防护林-疏透结构不宜太大; 构密度大 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密度大 固沙林固沙林-以控制就地起沙为原则 经济林应以树冠最大发育程度来确定其密 经济林应以树冠最大发育程度来确定其密 度,提倡密植 12
13
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密度
树 种 造林密度(株/hm2) 3330~6660 1425~2500 2500~5000 1665~4450 2500~6660 990~2500 1995~4440 4440~6660 195~1665 1665~5000 树 种 造林密度(株/hm2) 225 左右 900~1665 45~90 1665~5000 3330~6660 3330~5000 1425~3330 2500~3330 900~1500 300 左右 600 左右 马尾松、云南松、红松 华山松、樟子松、油松 火炬松、湿地松 落叶松 杉木 柳杉 水杉(用材林) 水杉(防护林、护岸林) 侧柏、柏木、云杉、冷杉 杨树(速生丰产林) 杨树(护田林带) 泡桐(速生丰产林) 泡桐(成带造林) 泡桐(农桐间作) 刺槐 麻栎、栓皮栎 核桃楸、水曲柳、黄栌 樟、香樟、油樟 桢楠 油茶 散生竹 丛生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高曲线方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方程名称 双曲线 柯列尔(Rоляср,1878) Goulding (1986) Schumacher(1939) Wykoff 等人(1982) Ratkowsky (1990) Hossfeld (1822) Bates and Watts (1980) Loetsh 等人 (1973) Curtis (1967)
• 如果某林分有两个树种,其中一个树种只有一个 年龄世代,另一个树种则分属两个不同的世代, 则此林分由三个森林分子组成。
• 在每个森林分子内部都存在着与同龄纯林一样的 结构规律,这为研究复杂林分结构规律的一个重 要进展。
第二节 林分直径分布拟合方法
一、同龄纯林直径分布拟合方法
(一)相对直径法 :y a bx cx2 dx3
树高曲线方程
H a b Dc
H 1.3 aDbecD
H
1.3 a

b
2.5
D
b
H 1.3 ae D
b
H 1.3 ae (D1)
b
H 1.3 ae (Dc)
H 1.3 a (1 bDc )
H 1.3 aD (b D)
4

4 D
3
Di D 4 / n Di D 2 / n 2
3
(三)直径分布动态规律
直径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随着林分年龄 的增加而变化 : • 平均直径(Dg):由小→大; • 变动系数(CD):由小→大; •态偏(度α3=(0α)3)→:右左偏偏((αα33<>00,,负正偏偏));→正 • 峰度(α4):高峰态(α4>0) →正态 (α4=0) →低峰态(α4<0)。
直径变动幅度的数理统计解释
Dg2

D2
2
D 2 1
2 D2

D2
1 CD2

即:
1
Dg

D
1
C
2 D
2
林分直径分布为正态时,林木总株数的99.7%位于 D 3
Dmax D 3 D 1 3CD
Dmin D 3 D 1 3CD
• 林分树高分布与直径分布之间也应存在着一定 的关系,若林分直径分布遵从Weibull分布,则 林分树高分布也遵从Weibull分布。
• 也可用SBB分布同时拟合直径-树高分布。
END
4)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可作为制定、检查营林措 施(如抚育间伐)效果的主要依据。
二、同龄纯林直径结构
(一)直径正态分布
• 静态分布-近似正态的单峰有偏分布:以林分算术平 均直径(D)为峰点、中等大小的林木株数占多数、向 其两端径阶的林木株数逐渐减少的对称的山状曲线
同龄纯林直径分布曲线
(一)直径正态分布
H 1.3 aebecD
H 1.3 a(1 ecD )b
H 1.3 aebecDd
三、 林分树高分布与直径分布的关系
• 在同龄纯林或相对同龄纯林中,树高一般呈现 为非对称的单峰山状曲线。
• 由于Weibull分布函数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 性,也能较好地拟合树高分布曲线。
c1

e

xa b
c
c b
xa x a,b 0, c 0
式中:a—位置参数(直径分布最小径阶下限值); b—尺度参数; c—形状参数
参数求解方法:矩解法、最大似然估计法和百分位法
Weibull分布
(三)直径分布拟合方法
• 标准地调查结果统计的林分各径阶株数; • 利用统计软件求解Weibull分布参数 ; • 利用pdf计算各径阶理论株数; • 分布的统计假设检验:χ2—检验或K-S检验 。
直径分布动态规律
(四)直径变动幅度
• 相对直径(Ri) :Ri=Di/Dg • 林分平均直径(Dg)的R=1.0 • 林分内最粗林木的相对直径Rmax=1.7~1.8 • 最细林木的相对Rmin=0.4~0.5 • 即林分中最粗林木直径一般为平均直径的1.7~
1.8倍,最细林木直径为0.4~0.5倍。 这一规律 可用于目测Dg或Dmin、Dmax
林木高随胸径的变化规律 :
⑴树高随直径的增加而增大。 ⑵在每个径阶范围内,林木株数按树高的分布也
近似于正态。 ⑶树高具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在同一径阶内最大
与最小树高之差可达6~8m;而整个林分的树 高变动幅度更大些。树高变动系数的大小与树 种和年龄有关,一般随年龄的增大其树高变动 系数减小。 ⑷从林分总体上看,株数最多的树高接近于该林 分的平均高(HD)。
树高曲线方程
H 1.3
a
, d 1或2
(1 bD d )c
H
1.3
(1
a bDc )

