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合集下载

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论文]

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论文]

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何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改变演示实验的方式,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运用探索法教学;树立全新的课程资源观,主动开发探究性实验;开展课外实验,由课内走向课外。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充分运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那么,如何运用化学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一、改变演示实验的方式,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化学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

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化学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体会探究的乐趣,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演示实验本来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做并指导学生观察的实验,在初学时,这种演示实验必须由教师亲手去做,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到了一定阶段,在学生做了几个分组实验之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演示实验变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

初三学生的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喜悦。

一些学生在上面做实验,下面的学生也仿佛自己在做实验,注意力更集中,使得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一体。

动手做实验的学生由于是在全体同学面前做实验,注意力特别集中,收效特别好。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运用探索法教学通常,学生实验都是让学生重复教师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

这样的实验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属于验证性实验。

它有如下弊端:(1)验证性实验的一切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已知的。

不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2)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而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1)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地观察,如实地记录,谁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素养。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研究中期小结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研究中期小结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研究中期小结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研究XXX高武生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试验)》指出,中学化学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研究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研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研究中的功能,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至此,课题研究已进入中期,现对前阶段研究进行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采用现代教育理论方法,真实地、科学地研究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形成一套科学的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模式和策略。

1.研究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倡导探究式研究,改变学生研究方式。

以促进学生探究研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要遵循学生研究的基本规律,将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和要素融入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中。

结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科学探究一般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步骤进行。

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后,将教材中部分验证性质实验改为探究性质实验,将部分学生实验变化开放性实验课题,让学生按照实验目标及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自己设计、操作,调动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真正全面地理解、运用实验原理,逐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3.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激发探究欲望。

实验生活化、简朴化、微型化,是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

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科学创新能力的项目研究

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科学创新能力的项目研究

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科学创新能力的项目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科学创新能力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

而在化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科学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探究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培养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化学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型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例如,可以设计一次酸碱中和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添加不同量的酸和碱来观察酸碱中和的现象。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还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理解酸碱中和的原理。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要求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就需要自己思考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并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实验设计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

在实验报告中,学生需要详细描述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并进行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

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验记录和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科学创新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科学创新,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化学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科学研究。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个课外科学问题,要求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并撰写科学研究报告。

通过这样的研究,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竞赛或科学展览,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通过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科学项目研究。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个科学项目,要求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并撰写科学研究论文。

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途径

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途径

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途径在化学学习中,实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化学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

那么,如何在化学实验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以下是一些可行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大象牙膏”实验,当过氧化氢与碘化钾、发泡剂混合时,会瞬间产生大量泡沫,犹如牙膏从容器中喷涌而出;还有“法老之蛇”实验,硫氰化汞受热分解,会生成像蛇一样蜿蜒伸展的黑色物质。

这些神奇的实验现象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渴望了解背后的化学原理。

此外,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比如,讲解如何通过实验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或者如何利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净化家中的水质等。

当学生意识到化学实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时,他们对实验的兴趣就会进一步提升。

二、提供充足的实验机会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践操作。

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

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上规定的几个实验,还应该增加一些开放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和设计实验的机会。

同时,要确保实验设备和试剂的充足供应,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提供物质保障。

除了课堂实验,还可以组织课外实验活动,如化学实验兴趣小组。

在兴趣小组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则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

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引导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择特定的指示剂?不同的指示剂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如果改变酸碱的浓度,反应的现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提出一系列与实验相关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当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化学实验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本概念、掌握实验技能,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

一、科学探究能力的定义和分类科学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所具有的一种综合性的、复杂的、多层次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提问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结论推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通过演示或者展示一些特殊的现象,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实验题目,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条件等进行分析和论证,从而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数据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相互讨论。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5.设立实验主题,提高科学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设立一些实验主题,让学生进行自由实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和研究,以应对各种实验情况,从而更好地发掘和挖掘自己的潜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摘要:《课程标准(试验)》指出,化学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本人近两年来对新教材的教学,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实验教学培养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

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

因此,科学探究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

一、营造环境和“土壤”新课标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的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人格及个人价值,因此学生不能生动、活泼、主动和自然地发展。

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化学教学中有大量的实验教学内容,这是化学学科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

化学新课标教材中实验教学内容增加了一部分突出科学探究的实验以及突出过程体验和科学方法教育的实验,需要学生做的实验增加了,强化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自主性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自主、积极地获取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成为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

这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借助趣味实验,培养探究能力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课,对其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了使学生永远保持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需创设一些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能力。

如上第一节课时,我补充了“魔棒点灯”、“水中生火”、“烧不坏的手帕”、“水变牛奶”、“会显字的纸”等几个趣味实验,让学生感觉到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学科,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探究欲望。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主动探究能力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从而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

在新教材实验内容的设计上,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给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因此,我们可以将这部分实验进行精心分类,凡是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条件允许,均可设计成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如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课本上只说明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来制取氢气,然后用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

我们对实验做了如下改进:给学生介绍几种活泼金属如镁片、锌片、铁片和两种酸(稀硫酸或盐酸),并介绍两种实验装置,让学生分组实验,探讨、选择出药品的最佳组合,并通过实验找出了装置的不足之处。

巧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巧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巧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如何巧妙地运用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下面我将从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反思等方面,探讨如何巧用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设计要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一个引人入胜的实验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实验题目,或者设计带有趣味性的实验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洗衣粉的神奇之处。

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设计,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观察能力。

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并从中总结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实验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并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实验进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培养探究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实验完成后,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反思。