d
H
1.3
(1
a bDc )
H 1.3 aebDc
H 1.3 a(1 ebDc )
a H 1.3
1 becD
H 1.3 a(1 becD )
第3章 林分结构
内容提要 • 林分直径结构 • 林分直径分布拟合方法 • 林分树高结构
林分结构
• 林分在未遭受破坏的情况下,林分内部存在 着一些比较稳定的结构规律。
• 林分结构:指树木再林分中的分布状态 • 林分结构主要研究: (1)林木在林分中的空间占有状态-生态学 (2)林木各调查因子按林木大小的分布状态
第三节 林分树高结构
一、林分树高结构规律
• 在林分中,不同树高的林木按树高组的分 配状态,称作林分树高结构,亦称林分树
高分布。
• 在同龄纯林中一般呈现出接近于该林分平
均高的林木株数最多的非对称性的山状曲
线。
hi
• •
相 与对直树径高相(比R,h树)高=变H幅D较小,Rh=0.6~1.2
二、 林木高与胸径的关系
一、林分直径结构的意义
1)林分材种结构与林分直径结构密切相关,并且 对林分材种结构规律及特点,林分直径结构起着 重要的作用。林分直径结构是编制林分材种出材 量表的基础。
2)林分直径结构规律是研究、推断相关因子(如 树高、断面积、干形和材积)的结构规律。
3)林分直径结构是测定、预测林分断面积和蓄积 及其生长过程的一个依据。
(1)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pdf)为:
f (xi )
x2i
1 e2
2
式中:
xi

Di D
D
d—林木实测直径值;
D —林木算术平均直径;
δD —林分直径标准差
(2)Weibull分布
三参数Wei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l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pdf)为:
0
f
(x)

b

x

a
(二)概率分布函数法 • 近20多年来,主要采用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描述、
拟合林分直径分布。 • 可根据林分直径分布的具体形状特征和变化规律,
选用不同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一般常用的分布 主要有: 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Γ分布、β 分布、SB分布等。 • 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林分直径动态预测模 型中,Weibull分布应用最广泛。
小叶水青冈累积分布曲线
三、异龄林直径结构
异龄混交林分中典型直径分布呈现为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 “J”形曲线,有时呈现为不对称的单峰或多峰山状曲线。
冷杉异龄林直径分布
复层异龄混交林分的直径结构规律
• 森林分子 -“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起来 的同一树种同一年龄世代和同一起源的林木”。
• 若某林分有两个树种,每个树种都分别属于同一 年龄世代,则此林分就是由两个森林分子组成。
的范围内:
(五)累积分布曲线
• 采用相对直径表示林木直径时,若把各径阶内 林木株数同时也换算为相对值,并计算出各径 阶株数累积百分数。这样,便于将不同林分平 均直径、不同林木株数的林分置于相同尺度上 进行分析比较
• 经过对各树种不同条件的林分分析结果表明, 不论树种、年龄、密度和立地条件如何,其林 分平均直径(Dg)在株数累积分布曲线上的位 置大致在55%~64%,一般近于60%处。
D2 H 1.3
(a bD)2 H 1.3 a
(1 D 1 )b
树高曲线方程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方程名称 Levakovic (1935) Yoshida (1928) Ratkowsky and Reedy (1986) Korf (1939) 修正Weibull(Yang, 1978) Logistic (1838) Mitscherlich(1919) Gompertz(1825) Richards(1959) Sloboda (1971)
2
m
(实际值 理论值)2 理论值
• 利用分布函数拟合直径分布。
二、异龄林直径分布拟合方法
• 相对直径法。 • 概率分布函数法 :β分布和Weibull分布
函数 。 • 均衡异龄林可用负指数 函数:
f (x) Keax
式中:a—林木株数在连续的径阶中减少的速率参数;
K—林分的相对密度。
-测树学
第一节 林分直径结构
一、 林分直径结构的意义 • 林分直径分布(St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林
分内林木株数按径阶的分配状态,也称作林分直径 结构。 • 林分直径结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 林分直径便于测定,且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的树木 的分配状态,将直接影响树木的树高、干形、材积、 材种及树冠等因子的变化。 • 各因子的结构规律与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紧密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