学生通过实验反思,能够深入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原理和结果,并从中得出结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例如:为什么实验结果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实验中有哪些错误或不足?如何改进实验方法?通过这样的实验反思,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还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化学相关知识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化学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在化学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泰兴市曲霞初中王金红邮编225454摘要:笔者在分析和研究科学探究及能力的基础上,认为应从选择合适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做好分组实验、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拓宽课外实验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实验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一、科学探究及能力的概述科学探究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方法与过程的理解。

美国学者彼得森对科学探究定义如下:“科学探究是一种系统的调查研究活动,其目的在于发现并描述物体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其特点是采用有秩序的和可重复的过程;简化调查研究对象的规模和形式;运用逻辑框架作解释和预测。

探究的操作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运用及其他活动。

”上述科学探究的定义和说明启示我们,要全面理解科学探究的涵义,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科学探究的本质。

科学探究在本质上是科学家用来解决自然领域或科学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追求知识的确凿性,即对任何理论不轻信盲从,不迷信权威,而是用证据来证明。

第二,科学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是一种过程,有一定的活动程序或阶段。

无论科学家从事哪一门类或哪一领域的研究,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都要大体上经过这样一些类似的活动过程和阶段: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做结论。

正是上述这些活动过程构成了被称为“探究”的科学过程,进而也成为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依据。

第三,科学探究技能。

美国科学教育促进会(AAAS)在以过程为中心的SAPA课程中,从各种科学研究活动里抽取出13种过程技能:观察、分类、应用数学、测量、应用空间与时间关系、交流、预测、推理、下定义、形成假设、解释数据、控制变量、实验。

这些技能彼此紧密联系,统一在探究活动过程中。

在实际的化学教学活动中,这些技能则主要是通过完成部分或完整的探究活动而形成和发展的。

具体过程一般是:老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接下来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以验证假设的正误,最后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反思。

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这些活动来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科学探究的这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和灵魂,对探究程序和方法起统帅作用,支配着探究程序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探究程序则把各种探究技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可以说,没有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则是盲目的、徒劳的,而没有探究程序和方法,则根本不存在科学探究。

二、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1.尝试探究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活动,它首先使全体学生面临新的问题情境,然后让其根据各自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去试探获取结论,因此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2.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和探索,体验科学家发明、发现、创造的过程,有利于掌握学会知识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由于这些知识是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得到的,因此印象特别深刻,可以经久不忘,遇到新的情况也能灵活的应用,有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透彻理解所学知识的实质。

三、开展实验探究,引导探究学习方法的构建由于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广大教师们无一掉以轻心!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们把能用的方法几乎都用上了。

例如:观察、实验、调查、推理、判断、交流、合作等。

但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还是进行科学探究或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主要方式。

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标准提倡的重要理念,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科学探究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需要学生用脑子思考、用耳朵倾听、用嘴巴说话、用双手操作,让学生在“做科学”中学习科学,它与传统的“听化学”“读化学”截然不同。

如何在化学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具体做法。

1.选择合适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实验有的危险性较大,有的对个体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较大,这些实验一般不适合学生探究。

教师可选择保证学生安全和在一定时间能完成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

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教学可这样处理: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教学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组装制取氧气的整套装置,教师巡回视察,然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装置并总结装置中的特点。

至于一些细节问题暂不指出。

第二阶段是让学生制取并收集氧气,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中各部分可能出现的现象。

接下来学生开始汇报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可能的原因,对于那些非正常现象,大家一起研究并提出改进的具体方案。

如有的学生观察到导管内有紫红色物质,使水槽中的水带点淡红色,从而得出试管口放置棉花的原因,在此处学生还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棉花代用品,如卷筒纸、玻璃丝等。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而且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悟出了许多道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2.做好分组实验化学家戴安邦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佳场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活动与探究”就有32处,如蜡烛及燃烧、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分子运动、质量守恒定律、模拟酸雨的危害、乳化作用、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粉尘爆炸等,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方案、收集资料、观察思考、探索科学原理,教师要指导学生“做中学”,把“做”融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做”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

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

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

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

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

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

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

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

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3.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课本上的实验一般都有明确的结论,对于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而言,这些实验就成了验证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不大。

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实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设计方案,再亲自动手“做”实验。

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知识时,它不像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那样有明显的现象,学生不禁会想:“怎样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了呢?”教师顺势点拨学生,让他们设计一些实验进行探究。

学生联想学过的知识,设计出的实验有: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二氧化碳并带有胶塞、导管、气球的烧瓶;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锥性瓶后,把一个软皮蛋放在瓶口形成“瓶吞蛋”等等。

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的过程,学生不仅掌握、巩固了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也灵活、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些知识和技能,这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很好途径。

4.拓宽课外实验化学非常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探究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特征,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就在身边。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通过“做”,拓宽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在学习酸和碱时,学生明确了指示剂的概念,知道一些新鲜植物的花瓣、花冠、果实、果皮的酒精浸出液能做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显出不同的颜色。

有一位同学在生活中发现,活的墨绿色的虾,煮熟后变成了红色,汤水也呈红色,由此萌生出煮虾后红色的汤水能否作指示剂的想法。

于是教师指导学生找来足够的用品和药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个问题。

开展探究学习十分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教学模式是多种启发式教学模式之一。

因此,在制定化学教学计划时,把部分授课时间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究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应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尝试、探索和创新,不断积累、总结和交流取得的成功经验。

教师可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去探索、求证,通过奇特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应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在愉悦生动的气氛中积极探究,开拓进取,获取知识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